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劇

正劇

正劇,正劇是戲劇的主要體裁之一,在悲劇與喜劇之後形成的第三種。正劇不拘泥悲劇和喜劇的劃分,靈活利用了兩者的有利因素,加強了表現生活得能力,適應了戲劇發展的要求。正劇人物也可能有他的局限性、有他的缺陷,但他們不像喜劇人物那樣對自己毫無所知,而把自己置於自覺意識的對立面加以審視,加以批判,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前進著。正劇主人公的自覺意識不僅表現在為實現目的而付出的行動,也表現在對自身的審視和反思,因而往往經歷著內在精神世界的鬥爭。

簡介

serious play

正劇是出現較晚的戲劇類型,起初遭到古典主義者的否定。16世紀義大利劇作家巴蒂隆.仙里尼為推動正劇發展,做出了很大努力。正劇不拘泥悲劇和喜劇的劃分,靈活利用了兩者的有利因素,加強了表現生活得能力,適應了戲劇發展的要求。

18世紀,法國思想家狄德羅和劇作家博馬舍稱這種戲劇為“嚴肅劇”,進行大力倡導。

戲劇的主要體裁之一,在悲劇與喜劇之後形成的第三種戲劇體裁。從古代希臘到古典主義時期,悲劇與喜劇作為兩種戲劇體裁界分嚴格,不能混淆。但是,在這期間出現的某些戲劇作品,特別是莎士比亞的傳奇劇,卻很難歸屬於悲劇或喜劇。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家、美學家狄德羅寫了劇本《私生子》,並闡明建立嚴肅劇的主張,指出嚴肅劇界於“兩個極端類型的戲劇種類之間”,這類作品“題材必須是重要的;劇情要簡單和帶有家庭性質,而且一定要和現實生活很接近”。他所說的“嚴肅劇”,也就是後世的正劇。黑格爾把這種戲劇體裁界定為“把悲劇的掌握方式和喜劇的掌握方式調解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的較深刻的方式”。但是,所謂“調解”並非指兩者相加。在正劇中,生活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往往同時作為表現的對象,正劇主人公也像悲劇人物那樣把歷史的必然要求作為自己的目的,具有明確的自覺意識,但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使這種要求有實現的可能性,喜劇人物把失去合理性和意義的要求作為現實的目的去追求,在正劇中,這種要求則要被否定。正因為如此,人物的命運、事件的結局在正劇中則是有完滿性。正劇主人公的自覺意識不僅表現在為實現目的而付出的行動,也表現在對自身的審視和反思,因而往往經歷著內在精神世界的鬥爭。

歷史

正劇的一種類型是傳奇劇,它也是正劇的起源。莎士比亞的《暴風雨》、《一報還一報》等可以歸入此類。後世的情節劇也具有這種性質。易卜生開創的社會問題劇,可以看作是正劇的一個重要類型。取材於政治鬥爭、民族鬥爭以表現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堅強意志為主旨的正劇作品,可以稱之為英雄正劇。

在中國古典戲曲中,眾多的公案戲、家庭倫理戲、愛情戲以及表現下層人民與達官貴人、邪惡勢力進行鬥爭的劇目,都可以歸於正劇。在中國現代和當代話劇中,正劇是一種重要的體裁。

特徵

典型特徵

正劇的外部表現特徵,主要在於人物命運、事件結局的完滿性。它既指完美的收場、幸福的結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主人公也像悲劇人物那樣追求著歷史的必然要求,所不同的是,這種要求在悲劇中不可能實現,而在正劇中則具備了實現的可能性。在喜劇中,不合乎歷史潮流的要求被當做現實的目的而被追求著,而在正劇中,不合乎歷史潮流的要求則被否定掉。

正劇人物現實地實現著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創造著生活。他們既具有悲劇人物那種嚴肅的旨意、真誠的信念、深刻的思想情緒、為所追求的目的而獻身的精神,又具有喜劇人物那種自信自足的性格。正劇人物也可能有他的局限性、有他的缺陷,但他們不像喜劇人物那樣對自己毫無所知,而把自己置於自覺意識的對立面加以審視,加以批判,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前進著。

其他特徵

其一,它更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過去的悲劇通常只表現身份高貴的帝王將相。喜劇則表現卑賤者。正劇可以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拮取自己的表現對象。

其二,正劇可以表現更為複雜豐富的性格與情感。它既可以包含悲劇的崇高和喜劇的滑稽,也可以表現更細 致複雜的情感,比如曹禺的《北京人》被研究者稱為中國最偉大的悲喜劇(正劇)。愫芳的崇高和江泰的滑稽同樣都是非常感人的。

