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淨

正淨,京劇行當之一。正淨的表演特點,一般是以唱工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臉。唱工花臉還有兩個專門名稱,一個叫銅錘,還有一個叫黑頭。唱工花臉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即:“四山”、“四劉”、“李裘訥董”、“金郝王馬”、“三奎一裘”,以裘盛戎為代表人物。

概述

(圖)正淨銅鍾花臉

正淨還有好幾種名稱,一種叫大面,就是大花面的簡稱,又叫大花臉。唱工花臉還有兩個專門名稱,一個叫銅錘,還有一個叫黑頭。因為京劇里有一齣戲叫《二進宮》 ,戲裡的花臉叫徐彥昭,他是典型的唱工花臉,基本上沒有什麼動作,手裡拿一柄銅錘,所以人們就把銅錘作為唱工花臉的代名詞了。黑頭是怎么來的呢?京劇里有很多包公戲,例如現在人們常見的《打龍袍》、《赤桑鎮》、 《鍘美案》等等。這些戲裡的包公(包拯)都勾著黑臉,這黑色臉譜,在京劇里又叫黑淨,又叫黑頭,包公戲都是唱工戲,都以唱工繁重見長,因此黑頭也就成為唱工花臉的代名詞了。除了上邊說的包公戲和《二進宮》這樣的戲以外,像《草橋關》里的銚期、《白良關》里的尉遲恭、《牧虎關》里的高旺,還有《大回朝》里的聞太師等,都是以唱工為主的花臉戲,都屬於所謂正淨的範疇。

發展

(圖)正淨正淨

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先生曾經把二百年京劇發展史上的唱工花臉歸納為五個發展階段,即:“四山”、“四劉”、“李裘訥董”、“金郝王馬”、“三奎一裘”,一共是二十位藝術大家,並按照唱工特點分為“宏厚凝重”、“高亮玲瓏”兩大系統。這兩大系統發展到金少山時期開始融合交織,漸次向“悅耳多姿”、“移情多彩”的方向演變。而到了裘盛戎時期,這一變化才最終得以完成,從而不僅形成了著名的裘派花臉藝術,推演到20世紀80年代,幾乎在整個京劇界的唱工花臉中實現了“十淨九裘”的局面。因此,裘盛戎的演唱藝術,可以說終結了20世紀以前所有的京劇花臉聲腔藝術的探索,同時也開啟了21世紀一脈風氣之先。說裘盛戎先生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實有所征。

裘派

(圖)裘盛戎裘盛戎

代表人物 裘盛戎北京人,工花臉。他以其父裘桂仙的唱腔為本,吸收了金(少山)派的演唱技巧及郝(壽臣)、侯(喜瑞)等派的表演藝術,形成了銅錘和架子花融為一體的風格,被稱為“裘派”。裘派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最有影響的淨行流派。其藝術精華在於既有韻味無窮的唱腔,又能以表演技巧去刻畫人物性格。青年時期與金少山同台演出,頗受金派的影響,於是結合自己嗓音不夠寬大宏亮、鼻音重的具體條件,擷取金派唱法中軟硬鼻音兼用的特點,創出了比其父更為圓熟含蓄的唱法,大大豐富了淨行銅錘與架子花的表現力。他的念白最大的特點是“口甜”,常常有笑的味道。晚期趨於蒼勁,更顯得醇厚沉穩,尤其是韻白很好。他所演的包拯、魏絳、銚期、竇爾墩、單雄信等都具有鮮明的個性。20世紀年代以後,取代了金派三十年一統天下的狀況而雄踞淨行之首。京劇《銚期》是裘盛戎先生的代表劇目。

京劇行當知識介紹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