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瓊英本非鄔梨女,其母因不願給田虎作壓寨夫人而跳下高岡撞死。瓊英早欲為母報仇。

鄔梨被孫安手中軍士冷箭身中脖項。這一陣丟失魯智深。葉清以求醫為名,來宋江寨中說明瓊英身世,吳用將計就計,派張清、安道全、葉清同往北軍,給鄔梨看病,取得信任,以做內應。張清假名全羽,與瓊英結婚,鴆死鄔梨。

回目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
水滸傳水滸傳

簡介

瓊英本非鄔梨女,其母因不願給田虎作壓寨夫人而跳下高岡撞死。瓊英早欲為母報仇。
鄔梨被孫安手中軍士冷箭身中脖項。這一陣丟失魯智深。葉清以求醫為名,來宋江寨中說明瓊英身世,吳用將計就計,派張清、安道全、葉清同往北軍,給鄔梨看病,取得信任,以做內應。張清假名全羽,與瓊英結婚,鴆死鄔梨。

正文

話說鄔梨國舅令郡主瓊英為先鋒,自己統領大軍隨後。那瓊英年方一十六歲,容貌如花的一個處女,原非鄔梨親生的。他本宗姓仇,父名申,祖居汾陽府介休縣,地名綿上。那綿上,即春秋時晉文公求介之推不獲,以綿上為之田,就是這個綿上。
那仇申頗有家資,年已五旬,尚無子嗣。又值喪偶,續娶平遙縣宋有烈女兒為繼室,生下瓊英,年至十歲時,宋有烈身故,宋氏隨即同丈夫仇申往奔父喪。那平遙是介休鄰縣,相去七十餘里。宋氏因路遠倉卒,留瓊英在家,分付主管葉清夫婦看管伏侍。自己同丈夫行至中途,突出一夥強人,殺了仇申,趕散莊客,將宋氏擄去。莊客逃回,報知葉清。那葉清雖是個主管,倒也有些義氣,也會使槍弄棒。妻子安氏,頗是謹慎,當下葉清報知仇家親族,一面呈報官司,捕捉強人;一面埋葬家主屍首。
仇氏親族,議立本宗一人,承繼家業。葉清同妻安氏兩口兒,看管小主女瓊英。
過了一年有餘,值田虎作亂,占了威勝,遣鄔梨分兵�掠,到介休綿上,搶劫資財,擄掠男婦,那仇氏嗣子,被亂兵所殺,葉清夫婦及瓊英女,都被擄去。那鄔梨也無子嗣,見瓊英眉清目秀,引來見老婆倪氏。那倪氏從未生育的,一見瓊英,便十分愛他,卻似親生的一般。瓊英從小聰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脫生,又舉目無親,見倪氏愛他,便對倪氏說,向鄔梨討了葉清的妻安氏進來。因此安氏得與瓊英坐臥不離。那葉清被擄時,他要脫身逃走,卻思想:“瓊英年幼,家主主母只有這點骨血,我若去了,便不知死活存亡。幸得妻子在彼,倘有機會,同他們脫得患難,家主死在九泉之下,亦是瞑目。”因此只得隨順了鄔梨。征戰有功,鄔梨將安氏給還葉清。安氏自此得出入帥府,傳遞訊息與瓊英,鄔梨又奏過田虎,封葉清做個總管。
葉清後被鄔梨差往石室山,採取木石。部下軍士向山岡下指道:“此處有塊美石,白賽霜雪,一毫瑕疵兒也沒有。土人慾採取他,卻被一聲霹靂,把幾個採石的驚死,半晌方醒。因此人都齧指相戒,不敢近他。”葉清聽說,同軍士到岡下看時,眾人發聲喊,都叫道:“奇怪!適才兀是一塊白石,卻怎么就變做一個婦人的屍骸!”
