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徑打劫,未殺,給銀十兩。後知受騙,殺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見娘,娘雙目失明,李騙娘說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達回家,揭穿李逵秘密,並去財主家要領人捉拿李逵。李逵給他留下一錠大銀走了。李達領人亦不去趕。

背娘至沂嶺,給娘取水,娘被虎吃,連殺子母四虎,被眾獵戶迎至曹太公莊上,被李鬼老婆認出,曹太公設計灌醉,報告知府。朱貴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殺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回目

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鏇風沂嶺殺四虎
水滸傳水滸傳

簡介

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徑打劫,未殺,給銀十兩。後知受騙,殺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見娘,娘雙目失明,李騙娘說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達回家,揭穿李逵秘密,並去財主家要領人捉拿李逵。李逵給他留下一錠大銀走了。李達領人亦不去趕。
背娘至沂嶺,給娘取水,娘被虎吃,連殺子母四虎,被眾獵戶迎至曹太公莊上,被李鬼老婆認出,曹太公設計灌醉,報告知府。朱貴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殺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正文

話說李逵道:“哥哥,你且說那三件事?”宋江道:“你要去沂州沂水縣搬取母親,第一件,徑回,不可吃酒;第二件,因你性急,誰肯和你同去,你只自悄悄地取了娘便來;第三件,你使的那兩把板斧,休要帶去,路上小心在意,早去早回。”
逵道:“這三件事,有甚么依不得!哥哥放心,我只今日便行,我也不住了。”
當下李逵拽扎得爽利,只跨一口腰刀,提條朴刀,帶了一錠大銀,三五個小銀子,吃了幾杯酒,唱個大喏,別了眾人,便下山來,過金沙灘去了。
晁蓋宋江與眾頭領送行已罷,回到大寨里聚義廳上坐定。宋江放心不下,對眾人說道:“李逵這個兄弟,此去必然有失。不知眾兄弟們,誰是他鄉中人?可與他那裡探聽個訊息。”杜遷便道:“只有朱貴原是沂州沂水縣人,與他是鄉里。”
宋江聽罷,說道:“我卻忘了。前日在白龍廟聚會時,李逵已自認得朱貴是同鄉人。”
宋江便著人去請朱貴,小嘍羅飛報下山來,直至店裡,請的朱貴到來。宋江道:“今有李逵兄弟前往家鄉搬取老母。因他酒性不好,為此不肯差人與他同去,誠恐路上有失。今知賢弟是他鄉中人,你可去他那裡探聽,走一遭。”朱貴答道:“小弟是沂州沂水縣人,現在一個兄弟喚做朱富,在本縣西門外開著個酒店。這李逵他是本縣百丈村董店東住。有個哥哥,喚做李達,專與人家做長工。這李逵自小凶頑,因打死了人,逃走在江湖上,一向不曾回歸。如今著小弟去那裡探聽也不妨,只怕店裡無人看管。小弟也多時不曾還鄉,亦就要回家探望兄弟一遭。”宋江道:“這個看店,不必你憂心,我自教侯健。石勇替你暫管幾時。”朱貴領了這言語,相辭了眾頭領下山來,便走到店裡,收拾包裹,交割鋪面與石勇。侯健,自奔沂州去了。
這裡宋江晁蓋在寨中,每日筵席,飲酒快樂,與吳學究看習天書,不在話下。
且說李逵獨自一個離了梁山泊,取路來到沂水縣界。於路,李逵端的不吃酒,因此不惹事,無有話說。行至沂水縣西門外,見一簇人圍著榜看,李逵也立在人叢中,聽得讀道:“榜上第一名正賊宋江,系鄆城縣人;第二名從賊戴宗,系江州兩院押獄;第三名從賊李逵,系沂州沂水縣人。”李逵在背後聽了,正待指手畫腳,沒做奈何處,只見一個人搶向前來,攔腰抱住,叫道:“張大哥,你在這裡做甚么?”
李逵扭過身看時,認得是旱地忽律朱貴。李逵問道:“你如何也來這裡?”朱貴道:“你且跟我來說話。”
兩個一同來西門外近村一個酒店內,直入到後面一間靜房中坐了。朱貴指著李逵道:“你好大膽!那榜上明明寫著賞一萬貫錢捉宋江,五千錢捉戴宗,三千錢捉李逵,你卻如何立在那裡看榜?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宋公明哥哥只怕你惹事,不肯教人和你同來,又怕你到這裡做出怪來,續後特使我趕來探聽你的訊息。我遲下山來一日,又先到你一日,你如何今日才到這裡?”李逵道:“便是哥哥分付,教我不要吃酒,以此路上走得慢了。你如何認得這個酒店裡?你是這裡人,家在那裡住?”朱貴道:“這個酒店,便是我兄弟朱富家裡。我原是此間人,因在江湖上做客,消折了本錢,就於梁山泊落草,今次方回。”又叫兄弟朱富來與李逵相見了。朱富置酒管待李逵。李逵道:“哥哥分付,教我不要吃酒,今日我已到鄉里了,便吃兩碗兒,打甚么鳥緊!”朱貴不敢阻當他,由他吃。
