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區

召陵區

召陵歷史悠久,位居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魏國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經國務院、河南省政府批准,設立召陵區,成為中國食品名城、全國衛生城、全國綠化先進城市——漯河市的一個新區。召陵新區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總人口49.7萬人,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暢達,能源充足,資源豐富。召陵人傑地靈、文化燦爛。這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辭彙家許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說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漢語大字典。這裡名勝古蹟豐盛,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召陵區新區俯瞰圖
面積與人口 轄區總土地面積為405.38平方公里,轄4個鎮(召陵鎮老窩鎮鄧襄鎮萬金鎮)、3個鄉(青年鄉姬石鄉翟莊鄉)、1個街道辦事處(天橋街),208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全區總人口49757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65人,非農業人口100847人。

區位交通 召陵區位於漯河市區東半部,京廣、滬渝鐵路在此交匯,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漯周高速公路、洛界(洛陽~界首)公路橫穿東西。京珠高速公路入路口與召陵行政新區區址

召陵區召陵區

僅數百米之遙。西部緊靠全國一級編組站——漯河火車站,北距鄭州國際機場僅90公里。突出的交通優勢,為全區的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氣候與河流 召陵區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為14.7℃。日照時數為2181小時。年降水量為786毫米。境內有沙河、黑河、枯河、汾河、汾支等五條大小河流經。沙河屬沙潁水系;黑河、枯河、汾河、汾支屬汾泉河水系。沙河自發源地魯山縣伏牛山脈石人山下,東流經寶豐、平頂山、葉縣至舞陽縣章化鄉河灣村入漯河境,在漯河市區小宋莊村東澧河匯入,流至轄區老窩鎮前李村出漯河境,又東流經商水、周口、項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在漯河市轄區內全長106.6公里,流域面積19117平方公里。

召陵區召陵區
農業概況  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優質農產品比重上升。全區優質小麥面積23.5萬畝,是河南省商品糧基地。隨著種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區經濟作物面積達18萬畝,糧經比例達到60:40。在“雙匯工程”的帶動下,一批養殖基地和畜產品加工基地相繼建成,成為全省重要的養殖業基地。林業生產實現了質的飛躍,全區各鄉鎮實現了平原綠化高級達標。

工業狀況 區內民營經濟實力雄厚,雙匯集團銀鴿集團都在其轄區內,是河南省機械製造、食品加工、麵粉機生產基地。止2004年底,召陵區共有各類工業單位497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317家,農村個體工業經營單位4555家。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魏國在原郾城縣境內建立了召陵邑。秦統一全國實行郡縣制。召陵為縣,召陵屬陳郡。漢時,召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陵屬潁川郡。因避晉諱,召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南朝宋在郾城境內置潁川郡,領召陵、臨穎、曲陽三縣。北魏置穎川郡,仍領召陵、臨潁、曲陽三縣。邐道元稱之為南潁川郡,治所在邵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齊改南穎川郡為臨穎郡,仍領三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臨穎郡。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道州治所在郾城,領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縣。貞觀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

召陵的由來,追溯到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在此境內建立了召(zhào)陵邑。“召”:號召,召呼(召喚、召至)。“陵”:大而隆起者(大土山)。“召陵”:取意“號召天下之高地”。秦統一全國實行郡縣制,召(zhào)陵為縣,屬陳郡。漢時,召(zhào)陵縣改屬汝南郡。三國時屬魏,仍沿漢制。兩晉時,召(zhào)陵縣屬潁川郡。因避晉太祖文皇帝司馬昭之諱,“召(zhào)陵”改為“邵陵”。南北朝時,“邵”復改為“召”,但仍沿襲晉時發音讀“shào”。南北朝時,南朝宋置潁川郡,召陵以縣屬之。北魏置潁川郡,仍以縣屬之。且郡治所在召陵縣之奇額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隋開皇五年(585年),置郾城縣,召陵縣劃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復召陵縣。貞觀元年(627年)將召陵劃入郾城縣,屬豫州(後改為蔡州)。明、清時分屬時曲、白崗、召陵等保。民國18年(1929年)屬東北區。民國29年(1940年)至民國36年(1947)分屬康樂、叔重、召陵等鄉。1949年設召陵區,1951年元月屬第五區,1952年3月改屬11區。後經多次調整歸劃,於1959年置召陵公社,1984年改稱為召陵鄉,1994年11月撤鄉建召陵鎮,2004年9月區劃調整為召陵區。

行政區劃

召陵區新區規劃效果圖
召陵區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天橋街街道、翟莊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後謝鄉、姬石鄉、青年村鄉。區人民政府駐人民東路。

