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龍區

洛龍區

洛龍區位於洛陽新區核心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城市新區,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全市的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洛龍區面積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2萬人,現轄9個街道、7個鎮,是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區、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區、河南省和諧城區、河南省文明城區。洛龍區境內有洛陽經濟開發區、洛龍科技園區兩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形成了以信息服務業為主導產業打造的“中原聲谷”和以矽光伏、先進裝備製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的集聚區,洛龍區正朝著國內精品城區的目標奮進。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

洛陽城周圍之郊區,在行政上一直隸屬洛陽管轄,其歸屬隨洛陽歸屬之轉移而變化。

據《尚書·禹貢》載,大禹劃定九州,河洛為豫州,轄區屬之。

西周(前11世紀中期至前771年)洛陽稱作雒邑或成周。為西周之東都。轄區為成周之郊。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遷都雒邑王城,史稱東周。轄區為京郊。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置河南縣、洛陽縣,轄區為兩縣城郊,歸三川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初都洛陽,後遷長安,廢秦三川郡,改置河南郡。轄區所在河南縣、洛陽縣歸河南郡。王莽天鳳元年(前14年),廢河南、洛陽,改稱宜陽縣,改河南郡為保忠信鄉,轄區屬之。更始元年(23年),劉玄移都洛陽,復稱河南郡洛陽縣、河南縣,轄區屬之。

東漢都雒陽,復西漢建制。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郡為尹,轄區屬河南尹之河南、洛陽二縣。

三國曹魏,都洛陽。省河南縣。轄區屬河南尹洛陽縣。

西晉都洛陽,改尹為郡,恢復河南縣。轄區歸河南郡,分屬河南、洛陽二縣。316年,漢劉曜、匈奴石勒聯軍攻占洛陽。

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立都建康,史稱東晉。晉明帝太寧三年(325年),後趙石生、石虎等攻入洛陽,定為南都,改河南郡為洛州,置行台,縣如故。晉廢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秦符堅攻入洛陽,改洛州為豫州,轄區為豫州河南、洛陽縣地。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遷都洛陽改洛州為司州,置河南尹,轄區為尹屬河南、洛陽縣地。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34年),遷都鄴城,復改司州為洛州,置洛陽郡。二年,改河南縣為宜遷縣,轄區屬之。北周靜帝大象元年(579年),以洛陽為東京,設洛州總管府撤洛陽縣、置河南縣,轄區屬之。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以洛陽為河南道行台尚書省,三年廢。文帝仁壽四年(604年)定洛陽為東京。煬帝大業二年(606年),遷都洛陽,改洛州為豫州,再改為河南郡。五年(609年),改東京為東都。轄區屬河南郡河南縣、洛陽縣。

唐初以洛陽為東都。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東都,設洛州總管府。不久罷總管府,改設陝東道大行台。九年,罷行台,恢復都督府。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撤陝東道,改為河南道。十一年(637年),改洛州為洛陽宮。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李治徙居洛陽,以洛陽為東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國號“周”,以洛陽為神都。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復唐國號,以洛陽為東都。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都畿道,河南府屬之。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東都為東京。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復稱東都。其間,轄區屬都畿道河南府之河南縣與洛陽縣。

五代之時,後梁、後唐、後晉三代均曾以洛為首都。轄區屬河南縣、洛陽縣、同歸洛州河南府。

北宋以洛陽為西京,轄區分屬河南、洛陽二縣,歸河南府。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轄區屬京西路。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改屬京西北路。五年,省洛陽縣併入河南縣。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復設洛陽縣,轄區仍屬河南縣、洛陽縣。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占洛陽。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撤銷河南縣,併入洛陽縣,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定洛陽為中京,設金昌府。轄區屬金昌府洛陽縣。

元時,洛陽為縣制,屬河南府。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轄區屬河南府路洛陽縣。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置河南布政司。轄區屬河南府洛陽縣。

清初實行保、里、甲制。縣下設21保,以保統里、計86里,里下設甲,計680甲。縣轄村751個。清末廢保、里設區,按八卦方位,全縣共設9個區。轄區分屬乾、坎、艮、離、兌等區。

民國元年(1912年)初年,實行道尹制。轄區所在之洛陽縣屬河洛道。民國3年(1914年),屬道尹公署。民國16年(1927年),道尹制廢,改屬豫西行政長官公署。其時縣下設乾、坎、艮、震、離、兌、中等七個區。次年,除坎、中二區未動外,分設乾東、乾西、艮東、艮西、震中、震東、震南、震北、離東、離西、兌南、兌北等15個區。民國20年(1931年),改設督察區,洛陽縣屬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中區為第一區;乾區為第二區;坎區為第三區;艮區為第四區;九賢為第五區;李村為第六區;離區為第七區;兌區為第八區。轄區分屬二、三、四、七、八區。民國21年(1932年),國民黨南京政府遷洛,定洛陽為行都。同年12月,復遷南京。民國24年(1935年),將澗河以東,馬坡以西各村,以及唐寺塔灣等村,劃歸一區;瀍河以西各村,劃歸二區;原四區、七區合併。民國28年(1939年),劃轄區潘寨一帶為第六區。民國29年(1940年),洛陽縣開始實行“新縣制”。縣下設6區,9鎮、33鄉。民國30年(1941年)冬,撤區並鎮合鄉,全縣設城關5鎮,餘為19個鄉。

民國33年(1944年),5月日本侵略軍侵占洛陽,成立偽“洛陽縣政府”。同年11月,中共洛陽縣工委、洛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國34年(1945年)3月,根據上級指示,將洛陽縣劃分為洛南、洛北二縣。同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黨受降,恢復洛陽縣政府。同時,中共洛陽縣委、洛陽縣民主政府宣布成立。

民國37年(1948年)3月,洛陽解放,中共洛陽縣委、縣民主政府遷駐邙山簿姬嶺,後改稱洛北縣民主政府,遷邙山冢頭村,屬太岳五專區;豫陝鄂三地委決定在洛河以南成立龍門縣民主政府,駐洛南練莊村。4月5日,陳賡兵團再克洛陽。8月25日,洛北、龍門二縣合併為洛陽縣,歸豫西一專署。

