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題目

題目,指文章或詩篇的標名;考試時要求應試人作答的問題;比喻為把柄。見漢 王充《論衡·正說》:“《尚書》《春秋》事較易,略正題目麤粗之說,以照篇中微妙之文。”

基本解釋

1.

[subject;topic]∶讓我們別再談這個題目了吧。

2.

[exercise problem;examination question]∶練習題目,複習題目。

3.

[excuse;pretext;name]∶藉口;名義。

4.

[comment to]∶評論;品題。

引證詳解

1.

標題;篇目。

《隋書·經籍志一》:“其分部題目,頗有次序,割析辭義,淺薄不經。”

宋 蘇軾《與潮守王朝請滌書》之二:“請依碑樣,止模刻手書。碑首既有大書十字,碑中不用再寫題目。”

2.

品評。

晉 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二》:“﹝ 許邵 ﹞少讀書,雅好三史,善與人論臧否之誤,所題目,皆如其言,世稱‘ 郭許之鑑’焉。”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 山司徒 ( 山濤)前後選,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

宋 蘇軾《進何去非備論狀》:“一經題目,決無虛士,書之史冊,足為光華。”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一:“ 陸魯望過張承吉丹陽故居,言:‘ 祐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此為才子之最也。’余深愛此言。”

3.

題識;名稱。

《北史·念賢傳》:“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對者非一,莫允帝心。 賢乃為‘圓極’,帝笑曰:‘正與朕意同。’即名之。”

唐 李尚一 《開業寺碑》:“永言堂構,題目闕如。”

4.

試題;習題。

唐 封演《封氏聞見記·敏速》:“須中書考試, 陟令善書者三十人,各令操紙執筆,向席環庭而坐,俱占題目,身自循席,依題口授。”

宋 歐陽修《進擬御試應天以實不以文賦》:“題目初出,中外羣臣皆歡然。”

冰心《晚晴集·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今天, 王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是‘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

5.

為問題。

清 李漁《意中緣·奸囮》:“這又是個難題目了,那有這許多盤纏到那裡去。”

茅盾《色盲》:“他覺得有些窘了。他很想拋開這個怪難以作答的題目。”

6.

主題;命題。

宋楊萬里《紅錦帶花》詩:“後園初夏無題目,小樹微芳也得詩。”

《紅樓夢》第三七回:“亦不可拘定了我們三個人不做,若遇見容易些的題目韻腳,我們也隨便做一首。”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三:“‘跳舞劇’的題目,不適於我們今日的生活。”

7.

指話題。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談話到十點鐘,越談越不精彩,因為題目不能集中,大家都感覺得精神上隔了一座牆,都不願意儘量的發揮自己的意見。”

沙汀《還鄉記》三:“‘我們溝里,今年又抓去多少呢?’他接著問,決心換換題目。”

8.

藉口;名義。

前蜀 貫休《送盧舍人》詩之三:“報通三世釋迦言,莫將梁武為題目。”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奸璫柄國,方陰伺君子之隙,肆其詆排,而羣聚清談,反予以鉤黨之題目,一網打盡。”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一定是先曉得了自己,才借著這題目粘了攏來!”

9.

名堂;花樣。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其間又有奸詐之徒,就這些貪愛上面,想出個奇巧題目來,做自家妻子不著,裝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詐他一個小富貴,謂之‘紥火囤’。”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他本意欲遣世子申生伐虢,卻被裡克代行,又一舉成功,一時間無題目可做。”

沈從文《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他們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單刀,一人使關刀或戈矛,照規矩練‘大刀取耳’‘單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廝殺題目。”

10.

指迷信所說的命相。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世傳《滿江紅》詞云:‘……誰不愛,黃金屋,誰不羨,千鍾祿,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枉費心神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也不須採藥訪神仙,惟寡慾。’以為朱文公所作。余讀而疑之,以為此特安分無求者之詞耳,決非文公口中語。”

11.

見“

12.

其它相關

題目作用

1.

概括文章內容

2.

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3.

點明主旨

4.

暗含文章主旨

5.

把“我”象徵意義

6.

語帶雙關

7.

表層含義

8.

深層含義

修辭手法

•比喻:《父愛是座山》《五月榴花紅似火》《我是一隻快樂的小狐狸》《父愛將我舉過命運的欄桿》

•誇張:《世界不大是個家》《一張煎餅包天下》《貪心不足蛇吞象》《膽大包天》

•引用:《待到山花爛漫時》《一枝紅杏出牆來》《小荷才露尖尖角》

•對比:《小人物的大故事》《紅與黑》《為了忘卻的記憶》《城裡人,鄉下人》

•設問:《你有一顆柔弱的心嗎?》《誰是阿Q?》《是誰動了我的乳酪?》《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擬人:《冬天的訴說》《蚊子的自白》《螳螂的秘密》《誠信漂流記》

•反問:《教師們還不該反省嗎?》《雷鋒真的沒戶口?》《我是差生,我容易嗎?》《阿斗扶不起來,怪誰?》

•反語:《我是一個傻女孩》《我想當個差生》《其實我很笨》《爸爸,我不想做你的女兒》

•仿詞:《洋教師的“洋相”》《牛教師的“牛脾氣”》《槐花村的槐花情》《賴昌星還賴幾天》

•對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想,要壯志凌雲;乾,要腳踏實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排比:《那山·那人·那狗》《小橋·流水·人家》《棗樹·父親和我》《雨珠·露珠·淚珠》

•移覺:《我是那片紅紅的激情》《晶瑩的鉛球》《給心靈吃點冰激凌》

•呼告:《請給我鬆綁》《渴望被愛》《老師,請您聽我說》《救救我吧》

其它方法

1.

故弄玄虛法

例如:《我是一條常常不洗澡的魚》《我和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毛毛蟲小傳》《懷念狼》

2.

標點法

例如:《我?我!》《10000元的價值=?》《好女孩?壞女孩?》《火,火!》

3.

代數法

例如:《真誠+守信=真誠的友誼》《1+1=?》《我的PH=7》《減負≠減副》

4.

模仿套用法

例如:《莎菲女孩的日記》《誰是我最可愛的人》《喔,白雪》《同桌的你》《媽媽的吻》

5.

反串法

例如:《引的春風渡玉門》《勝利乃成功之母》《開卷未必有益》《“松松跨跨”出人才》

6.

以小見大法

例如:《七根火柴》《我是一隻桔子》《我喜愛的一句箴言》《苔花如米小》

7.

借用歷史人物、事件和社會熱點擬題

例如:《“伊莉莎白”的故事》《我班的“九·一八事件”》《鐵血班長畢小麥》《我和媽媽的“冷戰”》《為什麼學保爾不學蓋茨》《我老爸是個農民工》。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