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目錄為是,《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講述了宋江統領五路軍馬,攻打蓋州不下,向降將耿恭了解城中情況,殺退了晉寧來的援兵。派石秀、時遷偷偷入城,扮做北軍,放火燒了草料場和神祠。解珍、解寶趁機入城,裡應外合奪了蓋州,守將鈕文忠帶兵逃走。

回目

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簡介

宋江統領五路軍馬,攻打蓋州不下,向降將耿恭了解城中情況,殺退了晉寧來的援兵。派石秀、時遷偷偷入城,扮做北軍,放火燒了草料場和神祠。解珍、解寶趁機入城,裡應外合奪了蓋州,守將鈕文忠帶兵逃走。

正文

話說宋江統軍兵人馬,分五隊進發,來打蓋州。蓋州哨探軍人,探聽的實,飛報入城來。城中守將鈕文忠,原是綠林出身,江湖上打劫的金銀財物,盡行助田虎,同謀造反,占據宋朝州郡,因此官封樞密使之職。慣使一把三尖兩刃刀,武藝出眾。部下管領著猛將四員,名號四威將,協同鎮守蓋州。那四員:

《水滸傳》《水滸傳》

“猊威將”方瓊“貔威將”安士榮
“彪威將”褚亨“熊威將”於玉麟
這四威將手下,各有偏將四員,共偏將一十六員。乃是:
楊端郭信蘇吉張翔
方順沈安盧元王吉
石敬秦升莫真盛本
赫仁曹洪石遜桑英
鈕文忠同正偏將佐,統領著三萬北兵,據守蓋州,近聞陵川,高平失守,一面準備迎敵官軍,一面申文去威勝,晉寧兩處,告急求救。當下聞報,即遣正將方瓊,偏將楊端,郭信,蘇吉,張翔,領兵五千,出城迎敵。臨行鈕文忠道:“將軍在意,我隨後領兵接應。”方瓊道:“不消樞密吩咐,那兩處城池,非緣力不能敵,都中了他詭計。方某今日不殺他幾個,誓不回城。”
當下個個披掛上馬,領兵出東門,殺奔前來。宋兵前隊迎著,擺開陣勢,戰鼓喧天。北陣里門旗開處,方瓊出馬,當先四員偏將,簇擁在左右。那方瓊頭戴捲雲冠,披掛龍鱗甲,身穿綠錦袍,腰系獅蠻帶,足穿抹綠靴。左掛弓,右懸箭。跨一匹黃馬,捻一條渾鐵。高叫道:“水草寇,怎敢用詭計賺我城池?”宋陣中孫立喝道:“助逆反賊,今天兵到來,尚不知死!”拍馬直搶方瓊。二將在征塵影里,殺氣叢中,礩過三十餘合,方瓊漸漸力怯。北軍陣中,張翔見方瓊礩不過孫立,他便拈起弓,搭上箭,把馬挨出陣前,向孫立颼的一箭。孫立早已看見,把馬頭一提,正射中馬眼,那馬直立起來。孫立跳在一邊,捻著,便來步礩。那馬負痛,望北跑了十數步便倒。張翔見射不倒孫立,飛馬提刀,又來助戰,卻得秦明接住殺。孫立欲歸陣換馬,被方瓊一條,不離左右的絞住,不能脫身。那邊惱犯了“神臂將”花榮,道:“賊將怎敢放暗箭,教他認我一箭!”口裡說著,手裡的弓,已開得滿滿地,覷定方瓊較親,颼的只一箭,正中方瓊面門,翻身落馬。孫立趕上,一槍結果,急回本陣換馬去了。