概況

洛龍區位於洛陽新區核心區,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城市新區,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全市的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洛龍區面積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2萬人,現轄9個街道、7個鎮,是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區、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區、河南省和諧城區、河南省文明城區。洛龍區境內有洛陽經濟開發區、洛龍科技園區兩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形成了以信息服務業為主導產業打造的“中原聲谷”和以矽光伏、先進裝備製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的集聚區,洛龍區正朝著國內精品城區的目標奮進!洛龍區總面積244平方千米。總人口40.12萬人(2011年)。區人民政府駐洛龍區開元大道212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月,洛陽縣與洛陽市合署,縣領導市。轄區屬洛陽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1月,洛陽縣、市分治。縣下設9個區:一區駐地麻屯,二區駐地海資,三區駐地平樂,四區駐地谷水,五區駐地軍屯,六區駐地佃莊,七區駐地豐李,八區駐地李村,九區駐地寇店。1952年12月,又增加3個區:十區駐地龍門,十一區駐地鳳凰台,十二區駐地辛店。

1950年5月,為管理四關農村工作,成立洛陽市郊區公所,轄塔灣、馬坡、岳村、小屯、金谷園、下池6鄉和西工鎮。

1954年2月,劃洛陽縣四區(谷水)歸洛陽市。

1955年11月,洛陽縣建制撤銷,將原洛陽縣所轄的五區、十區、十二區劃歸洛陽市領導,計55個鄉鎮,領224個村。

1956年1月,根據洛陽市人民委員會指示,在原洛陽市郊區辦事處的基礎上,組建中共洛陽市郊區委員會、郊區人民委員會。同時將郊區所轄的65個鄉、鎮,合併為關林、杜村、魏屯、古城、安樂、軍屯、石人、焦寨、營莊、冢頭、楊冢、王灣、延秋、董窯、辛店、大鎙、孫旗屯、白馬寺、孔寨等19鄉和龍門鎮。

1958年8月,按照黨中央“大辦人民公社”的指示,關林、龍門、杜村、魏屯、古城、安樂、軍屯、石人、焦寨等9鄉鎮合併建立洛南人民公社;營莊、冢頭、楊冢、王灣等4鄉成立邙山人民公社;延秋、董窯、辛店、大鎙、孫鎮屯等5鄉成立秦嶺人民公社;白馬寺、孔寨2鄉成立白馬寺人民公社。在澗西區各村成立火星人民公社;瀍河區各村成立紅旗人民公社;洛北區各村成立洛北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撤銷郊區建制。建立市屬洛南、洛北、瀍河、澗西4個人民公社。除洛南公社未動外,秦嶺公社劃歸澗西人民公社;邙山公社劃歸洛北人民公社;白馬寺公社劃歸瀍河人民公社,成為其分社。

1959年8月,恢復郊區建制,區下轄洛南、邙山、秦嶺、白馬寺4個人民公社。

1961年1月,洛陽市調整政區、郊區再次撤銷,在原洛南公社轄區建立市屬洛南區,邙山公社轄區建立市屬邙山區,秦嶺、白馬寺分別劃歸澗西、瀍河區。

1962年6月,郊區再度恢復。區下轄關林、龍門、杜村、范灘、古城、安樂、軍屯、李樓、焦寨、營莊、冢頭、中溝、楊冢、延秋、董窯、辛店、三山、大鎙、白馬寺、帽郭等20個人民公社。

1965年3月,根據上級指示,開始並社。郊區將20個公社合併為關林、龍門、古城、安樂、李樓、營莊、楊冢、辛店、孫旗屯、白馬寺等10個人民公社。瀍河區的馬坡、旭升合併為瀍河人民公社;澗西區的七里河、谷水兩社合併為工農人民公社。

1968年3月,經洛陽市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洛陽市郊區革命委員會。爾後,各公社相繼成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68年8月,經洛陽市批准,將原屬澗西區的工農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瀍河區的瀍河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洛北區的洛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等,劃歸郊區管轄。至此,洛陽市郊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3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8月,郊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撤銷洛陽市郊區革命委員會,建立洛陽市郊區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公社革命委員會,建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3月,進行機構改革。根據政社分設的精神,改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為鄉、鎮人民政府。區下轄10個鄉、3個鎮。

1990年底,洛陽市郊區人民政府管轄範圍為關林、龍門、白馬寺3個鎮人民政府和工農、洛北、瀍河、邙山、紅山、辛店、古城、安樂、李樓、孫旗屯10個鄉人民政府。領村民委員會226個,居民委員會20個,轄自然村401個。

2000年,洛陽市城市區區劃調整。

洛龍區下轄安樂街道和開元街道2個辦事處,龍門、關林、白馬寺、安樂、豐李、李樓6個鎮,古城1個鄉。

2006年2月28日,洛陽市將宜陽縣的10個行政村劃歸洛龍區古城鄉管轄,將洛龍區辛店鎮整建制委託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行政區劃不變。

2007年6月27日,將古城鄉的夜叉磨、古城、楊莊、孫莊4個村和關林鎮的曹屯、王圪壋2個村從所在鄉鎮析出,組建開元路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至2011年11月10日,洛龍區轄9個街道、7個鎮:安樂路街道辦事處、 龍門 石窟 街道辦事處、 龍門 街道辦事處、 關林街道辦事處、太康東路 街道辦事處、 辛店街道辦事處、 古城街道辦事處、 科技園 街道辦事處、 鎮北路街道 辦事處、 豐李鎮、 諸葛鎮、 李村鎮、 白馬寺鎮、 安樂鎮、 李樓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洛龍區地理坐標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3′-34°46′。南北寬21.5公里,東西長33.5公里。

地貌

地貌特徵屬伊洛河沖積平原,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的簸箕形開口盆地,境內海拔最高為394米,最低為126米。

地質

洛龍區地處斷陷堆積盆地現代河床之中,絕大部分範圍被新生帶沉積物所復蓋。第四紀前基岩的分布:南部丘陵山區,龍門一帶,有殘缺不全的古生代基岩出露,並呈東西走向,以緩傾角(15°~35°)向北傾斜;在西部的秦嶺頂部有零星出露,其它多是第四紀鬆散岩層。

