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

陀螺

陀螺是中國最早的娛樂項目。陀螺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乾樂”,英文稱之為“spinning top”,日本語中以“獨樂”表示,稱為“KOMA”。傳統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鐵制的倒圓錐形,現代已有各式各樣的材質與形狀出現。陀螺或鏇轉陀螺是一種玩具。它可以繞著中心軸鏇轉,平衡於陀螺尖端的一點。陀螺是在許多考古遺蹟里最古老的,可被鑑定的玩具之一。自古以來,陀螺也時常被當做賭博與預言的工具之一。有些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仍舊用陀螺來製造亂數。用同樣的道理,也可以使圖釘鏇轉。

基本信息

陀螺陀螺

定義概述

(圖)陀螺陀螺

《國語日報字典》:兒童玩具,下端有尖針,繞上細繩,急甩出去,在地上鏇轉。

《新辭典》(三民書局):木製的兒童玩具,形狀像彈頭,用繩子從尖腳(可用竹、鐵製成)繞向上部,再以尖腳向地拋下,快速抽拉繩子,陀螺就會直立鏇轉。

《辭源》(遠流出版社):陀螺者,木製,如小空鐘,中實而無柄,繞以鞭之繩,卓於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則轉,無聲也。視其緩而鞭之,轉轉無復往。轉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頂光鏇鏇,影不動也。

《玩遊戲》的註解:任何東西,只要在重心的地方,插上一根棒子,再鏇轉棒子,來帶動整體的鏇轉,那就是陀螺。

《牛津辭典》(東華書局):toy that spins and balances on a point, set in motion by hand, or by winding round it a string which is pulled away, and (in some case ) kept in motion by being whipped. (在一個點上保持平衡和鏇轉的玩具,可使用手轉或拉扯卷繞在它周圍的繩子使其轉動,(在某些情況)可使用鞭打使其轉動。)

以上各種解釋,是以傳統陀螺為例所做的註解,若對現今多樣的陀螺來說則較嫌狹義。陀螺在全世界許多民族都

有類似的鏇轉玩具,但是經過現代科技的研究改良,已經開發出各種千奇百怪的形式,並賦予各式各樣的功能;諸如,製作陀螺的材料已不再局限於木頭、磁浮陀螺不需要接觸到地面、手捻陀螺並不需要繩子、響陀螺可以發出聲音來、戰鬥陀螺作成扁圓體等,均已超越了傳統陀螺定義的範疇。因此認為陀螺廣義的解釋宜定義為:任何物體只要能以其重心為支點,受力後能保持穩定的自身鏇轉狀態,則可稱之為陀螺。

歷史演變

(圖)陀螺陀螺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遠,較無詳細可進一步參酌的資料記載。陀螺最早出現在後魏時期的史籍,當時稱為獨樂。而目前在一般的書籍或網路資料查詢當中可得知,在宋朝時就有一種類似陀螺遊戲的小玩藝兒,名字叫做千千,類似今日的手捻陀螺造型,它是象牙所作成,以一個直徑約4寸的圓盤,中央插上一支鐵針為軸心,是古代宮女為打發時間所玩的一種貴族遊戲,其玩法是將一個長約3公分的針狀物體,放在象牙制的圓盤中,用手捻使其鏇轉,等到快停時再用衣袖拂動它,讓它繼續鏇轉,最後,比比看誰的千千轉得最久,誰就是獲勝者。

至於陀螺這個名詞,直至明朝才正式出現,當時劉侗於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一書中,就提到一首民謠: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死,踢毽子……由此可見,在明朝時期,陀螺這個名詞已正式出現於詞語上,陀螺成為民間兒童們大眾化的玩具,且從文句中也可發現,民俗童玩的玩法是具季節性的,打陀螺成為春天的一項流行活動。

而隨著時間的演變,陀螺也有嶄新的樣式與玩法,是許多人共同的心靈記憶,更洋溢著真摯的鄉土情懷,包括筆者在童年時期,陀螺都是我們那一年代最熱愛的童玩遊戲之一,尤其釘乾樂遊戲,更是大家最熱衷的玩法,大伙兒們把陀螺的軸心磨成各種形狀,為的就是能把對手的陀螺劈打成半,而自己的陀螺能繼續鏇轉,才是最後的贏家。而為了使讀者了解台灣打陀螺的歷史簡介。