葉清上前仔細觀看,恁般奇怪,原來是主母宋氏的屍首,面貌兀是如生,頭面破損處,卻似墜岡撞死的。葉清驚訝涕泣,正在沒理會處,卻有本部內一個軍卒,他原是田虎手下的馬圉,當下將宋氏被擄身死的根因,一一備細說道:“昔日大王初起兵的時節,在介休地方,擄了這個女子,欲將他做個壓寨夫人。那女子哄大王放了綁縛,行到此處,被那女子將身竄下高岡撞死。大王見他撞死,叫我下岡剝了他的衣服首飾。是小的伏侍他上馬,又是小的剝他的衣服,面貌認得仔細,千真萬真是他。今已三年有餘,屍骸如何兀是好好地?”葉清聽罷,把那無窮的眼淚,都落在肚裡去了,便對軍士說:“我也認得不錯,卻是我的舊鄰宋老的女兒。”葉清令軍士挑土來掩,上前看時,仍舊是塊白石。眾人十分驚訝嘆息,自去乾那採石的事。
事畢,葉清回到威勝,將田虎殺仇申,擄宋氏,宋氏守節撞死這段事,教安氏密傳與瓊英知道。
瓊英知了這個訊息,如萬箭攢心,日夜吞聲飲泣珠淚偷彈,思報父母之仇,時刻不忘。從此每夜合眼,便見神人說:“你欲報父母之仇,待我教你武藝。”瓊英心靈性巧,覺來都是記得,他便悄地拿根桿棒,拴了房門,在房中演習。自此日久,武藝精熟,不覺挨至宣和四年的季冬,瓊英一夕,偶爾伏几假寐,猛聽的一陣風過,便覺異香撲鼻。忽見一個秀士,頭帶折角巾,引一個綠袍年少將軍來,教瓊英飛石子打擊。那秀士又對瓊英說:“我特往高平,請得天捷星到此,教汝異術,救汝離虎窟,報親仇。此位將軍,又是汝宿世姻緣。”瓊英聽了“宿世姻緣”四字,羞赧無地,忙將袖兒遮臉。才動手,卻把桌上剪刀撥動,鏗然有聲。猛然驚覺,寒月殘燈,依然在目,似夢非夢。瓊英兀坐,呆想了半晌,方才歇息。
次日,瓊英尚記得飛石子的法,便向牆邊揀取雞卵般一塊圓石,不知高低,試向臥房脊上的鴟尾打去,正打個著,一聲響亮,把個鴟尾打的粉碎,亂紛紛拋下地來。
卻驚動了倪氏,忙來詢問。瓊英將巧言支吾道:“夜來夢神人說:”汝父有王侯之分,特來教導你的異術武藝,助汝父成功。“適才試將石子飛去,不想正打中了鴟尾。”倪氏驚訝,便將這段話報知鄔梨。那鄔梨如何肯信,隨即喚出瓊英詢問,便把槍。刀。劍。戟。棍。棒。叉。鈀試他,果然件件精熟。更有飛石子的手段,百發百中。鄔梨大驚,想道:“我真箇有福分,天賜異人助我。”因此終日教導瓊英,馳馬試劍
當下鄔梨家中,將瓊英的手段傳出去,鬨動了威勝城中人,都稱瓊英做瓊矢鏃。此時鄔梨欲擇佳婿,匹配瓊英。瓊英對倪氏說道:“若要匹配,只除是一般會打石的。
若要配與他人,奴家只是個死。“倪氏對鄔梨說了。鄔梨見瓊英題目太難,把擇婿事遂爾停止。今日鄔梨想著王侯二字,萌了異心,因此,保奏瓊英做先鋒,欲乘兩家爭鬥,他於中取事。當下鄔梨挑選軍兵,揀擇將佐,離了威勝。撥精兵五千,令瓊英為先鋒,自己統領大軍,隨後進征。
不說鄔梨。瓊英進兵,卻說宋江等在昭德俟候,迎接陳安撫。一連過了十餘日,方報陳安撫軍馬已到。宋江引眾將出郭遠遠迎接,入到昭德府內歇下,權為行軍帥府。
諸將頭目,盡來參見,施禮已畢。陳安撫雖是素知宋江等忠義,都無由與宋江覿面相會。今日見宋江謙恭仁厚,愈加欽敬,說道:“聖上知先鋒屢建奇功,特差下官到此監督,就齎賞賜金銀緞匹,車載前來給賞。”宋江等拜謝道:“某等感安撫相公極力保奏,今日得受厚恩,皆出相公之賜。某等上受天子之恩,下感相公之德,宋江等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陳安撫道:“將軍早建大功,班師回京,天子必當重用。”宋江再拜稱謝道:“請煩安撫相公鎮守昭德,小將分兵攻取田虎巢穴,教他首尾不能相顧。”陳安撫道:“下官離京時,已奏過聖上,將近日先鋒所得州縣,現今缺的府縣官員,盡已下該部速行推補勒限起程,不日便到。”宋江一面將賞賜�散軍將,一面寫下軍帖,差神行太保戴宗往各府州縣鎮守頭領處傳令,俟新官一到,即行交代,勒兵前來聽調。到各府州傳令已了,再往汾陽探聽軍情回報。
