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達

“轉踏”與“纏達”是興盛於北宋時期的兩種重要曲藝形式。二者均對中國古代戲曲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詞語解釋

chán dá ㄔㄢˊ ㄉㄚˊ
纏達(纏達) 
宋 代民間說唱藝術的一種曲調。一說是一種歌舞相兼的藝術形式。 王國維 《宋元戲曲考·宋之樂曲》:“其歌舞相兼者則謂之傳踏,亦謂之轉踏,亦謂之纏達。”參見“ 纏令 ”。

歷史考證

纏令在《西廂記》中,有時經常只是一隻曲子,猶如詞曲中的小令。這種曲子名字上還直標“纏令”或“纏”字。如[醉落魄纏令]、[點絳唇纏]、[香風合纏令]、[上平西纏令]、[哨遍纏令]、[文序子纏]、[喜遷鸞纏令]、[伊州袞纏令]、[甘草子纏令]、[快樂爾纏令]、[碧牡丹纏令]、[鬥鵪鶉纏令]、[棹孤舟纏令]、[侍香金童纏令]、[降黃龍袞纏令]、[河傳纏令]、[梁州纏令]、[廳前柳纏令]、[憑欄人纏令]、[支花纏]共32曲。
以正曲作引子,後又有兩腔互用,循環間用的叫“纏達”。即由三隻曲子以上組成一套的形式。耐得翁《都城紀勝》說:“引子後以兩腔互迎,循環間用者為纏達。”
王國維認為“纏達”就是“轉踏"(又叫“傳踏”) (《宋元戲曲史》)。
在《董解元西廂記》中,此類形式有兩種:一是首曲直標“纏令”的;一是不標的。如開卷首套共四曲,除引、尾外,尚有兩曲:[仙呂•醉落魄纏令]、[整金冠]、[風吹荷葉]、[尾]。
次套則共六曲,不標“纏”如:[般涉調•哨遍]、[耍孩兒]、[太平賺]、[拓枝令]、[牆頭花]、[尾]。
全書中引尾中間有兩曲的有:[仙呂•醉落魄纏]、[仙呂•點絳辱纏]、[雙調•豆葉黃]、[正宮•虞美人]、[正宮•文序子]、[黃鐘宮•快樂爾纏令]、[中呂•碧牡丹]、[越調•鬥鵪鶉]、[中呂•棹孤舟]、[黃鐘•侍香金童]、[黃鐘•降黃龍袞]、[越調•上平西]、[越調•廳前柳]、[正宮•梁州令]、[南呂•一支花]、[中呂•安公子]等。
也有中間三隻曲子或三隻以上曲子的。如:[越調•上平西纏令](四曲)、[正宮•梁州令纏令](五曲)、[黃鐘•間花啄木兒](十四曲)。也有只用一曲的。
自然,這些曲牌仍用箏、琶伴奏。所以,它們自然也可算作箏曲。這也可以從解放後發現的河南溫縣宋代墓磚雕散樂圖,加以說明。
這方面的最著名的藝人是南宋的張五牛。耐得翁《都城紀勝》說:“唱賺在京師日,有纏令,纏達……中興後,張五牛大夫逐撰為賺。”
唱賺的腳本稱賺詞,《武林舊事》載:南宋書舍才人李霜涯以撰賺詞為著名。
元以後,不少說唱藝術仍用箏伴奏。如至今盛行於北方的曲子系列,象陝西、山西的幾路曲子(又稱迷胡、眉戶),河南、湖北的《大調曲子》(又稱鼓子曲),琴書類的山東琴書、徐州琴書、翼城琴書、武鄉琴書、四川琴書、北京琴書及四川揚琴,雲南揚琴、廣東木魚歌、安徽琴書等。秦箏在中華民族傳統音樂和說唱藝術中的地位,從此也可見了。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