目前一般常見的傳統陀螺,大致是用木頭、塑膠或金屬制的倒圓錐形狀,前端大多為鐵制材料,玩者會因不同方式的玩法,將陀螺釘製作成圓柱形、斧頭狀或尖銳形…,但經時代的演變,科技的改良,大家玩的陀螺花樣百出,且玩法創意多變,現在已有各式各樣的材質與形狀出現。一般來講,年紀較小的孩童可先從小陀螺玩起,小的陀螺玩具上面有一根突起小木棒,利用像宋朝那樣的玩法用手來鏇轉;稍大的孩童便玩木製陀螺,木製陀螺的材質十分重要,通常是選用硬材,如樟樹、番石榴樹或龍眼木等。而打陀螺的繩子則要結實,且不會滑動,一般打陀螺的線是用綿繩或細麻繩最合適。釘子的種類則是針形的釘子或前端為圓柱體者,最適宜鏇轉,也有長菱形的劍釘鏇轉和劈打都可以,而三角形的斧頭釘則只專用劈打別人的陀螺,自己卻不太會鏇轉。在木陀螺方面,由於成年人的參與以及年齡層的分布較廣,陀螺愈玩愈大,從數十公克到一百多公斤都有人在玩,若是再結合其它道具(例如:呼啦圈、飛盤、騎腳踏車溜冰……等)共同演出,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一般人認為打陀螺都是利用木製陀螺來拋擲,即利用棉繩纏繞陀螺後,用手施力將陀螺拋出後,以陀螺釘為軸心鏇轉的玩具;另外,在大陸地區也有人利用鞭打陀螺的方式,使其繼續鏇轉;而有些廠商為了推廣陀螺技藝,增加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別出心裁,改用其它方式(利用斗笠、廢輪胎、彈簧、摩擦原理、單頭鈴、齒條…等),製作出許多新穎的陀螺相關童玩作品,而且甚至在陀螺身上加裝電池及七彩燈炮,讓陀螺鏇轉起來,發出絢麗多姿的彩光,以吸引打陀螺者的目光;另一方面,有的廠商為了使陀螺鏇轉時發出響亮的聲音,將陀螺身挖成中空,陀螺側身有一長條狀小空隙,特殊之處即在這裡,當陀螺鏇轉時就可發出蜂鳴的響聲,所以陀螺經過匠工的巧思琢磨,歷經時代的演變,科技的改良,現在已有各式各樣的材質與形狀出現,所以陀螺經過匠工的巧思琢磨,不只老少鹹宜,也更好玩更臻完美。

檢視傳統的民俗技藝項目,鄉土童玩的種類眾多,例如打陀螺、踢毽子、跳繩扯鈴等,這些自古流傳的玩具和遊戲,有些被繼續保存下來,有些則隨著時代的演變,經過改良創新變成好玩的益智玩具。因此,從古至今試做比較,不同年代的童玩發展雖不盡相同,但都帶給孩童們歡樂的童年時光,增添許多回味無窮的童年記趣

其它套用

陀螺陀螺

陀螺以其多變的玩法,依然受到廣大朋友的喜歡。陀螺已經不單單是作為玩具這么簡單了,它的重要性在於:科學家根據陀螺的力學特性研發了一種科學儀器-陀螺儀,廣泛運用於科研、軍事技術等領域中。而且陀螺儀的種類也相當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陀螺儀。

雷射陀螺:是一種較為先進的陀螺儀,其原理是利用鏇轉時環型雷射器發出的兩道光束之間的頻率差來測定角度、方位等。雷射陀螺儀被用於艦船、飛機等的導航和跟蹤。

光纖陀螺儀:光纖陀螺是繼雷射陀螺後的新一代陀螺儀,其原理類似於雷射陀螺儀,但與雷射陀螺儀相比,光纖陀螺儀沒有閉鎖問題,也不用在石英塊精密加工出雷射,成本較低。目前,各國都在努力研發光纖陀螺儀。

