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盧俊義、石秀被擒,下於死牢,梁山泊好漢散發沒頭帖數十張,梁中書不敢殺害盧員外及石秀,派索超於城二十五里外飛虎峪下寨,等待梁山泊來人與之廝殺。

梁山泊人馬,大戰索超,大名府危急。蔡京大驚,關勝獻圍魏救趙之計,主張攻打梁山泊。

回目

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簡介

盧俊義、石秀被擒,下於死牢,梁山泊好漢散發沒頭帖數十張,梁中書不敢殺害盧員外及石秀,派索超於
城二十五里外飛虎峪下寨,等待梁山泊來人與之廝殺。
梁山泊人馬,大戰索超,大名府危急。蔡京大驚,關勝獻圍魏救趙之計,主張攻打梁山泊。

正文

005關勝005關勝

說話當時石秀盧俊義兩個在城內走投沒路,四下里人馬合來,眾做公的把撓釣套索一齊上,可憐寡不敵眾,兩個當下盡被捉了,解到梁中書面前,叫押過劫法場的賊來。石秀押在廳下,睜圓怪眼,高聲大罵:“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我聽著哥哥將令:早晚便引軍來打城子,踏為平地,把你砍為三截!先教老爺來和你們說知!”石秀在廳前千奴才萬奴才價罵。廳上眾人都呆了。梁中書聽了,沈吟半晌,叫取大枷來,且把二人枷了,監放死囚牢里,分付蔡福在意看管,休教有失。蔡福要結識梁山泊好漢,把兩個做一處牢里關鎖著,忙將好酒與他兩個吃;因此不曾吃苦。
卻說梁中書喚本州新任王太守當廳發落,就城中計點被傷人數,殺死的七八十個,跌傷頭面磕折腿腳者不計其數,報名在官。梁中書支給官錢醫治燒化了當。次日,城裡城外報說將來:“收得梁山泊沒頭帖子數十張,不敢隱瞞,只得呈上。”梁中書看了,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帖子上寫道:“梁山泊義士宋江,仰示大名府官吏:員外盧俊義者,天下豪傑之士,吾今啟請上山,一同替天行道,如何妄狗奸賄,屈害善良!
吾令石秀先來報知,不期反被擒捉。如是存得一人性命,獻出淫婦姦夫,吾無多求;儻若故傷羽翼,屈壞股肱,便當拔寨興師,同心雪恨!大兵到處,玉石俱焚!剿除奸詐,殄滅愚頑,天地鹹扶,鬼神共佑!談笑而來,鼓舞而去。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安分良民,清慎官吏,切勿驚惶,各安職業。諭眾知悉。”
當時梁中書看畢,驚得面如土色,剖決不下,既時便喚王太守到來商議:“此事如何剖決?”王太守是個善儒之人,聽得說了這話,便稟梁中書道:“梁山泊這一夥,朝廷幾次尚且捕他不得,何況我這裡一郡之力量?倘若這亡命之徒引兵到來,朝廷救兵不迭,那時悔之晚矣!若論小官愚見:且姑存此二人性命,一面寫表申奏朝廷;二即奉書呈上蔡太師恩相知道;三者可教本處軍馬出城下寨,堤備不虞:如此可保大名無事,軍民不傷。若將這兩個一時殺壞,誠恐寇兵臨城,一者無兵解,二者朝廷見怪,三乃百姓驚慌,城中擾亂,深為未便。”梁中書聽了道:“知府言之極當。”先喚押牢節級蔡福來,便道:“這兩個賊徒,非同小可。你若是拘束得緊,誠恐喪命;若教你寬鬆,又怕走了。你弟兄兩個,早早晚晚,可緊可慢,在意堅固管候發落,休得時刻怠慢。”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正中下懷。”領了鈞旨,自去牢中安慰兩個,不在話下。
