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旦

小旦

小旦,是戲曲中的行當名稱,是旦的一類,一般指年輕女性角色。


種類

(圖)小旦小旦

越劇中的小旦分為悲旦花旦閨門旦潑旦正旦武旦幾類。

黃梅戲小旦 黃梅戲行當劃分並不嚴格。小旦在黃梅戲中占據重要地位。黃梅戲早期就是以“二小戲”(小生、小旦)、“三小戲”(小生、小旦、小丑)為主。

川劇小旦

介紹

(圖)小旦小旦

悲旦,京劇中稱為表衣,扮演身世悲苦的青年女子,例如《琵琶記》中的趙五娘、《秦香蓮》中的秦香蓮。
花旦扮演天真、活潑的少女,例如《西廂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姣。
閨門旦主要扮演官宦人家的小姐,比如《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梁祝》中的祝英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正旦扮演中年婦女,比如《碧玉簪》中的李夫人、《梁祝》中的師母。
潑旦一般扮演性格比較潑辣的女子,比如《宋江剌惜》中的閻婆惜。
武旦扮演的是有武藝的女子,比如《十一郎》中的徐鳳珠、《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

相關

(圖)小旦小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兩大門類,還有一種小旦,本來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為和花旦還不大一樣,所以單列出一類。小旦在京戲裡,現在還沒有一種特殊的行當來應工。所謂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輕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來扮演。如果真找個小女孩來,恐怕也演不了。另外從形象上看,也不見得合適,因為這些小女孩雖然是配色;可始還有些戲,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兒以及其他戲裡一些扮演丫環的角色。你說他沒戲吧,又有點戲,真正的戲也不多,用小孩來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沒有必要。所以逐漸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說的貼旦,也就是二路旦合併在一起了。在京劇里從前曾經有過小旦的名稱,現在沒有了,前面在介紹漢劇行當的時候說過貼旦,過去有一段時間,京劇的小旦和貼旦是分開的,我們看從前的〈戲考〉(舊式劇本)裡邊,還常常把小旦和貼旦作為行當的提示專門標註出來:這個角色是由貼扮演的,那個角色是由小旦來扮演的。現在小旦和貼旦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來應工,就不再另外設一種行當了。

京劇行當知識介紹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