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宋江得檀州後,攻打薊州,先使石秀,時遷於城內放火,宋江在外加緊攻城,番將棄城而逃,宋江進駐薊州。

回目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簡介

宋江得檀州後,攻打薊州,先使石秀,時遷於城內放火,宋江在外加緊攻城,番將棄城而逃,宋江進駐薊州。

正文

水滸傳水滸傳

話說洞仙侍郎見檀州已失,只得奔走出城,同咬兒惟康擁護而行。正撞著林沖,關勝,大殺一陣,那裡有心戀戰,望刺斜里,死命撞出去。關勝,林衝要搶城子,也不來追趕,且奔入城。
卻說宋江引大隊軍馬入檀州,趕散番軍,一面出榜,安撫百姓軍民,秋毫不許有犯。傳令教把戰船盡數收入城中。一面賞勞三軍,及將在城遼國所用官員,有姓者仍前委用,無姓番官,盡行發遣出城,還於沙漠。一面寫表申奏朝廷,得了檀州,盡將府庫財帛金寶,解赴京師,寫書申呈宿太尉,提奏此事。
天子聞奏,龍顏大喜。隨即降旨,欽差東京府同知趙安撫統領二萬御營軍馬,前來監戰。卻說宋江等聽的報來,引眾將出郭遠遠迎接,入到檀州府內歇下,權為行軍帥府。諸將頭目,盡來參見。施禮已畢。原來這趙安撫,祖是趙家宗派,為人寬仁厚德,作事端方,亦是宿太尉於天子前保奏,特差此人上邊,監督兵馬。這安撫見了宋江仁德,十分歡喜,說道:“聖上已知你等眾將用心,軍士勞苦,特差下官前來軍前監督,就賞賜金銀緞疋二十五車,但有奇功,申奏朝廷,請降官封。將軍今已得了州郡,下官再當申達朝廷。眾將皆須盡忠竭力,早成大功,班師回京,天子必當重用。”宋江等拜謝道:“請煩安撫相公,鎮守檀州,小將等分兵攻取遼國緊要州郡,教他首尾不能相顧。”一面將賞賜給散軍將,一面勒回各路軍馬聽調,攻取遼國州郡。有楊雄稟道:“前面便是薊州相近。此處是個大郡,錢糧極廣,米麥豐盈,乃是遼國庫藏。打了薊州,諸處可取。”宋江聽罷,便請軍師吳用商議。
卻說洞仙侍郎與咬兒惟康正往東走,撞見楚明玉曹明濟引著些敗殘軍馬,一同投奔薊州。入的城來,見了御弟大王耶律得重,訴說:“宋江兵將浩大,內有一個使石子的蠻子,十分了得。那石子百發百中,不放一個空,最會打人。兩位皇侄並小將阿里奇,儘是被他石子打死了。”耶律大王道:“既是這般,你且在這裡幫俺殺那蠻子。”說猶未了,只見流星探馬報將來,說道:“宋江兵分兩路,來打薊州,一路殺至平峪縣,一路殺至玉田縣。”御弟大王聽了,隨即便教“洞仙侍郎,將引本部軍馬,把住平峪縣口,不要和他廝殺。俺先引兵,且拿了玉田縣的蠻子,卻從背後抄將過來,平峪縣的蠻子,走往那裡去?一邊關報霸州、幽州,教兩路軍馬,前來接應。”
原來這薊州,卻是遼國狼主差御弟耶律得重守把。部領四個孩兒:長子宗雲,次子宗電,三子宗雷,四子宗霖。手下十數員戰將,一個總兵大將,喚做寶密聖,一個副總兵,喚做天山勇,守住著薊州城池。當時御弟大王,囑咐寶密聖守城,親引大軍,將帶四個孩兒,並副總兵天山勇,飛奔玉田縣來。
