淨[漢字]

淨[漢字]

“淨”,即清潔乾淨,而淨角都是大花臉,看起來很不乾淨,不乾淨的反面就是乾淨,因而名“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為以主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有膽識、計謀的,例如曹操。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基本資料

拼音:jìngchēng
田字格中的“淨”字
田字格中的“淨”字
繁體字:淨
異體字:淨浄
是

部首:冫
部外筆畫:6
總筆畫:8五筆86:UQVH
五筆98:UQVH
倉頡:IMNSD
筆順編號:41355112
四角號碼:3715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1C0

基本字義

1.清潔:~水。~土。~心(a.清淨的心;b.心裡沒有牽掛)。~院(佛寺。亦稱“淨宇”)。乾~。潔~。窗明幾~。
2.使乾淨:淨化。~面。~手(大小便)。
3.空,什麼也沒有:~盡。
4.單純,純粹的:~利。~值。~價。~重(zhòng)。純~。
5.單,只,全:滿地~是樹葉。
6.中國傳統戲劇扮演男人的角色名:~角(亦稱“花臉”、“黑頭”)。
7.姓氏,陝西寶雞一帶。例如:淨海鷹。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水,爭聲。本義:春秋時魯國北城門“爭門”的護城河)
2.同本義[Jingmoat]
淨,魯北城門池也。——東漢·許慎《說文》。按,北城之門曰淨門,當因池水名淨而命也。公羊傳所謂鹿門、爭門、吏門,蓋以爭為之。
3.京劇中的一類角色[actorwithapaintedface]。如:生旦淨末;淨角(淨腳。戲劇角色之一,一般扮演性格剛烈粗魯或奸險的人物,俗稱“花臉”)
〈形〉
1.假借為“瀞”。清潔,潔淨。亦用於形容抽象事物。亦指明淨[clean]
風煙俱淨。——吳均《與朱元思書》
亭亭淨植。——宋·周敦頤《愛蓮說》
是

2.又如:窗明几淨;白淨(白而潔淨);淨本(唐人稱謄寫清楚的文書);淨襪(白色布襪);淨色(明淨的月色);淨衣(潔淨的衣服)
3.空無所有,無餘[exhausted]
北累既除,表里俱淨。——蕭子良《開物歸信門》
4.又如:淨辦(淨辨。消靜,乾淨利索);淨光(一點不剩);淨盡(一點不剩)
5.純,純粹[net;simple]。如:淨利;淨壹(指德性純一)
6.同“靜”。寧靜;不煩擾[tranguil]。如:淨辦(清淨,安閒);淨了(僻靜,隔絕塵世);淨蕩蕩(寂靜空曠的樣子);淨神(靜神,使心神安靜)
7.佛教語。清靜[quiet]。如:淨食(佛教用語。依佛戒,禁止比丘啖食生物。草、菜、瓜果等,必以火燒煮,或以刀、以爪甲除去皮核後食用,故稱淨食);淨瓶(指佛教徒用來儲水飲用或洗手的澡瓶)
8.[指顏色]∶不混有其他顏色的;純淨的[clear]。如:淨紅和淨藍
9.冷[cold]
朝嫌劍花淨,暮嫌劍光冷。——唐·李賀《走馬引》
〈動〉
1.洗淨;清除[wash;clense]。如:淨面(洗臉);淨面水(洗臉水);淨耳(挖取耳垢);淨髮(剃掉頭髮);淨掃(打掃乾淨;掃除淨盡)
2.[佛家用語]∶指破除情慾、無所沾染[purify]。如:六根已淨
…為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清淨。——《後漢書》
3.為男子去掉睪丸[castrate]。如:淨身
〈副〉
1.只有,僅[only]。如:這幾天淨下雨;桌上淨是書;淨情(淨拿;淨賺)
淨chēng 
1.冷的樣子。

漢英互譯

◎淨
clean completely net only

方言集匯

◎粵語:zeng6zing6
◎潮州話:zêng6(ch?ng)