宋江又將河北降將唐斌等功績,申呈陳安撫,就薦舉金鼎。黃鉞鎮守壺關。抱犢,更替孫立。朱仝等將佐,前來聽用。陳安撫一一依允。
忽有流星探馬報將來,說道:“田虎差馬靈統領將佐軍馬,往救汾陽,又差鄔梨國舅,同瓊英郡主,統領將佐,從東殺至襄垣了。”宋江聽罷,與吳用商議,分撥將佐迎敵。當下降將喬道清說道:“馬靈素有妖術,亦會神行法,暗藏金磚打人,百發百中。小道蒙先鋒收錄,未曾出得氣力,願與吾師公孫一清,同到汾陽,說他來降。”宋江大喜,即撥軍馬二千,與公孫勝。喬道清帶領前去。二人辭別宋江,即日領軍馬起程,望汾陽去了,不題。
再說宋江傳令,索超。徐寧。單廷�。魏定國。湯隆。唐斌。耿恭,統領軍馬二萬,攻取潞城縣。再令王英。扈三娘。孫新。顧大嫂領騎兵一千,先行哨探北軍虛實。
宋江辭了陳安撫,統領吳用。林沖。張清。魯智深。武松。李逵。鮑旭。樊瑞。項充。李袞。劉唐。解珍。解寶。凌振。裴宣。蕭讓。宋清。金大堅。安道全。蔣敬。
郁保四。王定六。孟康。樂和。段景住。朱貴。皇甫端。侯健。蔡福。蔡慶,及新降將孫安,共正偏將佐三十一員,軍馬三萬五千,離了昭德,望北進發。前隊哨探將佐王英等,已到襄垣縣界,五陰山北,早遇北將葉清。盛本哨探到來。兩軍相撞,擂鼓搖旗。北將盛本,立馬當先。宋陣里王英驟馬出陣,更不打話,拍馬拈槍,直搶盛本。兩軍吶喊,盛本挺槍縱馬迎住。二將斗敵十數合之上,扈三娘拍馬舞刀,來助丈夫廝殺。盛本敵二將不過,撥馬便走。扈三娘縱馬趕上,揮刀把盛本砍翻,撞下馬來。王英等驅兵掩殺,葉清不敢抵敵,領兵馬急退。宋兵追趕上來,殺死軍士五百餘人,其餘四散逃竄。葉清止領得百餘騎,奔至襄垣城南二十里外。瓊英軍馬已到紮寨。
105、地健星險道神郁保四105、地健星險道神郁保四

原來葉清於半年前被田虎調來,同主將徐威等鎮守襄垣。近日聽得瓊英領兵為先鋒,葉清稟過主將徐威,領本部軍馬哨探,欲乘機相見主女。徐威又令偏將盛本同去,卻好被扈三娘殺了,恰遇瓊英兵馬。當下葉清入寨,參見主女,見主女長大,雖是個女子,也覺威風凜凜,也像個將軍。瓊英認得是葉清,叱退左右,對葉清道:“我今日雖離虎窟,手下止有五千人馬,父母之仇,如何得報。欲脫身逃遁,倘彼知覺,反罹其害。正在躊躇,卻得汝來。”葉清道:“小人正在思想計策,卻無門路。倘有機會,即來報知。”說還未畢,忽報南軍將佐,領兵追殺到來。瓊英披掛上馬,領軍迎敵。
兩軍相對,旗鼓相望,兩邊列成陣勢,北陣里門旗開處,當先一騎銀鬃馬上,坐著個少年美貌的女將。怎生模樣,但見:金釵插鳳,掩映烏雲。鎧甲披銀,光欺瑞雪。踏寶鐙鞋�尖紅,提畫戟手舒嫩玉。
柳腰端跨,迭勝帶紫色飄搖;玉體輕盈,挑繡袍紅霞籠罩。臉堆三月桃花,眉掃初春柳葉。錦袋暗藏打將石,年方二八女將軍。
女將馬前旗號,寫的分明:“平南先鋒將郡主瓊英。”南陣軍將看罷,個個喝采。
兩陣里花腔鼉鼓喧天,雜彩繡旗閉日。矮腳虎王英看見是個美貌女子,驟馬出陣,挺槍飛搶瓊英,兩軍吶喊,那瓊英拍馬拈戟來戰。二將斗到十數余合,王矮虎拴不住意馬心猿,槍法都亂了。瓊英想道:“這廝可惡!”覷個破綻,只一戟,刺中王英左腿。王英兩腳蹬空,頭盔倒卓,撞下馬來。扈三娘看見傷了丈夫,大罵:“賊潑賤小淫婦兒,焉敢無禮!”飛馬搶出,來救王英。瓊英挺戟,接住廝殺。王英在地掙扎不起,北軍擁上,來捉王英,那邊孫新。顧大嫂雙出,死救回陣。顧大嫂見扈三娘斗瓊英不過,使雙刀拍馬上前助戰。三個女將,六條臂膊,四把鋼刀,一枝畫戟,各在馬上相迎著。正如風飄玉屑,雪撒瓊花,兩陣軍士,看得眼也花了。三女將斗到二十餘合,瓊英望空虛刺一戟,拖戟撥馬便走。扈三娘。顧大嫂一齊趕來。
瓊英左手帶住畫戟,右手拈石子,將柳腰扭轉,星眼斜睃,覷定扈三娘,只一石子飛來,正打中右手腕。扈三娘負痛,早撇下一把刀來,撥馬便回本陣。顧大嫂見打中扈三娘,撇了瓊英,來救扈三娘。瓊英勒馬趕來,那邊孫新大怒,舞雙鞭,拍馬搶來。未及交鋒,早被瓊英飛起一石子,�的一聲,正打中那熟銅獅子盔。孫新大驚,不敢上前,急回本陣,保護王英。扈三娘,領兵退去。
