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寺

彼岸寺

彼岸寺有二。一位於河南漯河市舞陽縣,二位於河南漯河市郾城區。彼岸寺建於何時已無文字記載。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國聞名的佛教聖地了。在歷代戰亂中雖數遇兵燹,但仍不斷有高僧及地方紳士修復和擴建。相傳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東京尉氏縣契宗大師游郾城,見彼岸寺寺院破敗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間,尚占地200餘畝,有房近千間。郾城彼岸寺歷經千年香火鼎盛,名揚四海,為文人學士經常遊歷之地。

舞陽彼岸寺

彼岸寺彼岸寺

彼岸寺,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三十五公里高寺村西,創建於元。後因屢遭自然和人為破壞,寺內建築不少被毀,現中軸線上僅存天王殿和中佛殿。
天王殿面闊三間,為懸山式灰瓦頂。中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灰瓦頂,建在高台上。該殿斗拱疏朗,且有真昂,袱上施駝峰,八角蜀柱及搏搭牽間多施攀間鋪作,柱有明顯的生起和側腳,拱為足材,有隱刻拱眼,梁架用草袱和自然彎材,並用減柱法,是一座較典型的元代建築。大殿前牆東側嵌砌石銘記一塊,銘曰∶「敕建,至正二年歲次己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交,韓禮謹志。彼岸寺住持僧廣喜、重進、重暹建立。」這是研究彼岸寺的重要資料。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公布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郾城彼岸寺

彼岸寺系唐朝以來的海內名剎,建築年代無考,彼岸寺位於漯河市郾城縣西關(現郾城二中校內)。相傳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東京尉氏縣契宗大師游郾城,見彼岸寺寺院破敗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間,尚占地200余畝,有房近千間。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游寺曾賦詩極贊其大其古:“曾看大柏孔明祠,行盡天涯未見之。此樹便當稱子行,它山只可作孫枝。”
龍塔古篆”系彼岸寺經幢的俗稱。經幢造型優美,高12.18米,幢基為石刻八角形海池,內刻波濤海獸、人物風貌、高山流水、亭台樓閣等。經幢構圖古樸,氣韻生動,底層為六角須彌座,各角透雕二龍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龕、天王龕。經幢各角為八角形角柱,其上為碑身,高3米多,重9噸余,刻有小篆《彼岸寺碑銘》。經幢中間碑文篆刻,書者已無可考,書勢鋒銳,蒼勁挺拔,記載了彼岸寺興衰始末和創建經幢的情況。

歷代名人如唐代韓愈杜甫劉長卿公孫大娘,宋代蘇轍蘇軾,元代元好問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足跡。直至建國前還常有京、省及外地名人官吏來此拓片。後有一縣令不堪往來迎送之擾,以滾蠟將碑身激毀。
現彼岸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彼岸寺彼岸寺石幢
彼岸寺遺址位於郾城西大街路北,是舊時城內最早最大的建築群。寺院建於何時,已無文字記載。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國聞名的佛教聖地了。
唐朝開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17年,大詩人杜甫曾在彼岸寺觀看全國知名的舞蹈藝人公孫大娘跳舞。後來他寫了一首詩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其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杜甫這首詩歌被後人收在《唐詩三百首》中,千百年來廣為傳誦。唐朝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07年,大文學家韓愈來到彼岸寺,與朋友李正封夜會聯句,得詩一千多言,並刻與彼岸寺西壁。他們的詩句記載在1934年出版的《郾城縣誌》中。由以上兩件事可知,唐代中期,彼岸寺已名揚四海,成為文人學士常游之地了。到了宋代,大文人蘇子由到此,有感於寺內古柏蒼翠,曾題詩二首。
彼岸寺在歷代戰亂中雖數遇兵燹,但仍不斷有念佛高僧及地方紳士修復和擴建。到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的時候,其規模和建築,已相當完備了。

彼岸寺石幢浮雕

彼岸寺彼岸寺
北宋雕刻。在今河南郾城第二中學校園內。幢基上刻八角形海池,池內雕海獸與波濤,池岸為佛傳故事及人物風俗和風景建築等浮雕。底座為六角形須彌座。六個角下都有一柱,柱上均為二龍透雕,六柱構成六個空洞,形成六個佛龕,均藏佛像,再上為四角形四天王龕,其上層為碑身,雕刻有《彼岸寺碑銘》五字,碑頭周圍布置伎樂嬪伽、人首鳥足等圖象裝飾,頗為別致。