天橋街街道面積:約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萬人 代碼:411104001 
位於召陵區西部,管轄範圍東起金山路西到京鐵路線,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轄7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濱河路居委會、鐵工房居委會、三五一五居委會、萬祥街居委會、愛特居委會、鐵新村居委會、灕江路居委會、萬莊村。

翟莊街道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1104002 
位於漯河市區東南近郊。2006年,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紡織路居委會、東方居委會、王裴村、柳莊村、翟莊村、大河村、龍塘村、馮莊村、梨園周村、英楊村、范莊村、窪張村,12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

召陵鎮面積:68.4平方千米 人口:7.8萬人 代碼:411104100 
是召陵區政府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鄧襄鎮面積:41.2平方千米 人口:4.1萬人 代碼:411104101 
西臨漯河市鐵東高新技術開發區,東接萬金鎮,北靠召陵鎮,南臨西平縣。2006年,轄19個村委會:王莊村、張莊村、廟李村、韓莊村、前安村、後安村、郭莊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莊村、李槐庭村、尚莊村、孔營村、沱溝村、圪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

萬金鎮面積:74.7平方千米 人口:7萬人 代碼:411104102 
位於漯河市東南部16千米處,南與上蔡縣交界,西南隔洪河與西平縣相望。2006年,轄36個村委會:萬金村、楊莊村、溫王村、魏莊村、賈姚村、袁莊村、大孟村、郭莊村、周莊村、小莊村、柿園張村、俄劉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樓村、卸載村、大姜村、夏莊村、赤北村、宋莊村、張茂吳村、張莊村、喬莊村、赤南村、徐閣村、李莊村、坡於村、西李村、司莊村、龔堂村、張趙莊村、栗門張村、唐橋村、新莊趙村、萬金張村、黃莊村,(50個自然村,297個村民小組)。
老窩鎮面積:78.8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104103 
位於召陵區東北部,北與西華縣,東與商水縣毗鄰。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廟王村、申莊村、穆莊村、果園村、老窩村、楚莊村、新集村、孟灣村、武灣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於村、郭陳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莊村、柏莊村、二郎村、雙楊村、鮑莊村、鐵爐村、支毛陳村、寇營村老許村、千劉村、軍李村、三村、紅石橋村、化莊村、大郭村、河狀村、宋莊村、下堤劉村、楊莊村、朱王莊村,(64個自然村)。鎮政府所在地古名“馬窪”,是傳說王莽攆到劉秀途中的歇馬處。

後謝鄉代碼:411104201 
2006年,轄4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解放南路居委會、盧莊居委會、王莊居委會、湘江路居委會、清明李村、婁莊村、前謝村、曹店村、小寨楊村、鄧店村、河東王村、應莊村、靳莊村、後謝村、谷多劉村、孫店村、河西張村、白坡村、方莊村、鐵爐村、辛莊村、席郭村、呂倉村、牛趙村、西坡李村、謝莊村、伊莊村、後鄉村、黃崗村、金盆趙村。

召陵區召陵區
姬石鄉人口:34550人 代碼:411104202 
毗鄰漯河市區。1992年建鄉。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姬石村、大閆村、高莊村、范寨村、廟陳村、杏樹王村、黃集村、陳莊村、大周村、羅莊村、肖王村小潭村康窪村、桂王村、付莊村、韓莊村、宋砦村、胡橋村、武莊村,(35個自然村)。

青年村鄉人口:5.8萬人 代碼:411104203 
位於漯河市最東部。2006年,轄32個村委會:青年村、回北村、侯莊村、和莊村、小楊村、後謝村、冷飯村、紡車劉村、葛胡村、前謝村、朱莊村、胡老村回南村、廟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陳村、中楊村、龐墩村、大楊村、枯河村、周韓村、河崔村、井莊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張莊村、磚橋村、段莊村、雙廟郭村、田莊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組)。
解放前,屬西華所轄,稱磚橋區。解放初,劃歸商水稱第四區,後又劃歸郾城稱第八區。1958年定名為磚橋公社(磚橋村,古稱“太和鎮”)。1981年鄉政府搬至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鄉。辛亥革命元老、著名鄉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傾其家資在家鄉孝武營創辦了“青年公學”,遂更名為青年村,

社會事業

教育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公辦中國小校117所,其中高中(中專)1所,國中12所,成建制國小83所,國小教學點21所;在職教職工2376人;全區註冊的民辦全日制中國小校8個,幼稚園57個。
2013年,召陵區新招聘60名中國小教師,充實到偏遠鄉鎮。投資1500萬元實施了區中等專業學校整體搬遷,投資3860萬元改擴建了18所農村中國小和15所幼稚園。

