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宋江奏過天子,要求征剿田慮。天子宣入之朝,封宋江為平北正先鋒。宋江率兵來衛州屯紮。盧俊義奪得陵川,殺死董澄、沈驥,活捉耿恭,又使耿恭扮做陵川逃軍,至高平城內,與盧俊義裡應外合,破了高平。宋江從吳用之計,攻打蓋州。

回目

宋公明兵渡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
水滸傳水滸傳

簡介

宋江奏過天子,要求征剿田慮。天子宣入之朝,封宋江為平北正先鋒。宋江率兵來衛州屯紮。盧俊義奪得陵川,殺死董澄、沈驥,活捉耿恭,又使耿恭扮做陵川逃軍,至高平城內,與盧俊義裡應外合,破了高平。宋江從吳用之計,攻打蓋州。

正文

話說戴宗。石秀見那漢像個公人打扮,又見他慌慌張張。戴宗問道:“端的是甚么公幹?”那漢放下箸,抹抹嘴,對戴宗道:“河北田虎作亂,你也知道么?”
戴宗道:“俺們也知一二。”那漢道:“田虎那廝,侵州奪縣,官兵不能抵敵。近日打破蓋州,早晚便要攻打衛州。城中百姓,日夜驚恐,城外居民,四散的逃竄。
因此本府差俺到省院,投告急公文的。“說罷,便起身,背了包裹,托著傘棒,急急算還酒錢,出門嘆口氣道:”真箇是官差不自由,俺們的老小,都在城中。皇天,只願早早發救兵便好!“拽開步,望京城趕去了。
戴宗。石秀得了這個訊息,也算還酒錢,離了酒店,回到營中,見宋先鋒報知此事。
宋江吳用商議道:“我等諸將,閒居在此,甚是不宜。不若奏聞天子,我等情願起兵前去征進。”吳用道:“此事須得宿太尉保奏方可。”當時會集諸將商議,盡皆歡喜。次日,宋江穿了公服,引十數騎入城,直至太尉府前下馬。正值太尉在府,令人傳報。太尉知道,忙教請進。宋江到堂上再拜起居。宿太尉道:“將軍何事光降?”宋江道:“上告恩相,宋某聽得河北田虎造反,占據州郡,擅改年號,侵至蓋州,早晚來打衛州。宋江等人馬久閒,某等情願部領兵馬,前去征剿,盡忠報國。
002盧俊義002盧俊義

望恩相保奏則個。“宿太尉聽了大喜道:”將軍等如此忠義,肯替國家出力,宿某當一力保奏。“宋江謝道:”宋某等屢蒙太尉厚恩,雖銘心鏤骨,不能補報。“宿太尉又令置酒相待。至晚,宋江回營,與眾頭領說知。
卻說宿太尉次日早朝入內,見天子在披香殿。省院官正奏:“河北田虎造反,占據五府五十六縣,改年建號,自霸稱王。目今打破陵川,懷州震鄰,申文告急。”天子大驚,向百官文武問道:“卿等誰與寡人出力,剿滅此寇?”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宿太尉,執簡當胸,俯伏啟奏道:“臣聞田虎斬木揭竿之勢,今已燎原,非猛將雄兵,難以剿滅。今有破遼得勝宋先鋒,屯兵城外,乞陛下降敕,遣這枝軍馬前去征剿,必成大功。”天子大喜,即令省院官奉旨出城,宣取宋江。盧俊義直到披香殿下,朝見天子。拜舞已畢,玉音道:“朕知卿等英雄忠義,今敕卿等征討河北,卿等勿辭勞苦。早奏凱歌而回,朕當優擢。”宋江。盧俊義叩頭奏道:“臣等蒙聖恩委任,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子龍顏欣悅,降敕封宋江為平北正先鋒,盧俊義為副先鋒。各賜御酒。金帶。錦袍。金甲。彩緞,其餘正偏將佐,各賜緞匹銀兩。待奏蕩平,論功升賞,加封官爵。三軍頭目,給賜銀兩,都就於內府關支。限定日期,出師起行。宋江。盧俊義再拜謝恩,領旨辭朝,上馬回營,升帳而坐。當時會集諸將,盡教收拾鞍馬衣甲,準備起身,征討田虎。