當夜直吃到四更時分,安排些飯食,李逵吃了,趁五更曉星殘月,霞光明朗,便投村里去。朱貴分付道:“休從小路去,只從大朴樹轉彎,投東大路,一直往百丈村去,便是董店東。快取了母親來,和你早回山寨去。”李逵道:“我自從小路去,卻不近?大路走,誰耐煩!”朱貴道:“小路走,多大蟲,又有乘勢奪包裹的剪徑賊人。”李逵應道:“我卻怕甚鳥!”戴上氈笠兒,提了朴刀,跨了腰刀,別了朱貴。朱富,便出門投百丈村來。
約行了數十里,天色漸漸微明,去那露草之中,趕出一隻白兔兒來,望前路去了。李逵趕了一直,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有詩為證:山徑崎嶇靜復深,西風黃葉滿疏林。
偶因逐兔過前界,不記倉忙行路心。
22、天殺星黑鏇風李逵22、天殺星黑鏇風李逵

正走之間,只見前面有五十來株大樹叢雜,時值新秋,葉兒正紅。李逵來到樹林邊廂,只見轉過一條大漢,喝道:“是會的留下買路錢,免得奪了包裹。”李逵看那人時,戴一頂紅絹抓�兒頭巾,穿一領粗布衲襖,手裡拿著兩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臉上。李逵見了,大喝一聲:“你這廝是甚么鳥人?敢在這裡剪徑!”那漢道:“若問我名字,嚇碎你心膽,老爺叫做黑鏇風。你留下買路錢並包裹,便饒了你性命,容你過去。”李逵大笑道:“沒你娘鳥興!你這廝是甚么人?那裡來的?也學老爺名目,在這裡胡行。”李逵挺起手中朴刀,來奔那漢,那漢那裡抵當得住,卻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腳踏住胸脯,喝道:“認得老爺么?”那漢在地下叫道:“爺爺,饒恁孩兒性命!”李逵道:“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漢黑鏇風李逵,便是你這廝辱莫老爺名字。”那漢道:“小人雖然姓李,不是真的黑鏇風。為是爺爺江湖上有名目,提起好漢大名,神鬼也怕,因此小人盜學爺爺名目,胡亂在此剪徑。但有孤單客人經過,聽得說了黑鏇風三個字,便撇了行李,逃奔了去,以此得這些利息,實不敢害人。小人自己的賤名叫做李鬼,只在這前村住。”李逵道:“叵耐這廝無禮,卻在這裡奪人的包裹行李,壞我的名目,學我使兩把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劈手奪過一把斧來便砍,李鬼慌忙叫道:“爺爺殺我一個,便是殺我兩個。”李逵聽得,住了手問道:“怎的殺你一個,便是殺你兩個?”李鬼道:“小人本不敢剪徑,家中因有個九十歲的老母,無人養贍,因此小人單題爺爺大名唬嚇人,奪些單身的包裹,養贍老母。其實並不曾敢害了一個人。如今爺爺殺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餓殺。”
李逵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聽的說了這話,自肚裡尋思道:“我特地歸家來取娘,卻倒殺了一個養娘的人,天地也不�我。罷,罷!我饒了你這廝性命。”
放將起來,李鬼手提著斧,納頭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鏇風,你從今已後,休要壞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業,再不敢倚著爺爺名目,在這裡剪徑。”李逵道:“你有孝順之心,我與你十兩銀子做本錢,便去改業。”李逵便取出一錠銀子,把與李鬼,拜謝去了。
李逵自笑道:“這廝卻撞在我手裡。既然他是個孝順的人,必去改業,我若殺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自去休。”拿了朴刀,一步步投山僻小路而來。詩曰:李逵迎母卻逢傷,李鬼何曾為養娘。
可見世間忠孝處,事情言語貴參詳。
走到巳牌時分,看看肚裡又飢又渴,四下里都是山徑小路,不見有一個酒店飯店。正走之間,只見遠遠在山凹里露出兩間草屋。李逵見了,奔到那人家裡來,只見後面走出一個婦人來,�髻鬢邊插一簇野花,搽一臉胭脂鉛粉。李逵放下朴刀道:“嫂子,我是過路客人,肚中飢餓,尋不著酒食店,我與你一貫足錢,央你回些酒飯吃。”那婦人見了李逵這般模樣,不敢說沒,只得答道:“酒便沒買處,飯便做些與客人吃了去。”李逵道:“也罷。只多做些個,正肚中飢出鳥來。”那婦人道:“做一升米不少么?”李逵道:“做三升米飯來吃。”那婦人向廚中燒起火來,便去溪邊淘了米,將來做飯。
李逵卻轉過屋後山邊來淨手,只見一個漢子�手�腳從山後歸來。李逵轉過屋後聽時,那婦人正要上山討菜,開後門,見了,便問道:“大哥,那裡閃�了腿?”
那漢子應道:“大嫂,我險些兒和你不廝見了,你道我晦鳥氣么?指望出去等個單身的過,整整等了半個月,不曾發市,甫能今日抹著一個,你道是誰?原來正是那真黑鏇風。卻恨撞著那驢鳥,我如何敵得他過?倒吃他一朴刀,搠翻在地,定要殺我,吃我假意叫道:”你殺我一個,卻害了我兩個。“他便問我緣故,我便告道:”家中有個九十歲的老娘,無人養贍,定是餓死。“那驢鳥真箇信我,饒了我性命,又與我一個銀子做本錢,教我改了業養娘。我恐怕他省悟了,趕將來,且離了那林子裡僻靜處睡了一回,從後山走回家來。”那婦人道:“休要高聲。卻才一個黑大漢來家中,教我做飯,莫不正是他。如今在門前坐地,你去張一張看。若是他時,你去尋些麻藥來,放在菜內,教那廝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卻對付了他,謀得他些金銀,搬往縣裡住,去做些買賣,卻不強似在這裡剪徑!”