且說宋江引兵前至平峪縣,見前面把住關隘,未敢進兵,就平峪縣西屯駐。……卻說盧俊義引許多戰將,三萬人馬,前到玉田縣,早與遼兵相近。盧俊義便與軍師朱武商議道:“目今與遼兵相近,只是吳人不識越境,到他地理生疏,何策可取?”朱武答道:“若論愚意,未知他地理,諸軍不可擅進;可將隊伍擺為長蛇之勢,首尾相應,循環無端:如此則不愁地理生疏。”盧先鋒道:“軍師所言,正合吾意。”遂乃催兵前進。遠遠望見遼兵蓋地而來。
那御弟大王耶律得重,引兵先到玉田縣,將軍馬擺開陣勢。宋軍中朱武上雲梯看了下來,回報盧先鋒道:“番人布的陣,乃是‘五虎靠山陣’不足為奇。”朱武再上將台,把號旗招動,左盤右鏇,調撥眾軍,也擺一個陣勢。盧俊義看了不識,問道:“此是何陣勢?”朱武道:“此乃是‘鯤化為鵬陣。’”盧俊義道:“何為‘鯤化為鵬?’”朱武道:“北海有魚,其名曰鯤,能化大鵬,一飛九萬里。此陣遠觀近看,只是個小陣,若來攻時,便變做大陣,因此喚做‘鯤化為鵬。’”盧俊義聽了,稱讚不已。
對陣敵軍鼓響,門旗開處,那御弟大王,親自出馬,四個孩兒,分在左右,都是一般披掛,中間御弟大王,兩邊四個小將軍,身上兩肩胛,都懸著小小明鏡,鏡邊對嵌著紅纓。四口寶刀,四騎快馬,齊齊擺在陣前。那御弟大王背後,又是層層擺列,自有許多戰將。那四員小將軍高聲大叫:“汝等草賊,何敢犯吾邊界?”盧俊義聽得,便問道:“兩軍臨敵,那個英雄當先出戰?”說猶未了,只見大刀關勝,舞起青龍偃月刀,爭先出馬。那邊番耶律宗雲,舞刀拍馬,來迎關勝。兩個戰不上五合,耶律宗霖拍馬舞刀,便來協助。呼延灼見了,舉起雙鞭,直出迎住廝殺。那兩個耶律宗電耶律宗雷弟兄,挺刀躍馬,齊出交戰。這裡徐寧索超,各舉兵器相迎。四對兒在陣前廝殺,絞做一團,打做一塊。
正斗之間,沒羽箭張清看見,悄悄的縱馬趲向陣前,卻有檀州敗殘的軍士,認得張清,慌忙報知御弟大王道:“這對陣穿綠戰袍的蠻子,便是慣飛石子的。他如今趲馬出陣來,又使前番手段。”天山勇聽了便道:“大王放心,教這蠻子吃俺一弩箭!”原來那天山勇,馬上慣使漆抹弩,一尺來長鐵翎箭,有名喚做“一點油。”那天山勇在馬上把了事環帶住,趲馬出陣,教兩個副將在前面影射著,三騎馬悄悄直趲至陣前。張清又先見了,偷取石子在手,看著那番官當頭的,只一石子,急叫“著!”早從盔上擦過。那天山勇卻閃在這將馬背後,安的箭穩,扣的弦正,覷著張清較親,直射將來。張清叫聲“阿也!”急躲時,射中咽喉,翻身落馬。雙槍將董平,九紋龍史進,將引解珍、解寶,死命去救回。盧先鋒看,急教拔出箭來,血流不止,項上便束縛兜住。隨即叫鄒淵,鄒潤扶張清上車子,護送回檀州,教神醫安道全調治。
車子卻才去了,只見陣前喊聲又起,報導:“西北上有一彪軍馬,飛奔殺來,並不打話,橫衝直撞,趕入陣中。”盧俊義見箭射了張清,無心戀戰;四將各佯輸詐敗,退回去了。四個番將,乘勢趕來;西北上來的番軍,刺斜里又殺將來;對陣的大隊番軍,山倒也似,踴躍將來,那裡變的陣法。三軍眾將,隔的七斷八續,你我不能相救,只留盧俊義一騎馬,一條槍,倒殺過那邊去了。天色傍晚,四個小將軍卻好回來,正迎著盧俊義。一騎馬,一條槍,力敵四個番將,並無半點懼怯。
鬥了一個時辰,盧俊義得便處,賣個破綻,耶律宗霖把刀砍將入來,被盧俊義大喝一聲,那番將措手不及,著一槍,刺下馬去。那三個小將,各吃了一驚,皆有懼色,無心戀戰,拍馬去了。盧俊義下馬,拔刀割了耶律宗霖首級,拴在馬項下。翻身上馬,望南而行,又撞見一夥遼兵,約有一千餘人。被盧俊義又撞殺入去,遼兵四散奔走。再行不到數里,又撞見一彪軍馬。