次日,於內府關到賞賜緞匹銀兩,分�諸將,給散三軍頭目。宋江與吳用計議,著令水軍頭領,整頓戰船先進,自汴河入黃河,至原武縣界,等候大軍到來,接濟渡河。傳令與馬軍頭領,整頓馬匹,水陸並進,船騎同行,準備出師。
且說河北田虎這廝,是威勝州沁源縣一個獵戶,有膂力,熟武藝,專一交結惡少。
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田虎乘機糾集亡命,捏造妖言,煽惑愚民。初時擄掠些財物,後來侵州奪縣,官兵不敢當其鋒。說話的,田虎不過一個獵戶,為何就這般猖獗?看官聽著:卻因那時文官要錢,武將怕死,各州縣雖有官兵防禦,都是老弱虛冒。或一名吃兩三名的兵餉,或勢要人家閒著的伴當,出了十數兩頂首,也買一名充當,落得關支些糧餉使用。到得點名操練,卻去僱人答應。上下相蒙,牢不可破。國家費盡金錢,竟無一毫實用。到那臨陣時節,卻不知廝殺,橫的豎的,一見前面塵起炮響,只恨爺娘少生兩隻腳。當時也有幾個軍官,引了些兵馬,前去追剿田虎,那裡敢上前,只是尾其後,東奔西逐,虛張聲勢,甚至殺良冒功。百姓愈加怨恨,反去從賊,以避官兵。所以被他占去了五州五十六縣。那五州:一是威勝,即今時沁州;二是汾陽,即今時汾州;三是昭德,即今時潞安;四是晉寧,即今時平陽;五是蓋州,即今時澤州。那五十六縣,都是這五州管下的屬縣。田虎就汾陽起造宮殿,偽設文武官僚,內相外將,獨霸一方,稱為晉王。兵精將猛,山川險峻。目今分兵兩路,前來侵犯。
再說宋江選日出師,相辭了省院諸官,當有宿太尉親來送行,趙安撫遵旨,至營前賞勞三軍。宋江。盧俊義謝了宿太尉。趙樞密,兵分三隊而進,令五虎八驃騎為前部。
五虎將五員: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鞭將呼延灼雙槍將董平八驃騎八員:小李廣花榮金槍手徐寧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沒羽箭張清美髯公朱仝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令十六彪將為後隊。
小彪將十六員:鎮三山黃信病尉遲孫立醜郡馬宣贊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聖水將軍單廷�神火將魏定國摩雲金翅歐鵬火眼狻猊鄧飛錦毛虎燕順鐵笛仙馬麟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錦豹子楊林小霸王周通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及其餘將佐,馬步頭領,統領中軍。當日三聲號炮,金鼓樂器齊鳴,離了陳橋驛,望東北進發。
宋江號令嚴明,行伍整肅,所過地方,秋毫無犯,是不必說。兵至原武縣界,縣官出郊迎接,前部哨報水軍頭領船隻,已在河濱等候渡河。宋江傳令李俊等領水兵六百,分為兩哨,分哨左右。再拘聚些當地船隻,裝載馬匹車仗。宋江等大兵次第渡過黃河北岸,便令李俊等統領戰船,前至衛州衛河齊取。
