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燕青往太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撲,使鵓鴿鏇,把任原攛下獻台。住原徒弟起鬨,李逵動怒相打,盧俊義等接燕青回山,不見李逵,派人去尋。李逵到壽張縣縣衙,裝做縣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又去學堂嚇跑教師,嚇哭學生。被穆弘拖回。天子聽了御史大夫崔靖的啟奏,差陳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遼兵。

回目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賞析

燕青往太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撲,使鵓鴿鏇,把任原攛下獻台。住原徒弟起鬨,李逵動怒相打,盧俊義等接燕青回山,不見李逵,派人去尋。
李逵到壽張縣縣衙,裝做縣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又去學堂嚇跑教師,嚇哭學生。被穆弘拖回。
天子聽了御史大夫崔靖的啟奏,差陳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遼兵。

正文

水滸傳水滸傳

話說這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當日燕青稟宋江道:“小乙自幼跟著盧員外學得這身相撲,江湖上不曾逢著對手,今日幸遇此機會,三月二十八日又近了,小乙並不要帶一人,自去獻台上,好歹攀他顛一交。若是輸了顛死,永無怨心;倘或贏時,也與哥哥增些光彩。這日必然有一場好鬧,哥哥卻使人救應。”宋江說道:“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你這般瘦小身材,縱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燕青道:“不怕他長大身材,只恐他不著圈套。常言道:‘相撲的有力使力,無力用智。’非是燕青敢說口,臨機應變,看景生情,不倒的輸與他那呆漢。”盧俊義便道:“我這小乙,端的自國小成好一身相撲,隨他心意,叫他去。至期,盧某自去接應他回來。”宋江問道:“幾時可行?”燕青答道:“今日是三月二十四日了,來日拜辭哥哥下山,路上略宿一宵,二十六日趕到廟上,二十七日在那裡打探一日,二十八日卻好和那廝放對。”當日無事,次日宋江置酒與燕青送行。眾人看燕青時,打扮得村村朴朴,將一身花繡把衲襖包得不見,扮做山東貨郎,腰裡插著一把串鈴兒,挑一條高肩雜貨擔子,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然裝做貨郎擔兒,你且唱個山東《貨郎轉調歌》與我眾人聽。”燕青一手捻串鈴,一手打板,唱出《貨郎太平歌》,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眾人又笑。酒至半酣,燕青辭了眾頭領下山,過了金沙灘,取路往泰安州來。