只說梁中書喚兵馬都監大刀聞達,天王李成,兩個都到廳前商議。梁中書備說梁山泊沒頭告示,王太守所言之事。兩個都監聽罷,李成便道:“量這伙草寇如何敢擅離巢穴!相公何必有勞神思?李某不才,食祿多矣;無功報德,願施犬馬之勞,統領軍卒,離城下寨。草寇不來,別作商議;如若那伙強寇,年衰命盡,擅離巢穴,領眾前來,不是小將誇口,定令此賊片甲不回!”梁中書聽了大喜,隨即取金花繡緞賞勞二將。
兩個辭謝,別了梁中書,各回營寨安歇。次日,李成升帳,喚大小官軍上帳商議。傍邊走過一人,威風凜凜,相貌堂堂,便是急先鋒索超又出頭相見。李成傳令道:“宋江草寇,早晚臨城,要來打俺大名。你可點本部軍兵離三十里下寨:我隨後卻領軍來。”索超得了令,次日,點起本部軍兵,至三十五里地名飛虎峪靠山下了寨柵。次日,李成引領正偏將,離城二十五里地名槐樹坡下了寨柵。周圍密布槍刀,四下深藏鹿角,三面掘下陷坑,眾軍摩拳擦掌,諸將協力同心,只等梁山泊軍馬到來,便要建功。
話分兩頭,原來這沒頭帖子卻是吳學究聞得燕青楊雄報信。又叫戴宗打聽得盧員外石秀都被擒捉,因此虛寫告示向沒人處撇上,及橋樑道路上貼放,只要保全盧俊義石秀二人性命。戴宗回到梁山泊,把上項事備細與眾頭領說知。
宋江聽罷大驚,就忠義堂打鼓集眾,大小頭領各依次序而坐。宋江開話對吳學究道:“當初軍師好計啟請盧員外上山,今日不想卻叫他受苦;又陷了石秀兄弟;再用何計可救?”吳用道:“兄長放心。小生不才,趁此機會,要取大名錢糧,以供山寨之用。明日是個吉辰,請兄長分一半頭領把守山寨;其餘盡隨出去攻打城池。”宋江當下便喚鐵面孔目裴宣派撥大小軍兵來日起程。黑鏇風李逵道:“我這兩把大斧多時不曾發市;聽得打州劫縣,他也在廳邊歡喜!哥哥撥與我五百小嘍羅,搶到大名,把那梁中書砍做肉地,拿住李固和那婆娘,碎屍萬段救出盧員外石二郎,也使我啞道吐口宿氣!又教我做徹,卻不快活?”宋江道:“兄弟雖然勇猛,這所在,非比別處州府。那梁中書又是蔡太師女婿;更兼手下有李成,聞達,都是萬夫不當之勇:不可輕敵。”李逵大叫道:“哥哥前日曉得我生性口快,便要我去妝做啞了;今日曉得我歡喜殺人,便不教我去做個先鋒!依你這樣用人之時,卻不是屈殺了鐵牛!”吳用道:“既然你要去,便教做先鋒。點與五百好漢相隨,就充頭陣。來日下山。”
當晚宋江和吳用商議,撥定了人數。裴宣寫了告示,送到各寨,各依撥次施行,不得時刻有誤。此時秋末冬初天氣,征夫容易披掛,戰馬久己肥滿;軍卒久不臨陣,皆生戰鬥之心;正是有事為榮,無不歡天喜地,收拾槍刀,拴束鞍馬,吹風忽哨,時刻下山。第一撥:當先哨路黑鏇風李逵,部領小嘍羅五百。第二撥: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部領小嘍羅一千。第三撥:女頭領一丈青扈三娘,副將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部領小嘍羅一千。第四撥:撲天雕李應,副將九紋龍史進,小尉遲孫新,部領小嘍羅一千。中軍主將都頭領宋江,軍師吳用;簇帳頭領四員:小溫候呂方,賽仁貴郭盛,病尉遲孫立,鎮三山黃信。前軍頭領霹靂火秦明,副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圯。後軍頭領豹子頭林沖,副將鐵笛仙馬麟,火眼狻猊鄧飛。左軍頭領雙鞭呼延灼,副將摩雲金翅歐鵬,錦毛虎燕順。