張翔秦明殺:秦明那條棍,不離張翔的頂門上下,張翔只辦得架隔遮攔。又見方瓊落馬,心中懼怯,漸漸輸將下來。北陣里郭信拍馬捻,來助張翔。秦明力敵二將,全無懼怯,三匹馬丁字兒擺開,在陣前殺。花榮再取第二枝箭,搭上弦,望張翔後心覷得親切,弓開滿月,箭發流星,颼的又一箭,喝聲道“認箭”,正中張翔後心,射個透明,那枝箭直透前胸而出。頭盔倒掛,兩腳蹬空,撲通的撞下馬來。郭信見張翔中箭,賣個破綻,撥馬望本陣便走,秦明緊緊趕去。
此時孫立已換馬出陣,同花榮,索超招兵卷殺過來,北兵大亂。那邊楊端,郭信,蘇吉抵當不住,望後急退。猛聽的北兵後面,喊聲大振,卻是鈕文忠恐方瓊有失,令安士榮,於玉麟各領五千軍馬,分兩路合殺攏來。這裡花榮等四將,急分兵抵敵,卻被那楊端,郭信,蘇吉勒轉兵馬,回身殺來,當不得三面夾攻。花榮等四將奮力衝突,看看圍在垓心。又聽的東邊喊殺連天,北軍大亂,左是董平等七將,右是黃信等七將,兩翼兵馬,一齊衝殺過來,北兵大敗,殺死者甚多。安士榮,於玉麟等,領兵急擁進城,閉了城門。宋兵追至城下,城上擂木炮石,打將下來,宋兵方退。
須臾,宋先鋒等大兵,都到離城五里屯紮。宋江升帳,教蕭讓標寫花榮頭功。忽然起一陣怪風,飛土揚塵,從西過東,把旗幟都搖撼的歪邪。吳用道:“這陣風,今夜必主賊兵劫寨,可速準備。”宋江道:“這陣風,真箇不比尋常!”便令歐鵬,鄧飛,燕順,馬麟,領三千兵於寨左埋伏;王英陳達,楊春,李忠,領三千兵於寨右埋伏;魯智深,武松,李逵,鮑旭項充李袞,領兵五百,於寨中埋伏:炮響為號,一齊殺出。分撥已了,宋江與吳用秉燭談兵。且說鈕文忠見折了三將,計點軍士,折去二千餘名。正在帳中納悶,當有“貔威將”安士榮獻計道:“恩相放心!宋江這夥,連贏了幾陣,已是志驕氣滿,必無準備。今夜安某,領一支兵去劫寨,可獲全勝,以報今日之仇。”鈕樞密道:“將軍若去,我當親自領兵接應;卻令於褚二將軍,堅守城池。”安士榮大喜道:“若得恩相親征,必擒宋江。”
計議已定,至二更時分,士榮同偏將沈安,盧元,王吉,石敬,統領五千軍馬,人披軟戰,馬摘鸞鈴,出得城來,銜枚疾走,直至宋兵寨前,發聲喊,一擁殺入寨來。見寨門大開,寨中燈燭輝煌,安士榮情知中計,急退不迭。宋寨中一聲炮響,左有燕順等四將,右有王英等四將,一齊奔殺攏來;寨內李逵等六將,領蠻牌步兵,滾殺出寨來。北軍大敗,四散逃命。沈安被武松一戒刀砍死,王吉被王英殺死。宋兵把安士榮,盧元,石敬人馬圍在垓心。看看危急,卻得鈕文忠同偏將曹洪,石遜,領兵救應,混殺一場,各自收兵。
次日,鈕文忠計點軍士,折去千餘;又折了沈安,王吉二將;石遜身帶重傷,命在呼吸。正憂悶間,忽報威勝有使命擎令旨到來。鈕文忠連忙上馬,出北門迎接。使臣進城,宣讀令旨,說近來司天監夜觀天象,有罡星入犯晉地分野,務宜堅守城池,不得有誤。鈕文忠訴說宋朝差宋江等兵馬前來殺,連破兩個城池。宋兵已到這裡,昨日殺,又折了正偏將佐五員。若得救兵早到,方保無虞。使臣道:“在下離威勝時,尚未有這個訊息。行至中路,始聽的傳說宋朝遣兵到俺這裡。”鈕文忠設宴管待,饋送禮物,一面準備擂木炮石,強弓硬弩,火箭火器,堅守城池,以待救兵,不在話下。