當日天晚,正待要尋店安歇,只聽得背後有人叫道:“燕小乙哥,等我一等。”燕青歇下擔子看時,卻是“黑鏇風”李逵。燕青道:“你趕來怎地?”李逵道:“你相伴我去荊門鎮走了兩遭,我見你獨自個來,放心不下,不曾對哥哥說知,偷走下山,特來幫你。”燕青道:“我這裡用你不著,你快早早回去。”李逵焦躁起來,說道:“你便是真箇了得的好漢!我好意來幫你,你倒翻成惡意!我卻偏要去!”燕青尋思,怕壞了義氣,便對李逵說道:“和你去不爭。那裡聖帝生日,都是四山五嶽的人聚會,認得你的頗多,你依的我三件事,便和你同去。”李逵道:“依得。”燕青道:“從今路上和你前後各自走,一腳到客店裡,入得店門,你便自不要出來,這是第一件了。第二件,到得廟上客店裡,你只推病,把被包了頭臉,假做打 睡,更不要做聲。第三件,當日廟上,你挨在稠人中看爭交時,不要大驚小怪。大哥,依得麽?”李逵道;“有甚難處!都依你便了。”當晚兩個投客店安歇。次日五更起來,還了房錢,同行到前面打火吃了飯,燕青道:“李大哥,你先走半里,我隨後來也。”那條路上,只見燒香的人來往不絕,多有講說任原的本事,兩年在泰岳無對,今年又經三年了。燕青聽得,有在心裡。申牌時候將近,廟上傍邊眾人都立定腳,仰面在那裡看。燕青歇下擔兒,分開人叢,也挨向前看時,只見兩條紅標柱,恰與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寫道:“太原相撲‘擎天柱’任原。”傍邊兩行小字道:“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蒼龍。”燕青看了,便扯匾擔,將牌打得粉碎,也不說什麽,再挑了擔兒,望廟上去了。看的眾人,多有好事的,飛報任原說,今年有劈牌放對的。
且說燕青前面迎著李逵,便來尋客店安歇。原來廟上好生熱鬧,不算一百二十行經商買賣,只客店也有一千四五百家,延接天下香官。到菩薩聖節之時,也沒安著人處,許多客店,都歇滿了。燕青,李逵只得就市梢頭賃一所客店安下,把擔子歇了,取一條夾被,教李逵睡著。店小二來問道:“大哥是山東貨郎,來廟上趕趁,怕敢出房錢不起?”燕青打著鄉談說道:“你好小覷人!一間小房,值得多少,便比一間大房錢。沒處去了,別人出多少房錢,我也出多少還你。”店小二道:“大哥休怪,正是要緊的日子,先說得明白最好。”燕青道:“我自來做買賣,倒不打緊,那裡不去歇了,不想路上撞見了這個鄉中親戚,現患氣病,因此只得要討你店中歇。我先與你五貫銅錢,央及你就鍋中替我安排些茶飯,臨起身一發酬謝你。”小二哥接了銅錢,自去門前安排茶飯,不在話下。
沒多時候,只聽得店門外熱鬧,二三十條大漢走入店裡來,問小二哥道:“劈牌定對的好漢,在那房裡安歇?”店小二道:“我這裡沒有。”那伙人道:“都說在你店中。”小二哥道:“只有兩眼房,空著一眼,一眼是個山東貨郎,扶著一個病漢賃了。”那一夥人道:“正是那個貨郎兒劈牌定對。”店小二道:“休道別人取笑!那貨郎兒是一個小小後生,做得甚用!”那伙人齊道:“你只引我們去張一張。”店小二指道:“那角落頭房裡便是。”眾人來看時,見緊閉著房門,都去鎖子眼裡張時,見裡面床上兩個人腳廝抵睡著。
眾人尋思不下,數內有一個道:“既是敢來劈牌,要做天下對手,不是小可的人,怕人算他,以定是假裝害病的。”眾人道:“正是了,都不要猜,臨期便見。”不到黃昏前後,店裡何止三二十伙人來打聽,分說得店小二口唇也破了。當晚搬飯與二人吃,只見李逵從被窩裡鑽出頭來,小二哥見了,吃一驚,叫聲:“阿呀!這個是爭交的爺爺了!”燕青道:“爭交的不是他,他自病患在身,我便是逕來爭交的。”小二哥道:“你休要瞞我,我看任原吞得你在肚裡。”燕青道:“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們大笑一場,回來多把利物賞你。”小二哥看著他們吃了晚飯,收了碗碟,自去廚頭洗刮,心中只是不信。
次日,燕青和李逵吃了些早飯,吩咐道:“哥哥,你自拴了房門高睡。”燕青卻隨了眾人,來到岱嶽廟里看時,果然是天下第一。
當時燕青遊玩了一遭,卻出草參亭參拜了四拜,問燒香的道:“這相撲任教師在那裡歇?”便有好事人說:“在迎思橋下那個大客店裡便是,他教著二三百個上足徒弟。”燕青聽了,逕來迎思橋下看時,見橋邊欄桿子上坐著二三十個相撲子弟,面前遍插鋪金旗牌,錦繡帳額,等身靠背。燕青閃入客店裡去,看見任原坐在亭心上,直乃有揭諦儀容,金剛貌相。坦開胸脯,顯存孝打虎之威;側坐胡床,有霸王拔山之勢。在那裡看徒弟相撲。數內有人認得燕青曾劈牌來,暗暗報與任原。只見任原跳將起來,扇著膀子,口裡說道:“今年那個合死的,來我手裡納命。”燕青低了頭,急出店門,聽得裡面都笑。急回到自己下處,安排些酒食,與李逵同吃了一回。李逵道:“這們睡,悶死我也!”燕青道:“只有今日一晚,明日便見雌雄。”當時閒話,都不必說。