李逵已聽得了,便道:“叵耐這廝,我倒與了他一個銀子,又饒了性命,他倒又要害我。這個正是情理難容!”一轉踅到後門邊。這李鬼恰待出門,被李逵劈�揪住,那婦人慌忙自望前門走了。李逵捉住李鬼,按翻在地,身邊掣出腰刀,早割下頭來。拿著刀,卻奔前門尋那婦人時,正不知走那裡去了。再入屋內來,去房中搜看,只見有兩個竹籠,盛些舊衣裳,底下搜得些碎銀兩並幾件釵環,李逵都拿了。
又去李鬼身邊搜了那錠小銀子,都打縛在包裹里。卻去鍋里看時,三升米飯早熟了,只沒菜蔬下飯。李逵盛飯來吃了一回,看看自笑道:“好痴漢,放著好肉在面前,卻不會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兩塊肉來,把些水洗淨了,灶里抓些炭火來便燒。一面燒,一面吃。吃得飽了,把李鬼的屍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
比及趕到董店東時,日已平西。徑奔到家中,推開門,入進裡面,只聽得娘在床上問道:“是誰人來?”李逵看時,見娘雙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李逵道:“娘,鐵牛來家了。”娘道:“我兒,你去了許多時,這幾年正在那裡安身?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長工,止博得些飯食吃,養娘全不濟事。我時常思量你,眼淚流乾,因此瞎了雙目。你一向正是如何?”李逵尋思道:“我若說在梁山泊落草,娘定不肯去,我只假說便了。”李逵應道:“鐵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來取娘。”
娘道:“恁地卻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李逵道:“鐵牛背娘到前路,卻覓一輛車兒載去。”娘道:“你等大哥來,卻商議。”李逵道:“等做甚么?我自和你去便了。”恰待要行,只見李達提了一罐子飯來。
入得門,李逵見了,便拜道:“哥哥,多年不見。”李達罵道:“你這廝歸來則甚?又來負累人。”娘便道:“鐵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來取我。”李達道:“娘呀!休信他放屁。當初他打殺了人,教我披枷帶鎖,受了萬千的苦。如今又聽得他和梁山泊賊人通同,劫了法場,鬧了江州,現在梁山泊做了強盜。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來,著落原籍追捕正身,卻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財主替我官司分理,說他兄弟已自十來年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冒供鄉貫?又替我上下使錢,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現今出榜賞三千錢捉他。你這廝不死,卻走家來胡說亂道!”李逵道:“哥哥不要焦躁,一發和你同上山去快活,多少是好。”李達大怒,本待要打李逵,卻又敵他不過,把飯罐撇在地下,一直去了。
李逵道:“他這一去,必然報人來捉我,卻是脫不得身,不如及早走罷。我大哥從來不曾見這大銀,我且留下一錠五十兩的大銀子,放在床上。大哥歸來見了,必然不趕來。”李逵便解下腰包,取一錠大銀,放在床上,叫道:“娘,我自背你去休。”娘道:“你背我那裡去?”李逵道:“你休問我,只顧去快活便了。我自背你去不妨。”李逵當下背了娘,提了朴刀,出門望小路里便走。
卻說李達奔來財主家報了,領著十來個莊客,飛也似趕到家裡看時,不見了老娘,只見床上留下一錠大銀子。李達見了這錠大銀,心中忖道:“鐵牛留下銀子,背娘去那裡藏了。必是梁山泊有人和他來,我若趕去,倒吃他壞了性命。想他背娘,必去山寨里快活。”眾人不見了李逵,都沒做理會處。李達卻對眾莊客說道:“這鐵牛背娘去,不知往那條路去了,這裡小路甚雜,怎地去趕他?”眾莊客見李達沒理會處俄延了半晌,也各自回去了,不在話下。
這裡只說李逵怕李達領人趕來,背著娘只望亂山深處僻靜小路而走。看看天色晚了,但見:暮煙橫遠岫,宿霧鎖奇峰。慈鴉撩亂投林,百鳥喧呼傍樹。行行雁陣,墜長空飛入蘆花;點點螢光,明野徑偏依腐草。捲起金風飄敗葉,吹來霜氣布深山。
當下李逵背娘到嶺下,天色已晚了。娘雙眼不明,不知早晚。李逵卻自認得這條嶺,喚做沂嶺。過那邊去,方才有人家。娘兒兩個,趁著星明月朗,一步步捱上嶺來。
