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又名開山王廟或鄭成功廟,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清代台灣府城油行尾街),為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鄭成功紀念祠,其前身為民間所建的開山王廟,台灣日治時期曾改名為開山神社。但現今樣貌實為1963年動工改建的結果,所以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蹟,直至2010年將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登錄為台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

基本信息

概述

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俗稱鄭成功廟或開山聖王廟,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主祀台灣開山始祖鄭成功,配祀鄭氏及所屬各部將,為台灣的重要古蹟。占地廣闊,庭園修築極美,整體風格莊嚴典雅,是台灣唯一的福州式廟宇建築。格局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靜王的後殿,以及東西廡。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牆身,配合祠外延平公園的池榭垂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祠堂右邊的台南市民俗文物館,展示有民間的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及古代匾碑,館藏豐富。祠前右側並留著二座銅製古炮,七座鐵制古炮。可聯結附近的法華寺及臨水夫人廟,安排一趟古蹟之旅。

歷史

延平郡王祠為明鄭亡後,民眾追念鄭成功開台功績,暗中祀立,稱為“開山王廟”,光緒元年(1875年)改稱“延平郡王祠”;祠中奉祀鄭成功、明鄭諸臣牌位,並懸掛歷來先賢名宦所題匾聯,為台灣最具規模的鄭成功祠堂。

(圖)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祠

鄭成功祖籍福建南安,原名森,自幼聰慧,仕途順遂,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賜國姓“朱”,名成功,人稱“國姓爺”;清軍入關,明朝覆亡,鄭氏以孤臣孽子自況,投入反清復明大業,於福建一帶組織義軍,永曆15年(1661年)率軍征台,驅逐荷蘭人,並以此為根據地,延續明朝正朔,奠立台灣開拓之基礎,後世感念其事功,推崇為一代民族英雄。
1963年,原祠由閩式建築改建為三進雙護龍的北方宮殿格局,正殿神龕,鄭成功塑像端坐其中,鄭氏清瘦的劍龐上蓄有短須,神態堅毅莊重,風格迥異於鄭氏家廟之造型;陪祀一旁為甘輝、張萬禮二位將軍。後殿為三開間,中為太妃祠,左間寧靖王祠,右間監國祠。
正祠右側建有“台南市民族文物館”,館內藏品為日據時期陸續收集,展示台南歷史文物古碑碣、史跡老照片及民間生活物品等,收藏內容非常豐富。

記載

清同治13年,欽差大臣沈葆禎奉命來台辦理防務,深入民間才發現鄭成功對建設台灣的貢獻,上書皇帝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非亂臣賊子,建議建祠紀念之。朝廷同意後撥款立祠,諡號忠烈,並在正門石匾提“明延平郡王祠”,這是清朝首度承認鄭成功的事跡。

館藏

(圖)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靖王的後殿,以及東西廡。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牆身,配合祠外延平公園的池榭垂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祠中收藏許多古文物,包括珍貴的沈葆禎手書。東西兩廡則陳列鄭氏部將牌位、儀仗等。後殿中央供奉鄭氏母親田川氏的牌位。庭中的兩棵古梅是鄭成功親手所植,已有300年歷史,每到寒冬吐露芬芳。祠堂右邊的台南民俗文物館,展示有民間的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及古代匾碑,館藏豐富。祠前右側並保留著兩座銅製古炮及七座鐵制古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