三更前後,聽得一派鼓樂響,乃是廟上眾香官與聖帝上壽。四更前後,燕青,李逵起來,問店小二先討湯洗了面,梳光了頭,脫去了裡面衲襖,下面牢拴了腿套護膝,匾扎起了熟絹水□,穿了多耳麻鞋,上穿汗衫搭膊,系了腰。兩個吃了早飯,叫小二吩咐道:“房中的行李,你與我照管。”店小二應道:“並無失脫,早早得勝回來。”只這小客店裡,也有三二十個燒香的,都對燕青道:“後生,你自斟酌,不要枉送了性命。”燕青道:“當下小人喝采之時,眾人可與小人奪些利物。”眾人都有先去了的。李逵道:“我帶了這兩把板斧去也好。”燕青道:“這個卻使不得,被人看破,誤了大事。”當時兩個雜在人隊里,先去廊下,做一塊兒伏了。那日燒香的人,真乃亞肩疊背,偌大一個東嶽廟,一涌便滿了,屋脊樑上都是看的人。朝著嘉寧殿,扎縛起山棚,棚上都是金銀器皿,錦繡緞匹,門外拴著五頭駿馬,全付鞍轡。知州禁住燒香的人,看這當年相撲獻聖一個年老的部署,拿著竹批,上得獻台,參神已罷,便請今年相撲的對手,出馬爭交。說言未了,只見人如潮湧,卻早十數對哨棒過來,前面列著四把繡旗。那任原坐在轎上,這轎前轎後三二十對花搭膊的好漢,前遮後擁,來到獻台上。部署請下轎來,開了幾句溫暖的呵會。任原道:“我兩年到岱嶽,奪了頭籌,白白拿了若干利物,今年必用脫膊。”說罷,見一個拿水桶的上來。任原的徒弟,都在獻台邊,一周遭都密密地立著。且說任原先解了搭膊,除了巾幘,虛籠著蜀錦襖子,喝了一聲參神喏,受了兩口神水,脫下錦襖,百十萬人齊喝一聲采。看那任原時,怎生打扮:
一窩穿心紅角子,腰系一條絳羅翠袖三串帶兒,拴十二個玉蝴蝶牙子扣兒。主腰上排數對金鴛鴦踅褶襯衣。護膝中有銅襠銅褲,繳臁內有鐵片鐵環。扎腕牢拴,踢鞋緊系。世間駕海擎天柱,岳下降魔斬將人。
那部署道:“教師兩年在廟上不曾有對手,今年是第三番了,教師有甚言語,安覆天下眾香官?”任原道:“四百座軍州,七千餘縣治,好事香官,恭敬聖帝,都助將利物來,任原兩年白受了,今年辭了聖帝還鄉,再也不上山來了。東至日出,西至日沒,兩輪日月,一合乾坤,南及南蠻,北及幽燕,敢有出來和我爭利物的麽?”說猶未了,燕青捺著兩邊人的肩臂,口中叫道:“有有!”從人背上直飛搶到獻台上來。眾人齊發聲喊。那部署接著問道:“漢子,你姓甚名誰?那裡人氏?你從何處來?”燕青道:“我是山東張貨郎,特地來和他爭利物。”那部署道:“漢子,性命只在眼前,你省得麽?你有保人也無?”燕青道:“我就是保人,死了要誰償命?”部署道:“你且脫膊下來看。”燕青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台一邊,解了腿綁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
任原看了他這花繡,急健身材,心裡到有五分怯他。殿門外月台上本州太守坐在那裡彈壓,前後錦衣公吏環立七八十對,隨即使人來叫燕青下獻台,來到面前。太守見了他這身花繡,一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心中大喜,問道:“漢子,你是那裡人氏?因何到此?”燕青道:“小人姓張,排行第一,山東萊州人氏,聽得任原招天下人相撲,特來和他爭交。”知州道:“前面那匹全副鞍馬,是我出的利物,把與任原;山棚上應有物件,我主張分一半與你,你兩個分了罷,我自抬舉你在我身邊。”燕青道:“相公,這利物到不打緊,只要顛翻他,教眾人取笑,圖一聲喝采。”知州道:“他是一個金剛般一條大漢,你敢近他不得!”燕青道:“死而無怨。”再上獻台來,要與任原定對。