重修彼岸寺

僧宗岩重修彼岸寺記

彼岸寺彼岸寺
彼岸寺在縣衙的西北,沒有地圖和文字記述可以考證,不知道它建於何時。
戰火之後,彼岸寺遺址的廢墟隱約顯露在磚頭瓦塊之間。環繞一周,有二百三十多步。大殿廢址的前面,有古代留下的香水海石幢一個,還保存在那裡。上面所刻的文字,有一半已經被磨滅,模模糊糊不完整。尋找那可辨認的字跡,可知道是太平興國年間,僧人契宗大師住持的地方。
明朝創建之初,葉縣僧人宗岩游訪到此。見到破敗的廢址,他感嘆道:“這不是我應當效力的地方嗎?”就帶領他的徒弟,剷除荊棘,蓋所茅屋住了下來。他把這裡收拾得十分感人,施捨的人云集而至。
洪武十五年,適逢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認為佛法有暗中幫助朝廷教化,引導民眾走向善途的作用,在朝內設定僧錄一職統領全國僧眾,在各地又設定僧綱、僧正、僧會等職務,各自領導所管轄的僧人來服從僧錄的管理。目的在於大力宣傳佛法,激盪起以佛教為正宗的風氣。皇帝的思想遍及各處,真是達到了極點呀!在郾城縣裡,就推舉了宗岩。他宣講佛教學說最有經驗,品行修養也最圓滿,能夠兼任僧會的職務。有關人事部門經過考核認為他很合適,就讓他擔任了那個職務。從此開始匯集材料,集合工匠,在中間修建供奉神像的佛殿,佛殿外面又建了僧人居住的偏室和正屋,做飯洗澡有了處所,颳風下雨有了房舍,莊重整齊,成為一處優美的地方。
人們因為宗岩年老辭去官職,就推舉他的弟子善興繼承他兼人了僧會的職務。善興更加努力修繕寺院,他的成績比宗岩還要完備。據說修了三處大殿,用柱子計算的建立了三處門廊和兩處廂房,都有適合觀賞的地方。一直到鐘鼓這些日常套用的器具,無不周全充足。過往客人發出讚嘆,本地居民敬仰歡喜。
彼岸寺彼岸寺
善興的弟弟善賢等,與大家一齊認為:“自從我們師傅來到這裡,用了難以計算的心思和力氣,所以到今天完成大事,我們依靠它有了遮風避雨的地方不藉助與於文字和石頭,後來的人誰知道成績出自哪裡?”到他們來請我寫這篇碑文的時候,我說:“想我佛祖創立佛教,當時立下真俗二諦。設立起重要作用的法度準則來端正人們之間的秩序,這是俗諦。常說的人間的法度稱作此岸的便是。修養心性並引導它向善,來幫助皇家法度的不足,這是真諦。常說的脫離人世間的法度稱作彼岸的就是。寺的命名大概就是根據這吧。很久以來接近荒蕪消失,到現在得以再次修建,希望成大的景觀。輔助佛教,引導人們,功績有可以記述的地方,就刻在石碑上而流傳後世。這樣做與道義是相符的,才不背離它。請讓我為你們寫在紙上,使你們回去把它刻出來。後面繼承善興職務的人,如果興修它,繼承宗岩的精神,那么我們佛教哪能夠不昌盛壯大呢?”
啊,盛大美好呀!這才為此寫下銘文:
漢永平年,佛法東傳。溵水名剎,是曰彼岸。香海浮屠,上侵雲漢。宋興國中,有僧契宗。過行照著,創業蓮宮。迄至洪武,代傳遠古。僧會宗岩,開山為祖。門資善興,甲乙相承。雲仍靈草,重整規繩。僧殿僧堂,三門行廊。廚庫鼎造,鐘鼓鏗鏘。旃檀之林,郁密森沉。香蕪雜揉,緇素信心。代不乏賢,繼後光先。陰翊王度,福利人天。緇侶內助,官豪外護。功歸勒石,以圖永固。
永樂元年二月。

