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二回:三頭領殺退縣衙之兵,去延安尋找師傅王進,與魯提轄在渭州潘家酒店相遇。魯達救助金翠蓮父女,打死鄭屠。

回目

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簡介

三頭領殺退縣衙之兵,去延安尋找師傅王進,與魯提轄在渭州潘家酒店相遇。魯達救助金翠蓮父女,打死鄭屠。

正文

新版水滸傳 柴進新版水滸傳 柴進

話說當時史進道:“卻怎生是好?”
朱武等三個頭領跪下道:“哥哥,你是乾淨的人,休為我等連累了。大郎可把索來綁縛我三個出去請賞,免得負累了你不好看。”
史進道:“如何使得!恁地時,是我賺你們來,捉你請賞,枉惹天下人笑。若是死時,我與你們同死,活時同活。你等起來,放心,別作圓便。且等我問個來歷情由。”
史進上梯子問道:“你兩個何故半夜三更來劫我莊上?”
兩個都頭道:“大郎,你兀自賴哩!見有原告人李吉在這裡。”
史進喝道:“李吉,你如何誣告平人?”
李吉應道:“我本不知,林子裡拾得王四的回書,一時間不該縣前觀看,因此事發。”
史進叫王四,問道:“你說無回書,如何卻又有書?”
王四道:“便是小人一時醉了,忘記了回書。”
史進大喝道:“畜生!卻怎生好!”外面都頭人等懼怕史進了得,不敢奔入莊裡來捉人。三個頭領把手指道:“且答應外面。”
史進會意,在梯子上叫道:“你兩個都頭都不必斗動,權退一步,我自綁縛出來解官請賞。”
那兩個都頭都怕史進,只得應道:“我們都是沒事的,等你綁出來,同去請賞。”
史進下梯子,來到廳前,先將王四帶進後園,把來一刀殺了;喝教許多莊客把莊裡有的沒的細軟等物即便收拾,盡教打疊起了;一壁點起三四十個火把。
莊裡史進和三個頭領全身披掛,槍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紮起,把莊後草屋點著;莊客各自打拴了包裹,外面見裡面火起,都奔來後面看。史進卻就中堂又放起火來,大開莊門,吶聲喊,殺將出來。史進當頭,朱武,楊春在中,陳達在後,和小嘍羅並莊客,沖將出來,正迎著兩個都頭並李吉,史進見了大怒。仇人見面,分外眼明!兩個都頭見勢頭不好,轉身便走。李吉卻待回身,史進早到,手起一刀,把李吉斬做兩段。
兩個都頭正待走時,陳達,楊春趕上,一個一朴刀,結果了兩個性命。縣尉驚得跑馬走回去了。
眾士兵那裡敢向前,各自逃命散了,不知去向。
史進引著一行人,且殺且走,直到少華山上寨內坐下。喘息方定,朱武等忙叫小嘍羅一面殺牛宰馬,賀喜飲宴,不在話下。一連過了幾日,史進尋思:“一時間要救三人,放火燒了莊院。雖是有些細軟家財,重雜物,盡皆沒了!”
心內躊躇,在此不了,開言對朱武等說道:“我師父王教頭在關西經略府勾當,我先要去尋他,只因父親死了,不曾去得;今來家私莊院廢盡,我如今要去尋他。”