常用詞組

自淨作用
雲淨天空
勻淨
越調·天淨沙·秋思
源清流淨
一乾二淨
眼不見為淨
心淨
鮮淨
洗淨
西方淨土
西方淨國
小淨
武淨
甜淨
素淨
水淨鵝飛
手腳乾淨
手不乾淨
生旦淨醜
白淨
不乾不淨
窗明几淨
澄淨
吹淨
純淨
純淨物
是

大淨
東淨
耳根清淨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風輕雲淨
乾淨利索
副淨
乾乾淨淨
乾淨利落
乾淨
國民生產淨值
光赤淨桿
紅淨
環境自淨
華淨
黃淨子
簡淨
潔淨
居心不淨
淨火
淨心

佛教用語

【淨】
瑜伽十三卷十七頁云:云何淨?謂三清淨性。一、自體清淨性,二、境界清淨性,三、分位清淨性。

戲劇用語

淨

京劇淨角

京劇的淨,主要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不同於一般、有突出特徵的男性人物。這類人物按性格來說有正直、剛毅、勇猛、粗獷、魯莽、狡詐、殘暴、愚蠻等;按年齡來說,長者有八九十歲的老人,幼者有十來歲的少兒;按身份地位來說,上有帝王將相,下有庶民屠夫。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說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些人物的性格、品質或相貌特徵,是藉以特定的臉譜來表示的。也就是根據人物性格、品質、相貌的不同,和紅、黑、白、黃、紫、綠、藍等顏色,按固定的圖案,進行面部化妝。這種面部化妝,稱作“勾臉”。臉譜不僅僅只是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對人物褒貶的手段。比如紅臉大多是表現忠誠正義的人物,黑臉大多是表現正直、勇敢或魯莽的人物,白臉大多是表現奸險狡詐的人物,紫臉大多是表現沉勇果敢的人物,黃臉大多是表現性格殘暴的人物,藍臉大多表現勇猛頑強的人物。

淨,分為文淨武淨。一般有黑臉、老臉、奸白臉、架子花臉等。

(圖)淨

黑臉,由於包拯是剛直不阿、秉公辦案、執法如山的典範,而在京劇中包拯勾畫的是黑臉,因此以包公為代表的黑臉,表示性格剛直、鐵面無私的人物。

老臉,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畫紅、藍、紫、粉、黃等顏色,在腦門上又畫出一塊與臉膛前不同的色彩。如《華容道》中的關公,勾畫的是紅臉。

奸白臉,是扮演陰險、兇殘、狡詐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臉勾半截臉,在白臉的眉間及眼角處,勾畫幾道黑紋,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徵。奸白臉都掛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

架子花臉,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剛強、勇猛、魯莽之外,還有純真、詼諧之氣。如張飛、李逵。還要突出樂觀、幽默與風趣。因此,舞蹈性強、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臉表演特點之一。另外,架子花臉在憤怒時會發出“哇呀呀”有氣勢的吼叫,這也是架子花臉特有的表演方式。