娘在背上說道:“我兒,那裡討口水來我吃也好。”李逵道:“老娘,且待過嶺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飯吃。”娘道:“我日中吃了些乾飯,口渴的當不得。”李逵道:“我喉嚨里也煙發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嶺上,尋水與你吃。”娘道:“我兒,端的渴殺我也!救我一救!”李逵道:“我也睏倦的要不得。”李逵看看捱得到嶺上,松樹邊一塊大青石上,把娘放下,插了朴刀在側邊,分付娘道:“耐心坐一坐,我去尋水來你吃。”李逵聽得溪澗里水響,聞聲尋將去,盤過了兩三處山腳,到得那澗邊看時,一溪好水。怎見得,有詩為證:穿崖透壑不辭勞,遠望方知出處高。
李逵來到溪邊,捧起水來,自吃了幾口,尋思道:“怎生能夠得這水去,把與娘吃?”立起身來,東觀西望,遠遠地山頂上見個庵兒,李逵道:“好了。”攀藤攬葛,上到庵前,推開門看時,卻是個泗州大聖祠堂。面前有個石香爐。李逵用手去掇,原來卻是和座子鑿成的。李逵拔了一回,那裡拔得動,一時性起來,連那座子掇出,前面石階上一磕,把那香爐磕將下來,拿了再到溪邊,將這香爐水裡浸了,拔起亂草,洗得乾淨,挽了半香爐水,雙手擎來,再尋舊路,夾七夾八走上嶺來。
到得松樹裡邊,石頭上不見了娘,只見朴刀插在那裡。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李逵心慌,丟了香爐,定住眼四下里看時,並不見娘。走不到三十餘步,只見草地上一團血跡。李逵見了,心裡越疑惑,趁著那血跡尋將去。尋到一處大洞口,只見兩個小虎兒在那裡舐一條人腿。正是:假黑鏇風真搗鬼,生時欺心死燒腿。
誰知娘腿亦遭傷,餓虎餓人皆為嘴。
李逵心裡忖道:“我從梁山泊歸來,特為老娘來取他,千辛萬苦,背到這裡,卻把來與你吃了。那鳥大蟲拖著這條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誰的?”心頭火起,赤黃須豎立起來,將手中朴刀挺起來,搠那兩個小虎。這小大蟲被搠得慌,也張牙舞爪鑽向前來,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個,那一個望洞裡便鑽了入去。李逵趕到洞裡,也搠死了。李逵卻鑽入那大蟲洞內,伏在裡面張外面時,只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裡來。李逵道:“正是你這業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邊掣出腰刀。那母大蟲到洞口,先把尾去窩裡一剪,便把後半截身軀坐將入去。李逵在窩內看得仔細,把刀朝母大蟲尾底下盡平生氣力捨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蟲糞門。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裡去了。那母大蟲吼了一聲,就洞口帶著刀,跳過澗邊去了。李逵卻拿了朴刀,就洞裡趕將出來,那老虎負疼,直搶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趕,只見就樹邊捲起一陣狂風,吹得敗葉樹木如雨一般打將下來。自古道:“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起處,星月光輝之下,大吼了一聲,忽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虎來。那大蟲望李逵勢猛一撲,那李逵不慌不忙,趁著那大蟲的勢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蟲頷下。那大蟲不曾再展再撲:一者護那疼痛,二者傷著他那氣管。
那大蟲退不夠五七步,只聽得響一聲,如倒半壁山,登時間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時間殺了子母四虎,還又到虎窩邊,將著刀復看了一遍,只恐還有大蟲,已無有蹤跡。李逵也睏乏了,走向泗州大聖廟裡,睡到天明。次日早晨,李逵卻來收拾親娘的兩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聖庵後掘土坑葬了。
李逵大哭了一場,有詩為證:沂嶺西風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
因將老母殘軀啖,致使英雄血淚流。
猛拚一身探虎穴,立誅四虎報冤仇。
泗州廟後親埋葬,千古傳名李鐵牛。
這李逵肚裡又飢又渴,不免收拾包裹,拿了朴刀,尋路慢慢的走過嶺來。只見五七個獵戶都在那裡收窩弓弩箭,見了李逵一身血污,行將下嶺來,眾獵戶吃了一驚,問道:“你這客人莫非是山神土地,如何敢獨自過嶺來?”李逵見問,自肚裡尋思道:“如今沂水縣出榜,賞三千貫錢捉我,我如何敢說實話?只謊說罷。”答道:“我是客人。昨夜和娘過嶺來,因我娘要水吃,我去嶺下取水,被那大蟲把我娘拖去吃了。我直尋到虎窩裡,先殺了兩個小虎,後殺了兩個大虎,泗州大聖廟裡睡到天明,方才下來。”眾獵戶齊叫道:“不信你一個人如何殺得四個虎?便是李存孝和子路也只打得一個。這兩個小虎且不打緊,那兩個大虎非同小可。我們為這兩個畜生,不知都吃了幾頓棍棒。這條沂嶺自從有了這窩虎在上面,整三五個月,沒人敢行。我們不信,敢是你哄我?”李逵道:“我又不是此間人,沒來由哄你做甚么?你們不信,我和你上嶺去,尋討與你。就帶些人去扛了下來。”眾獵戶道:“若端的有時,我們自重重的謝你。卻是好也!”
