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語文文學名詞]

對聯[語文文學名詞]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漢族傳統文化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

基本信息

概述

對聯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肇始於明代。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對聯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聯才需要押韻)。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歷史

楹聯習俗源於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

西晉時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誌。在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借鑑,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澱逐漸豐厚。

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現代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21世紀初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分類

按用途分

1、春聯:新年專用之門聯。如: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杏爭春五月紅。

2、賀聯: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如:一對紅心向四化;兩雙巧手繪新圖。(喜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聯)

3、輓聯: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驚世界;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

4、贈聯:頌揚或勸勉他人用。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5、自勉聯:自我勉勵之用。如: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6、行業聯:不同行業貼於大門或店內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須讀五車書。(書店)雖是毫髮生意;卻是頂上功夫。(理髮店)歡迎春夏秋冬客;款待東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聯:道出志向之用。如: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

8、婚聯:是喜聯的一種,專貼在新房門上以及兩廂、廳堂、門台上。如:雀屏欣中目,鴻案舉齊眉。

按字數分

1、短聯(十字以內)

2、中聯(百字以內)

3、長聯(百字以上)等。

按技巧分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回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並列、轉折、選擇、因果。

按位置分

1、楹聯:掛於楹柱之上,住宅、機關、廟宇、古蹟等處所用。

2、門聯:貼於大門之上。

3、中堂聯:掛於客廳、居室醒目處配合字畫的對聯。

按聯語來源分

1、集句聯:全用古人詩中的現成句子組成的對聯。

2、集字聯:集古人文章,書法字帖中的字組成的對聯。

3、摘句聯:直接摘他人詩文中的對偶句而成的對聯。

4、創作聯:作者自己獨立創作出來的對聯。

按藝術特點分

疊字聯:同一個字連續出現。
復字聯:同一個字非連續重複出現。
頂針聯: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
嵌字聯:包括嵌入序數、方位、節氣、年號、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藥名)等。
拆字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有人細分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韻聯:包括同音異字、同字異音和疊韻。
諧趣聯:取詼諧幽默之意。
無情對:上下聯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個字詞卻對仗工整。多數無情對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時歸入諧趣聯。
迴文聯:順讀,倒讀,意思完全一樣。
最長的對聯:作者是清末江津的秀才鍾雲舫,於清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在成都獄中為抒發憤懣而寫。

格式

對聯對聯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5、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6、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特徵

1、獨特性和普遍性的統一。

人們普遍認為楹聯是中國最獨特的一種文學形式。其獨特性主要表現在結構和語言上。楹聯可稱之為“二元結構”文體。一副標準的對聯,總是由相互對仗的兩部分所組成,前一部分稱為“上聯”,又叫“出句”、“對頭”、“對公”;後一部分稱為“下聯”,又叫“對句”、“對尾”、“對母”。兩部分成雙成對。只有上聯或只有下聯,只能算是半副對聯。

許多對聯,特別是書寫懸掛的對聯,除了上聯、下聯外,還有橫批。橫批在這種是對聯中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往往是對全聯帶有總結性、畫龍點睛或與對聯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個字,也有兩個字、三個字、五個字或七個字的。

從語言上看,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音樂性的特殊語言。楹聯這種特殊的“語言──結構”方式,完全取決於漢語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質。這種“語言──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楹聯創作在構思、立意、布局、謀篇上迥異於其它文學形式。同樣的客觀對象和內容,楹樣總是設法從兩個方面、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描述事物,並且努力把語言“整形”規範到二元的對稱結構之中去。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統一。

所謂寄生性,指楹聯本從古文辭賦駢詞儷語派生髮展而來,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對駢偶句,因此,它能寄生於各種文體之中。詩、詞、曲、駢文,乃至散文、戲劇、小說中都有工整的對偶句。

反過來,楹聯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備其他文體的特徵,吸收其他文體的表現手法,尤其是長聯和超長聯,簡直能集中國文體技法之大成。諸如詩之精煉蘊藉,賦的鋪陳誇張,詞之中調長調,曲的意促爽勁,散文的自由瀟灑,經文的節短韻長等等,皆兼收並蓄,熔鑄創新。