《水滸傳》第二回《水滸傳》第二回

朱武三人道:“哥哥休去,只在我寨中且過幾日,又作商議。若哥哥不願落草時,待平靜了,小弟們與哥哥重整莊院,再作良民。”
史進道:“雖是你們的好情分,只是我今去意難留。我若尋得師父,也要那裡討個出身,求半世快樂。”
朱武道:“哥哥便在此間做個寨主,卻不快活?只恐寨小不堪歇馬。”
史進道:“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
史進住了幾日,定要去。朱武等苦留不住。史進帶去的莊客都留在山寨;只自收拾了些散碎銀兩,打拴一個包里,餘者多的盡數寄留在山寨。史進頭帶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纓;帽兒下裹一頂渾青抓角軟頭巾。頂上明黃縷帶;身穿一領白絲兩上領戰袍;腰系一條五指梅紅攢線搭;青白間道行纏絞腳,襯著踏山透土多耳麻鞋;跨一口銅鈸磐口雁翎刀;背上包裹;提了朴刀;辭別朱武等三人。眾多小嘍羅都送下山來。朱武等灑淚而別,自回山寨去了。
只說史進提了朴刀,離了少華山,取路投關西正路。望延安府路上來,免不得飢食渴飲,夜住曉行;獨自行了半月之上,來到渭州:“這裡也有個經略府,莫非師父王教頭在這裡?”
史進便入城來看時,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見一個小小茶坊正在路口。史進便入茶坊里來揀一副坐位坐了。問茶博士道:“這裡經略府在何處?”
茶博士道:“只在前面便是。”
史進道:“借問經略府內有個東京來的教頭王進么?”
茶博士道:“這府里教頭極多,有三四個姓王的,不知哪個是王進。”
道猶未了,只見一個大漢大踏步竟進入茶坊里來。史進看他時,是個軍官模樣;頭戴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扭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絲戰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乾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落腮鬍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那人入到茶房裡面坐下。茶博士道:“客官,要尋王教頭,只問這位提轄,便都認得。”
史進忙起身施禮道:“客官,請坐,拜茶。”
那人見史進長大魁偉,像條好漢,便來與他施禮。
兩個坐下。史進道:“小人大膽,敢問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洒家經略府提轄,姓魯,諱個達字。敢問阿哥,你姓什麼?”
史進道:“小人是華州華陰縣人氏。姓史,名進。請問官人,小人有個師父,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姓王,名進,不知在此經略府中有也無?”
魯提轄道:“阿哥,你莫不是史家村甚么九紋龍史大郎?”
史進拜道:“小人便是。”
魯提轄連忙還禮,說道:“聞名不如見!見面勝如聞名。你要尋王教頭,莫不是在東京惡了高太尉的王進?”
史進道:“正是那人。”
魯達道:“俺也聞他名字,那個阿哥不在這裡。洒家聽得說,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那人不在這裡。你即是史大郎時,多聞你的好名字,你且和我上街去吃杯酒。”
魯提轄挽了史進的手,便出茶坊來。魯達回頭道:“茶錢,洒家自還你。”
茶博士應道:“提轄但吃不妨,只顧去。”
兩個挽了,出得茶坊來,上街行得三五十步,只見一簇眾人圍住白地上。史進道:“兄長,我們看一看。”
分開人眾看時,中間裡一個人,仗著十來條桿棒,地上攤著十數個膏藥,一盤子盛著,卻原來是江湖上使槍棒賣藥的。
史進見了,卻認得他。