43、地英星天目將彭杞43、地英星天目將彭杞

再說燕順,王英等眾將,殺散劫寨賊兵,得勝回寨。次日,宋江傳令,修治器械,準備攻城。令林銶,索超,宣贊,郝思文,領兵一萬,攻打東門;徐寧,秦明,韓滔,彭舾,領兵一萬,攻打南門;董平,楊志,單廷,魏定國,領兵一萬,攻打西門;卻空著北門,恐有救兵到來,城內衝突,兩路受敵。卻令史進,朱仝,穆弘,馬麟,領兵五千,於城東北高崗下埋伏;黃信,孫立,歐鵬,鄧飛,領兵五千,於城西北密林里埋伏;倘賊人調遣救兵至,兩路夾擊。令花榮,王英,張青,孫新,李立,領馬兵一千為游騎,往來四門探聽;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劉唐,雷橫,領步兵三百,與花榮等互相策應。分撥已定,眾將遵令去了。宋江與盧俊義,吳用等正偏將佐,移紮營寨城東一里外。令李雲,湯隆督修雲梯飛樓,推赴各營駕用。
卻說林銶等四將,在東城建豎雲梯飛樓,逼近城垣,令輕捷軍士上飛樓,攀援欲上,下面吶喊助威。怎禁的城內火箭如飛蝗般射出來,軍士躲避不迭。無移時,那飛樓已被燒毀,吻喇喇傾折下來,軍士跌死了五六名,受傷十數名。西南二處攻打,亦被火箭火炮傷損軍士。為是一連六七日攻打不下。
宋江見攻城不克,同盧俊義,吳用親到南門城下,催督攻城。只見花榮等五將,領游騎從西哨探過東來。城樓上於玉麟同偏將楊端,郭信,監督軍士守御。楊端望見花榮漸近城樓,便道:“前日被他一連傷了二將,今日與他報仇則個!”急拈起弓,搭上箭,望著花榮前心,颼的一箭射來。花榮聽的弓弦響,把身望後一倒,那枝箭卻好射到順手,只一綽綽了那枝箭,咬在口裡;起身把帶在了事環上,左手拈弓,右手就取那枝箭,搭上弦,覷定楊端較親,只一箭,正中楊端咽喉,撲通的望後便倒。
花榮大叫:“鼠輩怎敢放冷箭,教你一個個都死!”把右手去取箭,卻待要再射時,只聽的城樓上發聲喊,幾個軍士一齊都滾下樓去。於玉麟,郭信,嚇的面如土色,躲避不迭。花榮冷笑道:“今日認得『神箭將軍』了!”宋江,盧俊義喝采不已。吳用道:“兄長,我等卻好同花將軍去看視城垣形勢。”花榮等擁護著宋江,盧俊義,吳用,繞城周匝看了一遍。
宋江,盧俊義,吳用,回到寨中,吳用喚臨川降將耿恭,問蓋州城中路徑。耿恭道:“鈕文忠將舊州治做帥府,當城之中。城北有幾個廟宇,空處卻都是草場。”吳用聽罷,對宋江計議,便喚時遷,石秀近前密語道:“如此依計,往花榮軍前,密傳將令,相機行事。”再喚凌振,解珍,解寶,領二百名軍士,攜帶轟天子母大小號炮,如此前去。教魯智深,武松,帶領金鼓手三百名;劉唐,楊雄,郁保四,段景住,每人帶領二百名軍士;各備火把,往東南西北,依計而行。又令戴宗往東西南三營,密傳號令,只看城中火起,並力攻城。分撥已定,眾頭領遵令去了。
且說鈕文忠日夜指望救兵,毫無消耗,十分憂悶;添撥軍士,搬運木石上城堅守。至夜黃昏時分,猛聽的北門外喊聲振天,鼓角齊鳴。鈕文忠馳往北門,上城眺望時,喊聲金鼓都息了,卻不知何處兵馬。正疑慮間,城南喊聲又起,金鼓振天。鈕文忠令於玉麟堅守北門,自己急馳兵至南城看時,喊聲已息,金鼓也不鳴了。鈕文忠眺望多時,唯聽的宋軍南營里,隱隱更鼓之聲,靜悄悄地,火光兒也沒半點。徐徐下城,欲到帥府前點視,猛聽的東門外連珠炮響,城西吶喊擂鼓喧天價起。鈕文忠東奔西逐,直鬧到天明。宋兵又來攻城,至夜方退。是夜一鼓時分,又聽的鼓角喊聲。鈕文忠道:“這是疑兵之計,不要睬他,掩這裡只堅守城池,看他怎地。”忽報東門火光燭天,火把不計其數,飛樓雲梯,逼近城來。鈕文忠聞報,馳往東城,同褚亨,石敬,秦升督軍士用火箭炮石,正在打射,猛可的一聲火炮,響振山谷,把城樓也振動,城內軍民,十分驚恐。如是的蒿惱了兩夜,天明又來攻城,軍士時刻不得合眼,鈕文忠也時刻在城巡視。忽望見西北上旌旗蔽日遮天,望東南而來,宋兵中十數騎哨馬,飛也似投大寨去了。鈕文忠料是救兵,遣於玉麟準備出城接應。
卻說西北上那支軍馬,乃是晉寧守將田虎的兄弟三大王田彪,接了蓋州求救文書,便遣部下猛將鳳翔,王遠,領兵二萬,前來救援。已過陽城,望蓋州進發,離城尚有十餘里,猛聽的一炮響,東西高崗下密林中,飛出兩彪軍來,卻是史進,朱仝,穆弘,馬麟,黃信,孫立,歐鵬,鄧飛八員猛將,一萬雄兵,卷殺過來。晉寧兵雖是二萬,遠來勞困,怎當得這裡埋伏了十餘日,養成精銳,兩路夾攻。晉寧軍大敗,棄下金鼓,旗,盔甲,馬匹無數,軍士殺死大半,鳳翔,王遠脫逃性命,領了敗殘頭目士卒,仍回晉寧去了不題。