7鄭碼:TDRX,U:51C0,GBK:BEBB 筆畫數:八,部首:冫,筆順編號:41355112

戲劇花臉

秦檜臉譜秦檜臉譜

宋元南戲和北雜劇始用淨的名目,一般認為是從宋雜劇和金院本的副淨演變而來。宋雜劇、金院本的副淨是以插科打諢、滑稽調笑為特徵的喜劇腳色。南戲和北雜劇的淨,一方面繼承了副淨的喜劇表演傳統,同時也開始向表現正劇人物轉化,因而出現了分化的趨勢。它們實際上已包容著這兩種不同表演風格的人物形象:一類是喜劇性的,其中大量的是被批判或被嘲諷的反面人物,如南戲《小孫屠》的朱令史、《琵琶記》的拐兒,雜劇中的許多權豪勢要、貪官污吏、流氓潑皮等,表演上帶有濃厚的滑稽調笑成分;正面人物的喜劇色彩則常常表現為性格的幽默和詼諧,如南戲《荊釵記》的鄧謙、雜劇《風雨象生貨郎旦》的貨郎張古。除此之外,不少場合還留有副淨的單純插科打諢的痕跡。另一類是正劇性的,包括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正面人物如雜劇《尉遲恭單鞭奪槊》的尉遲恭、《都孔目風雨還牢末》的李得(即李逵);反面人物如雜劇《趙氏孤兒大報讎(仇)》的屠岸賈、《龐涓夜走馬陵道》的龐涓,南戲《荊釵記》的万俟、《拜月亭記》的聶古丞相等。這些人物雖然都由淨扮,但已排除了滑稽調笑的成分,並且開創了運用特殊造型手段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先例,如《單鞭奪槊》對尉遲恭的描述:“若非真武臨凡世,便應黑煞下天台”,“則聽的語如鍾,喝一聲響亮春雷動”,說明尉遲恭的形象要勾黑臉,用宏亮的寬嗓。明中葉以後,傳奇作品創造了大批具有獨特性格氣質的人物形象,有的嗚咽叱吒、氣勢磅礴(如《千金記》的項羽、《宵光劍》的鐵勒奴),有的詭譎奸詐、兇殘暴戾(如《鳴鳳記》的嚴嵩、《精忠記》的秦檜、《紅梅記》的賈似道),都要求在形象塑造上有鮮明的表現;傳奇作品中還有很多與北雜劇一脈相承、同樣具有獨特氣質的人物如關羽、張飛、包拯、李逵等,原來因受雜劇“一人主唱”形式的限制,只能由正末或外扮演,為了突出其性格氣質的特點,也要求在表演的性格化程度上有所提高。這兩類人物形象推動了淨的表演在前人開創的基礎上進一步分化。王載揚《菊莊新話》記清初“村優淨色”陳明智的事跡時提到:“凡為淨者,類必宏嗓、蔚跂者為之。”陳明智演《千金記》的項羽,“蘸粉墨為黑面”,“振臂登場,龍跳虎躍”,“聳喉高歌,聲出鉦鼓鐃角上”(焦循《劇說》),就反映了這一時期淨行表演的嶄新面貌。到清代中葉崑山腔表演藝術發展的成熟期,淨扮的人物範圍及其藝術特點漸趨穩定,淨、明確分工,形成了大面(淨)、二面(副或付)、三面(醜)三個行當。(見《揚州畫舫錄》)大面的出現標誌著淨的正劇化,喜劇性人物則歸入付和醜扮,大面中又有紅面、黑面和白面之分。李斗《揚州畫舫錄》記大面演員周德敷“以紅、黑面,笑、叫、跳擅場。笑如《宵光劍》鐵勒奴,叫如《千金記》楚霸王,跳如《西川圖》張將軍”;白面演員馬文觀以扮演《鳴鳳記·河套》的嚴嵩、《荊釵記·參相》的万俟等擅場,並把白面的特點概括為“聲音氣局,必極其勝,沉雄之氣寓於嬉笑怒罵者,均於粉光中透出”,據此可知大面扮演的人物類型及其表演特色。與崑山腔同時流傳的弋陽諸腔的淨,由於傳奇劇本可以互相改調而歌,在藝術交流中也經歷了大致相同的道路,並以黑面形象的獨特創造與崑山腔淨腳表演相媲美。花部勃興後,特別是京劇形成以後,對淨的表演藝術進行了更多的磨練和提高,扮演人物的範圍不斷擴大,藝術上更為豐富和圓熟,這又引起了淨腳內部各行腳色的新的分化和融合,繁衍出眾多的分支。

分類

二花臉二花臉

由於各個劇種的分行方法和習慣不盡相同,因而在具體名目上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現象,如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大致可歸納為大花臉和二花臉兩大支系;二花臉中又有武花臉、油花臉等若干分支:

大花臉 以唱功為主。京劇又稱銅錘或黑頭,即因《龍鳳閣》的徐延昭常常手捧御賜銅錘、包拯須勾黑色臉譜,兩者都以唱功為主而得此名,後來成為多數劇種對唱功花臉的別稱。扮演的人物尚有《草橋關》的銚(姚)期、《御果園》的尉遲恭、《將相和》的廉頗等,多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氣度恢宏取勝;唱、念、做派要求雄渾、凝重。大花臉在很多劇種中稱淨或正淨、大淨。