右軍頭領小李廣花榮,副將跳澗陳達,白花蛇楊春。並帶炮手轟天雷凌振;接應糧草,探聽軍情頭領一員,神行太保戴宗。
軍兵分撥已定,平明,各頭領依次而行,當日進發。只留下副軍師公孫勝並劉唐,朱仝,穆弘四個頭領統領馬步軍兵守把山寨。三關水寨中自有李俊等把守,不話在下。
卻說索超正在飛虎峪寨中坐地,只見流星馬前來報說:“宋江軍馬,大小人兵,不計其數,離寨約有二三十里,將近到來!”索超聽得,飛報李成,槐樹坡寨內。李成聽了,一面報馬入城,一面自備了戰馬,直到前寨。索超接著,說了備細。
次日五更造飯,天明拔寨都起,前到庾家村,列成陣勢,擺開一萬五千人馬。李成,索超,全副披掛,門旗下勒住戰馬。平東一望,遠遠地塵土起處,約有五百餘人,飛奔前來;當前一員好漢,乃是黑鏇風李逵,手拿雙斧,高聲大叫:“認得梁山泊好漢黑爺爺麽?”李成在馬上看了,與索超大笑道:“每日只說梁山泊好漢,原來只是這等腌臢草寇,何足為道!先鋒,你看麽?何不先捉此賊?”索超笑道:“不須小將,有人建功。”言未絕,索超馬後一員首將,姓王,名定,手捻長槍,引領部下一百馬軍,飛奔沖將過來。李逵被馬軍一衝,當下四散奔走。索超引軍直趕過庾家村時,只見山坡背後鑼鼓喧天,早撞出兩彪軍馬,左有解珍、孔亮,右有孔明、解寶,各領五百小嘍羅衝殺將來。索超見他有接應軍馬,方才吃驚,不來追趕,勒馬便回。李成問道:“如何不拿賊來?”索超道:“趕過山去,正要拿他,原來這廝們倒有接應人馬,伏兵齊起,難以下手。”李成道:“這等草寇,何足懼哉!”將引前部軍兵,盡數殺過庾家村來。只見前面搖旗吶喊,擂鼓鳴鑼,另是一彪軍馬,當先一騎馬上,既是一員女將,引軍紅旗上金書大字“女將一丈青”,左手顧大嫂,右手孫二娘,引一千餘軍馬,儘是七長八短漢,四山五嶽人。李成看了道:“這等軍人,作何用處!先鋒與我向前迎敵,我卻分兵剿捕四下草寇!”索超領了將令,手拿金蘸斧,拍坐下馬,殺奔前來。一丈青勒馬回頭,望山凹里便走。李成分開人馬,四下趕殺。忽然當頭一彪人馬,喊聲動地,卻是撲天雕李應,左有史進,右有孫新,著地捲來。李成急忙退回庾家村時,左衝出解珍,孔亮,右衝出孔明、解寶,部領人馬,重複殺轉。三員女將撥轉馬頭,隨後殺來,趕得李成等四分五落。將及近寨,黑鏇風李逵當先攔住。李成,索超沖開人馬,奪路而去;比及至寨,大折無數。
宋江軍馬也不追趕,一面收兵暫歇,紮下營寨。卻說李成,索超慌忙差人入城報知梁中書。梁中書連夜再差聞達速領本部軍馬前來助戰。李成接著,就槐樹坡寨內商議退兵之策。
