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伍子胥》

《伍子胥》,京劇傳統劇目,劇情:東周列國故事:伍奢直言進諫,楚平王一怒將他囚禁。奸臣費無極獻計,逼伍奢修書,把鎮守樊城的二子伍尚、伍員近來,一同斬首剪草除根。伍員心疑不去,伍尚一人前往,被平王連同其父一齊斬首。平王又派大將武城黑捕拿伍員。伍員突圍。伍員逃出樊城,中途遇故友楚大夫申包胥班師。

基本簡介

《伍子胥》《伍子胥》

《伍子胥》是以老生為主的傳統大戲,是根據《左傳》、《史記》的記載及《東周列國志》等演義小說的故事情節改編而成的,素以唱腔繁重、演出難度大而著稱。全本京劇傳統劇目《伍子胥》包括《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蘆中人》、《浣紗河》、《魚藏劍》和《刺王僚》七折。該劇早年是程長庚代表劇目之一,再度使《伍子胥》一劇重現舞台輝煌的就是楊寶森
三十年代對楊寶森而言,是最灰暗的十年,嗓子條件每況愈下。本來倒倉後就已大不如前,但楊寶森憑著毅力和刻苦鑽研練就了一條“雲遮月”的嗓子,越唱越飽滿越有力。楊寶森想創立自己的劇目,但他並沒有編演新戲而是選中了快被人淡忘的《伍子胥》開始進行錘鍊和創作,他決心採用余派韻味、汪派勁頭獨創一個低調的新唱法。

劇情介紹

《伍子胥》《伍子胥》

東周列國故事:伍奢直言進諫,楚平王一怒將他囚禁。奸臣費無極獻計,逼伍奢修書,把鎮守樊城的二子伍尚、伍員近來,一同斬首剪草除根。伍員心疑不去,伍尚一人前往,被平王連同其父一齊斬首。平王又派大將武城黑捕拿伍員。伍員突圍。伍員逃出樊城,中途遇故友楚大夫申包胥班師。伍向申哭訴本身冤仇,發誓報仇。申功之不聽,乃言“子覆楚,我必興楚”,放伍逃往吳國。 伍員逃到昭關, 因關前已畫圖緝拿,過不去關。躲在隱士東皋公家裡,一連七天,又急又愁,鬚髮全白,才在東皋公幫助下混出昭關。

伍員逃出昭關,前阻大江,幸遇漁人相助,渡過江去。伍員贈劍,並囑漁人勿泄,漁人投江。伍渡江後飢餓乏食,路遇烷紗女,伍向女乞食。女贈食後,亦因伍囑勿泄露,遂投江明志。伍員逃至吳國,與孝義雙全的專諸結拜。吳王之子公子姬光原應繼王位,姬僚仗勢自立為王。姬光為求復位,素聞伍員有勇多謀,當伍員吹蕭乞食時相遇,收為賓客,伍員印薦專請給姬光。姬光假意請吳王姬僚赴宴,專諸扮成廚夫,在魚令藏劍,借獻魚之機刺死姬僚。姬光奪得王位。

主要唱詞

《伍子胥》《伍子胥》

《魚藏劍》講伍員吹蕭乞食於市,遇專諸結為兄弟。吳王之弟姬光素慕伍子胥智勇,收為賓客共謀大計。余叔岩唱《魚藏劍》有一段非常出名的〖西皮原板〗轉〖快板〗唱腔,就是“一事無成兩鬢斑”,唱詞如下:

(西皮原板) 一事無成兩鬢斑,嘆光陰一去不回還。日月輪流催曉箭,看青山綠水在面前。恨平王無道綱常亂,信用無極狗奸讒。他害我滿門真悲慘,我與奸賊不共戴天,實只望到吳國借兵轉,(快板)行至在昭關有阻攔。單人避難常遮掩,在黎陽山下遇高賢。設計救出了昭關險,馬到長江無渡船。多蒙漁夫行方便,他為我投江實可憐。浣紗女,心好善,一飯之恩前世緣。眼望吳國路不遠,報仇心急馬加鞭。 這段唱無論是楊寶森的《伍子胥》,還是譚富英的《鼎盛春秋》都不唱,大概是唱詞與前後都有重複吧,頗為遺憾。最近有的青年演員加了進去,效果還不錯。說起《鼎盛春秋》,是《伍子胥》的另一個戲名,但一般只從《浣紗記》開始演。譚富英和金少山有唱片留世,解放後與裘盛戎的演出也被配了像。在《魚藏劍》一折中,譚富英的一段〖西皮原板〗轉〖流水〗很是好聽:

(西皮原板) 姜子牙無事垂釣溪,時衰運敗鬼神欺。周文王夢飛熊夜撲帳里,渭水河訪賢臣扶保社稷。東遷洛邑王綱墜,(流水)各國諸侯把心移。困苦的英雄似螻蟻,眼見得含冤化灰泥。英雄落魄誰周濟?只落得吹簫討飯吃。 我十分喜愛譚的這段,時常哼唱。尤其“姜子牙無事垂釣溪”一句讓人聯想到他在《四郎探母》中的那句“弟兄們分別十五春”,真是妙筆。

楊寶森在《魚藏劍》里也有很多著名的唱腔,論創造首推〖反西皮散板〗。這是伍子胥欲打動吳公子姬僚的一段唱:
(反西皮散板)子胥閥閱門眉第,落魄天涯有誰知。可嘆我父母的冤仇沉海底,俺好似鳳脫翎毛怎能飛?伍子胥,伍明輔,父母的冤仇不能報,爹娘呃!

汪派傳人王鳳卿也有此段錄音,但對比之下可以看出楊寶森對逐句進行了深化和再創作,使其更加鮮明,更好的展示了伍員的哀訴心情,強化了悲壯激越的感受。接下來的〖二六〗也很精彩:

(西皮二六板)富貴窮通不由己,也是我時衰命運低。我本是楚國功臣家住在監利,姓伍名員字子胥。恨平王無道納兒媳,信用那奸賊費無極。我的父諫奏遭屈死,一家滿門血然衣。聞聽得千歲招賢納士多仁義,我是特地前來借兵報冤屈為臣來在吳國地,還望千歲把難人提。伍子胥有日得了地,知恩報德不改移。

當伍子胥向姬光推薦專諸刺僚後,本有一句〖搖板〗“風吹雲散見虹霓”,這句唱是拔高了唱出來的,是“伍子胥”在台上的“收山之作”,楊寶森無能為力也就作罷了,為了全部唱腔的完整,後來的學楊者凡有條件的還是傳承了這一句。

最後簡單說幾句《伍子胥》的最後一折《刺王僚》,《刺》應看作是《伍子胥》的延續之作,因為裡面已經沒有伍子胥的活兒了,而觀眾的焦點轉成了花臉“姬僚”,這種處理在楊寶森的另一個看家戲《楊家將》里也可一見,“大壞蛋”少見地成了大軸。

《刺王僚》是金少山的代表劇,沒有人能超過他的。此折在金之後的傳人王泉奎獨霸劇壇,經常單獨上演。後來的花臉演員就不再單演《刺王僚》了,像裘盛戎、方榮翔長此折都很有特色,但不單演。方榮翔還在前面創唱了一段〖流水〗,但此折最膾炙人口的還是那段〖西皮〗,我把戲考中的唱詞抄在下面,算為本篇作結。

(西皮導板)列國相爭干戈厚,(原板)弒君不如宰雞牛。雖然是御弟的恩情厚,各自機來各自謀。孤昨晚一夢真少有,有孤王坐至在打魚一個小舟。見一個那魚兒在那水上走,它口吐寒光就照孤的雙眸。它的冷氣搜身孤難消受,高叫聲那打魚的人兒,你就快把那個船來收。有孤王我正在那高聲喊叫無人救,扭回頭我又不見那個打魚那個小舟。孤醒來正在那三更後,止不住我渾身上下一陣一陣,陣陣冷汗流。吉凶二字孤解也解不透,御弟與孤你就解根由。