部署問他先要了文書,懷中取出相撲社條,讀了一遍,對燕青道:“你省得麽?不許暗算。”燕青冷笑道:“他身上都有準備,我單單只這個水棍兒,暗算他甚麽?”知州又叫部署來吩咐道:“這般一個漢子,俊俏後生,可惜了!你去與他分了這撲。”部署隨即上獻台,又對燕青道:“漢子,你留了性命還鄉去罷!我與你分了這撲。”燕青道:“你好不曉事,知是我贏我輸!”眾人都和起來,只見分開了數萬香官,兩邊排得似魚鱗一般,廊廡屋脊上也都坐滿,只怕遮著了這相撲。任原此時有心,恨不得把燕青丟去九霄雲外,跌死了他。部署道:“既然你兩個要相撲,今年且賽這對獻聖,都要小心著,各各在意。”淨淨地獻台上只三個人。此時宿露盡收,旭日初起,部署拿著竹批,兩邊吩咐已了,叫聲“看撲。”這個相撲,一來一往,最要說得分明。說時遲,那時疾,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些兒遲慢不得。當時燕青做一塊兒蹲在右邊,任原先在左邊立個門戶,燕青只不動彈。初時獻台上各占一半,中間心裡合交。任原見燕青不動彈,看看逼過右邊來,燕青只覷他下三路。任原暗忖道:“這人必來弄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動手,只一腳踢這廝下獻台去。”任原看著逼將入來,虛將左腳賣個破綻,燕青叫一聲“不要來。”任原卻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脅下穿將過去。任原性起,急轉身又來拿燕青,被燕青虛躍一躍,又在右脅下鑽過去。大漢轉身終是不便,三換換得腳步亂了。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鏇四五鏇,鏇到獻台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台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鏇”,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采。那任原的徒弟們見顛翻了他師父,先把山棚拽倒,亂搶了利物。眾人亂喝打時,那二三十徒弟搶入獻台來。知州那裡治押得住,不想傍邊惱犯了這個太歲,卻是“黑鏇風”李逵看見了,睜圓怪眼,倒豎虎鬚,面前別無器械,便把杉刺子掐蔥般拔斷,拿兩條杉木在手,直打將來。
香官數內有人認得李逵的,說將出名姓來,外面做公人的齊入廟裡大叫道:“休教走了梁山泊‘黑鏇風’!”那知府聽得這話,從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丟失了七魄,便望後殿走了。四下里的人涌並圍將來,廟裡香官,各自奔走。李逵看任原時,跌得昏暈,倒在獻台邊口內只有些游氣。李逵揭塊石板,把任原頭打得粉碎。兩個從廟裡打將出來,門外弓箭亂射入來,燕青,李逵只得爬上屋去,揭瓦亂打。
不多時,只聽得廟門前喊聲大舉,有人殺將入來。當頭一個,頭戴白范陽氈笠兒,身穿白段子襖,跨口腰刀,挺條朴刀,那漢是北京“玉麒麟”盧俊義。後面帶著史進穆弘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七籌好漢,引一千餘人,殺開廟門,入來策應。燕青,李逵見了,便從屋上跳將下來,跟著大隊便走。李逵便去客店裡拿了雙斧,趕來廝殺。這府里整點得官軍來時,那伙好漢,已自去得遠了。官兵已知梁山泊人眾難敵,不敢來追趕。卻說盧俊義便叫李逵收拾回去,行了半日,路上又不見了李逵。盧俊義又笑道:“正是招災惹禍,必須使人尋他上山。”穆弘道:“我去尋他回寨。”盧俊義道:“最好。”且不說盧俊義引眾還山,卻說李逵手持雙斧,直到壽張縣。當日午衙方散,李逵來到縣衙門口,大叫入來:“梁山泊‘黑鏇風’爹爹在此!”嚇得縣中人手足都麻木了,動彈不得。