氣候

洛龍區地處 亞熱帶向 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屬大陸性 季風氣候。季風顯著為其主要特徵。1月多西北風和東北風,在其作用下,極地大陸氣團占據優勢,寒冷乾燥;而7月則多西南風和東南風。由於偏南風的影響,熱帶海洋氣團居統治地位,炎熱多雨。低空氣流和氣團的這種季節性變化,顯示了本區具有季風氣候特徵。從而形成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日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一般特徵。

自然資源

野生動物

洛龍區常見的獸類有野兔、狐狸、黃鼬、岩松鼠、狗獾、狸貓、褐家鼠、小家鼠、田鼠、大倉鼠等。 洛龍區常見的鳥類有環頸雉、山斑鳩、石雞(俗稱呱呱雞)火斑鳩、灰鴿、喜鵲、山雀、烏鴉、燕、綠嘴啄木、星頭啄木、布穀鳥、鴛鴦,睢鳩、黃鸝、鵊雞、鵪鶉、紅嘴鴨、雁、灰喜鵲、雀鷹、鳶(俗稱老鷹)、金雕(俗稱兔鷹),麻雀、桃蟲(俗稱槐串、小鳥)、鷺鷥、貓頭鷹、 戴勝、鴉雀、鴿子、白鸛等。

水生動物有草魚、鰱魚、 鯉魚、蝦、鱉、蟹、河蚌等。

兩棲類有青蛙、 黑斑蛙、 蟾蜍等。

蟲類有蠶、蜂、蟬、蝴蝶、螳螂、蜻蜓、棉蚜蟲、棉蛉蟲、椿象(俗名臭斑斑)、樗雞、蜘蛛、蚊子、白翎子、蠍子、蝸牛、螢火蟲、蚯蚓、土鱉、飛蛾、撲燈蛾、百足蟲、七星瓢蟲、金龜子、螞蜂、叩頭蟲、跳蚤、臭蟲、長蛇、蚰蜒、天牛、蚱蜢、狗蠅、蠅、蠅虎、牛虻、蟋蟀、紡織娘、蟻、斑毛、衣魚、蜣螂、守宮、蝗、蠓、麻蜥等。

珍貴動物有豆雁、鴛鴦(國家二級保護)、 紅腹錦雞(省級保護)等。

植物資源

喬木與灌木

洛龍區的樹種有:

松樹類共5種,即油松、華山松、落葉松、白皮松和雪松,分布在洛龍區各處。

柏樹類有側柏、檜柏、塔柏、龍柏、千頭柏、竹柏、鎮柏,分布於全區各地,龍門山、關林廟為側柏的集中區。

楊樹有15種,即大(小)葉楊、毛白楊、箭桿楊、加拿大楊、銀白楊、沙蘭楊、加龍楊、哈佛楊、克魯斯楊、義大利楊、新疆楊、晚花楊、楓楊等。其中白毛楊多在公路兩旁,其餘全區各處均有栽培。

柳樹有4種,即龍柳、垂柳、銀葉柳、旱柳,分布於洛河及伊河兩岸,其它地區的渠道兩旁也有零星分布。

榆樹有5種,即 榔榆、南陽白榆、襄樊白榆、廂鋪榆、本地白榆,分布於洛龍區各地,邙山丘陵一帶較多。

槐樹有國槐、刺槐、無刺洋槐、紫花刺槐、盤槐、垂槐等6種,洛龍區各地均有零星分布。

桐樹有泡桐、梧桐、 法國桐3種,法國桐多在公路兩旁種植,泡桐遍布洛龍區,梧桐在洛龍區有零星分布。

椿樹有兩種,即臭椿和香椿,分布於洛龍區各地。

除此而外,還有金獅楸、合歡、王角楓、雞爪槭、銀杏、柿樹、紅楓、重陽木、杜仲、皂角、黃楝、苦楝、構樹、桑、榕、唐槭、山胡桃、水冬瓜、白玉蘭、水杉、文冠果、刺楸、櫻花、紅葉李、黃山櫟、廣玉蘭、枇杷、棕櫚、黃連木等29種,多在各園林內種植,柿樹、皂角、桑、構、榕等,在各地有零星分布。

花灌木類

牡丹、芍藥、月季、小月季、十姊妹、紫荊、花石榴、丁香、玫瑰、刺瑰、木芙容、棣棠、迎春、麻葉繡球、溲疏、郁李、木槿、臘梅、榆葉梅、紅綠梅、 碧桃、垂枝桃、無花果、花椒、探春、臭八仙、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爪海棠、木本夜來香、大葉黃楊、雀舌黃楊、瓜子黃楊、金心黃楊、海桐、石楠、桂花、刺桂、女貞、小葉冬青、南天竺、十大功勞、窄葉十大功勞、蚊母、頭棘、鳳尾柏、孔雀柏、米真柏、翠蘭柏、枸骨冬青、夾竹桃、茉莉、忍冬等。

藤木類

爬牆虎、靈霄、紫藤、葡萄。

藥材

地骨皮、五加皮、白蘚皮、棗核、白蒺藜、野菊花、 透骨草、大力草、防風、蒼耳子、蒲公英、遠志、白頭翁、木回頭、南沙參、全瓜萎、地丁、首烏、白醜、柏子仁、杏仁、桃仁、女貞子、薄荷、旱蓮草、青蒿、鏇復花、扁畜、天花粉、生地、連翹、車前、桔梗、丹皮、白芍、金銀花、荊芥、柴胡、枸杞、蓖麻子、桑白皮、艾葉、大服子、小茴、獨葉蓮、細辛、龍葵、敗醬、 合歡、雞內金、雞冠花、土蟹蟲、馬齒莧、澤瀉、白茅根,冬瓜子、冬瓜皮、絲瓜絡、地龍、麥冬、西瓜皮、血餘、花椒、瓜蒂、皂角刺、側柏葉、茵陳、柿蒂、韭菜、荷葉、桑葉、黑芝麻、槐米、蜂房、蜂蜜、 蟬蛻等。藥材分布於邙山、秦嶺丘陵地、龍門山及伊、洛河兩岸。