重修佛殿碑

翟葵亭彼岸寺重修佛殿碑記

彼岸寺彼岸寺
縣衙西有一個寺院叫彼岸寺。它規模宏闊深遠,十分整潔莊肅。佛殿坐落在寺院中間,前後左右排列著諸神之殿。廂房走廊有五十多間環抱在四周,就象群星拱衛著北極。佛殿前有一個石幢古塔,屹然矗立在中間。寺中綠竹翠柏非常茂盛,森然成為一大奇觀。這裡確實是中原的名勝,一方的福地!
可是,彼岸寺從什麼時間開始創建的,沒法探究它的詳細情況。我曾經閱讀過前人的記述,說彼岸寺開始奠基於宋代太平興國年間。有一個叫宗岩的佛教大師,他大概是依地而建,用它來宣揚佛教,傳承衣缽的原故興修的。到元代末年戰火之後,這個寺院只剩下遺址還存在那裡。
等到我們明朝統治天下時,考慮到利用儒家學說去教育感化民風世俗,還不能深入民心。因而佛家的教法也就沒有廢除它。高皇帝(朱元璋)重興佛教,於是賞賜匾額,分剖佛印、授予官爵、頒布秩序,有大事祭祀天地,就用佛教的禮法來祭拜。所以全國各地的郡縣修建祭神用的寺院不下數千個。
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9年)有一個叫宗岩的葉縣僧人游訪郾城,仰望著寺院遺址感嘆道:“這不是我應該效力的地方嗎?”於是他和弟子就住了下來,重新修建寺院。寺院的法度大小一如從前的規模,正殿只有三間。
後來到成化壬辰年(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本寺僧人道昱,認為大殿狹小是個毛病,就把它擴建成了五間,規模才宏大,外觀才高巍了。
彼岸寺彼岸寺
從成化年間到現在,歲月曆經久遠,佛殿漸漸破敗。再加上盲風怪雨的侵蝕,時間一久,幾經雨星風露,一天比一天顯得凋敝不堪沒有光彩了。來此參觀的人們說:“後來難道就沒有能力修復寺院的人了嗎?”
那時,縣裡有一個叫劉彥璋的常到寺內拜佛,他見寺院破敗到這種程度,感到憂傷而悲痛,就像得了頭疼病一樣,他仰望著寺院感嘆說:“我們供奉佛祖的大殿破敗了。假使不及時修理,恐怕時間越久越破敗,那用什麼來保護神像呢?我們憑藉什麼供奉佛祖呢?”就與眾人商量修復寺院。大家感嘆道:“這是善舉呀,我們願意發起這件事。”眾人共同協助,劉彥璋為施主們的首領,像柴珮、張問瀚、劉學、張通、郭守己、李志名等人,作為他的幫手。他們就估量用多少工,計算需要多少錢,提前捐出自己的錢財來倡導此事。並且又募集了廣大民眾的錢財把它積聚下來。發誓立志共同謀劃,起早貪黑辛勤操勞。這才監督製作木料,選擇打坯制磚的工匠燒磚用來壘牆。至於各種差事,僱傭勞工、準備乾糧、籌措工錢,四面八方,一齊行動,奔走辦事惟恐落後。歷經三個季節佛殿為他們恢復了光彩。但見殿脊彩獸參差巍峨,高高的照耀雲天;畫檐下瓦楞如同蛤蜊,俯瞰著塵世間。霞光映襯著金碧的輝煌,瑞煙籠罩著玻璃的光芒。即使佛主過去的住所也不過如此罷了。把它與過去相比,大不相同了。
彥璋又感慨寺內高僧居住的許多房屋倒塌毀壞都很嚴重,也不忍心忽視不管,當時全都修復了。興建毀壞的,修復破舊的,煥然一新,都可以觀賞了。
彼岸寺彼岸寺
工程結束以後,大家都說:“這件事,不用文字記錄下來就無法考核證明,不刻在石碑上就難以流傳後世。”這才來請翟葵亭作這篇記。翟子說:“人沒有比積德行善更可貴,而做事貴在能有始有終。沒有誠心與公正,沒有辛勞與謹慎是不會成功的。象他們眾人做事的真誠與謹慎就是這樣。從此不懈努力,樹立公而忘私的思想,即使我們不用道德品行去引導他們,愛人利物,積累成績,帶領別人走上正道,也是行善修德的一種方法呀!象那進家修飾打扮,出門搶奪偷盜的人,我是不結交的。哎,假若這些人能接受我們的思想主張,那么就會以天下事為己任,又哪裡會到這種地步呢?這樣就應該記下來了。”
那個工程在戊午年的二月動工修建,於次年六月完成。推辭不掉眾人的請求,只得用淺陋的句子把這件事記錄在石碑上,使後來瞻仰的人能記住寺院重新修建的年月。

