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縣

柘城縣

柘城縣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睢陽區西南部,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南與鹿邑縣接壤,西與太康縣相鄰。截至2014年底,柘城全縣總面積1048平方公里,轄柘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22個鄉鎮、辦事處、515個行政村、社區,常住人口為69.51萬人。柘城交通便利,八條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內,全縣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級主幹道為主,縣鄉道和村村通為輔,乾支相連、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東起柘城的通柘煤田為河南省最大煤田。柘城縣金剛石微分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被譽為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2015年11月11日,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依據2014年全省鄉鎮社會經濟基本情況統計數據,從反映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對全省鄉鎮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評出了2015年度全省百強鄉鎮,柘城縣城關鎮位居全省百強鄉鎮第59位。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柘城縣柘城縣

柘城縣位於豫東平原、商丘市西南部,是炎帝朱襄氏的祖居地和建都地,夏稱“株野”,商稱 “秋地”,秦設“柘縣”,隋更名為“柘城縣”。以富有全國稀有樹種柘桑、絲綢上品柘絲而得名。

柘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毗鄰亞歐大陸橋——隴海鐵路與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交匯處,和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與連雲港至霍爾果斯的310國道相交處,商周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七條省道 呈放射狀連線四方。柘城農產品資源豐富,生產三櫻椒、棉花菸葉、林木、優質小麥、綠色蔬菜和優質畜禽產品,是著名的“中國三櫻椒之鄉”。柘城工業門類較為齊全,“老君堂”是中華老字號之一,歷史名酒王貢酒久負盛名,漢白明月酒深受海內外市場青睞,鋁製品形成了拳頭,金剛石微粉斐名全國,精密軸承供不應求,高科技產品茄尼醇、辣椒素和辣椒鹼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柘城水資源豐富,渦河、惠濟河、黃河古道穿境而過;柘城有歷史上著名的“七台八景”,尤其是面積達3000畝的北湖,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全縣基礎設施完善,電力供應充足。

歷史沿革

柘城縣柘城縣
6000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並葬於柘城,朱姓起源於此。
夏朝時期稱“株野”。
商朝時期稱為“秋地”。
西周時期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胡姓、陳姓起源於此。
東周春秋時期,宋、楚兩國在此發生泓水之戰。
東周戰國時期,屬楚國
據《太平寰宇記》:“邑有柘溝,以此名縣。”秦朝時築城設縣,因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又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
隋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定名為柘城縣。
唐朝時屬宋州。
宋朝時屬南京應天府。
元朝時期柘城屬汴梁路。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舊城圯於大水,一城錦鄉,沒於澤國,即今日“北舊湖”。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城池南遷,以迄於今。
明清時期,柘城均屬歸德府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淮海戰役爆發時在柘城設立總前委指揮部。
1914年6月,柘城屬開封道。
1937-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柘城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
1946年日本投降後,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解放後,柘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併,柘城屬開封專區。
1961年復置商丘專區,1969年商丘專區改稱商丘地區。
1997年設立地級商丘市,柘城屬商丘市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底,柘城縣轄22個鄉鎮、辦事處,515個行政村、社區。截至2014年底,柘城縣轄柘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2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11個鄉,柘城縣人民政府駐容湖北側未來大道中段。
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柘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個街道:長江新城街道辦事處、浦東街道辦事處;
9個鎮:城關鎮、伯崗鎮、安平鎮、起台鎮、慈聖鎮、胡襄鎮、遠襄鎮、陳青集鎮、崗王鎮;
11個鄉:牛城鄉、邵園鄉、馬集鄉、李原鄉、申橋鄉、皇集鄉、惠濟鄉、張橋鄉、大仵鄉、老王集鄉、洪恩鄉

地理環境

柘城縣柘城縣
位置境域

柘城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南部,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南與鹿邑縣接壤,西與太康縣為鄰,東北與睢陽區相依。全縣總面積為1048平方公里,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0.63%。
柘城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06'~115°32'、北緯34°00'~34°15'之間,東西橫跨29公里,南北縱貫27公里。地形地貌
柘城位於華北平原南部,屬於豫東平原。全縣地勢平坦,屬黃河沖積平原。自然形勢趨向是西北高,東南低,微度傾斜,地面坡降1/3500。最高點在惠濟鄉杜屯一帶,海拔52.8米,最低點在洪恩鄉王瓦房一帶,海拔42.9米,高差10米左右。水文
柘城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渦河水系。新中國成立後歷經開挖治理,變化很大。2011年,集水面積(包括上游境外)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渦河、惠濟河、蔣河、廢黃河、太平溝、永安溝、小洪河、洮河8條;3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馬頭溝、明淨溝、小洪河北支、蘆溝、楊河、小馬溝、余河坡、朱寨溝、生產溝、清水河、洪牛溝、永安支溝、仿宋溝、小沙河、大仵溝、紅泥溝、晉溝河17條;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5條。除渦河、惠濟河基本常年流水外,其餘均為季節性河流。
氣候
柘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降水,風向隨季節變化顯著,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的冬長寒冷雨雪少、夏季火熱雨集中、春秋溫暖季節短、春夏之交多乾風的特點,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年降水量為720.7毫米,無霜期217天。四季分為春季(3月~5月)、夏季(6月~8月)、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2月)。