陀螺主要運用於測定角度(傾斜度),速度,方位等。根據其用處不同,陀螺儀又可分為速率陀螺和陀螺測斜儀。速率陀螺儀主要用來測量被測物體轉動的速度以此推算出相應的數據,來達到測量的目的。陀螺測斜儀是用來測量鑽孔斜度和方位,主要運用於礦區、油田等。

材料分類

陀螺陀螺

陀螺依照材料分類:

紙陀螺
由於紙陀螺的體積小,所以只要利用大拇指和食指,緊緊地握住紙陀螺的軸柄上端,急速捻轉放在桌上,紙陀螺就會單腳獨立鏇轉起來。

銅錢陀螺
銅錢陀螺的玩法也和紙陀螺相同,用手捻,就可以鏇轉了。

線軸陀螺
線軸陀螺的玩法,也是利用手捻的方式就可以鏇轉了。

竹陀螺
先將粗棉線穿過竹片,然後纏卷在竹柄上,要注意,應該由上而下繞。等到纏好了以後,一手執線端,向候抽,一手執陀螺及竹片,向前推,兩隻手同時用力的時候,陀螺就會向前衝過去,而且發出嗡嗡的聲音。

木製陀螺
小型陀螺的玩法,是用手擰,一般孩子抽陀螺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水平抽法,這是彎身從身側把陀螺往前拋,當陀螺離手後,繞在手上的繩尾,迅速的向後一抽,陀螺就會沿著地面,水平的鏇轉前進。第二種是垂直抽法,是將陀螺高舉過頂,由上向下,邊抽邊打的一種手法,這是“殺手”動作,如果不會,就無法處置別人的“死陀螺”,容易吃虧,會這一種打法才能參加比賽,贏得勝利。

木陀螺的種類依體積大小來說,木陀螺大致可分為以下七類:

超小型陀螺:直徑在1公分左右,體積比手指頭還要小。

小型陀螺:直徑在4到5公分左右,通常十歲以下的孩子所玩就是這種。

中小型陀螺:重量在10公斤以下,國小五、六年級的同學可玩這種陀螺。

中型陀螺:重量約15公斤至三十公斤以內,13歲以上的孩子可玩這種陀螺。
大型陀螺:直徑在45公分以上,重量在31公斤以上,是一種適合成年人玩的大陀螺。

特大型陀螺:重量在50公斤左右。

陀螺王:重量高達70公斤以上。桃園大溪的陀螺王,最高記錄已有187.5公斤。

小型木陀的分類,繼續要介紹的是小型木陀的分類。因功能的差異分為下列三類:

針釘陀螺:尖端為釘形或圓珠形,適宜鏇轉。

劍釘陀螺:尖端成劍尖形,不但適宜於鏇轉,而且兼有劈擊的功能。

斧釘陀螺:尖端像斧形,用力劈擊時可以將別人的陀螺分解成兩半,所以有“殺手”陀螺之稱。

塑膠彈簧陀螺,這種陀螺是塑膠工廠所製造的,整個陀螺分成上下兩節,上節是按鈕和彈簧裝置,下節是有孔響螺。

玩法推介

陀螺陀螺

分邊法:

將參加的人分成兩組,然後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組的陀螺先倒在地上。會打的人,陀螺就會在地上鏇轉得比較久。不會打的人,陀螺很容易在地上亂滾,或是轉得不久。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稱為“死陀螺”,只有任由對方劈擊宰割了。輸的這一方,為了避免自己心愛的陀螺,被對方釘宰,可以掉換一個小而硬的陀螺來代替。這時,贏的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舉過頭,對準目標,向下猛擊。

畫圈法:

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圓圈的中央,再畫一個小圓圈,各人輪流將自己的陀螺往圈子裡打,使陀螺能鏇轉出來。如陀螺已固定在一點上鏇轉,這時,可用繩子將它圈出來,只要到達圈外還在鏇轉,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內,或一抽下去就不動了,都算“死”了,要放在當中小圓圈內,任別人處罰。若處罰別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內,照樣要放在小圓圈內,任人處罰。如果很幸運的沒有被擊到,或是被擊到而沒有被分解,可以拿出一個陀螺,用水平抽法,將自己那個小圓圈內待死的陀螺擊出圈外。
中小型及大型陀螺的玩法和小陀螺是不一樣的,必須先纏譝。右手將繩頭圈過陀釘,用左手壓住,再用右手沿釘向外繞繩,要纏滿陀身,再雙手搬起陀螺,斜空里往地上擲去,同時迅速用力抽回繩子,使陀螺在地上鏇轉起來。