文化遺蹟

彼岸寺蘇子由
蘇子由題郾城彼岸寺二首
文殊院古柏

曾看大柏孔明祠,行盡天涯未見之。

此樹變當稱子行,他山只可做孫枝。

棟樑只是誰家用,舟楫惟應海水宜。

日暮飛鴉集無數,青田老鶴未曾知。

(摘自《郾城縣誌·辰》)

武宗元比部畫文殊玄奘

遺墨消磨顧陸余,開元二年數吳盧。

本朝惟有宗元近,國本長留後世模。

出世真人氣雍穆,入蕃老釋面清癯。

居人不惜遊人愛,風雨侵陵色慾無。

(摘自《郾城縣誌·辰》)

千佛閣問磬

明.李達之

佛閣入天近,

登來萬象收,

一聲聞磬發,

白雲無盡頭

(見《郾城文史資料》第六輯第134頁)

溵陽八景·西寺曉鍾

明王季立

木末雞鳴三,樓頭鼓聲五,招提扣洪鐘,群僧起庭戶。

巨爐燃旃,禮拜參佛祖,合掌揚梵音,天花散成雨。

導民趨善途,輔化豈無補,何哉蚩蚩氓,冥行尚如瞽。

(見《郾城文史資料》第六輯第135頁)

溵陽八景·僧幢古碣

明.王季立

真諦立彼岸,名藍奠溵陽,佛前留古蹟,香水海石幢。
歲歲依霄漢,頂銳中山方,青岷鐫玉箸,四向皆文章。
契宗宋大帝,迄今幾星霜,雨淋兼日炙,剝落難推祥。

(見《郾城文史資料》第六輯第135頁)

八景新題.龍塔古篆

明.謝公翼

石壇孤影映山門,古篆蜿蜒跡尚存。

松雪中郎何可問,筆鋒總已重乾坤。

(見《郾城文史資料》第六輯第136頁。)

謝公翼詩下小字註:龍塔古篆,在彼岸寺,相傳是蔡中郎書或雲是趙子昂,殘缺不可辯矣。

寺內對聯

蕩蕩自清
善茅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習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這是一幅宣揚佛教的對聯,其實它不像對聯。因為對聯的最基本要求是詞性相對,相對才叫對聯。但正是從這幅對聯詞性不對的角度看,可以說它是天下奇聯。奇就奇在它的作者完全不顧了擬聯必須詞性相對這個最基本的法則。清初僧人元濟(朱若極,字石濤,號小乘客、苦瓜和尚等)說:“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此聯作者也深諳這個道理,要遵循法則,但不為法則束縛。於是就大膽地打破規則,從而根據需要來宣揚佛教。
淺釋:
1.蕩蕩自清理解橫披是關鍵,因為橫批點明了佛教的最高境界——一心真如。蕩蕩者空,空無一物在佛教上被認為實有。“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大乘起信論》)在真如一心中沒有虛妄和污染,所以是空的。正因為它沒有妄染,所以剩下的就是真如實有。實有就是萬德具足,自性清淨純潔。這四字首先肯定了每一個人從本性上來說都具有美好品德,每一個人的自性都是純潔清淨的。肯定了人的自性清淨純潔,這就為佛教提出的眾生都可為善成佛打下了先天基礎。
2.上句“善茅長長長長長長長長”十字,可作三三四斷句。“長”字形動兩讀,形容詞讀作chang,經常不斷的意思和高大長遠的意思;動詞讀作zhang,增長的意思。上句把為善積德比作茅草,說善德和善行要像茅草一樣,常常地增長。只有不間斷地增長,才能長得長,善行美德才盛大長久。
3.下句“習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十字,也作三三四斷句。“乘”字名動兩讀。名詞讀作sheng,車輛的意思,動詞讀作cheng,乘坐的意思。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別,還有五乘的區分。這裡習三乘的三不是具數,是約數,各種的意思。下句把修佛習法比作乘坐車輛,可以把信奉佛法的人運載到理想的境地去。這句是說修習各種佛法,不管是大乘還是小乘或者五乘,乘乘都要修習。只有全部修習了,才能理解佛法,掌握佛法並化為我用。
上下兩句都用了多音字使內容豐富多變,特別是都用了比喻使意象生動意境優美,是值得稱道的。

符注音:
善茅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shanmaozhang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
習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xisanchengshengshengchengshengchengchengsheng

走進漯河

介紹河南省漯河市的行政區域,歷史重鎮,文化名人,旅遊景點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