3、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楹聯是中國古典文學形式的一種,理所當然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性,它以詩、詞、曲等前所未有的靈活和完美而體現了中國文字的語言藝術風采。對聯之美在於對稱、對比和對立統一。

楹聯的藝術性,可以當代學者白啟寰一副對聯來概括:

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
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莊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統一。

對聯雅俗共賞,沒有一種文學形式,象楹聯一樣,上為學者文人,下為婦人孺子所喜聞樂道,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這種奇妙的合一,原因在於楹聯是一種既簡單又複雜、既純粹又豐富的藝術。

楹聯的規則並不複雜,尤其是對語言的色彩、風格,對題材、內容都沒有什麼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廣泛套用於社會生活,不象其它文學形式戴著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學、易懂、易記,也不難寫。只要對得好,無論語言之俗雅,題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淺,皆成對聯。

楹聯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聯固規則簡單,形式純粹,但其對道、聯藝,卻博大精深,沒有止境。

5、嚴肅性和遊戲性的統一。

楹聯歷來被很多人視為筆墨遊戲,雖為偏見,但也說明了楹聯具遊戲性的特點。由於楹聯追求對仗,自然是對得越工穩,越巧妙越好。這其中既是文學創作,又包含了思維遊戲和語言遊戲的成份。如果單純向對得工、對得巧上發展,就純粹變成了一種語文斗才和思想鬥智。事實上,純以逗樂諧趣、鬥智試才為目的遊戲性楹聯也不少,它往往藉助漢字音、形、義某一方面的特殊情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別出心裁的奇思異構撰寫而成。

格律

藏字格

也叫“闕如格”,聯中有意識地將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達某種意思。如: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

此聯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

拆字格

拆字,就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如:

乾隆講書、紀曉嵐侍讀,時間長了,不免思念起河間老家來。乾隆看出紀曉嵐的心事,便說:“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紀曉嵐立刻跪下說:“如準給假省親,我便: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乾隆聖心大悅,恩準假期,讓紀曉嵐回鄉省親。

疊字格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出自:浙江長陽南雲山寺。

復字格

將一個或幾個字按照某種規律,重複出現多次。

寇準與友同出遊,出對曰:水底月為天上月。無以相對。楊大年剛好趕到,便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眾皆喝彩。

回文格

上下聯互為倒讀。

據說清代北京有個“天然居”酒家。乾隆微服出遊,進店喝酒,忽而想到這副回文對,非常得意。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後又將這副對聯作為上聯,然而他想不出下聯,讓紀曉嵐對,紀曉嵐道: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集句格

用古文、詩詞中的句子合成的對聯。

讀書破萬卷(杜甫)

落筆起群英(李白)

章法

章法,是篇章結構的方法。有章法,篇章才完整、緊密、和諧,中心意思才鮮明突出;無章法,就會凌亂、鬆散、殘缺,不成篇章,中心意思不明,甚至不知所云。

又對又聯

對聯對聯

對聯的基本章法,是又對又聯。對,是對立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聯,是兩者相互聯繫,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統一起來,表達一個主題。對聯的基本章法,完全合乎哲學上對立統一的規律。

對聯章法跟分上下片的詞有相似之處,上下聯內容不宜重複雷同,來回糾纏,應各有所側重,分工合作。上下聯分工,根據所寫對象而有各種情況:

1.寫景狀物

景物有空間狀態、時間狀態。空間有遠近、上下、前後、大小等。時間有朝暮、晝夜、冬春、今昔等。另有動靜、聲色、常變等不同狀況。就具體對象來說,有天地、陸海、山水、雲林、泉石、自然物與建築物等。建築物中有樓亭、房寺,植物中有桃杏、松杉等。如此推演,關於景物對立的兩面無窮無盡。

上下聯可以這樣分工,如一寫空間狀態,一寫時間狀態;一寫遠,一寫近;一寫聲,一寫色;一寫泉,一寫石;一寫樓,一寫亭;一寫眼前實景,一寫想像或從前的虛景。這共同表現景物的特徵。例如九龍青山禪院聯:

十里松杉圍古寺;
百重雲水繞青山。

上聯寫近景、靜景,將自然景觀與千年禪寺結合起來,顯得寧靜肅穆。下聯寫遠景、動景,四面雲霧繚繞,無限空闊,水環波涌,使青山很有氣勢。上下聯就這樣相互配合,相互映襯,使雲水松杉環繞的青山禪院超凡拔俗,氣象萬千。

2.寫入敘事

上下聯的分工和各自側重點,可以一說別人,一說自己;一寫事,一抒懷;一實,一虛。同是說別人,上下聯可以分別寫品德與事功,或品德與才學,事功與生活,公與私,言與行,文與武,喜與惡,有與無,得與失,今與昔,生前與死後,現在與未來等。同是寫人文事,上下聯可以分別詩與文,經與史,詞與賦,書與畫,詩文與書畫,琴與棋,師授與友評等。

例如唐景崧(一說丘逢甲)撰台灣鄭成功祠聯:

由秀才封王,撐持半壁舊河山,為天下讀書人頓生顏色;
驅外夷出境,開闢千秋新世界,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

全聯讚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事功,上下聯仍有分工。上聯寫他前一段抗清,下聯寫他後一段驅夷,即驅逐荷蘭殖民者出台灣。一是“撐持舊山河”,一是“開闢新世界”;一重在過去,一重在影響未來;上聯讚揚他的功績,下聯提出對後輩的希望:對鄭成功作了全面的肯定和頌揚。

主題是上下聯的交匯點、接軌處,是上下聯聯接的紐帶。寫作對聯,如能把握主題,切合題意,上下聯各有側重,共同表達一個中心意思,也就做到了又對又聯。

起承轉結

對聯對聯
起陰轉結(合),本是詩文的章法,對於對聯,有參考價值。絕句詩每首四句,依次是起、承、轉、結。對聯中的二句聯,全聯四句,也可以這樣看。例如朱元璋贈徐達聯:

破虜平蠻,(起)功貫古今名第一;(承)

出將入相,(轉)才兼文武世無雙。(結)

全聯二句的對聯,自然不可能完全具備起、承、轉、結,離首即尾,只有起、結。上聯起,就擔負了“起、承”的雙重任務;下聯結,就擔負了“轉、結”的雙重任務。上聯必須起好,下聯必須結好。

中長聯,半聯相對完整,自有起、承、轉、結。如上邊千山祖越寺聯,半聯四句,上聯“水界遼河”是起,“山通華表”是承,“歷數代毓秀鍾靈”是轉,“真乃東都勝跡”是結。下聯照此類推。

對於長聯,尤須注意全聯和半聯的層次結構,注意全聯和半聯的起、承、轉、結;否則閱讀抓不住要領,寫作客易蕪雜凌亂。孫髯所撰大觀樓長聯,情文並茂,在章法上也足堪為法。

創作

對仗

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繫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套用。

平仄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斷定對聯的上下聯,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樸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結構

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詞組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單組,四字結構:

上聯:知足常樂;

下聯:能忍自安。

對聯上下聯的詞組和結構,應保持一致和統一,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就必須是動賓結構的詞組,如“搖紅;滌翠。”上聯是偏正詞組,下聯也必須以偏正詞組與之相對,如“同心結”與“並蒂花”,就是相同的詞組結構。在謀篇布局對聯詞組時,一定要注意上下聯的詞組結構必須相同,這亦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

對聯欣賞

對聯對聯
做對聯不難,做出佳聯妙對不易。要識別對聯的優劣,首先要提高鑑賞能力。因此多讀多記古今名聯是有益的。

1.風聲雨聲讀書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

(《楹聯叢話》卷六)南京燕子磯旁永濟寺有一聯(《楹聯叢話》卷六)云: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第一聯採用相同的藝術手段,均無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斷定誰是創新,誰是仿效;但可以說明,相同的藝術手段,可以表達絕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重九節塞上稱觴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此聯是彭元瑞紀曉嵐合作的萬松嶺行宮新聯(《楹聯叢話》卷二)。

3.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車入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盡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聯為"聯聖"方地山所作春聯。

4.東牆倒西牆倒

東牆倒西牆倒窺見室家之好
前巷深後巷深不聞車馬之音

朱熹贈漳州某士子聯(《楹聯叢話》卷一)。

5.酒狂稱聖草

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
酒狂稱聖草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