聞達笑道:“疥癩之疾,何足掛意!”當夜商議定了:明日四更造飯,五更披掛,平明進兵。戰鼓二通,拔寨都起,前到庾家村。只見宋江軍馬潑風也似價來。聞達便教將軍馬擺開,強弓硬弩,射住陣腳。宋江陣中早己捧出一員大將,紅旗銀字,大書“霹靂火秦明”;勒馬陣前,厲聲大叫:“大名濫官污吏聽著手!多時要打你這城子,誠恐害了百姓良民。好好將盧俊義、石秀送將出來,淫婦姦夫一同解出,我便退兵罷戰,誓不相侵!若是執迷不悟,亦須有話早說!”聞達聽了大怒,便問:“誰去力擒此賊?”說猶未了,索超早已出馬;立在陣前,高聲喝道:“你這廝是朝廷命官,國家有何負你?你好人不做,卻落為賊!我今拿住你時,碎屍萬段!”秦明聽了這話,一發爐中添炭,火上燒油,拍馬向前,輪狼牙棍直奔將來。索超縱馬直居秦明。二匹劣馬相交,兩個急人發憤,眾軍吶喊,斗過二十餘合,不分勝敗。前軍隊里轉過韓滔,就馬上拈弓搭箭,覷得索超較親,颼地只一箭,正中索超左臂,撇了大斧,回馬望本陣便走。宋江鞭梢一指,大小三軍一齊卷殺過去。正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大敗虧輸。直追過庾家村,隨即奪了槐樹小寨。當晚聞達直奔飛虎峪,計點軍兵,三停去一。宋江就槐樹坡寨內屯。
吳用道:“軍兵敗走,心中必怯;若不乘勢追趕,誠恐養成勇氣,急忙難得。”宋江道:“軍師之言極當。”隨即傳令:當晚就將精銳得勝軍馬,分作四路,連夜進發,殺奔將來。
再說聞達飛奔到飛虎峪,方在寨中坐了喘息。小校來報,東邊山上一帶火起,聞達帶領軍兵上馬投東看時,只見遍山遍野通紅;西邊山上又是一帶火起,聞達便引軍兵急投西時,聽得馬後喊聲震地,當先首將小李廣花榮,引副將楊春,陳達,從東邊火里直衝出來。兩路併力追來,後面喊聲越大,火光越明,又是首將霹靂火秦明,引副將韓滔,彭圯,人喊馬嘶,不計其數。聞達軍馬大亂,拔寨都起。只見前面喊聲又發,火光晃耀。聞達引軍奪路,只聽得震天震地一齊炮響。卻是轟天雷凌振將帶副手從小路直轉飛虎峪那邊放起這炮。炮響里一片火把,火光里一彪軍馬攔路,乃是首將豹子頭林沖衰副將馬麟、鄧飛,截住歸路。四下里戰鼓齊鳴,烈火競舉,眾軍亂竄,各自逃生。聞達手舞大刀,苦戰奪路,恰好撞著李成,合兵一處,且戰且走;直到天明,方至城下。梁中書得這個訊息,驚得三魂失二,七魄剩一,連忙點軍出接敗殘人馬,緊閉城門,堅守不出。
次日,宋江軍馬追來,直抵東門上寨,準備攻城。
且說梁中書在留守司聚眾商議如何解救。李成道:“賊兵臨城,事在危急;若是遲延,必至失陷。相公可修告急家書,差心腹之人,星夜趕上京師與蔡太師知道,早奏朝廷,調遣精兵前來救應,此是上策;第二作緊行文關報鄰近府縣,亦教早早調兵接應;第三,北京城內著仰大名府起差民夫上城,同心協助,守護城池,準備擂木炮石,強弩硬弓,灰瓶金汁,曉夜堤備:如此,可保無虞。”梁中書道:“家書隨便修下。誰人去走一遭?”當日差下首將王定,全副披掛,又差數個軍馬,領了密書放開城門吊橋,望東京飛報聲息,及關報鄰近府分,發兵救應;先仰王太守起集民夫上城守護,不在話下。
且說宋江分調眾將,引軍圍城,東西北三面下寨,只空南門不圍,每日引軍攻打;一面向山寨中催取糧草,為久屯之計,務要打破大名,救取盧員外,石秀二人。李成,聞達連日提兵出城交戰,不能取勝;索超箭瘡將息未得痊可。