原來這壽張縣貼著梁山泊最近,若聽得“黑鏇風”李逵五個字,端的醫得小兒夜啼驚哭,今日親身到來,如何不怕!當時李逵逕去知縣椅子上坐了,口中叫道:“著兩個出來說話,不來時,便放火。”廊下房內眾人商量:“只得著幾個出去答應;不然,怎地得他去?”數內兩個吏員出來廳上拜了四拜,跪著道:“頭領到此,必有指使。”李逵道:“我不來打攪你縣裡人,因往這裡經過,閒耍一遭,請出你知縣來,我和他廝見。”兩個去了,出來回話道:“知縣相公卻才見頭領來,開了後門,不知走往那裡去了。”李逵不信,自轉入後堂房裡來尋。李逵看時,那行頭衣衫匣子在那裡放著。李逵扭開鎖,取出行頭,領上展角,將來戴了,把綠袍公服穿上,把角帶系了,再尋朝靴,換了麻鞋,拿著槐簡,走出廳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來參見。”眾人沒奈何,只得上去答應。李逵道:“我這般打扮也好麽?”眾人道:“十分相稱。”李逵道:“你們令史只候都與我到衙了,便去;若不依我,這縣都翻做白地。”眾人怕他,只得聚集些公吏人來,擎著牙杖骨朵,打了三通擂鼓,向前聲喏。李逵呵呵大笑,又道:“你眾人內也著兩個來告狀。”吏人道:“頭領坐在此地,誰敢來告狀?”李逵道:“可知人不來告狀,你這裡自著兩個裝做告狀的來告。我又不傷他,只是取一回笑耍。”公吏人等商量了一會,只得著兩個牢子裝做廝打的來告狀,縣門外百姓都放來看。兩個跪在廳前,這個告道:“相公可憐見,他打了小人。”那個告:“他罵了小人,我才打他。”李逵道:“那個是吃打的?”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又問道:“那個是打了他的?”被告道:“他先罵了,小人是打他來。”李逵道:“這個打了人的是好漢,先放了他去。這個不長進的,怎地吃人打了,與我枷號在衙門前示眾。”李逵起身,把綠袍抓紮起,槐簡揣在腰裡,掣出大斧,直看著枷了那個原告人,號令在縣門前,方才大踏步去了,也不脫那衣靴。縣門前看的百姓,那裡忍得住笑。正在壽張縣前走過東,走過西,忽聽得一處學堂讀書之聲,李逵揭起帘子,走將入去,嚇得那先生跳窗走了,眾學生們哭的哭,叫的叫,跑的跑,躲的躲,李逵大笑。出門來,正撞著穆弘。穆弘叫道:“眾人憂得你苦,你卻在這裡瘋!快上山去!”那裡由他,拖著便走。李逵只得離了壽張縣,逕奔梁山泊來,有詩為證:
牧民縣令每猖狂,自幼先生教不良。應遣鐵牛巡歷到,公堂鬧了鬧書堂。
二人渡過金沙灘,來到寨里,眾人見了李逵這般打扮都笑。到得忠義堂上,宋江正與燕青慶喜,只見李逵放下綠袍,去了雙斧,搖搖擺擺,直至堂前,執著槐簡,來拜宋江。拜不得兩拜,把這綠袍踏裂,絆倒在地,眾人都笑。宋江罵道:“你這廝忒大膽!不曾著我知道,私走下山,這是該死的罪過!但到處便惹起事端,今日對眾弟兄說過,再不饒你!”李逵喏喏連聲而退。梁山泊自此人馬平安,都無甚事,每日在山寨中教演武藝,操練人馬,令會水者上船習學。各寨中添造軍器,衣袍,鎧甲,槍刀,弓箭,牌弩,旗幟,不在話下。
且說泰安州備將前事申奏東京,進奏院中,又有收得各處州縣申奏表文,皆為宋江等反亂,騷擾地方。此時道君皇帝有一個月不曾臨朝視事,當日早朝,正是三下靜鞭鳴御闕,兩班文武列金階,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進奏院卿出班奏曰:“臣院中收得各處州縣累次表文,皆為宋江等部領賊寇,公然直進府州,劫掠庫藏,搶擄倉廒,殺害軍民,貪厭無足,所到之處,無人可敵。若不早為剿捕,日後必成大患。”天子乃云:“上元夜此寇鬧了京國,今又往各處騷擾,何況那裡附近州郡?朕已累次差遣樞密院進兵,至今不見回奏。”
