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

基本功

基本功、武功也稱毯子功,是解決戲曲演員基礎功夫的課程。基本功主要解決腿的軟度(正腿、斜腿、旁腿、騙腿、蓋腿)和各種技巧如:翻身(蹲翻身、站翻身)、串翻身、倒手翻身、飛腳、掃堂、鏇子等;武功主要訓練學生的翻撲技巧,其中含兩種,一種為軟毯子技巧(指就地翻撲的動作)如:撲虎、倒扎虎、搶背、跤柱、案頭、疊筋等;另一種硬毯子技巧(俗稱翻跟頭)如:虎跳(側手翻)、前橋(前軟翻)、後橋(後軟翻)、毽子、小翻、前空翻、後空翻、出場、小翻提等技巧。

種類介紹

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各個方面的技術技巧、舞蹈動作、特技絕招。掌握基本功對任何戲曲演員都是十分重要的。所謂掌握基本功夫,實際上就是要掌握戲曲表演藝術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現手段。勤學苦練基本功,一方面使演員掌握和積累塑造舞台形象所必須的藝術語彙;同時也改變著演員自身的形體素質,把演員從一個普通的人造就成為合格的戲曲演員。

..

基本功包括的泛圍很廣,五花八門,名目繁多,下面所列為其主要內容:
腰腿功 演員的基本功夫。亦是練習翻筋斗的必修課程。戲曲舞蹈、武打都要運用腰腿的功夫。沒有腰腿功夫就無法靈活自如地掌握身體重心的轉移騰躍,腰腿功還能使演員的身段動作優美協調。像鷂子翻身、涮腰、飛腳、鏇子、探海、鐵門檻、朝天蹬都屬於腰腿功。
毯子功 就是練習翻各種筋斗,即身體各部位相繼撲、跌、翻、滾、騰、躍等動作技巧。由於在毯子上練功,故名。筋斗樣式繁多,動作大多以手撐地,或用腳在地面蹬跳,向前,向後,向左右兩側翻騰,俗稱“四麵筋斗”。
把子功 “把子”是戲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統稱,也叫刀槍把子。如刀、槍、劍、戟、斧、鉤、叉、棍等。把子亦引申為武打的同義語,所以用各種器械訓練武打技術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員只有掌握和運用把子技術,才能在舞台上表現人物武打戰鬥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一般分作長(長兵刃,如大刀、大槍、叉棍等)、短(短小的兵刃,如單刀、雙刀、劍、拐子、匕首等)、徒手三類。每套把子均有專名,如小快槍、大快槍、小五套、大刀槍、雙刀槍、十八棍等。表演上又分作莊重把子和滑稽把子兩種。前者指通過嚴肅的武打,營造莊嚴威武的氣氛,表現劇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戲劇情節的發展變化;後者多用於帶有戲謔性的武打,其特點是詼諧滑稽,逗人發笑,表現劇中正面人物武藝高強,對其敵手的揶揄戲謔。兩種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節奏、有層次、有章法。
扇子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種。扇子在戲曲舞台上不僅是扇涼工具,更是特殊的舞蹈道具。演員常藉助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種動作、姿態,用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各行腳色都有此功,但使用最多的是小生、花旦,技巧也更為豐富。
手絹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種。源於二人轉,吉劇又有所發展。手絹是舞蹈道劇,有四角和八角兩種。耍法有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轉絹、托絹、踢絹、拋絹、彈絹、指轉絹、頂轉絹等。近年來多用鑲亮片的雙層八角手絹發展出各種樣式的手絹出手,技藝高超,特色濃郁,起到烘托戲劇氣氛、刻畫人物感情的作用。
髯口功 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種。演員藉助舞弄髯口(鬍鬚)的動作來展示人物心情。髯口功有樓、撩、挑、推、托、攤、捋、抄、撕、捻、甩、繞、抖、吹等多種技巧。有些是單項動作,有的可以組合連貫起來,要求與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準確表達人物的情感。