眾獵戶打起胡哨來,一霎時聚起三五十人,都拿了撓鉤槍棒,跟著李逵,再上嶺來。此時天大明朗,都到那山頂上。遠遠望見窩邊果然殺死兩個小虎,一個在窩內,一個在外面;一隻母大蟲死在山岩邊,一隻雄虎死在泗州大聖廟前。眾獵戶見了殺死四個大蟲,盡皆歡喜,便把索子抓縛起來,眾人扛抬下嶺,就邀李逵同去請賞,一面先使人報知里正上戶,都來迎接著,抬到一個大戶人家,喚做曹太公莊上。
那人原是閒吏,專一在鄉放刁把濫。近來暴有幾貫浮財,只是為人行短。當時曹太公親自接來相見了,邀請李逵到草堂上坐定,動問那殺虎的緣由。李逵卻把夜來同娘到嶺上要水吃,因此殺死大蟲的話,說了一遍。眾人都呆了。曹太公動問壯士高姓名諱,李逵答道:“我姓張,無名,只喚做張大膽。”詩曰:人言只有假李逵,從來再無李逵假。
如何李四冒張三,誰假誰真皆作耍。
曹太公道:“真乃是大膽壯士,不恁地膽大,如何殺的四個大蟲!”一壁廂叫安排酒食管待,不在話下。
且說當村里得知沂嶺上殺了四個大蟲,抬在曹太公家,講動了村坊道店,哄的前村後村,山僻人家,大男幼女,成群拽隊,都來看虎,入見曹太公,相待著打虎的壯士,在廳上吃酒。數中卻有李鬼的老婆,逃在前村爹娘家裡,隨著眾人也來看虎,卻認得李逵的模樣,慌忙來家對爹娘說道:“這個殺虎的黑大漢,便是殺我老公,燒了我屋的。他正是梁山泊黑鏇風李逵。”爹娘聽得,連忙來報知里正。里正聽了道:“他既是黑鏇風時,正是嶺後百丈村打死了人的李逵,逃走在江州,又做出事來,行移到本縣原籍追捉,如今官司出三千貫賞錢拿他,他卻走在這裡!”暗地使人去請得曹太公到來商議。曹太公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裡。正說這個殺虎的壯士,便是嶺後百丈村裡的黑鏇風李逵,現今官司著落拿他。曹太公道:“你們要打聽得仔細。倘不是時,倒惹得不好;若真箇是時,卻不妨。要拿他時也容易,只怕不是他時卻難。”里正道:“現有李鬼的老婆認得他。曾來李鬼家做飯吃,殺了李鬼。”曹太公道:“既是如此,我們且只顧置酒請他,卻問他:”今番殺了大蟲,還是要去縣請功,只是要村里討賞?“若還他不肯去縣裡請功時,便是黑鏇風了,著人輪換把盞,灌得醉了,縛在這裡,卻去報知本縣,差都頭來取去,萬無一失。”有詩為證:常言芥投針孔,窄路每遇冤家。
李鬼鬼魂不散,鏇風風色非佳。
打虎功思縣賞,殺人身被官拿。
試看螳螂黃雀,勸君得意休夸。
眾人道:“說得是。”里正與眾人商量定了。曹太公回家來款住李逵,一面且置酒來相待,便道:“適間拋撇,請勿見怪。且請壯士解下腰間包裹,放下朴刀,寬鬆坐一坐。”李逵道:“好,好!我的腰刀已搠在雌虎肚裡了,只有刀鞘在這裡。
若是開剝時,可討來還我。“曹太公道:”壯士放心,我這裡有的是好刀,相送一把與壯士懸帶。“李逵解了腰刀。尖刀,並纏袋。包裹,都遞與莊客收貯,便把朴刀倚在壁邊。曹太公叫取大盤肉。大壺酒來。眾多大戶並里正。獵戶人等,輪番把盞,大碗大鐘,只顧勸李逵。曹太公又請問道:”不知壯士要將這虎解官請功,只是在這裡討些齎發!“李逵道:”我是過往客人,忙些個,偶然殺了這窩猛虎,不須去縣裡請功。只此有些齎發,便罷;若無,我也去了。“曹太公道:”如何敢輕慢了壯士?少刻村中斂取盤纏相送。我這裡自解虎到縣裡去。“李逵道:”布衫先借一領與我換了上蓋。“曹太公道:”有,有。“當時便取一領細青布衲襖,就與李逵換了身上的血污衣裳。只見門前鼓響笛鳴,都將酒來,與李逵把盞作慶,一杯冷,一杯熱。李逵不知是計,只顧開懷暢飲,全不記宋江分付的言語。不兩個時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腳不住。眾人扶到後堂空屋下,放翻在一條板凳上,就取兩條繩子,連板凳綁住了。便叫里正帶人,飛也似去縣裡報知。就引李鬼老婆去做原告,補了一紙狀子。
此時鬨動了沂水縣裡,知縣聽得大驚,連忙升廳問道:“黑鏇風拿住在那裡?
這是謀叛的人,不可走了。“原告人並獵戶答應道:”現縛在本鄉曹大戶家,為是無人禁得他,誠恐有失,路上走了,不敢解來。“知縣隨即叫喚本縣都頭去取來。
就廳前轉過一個都頭來聲喏,那人是誰,有詩為證:面闊眉濃須鬢赤,雙睛碧綠似番人。
沂水縣中青眼虎,豪傑都頭是李雲。
當下知縣喚李雲上廳來,分付道:“沂嶺下曹大戶莊上拿住黑鏇風李逵,你可多帶人去,密地解來,休要鬨動村坊,被他走了。”李都頭領了台旨,下廳來,點起三十個老郎土兵,各帶了器械,便奔沂嶺村中來。