此夜月黑,不辨是何處的人馬,只聽的語音,卻是宋朝人說話。盧俊義便問來軍是誰?卻是呼延灼答應。盧俊義大喜,合兵一處。呼延灼道:“被遼兵衝散,不相救應。小將撞開陣勢,和韓滔,彭玘直殺到此,不知諸將如何?”盧俊義又說:“適才力敵四將,被我殺了一個,三個走了。次後又撞著一千餘人,亦被我殺散。來到這裡,不想迎著將軍。”兩個並馬,帶著從人,望南而行。不過十數里路,前面早有軍馬攔路。呼延灼道:“黑夜怎地廝殺,待天明決一死戰!”對陣聽的,便問道:“來者莫非呼延灼將軍?”呼延灼認得聲音是大刀關勝,便叫道:“盧頭領在此!”眾頭領都下馬,且來草地上坐下。盧俊義、呼延灼說了本身之事。關勝道:“陣前失利,你我不相救應。我和宣贊,郝思文,單廷珪,魏定國五騎馬,尋條路走,然後收拾得軍兵一千餘人,來到這裡。不識地理,只在此伏路,待天明卻行。不想撞著哥哥。”合兵一處,眾人捱到天曉,迤邐望南再行。
將次到玉田縣,見一彪人馬哨路。看時,卻是“雙槍將”董平,“金槍手”徐寧弟兄們,都扎駐玉田縣中,遼兵盡行趕散,說道:“侯健,白勝兩個,去報宋公明,只不見了解珍、解寶、楊林、石勇。”盧俊義教且進兵。在玉田縣界,檢點眾將軍校,不見了五千餘人,心中煩惱。巳牌時分,有人報導:“解珍、解寶、楊林、石勇將領二千餘人來了。”盧俊義又喚來問時,解珍道:“俺四個倒撞過去了!深入重地,迷蹤失路,急切不敢迴轉。今早又撞見遼兵,大殺了一場,方才到得這裡。”盧俊義叫將耶律宗霖首級,於玉田縣號令,撫諭三軍百姓。
未到黃昏前後,軍士們正要收拾安歇,只見伏路小校來報導:“遼兵不知多少,四面把縣圍了。”盧俊義聽得大驚,引了燕青上城看時,遠近火把,有十里厚薄。一個小將軍,當先指點,正是耶律宗雲,騎著一匹劣馬,在火把中間,摧趲三軍。燕青道:“昨日張清中他一冷箭,今日回禮則個!”燕青取出弩子,一箭射去,正中番將鼻凹,番將落馬。眾兵急救時,宗雲已自傷悶不醒。番軍早退五里。
盧俊義於縣中與眾將商議:“雖然放了一冷箭,遼兵稍退,天明必來攻圍,裹的鐵桶相似,怎生救解?”朱武道:“宋公明若得知這個訊息,必然來救;裡應外合,方可免難。”眾人捱到天明,望見遼兵四面擺的無縫。只見東南上塵土起,兵馬數萬人而來,眾將皆望南兵。朱武道:“此必是宋公明軍馬到了!等他收軍,齊望南殺去,這裡盡數起兵,隨後一掩。”
且說對陣遼兵,從辰時直圍到未牌,正待睏倦,卻被宋江軍馬殺來,抵擋不住,盡數收拾都去。朱武道:“不就這裡追趕,更待何時?”盧俊義當即傳令,開縣四門,盡領軍馬,出城追殺,遼兵大敗,殺的星落雲散,七斷八續,遼兵四散敗走。宋江趕的遼兵去遠,到天明鳴金收軍,進玉田縣,與盧先鋒合兵一處,訴說攻打薊州。