再說鈕文忠見兩軍截住殺,急遣於玉麟,領兵開北門殺出接應,那北門卻是無兵攻打。於玉麟領兵出城,過吊橋,遇著花榮游騎從西而來。北軍大叫:“神箭將軍來了!”慌的急退不迭,一擁亂搶進城去。於玉麟已是在南城嚇破了膽,那裡敢來交戰,也跑進城去。花榮等衝過來,殺死二十餘人,不去趕殺,讓他進城。城中急急閉門。
那時石秀,時遷穿了北軍號衣,已渾入城。時遷,石秀進的城門,趁鬧哄里溜進小巷。轉過那條巷,卻有一個神祠,牌額上寫道:“當境土地神祠。”時遷,石秀踅進祠來,見一個道人在東壁下向火。那道人看見兩個軍士進祠來,便道:“長官,外面訊息如何?”軍人道:“適俺每被於將軍點去殺,卻撞著了那神箭將軍,於將軍也不敢與他交鋒。俺每亂搶城,卻被俺趁鬧閃到這裡。”便向身邊取出兩塊碎銀,遞與道人說:“你有藏下的酒,胡亂把兩碗我每吃,其實寒冷。”那人笑將起來道:“長官,你不知這幾日軍情緊急,神道的香火也一些沒有,那討半滴酒來?”便把銀遞還時遷。石秀推住他的手道:“這點兒你且收著,卻再理會。我每連日守城辛苦,時刻不得合眼,今夜權在這裡睡了,明早便去。”
那道人搖著手道:“二位長官莫怪!鈕將軍軍令嚴緊,少頃便來查看。我若留二位在此,都不能個乾淨。”時遷道:“恁般說,且再處。”石秀便挨在道人身邊,也去向火。時遷張望前後無人,對石秀丟個眼色,石秀暗地取出佩刀。那道人只顧向火,被石秀從背後卡察的一刀,割下頭來,便把祠門拴了。此時已是酉牌時分,時遷轉過神廚後壁,卻有門戶。戶外小小一個天井,屋檐下堆積兩堆兒亂草。時遷,石秀搬將出來,遮蓋了道人首,開了祠門,從後面天井中爬上屋去。兩個伏在脊下,仰看天邊明朗朗地現出數十個星來。時遷,石秀挨了一回,再溜下屋來,到祠外探看,並無一個人來往。兩個再踅幾步,左右張望,鄰近雖有幾家居民,都靜悄悄地閉著門,隱隱有哭泣之聲。時遷再踅向南去,轉過一帶土牆,卻是偌大一塊空地,上面有數十堆柴草。
時遷暗想道:“這是草料場,如何無軍人看守?”原來城中將士,只顧城上禦敵,卻無暇到此處點視。那看守軍人,聽的宋軍殺散救兵,料城中已不濟事,各顧性命,預先藏匿去了。時遷,石秀復身到神祠里,取了火種,把道人屍首上亂草點著;卻溜到草場內,兩個分頭去,一連上六七處。少頃,草場內烘烘火起,烈沖天,那神祠內也燒將起來。草場西側,一個居民,聽的火起,打著火把出來探聽。時遷搶過來,劈手奪了火把。石秀道:“待我每去報鈕元帥。”居民見兩個是軍士,那敢與他拗。時遷執著火把,同石秀一逕望南跑去,口裡嚷著報元帥,見居民房屋下得手的所在,又上兩把火,卻丟下火把,踅過一邊。兩個脫下北軍號衣,躲在僻靜處。
城中見四五路火起,一時鼎沸起來。鈕文忠見草場火起,急領軍士馳往救火。城外見城內火起,知是時遷,石秀內應,並力攻打。宋江同吳用帶領解珍,解寶馳至城南,吳用道:“我的前見那邊城垣稍低。”便令秦明等把飛樓逼近城垣。吳用對解珍,解寶道:“賊人喪膽,軍士已罷,兄弟努力上城!”解珍帶朴刀上飛樓,攀女牆,一躍而上,隨後解寶也奮躍上去。兩個發聲喊,搶下女牆,揮刀亂砍。城上軍士,本是困頓驚恐,又見解珍,解寶十分兇猛,都亂竄滾下城去。褚亨見二人上城,挺來礩了十數合,被解寶一朴刀搠翻,解珍趕上,剁下頭來。
此時宋兵從飛樓攀援上城,已有百十餘人。解珍,解寶當先,一齊搶殺下城,大叫道:“上前的剁做肉泥!”眾人殺死石敬,秦升,砍翻把門軍士,奪了城門,放下吊橋,徐寧等眾將領兵擁入。徐寧同韓滔領兵殺奔東門,安士榮抵敵不住,被徐寧戳死,奪門放林銶等眾將入城。秦明同彭舾領兵搶奪西門,放董平等入城。莫真,赫仁,曹洪,被亂兵所殺。殺的橫市井,血滿街衢。鈕文忠見城門已都被奪了,只得上馬,棄了城池,同於玉麟領二百餘人,出北門便走。未及一里,黑暗裡突出“黑鏇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一個猛將軍,一個莽和尚,攔住去路。正是天羅密布難移步,地網高張怎脫身。畢竟鈕文忠,於玉麟性命如何,再聽下回分解。