瓊英正欲驅兵追趕,猛聽的一聲炮響。此時是二月將終天氣,只見柳梢旗亂拂,花外馬頻嘶,山坡後衝出一彪軍來,卻是林沖。孫安,及步軍頭領李逵等,奉宋公明將令,領軍接應。兩軍相撞,擂鼓搖旗,兩陣里疊聲吶喊。那邊豹子頭林沖,挺丈八蛇矛,立馬當先。這邊瓊矢鏃瓊英,拈方天畫戟,縱馬上前。林沖見是個女子,大喝道:“那潑賤,怎敢抗拒天兵!”瓊英更不打話,拈戟拍馬,直搶林沖。林沖挺矛來斗。兩馬相交,軍器並舉。斗無數合,瓊英遮攔不住,賣個破綻,虛刺一戟,撥馬望東便走。林沖縱馬追趕。南陣前孫安看見是瓊英旗號,大叫:“林將軍不可追趕,恐有暗算。”林沖手段高強,那裡肯聽,拍馬緊緊趕將來。那綠茸茸草地上,八個馬蹄翻盞撒鈸般,勃喇喇地風團兒也似般走。瓊英見林沖趕得至近,把左手虛提畫戟,右手便向繡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覷定林沖面門較近,一石子飛來。林沖眼明手快,將矛柄撥過了石子。瓊英見打不著,再拈第二個石子。手起處,真似流星掣電,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又望林沖打來。林沖急躲不迭,打在臉上,鮮血迸流,拖矛回陣。瓊英勒馬追趕。
孫安正待上前,只見本陣軍兵,分開條路,中間飛出五百步軍,當先是李逵。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五員慣步戰的猛將。李逵手�板斧,直搶過來,大叫:“那婆娘不得無禮!”瓊英見他來的兇猛,手拈石子,望李逵打去,正中額角。李逵也吃了一驚,幸得皮老骨硬,只打的疼痛,卻是不曾破損。瓊英見打不倒李逵,跑馬入陣。李逵大怒,虎鬚倒豎,怪眼圓睜,大吼一聲,直撞入去。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恐李逵有失,一齊衝殺過來。孫安那裡阻當得住?瓊英見眾人趕來,又一石子,早把解珍打翻在地,解寶。魯智深。武松急來扶救。這邊李逵只顧趕去,瓊英見他來得至近,忙飛一石子,又中李逵額角。兩次被傷,方才鮮血迸流。李逵終是個鐵漢,那綻黑臉上,帶著鮮紅的血,兀是火喇喇地,揮雙斧,撞入陣中,把北軍亂砍。那邊孫安見瓊英入陣,招兵衝殺過來,恰好鄔梨領著徐威等正偏將佐八員,統領大軍已到,兩邊混殺一場。那邊魯智深。武松救了解珍,翻身殺入北陣去了。解寶扶著哥哥,不便廝殺,被北軍趕上,撒起絆索,將解珍。解寶雙雙兒橫拖倒拽,捉入陣中去了。步兵大敗奔回。卻得孫安奮勇鏖戰,只一劍,把北將唐顯砍下馬來。鄔梨被孫安手下軍卒放冷箭,射中脖項,鄔梨翻身落馬,徐威等死救上馬。
瓊英眾將見鄔梨中箭,急鳴金收兵。南面宋軍又到,當先馬上一將,卻是沒羽箭張清,在寨中聽流星報馬說,北陣里有個飛石子的女將,把扈三娘等打傷。張清聽報驚異,稟過宋先鋒,急披掛上馬,領軍到此接應,要認那女先鋒。那邊瓊英已是收兵,保護鄔梨,轉過長林,望襄垣去了。張清立馬惆望,有詩為證:佳人回馬繡旗揚,士卒將軍個個忙。
引入長林人不見,百花叢里隔紅妝。
當下孫安見解珍解寶被擒,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殺入陣去,欲招兵追趕,天色又晚,只得同張清保護林沖,收兵回大寨。