《水滸傳》第二回《水滸傳》第二回

原來是教史進開手的師父,叫做“打虎將”李忠。史進就人叢中叫道:“師父,多時不見。”
李忠道:“賢弟如何到這裡?”
魯提轄道:“既是史大郎的師父,也和俺去吃三杯。”
李忠道:“待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
魯達道:“誰奈煩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飯,無計奈何。提轄先行,小人便尋將來——賢弟,你和提轄先行一步。”
魯達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罵道罵道:“這廝們夾著piyan散開!不去的洒家便打!”
眾人見是魯提轄,一哄都走了。
李忠見魯達兇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急性的人!”當下收拾了行頭藥囊,寄頓了槍棒。三個人轉彎抹角,來到州橋之下一個潘家有名的酒店,門前挑出望竿,掛著酒旗,漾在空史飄蕩。三人來到潘家酒樓上揀個濟楚閣兒里坐下。提轄坐了主位,李忠對席,史進下首坐了。
酒保唱了喏,認的是魯提轄便道:“提轄官人,打多少酒?”
魯達道:“先打四角酒來。”
一面鋪下菜蔬果品按酒,又問道:“官人,吃甚下飯?”
魯達道:“問甚么!但有,只顧賣來,一發算錢還你!這廝!只顧來聒噪!”酒保下去,隨即燙酒上來;但是下口肉食,只顧將來擺一桌子。
三個酒至數杯,正說較量些槍法,說得入港,只聽得隔壁閣子裡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魯達焦躁,便把碟兒盞兒都丟在樓板上。酒保聽得,慌忙上來看時,見魯提轄氣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東西,分付賣來。”
魯達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須認得洒家!卻恁地教甚么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洒家須不曾少了你酒錢!”
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攪官人吃酒?這個哭的是綽酒座兒唱的父女兩人,不知官人們在此吃酒,一時間自苦了啼哭。”
魯提轄道:“可是作怪!你與我喚得他來。”
酒保去叫。不多時,只見兩個到來:前面一個十八九歲的婦人,背後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兒,手裡拿串拍板,都來到面前。看那婦人,雖無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動人的顏色,拭著淚眼,向前來,深深的道了三個萬福。那老兒也都相見了。
魯達問道:“你兩個是那裡人家?為甚么啼哭?”
那婦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稟:奴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親在客店裡染病身故。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間有個財主,叫做“鎮關西”鄭大官人,因見奴家,便使強媒硬保,要奴作妾。誰想寫了三千貫文書,虛錢實契,要了奴家身體。未及三個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將奴趕打出來,不容完聚,著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錢三千貫。父親懦弱,和他爭不得。他又有錢有勢。當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討錢來還他?沒計奈何,父親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兒,來這裡酒樓上趕座子,每日但得些錢來,將大半還他,留些少父女們盤纏。這兩日,酒客稀少,違了他錢限,怕他來討時,受他差恥。父女們想起這苦楚無處告訴,因此啼哭。不想誤犯了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貴手!”魯提轄又問道:“你姓甚么?在那個客店裡歇?那個鎮關西鄭大官人在那裡住?”
老兒答道:“老漢姓金,排行第二。孩兒小字翠蓮。鄭大官人便是此間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綽號鎮關西。老漢父女兩個只在前面東門裡魯家客店安下。”
魯達聽了道:“呸!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醃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回頭看著李忠,史進,道:“你兩個且在這裡,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廝便來!”史進,李忠,抱住勸道:“哥哥息怒,明日卻理會。”
兩個三回五次勸得他住。魯達又道:“老兒,你來。洒家與你些盤纏,明日便回東京去,如何?”
父女兩個告道:“若是能彀回鄉去時,便是重生父母,再長爺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鄭大官人須著落他要錢。”魯達道:“這個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放在桌上,看著史進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帶得些出來;你有銀子,借些與俺,洒家明日便送還你。”
史進道:“值甚么,要哥哥還。”去包裹里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
魯達看著李忠道:“你也借些出來與洒家。”
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
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魯達只把這十五兩銀子與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兩個將去做盤纏,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來發付你兩個起身,看那個店主人敢留你!”
金老並女兒拜謝去了。魯達把這兩銀子丟還了李忠。三人再吃了兩角酒,下樓來叫道:“主人家酒錢,洒家明日送來還你。”
主人家連聲應道:“提轄只顧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轄不來賒。”
三個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史進,李忠,各自投客店去了。
只說魯提轄回到經略府前下處。到房裡,晚飯也不吃,氣憤憤地睡了。主人家又不敢問他。
再說金老得了這一十五兩銀子,回到店中,安頓了女兒,先去城外遠處覓下一輛車兒;回來收拾了行李,還了房錢,算清了柴米錢,只等來日天明,當夜無事。次早,五更起來,父女兩個先打火做飯,吃罷,收拾了,天色微明,只見魯提轄大腳步走入店裡來,高聲叫道:“店小二,那裡是金老歇處?”
小二道:“金公,魯提轄在此尋你。”
金老引了女兒,挑了擔兒,作謝提轄,便待出門。
店小二攔住道:“金公,那裡去?”
魯達問道:“他少了你房錢?”
小二道:“小人房錢,昨夜都算還了;須欠鄭大官人典身錢,著落在小人身上看他哩。”
魯提轄道:“鄭屠的錢,洒家自還他,你放了老兒還鄉去!”
那店小二那裡肯放。
魯達大怒,叉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復一拳,打落兩個當門牙齒。小二爬將起來,一道煙跑向店裡去躲了。店主人那裡敢出來攔他。金老父女兩個忙忙離了店中,出城自去尋昨日覓下的車兒去了。
且說魯達尋思,恐怕店小二趕去攔截他,且向店裡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逕到狀元橋來。
且說鄭屠開著間門面,兩副肉案,懸掛著三五片豬肉。鄭屠正在門前櫃身內坐定,看那十來個刀手賣肉。魯達走到門前,叫聲“鄭屠。”鄭屠看時,見是魯提轄,慌忙出櫃身來唱喏,道:“提轄恕罪。”便叫副手掇條凳子來。“提轄請坐。”
魯達坐下,道:“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
鄭屠道:“使得,你們快選好的切十斤去。”
魯提轄道:“不要那等醃廝們動手你自與我切。”
鄭屠道:“說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揀了十斤精肉,細細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頭,正來鄭屠家報說金老之事,卻見魯提轄坐在肉案門邊,不敢攏來,只得遠遠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這鄭屠整整自切了半個時辰,用荷葉包了,道:“提轄,教人送去?”