傍有御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臣聞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民之術。民心既服,不可加兵。即目遼兵犯境,各處軍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間亡命之徒,皆犯官刑,無路可避,遂乃嘯聚山林,恣為不道。若降一封丹詔,光祿寺頒給御酒珍羞,差一員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撫諭,招安來降,假此以敵遼兵,公私兩便。伏乞陛下聖鑒。”天子云:“卿言甚當,正合朕意。”便差殿前太尉陳宗善為使,擎丹詔御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是日朝中陳太尉領了詔書,回家收拾。不爭陳太尉奉詔招安,有分教:香醪翻做燒身藥,丹詔應為引戰書。畢竟陳太尉怎地來招安宋江,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寫下這題目,我不由得微笑起來,一般而言,“秀外慧中人見人愛”是讚美年輕女性的形容詞,引用在男性的身上,好像有點不倫不類。然而,閱遍整本《水滸》,一百零八人中,能當之無愧這個稱號的,非燕小乙哥莫屬!
如果說《水滸》前半本最出彩的人物是天神一般的武二郎,那么小說後期最奪人眼球的便是燕青。燕青幾乎參與了所有的重大事件:勸阻盧俊義“避難”、放冷箭救主、擒中箭虎丁得孫、捉無良管家李固、四柳村輔助李逵捉“鬼”、荊門鎮見證假冒宋江、泰安智撲擎天柱、一招之間敗高俅、救回人質蕭讓樂和、隨同柴進臥底方臘、最終功成身退浪跡天涯。而最最重要的一點是,正是他的出手,藉助李師師之力,使梁山最終被朝廷順利招安。
施老先生對燕青這個人物相當厚愛,不惜花費大量筆墨來渲染描述。書中有兩段經典評論:
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雙亡,盧員外家中養得他大。為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員外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遍體花繡,卻似玉亭柱上鋪著阮翠。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不止一身好花繡,更兼吹得彈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得諸路鄉談,省得諸行百藝的市語。更且一身本事,無人比得,拿著一張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並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間入城,少殺也有百十蟲蟻。若賽錦標社,那裡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頭知尾。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單諱個青字。北京城裡人口順,都叫他做浪子燕青。(第六十一回)
話說這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第七十四回)
由此可見,燕青是個絕頂聰明的人才,什麼難題到他手上,都能迎刃而解。更難能可貴的是,燕青見識處處強人一分,目光敏銳,統籌安排,善於掌握全盤計畫。
我一直以為,北京龍華寺大圓和尚恐怕和盧俊義有什麼梁子解不開,正是他那貌似無意的大力推薦:“頭領如何不聞河北玉麒麟之名?”才使宋江如夢初醒:“山寨中若得此人,何愁官兵緝捕?”於是國小老師吳用開始毛遂自薦:“小生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此人來上山!”
