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濮陽》

《戰濮陽》

京劇《戰濮陽》僅演呂布獲勝的這一段,改編自《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早於京劇前的徽劇,已經有此劇目,川劇、滇劇也有此戲。故事是三國時,呂布攻破兗州,遂即占據了濮陽。當時,曹操正攻打徐州,聽說呂布連續占領了兗州、濮陽等城,暫時放棄州,回兵復奪濮陽。呂布採用陳宮的計策,派濮陽富戶田氏去營偽報密信,說呂布殘暴不仁、民心大怨,百姓都逃出了濮陽城中空虛,盼望曹軍攻取、並願做內應。曹操果然中計,被騙城去。剎時四門火起,幾乎被燒死。最後倉皇敗走。

簡介

《戰濮陽》戰濮陽

濮陽的歷史非常久遠,史跡斑斑可考。1987年中原化肥廠在濮陽縣城西南隅,修建引黃供水調節池時發現一處古墓,在男性墓主骨骼左右邊,分別用蚌殼排出龍與虎的圖形,此墓距今已6000年以上,其中的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被炎帝與黃帝聯合打敗的蚩尤據史書記載他被葬於濮陽,蚩尤後裔因此將濮陽稱為“帝丘”(史記‧天官書)。濮陽挖出的這個古墓,有人考證說就是蚩尤的墓。按歷史排列,接下來五帝中的顓頊、帝嚳與舜共三帝,都以濮陽為國都。濮陽在上古時代是個活動很頻繁的地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濮陽也是著名的古戰場:商滅夏時有“昆吾之戰”、春秋時有退避三舍的晉楚“城濮之戰”、戰國時有孫臏龐涓鬥智的齊魏“馬陵之戰”,還有宋朝時寇準勸御駕親征,以少勝多打敗遼兵也在濮陽這裡。
主要談的是三國時的一場戰役:曹操呂布在濮陽交戰,呂布先勝後敗。京劇《戰濮陽》僅演呂布獲勝的這一段,改編自《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早於京劇前的徽劇,已經有此劇目,川劇、滇劇也有此戲。

故事來源

《戰濮陽》一名《濮陽城》,故事取材於《三國演義》第一、十二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等內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上馬,遂引去。“袁wei(左:日,右:韋)《獻帝春秋》:“太祖圍程陽,濮陽大姓氏為反問,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乘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嘉慶本《鼎峙春秋》有《濮陽破曹》。道光四年《慶昇平班戲目》已有此劇。該劇劇本載於《京劇彙編》第70集。

劇情概述

《戰濮陽》的故事是呂布打敗夏侯惇(曹操原姓夏侯,過繼給曹家才改姓曹。曹操與夏侯淵都是夏侯惇的弟弟)占據濮陽,曹操出兵急於奪回;呂布用陳宮計,誘曹兵入城,然後縱火燒曹兵,曹操被典韋保護才得以逃脫。這齣戲由茹富蘭傳授下來,茹富蘭所教呂布的身段,一招一式、一板一眼,講究要有規範,表現出大方、高雅的氣質。
戲中除了呂布及其部將張遼、高順,還有曹操五位英勇的戰將:“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與典韋”,前四位都不是呂布的對手,只有典韋與呂布打的難分難解,最終能救出曹操脫困而去。
戰將的舞台服裝,是從真實的鎖子甲演化而來,俗稱為“靠”,它的穿法非常特別,要紮緊,稱做“扎靠”,沒受過訓練根本扎不牢。它能使角色顯得雄偉、魁梧。靠的背後繫上小袋子(稱做“背虎殼”),內插四面“靠旗”。有旗的靠又叫“硬靠”。硬靠還需加配頭上的“硬盔頭”、腳上的“厚底靴”,在戲班裡硬靠、硬盔頭、厚底靴這三樣,被稱為束縛武戲演員的三道栓,有效擴充英雄形象,但是行動起來卻變得綁手綁腳。

以前的演員,從小就得煉:腳蹬厚底靴,穿上胖襖,再披上練功靠,起霸、走邊,耍槍花、舞大刀……。要訓練到起霸乾淨俐落,開打威猛矯健。譚鑫培練這個,周信芳(麒麟童)自幼也是練這個,並不是武生、武二花才練,一般大角都不忽略這個基本功。
滿台上戰鬥火熾,眼明手快的武將,一招一式都不能亂。儘管靠旗飄揚、翎子抖動,看的人眼花撩亂,底子好的武戲演員都能善盡其能,全力卯上,使觀眾恍如置身於戰場的緊張當中。

