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園村

邵園村

本村邵姓,皇帝之後,西周文王之後,始祖邵公姬爽周文王第五子,封燕國,秦滅燕國後燕國王族子孫改為邵姓。 邵園屬於永嘉韶川邵氏一脈,唐朝邵氏,始遷祖邵宏明,原居閩福清,於唐大中十年任溫州別駕,卒於任。 村頭的‘官吏廳’據說從前要‘文官下轎、武將下馬’的,能仁寺和邵氏宗廟也是經過賜封的。

 邵園村位於小楠溪江流域,隸屬碧蓮鎮,毗鄰大若岩景區,坐落在村史一千兩百多年、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本村邵姓,皇帝之後,西周文王之後,始祖邵公姬爽周文王第五子,封燕國,秦滅燕國後燕國王族子孫改為邵姓。後遍及全國。邵園屬於永嘉韶川邵氏一脈,唐朝邵氏,始遷祖邵宏明,原居閩福清,於唐大中十年任溫州別駕,卒於任。後其子孫遷居永嘉場(今永強)和永嘉邵川(今邵園)等地,根據(永嘉邵園《邵氏宗譜》)。邵園歷史上出過幾名進士,還有人當過江西道台。村頭的‘官吏廳’據說從前要‘文官下轎、武將下馬’的,能仁寺和邵氏宗廟也是經過賜封的。
能仁寺古鐘能仁寺古鐘
該鐘為清乾隆二年所制,銅質,鐘身鑄有一條飛龍,銅鐘頂部刻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字樣,鐘身也刻滿了字,其中還有“乾隆二年”和“永嘉正堂”字樣。據了解,該銅鐘原來懸掛在該村的能仁寺,敲響後聲音能響遍全村,後來能仁寺年久失修倒塌了,這口銅鐘就由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保管,在歷史上的歷次“劫難”中,都幸運地被保存下來了。村民將這口鐘視為寶物從不輕易示人,曾經有人出價80萬元買古鐘不成後,花5萬元租鍾一用也遭拒絕。近年來永嘉縣加大了旅遊業開發力度,古村的人們也把這個鎮村之寶拿了出來,希望籍此增加古村的文化內涵,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投資開發旅遊業,屆時,這塵封已久的古鐘將會奏響該村旅遊開發的最強音。
邵氏宗廟邵氏宗廟
邵氏宗廟這座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的古建築里,讓人感覺到的卻是無比涼爽和愜意,“我們宗廟的奇妙之處就像是巨大的空調器,夏天再熱,一進屋就不見汗。”說起這,村民們都是一臉的自豪。而巨大的祠堂柱和祠堂鼓,戲台上精緻絕倫的飛檐、雕刻和鏤花,都在訴說往日的輝煌和歷史滄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