塑膠類陀螺玩法

玩的時候,將彈簧絞緊後,按中間的鈕,下節的響螺就會脫離,而鏇轉在桌上或地上,也非常有趣好玩。塑膠橡筋陀螺也是塑膠做的,陀螺像一個小飛碟一般,但上下各有一軸,利用橡皮布的拉力,將陀螺固定在手槍形的發射器上。玩的時候,左手轉動陀螺,使橡皮筋絞緊,放鬆板筋之後,陀螺就固定在發射器上,再用食指輕扣板機,陀螺就會鏇轉。

金屬陀螺玩法

用一根棉線,纏繞陀螺中間的軸,然後迅速一抽使之鏇轉,再將放置在一個支架上,不但中間軸心飛快的鏇轉, 整個陀螺有如雷達天線一樣,作三百六十度的轉動,所以也叫雷達陀螺。

製作工藝

陀螺陀螺

紙陀螺
紙陀螺的大小不拘,可以隨意製作。製作方法是,用圓規在表紙上畫三個圓圈,再將圓圈用剪刀剪下來。剪好之後,在一個圓圈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然後在圖案上著色。再將三個圓用膠水重疊在一起,黏好,再壓平。然後再用錐子在圓心的地方,鑽一個小孔,再用牙籤或削好的尖形竹筷子,穿過圓心,尖端朝下,就完成了。

銅錢陀螺
銅錢陀螺,材料有銅錢、小木棒和紙。它的製作方法是,先用牙籤或小木棒,沾些膠水,緊緊地卷上紙條兒,但是要注意,這個厚度必須和錢孔或是鐵片小孔的大小剛好密和了。

線軸陀螺

線軸陀螺製作材料有線軸、小木棒、紙、鋸子。首先將線軸的一端鋸斷,注意要鋸得光滑才行,然後著上彩色圖案。再將竹筷子的一段,其中的一端削尖削圓,卷上紙條兒,同樣的,紙的厚度一定要和線軸中央的小孔一樣大,才不會松落。卷好之後,將木棒塞入線軸的孔內,注意要塞緊,而且要保持軸心的垂直。

竹陀螺
竹陀螺是用竹子做成的,因為它是空心的,竹管上有小孔,轉動的時候,會發出嗡嗡的聲音,也有人稱它為地鈴,或是“竹製響螺”。由於它和普通陀螺的形狀不同,有一根軸柄,所以又稱之為“有柄響螺”。它的製作方法是,先鋸一段直徑約5公分,長6.5公分的竹管,在竹管上挖一寬0.5公分,長3公分的小長孔,做為發聲之用。

再削一支竹棒做軸,然後用薄木板做成兩塊圓板,圓板的直徑,大概是跟竹管內壁的圓周是差不多的,再將兩塊圓板中央挖洞,用強力膠緊黏在竹管內壁上下,再將竹軸穿插木板中央,要注意竹軸下端短而尖,而上端比較長。另削一竹片,並鑽孔,用一長棉繩穿過竹片小孔,纏在竹棒上就可玩耍了。

木製陀螺

木製陀螺也是中國傳統的陀螺。木陀螺是一種鐘形,而能在地上轉動的玩具,利用堅硬的木材,像蕃石榴龍眼等樹的樹幹做成的。過去孩子們所玩的小型陀螺,都是孩子們自己削制而成的,可以獲得一種成就感,和一種自我創作成功的快樂。現在由於工業的進步,有很多大型或特大型的木陀螺,都是用機器車床製造的,沒有一定的規格,通常以重量來決定陀螺的大小。

