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尾聲,戲曲音樂名詞。連曲體的結尾部分。散板收尾,也有用曲牌的,如[賺煞],[煞尾]。京劇全劇結束所用尾聲,系套用崑曲的。尾聲可分段演奏,羽調式。京劇中另有一種大尾聲。在E尾聲基礎上,後半段鏇律趨高,以徽調式收束。顯然這是適合板腔音樂及調式的需求。南曲,北曲的套曲中的最後一支曲子,每出戲結束時用嗩吶吹奏的曲牌。大型樂曲中樂章的最後一部份。文學作品的結局部分。至某項活動快要結束的階段。

詞目

尾聲

注音

wěi shēng ㄨㄟˇㄕㄥ

釋義1

戲曲名詞。泛稱諸宮調、唱賺、雜劇、傳奇等腳本里大多數套曲中最末一曲。楊慎《升庵詩話·樂曲名解》:“在曲之後,與《吳聲》之送,若今之尾聲。”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貢士》:“當病起時,所記崑山曲者,無一字遺……後其嫂夫人以為不祥語,焚棄之。每從酒邊茶餘,猶能記其尾聲。

釋義2

指樂曲的最後一部分。

釋義3

敘事性文藝作品的最後一部分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引言:“劇作者在一個劇本里所要說的對於社會人生的話,有時也會在一篇序文里或在劇本的前奏(prologue)或尾聲(epilogue)里。”巴金《序:“我只希望他們看到‘尾聲’裡面的一句話。” 

釋義4

指事情的結束部分。馬烽《三年早知道》:“秋收已近尾聲,田野里一片深秋的景色。”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十一章:“東線部隊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畔的作戰,也接近尾聲。”

概述

①敘事性文藝作品情節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敘事性文學作品(如長篇小說等)中都是作品的最後一部分,交代結局。在大型戲劇作品中,指末一幕後的一場戲。文藝家根據其創作意圖和結構的需要,在故事結束後。另寫一節或安排一場作為尾聲,用以交代人物的歸宿、事件發展的遠景或表現作者的一些思想願望。尾聲經常同序幕相呼應。

②在戲曲中,泛指諸宮調、唱賺雜居、傳奇等腳本里大多數套曲中的最末一曲。北曲部分宮調中都有以《尾聲》為名的曲牌,字數大致相同;另有些曲牌專作尾聲只用,如《賺煞》、《煞尾》等。南曲宮調都有《尾聲》曲牌,字數亦大致相同,均系十二板,故又名《十二時》,也有稱為《情不盡》、《意有餘》、《余文》、《餘音》的。戲曲樂隊在沒出戲結束時隨吹樂曲,也叫《尾聲》。

③在音樂中,指樂曲的結束部分,用以引申未盡之意並加強結束感;但在大型樂曲中快板樂章的尾聲,常帶有發展而形成曲終的高潮,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尾聲。

音樂尾聲的布局與處理

選用尾聲,而不用尾奏、後奏作標題,是因為在中小型歌曲中,同前奏、間奏相比較,運用尾奏的機會較少,但歌曲的結尾部分卻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作文就有“鳳頭”、“豹尾”的說法。
-
常用的歌曲結尾大致有三種情況:
1、終止式結構比較完整、充分的結束;
2、在歌聲結束後加尾奏,或把尾奏放在歌聲延留的長音上同時結束;
3、通過歌聲尾句的擴充、補充或重複作為尾聲結束。

如《一隻鳥仔》(台灣童謠)在歌聲結束後加了一個尾奏,使歌曲的結尾更加完整、飽滿丟丟銅子(伊都)找無巢噢。
把前奏原封不動地搬來作為尾奏,是常用的一種尾聲處理手法。
《迎賓曲》 (劉文玉詞,雷雨聲曲)的尾奏完全重複前奏,更加強了歌曲的地方色彩:通四海。

情景型尾奏常是歌曲樂思的延伸、補充和再述,把歌唱中余言未盡之處,通過器樂演奏的尾聲來完成。
《我愛你,塞北的雪》 (王德詞,劉錫津曲):塞北的雪。
這段尾奏很短,只有三小節,通過下行音列的多次反覆,把塞北雪花飄灑、紛紛揚揚的意境再現出來,以加強歌曲的音樂形象。
《黃河頌》(光未然詞,冼星海曲)是一首篇幅較大的男聲獨唱歌曲。歌聲結束後假如音樂也嘎然而止,會感到終止式與歌曲的宏大氣勢不相適應。於是作者在歌聲後面補充了一個頗有分量的尾奏,這樣的結尾就顯得十分完滿: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有些歌曲結束在長音上,可以與尾奏重疊,同時結束。如《打起手鼓唱起歌》(韓偉詞,施光南曲):
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
在結尾的F長音上,重疊一個模仿手鼓敲擊的尾奏,使尾聲的情緒熱情奔放,並構成漸強的音勢。
有時,也可使歌聲與尾奏交叉重疊。如《我是雅魯藏布江的小桌瑪》(舒揚詞,王玉田曲):建設新國家。
尾奏的前兩小節與C長音重疊,歌聲結束後尾奏又延續了兩小節。
創作了中比較常見的結尾,是用歌聲作補充終止。如《友誼花開萬里香》(葉偉詞,偉才、葉偉曲)在結束前補充了四小節,使終止式更加充分。
萬里香,萬里香。

又如, 《火車向著韶山跑》用歌聲的補充終止豐富音樂形象:歡樂歌聲沖雲霄嗚!轟隆隆!
從音樂上看,歌曲在“霄”字上即可結束,但作者根據兒童歌曲的特點,又加了“嗚!轟隆隆!”模擬火車的聲響,更顯得生動有趣。

再如,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凱傳詞,王酩曲):錦銹河山萬年春萬年春。哎!
如在“春”字上匆忙結束,會感到收不住尾,作者用襯詞加了一句補充鏇律,使終止十分完滿。

京劇術語·音樂聲腔

京劇的音樂屬於板腔體,其聲腔有著獨特的韻味。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