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7月,洛龍區有人口40.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80人。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1948年洛陽解放後,洛龍區農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新民主主義革命,廣大貧下中農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經過三年經濟恢復時期、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的體制改革,激發了廣大貧下中農的積極性,使洛龍區農業不斷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通過政治、經濟體制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一系列社會變革,使郊區農、牧、漁業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1990年全區農業、牧業、漁業產值達8096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換算,下同),比1977年的5421萬元,增長1.49倍,比1949年的1222萬元,增長6.63倍。為城市生活、生產服務的蔬菜、瓜果、鮮肉、鮮蛋、建材等商品基地,已經形成並逐步完善。從1984年至1990年,共為城市提供蔬菜1046978噸,瓜果103947噸,鮮肉38867噸,鮮蛋23473噸,鮮奶19886噸。其中提供的蔬菜和鮮奶總量占城市所用量的85%以上。1990年,郊區農民的人均收入為626元,是1983年238.5元的2.44倍。

建國前畜牧業生產為農戶個體經營,少數富裕人家飼養騾馬,一般中等戶多養驢餵牛,廣大貧窮農戶食不裹腹,生活困苦,根本養不起牲畜,養豬、家禽飼養也為數不多,養雞雖較普遍,但數量不大。由於缺乏飼料,缺醫少藥,疫病傳染,畜牧業發展緩慢。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畜牧業生產,畜牧業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豬、羊、雞、鴨、兔等畜禽發展最快。1990年豬存欄數達80316頭,比1949年的11364頭,增長7倍多。山綿羊13341隻,比1949年增長7倍多。

2013年,洛龍區全年完成土地流轉和農業結構調整8500畝,新增花卉苗木林果基地6300畝,新發展蔬菜基地1100畝。李樓萬畝苗木花卉基地、龍門西山萬畝林果基地、豐李萬畝核桃基地初具規模,15個農業專業園區累計完成投資4.8億元。國豫花博園組培中心建成投用,雙贏高科生態農業園區成功舉辦首屆葡萄採摘節。全區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7家。

第二產業

洛陽市郊區在建國以前,沒有近代工業,只有分散在各村、鎮的小手工業作坊及個體手工業工匠,被稱為“四坊”(磨坊、油坊、染坊、鞭炮坊),“五匠”(鐵匠、木匠、泥水匠、石匠、磚瓦匠)。

1954年,合作化運動高潮中,各村、鎮的個體手工業者及各業工匠,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幫助下,紛紛組織起來,成立了一批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幾年之後,這些合作社經過合併、擴建及重新組合,有許多發展成為地方國營和集體所有制的小型工廠。30多年來,經歷了發展、“躍進”、整頓、提高的歷史進程,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形成了今天郊區初具規模的工業體系。1990年《郊區國民經濟統計資料》載:區屬及各鄉(鎮)、村已辦有機械、鑄造、化工、建材、食品、印刷、紡織、木器、服裝等各類工業2758個。1990年區、鄉(鎮)兩級集體工業完成總產值11540萬元,其中區屬工業完成產值3929.2萬元,鄉(鎮)屬集體工業完成產值7610.8萬元;村及村以下工業完成產值8861萬元(以上統計均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全區有4個村辦企業,1個區屬企業被洛陽市政府命名為“明星企業”,69種工業產品獲省、市級優質產品獎。與此同時,國家和省、市的工業部門,也先後在郊區地域內,興建了一些較大的工業企業。如嘉陵機車廠、郵電部電話設備廠、鐵道部十五工程局所屬各廠、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第一建設公司、洛陽鋼廠、洛陽合成洗滌劑廠、洛陽震動機械廠、洛陽龍門水泥廠、洛陽捲菸廠等。它們的產品,在全國、全省同行業中,都占重要地位。

郊區工業的發展,大體經過以下五個發展階段:

初創階段 (1954年~1958年) 1954年,根據黨中央提出的“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 社會主義改造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郊區的手工業者紛紛組織起來,成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生產、 共同富裕 的道路。李樓鐵業社、關林鐵業社、安樂修配社等是最早成立的一批手工業合作組織。到1956年,又先後成立了關林木業社、被服社。1958年,又興建了安樂鐵業社、龍門鐵業社、邙山機械廠、 耐火材料 廠、龍門麵粉廠。至此,郊區的手工業生產走上集體化道路,並開始了機械化起步。
超速發展階段,(1959年~1961年)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 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的總路線。郊區剛成立不久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紛紛合併建廠,由集體所有制轉為地方國營。當時有鐵業社、修車社、 白鐵 社3家合併,建立 郊區農業 機械廠,石灰社轉為石灰廠,木業社轉為木器廠,縫紉組轉為 服裝廠 ,硫黃社轉為硫黃 硫酸廠 。同時還新建了化肥廠、水泥廠、 草繩 廠、草袋廠。區屬各公社都各自利用自己的條件,大力創建社辦工業,全區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內,先後建立了農機、化肥、木工、鑄造、磚瓦、陶瓷、石料、棉織、服裝、印刷等工廠40多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年產值達到231萬元。
調整 ,壓縮階段,(1962年~1969年) 由於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缺乏認識,1958年至1960年的 大躍進 運動造成了全局性的國民經濟發展比例的嚴重失調。連續3年的自然災害和工業的盲目超速發展,使郊區的經濟發展也遭受了嚴重挫折。郊區新發展的地方國營工業,除農機廠收歸市管理外,其餘全部退為集體所有。大部分 集體企業 又“下馬”,實行“關、停、並、轉”。全區社辦工業,只剩下工農、邙山兩個公社的3個廠,繼續維持生產。
緩慢發展階段,(1970年~1979年) 文化大革命 後期,毛澤東提出了“抓革命,促生產”的號召,在這個號召下,郊區的工業特別是社、隊辦工業,又緩慢發展。原區屬的幾個廠,由市、區增加投資,有的擴大生產,有的轉產;另外還新建了化肥廠和水泥廠。1970年,全區13個公社都建立了農機修配廠,普遍配備了車床、 刨床 、鑽床,為農業生產服務。1973年到1977年底,區屬工業已發展到12個,年總產值達到1529.2萬元。1979年,社、隊工業發展到35個,年總產值達1130.5萬元。
蓬勃發展階段,(1979年~1990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政策指引下,郊區的工業出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除有關部門對區屬工業增加投資,擴大生產和增建新廠外,還積極發展社、隊工業。 經濟體制改革 後,各鄉(鎮)及村、組辦工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它們努力發揮各自優勢,利用自身條件,爭取與市內大廠和科研單位掛鈎,開展橫向聯合,引進大廠的擴散產品或零部件加工,接受科研單位的產品試製或成果轉讓,這就使鄉(鎮)村組工業如虎添翼,走上了騰飛的康莊大道。自80年代以來,郊區的鄉(鎮)村組集體工業在全區工業大軍中,已成為一支占據絕對優勢的 中堅力量 。