留下柴進、李應、李俊、張橫、張順、阮家三弟兄、王矮虎、一丈青、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裴宣、蕭讓、宋樂和安道全、皇甫端、童威、童猛、王定六,都隨趙樞密在檀州守御,其餘諸將,分作左右二軍。宋先鋒總領左軍人馬四十八員:軍師吳用、公孫勝、林沖、花榮、秦明、黃信、朱仝、雷橫、劉唐、李逵、魯智深、武松、楊雄、石秀、孫新、孫立、歐鵬、鄧飛、呂方、郭盛、樊瑞、鮑旭、項充、李袞,穆弘、穆春、孔明、孔亮、燕順、馬麟、施恩、薛永、宋萬、杜遷、朱貴、朱富、凌震、湯隆、蔡福、蔡慶、戴宗、蔣敬、金大堅、段景住、時遷、郁保四、孟康。盧先鋒駐領右軍人馬三十七員:軍師朱武、關勝、呼延灼、董平、張清、索超、徐寧、燕青、史進、解珍、解寶、韓滔、彭玘、宣贊、郝思文、單廷珪、魏定國、陳達、楊春、李忠、周通、陶宗旺、鄭天壽、龔旺、丁得孫、鄒淵、鄒潤、李立、李雲、焦挺、石勇、侯健、杜興、曹正、楊林、白勝。分兵已罷,作兩路來取薊州:宋先鋒引軍取平峪縣進發,盧俊義引兵取玉田縣進發。趙安撫與二十三將,鎮守檀州,不在話下。
且說宋江見軍士連日辛苦。且教暫歇;攻打薊州,自有計較了。先使人往檀州,問張清箭瘡如何?“神醫”安道全使人回話道:“雖然外損皮肉,卻不傷內,請主將放心。調理的膿水乾時,自然無事。即日炎天,軍士多病,已稟過趙樞密相公,遣蕭讓、宋清,前往東京收買藥餌,就向太醫院關支暑藥。皇甫端亦要關給官局內啖馬的藥材物料,都委蕭讓、宋清去了。就報先鋒知道。”宋江聽得,心中頗喜,再與盧先鋒計較,先打薊州。
 次日,宋江引兵,撇了平峪縣,與盧俊義合兵一處,催起軍馬,逕奔薊州來。
且說御弟大王自折了兩個孩兒,不勝懊恨,便同大將寶密聖,天山勇,洞仙侍郎等商議道:“前次涿州、霸州兩路救兵,各自分散前去。如今宋江合兵在玉田縣,早晚進兵,來打薊州,似此怎生奈何?”大將寶密聖道:“宋江兵若不來,萬事皆休。若是那伙蠻子來時,小將自出去與他相敵;若不活拿他幾個,這廝們那裡肯退?”洞仙侍郎道:“那蠻子隊有那個穿綠袍的,慣使石子,好生利害,可以提防他。”天山勇道:“這個蠻子,已被俺一弩箭,射中咽喉,多是死了也!”洞仙侍郎道:“除了這個蠻子,別的都不打緊!”正商議間,小校來報,宋江軍馬,殺奔薊州來。御弟大王連忙整點三軍人馬,教寶密聖,天山勇火速出城迎敵。離城三十里外,與宋江對敵。
各自擺開陣勢,番將寶密聖橫槊出馬。宋江在陣前見了,便問道:“斬將奪旗,乃見頭功!”說猶未了,只見豹子頭林沖,便出陣前來,與番將寶密聖大戰。兩個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林衝要見頭功,持丈八蛇矛,斗到間深里,暴雷也似大叫一聲,撥過長槍,用蛇矛去寶密聖脖項上刺中一矛,搠下馬去。宋江大喜。兩軍發喊。番將天山勇見刺了寶密聖,橫槍便出。宋江陣里,徐寧挺鉤鐮槍直迎將來。二馬相交, 不到二十來合,被徐寧手起一槍,把天山勇搠於馬下。宋江見連贏了二將,心中大喜,催軍混戰。遼兵大敗,望薊州奔走。宋江軍馬趕了十數里,收兵回來。
當日宋江紮下營寨,賞勞三軍,次日傳令,拔寨都起,直抵薊州。第三日,御弟大王,見折了二員大將,十分驚慌,又見報導:“宋軍到了!”忙與洞仙侍郎道:“你可引這支軍馬,出城迎敵,替俺分憂也好。”洞仙侍郎不敢不依,只得引了咬兒惟康,楚明玉,曹明濟,領起一千軍馬,就城下擺開。宋江軍馬漸近城邊,雁翅般排將來。門旗開處,索超橫擔大斧,出馬陣前。番兵隊里,咬兒惟康便搶出陣來。兩個並不打話,二將相交,斗到二十餘合。番將終是膽怯,無心戀戰,只得要走。索超縱馬趕上,雙手輪起大斧,覷著番將腦門上劈將下來,把這咬兒惟康腦袋,劈做兩半個。洞仙侍郎見了,慌忙叫楚明玉、曹明濟,快去