交通通訊

公路
柘城交通便利,緊鄰京九鐵路與隴海鐵路的黃金十字架交會處,距連霍高速公路和310國道30公里,東距105國道、西距106國道40公里。商周高速公路與淮亳高速公路貫穿縣境,並在境內設有柘城北、柘城西兩個出入口;永登高速公路從南部穿過,並在柘城、鹿邑兩縣交界處設有出入口;八條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內,柘城全縣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級主幹道為主,縣鄉道和村村通為輔,乾支相連、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
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寧路、柘太路、柘鄲路、S326等7條省道與縣、鄉、村三級公路網布全縣,聯通八方,人流物流暢通便捷。東北距京九鐵路、隴海鐵路、商丘觀堂機場僅50公里。截止2013年,柘城縣境內共有公路34條,全長351.44公里,有溝通7個地區、31個縣市的10多餘條客運線路。
通訊
截至2013年底,柘城縣鄉有線光纜已鋪通。全縣程控電話總容量達到54800門,實現了國內國際長途電話直撥,圖文傳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底,柘城縣全縣總面積為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06萬畝。
礦產資源
柘城縣地下煤炭資源豐富,東起柘城的通柘煤田煤炭存儲量達230億噸,境內已探明儲量達25億噸的優質煤田,是未來新興能源城市。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底,柘城縣共有34.08萬戶居民,戶籍總人口為102.36萬人,常住人口為69.5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21.49萬人,從業人員為53.45萬人。使用方言為商丘話,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690人。擁有漢、回、黎、土、藏、壯、滿、苗等8個民族。

經濟發展

柘城縣柘城縣
綜述
2014年,柘城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57.94億元,比2013年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2億元,比2013年增長1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9億元,比2013年增長2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7億元,比2013年增長1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52億元,比2013年增長2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6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80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9.2%和11.5%。
第一產業
柘城縣盛產三櫻椒、棉花、菸葉、林木、優質小麥等農副產品。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90萬畝以上。柘城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柘城縣三櫻椒常年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是全國著名的辣椒生產加工集散地。
2014年,柘城縣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為42.8億元。柘城新建高標準糧田12.6萬畝,全縣累計建成25萬畝。全縣糧食總產達到13.7億斤,實現“十一連豐”。柘城縣首次獲得全國產糧大縣、第六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1.6萬畝、“菜籃子”蔬菜標準示範園3700畝。再次被確定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寧豐木業、春海辣椒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801家,規模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4.8萬畝。農機總動力118.3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了80%以上。疏挖治理7條溝河共72公里,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13萬畝,第三次榮獲市紅旗渠精神杯。完成造林1.9萬畝、森林撫育1.5萬畝。
第二產業
2013年,柘城縣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工業主導地位,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2.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上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
2014年,柘城縣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為57.3億元。
柘城工業體系門類齊全,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板塊經濟各具特色,高新技術產業迅速起步。初步形成了皮革、麵粉、食品、釀酒、醫藥、化工、造紙、軸承、木材、機械、建築、鋁製品、金剛石微粉加工等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格局,建有三大工業園區和民營工業城。柘城全縣金剛石微粉加工企業發展到140餘家,年產量達3億克拉,占全國生產總量的75%以上,占出口總量的46%以上,是中國內地金剛石微粉加工生產重要基地和主要經銷市場。2013年,柘城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家。

第三產業
2013年,柘城縣圍繞打造新型城鎮化示範區,柘城城東開發和北環路行政服務新區開發日新月異,城市綠化、美化、亮化、供水、供電、通信、商貿、餐飲服務、文化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精彩紛呈,北湖和千樹園開發工程規模宏偉。2013年,柘城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20萬人,城鎮化率37%,現代化的通訊網路覆蓋城鄉。
2014年,柘城縣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為57.9億元。