這沂水縣是個小去處,如何掩飾得過?此時街市上講動了,說道:“拿著了鬧江州的黑鏇風。如今差李都頭去拿來。”朱貴在東莊門外朱富家聽了這個訊息,慌忙來後面對兄弟朱富說道:“這黑廝又做出來了,如何解救?宋公明特為他,誠恐有失,差我來打聽訊息。如今他吃拿了,我若不救得他時,怎的回寨去見哥哥,似此怎生是好?”朱富道:“大哥且不要慌。這李都頭一身好本事,有三五十人近他不得,我和你只兩個同心合意,如何敢近傍他?只可智取,不可力敵。李雲日常時最是愛我,常常教我使些器械,我卻有個道理對他,只是在這裡安不得身了。今晚煮了三二十斤肉,將十數瓶酒,把肉大塊切了,卻將些蒙汗藥拌在裡面,我兩個五更帶數個火家挑著,去半路里僻靜處等候他解來時,只做與他把酒賀喜,將眾人都麻翻了,卻放李逵,如何?”朱貴道:“此計大妙。事不宜遲,可以整頓,及早便去。”朱富道:“只是李雲不會吃酒,便麻翻了,終久醒得快。還有件事:倘或日後得知,須在此安身不得。”朱貴道:“兄弟,你在這裡賣酒,也不濟事。不如帶領老小,跟我上山,一發入了伙,論秤分金銀,換套穿衣服,卻不快活?今夜便叫兩個火家覓了一輛車兒,先送妻子和細軟行李起身,約在十里牌等候,都去上山。
我如今包裹內帶得一包蒙汗藥在這裡,李雲不會吃酒時,肉里多糝些,逼著他多吃些,也麻倒了,救得李逵同上山去,有何不可。“朱富道:”哥哥說得是。“便叫人去覓下了一輛車兒,打拴了三五個包箱,捎在車兒上,家中粗物都棄了,叫渾家和兒女上了車子,分付兩個火家,跟著車子,只顧先去。
且說朱貴。朱富當夜煮熟了肉,切做大塊,將藥來拌了,連酒裝做兩擔,帶了二三十個空碗。又有若干菜蔬,也把藥來拌了。恐有不吃肉的,也教他著手。兩擔酒肉,兩個火家各挑一擔。弟兄兩個,自提了些果盒之類,四更前後,直接將來僻靜山路口坐。等到天明,遠遠地只聽得敲著鑼響,朱貴接到路口。
且說那三十來個土兵自村里吃了半夜酒,四更前後,把李逵背剪綁了,解將來。
後面李都頭坐在馬上,看看來到面前。朱富便向前攔住,叫道:“師父且喜,小弟將來接力。”桶內舀一壺酒來,斟一大鐘,上勸李雲。朱貴托著肉來,火家捧過果盒。李雲見了,慌忙下馬,跳向前來,說道:“賢弟,何勞如此遠接。”朱富道:“聊表徒弟孝順之心。”李雲接過酒來,到口不吃,朱富跪下道:“小弟已知師父不飲酒。今日這個喜酒,也飲半盞兒。”李雲推卻不過,略呷了兩口。朱富便道:“師父不飲酒,須請些肉。”李雲道:“夜間已飽,吃不得了。”朱富道:“師父行了許多路,肚裡也飢了。雖不中吃,胡亂請些,也免小弟之羞。”揀兩塊好的,遞將過來。李雲見他如此殷勤,只得勉意吃了兩塊。朱富把酒來勸上戶。里正,並獵戶人等,都勸了三鍾,朱貴便叫土兵。莊客眾人都來吃酒。這伙男女那裡顧個冷熱。好吃不好吃,酒肉到口,只顧吃,正如這風捲殘雲,落花流水,一齊上來,搶著吃了。
李逵光著眼,看了朱貴兄弟兩個,已知用計,故意道:“你們也請我吃些。”
朱貴喝道:“你是歹人,有何酒肉與你吃?這般殺才,快閉了口!”李雲看著土兵,喝道叫走,只見一個個都面面廝覷,走動不得,口顫腳麻,都跌倒了。李雲急叫:“中了計了。”恰待向前,不覺自家也頭重腳輕,暈倒了,軟做一堆,睡在地下。
當時朱貴。朱富各奪了一條朴刀,喝聲:“孩兒們休走!”兩個挺起朴刀,來趕這伙不曾吃酒肉的莊客,並那看的人。走得快的,走了;走得遲的,就搠死在地。李逵大叫一聲,把那綁縛的麻繩都掙斷了,便奪過一條朴刀來殺李雲。朱富慌忙攔住叫道:“不要害他。他是我的師父,為人最好,你只顧先走。”李逵應道:“不殺得曹太公老驢,如何出得這口氣!”李逵趕上,手起一朴刀,先搠死曹太公,並李鬼的老婆,續后里正也殺了。性起來,把獵戶排頭兒一味價搠將去,那三十來個土兵都被搠死了。這看的人和眾莊客只恨爹娘少生兩隻腳,都望深村野路逃命去了。
李逵還只顧尋人要殺,朱貴喝道:“不乾看的人事,休只管傷人。”慌忙攔住,李逵方才住了手,就土兵身上剝了兩件衣服穿上。三個人提著朴刀,便要從小路里走。朱富道:“不好,卻是我送了師父性命。他醒時,如何見的知縣,必然趕來。
你兩個先行,我等他一等。我想他日前教我的恩義,且是為人忠直,等他趕來,就請他一發上山入伙,也是我的恩義,免得教回縣去吃苦。“朱貴道:”兄弟,你也見的是,我便先去跟了車子行,留李逵在路旁幫你等他。只有李雲那廝吃的藥少,沒一個時辰便醒。若是他不趕來時,你們兩個休執迷等他。“朱富道:”這是自然了。“
當下朱貴前行去了。只說朱富和李逵坐在路旁邊等候,果然不到一個時辰,只見李雲挺著一條朴刀,飛也似趕來,大叫道:“強賊休走!”李逵見他來的凶,跳起身,挺著朴刀,來斗李雲,恐傷朱富。正是有分教:梁山泊內添雙虎,聚義廳前慶四人。
畢竟黑鏇風斗青眼虎,二人勝敗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李逵原是沂州市沂水縣(今山東臨沂地區沂水縣)百丈村的一個農民,平時遊手好閒、不愛農活,喝完酒就喜歡惹事生非,按同鄉朱貴的說法就是“自小凶頑”。後在村里打死人潛逃在外,家裡只有一個老母親和給人當長工的哥哥李達。李逵逃到江州後,被江州的黑勢力監獄長戴宗網羅,戴宗此人奸詐貪婪,在江州監獄內一手遮天,但凡有犯人不向他行賄,必遭這位戴監獄長的毒手。戴宗見李逵是一塊做打手的好料,也不管他有沒有案底在身,是否適合擔任一名監獄系統的幹部,就給李逵在江州監獄裡安排了一個看守的位子。李逵此人屬於穿上警服是警察,脫下警服是流氓的角色,在江州監獄有一份工作,平時也算衣食無憂,所以經常喝酒賭博。