宋江兵馬前部,行至衛州屯紮。當有衛州官員,置筵設席,等接宋先鋒到來,請進城中管待,訴說:“田虎賊兵浩大,不可輕敵。澤州是田虎手下偽樞密鈕文忠鎮守,差部下張翔。王吉,領兵一萬,來攻本州所屬輝縣;沈安。秦升,領兵一萬,來攻懷州屬縣武涉。求先鋒速行解救則個!”宋江聽罷,回營與吳用商議,發兵前去救應。吳用道:“陵川乃蓋州之要地,不若竟領兵去打陵川,則兩縣之圍自解。”當下盧俊義道:“小弟不才,願領兵去取陵川。”宋江大喜,撥盧俊義馬軍一萬,步兵五百。馬軍頭領乃是花榮。秦明。董平。索超。黃信。孫立。楊志。史進。。朱仝。穆弘。步軍頭領乃是李逵。鮑旭。項充。李袞。魯智深。武松。劉唐。楊雄。
石秀。
次日,盧俊義領兵去了。宋江在帳中,再與吳用計議進兵良策。吳用道:“賊兵久驕,盧先鋒此去,必然成功。只有一件,三晉山川險峻,須得兩個頭領做細作,先去打探山川形勢,方可進兵。”道猶未了,只見帳前走過燕青稟道:“軍師不消費心,山川形勢,已有在此。”當下燕青取出一軸手卷,展放桌上。宋江與吳用從頭仔細觀看,卻是三晉山川城池關隘之圖。凡何處可以屯紮,何處可以埋伏,何處可以廝殺,細細的都寫在上面。吳用驚問道:“此圖何處得來?”燕青對宋江道:“前日破遼班師,回至雙林鎮,所遇那個姓許雙名貫忠的,他邀小弟到家,臨別時,將此圖相贈。他說是幾筆醜畫,弟回到營中閒坐,偶取來展看,才知是三晉之圖。”
宋江道:“你前日回來,正值收拾朝見,忙忙地不曾問得備細。我看此人,也是個好漢,你平日也常對我說他的好處,他如今何所作為?”燕青道:“貫忠博學多才,也好武藝,有肝膽,其餘小伎,琴弈丹青,件件都省的。”因他不願出仕,山居幽僻,及相敘的言語,備細說了一遍。吳用道:“誠天下有心人也。”宋江。吳用嗟嘆稱讚不已。
且說盧俊義領了兵馬,先令黃信。孫立,領三千兵去陵川城東五里外埋伏,史進。
楊志領三千軍去陵川城西五里外埋伏。“今夜五鼓,銜枚摘鈴,悄地各去。明日我等進兵,敵人若無準備,我兵已得城池,只看南門旗號,眾頭領領了軍馬,徐徐進城。倘敵人有準備,放炮為號,兩路一齊殺出接應”。四將領計去了。盧俊義次早五更造飯,平明,軍馬直逼陵川城下。兵分三隊,一帶兒擺開,搖旗擂鼓搦戰。
守城軍慌的飛去報知守將董澄及偏將沈驥。耿恭。那董澄是鈕文忠部下先鋒,身長九尺,膂力過人,使一口三十斤重潑風刀。當下聽的報宋朝調遣梁山泊兵馬,已到城下紮營,要來打城。董澄急升帳,整點軍馬,出城迎敵。耿恭諫道:“某聞宋江這伙英雄,不可輕敵,只宜堅守。差人去蓋州求取救兵到來,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董澄大怒道:“叵耐那廝小覷俺這裡,怎敢就來攻城!彼遠來必疲,待俺出去,教他片甲不回!”耿恭苦諫不聽。董澄道:“既如此,留下一千軍馬與你城中守護。
你去城樓坐著,看俺殺那廝。“急披掛提刀,同沈驥領兵出城迎敵。
城門開處,放下吊橋,二三千兵馬,擁過吊橋。宋軍陣里,用強弓硬弩,射住陣腳。
只聽得鼙鼓冬冬,陵川陣中捧出一員將來。怎生打扮:戴一頂點金束髮渾鐵盔,頂上撒斗來大小紅纓。披一副擺連環鎖子鐵甲,穿一領繡雲霞團花戰袍,著一雙斜皮嵌線雲跟靴,系一條紅�釘就迭勝帶。一張弓,一壺箭
騎一匹銀色捲毛馬,手使一口潑風刀。