賞析

更愚昧的是,既然政府只給了張空頭支票,梁山至少應該多留個心眼,接受招安但不要解散山寨,保留實力繼續同政府交涉,以期早日兌現這張支票。而梁山是如何做的呢?宋江解散幫會,讓小嘍羅自願離開,梁山的錢財大家一分,然後拆了山寨,賣市10日。這樣一來等於已經自廢武功。任何一個組織要是自己散了,再聚起來就不容易了。這當兒吳用除了勸諫先不要把兄弟們的家眷送還鄉以外,沒有一句諫言,任憑宋江胡鬧。無齋主人覺得這位軍師簡直不可理喻,這么一個自我毀滅的行動,他老人家竟然沒有隻字片語反對,是不是也被招安燒昏了腦袋。如果說梁山的悲劇性命運,宋江要負最大責任的話,吳用這個無用的軍師至少要負一半責任。
果然既然梁山自廢武功,政府當然就沒必要兌現這張空頭支票。現在的梁山除非重新回到黑道,否則幾個公安就能搞定你。既然如此,你還有什麼權力討價還價。政府不僅什麼官都不給,還要把梁山人馬拆成5路。這時候兄弟們才如夢初醒,想要再上梁山。
“天子命御駕指揮使,直至宋江營中,口傳聖旨,令宋江等分開軍馬,各歸原所。眾頭領聽得,心中不悅,回道:‘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見些官爵,便要將俺弟兄等分遣調開。俺等眾頭領生死相隨,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們只得再回梁山泊去’。”
但是再上梁山,談何容易?宋江騎虎難下,好不容易漂白了,一回黑道豈非前功盡棄,何況山寨已經解散,重建談何容易。宋江個人名望也會受到巨大打擊。萬般無奈下,宿部長建議去打遼國,等立功了再封賞。梁山除了接受沒有第二個選擇,除非重上梁山。於是梁山開始了招安後的悲劇性命運。政府的空頭支票就是驢子鼻子前面掛著的胡蘿蔔,驢子向前一步,胡蘿蔔也就向前一步,始終在驢子的視線內,又始終差一步,就這樣引誘著梁山一步一步走向毀滅。
五、結語
吳用這個軍師最後還是醒悟了過來,但是已經太晚了。征方臘後,梁山兄弟們只剩下了27人,元氣大傷。不久盧俊義、宋江都被毒死。吳用最後在宋江墳前同花榮一起自殺徇死。這固然有他們同宋江的感情因素在內,但更主要的還是吳用終於看透了,自己只是個棋子,辛辛苦苦半天無非是為人作嫁衣裳。梁山為漂白花了這么大的代價,為政府立了這么大的功勞,最後仍不免兔死狗烹的下場。水滸借花榮之口說出:
“朝廷既已生疑,必然來尋風流罪過。倘若被他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無及。如今隨仁兄同死於黃泉,也留得個清名於世,屍必歸墳矣!”。
意思就是政府既然不放心我們,早晚會捏造一些罪名給我們。身無利器、得罪峰層,必招禍端。與其到時候再到刑場上被殺受死,不如現在就死,這樣還可以保留清名,死後頭上的官帽子還在。這其實同宋江的想法沒有什麼兩樣,梁山花了這么大的代價才漂白,對吳用和花榮來說,生死已經不重要了,而梁山這個沾滿鮮血的招安成果才是最重要的。為了不使這個成果最終被毀,現在自殺也許是最好的選擇,這也算能告慰宋江的在天之靈了。但不知吳用此時此刻,是否心中有一絲悔意,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好好當一個鄉村國小教師,教教幾個蒙童,其樂融融,又何必貪心去劫生辰綱呢?

回評

【袁評:鈕文忠小寇耳,以彼其眾,欲敵宋公明,何異螻蟻之撼泰山!所以只自取滅亡也。】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