二花臉 以做功為主,重身段工架,故京劇又稱架子花臉。漢、粵、湘劇等稱。多扮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如《盜御馬》的竇爾墩、《取洛陽》的馬武以及魯智深、張飛、李逵等。唱念中有時夾用炸音,以點染特定人物的威勢和性格的剛烈。京劇中奸雄佞幸一類人物例由架子花臉扮演,為抹粉白臉的角色,曹操就是這一類型中的代表性形象;其他劇種中多歸白臉(粉臉)扮,不稱架子花臉。川劇、湘劇等另有草鞋花臉一類,亦為二花臉的一支,多扮傳奇英雄或性格強悍的人物,如《蘆花盪》的張飛、《水淹七軍》的龐德、《春秋配·砸澗》的侯尚官等。因須穿草鞋,故名。

武花臉 即武淨,以武功為主,為二花臉的一支,故京劇又稱武二花。分兩類:一類重把子工架,扮演人物如《金沙灘》的楊七郎、《嘉興府》的鮑自安;一類重跌扑摔打,多扮交戰雙方的下手或戰敗的一方,須摔“搶背”或“錁子”等,故又稱摔打花臉。以京劇為例,《戰宛城》有三個淨扮的人物,其中曹操為架子花臉,典韋為武花臉,許褚為摔打花臉;《牛皋下書·挑滑車》的牛皋為架子花臉,金兀朮為武花臉,兀朮部將黑風利為摔打花臉。

油花臉 俗稱毛淨。多用墊胸、假臀等塑形扎扮(叫做扎判),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獷而嫵媚多姿為其特點;有時用噴火,耍牙等特技。源於崑曲,《天下樂·嫁妹》的鍾馗即油花臉的代表性形象。京劇受崑曲影響亦有此類角色,如《鬧天宮》的巨靈神、《單刀會》的周倉等,但不另分油花臉一行,而由架子花臉或武花臉應工。

代表人物

早期正淨的代表人物是何桂山,扮相雄偉,臉譜簡潔大方,嗓音渾厚峭拔。他是京昆兩門的淨角演員,他的弟子有裘桂仙、金秀山等。

金少山是著名京劇演員金秀山之子。幼年隨父學藝,在繼承父親銅錘唱腔基礎上,吸引了架子花臉的唱、做,突破了兩者嚴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氣口等技巧的運用方面也較一般銅錘花臉細微,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侯喜瑞八歲入科班,後又拜名淨黃潤甫為師,得其真傳。他能融合各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世稱侯派,表演矯健、細膩,注重形式美,並堅守“懂劇情、懂戲理、懂戲詞”,“發於內,形於外”的原則。唱、念口勁嚴謹,字韻準確,能根據本人嗓音條件,常用炸音、沙音、立音唱法簡潔大方,講究頓挫、收放、字字真切。他武功精湛,做功身段邊式利落,層次分明,繼承了黃潤甫善用“大功架”的特點,利用長腰、立腰等彌補身材瘦小之不足。侯派臉譜細緻、乾淨、形象生動,自成一家。

郝壽臣工架子花臉。他在二百多出戲中扮演過主要和次要角色。郝派藝術唱、念韻味渾厚,工架精美,表演渾然一體。並善於刻畫人物的性格,對架子花臉表演藝術有很多革新創造。郝壽臣還創造了魯智深的螳螂眉、和尚眼,粉紅雙頰臉譜和坦胸裸腹的扮相,突出了豪爽樸實的“花和尚”的形象。

袁世海花臉
袁世海工架子花臉,科班出身,又得到他的老師郝壽臣傳授。他在發展念白、做工、表演和武打藝術的同時,鍛鍊出一條渾厚、瓷實的嗓子,發展了架子花臉的唱工藝術。袁世海對歷史人物有精闢的見解,進行了細膩的琢磨。他善於把生活的語言提煉成藝術的語言,鮮明地表達了歷史人物特定環境中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氣質。他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唱工和念白,配合身段和表情,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張飛、魯智深、李逵、廉頗等眾多歷史人物的淨角藝術形象。