帽翅功 表演身段特技,又叫耍紗帽翅。以頸部為軸心,帶動頭上的紗帽翅或上、下擺動,或左、右鏇轉,或前、後繞圓圈。有時耍單翼,有時雙翼同時鏇轉攪動。耍時帽翅欲停則停,欲動則動;或停或動,靈活自如。常用於表現劇中人物冥思苦想、內心矛盾鬥爭、猶豫不決或興奮喜悅等情緒。
甩髮功 多為男性角色甩動頭頂扎束的一綹長發,表現驚慌失措、悲憤交加、疼痛欲絕以及倉皇逃命、垂死掙扎等激烈異常的情緒和情境的一種表演特技。
水袖功 演員利用服裝袖口上縫的一段白綢(水袖),做出豐富的、舞蹈化的動作。它時而像行雲流水,時而像團團花絮,時而像波浪漣漪;有的形狀像車輪,有的形狀像托塔;有單擺轉盤袖,有正側重疊轉盤袖,有直衝展翅飛捲袖等等。為的是誇張地表達人物激動、悲憤、痛苦等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動。水袖舞蹈身段、動作姿態多達數百種,基本動作有勾、挑、撐、沖、撥、揚、撣、甩、打、抖等。
翎子功 即舞動兩根插在盔頭(帽子)上的、長長的雉雞翎,俗稱“耍翎子”。耍翎子的技巧有:掏翎、銜翎、繞翎、涮翎、抖翎、甩翎、豎翎、鏇翎等。各個行當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有時用單手、有時用雙手操作,靠頭部的擺動,配合各種身段,表現人物的驚喜、憤恨、得意、輕佻等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

藝術手段

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戲曲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互為補充,構成歌舞化的戲曲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戲曲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基本功之一:唱

..

京劇唱腔的抒情性較強,在戲劇衝突強烈﹑ 人物情緒激動時, 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盡情發揮;此外在敘事、 寫景、爭論、 斥責等場合, 藉助唱功, 也可增強藝術感染力。
學習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擴大音域、音量,鍛鍊歌喉的耐力和音色,還要分別字音的四聲陰陽、尖團清濁、五音四呼,練習咬字、歸韻、噴口、潤腔等技巧。當演員掌握了這一切時,更重要的則是善於運用聲樂技巧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感情與精神狀態。幾百年來,戲曲美學中一直有傳聲與傳情的分歧,有的演員側重音色和唱腔鏇律的美,講究唱出韻味;有的演員則著重中氣充沛、字正腔圓,主張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的演員大都把傳聲與傳情結合起來,通過聲樂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劇中人的心曲。

基本功之二:念
京劇的念白, 具有一定的音樂性和節奏感, 是加工形態的藝術語言, 便於與唱相協調。念白與唱相互配合、補充,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藝術手段。戲曲演員從小練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課目之一。掌握了口齒、力度、亮度等要領之後,還須結合具體劇目,根據人物的特點和情節的開展,妥善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節奏變化,達到既能悅耳動聽,又能語氣傳神的藝術境界。

基本功之三:做
做是舞蹈化的形體動作的泛稱, 是加工形態的生活動作,通過手﹙手勢﹚、 眼﹙眼神﹚、 身﹙身段﹚、步﹙步法﹚等的靈活運用, 使人物的形象、 氣質更增光彩。 在京劇里,大祇當戲劇衝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動時, 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揮灑就更誇張起來。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是戲曲有別於其他表演藝術的主要標誌之一。

基本功之四:打
打是傳統武術的舞蹈化, 用以表現戰鬥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掙扎、暈厥等。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劍戟等(習稱“把子”)對打或獨舞的, 稱“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滾跌扑的﹐ 稱“毯子功”, 還有成套的連續性的武功技術,如“起霸”、“走邊”、“趟馬”等, 一般用來渲染戰鬥氣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特殊藝術手段,四者有機結合,構成了戲曲表現形式的特點,是戲曲有別於其他舞台藝術的重要標誌。
其它

基礎訓練:台步、雲手、山膀、圓場、下腰、耗腿、眼神、拿頂、
技巧訓練:翻、撲、跌、吊毛、殭屍、搶背、踩蹺、槍花、趟馬、走鞭、水袖、甩髮、馬鞭、十八般兵器(又分為單和雙)、打出手、靠旗打出手
演唱訓練:氣息、咬字、歸韻、氣口、各腔體共鳴、喊嗓
以及等等,京劇的基本功太多了,基本功是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

相聲基本功

說學逗唱
說:指的是一大段句子有節奏不間斷的說出來,相聲圈裡的行話叫做貫口。
學:模仿一些生活常見的生物.動物或者自然現象等等的聲音或動作。
逗:運用一些語言藝術和形體藝術使觀眾開心。
唱:演唱相聲本門的太平歌詞,相聲圈裡的行話叫做柳活。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