不說宋江軍兵打城。且說首將王定領密書,三人騎馬,直到東京太師府前下馬。門吏轉報入去,太師教喚王定進來。直到後當拜罷。呈上密書。蔡太師拆開封皮看了,大驚,問其備細。王定把盧俊義的事一一說來,“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勞浩大,不可抵敵。”庾家村,槐樹坡,飛虎峪,三處廝殺,盡皆說罷。
蔡京道:“鞍馬勞困,你且去館驛內安下,待我會官商議。”王定又稟道:“太師恩相:大名危如累卵,破在但夕;倘或失陷,河北縣郡如之奈何?望太師相早早發兵剿除!”蔡京道:“不必多說,你且退去。”王定去了。太師隨即差當日府幹請樞密院官急來商議軍情重事。不移時,東廳樞密使童貫,引三衙太尉,都到節堂參見太師,蔡京把大名危急之事備細說了一遍,“如今將何計策,用何良將,可退賊兵,以保城郭?”說罷,眾官互相廝覷,各有懼色。只見那步軍太尉背後。轉出一人,乃衙門防禦保義使,姓宣,名贊,掌管兵馬。此人生得面如鍋底,鼻孔朝天,捲髮赤須,彪形八尺,使口鋼刀,武藝出眾;先前在王府曾做郡馬,人呼為“醜郡馬”;因對連珠箭贏了番將,邵王愛他武藝,招做女婿;誰想郡主嫌他醜陋,懷恨而亡,因此不得重用,只做得個兵馬保護使。童貫是阿諛諂妄之徒,與他不能相下,常有嫌疑之心。當時卻忍不住,出班來稟太師道:“小將當初在鄉中,有個相識;此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姓關,名勝;生得規模與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見做蒲東巡檢,屈在下僚。此人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若以禮幣請他,拜為上將,可以掃清水寨,殄滅狂徒,保國安民。乞取鈞旨。”蔡京聽罷大喜,就差宣贊為使,了文書鞍馬,連夜星火前往蒲東禮請關勝赴京計議。眾官皆退。
話休絮繁。宣贊領了文書,上馬進發,帶將三五個從人,不則一日,來到蒲東巡檢司前下馬。當日關勝正和郝思文在衙內論說古今興廢之事,聞說東京有使命至,關勝忙與郝思文出來迎接。各施禮罷,請到廳上坐地。關勝問道:“故人久不見,今日何事遠勞親自到此?”宣贊回言:“為因梁山泊草寇攻打大名,宣某在太師面前一力保舉兄長有安邦定國之策,降兵斬將之才,特奉朝廷聖旨,太師鈞命,彩幣鞍馬禮請起。兄長勿得推卻,便請收拾赴京。”關勝聽了大喜,與宣贊說道:“這個兄弟,姓郝,名思文,是我拜義兄長。當初他母親夢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後生此人,因此,人喚他做井木犴。這兄弟,十八般武藝無有不能,可惜至今屈沉在此;只今同去協力報國,有何不可?”
宣贊喜諾,就行催請程。當下關勝分付老小,一同郝思文,將引關西漢十數個人,收拾刀馬盔甲行李,跟隨宣贊,連夜起程。來到東京,逕投太師府前下馬。門吏轉報,蔡太師得知,教喚進。宣贊引關勝,郝思文直到節堂。拜見已罷,立在階下。蔡太師看了關勝,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鬚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太師大喜,便問:“將軍青春少多?”