裘盛戎是著名淨角演員,他是銅錘和架子花臉兩門抱,以銅錘為主。其父裘桂仙也是著名的花臉演員,裘盛戎從小隨父親學藝,後又入科班,他嗓音既有高昂,激越的一面,又有迂迥委婉的一面,剛柔並濟。他能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從表現人物出發,在詞義、字聲和韻味方面下功夫,塑造不同人物的藝術形象,都有很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裘盛戎的唱腔主要特點是“以情帶聲,以韻取勝。”在他之前京劇花臉的唱腔,主要是講究聲音洪亮,就是所謂“實大聲宏”。這種唱法,具有豪邁、樸素的特點唱腔見稜見角,古樸平直。是以聲為主、韻味居次的一種唱法。

裘盛戎在長期的舞台實踐中能博採眾長,經過不斷鑽研,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裘派”唱腔。他創造的唱腔繼承了淨角傳統唱腔,雄渾豪放的風格,又融合了老生、青衣唱腔中低迥婉轉的抒情特色,形成了韻味醇厚、含蓄細膩的風格,把花臉唱腔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幾乎是“無淨不學裘”。裘盛戎的藝術成就,為京劇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尚長榮花臉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京劇演員尚長榮也是淨角演員。

淨角化妝

戲劇中的淨角,有正淨(銅錘、老臉、黑頭)、付淨(架子花臉)、武淨(武花臉和武二花)之分。扮演的角色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面部化裝各有不同。演員扮演某一劇中人物,必須按照一定的譜式勾畫,叫做臉譜(老生和武生勾臉的也包括在內)。
臉譜是一種誇張人物形貌的化裝手段,這種具有圖案意味的面部化裝,是運用寫實的和象徵的藝術手法,來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
戲曲臉譜和我國古代的歌舞面具,百戲的塗面,有著演變和發展的關係。人物臉譜,最早只有紅、白、黑三種與膚色相近的顏色,眉眼的描畫比較簡單,基本上是接近於寫實的。像關羽面紅,誇張為紅臉。包拯面黑,誇張為黑臉。只有裝神扮鬼或扮演綠林人物才五彩塗面。經過幾百年來的演變與發展,臉譜的構圖和色彩多相互摻雜,逐漸由形貌的誇張,成為顯示人物性格品質的化裝手段。這種特殊的面部化裝藝術,是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意圖的。它體現了在封建社會中,人民對於劇中人物的愛憎分明的情感和態度。但是,臉譜裡面也混雜著一些非現實主義東西,我們還沒有探討出一個比較正確的解釋。現在只能按照老藝人們相傳的說法,對戲劇臉譜的構圖和色彩的表現,略述如下:
戲劇臉譜在譜式上,有“整臉”“粉白臉”“揉臉”“十字門臉”“三塊瓦臉”“花臉”“碎花臉”“歪臉”“象形臉”等不同的勾法。
“老臉”又名“六分臉”“兩膛臉”。多扮演正直果敢的老年武將,它的面部化裝特徵,主要是兩道白眉的誇大,以表現劇中人物的老邁蒼勁。有紅臉,黑臉,紫臉,粉紅臉之分。紅臉像《群英會》的黃蓋,黑臉像《北詐瘋》的尉遲恭,紫臉像《二進宮》的徐彥昭,都屬於兩膛臉的勾法。
勾“三塊瓦”臉的多是英雄武將(正反面人物都有)。“三塊瓦“的勾法主要著重於眉、眼、鼻窩和肌肉膚色的誇張。像《失街亭》的馬謖,勾油白三塊瓦臉;《鐵龍山》的姜維,勾紅三塊瓦臉;《狀元印》的常遇春,勾紫三塊瓦臉(均掛黑滿髯)。老年人物多眉眼下垂,像《嘉興府》的鮑賜安,勾油白老三塊瓦臉(掛白滿髯)。