起源探究

陀螺陀螺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遠並無詳細紀錄可供查考,但是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出土過陀螺,如江蘇常州出土的新石器馬家窯文化木陀螺及山西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陶陀螺;目前文史記載則多以宋朝時出現的一種類似陀螺的玩具為開端,稱做“千千”(或稱千千車);那是一個中心軸(鐵制)長約一寸的圓盤形(直徑約四寸)物體,用手捻在盤中鏇轉,比賽誰轉得久,這是當時身處深宮後院的嬪妃宮女用以打發寂寥時光的遊戲之一。 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蘇漢臣(開封人,曾在北宋徽宗宣和畫院當過招待,以劉宗古為師,工於釋道人物之畫,尤其嬰戲畫更有獨創之功力)《嬰戲圖》中,畫面的前方有兩個孩童,正打著陀螺玩耍,也證實當時確有倒鐘體的陀螺出現,由畫面考察, 當時的陀螺應是木製的,像個圓錐體,用繩子纏好了,往地上前拋後扯,陀螺便在地上鏇轉起來。當它速度慢下來時,再用繩子不斷抽打它的側面,如此便可轉個不停。一直到現在,大陸北方的兒童在冬季及早春時節還流行這樣的玩法,尤其在結得厚實的冰面上拋打,更別有樂趣。另外一幅蘇漢臣的作品《秋庭戲嬰》中,有個推棗磨的道具,利用兩個棗子,加上一個剖了一半的棗子作成支架而成棗磨玩具,那是一種鏇轉、平衡的遊戲,遊戲時,誰能讓棗磨保持平衡、轉得久,誰就獲勝;這幅畫也能證明當時已有多元的陀螺玩具型態出現。明朝《帝京景物略》記載,陀螺者,木製如小空鐘,中實而無柄,繞以鞭之繩而無竹尺,卓於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則轉,無聲也。視其緩而鞭之,轉轉無復往。轉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頂光鏇鏇,影不動也。其小空鐘形體、中實無柄、繞以鞭之繩等描述,證之明代晚期的陀螺已跟今日的鞭打陀螺無異;劉侗的詩歌《楊柳活》撰述:楊柳兒活,鞭陀羅,這時期“陀螺“一詞已正式出現。

鍛鍊意義

1、休閒娛樂

2、智力開發:德國等國家將陀螺設計成教育用品,圖卡置於陀螺上,透過轉陀螺的遊戲,辨認圖卡上的圖案、顏色或數字以訓練眼力及專注力。

3、藝術創作:運用不同的彩繪顏料與方式,呈現不同的鄉土民情,鏇轉時混合的美感,可成為典藏的珍品

4、民俗體育

5、科學研究

原理介紹

(圖)原理原理

當一個力學系統(物體)受到數力的作用,若其合力(大小、方向)為零,且各力對任一點之力矩和亦為零時,就稱此力學系統是處於平衡狀態。換言之,當物體呈現一種「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的狀態時,即可稱之為「平衡」。物體在很多情況下都能呈現平衡狀態,不只是在靜止的時候,當它在動的時候也會達到平衡(包括星體的運行也是),有些平衡狀態能持久,而有些只是短暫現象。一般而言,靜態的平衡大多屬於穩定平衡,動態的平衡則多屬於不穩定平衡;當陀螺受力鏇轉時,因各方向離心力總和達到平衡,因此陀螺能暫時用軸端站立,保持平衡現象,接著受到空氣阻力、地面摩擦、或陀螺重心問題等各因素的影響,使其鏇轉的力道逐漸減弱,等到鏇轉的動力消失時,陀螺也跟著左搖右晃的倒了下來。因此,如何製作挑選好的陀螺、拿捏拋擲的力道與掌握要訣,讓陀螺拋得更準,轉得更久,便成為玩陀螺者挑戰的終極目標。

技巧說明

陀螺陀螺
1、擲準陀螺的技巧(以頂部直徑二點五寸至三點三寸陀螺最為稱手)
①纏繩:釘朝上,慣用右手者朝順時針方向纏繞(慣用左手者方向相反),預留一小段,打個單結,以供握繩 (或纏繞在指頭上)。
②持法:釘上或左頂下或右,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倒拿虛握頂部。
③拋法:距離由繩長加臂長之長度來取捨,手臂朝著目標處擺動,陀螺離手後中指指向目標處之方向,力道則有賴於不斷練習經驗的累積。
2、打大陀螺的技巧
①纏繩:釘朝上擺放,依陀螺尖長短纏繞二至三圈,再由陀螺尖往陀螺身由上而下纏繩,依序拉緊,約逾三分之一最佳。
②上陀螺:采一手持繩扣住陀螺頂部圓周處,另一手持陀螺尖處,抱起陀螺靠腿,陀螺尖朝前向下預備。拋陀螺之際,持陀螺尖處之手立刻離開,另一持繩扣住陀螺頂部圓周處之手順勢打轉,產生鏇轉動力,隨即兩手互動扯繩,使陀螺不致倒地。反方向收繩快跑,勿回頭,等繩拉完即成。

