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

濮陽縣

濮陽縣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5000年古老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秦置濮陽縣,因位於濮水之陽(北)而得名。濮陽縣地處華北平原,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豫、魯兩省交界處,是濮陽市的南大門。南部及東南部以黃河為界,與山東省東明縣、鄄城縣隔河相望;東部、東北部與河南省范縣及山東省莘縣毗鄰;北部、西北部與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相臨;西部、西南部與河南省內黃縣、滑縣、長垣縣接壤。地理坐標在東經114.52°—115.25°,北緯35.20°—35.50°之間。濮陽戰略地勢尤為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古戰場”之稱;商滅夏的“昆吾之戰”,楚晉“城濮之戰”,秦末的“項羽章邯之地”,宋遼的“澶淵之站”等都發生在濮陽。歷史典故“桑間濮上”“退避三舍”“澶淵之盟”等也都發生在濮陽。

基本信息

簡介

濮陽縣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擁有5000年古老文明。秦置濮陽縣,因位於濮水之陽(北)而得名。《禮記》中就有"桑間濮上"的記載。上古時期,五帝中的顓頊、帝舜及其部族就在這裡繁衍生息。顓頊、帝嚳均建都與此,舜帝生於濮陽、長於濮陽,素有"帝舜故里"、"顓頊遺都""帝丘"的美稱。春秋時衛國在此建都400多年;孔子周遊列國14年,其中10年時間在濮陽。戰國時期,因城址位於濮水之陽,始稱濮陽。秦朝時始置濮陽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隋朝後,先後沿用"澶淵"、"澶水"、"澶州"、"開

濮陽縣--張揮公園濮陽縣--張揮公園

州"。

1004年,北宋真宗和遼國在濮陽縣簽定了著名的《澶淵之盟》。民國3年復稱濮陽。1983年設市,1987年復置縣。

1987年4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濮陽市郊區,設立濮陽縣,駐城關鎮;6月12日,正式撤銷市郊區恢復濮陽縣建置,並將市區城關鎮劃歸濮陽縣,同時把城關鎮的馬呼屯、辛莊、辛廟、賈莊、申莊5個村劃歸市區孟軻鄉。濮陽縣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時期的蚌塑龍虎型圖案,轟動中外考古界,被稱為"中華第一龍",濮陽縣也因此被讚譽為"中華龍鄉"。

2000年,濮陽縣轄7個鎮、15個鄉:城關鎮、八公橋鎮、文留鎮、兩門鎮、慶祖鎮、柳屯鎮、徐鎮鎮、子岸鄉、習城鄉、五星鄉、戶部寨鄉、郎中鄉、胡狀鄉、梁莊鄉、海通鄉、梨園鄉、清河頭鄉、渠村鄉、新習鄉、魯河鄉、王稱堌鄉、白堽鄉。

2005年11月2日,濮陽市政府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召開,根據省、市鄉鎮機構改革的總體要求,濮陽市對鄉鎮行政區划進行了調整,其中濮陽縣撤銷兩門鎮,其行政區域併入海通鄉;將新習鄉劃歸濮陽高新區管理。截至2005年12月31日,濮陽縣轄6個鎮、15個鄉:城關鎮、徐鎮鎮、文留鎮、慶祖鎮、柳屯鎮、八公橋鎮;海通鄉、戶部寨鄉、新習鄉、習城鄉、王稱堌鄉、魯河鄉、梁莊鄉、梨園鄉、五星鄉、白堽鄉、胡狀鄉、清河頭鄉、子岸鄉、渠村鄉、郎中鄉;其中新習鄉實際由濮陽高新區管理。

2006年9月,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第十九屆國際大會也在濮陽縣召開,袁、陳、胡、王、孫等十大姓氏宗親匯聚濮陽,緬懷祖德、共敘親情。