如此吳用便化做算命先生潛入盧府,裝模作樣胡說八道一番,要盧老闆到北京東南方一千里外“避難”,又口歌一詩教盧員外寫在牆上作日後憑證:“蘆花灘上有扁舟,俊傑黃昏獨自游。義到盡頭原是命,反躬逃難必無憂。”
我一直覺得這詩“內涵”相當淺顯,聰明人只要多讀多看幾次,便能看出“盧俊義反”的弦外之音來。譬如說第三句,這個“義”字套用在這裡明顯說不通,一般的秀才都會想到“緣”、“富”、“貴”等符合盧員外身份的詞,莫名其妙來個“義”字則顯得相當突兀和不可理解。
盧俊義看沒看出來箇中玄妙?我一直不敢確定,從他日後見群盜的表現來看,應該是不知情;但是從他主動取繩索,要憑一己之力來縛梁山群盜的勇氣來看,好像又隱隱約約猜到個三分。
然而燕青卻一開始就看得清清楚楚:“主人休信那個算命的先生,怕是要賺主人在梁山落草。可惜夜來我不在家,若我在家,三言兩語,盤倒那先生。”而管家李固和妻子賈氏也提出反對意見,當然他們是存了私心,一個生怕自己跟去受苦,一個擔心丈夫有所不測。
然而盧老闆是鐵了心要去會會山東豪傑,眾人無奈。燕青只好說:“小人幫著主人去一遭,便有些草寇出來,小人也敢發落三五十個。”而盧俊義偏偏看中了膽小怕事的飯桶李固,竟然棄燕青不用。
盧俊義這么做,理由是李固長於做買賣,但是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簡單,以我推想,盧俊義已經料到後續可能發生的情節(所以他準備了四面標語牌,指明要捉拿梁山好漢),根據他狂妄無知目中無人的表現來看,他是想靠一人之力收伏梁山好漢!所以不需要強力跟班燕青跟隨!
盧俊義為他的傲慢付出不小的代價,以至於被梁山軟禁了將近三個月之久。當他再次回到家鄉的時候,在吳用教唆下的李固已經侵吞了盧家財產——李固實現了籌謀已久的陰謀,占人家產,奪人妻子。
盧俊義剛回到北京,就見到了衣衫襤褸的燕青——被李固趕出家門,流落街頭乞討度日。當聽燕青說到自己的妻子與李固的姦情,盧俊義厲聲斥責說“我的娘子不是這般人,你這廝休來放屁!”的時候,他的內心世界是萬分驚慌失措的!盧俊義和燕青名為主僕,實如兄弟。在燕青心目中,甚至把主人當作父親來看待,因為自小父母雙亡的燕青對於有養育之恩的盧員外,心中感激難以言表。所以他對於盧俊義的暴怒,沒有像一般的奴僕一樣鴉雀無聲,而是選擇“痛哭,爬倒地下,拖住員外衣服”,不讓有如父兄的盧員外身赴險地。
每每看到這一段,心中總是感慨莫名,燕青的深情重義,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盧老闆一腳踢倒燕青後,心中恐懼恐怕是難以用語言表達。他非常希望燕青的話全是假話,但是以他對小乙哥的為人了解,他是相信燕青的情報的!所以他一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問:“燕青安在?”
很明顯盧俊義剛剛還在北京城外見過燕青,他這么問,一來是恫嚇李固,二來是試探口風。標明自己的立場:“我,河北玉麒麟,回來了!看你們能背著我弄什麼玄虛?!”
盧俊義想得太天真了,以為靠自己的身份就可以順利將奪門事變消於無形,他又為自己的盲目付出代價——以“梁山賊寇”的身份關進官府死牢。
盧俊義吃打不過,屈打成招,只等秋後問斬。李固生怕夜長夢多,向劊子手蔡福行賄殺人滅口。被柴進破壞陰謀後,又向押送公人董超薛霸行賄,要求發配路上結果盧俊義性命。
這董薛二賊便是當年押送林沖的混蛋,此次竟然故伎重演,將先前的害人手段原音重現:一路喝罵、燒水燙腳、藉口小睡、繩索加身、下手殺人。而情節竟然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救林沖的是魯智深,救盧俊義的是燕青!