宋江正在升帳,令神醫安道全看治王英。眾將上前看王英時,不止傷足,連頭面也磕破。安道全敷治已畢,又來療治林沖。宋江見說陷了解珍。解寶及李逵等三人,不知下落,十分憂悶。無移時,只見武行者同了李逵,殺得滿身血污,入寨來見宋江。武松訴說:“小弟見李逵殺得性起,只顧上前,兄弟幫他廝殺,殺條血路,沖透北軍,直至城下。只見北軍綁縛著解珍。解寶欲進城去,被我二人殺死軍士,奪了解珍。解寶,被徐威等大軍趕來,復奪去解珍。解寶,我二人又殺開一條血路,空手到此。只不見魯智深。”宋江聽說,滿眼垂淚,差人四下跟尋探聽魯智深蹤跡,又令安道全敷治李逵。此時已是黃昏時分,宋江計點軍士,損折三百餘名,當下緊閉寨柵,提鈴喝號,一宿無話。
次早,軍士回報,魯智深並無影響,宋江越添憂悶,再差樂和。段景住。朱貴。郁保四,各領輕捷軍士,分四路尋覓。宋江欲領兵攻城,怎奈頭領都被打傷,只得按兵不動。城中緊閉城門,也不來廝殺。一連過了二日,只見郁保四獲得奸細一名,解進寨來。孫安看那個人,卻認得是北將總管葉清。孫安對宋江道:“某聞此人素有意氣,他獨自出城,其中必有緣故。”宋江叫軍士放了綁縛,喚他上前。葉清望宋江磕頭不已道:“某有機密事,乞元帥屏退左右,待葉某備細上陳。”宋江道:“我這裡弟兄,通是一般腸肚,但說不妨。”葉清方才說:“城中鄔梨,前日在陣上中了藥箭,毒發昏亂,城中醫人,療治無效。葉某趁此,特借訪求醫人,出城探聽訊息。”宋江便問:“前日拿我二將,如何處置了?”葉清道:“小人恐傷二位將軍,乘鄔梨昏亂,小人假傳將令,把二位將軍,權且監候,如今好好地在那裡。”
葉清又把仇申夫婦被田虎殺害擄掠,及瓊英的上項事,備細述了一遍。說罷,悲慟失聲。
宋江見說這段情由,頗覺悽慘。因見葉清是北將,恐有詐謀,正在疑慮,只見安道全上前對宋江道:“真箇姻緣天湊,事非偶然!”他便一五一十的說道:“張將軍去冬,也夢甚么秀士,請他去教一個女子飛石。又對他說,是將軍宿世姻緣。張清覺來,痴想成疾。彼時蒙兄長著小弟同張清住高平療治他,小弟診治張清脈息,知道是七情所感,被小弟再三盤問,張將軍方肯說出病根,因是手到病痊。今日聽葉清這段話,卻不是與張將軍符合?”
宋江聽罷,再問降將孫安。孫安答道:“小將頗聞得瓊英不是鄔梨嫡女。孫某部下牙將楊芳與鄔梨左右相交最密,也知瓊英備細。葉清這段話決無虛偽。”葉清又道:“主女瓊英,素有報仇雪恥之志。小人見他在陣上連犯虎威,恐城破之日,玉石俱焚。今日小人冒萬死到此,懇求元帥。”吳用聽罷,起身熟視葉清一回,便對宋江道:“看他色慘情真,誠義士也!天助兄長成功,天教孝女報仇!”便向宋江附耳低言說道:“我兵雖分三路合剿,倘田虎結連金人,我兵兩路受敵。縱使金人不出,田虎計窮,必然降金,似此如何成得蕩平之功?小生正在策劃,欲得個內應。今天假其便,有張將軍這段姻緣,只除如此如此,田虎首級只在瓊英手中。李逵的夢,神人已有預兆。兄長豈不聞”要夷田虎族,須諧瓊矢鏃“這兩句么?”宋江省悟,點頭依允,即喚張清。安道全。葉清三人,密語受計。三人領計去了。
卻說襄垣守城將士,只見葉清回來,高叫:“快開城門!我乃鄔府偏將葉清,奉差尋訪醫人全靈。全羽到此。”守城軍士,隨即到幕府傳鼓通報。須臾,傳出令箭,放開城門。葉清帶領全靈。全羽進城,到了國舅幕府前,裡面傳出令來,說喚醫人進來看治。葉清即同全靈進府。隨行軍中伏侍的伴當人等,稟知郡主瓊英,引全靈到內里參見瓊英已畢,直到鄔梨臥榻前,只見口內一絲兩氣。全靈先診了脈息,外使敷貼之藥,內用長托之劑。三日之間,漸漸皮膚紅白,飲食漸進。不過五日,瘡口雖然未完,飲食復舊。鄔梨大喜,教葉清喚醫人全靈入府參見。鄔梨對全靈說道:“賴足下神術療治,瘡口今漸平復。日後富貴,與汝同享。”全靈拜謝道:“全某鄙術,何足道哉?全某有嫡弟全羽,久隨全某在江湖上學得一身武藝,現今隨全某在此,修治藥餌,求相公提拔。”鄔梨傳令,教全羽入府參見。鄔梨看見全羽一表非俗,心下頗是喜歡,令全羽在府外伺候聽用。