巔峰時刻

楊寶森《伍子胥》劇照楊寶森《伍子胥》劇照

漫話京劇《伍子胥》(一) ——從汪派到楊派
全部京劇傳統劇目《伍子胥》, 包括《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蘆中人》、《浣紗河》、《魚藏劍》和《刺王僚》七折。是根據《左傳》、《史記》的記載及《東周列國志》等演義小說的故事情節改編而成的。

早年是程長庚代表劇目之一, 後來被汪桂芬唱紅成為汪派的拿手戲, 譚鑫培曾演過,因反響不如汪桂芬, 也就不再唱了。之後高慶奎、言菊朋又拾起此戲, 但也不成功。而余叔岩只唱《戰樊城》和《魚藏劍》兩折。只有汪派傳人王鳳卿將此戲繼承下來並加以潤色, 但隨著汪派的沉寂, 在一段時間裡《伍子胥》竟淪為冷戲。

再度使《伍子胥》一劇重現舞台輝煌的就是楊寶森
三十年代對楊寶森而言, 可能是最灰暗的十年, 嗓子條件每況愈下。本來倒倉後就以大不如前, 但楊寶森憑著毅力和刻苦鑽研練就了一條“雲遮月”的嗓子, 越唱越飽滿越有力。但到了三十年代末, 不但調門一降再降, 逢高必滋花, 連立音也日趨黯淡, 使楊寶森演里子老生都十分勉強了。他愈挫愈奮, 一邊恢復嗓子, 一邊開始探索新的唱法。
楊寶森想創立自己的劇目, 但他並沒有編演新戲而是選中了快被人淡忘的《伍子胥》。但事情並非一帆風順, 他去求教王鳳卿, 被拒絕了。理由是其嗓音條件根本動不了這齣戲。倍受打擊的楊寶森卻得到了楊寶忠和王瑤卿的鼓勵與幫助, 決心採用余派韻味兒、汪派勁頭, 獨創一個低調的新唱法。於是楊寶森將《伍子胥》一劇作為自己東山再起的撒手鐧, 開始進行錘鍊和創作。進入四十年代, 他的情況開始好轉, 由於孟小冬定居上海並不久便謝絕舞台; 而王少樓嗓音塌中只演連台本戲; 李少春雖在鼎盛卻其藝漸雜, 以猴戲和新編戲為主。京城觀眾開始對楊寶森所演的余派戲熱衷起來, 而楊寶森也順勢組班, 開始了自己藝術生涯的新篇章。
由於楊寶森扮相清秀、舉指端莊、音韻醇厚, 使得他的觀眾越來越多。這讓楊寶森有了些信心, 決定南下上海。可等待他的又是一次失敗, 由於上海觀眾還聽不慣他的低調門, 因此和者甚寡。但值得心慰的是, 孟小冬對他的表演持讚許的態度, 孟氏這樣評價說∶“楊寶森的嗓子與余先生相反, 只有寬沒有高。他還是按余的唱法, 但把發聲部位向前推了, 改變了共鳴區, 擴大了音域, 避免了咽腔、鼻腔和額竇腔之間的‘提’與‘拔’的發音技巧。而利用口腔共鳴將高音一滑而過, 另有一番韻味兒。不容易呀!”
楊寶森回京後, 開始對《伍子胥》作最後的完善加工, 帶著這個“秘密”武器再次返滬,由於孟小冬的影響, 觀眾對欣賞楊的表演找到了門徑, 此次公演, 一炮而紅, 上海出現了“楊寶森熱”, 包括關正明、汪正華、程正泰和陳正岩等青年老生及廣大票友無不學楊。
對於楊寶森的演唱風格, 蔣錫武有一篇題為《在余叔岩與周信芳之間》的論文, 相對客觀的作了比較和定位, 值得推薦, 我的體會是:

一、 若說余叔岩是“提”著氣唱, 音頂在口額之間發出, 顯得“清剛”的話; 楊寶森的唱法則是“沉”著氣唱, 音發於口腹之間, 顯得“渾雄”。

二、 楊寶森對於中低音的聲腔變化有所發展, 韻味氣勢並重。注重情感因素對唱腔的節奏、力度的影響。為了強調這一點, 他甚至不惜使用輕度的炸音。

《伍子胥》《伍子胥》

三、 但楊寶森對聲腔情感的控制又顯得淺嘗即止, 不像周信芳那樣的強烈。始終要保持在余派的“雅致”風範內, 對情感是一種抒發而非渲瀉。

四、 楊寶森還有個可貴的地方, 就是對人物的分析相對較深, 並苛求純正而不浮雜, 因此他的表演比較能入戲, 他所演的劇目也相對水平均衡。不像很多老生, 這個戲很精湛而那個戲就很一般。
筆者認為, 真所謂“塞翁失馬”, 楊寶森若不是嗓子敗到那種地步也就根本不會去變革余派的唱法。這個歷程與楊的努力和變通是分不開的。楊寶森開始找到了自己的藝術道路,並逐漸與琴師寶忠和鼓師杭子和一起, 形成了“三絕”。到了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 “楊派”已經呼之欲出了, 聆聽楊寶森50年赴港的一系列演出錄音時, 不能不對楊的聲腔表示由衷的讚嘆 (據說那次演出是楊寶森嗓子最沖的一回)。

而當我們欣賞他57年的大批錄音時, 能強烈的感到他獨特的藝術張力, 楊派藝術達到了爐火醇清的境界。這也是楊寶森十年面壁, 從困苦中掙扎出來的碩果, 因此楊寶森對自己的藝術要求極高, 每個字每個腔, 每個表情每個動作都反覆推敲, 力求嚴謹耐看。而《伍子胥》是他直至臨終前還在不斷修改和探究的戲, 最終成為他的第一代表劇目。

伍子胥

《伍子胥》《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音雲,yun第二聲),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說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區沈灣(原系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員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謀戰聖>稱:伍子胥是姑蘇城的創建者.他的祖父叫伍舉,因為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所以他的後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楚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後,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得進用為“行人”(掌朝覲聘問之官),與謀國政。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以任賢能,獎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又舉薦深通兵學的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根據吳與周邊各國的強弱形勢及利害關係,與孫武等制定先西破強楚,以解除對吳之最大威脅,繼南服越國以除心腹之患的爭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針對楚國執政者眾而不和,且互相推諉的弱點,提出分吳軍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亟肆以罷(疲)之,多方以誤之”(《左傳·昭公三十年》),待楚軍疲敝,再大舉進攻。此後數年間,吳軍連年擾楚,迫楚軍被動應戰,疲於奔命,實力大為削弱。隨即展開大舉攻楚的準備,爭取與楚有矛盾的蔡、唐兩國作為吳的盟國,使楚北方門戶洞開,為爾後避開楚軍防守正面實施突襲創造了條件。

《伍子胥》《伍子胥》

又出兵攻越,給楚造成吳不會大舉攻楚的假象,並施反間於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戰的子期,而用貪鄙無能的子常為帥。十四年,與孫武等佐闔閭統領大軍沿淮水西進,由楚防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大縱深戰略突襲,直搗楚腹地,以靈活機動的戰法,擊敗楚軍主力於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今漢川北),並展開追擊,長驅攻入楚都郢(今荊沙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見柏舉之戰)。由於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願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闔閭死後,繼事吳王夫差。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幾於亡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不可養癰遺患,而應乘勢滅越。夫差不納,坐視越國自大。