經濟概況

(圖)柘城縣第二高級中學柘城縣第二高級中學

工業經濟迅速崛起,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培育和打造出了金剛石微粉及製品、紡織、皮革、食品、木材、醫藥化工、機械製造等七大主導產業。全縣擁有金剛石微粉及製品生產企業240家,其中微粉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75%、46%以上,是國內著名的金剛石微粉加工生產重要基地和主要經銷市場。皮革產業發展迅速,實力雄厚。中牛皮革公司綜合經濟實力強大,年購銷黃牛皮突破200萬張,藍濕皮加工120萬張,占國內優質黃牛皮資源主導地位。食品加工業蓬勃興起,形成了以白師傅清真食品公司為龍頭,以金平安面業、如意面業、恆星食品、郭氏食品、漢白明月酒業為骨幹,在豫東地區有較大影響的食品加工基地。醫藥化工業迅速崛起,“老君堂”商標成為河南省著名品牌,華商藥業通過國際品質認證,開發生產的沙坦類醫藥中間體、二苯甲酮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廣闊。紡織服裝加工業即將形成一個以河南財通製衣大型出口服裝加工企業為龍頭,以忠宜混紡、坤騰針織、華港針織等企業為骨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紡織服裝加工基地。機械製造業重現生機。新建的金鑫軸承公司年生產軸承能力達到800完套,投資4000萬元的加油機配件生產線也正在緊張建設。全縣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到200多家,生產的細木板、鏇切皮、膠合板、木線條、人造地板磚、高檔家具等產品,暢銷國內10多個省市、遠銷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地方特產

(圖)雞爪麻花雞爪麻花

襄山毓秀,谷水鍾靈,古老的柘城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精湛的技術工藝,從古至今它都生產著豐富的名優土特產品。

一、胡芹:是古今聞名的蔬菜之一,因盛產於胡襄集附近,故得其名。

二、三櫻椒:從日本引進的新品種。

三、菸葉:菸葉為柘城主要經濟作物。

四、泡桐:柘城是河南省泡桐生產基地縣。

五、酥制培乳: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都以“柘邑三園齋”、“豫東味和醬園”和“柘城三興醬菜園”著稱。

文化遺產

(圖)柘城縣審計局迎奧反獨柘城縣審計局迎奧反獨

孟莊遺址:位於柘城縣孟莊村北,柘(城)太(康)公路通過將遺址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原為古心悶寺基址,南北長280米,東西寬110米。1977年發掘,發現房基9座、陶窖1座、墓葬7座,出土有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卜骨龜甲等。並發現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遺蹟。在夯土層中還發現一女性骨架(約17~18歲),其臂、腕骨上殘留有三道捆綁繩痕,死者應為奠基的奴隸。該遺址屬商代前期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毛戰國墓群:位於柘城南20公里大毛村北,為一高台地,高出地表約5米,面積為4萬餘平方米。1975年在此發掘了15座墓葬,其中戰國墓12座,西漢墓2座,東漢墓1座。大多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長2~3米,寬1米,墓底鋪有硃砂,人骨架及棺木均已腐朽,總計出土115件器物。其中6號墓出土有鼎、豆、壺、罐、勺等成套十件,均為紅彩,有雲霄紋飾,屬戰國晚期楚文化。14號墓除主室外,尚有兩個耳室,出土有壺、豆、勺、銅鏡、銅帶等14件,屬西漢早期文化。

邵園漢墓:位於柘城西郊邵園村內。1981年發掘,為一拱頂式磚券多室夫妻合葬墓。墓門向東,已被毀。2墓道,2主室,4耳室,平面布局呈曲尺形。留有盜洞5處。兩具人骨架均在甬道之中,其一腰部發現了母印一套(應為3枚,只發現2枚),銅質,獅子紐,印文為“許贊印信”。出土隨葬品有金餅、金豆、玉豬、琥珀蟾蜍、水晶珠、水晶虎、珍珠、陶罐、陶案等。經鑑定該墓屬東漢墓葬。

風景名勝

(圖)柘城縣義務植樹柘城縣義務植樹

一、柘溝春水:《太平寰宇記》“漢柘縣以邑有柘溝也。”《柘城舊志》載:“柘溝春水在舊城內環朱襄王廟流”。廟址在今北關大街中段農業局家屬院。

二、白塔曉鍾:據考:白塔寺在今祥和巷中段路北處。舊縣誌載:“宋朝大觀四年(公元 1111年) 僧會朗於舊城東南角建立寺院。”

三、牛斗雪霽:縣城北7.5公里處有牛城集,村裡有一土丘,該處古為磨盤山。

四、磚橋古渡:磚橋集在縣城東南8公里,惠濟河北岸。此地古為小南集,曾名宋家屯。

五、心悶暮鼓:縣城西5公里處有心悶寺。

六、楚台望月:縣城西北12.5公里,慈聖鎮所轄韓相魯與後台之間有一土丘。

七、遠襄晴嵐:縣城北15公里處有遠襄集,為遠襄鄉人民政府駐地。

八、霸崗煙柳:伯崗集南門裡一土丘。

著名人物

古代
炎帝朱襄氏 陳胡公 陳申公 陳相公 陳孝公 夏御叔 夏姬 虞詡
梁習 陳思濟 師尚詔 杜知耕 李子金 竇容邃 周聯登 桃花夫人
近現代
鄭廷珍張嵐峰 尚明 左連璧 牛道一 毛超峰 張廣智 王荊耀
牛淑賢 劉雯卉 鄭海霞 王松茂 張非垢 古曉  郭人民  耿占春
錢新傑 皇甫立志 毛傑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