其三,根據狄德羅的看法,正劇應該具有道德的目的。但是不能因此進行道德說教,而是以情動人。不能妨礙劇情和戲劇動作本身的正常發展。由此不難看 出,狄德羅提出的嚴肅喜劇,我們今天歸納出的正劇,實際上和現實主義戲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類型

正劇有三種類型。

一、傳奇劇。它也是正劇的起源。莎士比亞的《暴風雨》《一報還一報》等可以歸為此類。

二、社會問題劇。易卜生開創的社會問題劇,可以看作是正劇的一個重要類型。以《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群鬼》《社會支柱》為代表。

三、英雄正劇。取材於政治鬥爭、民族鬥爭以表現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堅強意志為主旨的正劇作品,可以稱之為英雄正劇。

此外中國傳統的一些公案戲、倫理戲也可以歸為正劇。

區別

有些所謂的評論家說:‘歷史正劇’云云。那末,正劇一定就是歷史劇么?未必。歷史劇,或者說‘歷史題材的劇’,同‘正劇’的概念實際並不完全相同。

歷史正劇創作要有歷史主義的態度、情節合乎情理,但這還不夠,必須儘可能地對要表現的那段歷史故事做到主要事實符合史籍記載,細節、人物等可以有虛構和加工。否則就不是歷史劇,頂多算正劇(即悲喜劇)。

正規的歷史劇的故事情節必須像古典名著《三國志演義》、《殘唐五代史傳》《皇明英烈傳》《東西漢演義》、《檮杌閒評》、《唐書志傳》、《大宋中興演義》、《于少保萃忠傳》、《南明演義》諸書那樣,重大事件基本符合史實。譬如:馮夢龍《新列國志傳》(東周列國志),去除了《列國志傳》的神話和荒誕不經的描寫;清遠道人《東漢演義》不同於原來的《東漢12帝演義》,故事基本符合《後漢書》等古籍記載。

現代以後的作品,譬如:《星星草》、《李自成》、《少年天子》等歷史小說,假如根據這些歷史文學改編影視,如果基本符合原作者在書中的描寫,也應算作歷史正劇。《諸葛亮》、《大唐名相》等劇就是很精彩、很有歷史感、發人深思的古裝歷史劇.

歷史小說可以歷史為背景,但情節必須真實,虛構成分必須在當時條件下有可能發生。時下有些電視劇自詡歷史正劇,但是,卻是在以某某朝代為歷史背景,大量虛構人物和故事,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劇。有的恐怕連正劇也稱不上。

名作作品

著名的正劇有莎士比亞的《一報還一報》、《暴風雨》,狄德羅的《私生子》、《一家之主》等。

現象

1999年的《雍正王朝》、2001年的《康熙王朝》、2005年的《漢武大帝》都曾為人們津津樂道,它們在首播時的收視都曾達到輝煌的20%,在台灣播出時也創造了大陸電視劇在台灣的最高收視紀錄,並在東南亞地區掀起一陣古裝歷史正劇的風潮。同時期的《戲說乾隆》、《宰相劉羅鍋》等戲說劇因顛復了傳統歷史概念而飽受批評,這一對比鮮明的現象讓很多人認為歷史正劇必定能成收視法寶。

可隨後,歷史正劇就陷入了集體低迷,2010年的《新三國》也因為改編較多而收穫了極好的收視。到了2013年的螢屏上,古裝歷史正劇再次意外回潮,成為各大電視台開年戲的主角,但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高希希準備多年的《楚漢傳奇》有2.4億元的高投資,有陳道明攜超強明星陣容領銜出演,卻也只交出慘澹的成績,最高收視率剛剛破1,平均收視率在0.7左右。而同期熱播的狗血古裝劇《隋唐英雄》,收視率居然高達1.8左右,連飆英語的《媽祖》表現也甚為傲人。

2月,投資2.8億元並且擁有一顆強有力定心丸評書大師單田芳的《隋唐演義》開播,但其首播收視率只排在全國第八位,遠遠不及同題材的《隋唐英雄》。不少看過《隋唐演義》的人都認為其在製作上的確比《隋唐英雄》精緻很多,故事基本符合歷史,可收視終究讓人無奈。

到了3月,正在央視一套播出的《趙氏孤兒案》同樣免不了被雷劇壓制的命運。從2012年情況來看,該戲收視排名為全國第三位,前兩名是被網友評價有些雷人的《百萬新娘之愛無悔》和《第22條婚規》。面對這種囧境,有業內人士坦言:“這些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後大製作的空間恐怕受限。”記者在國家廣電總局網站上看到,2013備案拍攝的歷史正劇數量是零。

戲劇分類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