三十六年,及見夫差欲率大軍攻齊,越王勾踐率眾朝賀,再度勸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絕。知夫差昧於大勢而不可諫,吳國必為越國所破滅,為避禍而托子於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應其言。春秋末期吳國興亡,伍子胥舉足輕重。其治國用兵,以務實為旨,遠見卓識,謀略不凡。《漢書·藝文志》著錄兵書《伍子胥》十篇、圖一卷,雖已亡失,當證伍子胥生前有其軍事著作。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虹霓關》
《挑滑車》
《玉堂春》
《轅門斬子》
《奇冤報》
《四郎探母》
《四進士》
《紅鬃烈馬》
《伍子胥》
《將相和》
《破洪州》
《擊鼓罵曹》
《打金磚》
《金沙灘》
《空城計》[戲劇曲目]
《李陵碑》
《羅成叫關》
《獵虎記》
《呂布與貂蟬》
《柳蔭記》
《鬧天宮》
《打嚴嵩》
《秦瓊賣馬》
《清風亭》
《打侄上墳》
《打棍出箱》
《獅子樓》
《大探二》
《失空斬》
《審頭刺湯》
《惡虎村》
《文昭關》
《蜈蚣嶺》
《汾河灣》
《武家坡》
《小商河》
《野豬林》
《八蜡廟》
《八大錘》
《御碑亭》
《戰太平》
《捉放曹》
《戰濮陽》
《珠簾寨》
《四平山》
《定軍山》[京劇劇目]
《金水橋》
《大登殿》
《大保國》
《三岔口》[傳統劇目]
《桑園會》
《搜孤救孤》
《沙橋餞別》
《白水灘》
《二進宮》
《鐵籠山》
《蔡家莊》
《烏盆記》
《臨江會》
《單刀會》[京劇劇目]
《飛虎山》
《法場換子》
《逍遙津》
《響馬傳》
《轅門射戟》
《落馬湖》
《范進中舉》[京劇劇目]
《甘露寺》[京劇劇目]
《艷陽樓》
《洪羊洞》
《走麥城》
《奇雙會》
《長坂坡》
《斬黃袍》
《清官冊》
《戰宛城》
《摘纓會》
《周仁獻嫂》
《巴駱和》
《鍘美案》
《鍾馗嫁妹》
《監酒令》
《古城會》
《火燒裴元慶》
《借趙雲》
《翠屏山》
《問樵鬧府》
《臥龍弔孝》
《林沖夜奔》
《連升店》
《徐策跑城》
《穆柯寨》
《桃花扇》[京劇劇目]
《平貴別窯》
《太平橋》
《貪歡報》
《群英會》[京劇劇目]
《火併王倫》
《盜宗卷》
《乾元山》
《武松打店》
《火燒望海樓》
《秦瓊觀陣》
《烏龍院》[京劇]
《豆汁記》[京劇劇目]
《武松打虎》[京劇劇目]
《彈劍記》
《群借華》
《洗浮山》
《十八羅漢收大鵬》
《小宴》[京劇劇目]
《界牌關》
《伐子都》
《六號門》[京劇劇目]
《華容道》[京劇]
《一箭仇》
《龍鳳呈祥》[京劇]
《魚腸劍》[京劇]
《白門樓》
《黃鶴樓》[京劇劇目]
《雲羅山》
《玉門關》
《岳母刺字》
《石秀探莊》
《水淹七軍》[京劇劇目]
《水簾洞》[京劇劇目]
《桑園寄子》
《滿江紅》[京劇劇目]
《戰冀州》
《戰馬超》
《沙家浜》[京劇]
《殺四門》
《失印救火》
《周瑜歸天》
《趙氏孤兒》[京劇劇目]
《白蛇傳》[京劇劇目]
《賺歷城》
《南陽關》
《快活林》[京劇劇目]
《坐樓殺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