策應。這兩個已自八分膽怯,因吃逼不過,只得挺起手中槍,向前出陣。
宋江軍中九紋龍史進,見番軍中二將雙出,便舞刀拍馬,直取二將。史進逞起英雄,手起刀落,先將楚明玉砍於馬下。這曹明濟急待要走,史進趕上一刀,也砍於馬下。史進縱馬殺入遼軍陣內,宋江見了,鞭梢一指,驅兵大進,直殺到吊橋邊。耶律得重見了,越添愁悶,便教緊閉城門,各將上城緊守。一面申奏狼主,一面差人往霸州,幽州求救。
且說宋江與吳用計議道:“似此城中緊守,如何擺布?”吳用道:“既城中已有石秀,時遷在裡面,如何耽攔的長遠?教四面豎起雲梯炮架,即便攻城。再教凌振將火炮四下里施放,打將入去。攻擊得緊,其城必破。”宋江即便傳令,四面連夜攻城。
再說御弟大王,見宋兵四下里攻擊得緊,盡驅薊州在城百姓,上城守護。當下石秀在城中寶嚴寺內,守了多日,不見動靜。只見時遷來報導:“城外哥哥軍馬,打得城子緊。我們不就這裡放火,更待何時?”石秀見說了,便和時遷商議,先從寶塔上放起一把火來,然後去佛殿上燒著。時遷道:“你快去州衙內放火。在南門要緊的去處,火著起來,外面見了,定然加力攻城,愁他不破。”兩個商量了,都自有引火的藥頭,火刀,火石,火筒,煙煤,藏在身邊。
當日晚來,宋江軍馬打城甚緊。卻說時遷,他是個飛檐走壁的人,跳牆越城,如登平地。當時先去寶嚴寺塔上,點起一把火來。那寶塔最高,火起時,城裡城外,那裡不看見火。光照的三十餘里遠近,似火鑽一般。然後卻來佛殿上放火。那兩把火起,城中鼎沸起來。百姓人民,家家老幼慌忙,戶戶兒啼女哭,大小逃生。石秀直爬去薊州衙門庭屋上□風板里,點起火來。薊州城中,見三處火起,知有細作,百姓那裡有心守護城池,已都阻擋不住,各自逃歸看家。沒多時,山門裡又一把火起,卻是時遷出寶嚴寺來,又放了一把火。那御弟大王,見了城中無半個更次,四五路火起,知宋江有人在城裡。慌慌急急,收拾軍馬,帶了老小,並兩個孩兒,裝載上車,開了北門便走。宋江見城中軍馬慌亂,催促軍兵,卷殺入城。城裡城外,喊殺連天,早奪了南門。洞仙侍郎見寡不敵眾,只得跟隨御弟大王,投北門而走。
宋江引大隊軍馬,入薊州城來,便傳下將令,先教救滅了四邊風火。天明出榜,安撫薊州百姓。將三軍人馬,盡數收入薊州屯駐,賞勞三軍諸將。功績簿上,標寫石秀、時遷功次,便行文書,申覆趙安撫知道得了薊州大郡,請相公前來駐紮。趙安撫回文書來說道:“我在檀州,權且屯紮,教宋先鋒且守住薊州。即日炎暑,天氣暄熱,未可動兵。待到天氣微涼,再作計議。”宋江得了回文,便教盧俊義分領原撥軍將,於玉田縣屯紮,其餘大隊軍兵,守駐薊州。待到天氣微涼,別行聽調。
卻說御弟大王耶律得重與洞仙侍郎,將帶老小,奔回幽州,直至燕京,來見大遼狼主。且說遼國狼主,升坐金殿,聚集文武兩班臣僚,朝參已畢。有合門大使奏道:“薊州御弟大王,回至門下。”狼主聞奏,忙教宣召,宣至殿下。那耶律得重與洞仙侍郎,俯伏御階之下,放聲大哭。狼主道:“俺的愛弟,且休煩惱!有甚事務,當以盡情奏知寡人。”那耶律得重奏道:“宋朝童子皇帝,差調宋江領兵前來征討,軍馬勢大,難以抵敵。送了臣的兩個孩兒,殺了檀州四員大將。宋軍席捲而來,又失陷了薊州,特來殿前請死!”