勾“十字門”臉的多是年老的英雄武將,像《草橋關》的姚期(掛白滿髯),《牧虎關》的高旺(掛參滿髯)。由於扮演的人物不同,眼瓦和鼻窩也略有變化。
另外,像張飛、牛皋的“花十字門”臉,項羽、焦贊、司馬師的“花兩膛臉”,是在“十字門”股和“兩膛臉”的基本譜式上變化而成的。
粉白臉”又名“奸臉”,是把白色塗滿臉部,用黑筆勾畫出眉、眼、鼻窩和面部的肌肉紋理,以刻畫劇中人物奸險狡詐的性格。像《宇宙鋒》的趙高,《捉放曹》的曹操,《打嚴嵩》的嚴嵩,《一捧雪》的嚴世蕃,都畫白奸臉。
揉臉”又名整臉,是用紅、黑、紫等色揉抹臉部,然後勾畫出眉、眼、鼻窩和肌肉紋理。像關羽的揉紅臉、余千的揉紫臉等。以本來膚色勾畫黑白紋理的也屬於揉臉(像姜子牙、迷當)。
性格魯莽勇敢的英雄武將和綠林人物,多勾“花臉”“碎花臉“。花臉的譜式和色彩比較複雜,多綜合“三塊瓦”“十字門“的勾法加以變化,以一種色彩為主,其餘為副色。像李逵、許褚的黑花臉(均掛黑扎髯),馬武的藍花臉,程咬金的綠花臉,典韋的黃花臉(均掛紅扎髯)。
“半截臉”又名“元寶臉”,譜式是眉眼以下勾臉,上露肉腦門。像《鍘美案》的馬漢,《五人義》的顏佩韋,都勾元寶臉(周倉和鍾馗的臉譜又名“花元寶臉”,屬於花臉勾法)。
“歪臉”是面部五官的反常描畫,多形容面目兇惡或容貌醜陋的武行角色。兇悍的像《祝家莊》的祝彪;醜陋的像《打瓜園》的鄭恩。
“象形臉”多用於神怪角色,像《鬧天宮》的孫悟空(猿猴臉)、《收大鵬》的金翅鳥、《百草山》的孔雀明王(鳥形臉)、《芭蕉扇》的牛魔王(牛臉)、《紅梅山》的金錢豹(豹臉、《無底洞》的貓神(貓臉)等,把鳥獸形象賦予人格化,勾畫在演員的臉上,仍然具有鳥獸形象的感覺。
另外,像僧人、老道、太監都有一定的譜式,如《武台山》楊五郎、《野豬林》魯智深的和尚臉(掛虬髯);《蜈蚣嶺》王飛天的老道臉(掛黑扎髯);《黃金台》伊立的太監臉(光嘴岔),構圖多由三塊瓦變化而成。
戲劇臉譜的色彩表現——臉譜的色彩表現,最早是面部膚色的誇張。像面色赤紅,誇張為紅色臉(如關羽)。面色黧黑,誇張為黑色臉(如包拯)。後來,臉譜由形貌的誇張,演變為顯示人物品質的化裝手段,紅色臉就成為忠誠人物的色相;黑色臉就成為正直人物的色相;白色臉就成為奸詐人物的色相。這種觀念形態的表現,是把寫實的和象徵的藝術手法結合在一起,來顯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角色一出場,從劇中人物的藝術造型止,就給觀眾一個明確的人品概念—正義的或奸邪的;善良的或醜惡的。它長時期被廣大的觀眾所熟悉所感受。
按照相傳的說法:紅臉大多表現忠誠正義的人物,像關羽的揉紅臉,黃蓋的紅老臉,姜維的紅三塊瓦臉。黑臉大多表現正直或魯莽勇敢的人物,像包拯的黑臉,牛皋的黑花十字門臉,李逵的黑花臉。白臉大多表現奸險狡詐的人物,像趙高、曹操、秦檜的白奸臉。紫臉大多表現沉勇果敢的人物,像專諸、常遇春的紫三塊瓦臉。黃臉大多表現性格殘暴的人物,像典韋的黃花臉。藍臉和綠臉大多表現勇猛頑強的人物,像單雄信的綠花臉、馬武的藍花臉。此外像金銀兩色多用於神怪化裝。
以上的色彩表現,只是按照一般的說法,是不能解釋所有勾臉人物的。每個淨角人物的譜式不同,眉眼的式樣不同,形貌特徵和性格的表現,主要在於臉譜的構圖和勾法。像白色臉,一般是表現奸詐人物。但由於臉譜的構圖和勾法的不同,人物性格的表現也就有所不同。例如:鮑賜安和高登,都勾油白三塊瓦臉,一個是正義勇敢的江湖老英雄;一個就是兇狠蠻橫的地主惡霸。