盧俊義落到這般田地,唯一能報仇的也只有上梁山落草,徐圖後計。書中寫道:
盧俊義道:“雖然你強救了我性命,卻射死了這兩個公人。這罪越添得重,待走那裡去的是?”燕青道:“當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今日不上梁山泊時,別無去處。”盧俊義道:“只是我杖瘡發作,腳皮破損,點地不得!”燕青道:“事不宜遲,我背著主人去。”便去死屍身旁搜出銀兩,帶著弩弓,插了腰刀,拿了水火棍,背著盧俊義,一直望東便走;走不到十數里,早馱不動,見了個小小村店,入到裡面,尋房住下。
盧俊義此刻是毫無主見,而燕青卻思路相當清晰,我們看見,他取了盤纏(這和梁山好漢每戰必將金銀搜刮來當戰利品性質大大不同),拿了武器(連取弓、刀、棍三種不同攻擊範圍的防身器具,大智大勇!),然後將無法行走的主人背負在背上艱難行進,燕青又要背包裹,又要拿武器,還要背一個身高九尺的大漢!回回看到這裡,忍不住熱淚盈眶!燕小乙忠誠仁義,智勇雙全,一覽無餘!
可惜盧員外還是被公人捉回北京,由此而來,宋江在燕青口中得知陷了盧員外後,大軍齊發,破了北京城。盧俊義大仇得報,變得一無所有,只得安心在梁山坐了二把手。
梁山好漢排座次後,作為盧二當家的貼身心腹,燕青以奴僕之位列天罡星最後一位。燕青也很爭氣,上山後的功勞有聲有色,最傑出的便是和李師師的接觸,直接導致了梁山命運的改變,燕青以自己的傑出表現堵住了裙帶關係的謠言。
當李師師對這個英俊聰明、能歌善舞的小乙哥產生難得的風塵真情的時候,燕青深刻記著組織交代的任務,不敢越雷池一步。央視的《水滸傳》做了大膽變革,征方臘勝利後,燕青李師師效仿范蠡西施蕩舟五湖,做一對神仙眷侶,一生逍遙快活去也!竊以為這是個相當不錯的變動!
燕青臥底方臘成功破敵後,盧俊義要燕青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燕青卻建議“今大事已畢,欲同主人納還官誥,私去隱跡埋名以終天年。”可嘆盧俊義尚冥頑不靈,完全不相信鳥盡弓藏的真理,鐵了心要做官去。燕青苦勸不聽,書中寫道:
燕青道:“既然主公不聽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辭宋先鋒,他是個義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辭別主公。”盧俊義道:“你辭我,待要那裡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後。”盧俊義笑道:“原來也只恁地。看你到那裡?”燕青納頭拜了八拜,當夜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著,竟不知投何處去了。
燕青很幸運地躲過了一劫,在他的心目中,不管是員外性質的盧俊義,罪犯身份的盧俊義,強盜頭子地位的盧俊義,還是大官職務的盧俊義,他總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最親密的長輩和朋友,是自己一生唯一追隨的目標,是自己永遠難以忘記的主人。
燕青對盧俊義的感情,超出了《水滸》中任何一對朋友之間的友情,天上地下,四海列國,只要盧俊義有難,燕青勢必竭盡全力救助。可惜奸臣下毒的手段實在卑劣,“只在主公前後”的燕青恐怕也難以想到人性之壞,竟可以壞到如斯地步!
燕青是一個相當聰明能幹的人,在他身上,閃耀出無數的中華美德光芒,因此不僅為廣大男性讀者喜聞樂見,也俘獲了無數少女的芳心。燕青歸隱後,並未荒廢武功,著名的“燕青拳”流傳至今,影響深遠。《水滸》中作為一個地位低下的奴僕,能夠做到深入人心,數百年經久不息,燕青泉下有知,當用不同地方的方言唱響一曲“高山流水”!

回評

【容評:李卓老曰:燕青相撲,巳屬趣事,然猶有所為而為也。何如李大哥做知縣、鬧學堂,都是逢場作戲,真箇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戀。活佛,活佛。】
【袁評:李逵從來認真,今日公服上身,便如串戲,乃知公服是串戲行頭。】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