2013年,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結構調整項目24個,完成投資5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1.6億元,同比增長6.5%。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05個,總投資71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3個,10億元以上項目21個。恩梯恩LYC軸承等43個項目竣工。惠中生物疫苗項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38個省、市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市定年度投資任務。

洛龍現狀

交通網路四通八達。焦枝鐵路、隴海鐵路縱橫過境,投資1.5億元的洛龍大道已建成通車投資6.5億元的關林大道和王城大道正在抓緊修建,預計2002年10月竣工。涉及該區的洛(陽)-上(海)、太(原)-澳(門)以及城市西南環等高速公路建設已全面開工。商品流通輻射21省。久負盛名的“百年老集”關林市場已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商品批發市場之一,商品流通輻射21個省(區),年交易額達到80億元。洛陽牡丹冠壓群芳。轄區牡丹種植史已有1300多年,牡丹文化積澱深厚,現有牡丹種植面積3000畝,洛南萬畝牡丹基地正在實施。旅遊資源異常豐富。洛陽4000年建城史、1400餘年建都史,為這裡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無論是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還是佛教釋源白馬寺;無論是關帝聖君幽冥之地,還是迷離靜謐的隋唐城遺址,無不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城市建設前沿陣地。洛陽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對市轄區行政區劃做出重大調整,洛陽市第八次黨代會確立了“以洛河為界,南北對應發展,建設洛南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和“通過5年或更長時間的努力,把洛南建設成為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城區”的城市發展戰略。

洛龍新區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被賦予了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擴大城市規模,加速城市發展的戰略重任,將成為建國以來洛陽市第二輪大規模城市建設的前沿陣地。洛南地區以路網建設和環境建設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展開,不遠的將來這裡將成為城市經濟、文化和行政中心。

經濟發展

2011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97.7億元,同比增長1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6億元,同比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5.8億元,同比增長17.8%;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79億元,同比增長46.2%,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5.4億元,同比增長25.2%;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75.2億元,同比增長35.9%;實現利潤總額10.3億元,同比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同比增長14.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41元,同比增長2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科學發展觀指標考評連續四個季度全市第一,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社會發展先進單位一等獎。

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68個,總投資833億元,其中竣工千萬元以上項目122個,總投資103億元。在建千萬元以上項目146個,總投資730億元。省、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我區項目建設和聯審聯批工作名列全市前茅。積極爭取國家、省、市資金支持,全年共爭取國家、省、市政策性資金項目14個,總投資達12387.56萬元。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充實完善了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的謀劃項目庫。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9.56億元,增長11.9%。市場年交易額達96億元,實現稅收3000萬元,再次被評為“全國十大工業品批發市場”,並榮獲“全國誠信市場”稱號。全區新上市場項目20個,洛龍路、安宜路、洛常路3條特色商貿帶發展勢頭良好,餐飲、旅遊、運輸及各類中介等三產服務行業隨著市場升溫,取得較好的經營業績。

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6.4億元,增長4.2%;農業增加值完成3.72億元,增長3.9%。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新發展花卉種植66.67公頃、林草林藥間作379公頃、無公害蔬菜種植366.67公頃。李樓、白馬寺、辛店、安樂、關林成功申報省無公害蔬菜基地,無公害蔬菜面積占全區菜田面積90%。投資461萬元,完成洛河堤防加固、節水灌溉、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85項。爭取省、市財政扶貧開發項目4個,申報省級以上扶貧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2個。

吃洛龍區

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全年引進資金11.2億元,新上工業項目105個。成功舉辦牡丹花會經貿洽談會洛龍區簽約專場,簽訂契約項目34個,契約金額達20.3億元,其中16個簽約項目建成投產、14個正在建設中。洛龍科技園一期用地開發入駐項目15個,其中億元項目4個,在建8個;“六小”工業園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611萬元,入園項目35個,建成投產10個,區域經濟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新區建設成績顯著。全力落實征地拆遷、民眾安置、環境協調三大任務,保證了新區建設的快速推進。開元大道以北建設項目征地任務全面完成,拆遷各類建築物面積達57.4萬平方米;開元大道以南土地征遷工作正緊張進行。積極搞好施工環境治理,各項重點工程順利實施,新區優美形象初步顯現。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投資375萬元,改造、新建校舍面積8700平方米,基本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暨合點並校工作。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積極組織參加洛陽花會“萬人激情河洛舞太極”和“河洛文化旅遊節活動”,關林鎮被評為全省“文化先進鄉鎮”,紅旗社區被命名為全省“體育先進社區”。

社會事業

教育

洛陽郊區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西周時周公創立“成周”學制,都城始設國學在京郊則有鄉學。此後,至北宋建立河南府學,而明代洛陽縣學建於縣城東郊,社學、書院相繼發展。至清,設府學1所,縣學1所,有澗西、洛浦等書院和谷水鎮、唐屯、孫旗屯、棗園村計4處私塾,義學遍布城鄉。

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河南府和洛陽縣奉諭改建中學堂和國小堂,到宣統三年(1911年),洛陽縣有高等國小堂3所,初等國小堂45所。

民國以後,教育逐漸發展。民國6年(1917年)在關林廟創辦尚斌高小,高等國小堂增至6所,國民國小亦達200餘處。民國16年(1927年)李屯櫻麓初小成立。次年,高等國小發展到15所,義務國小已達291處。延至民國36年(1947年)秋,中、國小增至46處,保國民學校多達576所。

洛陽解放後,全縣農村國小531所。縣人民政府為改變過去中等學校多集中於縣城的狀況,面向農村發展農村中等教育,先後在關林創辦初級師範學校,在平樂、李村、麻屯各設中學1所,使農村學生就近入學。1955年縣制撤銷後,轄區完小17所,220多個行政村都設有初小。