關勝答道:“小將三十有二。”蔡太師道:“梁山泊草寇圍困大名,請問將軍,施何妙策以解其圍?”關勝稟道:“久聞草寇占住水泊,驚群動眾;今擅離巢穴,自取其禍。若救大名,虛勞人力;乞假精兵數萬,先取梁山,後拿賊寇,教他首尾不能相顧。”太師見說,大喜,與宣贊道:“此乃圍魏救趙之計,正合吾心。”隨即喚樞密院官調撥山東,河北精銳軍兵一萬五千;教郝思文為先鋒,宣贊為後合,關勝為領兵指揮使;步軍太尉段常接應糧草。犒賞三軍,限日下起程。大刀闊斧,殺奔梁山泊來。直教:龍離大海,不能駕霧騰雲;虎到平川,怎辦張牙舞爪?正是:貪觀天上中秋月,失卻盤中照殿珠。畢竟宋江軍馬怎地結果,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盧俊義入大牢是梁山意料中的事,吳用辛辛苦苦裝扮成算命先生,騙盧俊義在家中題反詩的目的就是讓盧俊義入大獄,因此梁山也安排好了後續手段。從法律角度來看,盧俊義的確很難洗脫。首先有明確的證據——牆上“盧俊義反”的藏頭詩即是。其次是盧俊義最親密的人告發,包括他的太太和最重要的助手、盧氏集團財務總監李固。第三、盧俊義無法解釋他在梁山的兩個多月時間的行蹤,照實說梁山每天大魚大肉招待,恐怕無人能相信他同梁山無瓜葛。梁山的這條計之狠毒恐怕是遠甚於當年黃文炳的,就算同林沖的白虎節堂案比,恐怕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單憑這條計完全可以置盧俊義於死地。且看梁山是如何善後的。首先由柴進拜訪了大名府監獄長蔡福(蔡福日後也上了梁山),柴進遞上了1000兩黃金(300萬人民幣)要求蔡監獄長想方設法保全盧俊義的性命,同時警告蔡監獄長要是盧俊義有什麼不測,梁山決不會善罷甘休。此前李固早已許諾蔡監獄長500兩黃金(150萬人民幣)讓他出手幹掉盧俊義。蔡監獄長同擔任看守的弟弟蔡慶一商量,覺得梁山黑幫是惹不起的,所以就用這1000兩黃金上上下下打點。俗話說錢能通神,北京市委書記梁中書和負責本案的張檢察官都是用錢能搞定的(梁書記要是不愛錢,每年那筆給蔡總書記的生辰綱恐難以負擔),他們收了錢就留了盧俊義一條活命,判了個脊杖四十、發配沙門島。無齋主人心想1000兩黃金能買個活命,要是梁山出個10000兩黃金未必不能把盧俊義從牢里撈出來。不過梁山當然不會這么做,梁山要的就是盧俊義在死牢的效果。
押解的公安就是當年押解林衝去滄州的董超、薛霸。水滸中有個特點凡是梁山中人大凡吃官司要被發配,碰上友善的公安一般叫做張千、李萬之類的,而準備路上結果梁山好漢的公安就是董、薛這兩位老哥了。盧俊義沒被判死罪,這下李固急了,要是盧俊義服完刑回來豈不要找他算賬。盧俊義武藝高強外號“玉麒麟”,再說自己不擇手段奪了盧氏集團的產業和盧總的老婆,李固內心多少惶恐不安。於是就買通董、薛兩公安路上幹掉盧俊義,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幸而忠心耿耿的燕青早有察覺並在暗中保護,關鍵時刻,出手殺了董薛二人救下了主人。但因盧俊義當時身負重傷,沒有跑多遠又被搜捕的公安發現抓了回去。無齋主人看到這裡,對吳用實在只能搖搖頭了。既然梁山早就知道盧俊義牢獄之災不免(因為這個案子本身就是梁山策劃的),而且柴進也去花了1000兩金子(300萬人民幣)保住了盧俊義的性命,自然應該派人時刻留意盧俊義案的後續發展,當得知盧俊義發配沙門島,怎么也應該派人劫路營救盧俊義。若不是燕青機靈,看到李固找董超、薛霸感覺到會對盧俊義不利,盧俊義豈非已經在黃泉路上了。要是梁山能早日派人接應,何至於日後要花那么大的成本穿州過府來攻打北京城。