話說宋江被發配到江州,在江州監獄服刑後,與戴監獄長成了莫逆之交。戴監獄長把李逵引見給宋江。正巧李逵當時賭錢輸了,手頭比較緊,宋江展現了老大的風範,也不問緣由,二話不說10兩銀子(3000元人民幣)送上。此前戴宗也多次在李逵面前提起過宋江的大名,當面一見宋江如此豪爽,一下子就把李逵這個頭腦簡單的人折服了。從此李逵就死心塌地地跟上了宋江。按理說李逵是先跟的戴宗,但這位戴監獄長為人實在是有問題,且看宋江給李逵銀子後戴宗是如何反應的:
“戴宗道:‘兄長休借這銀與他便好,卻才小弟正欲要阻,兄長已把在他手裡了。’宋江道:‘卻是為何?’戴宗道:‘這廝雖是耿直,只是貪酒好賭。他卻幾時有一錠大銀解了,兄長吃他賺漏了這個銀去。他慌忙出門,必是去賭。若還贏得時,便有的送來還哥哥;若是輸了時,那裡討這十兩銀來還兄長?戴宗面上須不好看。’宋江笑道:‘院長尊兄何必見外,量這些銀兩,何足掛齒,由他去賭輸了罷。我看這人倒是個忠直漢子。’戴宗道:‘這廝本事自有,只是心粗膽大不好。在江州牢里,但吃醉了時,卻不奈何罪人,只要打一般強的牢子。我也被他連累得苦。專一路見不平,好打強漢,以此江州滿城人都怕他。’”戴宗好壞也是堂堂一個吃黑錢的監獄長,10兩銀子算得了什麼,這番話無非是不想承擔這10兩銀子的責任,言下之意就是:要是李逵真賭輸了,我戴某人是不會代他還的。同時還數落了李逵一通,哪像個作大哥的樣子。倒是宋江氣度不凡,說區區3000塊錢的小數目,小李同志輸了就輸了吧。這一對比,戴宗活脫脫一個小農嘴臉。
果然李逵拿了錢就去賭博,不巧把宋江的銀子全輸了。李逵耍賴、想不付賭帳,就動手打人,這時宋江和戴宗趕到。宋江把李逵輸的錢還給賭客並對李逵說,兄弟要花錢你宋哥哥這兒有的是,只管開口就是了,賭帳是不能賴的。奇怪的是戴宗一言不發。照理說,江州地面戴宗是主,宋江是客,李逵當時又是戴宗的小跟班,怎么說這事也應該戴宗來出面搞定,而不應該讓宋江來破費。要是換成其他好漢,肯定是早就拿錢出來了。可見這位戴監獄長是個把錢看得比天大的主。對李逵這樣沒有受過多少教育、頭腦簡單的粗人來說,江湖義氣最終就是歸結到錢這個字上,給他錢的就是仗義疏財是好大哥。戴宗如此摳摳搜搜,同宋江的慷慨大度成了鮮明的對比。難怪李逵一見到宋江就死心塌地跟定了宋江。
宋江對李逵也是刻意籠絡,每次喝酒作樂都叫上他,帶李逵出入江州各個高級酒樓。李逵一個農民出身,在江州也不過一個小小的看守,戴宗僅視他為一個小跟班,哪像宋江那樣把他當兄弟看。李逵為人凶暴粗糙,平時人們雖然都怕他,但沒有人看得起他,在江州基本上沒有什麼朋友。現在宋江這么個名滿江湖的大哥級人物如此厚待,對李逵來說,這份情義足以讓他效死了。
水滸上的幾段描寫很有意思,凸現李逵的打手本色。第一次是宋江、戴宗、李逵三人在琵琶亭酒館喝酒,李逵要吃肉,酒保多嘴了一句說我們這兒只有羊肉沒有牛肉,李逵劈頭就把正在喝的魚湯潑到酒保頭上,說他媽的你欺負老子不吃羊肉?而後宋江想吃活魚,酒店沒有,要等魚市開了才能買活魚,李逵就說老大這事我來搞定,立馬就到魚市強行要弄兩條活魚,結果把人家的一船活魚都放走了,惹出了張順,兩人大打出手,最後還是宋江出面擺平了這件事。再後面三人加上張順繼續喝酒,這時來了個賣唱小姐前來獻唱,正好打斷李逵的話頭,李逵上前就是一個巴掌把小姐給打昏,最後還是得宋江出面擺平。這幾段活脫脫顯出李逵一個流氓打手的形象,這些場景在無數黑幫電影裡都是非常經典的。老大仁慈、打手凶暴,凶暴的打手反襯出老大的仁慈。

回評

粵自仲尼歿而微言絕,而忠恕一貫之義,其不講於天下也既已久矣。夫中心之謂忠也,如心之謂恕也。見其父而知愛之謂孝,見其君而知愛之謂敬。
夫孝敬由於中心,油油然不自知其達於外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此之謂自慊。聖人自慊,愚人亦自慊;君子為善自慊,小人為不善亦自慊。為不善亦自慊者,厭然掩之,而終亦肺肝如見,然則天下之意,未有不誠者也。善亦誠於中,形於外;不善亦誠於中,形於外;不思善,不思惡,若惡惡臭,好好色之微,亦無不誠於中,形於外。蓋天下無有一人,無有一事,無有一刻不誠於中,形於外也者。故曰:“自誠明,謂之性。”
性之為言故也,故之為言自然也,自然之為言天命也。天命聖人,則無一人而非聖人也;天命至誠,則無善無不善而非至誠也。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善不善,其習也;善不善,無不誠於中,於形外,其性也。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者,雖聖人亦有下愚之德,雖愚人亦有上智之德。若惡惡臭,好好色,不惟愚人不及覺,雖聖人亦不及覺,是下愚之德也。若惡惡臭,好好色,乃至為善為不善,無不誠於中,形於外,聖人無所增,愚人無所減,是上智之德也。何必不喜?