1957~1965年,教育工作一度受到“左”的思想影響,走過曲折的道路,特別在“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時期,中國小停課鬧革命,使教育事業遭到嚴重摧殘。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逐步完善了教學法規,使教育事業穩步健康發展。1985年經河南省檢查驗收給郊區頒發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證。1990年全區有國小199所,國中35所,完中3所,高中5所,職業高中、成人中專、教師進修學校各1所,計有學生73000多人,教職工3300多名。育紅班198處227班,幼兒班8377人,幼兒教師319名。教學工作中評出優秀黨員19名,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150名;市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125名。在改善校容校貌達標活動中,有94所學校達標,23所學校達到區級標準。此外,郊區境內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外語學院、洛陽師範專科學校等11所院校,每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2013年,龍盛中學、龍盛國小、一實小龍康校區建成投用,新建改擴建中國小、幼稚園23所,成功引進百年名校北京第二實驗國小,涉及近4萬名中國小生的取暖降溫工程全部完成,榮獲河南省教育工作先進區稱號。

文化

1950年,洛陽縣人民文化館成立,為加強農村社會主義宣傳,文化館遷址關林。文化館除設有圖書室對農民開展借閱外,根據黨在每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利用每月逢三關林廟會舉行圖片展覽。對民間傳統文藝,進行發掘和輔導,廢除封建迷信活動,保留和發展各種不同形式的健康文藝。土地改革以後,農村業餘劇團、獅舞、龍燈、撓閣、高蹺、旱船、海蚌等群藝活動蓬勃地發展起來,逢年春節佳日,自演自樂。

1979年,根據中央檔案精神,13個公社陸續地建起了文化站,配有專職幹部。1980年以來,各文化站設有圖書室、遊藝室、電視室等文化設施。1980年文化館組建民辦公助曲劇團1個,豫劇團1個,上山下鄉巡迴演出。農村業餘劇團設立23個。1985年,整個農村文藝隊伍5000餘人,喜慶節日,自娛自樂,呈現歡天喜地和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1978年以來,文化館每年舉辦春節文藝調演大會,農村各式的業餘文藝,有計畫地按順序參加了表演。1989年民間獅舞發展到13架,龍燈兩架,排鼓4組,秧歌隊、騎黑驢、旱船等,村村皆有。1990年,三官村民眾集資萬餘元,把停止活動30餘年的“撓閣”社重新組織起來。

2013年,免費演出戲劇120場、放映數字電影2031場。

衛生

解放前城鎮大都設有私營中藥鋪(店),兼顧診治。農村的中醫大夫,都屬半農半醫。病患者隨來隨治,重病者請大夫到家診治。農村名醫很多,如李樓李八先婦科。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美國人傅一民在興隆街創辦福音堂醫院,洛陽始有西醫西藥。

民國時期隨著社會動盪,經濟凋零,衛生事業發展遲緩。

洛陽解放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洛陽市(縣)及其郊區的衛生事業獲得了相應的迅速發展。

1948年,洛陽縣人民政府衛生科,首次對農村中西醫人員進行政治、業務考試,合格者發放開業執照,計發西醫證40人,中醫證68人。1952年縣衛生科設防疫股,同年在老城阜安街創辦縣醫院。1955年洛陽縣置撤銷,縣醫院改稱區人民醫院。1962年恢復郊區建置,成立衛生科,恢復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站。到1968年全區13個公社均設有衛生院,各生產大隊設有衛生所。到1982年13個企事業單位建了衛生室,專科醫院綜合醫院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1958年9月,國家衛生部和河南省衛生廳撥款,以平樂郭氏正骨術為基礎,在白馬寺興建洛陽正骨醫院,1983年在辛店公社徐家營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150中心醫院,1984年在瀍河鄉創辦鐵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中心醫院。是年洛陽市腫瘤醫院創建,1989年洛陽市乳腺病醫院以及洛陽市燒傷科醫院相繼開診,使人民的疾病得到及時治療。

由於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和衛生防疫工作,危害人民建康的霍亂、白喉、回歸熱、黑熱病、天花、瘧疾、鼠疫等23種傳染病和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氟病得到控制。

體育

古代武術,多為拳擊、劍擊和棍、棒、射、騎等自發的武功鍛鍊活動。明末,洛陽縣軍屯村已有人練八方通臂拳。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洛陽縣馬坡村回族馬學禮開創心意六合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洛陽縣中、國小堂,始設體育課。辛亥革命後,隨著學校的興辦,體育事業相應的有所發展,中國小校均辟操場,設體育課,開展各種球類、田徑等體育活動。民國27年(1938年),洛陽縣在西北體育場舉辦首次農民籃球賽。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體育事業。1954年洛陽縣田徑代表隊,參加了洛陽地區運動會獲總分第一。1955年洛陽縣建置撤銷後,由於建置多變,於1974年成立了郊區體育運動委員會。通過開展各項體育活動,使全民的體育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1973年,成立業餘體校,向北京、武漢、開封等體院輸送學生25名。1974年區田徑隊參加市三屆運動會獲總分第二。1978年區體育代表隊參加市四屆運動會獲總分第3名,女籃第5名,桌球第3名,1982年參加市廣播操比賽獲第3名。1986年舉辦各種運動會6次,參加比賽2690多人。在市六屆運動會上,獲摔跤、柔道等項目13枚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

1988~1990年,除舉辦一年一度迎春長跑賽外,還舉辦全區首屆農民運動會,歷時10天,9個體育項目,參加29個代表隊1400餘人。郊區體育代表隊曾4次參加省、市體育比賽,計獲金牌14枚、銀牌15枚、銅牌19枚。

交通

養護方面:洛龍區交通運輸局主管轄區內縣、鄉、村三級公路,目前有縣道六條,計57.024公里;鄉道13條,計48.101公里;村道123條,計285.964公里。另外2011年又接收了豐李鎮道路,縣道兩條11.7公里,村道35.58公里。目前共列養路段有438.369公里。

工程方面:2012年的工程項目是兩路一橋,暨洛龍區X024龍山線(豐李段)、洛龍區Y020西山線(龍門鎮王山村段)、洛龍區白馬寺鎮白扁線中州渠橋改建工程。

路政方面:路政大隊設有路政一中隊和二中隊,路政隊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主要負責公路的路產路權,保障道路暢通,通行安全。