歷史沿革

五帝時期,顓頊部落興盛於此地,都於帝丘,始稱高陽。
夏朝,封昆吾氏為夏伯,都帝丘,稱昆吾國。春秋時稱帝丘,屬衛。
公元前629年,衛成公自楚丘遷都帝丘。公元前241年,秦滅衛,屬東郡,為濮陽縣。
新莽時一度改東郡為治亭,屬袞州,東漢時恢復舊稱。
隋王朝濮陽縣析出昆吾縣,屬東郡。唐屬濮州。
五代及宋朝時期,改成防禦州、鎮寧節度、北輔、開德府等。
金改澶州為開州,延至清末。
明弘治(1491年)開州設孝義、晉陽、進思、鄄城鄉,轄347個鄉。
民國二年(1913年)改城開縣,民國三年(1914年)夏稱濮陽縣。
1952年12月,濮陽縣屬河南省濮陽專屬,1954年9月,濮陽縣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1949年8月,平原省濮陽專員公署成立,濮陽、尚和、昆吾為屬縣,專屬設在濮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濮陽、尚和、昆吾三縣合併,仍稱濮陽縣。
1958年,安陽、新鄉兩專屬合併,濮陽縣屬新鄉專署。1962年,新鄉、安陽兩專屬分設,濮陽縣回歸安陽專署。1983年9月,濮陽縣撤銷,濮陽市成立。1984年2月,在原濮陽縣基礎上,成立濮陽市郊區。
1987年6月,撤銷濮陽市郊區,恢復濮陽縣。

行政區劃

2013年濮陽縣轄11個鎮、9個鄉。11個鎮是:城關鎮、徐鎮鎮、文留鎮、慶祖鎮、柳屯鎮、王稱堌鎮、八公橋鎮、戶部寨鎮、魯河鎮、子岸鎮、胡狀鎮。9個鄉是:海通鄉、習城鄉、梁莊鄉、梨園鄉、五星鄉、白堽鄉、清河頭鄉、渠村鄉、郎中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濮陽縣地處華北平原,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豫、魯兩省交界處。南部及東南部以黃河為界,與山東省東明縣、鄄城縣隔河相望;東部、東北部與河南省范縣及山東省莘縣毗鄰;北部、西北部與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相臨;西部、西南部與河南省內黃縣、滑縣、長垣縣接壤。地理坐標在東經114.52°至115.25°,北緯35.20°至35.50°之間。

總面積1382平方公里。

氣候

濮陽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雨熱同期。濮陽縣年平均氣溫13.4℃,1月份平均氣溫2.27℃,7月份平均氣溫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全年一年中溫度變化明顯,元月份最低為零下2.2℃,七月份最高,平均為27℃。極端最低氣溫—20.7℃,最高氣溫42.2℃。氣溫日差較大,五月份最大為平均13.2℃。10℃以上積溫4498℃。年平均無霜期205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2001年,濮陽縣探明石油儲量4億噸。天然氣儲量546億立方米。濮陽縣可支配中原油田優惠價天然氣達63萬方/天。濮陽縣遠景儲量在1440億噸以上。鹽礦單層厚度在7--36米之間;鈣、鎂含量低于海鹽,平均純度97%以上;鹽礦埋藏深度一般在2100— 2700米之間;分布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

植物資源

2013年,濮陽縣境內有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等23種,經濟作物棉花、花生等11種,蔬菜28種,瓜類13種,水果15種、藥材17種、花卉13種、牧草21種;有木本植物33科、49屬、136種。

動物資源

濮陽縣境內有600種,其中無脊椎的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約400種。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約 200餘種。有蛇、蟻、蟬等500種。

水資源

濮陽縣水資源儲量總量在4.9億立方以上,地下水資源儲量在3.3億立方以上,年降水、地表徑流水補給量在2.7億立方以上。

經濟

2012年上半年,生產總值完成460億元,增長11.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5位。元至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398.19億元,增長2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8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3.1億元,增長17.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7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39億元,增長15.3%,增速居全省第10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045元,增長17.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5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805元,增長14.6%,居全省第5位。工業經濟運行整體向好。全市工業用電量26.64億千瓦時,增長13.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026.1億元,增長21.9%;實現利潤83.9億元,增長14.7%;稅金總額49.8億元,增長12.5%。各項貸款餘額295.76億元,增長22.6%,增速居全省第2位。農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小麥總產150.2萬噸,實現九連增。投資9.95億元新增設施農業面積4.6萬畝,總面積達到35.5萬畝。投資3.5億元完成植樹2325.8萬株。產業集聚區及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8個產業集聚區新上項目241個,新投產項目123個,共完成投資171億元,增長44%,主營業務收入286億元,增長26.7%。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新簽市外資金項目160個,投資總額830.5億元,占年度目標的103.8%。市外資金實際到位173.7億元,增長12.2%。實際利用境外資金1.97億美元,增長145.1%。