醫療衛生

2013年,召陵區總投資9600萬元的區人民醫院新址項目建成運營。基本藥物制度得到落實,新農合籌資標準由290元提高到340元,重大疾病保障範圍由2種擴大到20種。
截止2013年,召陵區有村衛生所和個體診所232家,從業鄉村醫生與個體醫生363人。主要醫院:召陵區人民醫院、召陵區萬金鎮衛生院、召陵區鄧襄鎮衛生院、召陵區姬石鎮衛生院、召陵區老窩鎮衛生院、召陵區召陵鎮衛生院、召陵區青年村鄉衛生院等9個醫療衛生單位。

社會保障

2013年,召陵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失地老年人生活補助覆蓋面不斷擴大,支付各類保險待遇8650萬元;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五保供養金3564萬元,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新增各類就業1.6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630萬元。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259套,改造農村危房1000戶境。

歷史名人

召陵歷史上人才輩出,均以其獨特貢獻垂耀青史,尤以許慎最為著名。許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人(今姬石鄉許莊),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辭彙學家。其著作《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首創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匯古義的漢語字典。許慎一生,除著有《說文》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說》、《五經異義》、《淮南子注》、《漢書注》、《六韜注》、《五經通義》等。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說文》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說文》到完成初稿,費時16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22年,前後共費時38年。

歷史事件

齊桓公會盟諸侯於召陵:召陵故城,位於召陵區召陵寨西北隅。召陵故城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名吳寨,欲稱老寨。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100米,高出城外地面8米。外城周長12里,呈正方形,高出城外地面3—6米,局部城牆尚存。召陵故城歷史久遠。地域寬闊,位居要衝,為歷代兵家相爭之地,留下許多古戰場遺蹟。查閱《中國通史綱要》文獻資料,有文字記載:公元前679年,在今江漢地區及河南南部地區的楚國,勢力強盛起來(當時的強國之一),虎視眈眈,睽視中原,蠶食侵略,擴大楚國領土。由於不斷向北方發展,成為北方諸國防禦和對抗的目標。在今山東省齊國是春秋時的主要強國,齊桓公小白任用政治家管仲為相,推行富國強兵政策,並利用周的傳統地位,提出“尊周”的旗號,團結周邊的諸侯國家,對抗經常威脅諸國的楚國和戎狄。當時北戎侵擾燕國,狄人滅衛並攻打邢國。齊助燕打敗北戎,助衛復國,並把邢遷到安全的地區。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魯、宋、陳、衛、鄭、許、曹聯合侵蔡伐楚,進兵召陵;楚成王使大夫屈完到軍前講和,齊迫使楚向周王納貢,桓公許和退兵。這次聯合侵蔡伐楚,是諸侯第一次聯合出兵作戰,在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有詩詠之曰:“東望嵯峨土一陵,人傳小白駐霓旌。水濱義向勤匡合,熊耳先登退結盟。”

旅遊景觀

召陵區召陵區
鄧湖蓮歌。春秋時期,鄧侯受封於鄧襄,故名鄧襄寨。現為召陵區鄧襄鎮政府所在地。古時候,在鄧襄寨東北隅有一天然湖泊,稱名鄧湖。湖中有一高台,台上建佛寺一座,傳說為鄧侯閒時常遊玩之處。當時湖岸垂柳成行,湖內蓮藕叢生。每逢盛夏,柳掛拂水,魚鴨嬉戲。更為奇妙的是,滿湖的荷花在微風的吹拂下,互相碰撞,竟能發出叮叮咚咚優美動聽的音樂,鄧湖蓮歌便由此得名,且聲名逐年遠揚,引無數遊客前來觀賞,觀水聽歌,樂而忘返。相傳在萬曆年間有一個叫張小湖的紈絝子弟,一天泛舟湖上,遊玩取樂,因當時無風,聽不得蓮歌,便拿元寶投擊水鴨,驚得水鴨亂飛,撞得蓮荷一片聲響,卻聽不到那自然的音樂,惹得遊人一片嘲罵。明代詩人楊祥雲曾題詩云:石亂雲滌不記年,誰將精舍建台巔,鄧侯歌舞無從問,池內香分茂叔蓮。