這是梁章鉅為江蘇常熟草聖祠寫的對聯(《楹聯續話》卷一)。

民間習俗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關介紹和評定文字如下:
楹聯習俗源於中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西晉時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誌。在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借鑑,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澱逐漸豐厚。楹聯有偶語、儷辭、聯語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肇始於明代。
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對聯習俗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春聯習俗:春聯古稱春貼,是一年一度新春佳節時書寫張貼的一種時令對聯。春聯習俗起源於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湖南,貼春聯是春節文化中的一種重要習俗。春聯具有祝頌性、時效性和針對性特點,並突出一個“春”字。
婚聯習俗:婚聯是為慶賀結婚之喜而撰寫對聯,通常張貼於婚娶之家的大門、洞房門、廳堂或妝奩堂上。其內容多是對結婚雙方的熱情讚美和良好祝福,帶有濃烈的吉祥、喜慶色彩。
壽聯習俗:壽聯是為過壽的人祝壽專用的對聯,其內容一般是評贊過壽者的功業才能、道德文章、祝福過壽者多福高壽,美滿幸福,具有熱烈而莊敬的感情色彩。
輓聯習俗:輓聯,有的地方叫喪聯,系由輓詞演變而來,是一種人們用於對先人、死者表示緬懷、寄託哀思的對聯。往往貼在門口、骨灰盒兩側、追悼會會場兩側、花圈上,一般用白紙配黑字,具有肅穆、莊嚴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過聯語,喚起人們對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

對聯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九忌初學用僻典,淺顯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對聯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時出現詞義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複的字、詞。一副對聯,必須上下比的詞語異義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聯時,有人誤認“詞類相對”,以為上下聯意思相同才是對仗工穩,其實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字數總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間裡重複一件事,還有什麼意思?所以,合掌是對聯的第一大忌。
比如:五湖傳喜訊;四海送佳音。“五湖”與“四海”同指廣闊的地域,“傳”與“送”意思相似,“喜訊”與“佳音”更是同義詞。這樣的對聯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讀起來也讓人覺得味同嚼蠟!就沒意義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規則重字,有規則重字是巧聯,無規則重字是病聯。
請看:
百鳥鳴春歌盛世;
一龍降世兆豐年。
兩個世字不在同一個位置上,犯不規則重字。

【三忌失對欠平衡】
在聯語中,結構、詞性等應該對應的地方沒有對應上,就是失對。失對包括聯內節奏失對、數詞失對、疊詞失對、詞性失對等。
例如:奧運精神傳友誼;聖火輝煌映和諧。此聯中用“輝煌”對“精神”屬於詞性失對,即形容詞對名詞。

【第四失替應留意】
失替也是語病的一種,在同一聯(上聯或下聯)的詞語中,平仄應給交替、有規律的出現才對。上聯的第2第4第6個字應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聯的第2第4第6個字應該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聯第2第4第6個字出現連續兩平或兩仄,就叫失替。

【五為亂腳】
腳,是指上聯或下聯的最後一字。必須遵守上聯仄收尾,下聯平收尾,即上仄下平,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是亂腳。
比如:
九州迎聖火;
百載圓一夢。
上下聯最後一個字都是仄聲,這就違背了上仄下平的規律,讀起來很彆扭,是因為亂腳,就不符合聯律了。

【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腳句(下聯)里,除最後一個字是平韻外,其它都是仄韻,這就叫孤平,上聯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記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對聯的大忌,在撰聯時很容易被忽視,不管幾言聯,只要尾部連三仄或連三平,都是語病。
比如:
爆竹聲聲辭舊歲;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聲,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覺得讀起來很彆扭嗎?這也就是對聯為什麼要求聯律,沒律的句子就不能給人美感,沒有昂揚頓錯的節奏,就不能算對聯了。