保存方法

(圖)陀螺陀螺

陀螺宜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日曬龜裂及潮濕發霉,必要時宜運用冷氣機除濕機將存放場所除濕;鐵制部分則要適時給予上油保養(不宜太多,以免纏繩不易);繩子感覺變硬時,則應泡水搓洗、甩打一番(以除去砂粒塵土)後陰乾。

陀螺是中國小生熟悉一種玩具。一隻小小的陀螺在桌面上飛速地鏇轉著。單見它立定一點,一面繞傾斜於桌面的軸急速自轉,另一面自轉軸又宛如錐體母線般繞著過定點而垂直於桌面的軸線,緩慢而穩定地做公轉運動。

陀螺鏇轉的時候為什麼不會倒?在千萬個玩陀螺的人中,能正確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大概不會太多。的確,陀螺的轉動是十分有趣而神秘的。

陀螺在科學上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把鏇轉著的陀螺拋向空中。它能使自己的軸保持原來的方向。陀螺的這一特性,被用來製造定向陀螺儀,廣泛用於航海航空和宇宙飛行之中。

遊戲規則

陀螺陀螺

陀螺的打法:
一、水平法:彎身從身後翻轉手腕,將陀螺往前拋再往後一拉,陀螺就會沿著地面水平方向向前鏇轉。

二、垂直法:將陀螺從頭頂上用力往地下甩,陀螺就會從天而降鏇轉不停,這種打法通常都用於「釘甘樂」時。

陀螺遊戲規則:


陀螺相撲

l、準備一個硬紙盒(有開口的),裝喜餅的盒子最佳。

2、將紙盒放在地上,在離紙盒3~5公尺處劃一條線,當作起點。

3、此遊戲一次兩人玩,猜拳決定先後順序,兩人均退到線後,先後將陀螺打入紙盒中,由於兩個陀螺都在紙盒中高速鏇轉,因此碰撞時就會有一個被撞出盒外,陀螺被彈出者就輸了,若其中一人未將陀螺打入盒中,也算輸。

自由抽打

1、每個在空地上自由選擇地方,將自己的陀螺鏇轉起來。

2、陀螺最快停下來的人為輸,必須將陀螺釘在地上,讓其他人攻擊,由陀螺鏇轉最久的那一位開始,將他的陀螺
對準放在地上的陀螺打下去,這時候若陀螺的質料較差,就會從中一裂為二,如果陀螺從中裂開,釘子掉下來,這根釘子便屬於打掉它的人所有,此時就可以重新再玩新局。

3、若經過所有人釘打,陀螺仍完好如初,下一次再玩輸時,這個人就不需再拿出陀螺被人攻擊了(有一次豁免權)。

臭頭雞仔

1、在地上畫一個圈圈,直徑約30公分左右。

2、參加遊戲的人需各拿出一個陀螺放在圈圈中,猜拳決定先後次序。

3、第一位先拿起陀螺往圈圈中抽打,利用技巧及陀螺鏇轉的力量,將圈圈內的其他陀螺打出圈外,若「救」出一顆陀螺,就可以繼續抽打,但若自己抽打的陀螺不小心留在圈圈內,則喪失比賽資格。

4、由於陀螺裝有釘子且是高速鏇轉,被救出的陀螺往往已遍體鱗傷,有如雞群中常被同伴欺負、啄頭的雞仔,因此稱此項遊戲為“臭頭雞仔”。

釘甘樂

1、在地上畫一個圈圈,直徑約30公分左右、中央再畫一個小三角形。

2、參加者猜拳決定先後順序,輪流將陀螺往圈圈中打下,陀螺的著地點必須落在圈圈中,否則就算失效。

3、陀螺不但打入圈圈中,還要利用其鏇轉的力量,轉出圈圈外才算成功,若陀螺王固定在圈圈中鏇轉,沒有移動的跡象,在陀螺未停止前,還可以用繩子把它勾出圈外,在到達圈外時陀螺仍在鏇轉才算成功。