盧俊義再次被捕,燕青也沒辦法了,只能上梁山找宋江想辦法了,因為說到底這個案子是梁山弄出來的。路上遇上了梁山前來打探訊息的楊雄、石秀。於是石秀就讓燕青隨楊雄回梁山報告宋江,自己則去北京繼續任務。看到這裡,無齋主人覺得盧俊義最後能留下條命來真是僥倖,看梁山的處理方法,真的是太無章法了,簡直是虎頭蛇尾。再次被捕後,盧俊義因牽涉到兩位押解公安的死,所以就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幸好石秀相當優秀,行事果斷而又敢擔當,就在行刑之際,當機立斷孤身去劫法場,結果自己也折了進去。但石秀這一鬧倒是等於一緩兵之計。這時吳用、戴宗趕到,馬上寫了個無頭帖子,警告大名府若敢殺了盧俊義和石秀,梁山組織一定報復。頗有現代恐怖組織的行事風格。梁中書一看也不敢大意,一邊加緊守備防止梁山進行恐怖攻擊,另一邊急電東京蔡總書記通報情況。當然出於安全考慮,為避免進一步激怒梁山黑幫、激化矛盾,市委梁書記和王市長決定暫時不處決盧俊義和石秀。如此,盧俊義的性命就暫時保了下來。

回評

奴才,古作奴財,始於郭令公之罵其兒,言為群奴之所用也。乃自今日觀之,而群天之下又何此類之多乎哉!一哄之市,抱布握粟,夢如也。彼夢如者何為也?為奴財而已也。山川險阻,舟車翻覆,夢如也。彼夢如者何為也?為奴財而已也。甚而至於窮夜咿唔,比年入棘,棼如也。彼棼如者何為?
為奴財而已也。又甚至於握符綰綬,呵殿出入,棼如也。彼棼如者何為?為奴財而己也。馳戈驟馬,解脰陷腦,棼如也。幸而功成,即無不為奴財者也。
千里行腳,頻年講肆,棼如也。既而來歸,亦無不為奴財也。嗚呼!群天下之人,而無不為奴財。然則君何賴以治?民何賴以安?親何賴以養?子何賴以教?
己德何賴以立?後學何賴以仿哉?石秀之罵梁中書曰:“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誠乃耐庵托筆罵世,為快絕哭絕之文也。
索超先是已從楊志文中出見,至是隔五十餘卷,而乃忽然欲合。恐人謂其無因而至前也,於是先從此處斜見橫出,卻又借韓滔一箭再作一頓,然後轉出雪天之擒,其不肯率然置筆如此。
射索超用韓滔者,何也?意在再頓索超,非意在必射索超也。故有時射用花榮,是成乎其為射也;有時射用韓滔,是不成乎其為射也。不成乎其為射,而必用韓滔者,何也?韓滔為秦明副將,便即借之也。
以堂堂宰相之尊,袞袞樞密院官,三衙太尉之眾,而面面廝覷,則面面廝覷已耳,亦有何策上紓國優,下弭賊勢乎哉?忽然背後轉出一人;忽然背後轉出之人,又從背後引出一人;忽然背後人所引之背後人,又從背後引出一人。嗚呼!才難未必然乎?是何背後之多人也?然則之三人亦幸而得遇朝廷多事,尚得有以自見;不然者,幾何其不為堂堂宰相、袞袞樞密院官、三衙太尉之腳底下泥,終亦不見天日之面也。之三人亦不幸而得遇朝廷多事,終亦不免自見;不然者,吾知其閉戶高臥,亦足自老,殊不願從堂堂宰相、袞袞樞密院官、三衙太尉之鼻下喉間仰取氣息也。讀竟,為之三嘆。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