交通

濮陽縣交通便利,京港高鐵、鄭濟高鐵在境內形成“十字形”客運通道;中國第一條設計30噸軸重、開行萬噸大列的重載鐵路―――山西中南部鐵路橫貫濮陽縣全境,東連京九,西接京廣大動脈;106國道、大廣高速、范輝高速、德商高速穿境而過,距鄭州、濟南兩個國際機場均在200公里左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濮陽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65所,在校生153941人,其中幼稚園157所、在園幼兒29653人,國小449所、在校生80895人,國中50所、在校生28109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0186人,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505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48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

社會保障

2012年籌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鄉鎮公共衛生服務樓10家、改建5家,面積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在縣、鄉疾控機構開展了以“優質服務、最佳化信息管理、提高接種質量、提升接種率”為重點內容的免疫規劃“兩優兩提”活動。

特產

糟魚

先說魚。一提到吃魚,恐怕不少人都有過魚刺卡喉的體驗,但品嘗"濮

濮陽糟魚濮陽糟魚

濮陽糟魚

陽糟魚",卻是另一番感受:魚肉鮮嫩,魚刺酥香。"濮陽糟魚"是豫菜的經典名餚,多流行於豫北和豫東一帶,新鄉、濮陽及商丘許多鄉間廚師都能烹此菜。"濮陽糟魚"以黃河鯉魚為原料,需以溫火細煨而成,也算是一道功夫菜。"濮陽糟魚"的味主要在於滷雞的老湯,久熬形成很濃的滷汁,魚在其中滷製一天一夜,因是小火煨,所以魚的外形完好,但內中骨刺早已酥爛,各種味道均吃透其中。根據民間傳說,豫菜廚師潛心研究,不斷改良,後又制出了源於傳統豫菜,合於今人口味的新糟魚來。新製法去掉了鯉魚的鱗片,做工較民間更精細和考究。

粉皮

皮是對用大米、紅薯澱粉、綠豆澱粉、馬鈴薯澱粉、蠶豆澱粉等,

濮陽粉皮

製作成薄片食物的統稱,有鮮乾兩種,鮮的即可食用,乾的便於存放運銷。

粉皮是用澱粉製成的傳統食品,適宜於農戶家庭製作,工具也很簡單,粉皮易做又經濟,可口又不膩,男女老少皆宜。粉皮,凝聚了風土人情,也蘊藏著厚重飲食文化,親朋好友來了,捎上一些粉皮作禮品,鄉情親情盡顯其中。

筒子麻花

筒子麻花的特色:狀如長筒,酥脆焦香,別有風味。

筒子麻花的做法:1、白礬、精鹽、食鹼放入盆內,對入溫水約1750克,化開後對入麵粉,抄成面穗面,再蘸水揉成軟面塊,餳約20分鐘。2、面餳好後搓好,摘成300個小面劑(每個約15克重),蘸上油搓成青果形,排在盆內(盆內刷油,排一層面劑刷一層油),再餳20分鐘。將面劑搓成40厘米長的細條,然後兩頭對齊合成兩條,並排放在案板上,把兩頭提在一起,整齊地纏在帶油的圓柱上(特製的圓木棍,長約30厘米、直徑約3厘米),下入七八成熱的油鍋內,抽出圓柱炸制,同時用四根長筷子(每隻手兩根)撥動,使麻花在油鍋內不停地向一個方向翻滾,並將麻花抻長(約33厘米)領直,待麻花脹起,條內出現魚鰾泡、顏色柿黃時即成。