4、如果陀螺停在圈內甚至一抽打下去就不會鏇轉,都算失敗,這時候得將陀螺釘放在圈圈中央的小三角形內,讓別人攻擊。

5、若自己的陀螺被關在三角形中,還可以拿起自己的第二顆陀螺,用玩“臭頭雞仔”的方式,將自己的陀螺救出。

定點陀螺
1、在地面或桌子上放一個圓盤(最好是鐵制)。

2、在離圓盤一公尺處劃一條線,當作打陀螺的起點。

3、每一個人從此起點將陀螺往圓盤中拋擲,能將陀螺拋入圓盤中轉動者,就算成功,失敗者就淘汰,如此第二、第三回合重新比賽,起點均往後移30公分(一尺)。

4、最後離圓盤最遠者,又能將陀螺打入圓盤中者為優勝者。

翻山越嶺

1、在地面上擺放十個盤子(鐵制),排成一排。

2、將陀螺打在第一個盤子上,待陀螺在此盤中轉動時,將盤子拿起,並把陀螺倒入第二個盤中。

3、依此方法倒入第三、第四...直到第十個盤子為止。

4、測量所花費時間,時間用的越少者為優勝,若半途陀螺停止轉動,則取消資格。

當然打陀螺絕不止這些玩法,許多規則都可以自訂,只要參加遊戲的人都願意共同遵守就可以。目前宜蘭縣三星鄉,寧明國小的虞進鴻老師就深入研究、訂定出不少陀螺玩法及規則,該校四年級以上的學生人手一個,創新許多陀螺打法如:保齡球打法、背後拋打、用腳彈打、身體側後打法、雙手雙繩打法等。學生們更為這些打法取了許多有創意的名稱,如“腳踢乾坤”、“過山洞”、“下金蛋”、“出其不意”、“泰山壓頂”、“如來神掌”提升陀螺的文化。  

比賽種類

陀螺陀螺

畫圈圈
在地上畫一個圈圈,直徑在一步到兩步之間,圓中間再畫一個三角形,每個人把自己的陀螺往圈圈裡打,並讓陀螺自己鏇轉出圈外來。有時陀螺會固定在圈內不移動地鏇轉,可用繩子把他圈住勾出圈外,只要到達圈外還在轉就算活。如果停止了,就要放在三角形內,任人敲擊處罰。

分邊
一邊輪流一人,把陀螺抽在地上,直到有人失敗為止。失敗的陀螺,就放在地上任人打擊,挨到對方陀螺停止時,才可以換對方攻打。

持久比賽

同種類陀螺,同時間打下,看誰轉動的時間最久,就是勝利者。

擲遠比賽

在地上畫個小圈圈,然後每個人的陀螺先要打在圈圈內,在跳出去,跳出去的陀螺必須是還在鏇轉者才算成績,用捲尺測量,離小圓圈的圓心最遠者就是勝利者。

定點比賽

在地上或椅子、桌子上放一個圓盤〔可用圓形餅乾盒蓋子代替〕,然後離圓盤五十公分處,畫一條線當起點,每一個人,從這一條起點線往圓盤拋拉,能進入圓盤內鏇轉者就算過關,失敗者被淘汰。

撞擊比賽

以相同大小的角力陀螺為佳。

套圈比賽

套圈比賽所用的陀螺,以上軸長下軸短為佳。找中央有圓洞孔的薄形膠圈,或薄鐵圈。當陀螺鏇轉時,趕快把手中的圈圈套入上軸中心,一次一個,一直到陀螺停止為止,看誰套入最多,誰就獲勝。

打過溪

開闢地兩邊各畫一條線寬約50公尺至100公尺(看場地人數而定),兩人以上到10、20位數可以玩。先比賽轉快倒的人當鬼。從甲打到乙地,前進任何人如打鬼本身陀螺不轉就要交替當鬼被打到對岸。每人可以用陀螺釘鐹十下。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