方言

洛陽市郊區方言屬中原官話。聲母方面尖團分明、微母仍帶唇擦。照二知二念法是有規律性的。開口呼讀如精組、合口呼轉為捲舌。止攝連章組字也不捲舌。

景點

景點景點

白馬寺、關林、新區博物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隋唐城遺址 植物園、龍門海洋館、邵雍故居、神州牡丹園、中國國花園、開元湖音樂噴泉、分金溝金銀器博物館、安樂牡丹瓷博物館、洛陽新區體育中心、狄仁傑墓、蘇秦故居、隋唐洛陽城遺址、漢魏故城遺址。

洛龍區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觀宜人,名勝古蹟繁多。主要旅遊風景區有:

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位於洛陽市洛龍區龍門鎮伊河兩岸。這裡“兩山相對,望而若闕。伊河歷其間北流”(水經注)所以古稱伊闕。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石壁峭立,空缺如門,由於處在隋、唐帝都之南故叫龍門。龍門滿山翠柏,瀑布飛泉,長橋臥空,伊水碧流,尤以龕窟雕飾著稱於世。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龍門石窟開始營造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歷經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以及隋、唐連續營造達四百多年之久。以後,五代、北宋、清均有雕造,但為數甚少。據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二千一百多個,佛塔四十多座,大小造像十萬餘尊,其中最大的高17.14米,而最小的僅有2厘米。龍門石窟規模宏大,分布於伊河兩岸懸崖峭壁之上的潛溪寺、賓陽北洞、賓陽中洞、奉先寺、萬佛洞、蓮花洞、藥方洞、古陽洞、賓陽南洞、大萬伍佛洞、擂鼓台三洞、伊闕佛龕之碑、龍門二十品,總計長達一千多米,內容豐富多彩,雕藝精美而超凡。有史以來,它與敦煌石窟、雲岡石窟,並稱為我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

解放後,黨和政府對龍門進行了有計畫的整修和建設。一九六一年國務院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已成為洛陽市的遊覽勝地,廣大民眾和國際友人登臨遊覽與日俱增,絡繹不絕。

中國佛教之“釋源”和“祖庭”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東郊十二公里處的白馬寺村北側。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六十八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封建官府建設的第一痤寺院,距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天下古寺屬白馬,白馬寺歷來被譽為中國佛教之“釋源”和“祖庭”。寺院北倚邙山,南望洛河,綠樹紅牆,交相輝映,萬木古樹,肅穆幽靜,殿塔閣台,巍巍壯觀。百馬寺山門前有兩匹左右對立的宋代石雕馬及明代石獅。石馬姿態渾重,神氣沉著,似乎當年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馱經歸來。石獅穩坐山門,雙目炯炯有神。山門為三洞式大門,設計古樸獨特,別具一格。寺門內東西兩偏院松柏之中有印度二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圓寂後的墳墓。墓碑是明崇幀七年(公元1634年)所立。寺內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等主要建築和宋、元、明、清各代的經幢、碑刻、雕塑、鐘鼓及色彩各異的供器。院內各殿堂中主佛端莊肅穆,菩薩豐潤嬌娜,天王威風林凜凜,弟子溫順虔誠。十八羅漢造形更是獨具匠心,降龍伏虎,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這些都是我國古代藝術的傑出創作。元代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書法家趙孟頫親書《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記述白馬寺的始末,字型瀟灑勁秀,此碑立於寺門內側,至今猶存,是書法藝術珍品。今白馬寺後院有長方形磚砌高台,高5公尺,長42.80公尺,寬32.40公尺,台上古柏殿閣,氣勢雄偉,名叫清涼台,相傳原為漢明帝乘涼讀書之處,二位天竺高僧來洛後,在此譯經和居住,是寺內現存最早的建築遺址。

白馬寺名稱之由來,諸說不一,據《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和《巍書,釋老志》.《洛陽伽蘭記》等記載,漢明帝夜夢金人,頂有白光.飛行殿庭。大臣傅轂說;西方有神.名曰佛,“形如階下所焚”。帝派蔡喑、秦景出使酉域拜求佛法,獲佛經,佛法並拜請攝摩騰、竺法蘭二位佛學大法師,來到京都洛陽,最初安排在“鴻臚寺”,暫住譯經傳教。因譯經傳教成績卓著,明帝赦建了中國第一座寺院,即取“鴻臚寺”之“寺”字,又因白馬馱經來而取“白馬”冠於“寺”前,稱“白馬寺”。

白馬寺從漢明帝創寺至今,在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里,曾飽經滄桑,數廢屢興。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先後於1952年、1954年、1959年、1973年多次拔專款對該寺進行修葺,1961年白馬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馬寺不但是中外遊客遊覽場所,而且也是中外佛教信徒瞻仰朝拜的聖地。

關林廟

關林廟位於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相傳是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葬地.冢前有關羽祠廟,俗稱關帝廟。中國歷代

封建統治者對關羽褒崇至極,尊奉為關聖帝君,同文聖孔丘並提,稱為武聖.故山東曲阜有孔林.河南洛陽有關林.按《後漢書》說,東漢建安:十五年,蜀將關羽鎮守荊州。遭到東吳孫權的偷襲而敗走麥城.於湖北當陽被東吳將校俘殺。孫權怕劉備作復仇攻伐,而把關羽的首級送到洛陽獻給曹操,以圖表明進攻荊州殺死關羽是奉曹之指令,從而嫁禍於曹操,孫權的這一陰謀被曹操所識破,曹反以王侯之禮,把關羽之首級葬於城南,稱之謂關帝冢,即今天的關林.

據重修碑文記載,在唐朝時關冢前就建有祠堂,明朝曾加以建.清朝重修過數次.今天的關林為明清時的建築.廟前有一座十脊重檐建築,叫做舞樓,俗稱戲樓.廟門前盤踞著一對明代雕刻石獅,暴眼園睜,虎虎逼人.二門內東有鐘樓,西有鼓樓,中央有甬道,直通正殿月台,甬道左右和月台圍以石欄,每欄柱頭均雕有子母獅。小獅或藏於母獅之腹,或爬在母獅之背,其親昵之狀維妙維肖.正殿、二殿,都是四面起坡的五脊飛檐建築.畫梁雕棟,五彩繽紛。三殿也稱臥殿。殿前懸掛有乾隆、慈禧、光緒的御筆匾額。三殿之後為關羽之冢,高二十米左右,圍以八角紅牆。冢前有八卦碑亭一座,內立石碑一通,正面刻關羽封號,背面刻關羽傳記在。亭前並列三座石坊,坊內有石獅一對,莊嚴而肅穆。廟內有古柏千株、蒼翠入雲。紅牆翠柏,相互映照,樓台殿閣,格外壯觀。解放後,古蹟關林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曾多次整修,一九六二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把關林廟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著中外賓客參觀遊覽。

每年春節期間,關林廟還會舉行廟會,熱鬧非凡!