董澄立馬橫刀,大叫道:“水泊草寇,到此送死!”朱仝縱馬喝道:“天兵到此,早早下馬受縛,免污刀斧!”兩軍吶喊。朱仝。董澄搶到垓心,兩馬相交,兩器並舉。二將鬥不過十餘合,朱仝撥馬望東便走,董澄趕來。東隊里花榮挺槍接住廝殺,斗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吊橋邊沈驥見董澄不能取勝,掄起出白點鋼槍,拍馬向前助戰。花榮見兩個夾攻,撥馬望東便走。董澄。沈驥緊緊趕來,花榮回馬再戰。
耿恭在城頭上,看見董澄。沈驥趕去,恐怕有失,正欲鳴鑼收兵,宋軍隊里,忽衝出一彪軍來,李逵。魯智深。鮑旭。項充等十數個頭領,飛也似搶過吊橋來,北兵怎當得這樣兇猛,不能攔當。耿恭急叫閉門,說時遲,那時快,魯智深。李逵早已搶入城來。守門軍一齊向前,被智深大叫一聲,一禪杖打翻了兩個。李逵掄斧,劈倒五六個。鮑旭等一擁而入,奪了城門,殺散軍士。耿恭見頭勢不好,急滾下來,望北要走,被步軍趕上活捉了。
董澄。沈驥正斗花榮,聽的吊橋邊喊起,急回馬趕去。花榮不去追趕,就了事環帶住鋼槍,拈弓取箭,覷定董澄,望董澄後心,颼的一箭,董澄兩腳蹬空,撲通的倒撞下馬來。盧俊義等招動軍馬,掩殺過來。沈驥被董平一槍戳死,陵川兵馬,殺死大半,其餘的四散逃竄去了。眾將領兵,一齊進城。黑鏇風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顧砍殺,盧俊義連叫:“兄弟,不要殺害百姓。”李逵方肯住手。
盧俊義教軍士快於南門豎立認軍旗號,好教兩路伏兵知道,再分撥軍士各門把守。
少頃,黃信孫立。史進。楊志,兩路伏兵,一齊都到。花榮獻董澄首級,董平獻沈驥首級,鮑旭等活捉得耿恭並部下幾個頭目解來。盧先鋒都教解了綁縛,扶耿恭於客位,分賓主而坐。耿恭拜謝道:“被擒之將,反蒙厚禮相待。”俊義扶起道:“將軍不出城迎敵,良有深意,豈董澄輩可比。宋先鋒招賢納士,將軍若肯歸順天朝,宋先鋒必行保奏重用。”耿恭叩領謝道:“既蒙不殺之恩,願為麾下小卒。”
盧俊義大喜,再用好言撫慰了這幾個頭目,一面出榜安民,一面備辦酒食,犒勞軍士,置酒管待耿恭及眾將。
盧俊義問耿恭蓋州城中兵將多寡,耿恭道:“蓋州有鈕樞密重兵鎮守,陽城。瀋水,俱在蓋州之西;惟高平縣去此只六十里遠近,城池傍著韓王山,守將張禮。趙能,部下有二萬軍馬。”盧先鋒聽罷,舉杯向耿恭道:“將軍滿飲此杯,只今夜盧某便要將軍去乾一件功勞,萬勿推卻。”耿恭道:“蒙先鋒如此厚恩,耿恭敢不盡心!”
俊義喜道:“將軍既肯去,盧某撥幾個兄弟並將軍部下頭目,依著盧某如此如此,即刻就煩起身。”又喚過那新降的六七個頭目,各賞酒食銀兩,功成另行重賞。當下酒罷,盧俊義傳令李逵。鮑旭等七個步兵頭領,並一百名步兵,穿換了陵川軍卒的衣甲旗號;又令史進。楊志,領五百馬軍,銜枚摘鈴,遠遠地隨在耿恭兵後;卻令花榮等眾將,在城鎮守,自己領三千兵,隨後接應。
分撥已定,耿恭等領計出城,日色已晚,行至高平城南門外,已是黃昏時候。星光之下,望城上旗幟森密,聽城中更鼓嚴明。耿恭到城下高叫道:“我是陵川守將耿恭,只為董。沈二將,不肯聽我說話,開門輕敵,以此失陷。我急領了這百餘人,開北門從小路潛走至此,快放我進城則個!”守城軍士把火照認了,急去報知張禮。
  趙能。那張禮。趙能親上城樓,軍士打著數把火炬,前後照耀。
張禮向下對耿恭道:“雖是自家人馬,也要看個明白。”望下仔細辨認,真箇是陵川耿恭,領著百餘軍卒,號衣旗幟,無半點差錯。城上軍人多有認得頭目的,便指道:“這個是孫如虎。”又道:“這個是李擒龍。”張禮笑道:“放他進來!”只見城門開處,放下吊橋,又令三四十個軍士,把住吊橋兩邊,方才放耿恭進城。後面這那軍人,一擁搶進道:“快進去!快進去!後面追趕來了。”也不顧甚么耿將軍。