全靈。全羽拜謝出府,一連又過了四日,忽報宋江領兵攻城,葉清入府報知鄔梨,說宋江等兵強將勇,須是郡主,方可退敵。鄔梨聞報,隨即帶領瓊英入教場,整點兵馬。只見全羽上演武廳稟道:“蒙恩相令小人伺候聽用,今聞兵馬臨城,小人不才,願領兵出城,教他片甲不回。”當有總管葉清,假意大怒,對全羽道:“你敢出大言,敢與我比試武藝么?”全羽笑道:“我十八般武藝,自小習學,今日正要與你比試。”葉清來稟鄔梨。鄔梨依允,付與槍馬。二人各綽槍上馬,在演武廳前,來來往往,番番覆覆,攪做一團,扭做一塊。鞍上人斗人,坐下馬斗馬,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此時瓊英在旁侍立,看見全羽面貌,心下驚疑道:“卻像那裡曾廝見過的,槍法與我一般。”思想一回,猛然省悟道:“夢中教我飛石的,正是這個面龐,不知會飛石也不?”便拈戟驟馬近前,將畫戟隔開二人。這是瓊英恐葉清傷了全羽,卻不知葉清已是一路的人。瓊英挺戟,直搶全羽,全羽挺槍迎住,兩個又斗過五十餘合。
瓊英霍地回馬,望演武廳上便走,全羽就勢里趕將來。瓊英拈取石子,回身覷定全羽肋下空處,只一石子飛來。全羽早已瞧科,將右手一綽,輕輕的接在手中。瓊英見他接了石子,心下十分驚異,再取第二個石子飛來。全羽見瓊英手起,也將手中接的石子應手飛去。只聽的一聲響亮,正打中瓊英飛來的石子。兩個石子,打得雪片般落將下來。
那日城中將士徐威等俱各分守四門,教場中只有牙將校尉,也有猜疑這個人是奸細,因見郡主瓊英是金枝玉葉,也和他比試,又是鄔梨部下親密將佐葉清引進來的,他們如何敢來啟齒?眼見得城池不濟事了,各人自思隨風轉舵。也是田虎合敗,天褫鄔梨之魄,使他昏暗。當下喚全羽上廳,賜了衣甲馬匹,即令全羽領兵二千,出城迎敵。全羽拜謝,遵令出城,殺退宋兵,進城報捷。鄔梨大喜。當日賞勞全羽歇息,一宿無話。
次日,宋兵又到,鄔梨又令全羽領兵三千,出城迎敵。從辰至午,鏖戰多時,被全羽用石打得宋將亂竄奔逃。全羽招兵掩殺,直趕過五陰山,宋江等抵敵不住,退入昭德去了。全羽得勝回兵,進城報捷,鄔梨十分歡喜。葉清道:“今日恩主有了此人及郡主瓊英,何患宋兵將猛,何患大事不成!”葉清又說:“郡主前已有願,只除是一般會飛石的,方願匹配。今全將軍如此英雄,也不辱了郡主。”當下被葉清再三攛掇,也是瓊英夫婦姻緣湊合,赤繩系定,解拆不開的。鄔梨依允,擇吉於三月十六日,備辦各項禮儀筵宴,招贅張清為婿。是日笙歌細樂,錦堆繡簇,筵席酒肴之盛,洞房花燭之美,是不必說。當下儐相贊禮,全羽與瓊英披紅掛錦,雙雙兒交拜神�,後拜鄔梨假岳丈。鼓樂喧天,異香撲鼻。引入洞房,山盟海誓。全羽在燈下看那瓊英時,與教場內又是不同。有詞《元和令》為證:指頭嫩似蓮塘藕,腰肢弱比章台柳。凌波步處寸金流,桃腮映帶翠眉修。今宵燈下一回首,總是玉天仙,涉降巫山岫。
當下全羽瓊英如魚似水,似漆如膠,又不必說。
當夜全羽在枕上,方把真姓名說出,原來是宋軍中正將沒羽箭張清,這個醫士全靈,就是神醫安道全。瓊英也把向來冤苦,備細訴說。兩個唧唧噥噥的說了一夜。挨了兩日,被他兩個裡應外合,鴆死鄔梨,密喚徐威入府議事,也將他殺了,其餘軍將皆降。張清。瓊英下令:城中有走透訊息者,同伍中人並斬。本犯不論軍民,皆夷三族。因此水泄不通。又放出解珍。解寶,同張清。葉清分守四門。安道全同葉清步下軍卒,出城到昭德,報知宋先鋒。吳用又令李逵。武松,黑夜裡保護聖手書生蕭讓,到襄垣相見瓊英。張清,搜覓鄔梨筆跡,假寫鄔梨字樣,申文書札,令葉清齎領到威勝,報知田虎招贅郡馬之事,就於中相機行事。葉清齎領,辭別張清。瓊英,望威勝去了。
再說宋江在昭德城中,才差蕭讓。安道全去後,又報索超。徐寧等將攻克潞城,差人來報捷音說:“索超等領兵圍潞城,池方堅閉城門,不敢出來接戰。徐寧與眾將設計,令軍士裸形大罵,激怒城中軍士。城中人人慾戰,池方不能阻當,開門出戰。