白居易

著名詩人白居易之陵園--白園。白園即唐代偉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自幼學習詩,九歲即能辯音韻,作詩成文。公元829年居住東都洛陽城內履道里,常在龍門香山居住,並與龍門香山寺僧侶名士創立九老詩社,飲酒賦詩,留下了不少詩篇。公元846年去世,家人遵其遺囑葬於龍門東山琵琶峰。為後人瞻仰詩仙嚮往之地。白園位於龍門東山上。1982年,洛陽市人民政府決定重修白居易墓並為白園,投資一百一十萬元,戰地四十畝,建造面積870平方米,市園林規劃設計室設計,市第二工程公司施工。在地勢自然起伏,空間曠奧的綠樹叢中建造了樂天堂,內有新落成的白居易坐像,還有白池、松風亭、墓體、自然石臥碑、道時書屋、白亭、草亭、翠樾亭、詩廊等建築。這些建築使白園景觀秀麗、典雅肅穆,園內松柏蒼翠,百花爭艷,自然環境十分宜人。它正以嶄新的姿容,迎接頭版著國內外賓客。

安樂窩

封建理學家邵雍故居--安樂窩。安樂窩是北宋著名的封建理學家邵雍(邵康節)的故居。位於我市郊區安樂窩村。那時候,該處景色優美,風光秀麗,“南通龍門千古寺,並至洛陽一片明。”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堯夫,號康節,祖籍河北范陽,後經億父遷居衡障(今河北南部),以後隨父又遷居共城(今河南輝縣)讀書百泉,居住百泉蘇門山的安樂窩。三十歲後遷居洛陽,洛陽是當時封建文人薈萃之地。邵雍與司馬光、程頤、程顥等甚為密切,邵雍一生潛心於理學思想研究,創造了唯心主義的“先天學”。其著作有《皇極經世》《歡暢內外篇》《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等。他把居室題名為“安樂窩”,自名為“安樂先生”,安樂窩由此得名。安樂窩村中有明清建築的邵雍祠堂,在“文革”中遭到破壞,現保留殿房數間,碑刻十餘方,系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任領導

1.區委書記李鋼錘:主持區委全面工作,主持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全面工作。?

2.區委副書記、區長孫延文: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協助張建森同志做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工作。?

3.區委副書記、區委辦公室主任孫經合:負責區委常務工作,協助張建森同志處理區委日常工作。主持區委辦公室全面工作,分管區委機要保密工作,負責工業經濟、改革改制、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信訪穩定、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工作。聯繫區人大、區人武部工作。?

4.區委常委、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全軍:協助張建森同志做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日常事務工作,主持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全面工作。?

的洛龍區

5.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白鳥:主持區紀委全面工作,負責環境創優工作。?

6.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明祥:主持區委組織部全面工作,分管區直工委、老幹部局、關工委、工會、團委、婦聯、科協工作。

7.區委常委、副區長周玉甫:負責區政府常務工作,協助李鋼錘同志處理區政府日常事務;分管財稅審計、編制管理、城鄉建設、新區開發和洛龍科技園工作。?

8.區委常委、統戰部長黨建平:主持區委統戰部全面工作,負責民營經濟、招商引資、農村、農業、防汛抗旱、計畫生育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分管工商聯、民宗局和民主黨派、台僑工作。聯繫區政協、民主黨派、工商分局工作。?

9.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建欽:主持區委宣傳部全面工作,協助李鋼錘同志負責區政府文化、體育及城市管理和創建工作,分管區文明辦、創建辦、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工作。?

10.區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常明強:負責區人武部黨委全面工作。聯繫駐區部隊、武裝工作。

11.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安民:負責社會穩定、平安建設、安全生產工作,主持區委政法委全面工作,分管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民眾工作部(信訪局)、穩定辦、綜治辦、國安辦、打擊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工作。?

12.區委常委李武濤:協助孫延文同志做好新區開發工作,負責關林、安樂區域的征遷安置工作。

招商引資

為強化招商引資,加速經濟發展,根據國家和省、市的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結合洛龍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投資形式

1、舉辦獨資、合資、合作經營企業。

2、購買、租賃、承包企業。

3、提供中長期低息貸款。

4、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5、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其它投資形式。

優惠政策

1、凡外來客商在洛龍區投資的各類企業,除享受國家法定的優惠政策和洛陽市規定的優惠政策外,還可根據投資額及產業分類享受洛龍區的優惠政策。

2、凡來該區投資新辦的工商企業(商業企業投資3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投資50萬元以上,建築及房地產業除外),第一年經營收入區級所得部分,區政府以獎勵的方式獎給企業,支持企業的發展。第二年按50%獎勵,第三年按30%獎勵。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可以採取土地作價入股、租賃和分期付款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

3、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行一廠一策,享受區政府特殊優惠政策。

4、引進本區緊缺的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及註冊資金100萬以上項目的外來投資者可辦理戶口入遷手續。其配偶(含農村戶口)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免收一切費用。

5、凡來洛龍區投資者的子女需在本區中國小借讀的,由區教育部門安排就近的學校就讀,企業中的員工可在洛龍區評定技術職稱。

投資者的義務

落戶的企業須在洛龍區工商局和屬地稅務局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其註冊地必須在洛龍區內方可享受本優惠政策。

服務措施

1、外來客商到洛龍區投資所需相關手續的辦理,將由區招商辦負責,施行區長派單制和職能部門聯合辦公制,為投資者提供快捷的辦證服務。

2、對非法到企業尋釁鬧事、敲詐勒索的集體和個人,當地派出所接到報案後,要迅速依法處理,必要時實行區長督辦制。

3、區政府對在洛龍區投資的工業企業實行封閉式管理,區政府指定領導協調服務,除國家、省、市統一安排的必要檢查外,其它收費檢查評比活動一律實行審批備案制度。

本規定未列明的事項或與國家法律法規有牴觸的,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中國縣市三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