把門軍士喝道:“這是甚么去處?這般亂竄!”正在那裡爭讓,只見韓王山嘴邊火起,飛出一彪軍馬來,二將當先,大喊:“賊將休走!”那耿恭的軍卒內,已渾著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劉唐。楊雄。石秀這七個大蟲在內。當時各掣出兵器,發聲喊,百餘人一齊發作,搶進城來。城中措手不及,那裡關得城門迭。城門內外軍士,早被他們砍翻數十個,奪了城門。
張禮叫苦不迭,急挺槍下城來尋耿恭,正撞著石秀。鬥了三五合,張禮無心戀戰,拖槍便走,被李逵趕上,�察的一斧,剁為兩段。再說韓王山嘴邊那彪軍,飛到城邊,一擁而入,正是史進。楊志,分投趕殺北兵。趙能被亂兵所殺。高平軍士,殺死大半。把張禮老小,盡行誅戮。城中百姓,在睡夢裡驚醒,號哭振天。須臾,盧先鋒領兵也到了,下令守把各門,教十數個軍士分頭高叫,不得殺害百姓。天明,出榜安民,賞賜軍士,差人飛報宋先鋒知道。
為何盧俊義攻破兩座城池,恁般容易?恁般神速?卻因田虎部下縱橫,久無敵手,輕視官軍,卻不知宋江等眾將如此英雄。盧俊義得了這個竅,出其不意,連破二城,所以吳用說:“盧先鋒此去一定成功。”
話休絮煩。且說宋江軍馬屯紮衛州城外。宋先鋒正在帳中議事,忽報盧先鋒差人飛報捷音,並乞宋先鋒再議進兵之策。宋江大喜,對吳用道:“盧先鋒一日連克二城,賊已喪膽。”正說間,又有兩路哨軍報導:“輝縣。武涉兩處圍城兵馬,聞陵川失守,都解圍去了。”宋江對吳用道:“軍師神算,古今罕有!”欲拔寨西行,與盧先鋒合兵一處,計議進兵。吳用道:“衛州左孟門,右太行,南濱大河,西壓上黨,地當衝要。倘賊人知大兵西去,從昭德提兵南下,我兵東西不能相顧,將如之何?”
宋江道:“軍師之言最當!”便令關勝。呼延灼。公孫勝,領五千軍馬,鎮守衛州,再令水軍頭領李俊。二張。三阮。二童,統領水軍船隻,泊聚衛河,與城內相為犄角。分撥已定,諸將領命去了。
宋江眾將,統領大兵,即日拔寨起行。於路無話。來到高平,盧俊義等出城迎接。
宋江道:“兄弟們連克二城,功勞不小,功績簿上,都一一紀錄。”盧俊義領新降將耿恭參見。宋江道:“將軍棄邪歸正,與宋某等同替國家出力,朝廷自當重用。”
耿恭拜謝侍立。宋江以人馬眾多,不便入城,就於城外紮寨。即日與吳用。盧俊義商議,如今當去打那個州郡。吳用道:“蓋州山高澗深,道路險阻,今已克了兩個屬縣,其勢已孤。當先取蓋州,以分敵勢,然後分兵兩路夾剿,威勝可破也。”宋江道:“先生之言,正合我意。”傳令柴進同李應去守陵川,替回花榮等六將前來聽用,史進同穆弘守高平。柴進等四人遵令去了。當下有沒羽箭張清稟道:“小將兩日感冒風寒,欲於高平暫住,調攝痊可,赴營聽用。”宋江便教神醫安道全,同張清往高平療治。
次日,花榮等已到。宋江令花榮。秦明。索超。孫立,領兵五千為先鋒;董平。楊志。朱仝。史進。穆弘。韓滔。彭�,領兵一萬為左翼;黃信。林沖。宣贊。郝思文。歐鵬。鄧飛,領兵一萬為右翼;徐寧。燕順。馬麟。陳達。楊春。楊林。周通。
李忠為後隊;宋江。盧俊義等其餘將佐,統領大兵為中軍。這五路雄兵,殺奔蓋州來,卻似龍離大海,虎出深林。正是:人人要建封侯績,個個思成蕩寇功。