何必不怒?何必不哀?何必不樂?喜怒哀樂,不必聖人能有之也。匹婦能之,赤子能之,乃至禽蟲能之,是則所謂道也。“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道,即所謂獨也;不可須臾離,即所謂慎也。何謂獨?誠於中,形於外。喜即盈天地之間止一喜,怒即盈天地之間止一怒,哀樂即盈天地之間止一哀,止一樂,更無旁念得而副貳之也。何謂慎?修道之教是也。
教之為言自明而誠者也。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則庶幾矣不敢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也。何也?惡其無益也。知不善未嘗復行,然則其“擇乎中庸,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必弗失之矣”。是非君之惡於不善之如彼也,又非君子好善之如此也。夫好善惡不善,則是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必廢者耳,非所以學而至於聖人之法也。若夫君子欲誠其意之終必由於擇善而固執之者,亦以為善之後也若失,為不善之後也若得。若得,則不免於厭然之掩矣;若失,則庶幾其無只於悔矣。聖人知當其欲掩而制之使不掩也難,不若引而置之無悔之地,而使之馴至乎心廣體胖也易。故必津律以擇善教後世者,所謂慎獨之始事,而非《大學》“止至善”之善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固執之而弗失;能如是矣,然後謂之慎獨。慎獨而知從本是獨,不惟有小人之掩即非獨,苟有君子之慎亦即非獨;於是始而擇,既而慎,終而並慎亦不復慎。
當是時,喜怒哀樂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從容中道,聖人也。如是謂之“止於至善”。不曰至於至善,而曰“止於至善”者,至善在近不在遠,若欲至於至善,則是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也。故曰:“賢智過之。”為其欲至至善,故過之也。若愚不肖之不及,則為其不知擇善慎獨,故不及耳。然其同歸不能明行大道,豈有異哉!若夫“止於至善”。
也者,維皇陣衷於民,無不至善;無不至善,則應止矣。不惟小人為不善之非止也,彼君子之為善亦非止也;不惟為善為不善之非止也,彼君子之猶未免於慎獨之慎,猶未止也。人誠明乎此,則能知止矣。知止也者,不惟能知至善不當止也,又能知不止之從無不止也。夫誠知不止之從無不止,而明於明德,更無惑矣,而後有定。知致則意誠也,而後能靜;意誠則心正也,而後能安;心正則身修也,而後能慮;身修則家齊、國治、天下平也,而後能得;家齊、國治,天下平,則盡明德之量,所謂德之為言得也。夫始乎明,終乎明德,而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不全舉如此。故曰:“明則誠矣。”惟天下至誠,為能“贊天地之化育”也。嗚呼!是則孔子昔者之所謂忠之義也。蓋忠之為言中心之謂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為喜怒哀樂之中節,謂之心;率我之喜怒哀樂自然誠於中,形於外,謂之忠。
知家國、天下之人率其喜怒哀樂無不自然誠於中,形於外,請之恕。知喜怒哀樂無我無人無不自然誠於中,形於處,謂之格物。能無我無人無不任其自然喜怒哀樂,而天地以位,萬物以育,謂之天下平。曾子得之,忠謂之一,恕謂之貫;子思得之,忠謂之中,恕謂之庸。故曰:“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嗚呼!此固昔者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之精義。後之學者誠得聞此,內以之治其性情,即可以為聖人;外以之治其民物,即可以輔王者。然惜乎三千年來,不復更講,愚又欲講之,而懼或乖於遁世不悔之教,故反因讀稗史之次而偶及之。當世不乏大賢、亞聖之材,想能垂許於斯言也。
能忠未有不恕者,不恕未有能忠者。看宋江不許李逵取娘,便斷其必不孝順太公,此不恕未有能忠之驗。看李逵一心念母,便斷其不殺養娘之人,此能忠未有不恕之驗也。
此書處處以宋江、李逵相形對寫,意在顯暴宋江之惡,固無論矣。獨奈何輕以“忠恕”二字,下許李逵?殊不知忠恕天性,八十翁翁道不得,周歲哇哇卻行得,以“忠恕”二字下許李逵,正深表忠恕之易能,非嘆李逵之難能也。
宋江取爺,村中遇神;李逵取娘,村中遇鬼。此一聯絕倒。
宋江黑心人取爺,便遇玄女;李逵赤心人取娘,便遇白兔。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遇玄女,是奸雄搗鬼;李逵遇白兔,是純孝格天。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遇神,受三卷天書;李逵遇鬼,見兩把板斧。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天書,定是自家帶去;李逵板斧,不是自家帶來。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到底無真,李逵忽然有假。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取爺吃仙棗,李逵取娘吃鬼肉。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爺不忍見活強盜,李逵娘不及見死大蟲。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爺不願見子為盜,李逵娘不得見子為官。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取爺,還時帶三卷假書;李逵取娘,還時帶兩個真虎。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爺生不如死,李逵娘死賢於生。此一聯又絕倒。
宋江兄弟也做強盜,李逵阿哥亦是孝子。此一聯又絕倒。
二十二回寫武松打虎一篇,真所謂極盛難繼之事也。忽然於李逵取娘文中,又寫出一夜連殺四虎一篇,句句出奇,字字換色。若要李逵學武松一毫,李逵不能;若要武松學李逵一毫,武松亦不敢。各自興奇作怪,出妙入神;筆墨之能,於斯竭矣。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