【八忌上重下邊輕】
我們知道,一副對聯由上下兩聯組成。如果上聯寫得氣勢強盛(重),而下聯寫得氣勢軟弱(輕),就會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就叫上重下輕,上重下輕也是對聯的病症之一。
比如:
聽鐵馬聲聲關山入夢;
看銀鉤筆筆書畫縈心。
此聯立意很好,可以用“銀鉤筆筆”對“鐵馬聲聲”,“書畫縈心”對“關山入夢”氣勢上就大大減弱,明顯的氣勢不足,有損整副對聯的美感。如果上聯的氣勢很低,用下聯來補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廟死個和尚;
西竺國多一如來。
上聯就沒一點氣勢,如果下聯不能補上,就很尷尬。

【九忌初學用癖典】
對聯用典會增加對聯的可觀性,使對聯顯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釋一遍吧?特別是對初學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來龍去脈,不然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聯眼字詞

“聯眼”指在聯句中對意境起決定性作用的字詞。聯眼在聯句中可能是一個單獨的字,也可能是一個詞組,或複合詞組。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首創“聯眼”單詞,並在“在天聯評”中首次採用。

趣味對聯

李白戲權臣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心裡很不服,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匹馬隱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蹄”諧“題”,與上聯對得很工。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
呂蒙正不平則鳴
北宋丞相呂蒙正,河南洛陽人。相傳在他年輕時,窮困潦倒,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十分不滿。春節到了,家裡空無一物,他一氣之下,寫了一副怪聯。
上聯是:二三四五;
下聯是:六七八九。
橫批是:南北
怪聯貼出後,窮朋友們一個個都來觀看。他們先是莫名其妙,待領悟過來,不由得拍手稱快。原來,此聯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

藝術格調

對聯的十大藝術格調,從體裁的角度來看,對聯的格調大致可分為以下10種:
1.律詩格調最初對聯多以五、七言為多,它是對聯格調的主流,這種詩歌式的對聯,仍占大多數。如蘇小妹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2.詞格調到了宋朝,宋詞逐漸興盛,同時也豐富了對聯藝術。如徐達的故居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小院春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3.民歌格調有的對聯很像民歌,語言通俗樸素,形式生動活潑,很有民歌情調。解縉聯: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玉欄桿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4.散文格調以文人聯,有人說自曾國藩始,如清末文人俞樾的自輓聯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書,流傳人間,是亦足矣;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浩蕩盪歷半生三十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5.戲文格調有的聯從表情斷句、疊詞上看,很有戲文的味道,例如:想當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這般光景或者有之。再如:鶯鶯燕燕,翠翠綠綠,處處融融洽冶;風風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調:曲的格調錶現在語言質樸自然,新鮮潑辣,形象生動、詼諧。此類對聯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風格。例如,棺材鋪聯:這買賣稀奇,人人怕照顧我,要照顧我;那東西古怪,個個見不得它,離不得它。
7.成語格調有的對聯為成語嵌成。如林則徐撰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8.繞口格調育的聯很像繞口令。如:屋北鹿獨宿,溪西雞齊啼。再如:煙沿檐,湮燕眼。
9.謎面格調有的像一則謎面。如: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青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上聯喻油燈,下聯喻秤。
10.駢文格調用駢體寫成的文章稱為駢文,駢文講究詞句整齊、對偶、聲韻和諧,辭藻華美。漢、南北朝後,駢文風行,它後來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學史。對聯同樣受其影響,駢文格調的對聯在清代的長聯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種格調在清代以前出現得並不多,清末民國初期,對聯越寫越長,從此,駢文格調便有了充分發揮的餘地。如李聯芬寫的武漢黃鶴樓聯:數千年勝跡,曠世傳來,看鳳凰孤岫,鸚鵡芳洲,黃鵠漁磯,晴川傑閣,好個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殘水,極目今古愁,是何時崔顥題詩,青蓮擱筆;一乃里長江,幾人淘盡?望漢口斜陽,洞庭遠漲,瀟湘夜雨,雲夢朝霞,許多酒興風情,僅留下蒼煙晚照,放懷天地窄,都付與笛聲縹緲,鶴影蹁躚。此聯不僅用了大量的駢名,如“鳳凰孤岫,鸚鵡芳洲,黃鶴漁磯,晴川傑閣”,“漢口夕陽,洞庭遠漲,瀟湘夜雨,雲夢朝霞”等等,把人帶入曠遠、舒展的詩情畫意之中,而且用詞典雅、清麗、極富文采,邊敘邊議,挾眼前景物、歷史風雲鋪成一幅壯美的畫卷,文辭激揚,如欄外濤聲,從遠而近,不絕於耳。