魯達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鄭屠道:“卻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
魯達瞪著眼,道:“相公鈞旨分付洒家,誰敢問他?”
鄭屠道:“是合用的東西,小人切便了。”又選了十斤實膘的肥肉也細細的切做臊子,把荷葉包了。整弄了一早晨,卻得飯罷時候。
那店小二那裡敢過來,連那正要買肉的主顧也不敢攏來。
鄭屠道:“著人與提轄拿了,送將府里去?”
魯達道:“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不要見些肉在上面。”鄭屠笑道:“卻不是特地來消遣我!”
魯達聽得,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臊子在手,睜著眼,看著鄭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的“肉雨。”鄭屠大怒,兩條忿氣從腳底下直衝到頂門;心頭那一把無明業火焰騰騰的按納不住;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將下來。
魯提轄早拔步在當街上。眾鄰舍並十來個火家,那個敢向前來勸;兩邊過路的人都立住了腳;和那店小二也驚得呆了。
鄭屠右手拿刀,左手便來要揪魯達;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趕將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腳,騰地倒在當街上。魯達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著醋缽兒大小拳頭,看著這鄭屠道:“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鄭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鄭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
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
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兩邊看的人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鄭屠當不過,討饒。
魯達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饒你了!你如今對俺討饒,洒家偏不饒你!”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全堂水陸的道場:磐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裡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彈不得。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洒家再打!”只見麵皮漸漸的變了。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箇打死了他。洒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洒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
街坊鄰舍並鄭屠的火家,誰敢向前來攔他?
魯提轄回到下處,急急卷了些衣服盤纏,細軟銀兩;但是舊衣粗重都棄了;提了一條齊眉短棒,奔出南門,一道煙走了。
且說鄭屠家中眾人和那報信的店小二救了半日,不活,嗚呼死了。
老小鄰人逕來州衙告狀,候得府尹升廳,接了狀子,看罷,道:“魯達系經略府提轄,不敢擅自逕來捉捕凶身。”
府尹隨即上轎,來到經略府前,下了轎子,把門軍士入去報知。經略聽得,教請到廳上,與府尹施禮罷。經略道:“何來?”
府尹稟道:“好教相公得知,府中提轄魯達無故用拳打死市上鄭屠。不曾稟過相公,不敢擅自捉拿凶身。”
經略聽了,吃了一驚,尋思道:“這魯達雖好武藝,只性格粗鹵。今番做出人命事,俺如何護得短?須教推問不得。”
經略回府尹道:“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的軍官。為因俺這裡無人幫護,撥他來做個提轄。既然犯了人命罪過,你可拿他依法度取問。如若供招明白,擬罪已定,也須教我父親知道,方可斷決。怕日後父親處邊上要這個人時,卻不好看。”
府尹稟道:“下官問了情繇,合行申稟老經略相公知道,方敢斷遣。”府尹辭了經略相公,出到府前,上了轎,回到州衙里,升廳坐下,便喚當日揖捕使臣押下文書,捉拿犯人魯達。
當時王觀察領了公文,將帶二十來個做公的人逕到魯提轄下處。只見房主人道:“卻才帶了些包裹,提了短棒,出去了。小人只道奉著差使,又不敢問他。”
王觀察聽了,教打開他房門看時,只有些舊衣舊裳和些被臥在裡面。王觀察就帶了房主人東西四下里去跟尋,州南走到州北,捉拿不見。王觀察又捉了兩家鄰舍並房主人同到州衙廳上回話道:“魯提轄懼罪在逃,不知去向,只拿得房主人並鄰舍在此。”
府尹見說,且教監下,一面教拘集鄭屠家鄰佑人等,點了仵作行人,仰著本地方官人並坊廂里正再三檢驗已了,鄭屠家自備棺木盛殮,寄在寺院。一面疊成文案,一壁差人杖限緝捕凶身。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魯達在逃,行開個廣捕急遞的文書,各處追捉;出賞一千貫;寫了魯達的年甲,貫址,形貌,到處張掛。一干人等疏放聽候。鄭屠家親人自去做孝,不在話下。
且說魯達自離了渭州,東逃西奔,急急忙忙,行過了幾處州府,正是“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
魯達心慌搶路,正不知投那裡去的是;一連地行了半月之上,卻走到代州雁門縣;入得城來,見這市井鬧熱,人煙驟集,車馬馳,一百二十行經商買賣行貨都有,端的整齊,雖然是個縣治,勝如州府,魯提轄正行之間,卻見一簇人圍住了十字街口看榜。
魯達看見挨滿,也鑽在人叢里聽時。
魯達卻不識字。只聽得眾人讀道:“代州雁門縣依奉太原府指揮使司,該準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鄭屠犯人魯達,即系經略府提轄。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者,與犯人同罪;若有人捕獲前來或首到告官,支給賞錢一千貫文……”魯提轄正聽到那裡,只聽得背後一個人大叫道:“張大哥,你如何在這裡?”攔腰抱住,扯離了十字路口。
不是這個人看見了,橫拖倒拽將去,有分教∶魯提轄剃除頭髮,削去鬍鬚,倒換過殺人姓名,薅惱殺諸佛羅漢;直教: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畢竟扯住魯提轄的是甚人,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話說,梁山眾好漢在破遼回師時,經過五台山。那裡曾經是花和尚魯智深落髮剃度,招惹是非之處。宋江率了眾好漢上山去拜謁智真長老。智真長老對那位原先將“文殊院”鬧翻了天的弟子魯智深說道:
“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魯智深默然無言。
魯智深真正的江湖生涯,應該是從他下了五台山後開始的。在這之前,他單純得可以為一個素不相識的xx女子拍案而起,並在通緝他的布告前探頭探腦。這哪像個江湖人物?他跟五台山和尚們的斗鬧,連智真長老都看得出來,魯智深的心理狀態,其實跟一個頑童並沒有什麼區別。魯智深似乎天生就是個技擊家。書中沒有提及他在提轄任內使用的是什麼兵器,但從他三拳就將胖乎乎的鄭屠打得皮開肉綻的成績來看,他拳頭上的功夫一點都不含糊。出逃時他只攜了一根棍棒。那時候行走江湖的人,手邊一般都帶著一根棍棒,既可防身,也有打草驚蛇的功能。倘遇到敵人,他們便將身邊的短刀插在棍棒上廝鬥,喚作朴刀。
但是魯智深下山之後,他的心眼,遠遠沒有他的兵器的咄咄鋒芒。唯一一次看到他的心計,卻是在相國寺後的菜園子裡,一幫潑皮要將他拖扯到糞池裡難堪的時候,他窺出了端倪。但是這份心計,實際上更像是農民質樸的直覺。
魯智深下山時,智真長老送了四句偈語給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其中意思,大家想必都知道了。
現在,在江湖上闖蕩了好幾年的魯智深,又出現在智真長老面前。從魯達第一次上五台山起,智真的慧眼,就一直在光顧著他的質樸的心境。在x家看來,至善的人性,是後天修成的。智真對殺人放火無數的魯智深的這種先知的敏感,似乎與x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義相悖。但其中凝結的,卻正是佛家的辯證法:眾象的合理之處,須得從反面去看。  