雙麻火燒

雙麻火燒的特色:酥焦五香,色澤艷麗。

濮陽雙麻火燒濮陽雙麻火燒

濮陽雙麻火燒

雙麻火燒的做法:1、鍋內加植物油130克,燒至三成熱時,起鍋加入麵粉300克,用鐵鏟翻勻,攤在案板上晾涼,加入精鹽面、八角粉揉搓均勻,和成油酥面。剩餘的麵粉放在案板上,加入60克植物油和清水100克,和成皮面。2、用皮面包住油酥面,擀成約1厘米厚的大片、捲成卷,分成10個面劑,按扁,然後蘸一點油,包在中間,擀成中間薄、周邊厚的圓餅(直徑約7厘米),兩面皆用水刷濕,逐個粘上芝麻仁待用。3、把鏊子擦淨,放上餅焙制,待底面發黃時,鏊子上刷上油,將餅翻個身,並在上面左右拉兩遍,焙至表面呈黃色時,將餅下入爐內,背面向火,烤成柿紅色即成。

文物古蹟

迴鑾碑

迴鑾碑迴鑾碑

迴鑾碑

迴鑾碑,亦作"契丹出境碑",位於濮陽城內御井街西側。此碑原為青石,高2.6米,寬1.3米,碑文為宋真宗所賦《契丹出境》詩,相傳為寇準書寫,字大如掌,蒼勁挺拔,秀麗流暢。其南有一古井,水清澈甘甜,相傳為真宗駐蹕時所鑿,故稱"御井"。此跡是宋遼大戰與"澶淵之盟"的唯一見證。

瑕丘古蹟

瑕丘,一作負夏,位於濮陽縣城東南18里固堆西,"舜就時於負夏"、"曾子吊於負夏"即此。此丘突兀而起,周環綠水,中植荷蓮,鴨戲其間。沿堰其南,拾階而上,石獅迎門,左右兩碑,一碑刻"瑕丘古蹟",另一碑刻"瑕丘記",

瑕丘古蹟瑕丘古蹟

瑕丘古蹟

都是清嘉慶九年知州李符清所立。古蹟中有小廟,內塑觀音。庭院樹蔭復蓋,碑碣林立。東西兩廂,內懸十大天王圖像。後有大殿,進深三間,高檐石柱,雕紋精細。殿內帷幕低垂,旌旗高懸,內塑兩排六尊女神,鳳冠霞帔,端莊秀美。兩側壁懸諸神圖像,錦匾布滿其間,以前是為鄉民祈福求子的地方。再後有寢殿,又有斜道,通西附小丘。

八都坊

八都坊,又叫"澶淵名閥坊",坐落於濮陽城內北大街。坊為青石結構,由石條、石柱疊砌嵌合,渾然一體

八都坊八都坊

八都坊

,堅固耐震。八都坊為明朝萬曆年間所建,由明代濮陽籍御史紀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糹延,尚書趙延瑞、董漢儒,巡撫吉澄八家共立。坊頂鐫刻"八都坊"三個大字,筆鋒雄健,字型端莊,系當時的書法家韋大秦所書。

中華第一龍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門配合引黃調節池工程隊,在濮陽縣城西南隅西水坡,發掘出仰韶文化時期三組蚌砌龍虎圖案。第一組45號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長1.84米,仰臥,頭南足北。其右由蚌殼擺塑一龍,頭北面東,昂首弓背,前爪扒,後腿蹬,尾作擺動狀。其左由蚌殼擺塑一虎,頭北面西,二目圓睜,張口齜牙,如猛虎下山。此圖案與古天文學四象中

中華第一龍

東宮蒼龍、西宮白虎相符。在此墓東、西、北三小龕內各葬一少年,其西龕人骨長1.15米,似女性,年約十二歲,頭有刃傷,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距45號墓南20米外第二組地穴中,有用蚌殼砌成龍、虎、鹿和蜘蛛圖案,龍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蟬聯體,鹿則臥於虎背上,蜘蛛位於虎頭部,在鹿與蜘蛛之間有一精製石斧。再南25米處第三組是一條灰坑,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內有人騎龍、人騎虎圖案。

這與傳說"黃帝騎龍而升天"、"顓頊乘龍而至四海"相符。另外,飛禽、蚌堆和零星蚌殼散布其間,。其人乘龍虎騰空賓士,形象生動,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濮陽西水坡遺址的發現,對探索中國文明起源、龍的起源與研究中國古代史、美學史、宗教史、天文曆法等都有重要意義。

著名人物

張氏始祖張揮、政治家商鞅、軍事家吳起、賢人柳下惠、思想家、歷史上最成功的大商人呂不韋、直臣汲黯、元代作曲家宮天挺等。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