特色

《戰濮陽》英姿勇武的呂布,先是穿箭衣,表現出瀟灑脫俗的氣質;他身手不凡,打的曹將盔頭都掉了極其狼狽。等火攻曹兵之後,呂布改穿硬靠上場,跟舞台上穿硬靠的眾曹將開打,呂布周鏇其間、遊刃有餘的打敗曹操的四將。最後典韋上來,英俊的呂布與兇猛的典韋,兩人棋逢對手,打的驚心動魄,好一場酣戰也。
《戰濮陽》不只打鬥,呂布也要有唱功,顯示他能文能武,從容不迫,可不是只會摔摔打打的武二花,武二花例如夏侯惇(藍臉)、夏侯淵(白臉)、李典(黃臉),尤其李典掛紅一字髯,純然是一介魯莽的武夫。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虹霓關》
《挑滑車》
《玉堂春》
《轅門斬子》
《奇冤報》
《四郎探母》
《四進士》
《紅鬃烈馬》
《伍子胥》
《將相和》
《破洪州》
《擊鼓罵曹》
《打金磚》
《金沙灘》
《空城計》[戲劇曲目]
《李陵碑》
《羅成叫關》
《獵虎記》
《呂布與貂蟬》
《柳蔭記》
《鬧天宮》
《打嚴嵩》
《秦瓊賣馬》
《清風亭》
《打侄上墳》
《打棍出箱》
《獅子樓》
《大探二》
《失空斬》
《審頭刺湯》
《惡虎村》
《文昭關》
《蜈蚣嶺》
《汾河灣》
《武家坡》
《小商河》
《野豬林》
《八蜡廟》
《八大錘》
《御碑亭》
《戰太平》
《捉放曹》
《戰濮陽》
《珠簾寨》
《四平山》
《定軍山》[京劇劇目]
《金水橋》
《大登殿》
《大保國》
《三岔口》[傳統劇目]
《桑園會》
《搜孤救孤》
《沙橋餞別》
《白水灘》
《二進宮》
《鐵籠山》
《蔡家莊》
《烏盆記》
《臨江會》
《單刀會》[京劇劇目]
《飛虎山》
《法場換子》
《逍遙津》
《響馬傳》
《轅門射戟》
《落馬湖》
《范進中舉》[京劇劇目]
《甘露寺》[京劇劇目]
《艷陽樓》
《洪羊洞》
《走麥城》
《奇雙會》
《長坂坡》
《斬黃袍》
《清官冊》
《戰宛城》
《摘纓會》
《周仁獻嫂》
《巴駱和》
《鍘美案》
《鍾馗嫁妹》
《監酒令》
《古城會》
《火燒裴元慶》
《借趙雲》
《翠屏山》
《問樵鬧府》
《臥龍弔孝》
《林沖夜奔》
《連升店》
《徐策跑城》
《穆柯寨》
《桃花扇》[京劇劇目]
《平貴別窯》
《太平橋》
《貪歡報》
《群英會》[京劇劇目]
《火併王倫》
《盜宗卷》
《乾元山》
《武松打店》
《火燒望海樓》
《秦瓊觀陣》
《烏龍院》[京劇]
《豆汁記》[京劇劇目]
《武松打虎》[京劇劇目]
《彈劍記》
《群借華》
《洗浮山》
《十八羅漢收大鵬》
《小宴》[京劇劇目]
《界牌關》
《伐子都》
《六號門》[京劇劇目]
《華容道》[京劇]
《一箭仇》
《龍鳳呈祥》[京劇]
《魚腸劍》[京劇]
《白門樓》
《黃鶴樓》[京劇劇目]
《雲羅山》
《玉門關》
《岳母刺字》
《石秀探莊》
《水淹七軍》[京劇劇目]
《水簾洞》[京劇劇目]
《桑園寄子》
《滿江紅》[京劇劇目]
《戰冀州》
《戰馬超》
《沙家浜》[京劇]
《殺四門》
《失印救火》
《周瑜歸天》
《趙氏孤兒》[京劇劇目]
《白蛇傳》[京劇劇目]
《賺歷城》
《南陽關》
《快活林》[京劇劇目]
《坐樓殺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