回評

此回方寫過史進英雄,接手便寫魯達英雄;方寫過史進粗糙,接手便寫魯達粗糙;方寫過史進爽利,接手便寫魯達爽利;方寫過史進剴直,接手便寫魯達剴直。作者蓋特地走此險路,以顯自家筆力,讀者亦當處處看他所以定是兩個人,定不是一個人處,毋負良史苦心也。
一百八人,為頭先是史進一個出名領眾,作者卻少於華山上,特地為之表白一遍云:“我要討個出身,求半世快活,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便點污了。”
嗟乎!此豈獨史進一人之初心,實惟一百八人之初心也。蓋自一副才調,無處擺劃,一塊氣力,無處出脫,而桀驁之性既不肯以伏死田塍,而又有其狡猾之尤者起而乘勢呼聚之,而於是討個出身既不可望,點污清白遂所不惜,而一百八人乃盡入於水泊矣。嗟乎!才調皆朝廷之才調也,氣力皆疆場之氣力也,必不得已而盡入於水泊,是誰之過也?
史進本題,只是要到老種經略相公處尋師父王進耳,忽然一轉,卻就老種經略相公外另變出一個小種經略相公來,就師父王進外另變出一個師父李忠來,讀之真如絳雲在霄,伸卷萬象,非復一日之所得定也。
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孔子云:“詩可以興。”吾於稗官亦云矣。
打鄭屠忙極矣,卻處處夾敘小二報信,然第一段只是小二一個,第二段小二外又陪出買肉主顧,第三段又添出過路的人,不直文情如綺,並事情亦如鏡,我欲刳視其心矣。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