各劇種對臉譜的色彩,各有其不同的表現手法。像京劇的黃蓋勾紅老臉,贛劇的黃蓋就勾紫老臉。京劇的專諸勾紫三塊瓦臉,秦腔的專諸就勾黑白花臉。京劇的徐彥昭勾紫老臉,河北梆子的徐彥昭就勾黑老臉。京劇的馬武勾藍花臉,漢劇的馬武勾綠花臉,祁陽劇的馬武就勾紅花臉。京劇的魏延勾紫臉,湘劇的魏延勾黑臉。
京劇臉譜的形象符號——在京劇中,有一些神話臉譜和人物臉譜,在臉上勾畫了形象符號。神話臉譜,像北斗星的腦門畫七星,表示他是天上的星宿。趙公明兩頰畫金錢,表示他是財神。人物臉譜,像趙匡胤眉心畫紅色跑龍,表示他是“真龍天子“。姜維腦門畫太極圖,表示他“知陰陽、善八卦”,通曉兵法。包拯腦門勾畫月牙,表示能“晝斷陽,夜斷陰”。楊七郎腦門勾虎字,表示他是黑虎星下凡。另外,也有在臉上勾畫兵器符號的。像典韋善使雙戟,就在眉心畫雙戟形。竇爾敦善使雙鉤,就在眉心勾畫雙鉤形。這一些形象符號,除神怪臉譜外,大都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是不符合臉譜化裝的真正意圖的。這是由於先輩藝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創作方法,受到舊時代的種種局限,因而使臉譜混雜著一些極不健康的東西,是應該予以剔除的。

淨角的髯口—淨角所掛的髯口,有長髯有短髯。長髯有滿髯、扎髯、加嘴髯、頦下髯、劉唐髯。短髯有一字髯、虬髯等數種。
滿髯,較生角所掛的滿髯要長大要厚。有黑滿、參滿、白滿和紫滿。像《群英會》的曹操,《別姬》的項羽,《失街亭》的馬謖,都掛黑滿髯。《宇宙鋒》的趙高,《牧虎關》的高旺,《魚藏劍》的姬僚,都掛參滿。《群英會》的黃蓋,《二進宮》的除彥昭,《草橋關》的姚期,都掛白滿。《甘露寺》的孫權,《曾頭市》的皇甫端,都掛紫滿。另外有一種劉唐髯,是黑滿髯兩旁雜有兩縷紅須(插紅耳毛),是扮演赤發鬼劉唐所用。
扎髯又名開口髯,是露出嘴部的髯口,扮演勇猛的武角色所戴,須插“飛鬢”(俗名耳毛子)。有黑扎、紅扎、參扎、白扎等四種(參扎和白扎已不多見)。像《長坂坡》的張飛,《穆柯寨》的焦贊,(鬧江州)的李逵,都掛黑扎髯。紅扎髯具有很大的誇張性,大都扮演性格猛烈的武角色和神怪角色。像<取洛陽)的馬武(勾藍花臉),《鎖五龍》的單雄信(勾綠花臉),《穆柯寨》的孟良(勾紅白花臉),《戰濮陽》的典韋(勾黃花臉),都掛紅扎髯。神怪角色像《鬧天宮》的溫天君(勾綠金花臉),《芭蕉扇》的牛魔王(勾紅金花臉),都掛紅扎髯。原掛黑扎髯的角色,像張飛在《造白袍》劇中因為年紀已老,便改掛參扎髯。(參扎和白扎在京劇中已不多見。)
頦濤髯(又名海下濤)是把鬍鬚掛在頦下,露出嘴部。像《鬧天宮》的巨靈神掛黑色頦濤髯,《界牌關》的王伯超掛白色的頦濤髯。

京劇行當知識介紹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戲劇分類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拼音是ji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