北軍奮勇,四門殺出,我軍且戰且退,誘北軍四散離城。卻被唐斌從東路領軍突出,湯隆從西路引兵撞來。東西二門守城軍士,閉門不迭,被湯隆。唐斌二將,領兵殺入城中,奪了城池。徐寧搠翻了池方,其餘將佐,殺的殺了,走的走了,殺死北兵五千餘人,奪得戰馬三千餘匹,降服了萬餘軍士。索超等將入城,安撫百姓,特此先來報捷。其余軍民戶口,庫藏金銀,另行造冊呈報。“宋江聞報大喜,即令申呈陳安撫,並標錄索超等功次,賞賜來人。即寫軍帖,著他回報,待各路兵馬到來,一齊進兵。軍人望潞城回復去了,不題。
卻說威勝田虎處偽省院官,見探馬絡繹來報說:“喬道清。孫安都已降服。”又報:“昭德。潞城已破。”省院官即日奏知田虎。田虎大驚,與眾多將佐正在計議,忽報襄垣守城偏將葉清,齎領國舅書札到來。田虎即命宣進。只因這葉清進來,有分教:威勝城中,削平哨聚強徒;武鄉縣裡,活捉謀王反賊。
畢竟田虎看了鄔梨申文,怎么回答,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梁山至呼延灼上山後就慢慢形成一個降將集團,由前政府軍軍官組成。上梁山前軍階最高的關勝顯然是這個集團的精神領袖。降將集團組織鬆散,關勝自己的小集團人數不少,官階最低的也在上校正團以上,有郝思文、宣贊、單廷珪、魏定國,加上關勝自己共5人。降將集團由他們的出身決定了是梁山上招安路線的重要支持者。
這批白道高官出身的降將們其實是梁山上最無恥和最無道德觀念的一夥人。人們常說朝廷黑暗奸臣閉塞,平常人這么說是沒錯的,但如果這話出自降將集團這些人口中,實在是讓人覺得十分可笑。這夥人最低也是個少校營長的級別,大部分都在上校團長之上。年紀輕輕做到這個位子還要說奸臣閉塞,若不是兵敗被俘,這夥人里哪一個又不是這個黑暗朝廷的維護者和既得利益者。國家養了他們這么久,給了他們高官厚祿(宋代應該當得起這個厚字),一旦國家有事,要派這些人用場的時候,卻又無能之極,以堂堂政府正規軍卻對付不了一個黑幫組織,大部分人的表現還不如祝家莊、曾頭市這樣的烏合之眾。被俘後馬上就投降,毫無帝國軍官的榮譽感和為國盡忠的節氣。還美其名曰為,為了將來替天行道,一股腦地把責任全推給上司和國家。這夥人連高俅都不如,高俅還知道被俘後不失尊嚴。前面的關勝等人不用說了,再看看降將集團的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呼延灼。
呼延灼是開國功臣呼延贊之後,身為汝寧州都統制,都統制高於一般的統制(兵馬總管),相當於少將軍長,可以說是世受國恩,政府毫無虧待過他。高俅因堂弟高廉被殺而推薦呼延灼率兵征討梁山,這也是第一次派出中央級政府軍來鎮壓梁山,由此也能看出呼延灼與高俅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有趣的是,梁山降將中地位最高的兩位關勝和呼延灼,一個是蔡京提拔的,另一個是高俅推薦的。要說蔡京、高俅這兩個奸臣閉塞,至少關勝和呼延灼沒有被閉塞吧!關勝年僅32歲,呼延灼的年齡也不大,做到少將正軍級的高級軍官,還有什麼不滿的。且看鎮壓梁山前呼延灼對高俅一口一個恩相,巴結之意躍然紙上,而高俅對呼延灼也是在人員武器裝備上竭盡全力的支持。要說奸臣當道、報國無門,從呼延灼身上一點也看不出來。呼延灼攻打梁山失敗,連環馬全軍覆沒,走投無路時,又想起有過私交的青州市慕容市長,想走慕容貴妃的路線,企圖東山再起。慕容市長對呼延灼真可算是仁至義盡了,收留他、給他兵馬、讓他攻打三山,以獲立功的機會來補梁山之敗的過。看看呼延灼當時是怎么對慕容市長表態的,“深謝恩相主監。若蒙如此,誓當效死報德!”。
後三山得到梁山的支援,青州陷入重圍之中。宋江親自做餌將呼延灼引入陷坑,將其活捉。我們再來看看呼延灼被俘後的嘴臉,宋江自然老套路,鬆綁好言相勸,看看呼延灼是怎么說的:“被擒之人,萬死尚輕,義士何故重禮陪話?”氣短之極,對比魯智深在華州堂上斥罵賀市長、石秀在大名府梁中書堂上的英雄氣概,實在令人覺得不恥。而後宋江勸呼延灼投降:
“將軍如何去得?高太尉那廝,是個心地匾窄之徒,忘人大恩,記人小過。將軍折了許多軍馬錢糧,他如何不見你罪責?如今韓滔、彭圯、凌振,已多在敝山入伙。倘蒙將軍不棄山寨微賤,宋江情願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一擊打中呼延灼的要害,高俅的為人呼延軍長豈會不知,權衡再三還是怕死。然后冠冕堂皇地說宋老大、哥哥你義氣深重,願意追隨。雖說呼延灼的決定出於人趨利避害的本性,也情有可原,但是對比前面對高俅一口一個恩相,高俅也從未對不起過呼延灼,現在就用最壞的惡意揣測高俅,這個反差也太大了。
隨後更令人髮指的是,吳用為了絕呼延灼的退路,要他去賺開青州城門,呼延灼也明白這是他的投名狀,要是不交恐怕也無法在梁山混下去,於是他就利用慕容市長和他的關係,騙開城門,導致青州城破、慕容市長全家被屠。慕容市長哪怕再壞,卻絲毫未對不起你呼延灼,對他只有恩沒有仇。就算慕容市長同梁山有仇難逃一死,慕容市長的家人卻有何辜?慕容滿門被殺而受過慕容市長恩惠的呼延灼竟無一言相救。中國儒家的傳統思想是除非逆天大罪,否則是不能滅人族絕人之後的,呼延灼出身於開國功臣貴族世家,雖說是武將,但從小這樣的教育應該從聖賢之書上讀過不少吧。要知道僅僅數天之前呼延灼還對慕容市長這位恩相,賭咒發誓“誓當效死報德”,這就是呼延灼的效死報德。無齋主人看到這一段不禁寒意透心。白道上的大官兒,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呼延灼推薦的兩個上校正團級軍官韓滔、彭[王己]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被俘前,一個道:“天兵到此,不思早早投降,還敢抗拒,不是討死!我直把你水泊填平,梁山踏碎,生擒活捉你這伙反賊解京,碎屍萬段!”,另一個道:“反國逆賊,何足為道!與吾並個輸贏!”,豪言壯語、一身正氣,一旦被俘,立刻投降,活脫脫又是兩個怕死鬼。彭[王己]還對宋江說:“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倘蒙存留微命,當以捐軀保奏。”剛剛還是“反國逆賊”,現在就是“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了。降將派系在梁山五虎將中占了三個,除了關勝,呼延灼外還有一個號稱“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的董平。再看看董平這個濫人,身為東平府市軍分區上校副司令(都監),因為想娶市長的女兒,而程市長沒有馬上答應,董平心中不爽。在同梁山戰前,董副司令是這樣罵宋江的:“文面小吏,該死狂徒,怎敢亂言!”。再看看此人戰敗被俘後的嘴臉,“小將被擒之人,萬死猶輕!若得容恕安身,實為萬幸。”又是一個怕死鬼。然後董平獻策:“程萬里那廝,原是童貫門下門館先生,得此美任,安得不害百姓?若是兄長肯容董平今去賺開城門,殺入城中,共取錢糧,以為報效。”紋面小吏突然變成兄長了。不要忘了數天之前,我們的董副司令還希望成為這位童總長前門館先生、殘害百姓的程市長的女婿。真是不得不佩服董平的厚顏無恥和翻臉無情。董平騙開城門後,親手殺光了程市長一家,搶了程小姐當自己的洩慾工具。或許是這個前軍分區上校副司令認為既然已經加入了黑道,就可以蔑視人類的一切道德規範為所欲為了吧。這樣一個人渣,在梁山組織內居然還混得不錯,排名第15,五虎將之一。

回評

【袁評:宋氏貞潔,葉清忠義,瓊英孝感,都是性成。葉清精細慎密,才略又有大過人者。
又評:凶暴化虎,貪穢化犬,堅貞化美石,固是至理。】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