楹聯種類

1.節令聯:是指有特定的應時性或紀念性、內容多為一般的詠物、抒情、議論、祝願的對聯。嚴格來看,可將其區分為節日聯和時令聯,但鑒於二者往往合一,這種區分已無實際意義。一般可直接將節令聯劃分為春聯、元旦聯、國慶聯等若干子類即可。節令聯中,最主要的是春聯。所謂春聯,就是用於春節的節令聯。大多數春聯可以通用。

2.喜慶聯:又稱賀聯,是指除節日慶祝以外的、內容上帶有某種特定祝賀性質的對聯。按其內容和對象,可劃分為婚聯、壽聯、新居聯(喬遷聯)等若干子類。喜慶聯突出的特徵是帶有特定的喜慶、祝賀性質,其內容必須是表示良好祝願、喜慶吉祥的。喜慶聯有通用的,也有專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聯而異,不可簡單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現張冠李戴的笑話。

3.哀輓聯:又簡稱輓聯,指的是用於弔唁亡人的對聯。其內容限於對亡人的弔唁、緬懷、評價、祝願,其風格一般是哀痛、肅穆、深沉、莊嚴的。也有為未亡人作輓聯或未亡人作自輓聯的,則另當別論。輓聯可從多種角度來劃分,如挽老年人聯、挽中年人聯、挽青少年人聯等,或者挽長輩聯、挽同輩聯、挽晚輩聯等。另外,還可分出挽名人聯、自輓聯等,還可將祭祀聯作為輓聯的一個子類。輓聯的內容所指一般有較具體的對象,雖然同樣有通用的和專用的,但在實用中更要注意區分。

4.名勝聯:是指張貼、懸掛、雕刻於風景名勝處的對聯。其內容大多為題寫該名勝景觀(如山水樓台、文物古蹟等),或者與它密切相關(有關的人、事等)。這類對聯往往成為名勝景觀甚至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勝聯可分為山水園林、寺庵廟觀、殿閣亭台、院舍堂館、碑塔墓窟等若干子類,不一而足。

5.行業聯:是指其內容為針對某一行業、部門或領域的對聯。由於時代的變遷,對聯在行業上的運用雖已不如以前,但仍舊可觀。從其適用範圍和內容特色看,它仍不失為對聯的一大種類。行業聯可按行業、部門來劃分子類。

6.題贈聯:是指題贈給他人的對聯。雖然許多對聯都帶有某種題贈性質,但這裡所說的題贈聯,僅限於人際關係交往(或嚮往)的題贈之作,不包括輓聯與賀聯之類。其內容一般帶有某種讚頌、祝願、勸勉性質。從對聯的運用情況來看,題贈聯不失為一大種類。根據題贈對象的不同,題贈聯一般可分為題長輩聯、題同輩聯、題晚輩聯等若干子類。

7.雜感聯:是指沒有特定對象,而內容包羅比較廣泛的對聯。這種對聯往往帶有比較單純的文學創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聯、詠物抒情聯、勸喻諷刺聯等。

8.學術聯:是指帶有某種學術性質的對聯。這種學術性質指的是在內容和用途上不屬於上述幾大類的某種專業性質。其內容往往比較專門,帶有某種學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聯、佛教聯、道教聯等。從對聯的運用範圍及發展空間而言,有必要將學術聯作為單獨的一大種類。如作者所撰寫的《觸聞集——佛教對聯1200副》一書,就以對聯的方式將許多佛教人物與佛教義理比較系統地寫成了一部學術專著。推而廣之,也可將許多科學知識或其他學問道理用對聯的方式加以撰寫,並且在內容上突出其學術或專業性質。

9.趣巧聯:是指比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對不注重內容的對聯。如各種諧趣聯、技巧聯等。這類對聯的內容,要么是突顯某種風格的獨特性(諧趣聯),要么是相對不太重要(技巧聯),從而顯得別具一格。從這個意義上,可將其作為單獨的一大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