大遼國狼主聽了,傳聖旨道:“卿且起來,俺在這裡好生商議。”狼主道:“引兵的那蠻子,是甚人?這等嘍羅!”班部中右丞相太師褚堅,出班奏道:“臣聞宋江這伙,原是梁山泊水滸寨草寇,卻不肯殺害良民,專一替天行道,只殺濫官污吏,詐害百姓的人。後來童貫、高俅,引兵前去收捕,被宋江只五陣,殺的片甲不回。他這伙好漢,剿捕他不得。童子皇帝遣使三番降詔去招安,他後來都投降了。只把宋江封為先鋒使,又不曾實授官職,其餘都是白身人。今日差將他來,便和俺們廝殺。他道有一百八人,應天上星宿。這夥人好生了得,狼主休要小覷了他!”狼主道:“你這等
話說時,恁地怎生是好?”班部叢中轉出一員官,乃是歐陽侍郎,羅袍拂地,象簡當胸,奏道:“狼主萬歲!臣雖不才,願獻小計,可退宋兵。”狼主大喜道:“你既有好的見識,當下便說。”歐陽侍郎言無數句,話不一席,有分教:宋江名標青史,事載丹書。正是護國謀成欺呂望,順天功就賽張良。畢竟歐陽侍郎奏出甚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盧俊義的結局是很悲慘的。梁山被招安後,作為梁山第二把手的盧俊義率梁山大軍南征北戰。征完遼、王慶、田虎後,盧俊義雖立下了大功,但僅給封了個上校團長(團練使)的芝麻綠豆小官。打完方臘後,也不過被封了個廬州市委書記兼廬州軍區少將政委兼副司令(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也不算什麼特別大的官。沒多久就被蔡總書記和高部長合謀用毒酒毒死了。
盧俊義的一生是充滿悲劇的一生。本來是個奉公守法的大企業家,有著龐大的產業,年輕漂亮的太太,精明能幹、忠心耿耿的屬下。若不是遠在千里的黑幫老大晁蓋因為痛恨宋江,而留下那份遺言,他完全可以安安樂樂地過完一生。但他的命運就在晁蓋留下遺言的那一刻被決定了,後面的每一步都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當黑幫組織把魔爪伸向一個善良百姓時,這個善良百姓是無法擺脫的。從吳用的毒計開始,盧俊義就成為了一顆任人擺布的棋子,這顆棋子不僅被害得家破人亡,而且被迫只能進入黑幫去謀一條生路,每天跟害他的人稱兄道弟。盧俊義進入黑幫,雖身處二當家的高位,但仍然是老大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棋子。他對梁山的最大貢獻就是幫宋江解套晁蓋的遺言。這個貢獻要求盧俊義付出的代價卻是整個身家性命,和一生的幸福安樂。最為可悲的是這些代價卻是盧俊義在被操控下自願付出的。
不知道上了梁山後的盧俊義對這個害了他一生的黑幫組織是什麼樣的感覺,無齋主人覺得應該是內心深處非常痛恨而又希望終結掉這個組織的,所以盧俊義本人是招安路線的一個重要支持者。在成功地被招安,為政府立下大功後,盧俊義還曾幻想能夠重新開始,但他終究還是逃不過朝廷里的黑道。盧俊義是宋江的一個棋子,但是招了安的宋江和梁山又何嘗不是蔡京、高俅的棋子呢?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生在世又有幾個人是充當棋手而不是棋子的,更何況是進了黑道的人呢?
盧俊義悲劇的一生跟什麼政府的腐敗、社會的黑暗是毫無瓜葛的,完完全全是梁山這個黑社會勢力一手釀成的。當巨大的黑勢力向你襲來時,你就是再有本事也是躲避不了的,最終會被他吞噬。盧俊義的悲劇就是千千萬萬被黑勢力所吞噬的善良人的一個縮影。

回評

【容評:禿老曰:朱武胡說,長蛇陣是老生常談,鯤化為鵬陣是小兒強作解事。盧俊義連聲唯唯,的是聾聵之人;若渠一槍一馬,獨戰番軍兩陣,則真將才也。可取可取。】
【袁評:俊義單騎力敵四將,燕青一弩,虜退五里,技勇絕倫、有是主,方有是仆。】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