召陵雪霽召陵崗南北寬約五公里,東西長約六公里,最高處高於附近低洼村莊約二十米,其地理形貌為豫中東平原罕見。眾所周知,雪乃冬天陰雨天天降之物,而召陵雪霽卻是夏夜晴空降雪,故此奇名。相傳東漢年間,一召陵人夏夜黎明之時外出解溲,忽見天上皓月當空卻銀花紛降,地上遠近一片潔白,一場大雪正紛紛揚揚漫撒在召陵大地,且地上已積雪盈天,樹上枝條白花朵朵,銀鞭串串,不時還有幾條家狗在雪中嬉戲追逐,時隱時現。此人驚奇,隨近前用手觸雪,可仔細一看,地上、樹上哪兒有雪的影兒。天明此人奔走相告,左鄰右舍人人稱奇,皆曰遇“仙景”也。據郾城縣誌載:宋高宗時,岳飛抗金抵郾曾駐紮召陵。一天夏夜黎明時分,有哨兵突然發現召陵四周白雪茫茫,一片銀裝素裹世界,不覺大驚而吼起來,眾軍士被驚醒,出外四顧也不由驚叫不已。岳飛出來仔細查看一番,後向眾軍士解釋說:“此乃天地氤氳之氣相結合而產生的自然現象,此為虛景,勿須大驚小怪。”眾軍士方才放心,且均為目睹此盛景引為終身快事。明代文人謝公翼曾作詩論之:“參差壁壘列荒郊,殘雪陰雲掛樹梢,千載共言齊小白,無人還與問包茅”。

古代遺址

召陵區許慎墓
召陵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諸多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古蹟,現存古遺址共7處。即傅莊遺址,位於召陵鎮傅莊村,魯 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師與楚國結盟於召陵,傅莊在召陵西北1.5公里,為此次會盟地點,故稱會成台會勝台,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完好。溝李遺址位於召陵鎮溝李村東南約100米處,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鄧襄遺址,位於鄧襄寨,遺址包含有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召陵故城遺址,位於召陵寨西北。齊桓公點將台遺址位於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3米多,周圍83.3米,士人曰:“齊桓將台”,今遺蹟尚存,1959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位於姬石鄉許莊東約500米處,195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1月動工興建許慎陵,次年3月竣工,1987年省公布許慎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歸村漢墓位於召陵鎮歸村西南500米處,1984年11月村民劉憲東在責任田起土,挖出該墓,省地及原郾城縣文物主管部門前往發掘,墓記憶體放明器多種。

城市名片

中國最年輕的縣級行政新區
中國文字學家許慎故里
中國食品名城
內陸特區漯河市的大型工業聚集地
特區之新區,內陸特區漯河,行政新區召陵

地方特產

北舞渡胡辣湯

北舞渡胡辣湯是中原老字號,起源於清道光5年(公元1828年),當時山西、陝西省的商賈在此創建了一座山陝會館,會館落成後,大宴賓客,此間太原府的一名大廚做一道深受名流紳士稱讚的湯,這道湯就是胡辣湯。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北舞渡的胡辣湯又分為閃家、丁家、呂家和宛家四個專業大戶,其中又以北舞渡隆源齋閃記胡辣湯最為有名。

特色粥

皮蛋瘦肉粥
功效:瘦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B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少量的維生素A、C礦物質和鐵質等,皮蛋又稱彩蛋,對有內熱消化不良,有助消化潤腸胃的粥可助消化,促進少兒生長。
水果粥
功效:有助於小兒胃酸不足引起的大有厭食症。可調治煩熱、舌苔少、通便潤暢,還有助於補充維生素A、B、C、整腸等作用。
豬肝粥
功效:豬肝中含有維生素A特別多,可預防夜盲症,因此凡眼部乾燥,入夜模糊不清的人宜常吃此粥。同時貧血患者常吃也可起到生血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
功效: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用於病後虛熱,乾咳、火痰,虛煩不眠等症。

宗教文化

召陵區是由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青年村鄉、姬石鄉、翟莊鄉、天橋街8個鄉辦組成的新區,境內少數民族主要以回族為主,集中分布在召陵鎮和天橋街辦事處兩個鎮辦。召陵鎮回族民眾又集中分布在前油李、後油李、常村、久寨徐、歸村西、齊莊等行政村。其中前油李村為全市唯一的單一回族民眾聚居村,其餘皆為回漢民眾共居村。

召陵區除漢族外,另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佤族、達斡爾族、獨龍族、黎族等17個少數民族,總人口為10445人。少數民族中以回族為主,10164人,占少數民族總人數的97%。其它少數民族人口較少,皆不足百人。其中10人以上的有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朝鮮族等7個民族,10人以下的有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達斡爾族、獨龍族、黎族等9個民族。

召陵區現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兩種宗教,其中伊斯蘭教清真寺6坊,每坊清真寺都有一名阿訇主持伊斯蘭教務,並且都建立有寺管會民主管理組織,保證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

召陵區現有基督教堂點33處,基督教信教民眾9000多人。

走進漯河

介紹河南省漯河市的行政區域,歷史重鎮,文化名人,旅遊景點等。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