畢竟宋江兵馬如何攻打蓋州,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第三日,高太尉定要下山,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設筵宴送行,抬出金銀彩緞之類,約數千金,專送太尉,為折席之禮;眾節度使以下,另有饋送。高太尉推卻不得,只得都受了。”
也就是說梁山這些號稱替天行道的好漢真的碰上了大貪官,所遵循的還是潛規則,大筆銀子送上行賄。有朋友說,宋江放高俅是策略,先拿到招安進入體制內再跟高俅等貪官斗。無齋主人不以為然,在體制外還要行賄,進入體制內難道還能違反潛規則不成?毒樹接不出好果子,宋江是沒有這么個機會,有了這樣的機會同蔡京、高俅沆瀣一氣的可能性更大。
然後宋江又提招安一事,高俅建議梁山派個人跟他一起回東京。宋江同吳用商量派蕭讓去,吳用建議樂和也去。高俅為表示誠意留下了聞達當人質。第二天,“至第四日,宋江與吳用帶二十餘騎,送高太尉並眾節度使下山,過金沙灘二十里外餞別。拜辭了高太尉,自回山寨,專等招安訊息。”
從上面水滸的描寫來看,宋江作出釋放高俅的決策,是得到吳用贊同的,吳用本人也對高俅相助招安一事寄予相當的希望。否則吳用就應該勸說宋江同高俅的仇恨是無法化解的,更何況這么多兄弟同高俅有血海深仇,高俅是著名的大奸臣和貪官,於公於私都應該殺了他。但吳用並沒有這么建議,反而同意釋放高俅,並同宋江一起親自送高俅下山,一直送了20多里,反而梁山組織名義上的二當家盧俊義卻沒有去送。無齋主人私下揣測,莫非這位吳軍師還想給高部長留下個好印象不成。
然而,事與願違,高部長一旦脫離梁山虎口,就把招安一事忘得乾乾淨淨,反而把蕭讓,樂和軟禁在府中。這時候吳軍師開始馬後炮了:
“我觀此人,生的蜂目蛇形,是個轉面忘恩之人。他折了許多軍馬,廢了朝廷許多錢糧,回到京師,必然推病不出,朦朧奏過天子,權將軍士歇息,蕭讓、樂和軟監在府里。若要等招安,空勞神力!”
看到這裡無齋主人不禁啞然失笑。既然如此,早幹嘛去了?跟宋江一起陪著高俅喝酒迎逢的時候怎么不說這話;宋江要派蕭讓隨高俅去東京的時候,怎么不說這話;陪宋江送高俅下山的時候怎么不說這話。現在發現招安不成,再說這話,又有何用?然後吳用又獻一策,再派兩人到東京去走門路。於是燕青建議走李師師門路。無齋主人心想既然還是要走李師師的門路,放了高俅豈非十分愚昧,梁山扣了高俅這個人質,豈非同政府談判更有利?哪怕就是殺了高俅也比現在這個局面好。作為梁山的軍師,吳用竟然看不到這一點,梁山後來的下場就是可想而知的。
終於一陣折騰後,燕青通過李師師見到了宋徽宗,打通了天地線。宋徽宗下令招安,這次派了梁山比較喜歡的宿部長來招安。但是仔細看看招安詔書:
“曰:朕自即位以來,用仁義以治天下,公賞罰以定干戈,求賢未嘗少怠,愛民如恐不及遐邇赤子,鹹知朕心。切念宋江、盧俊義等,素懷忠義,不施暴虐,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志凜然。雖犯罪惡,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憐憫。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齎捧詔書,親到梁山水泊,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給降金牌三十六面、紅錦三十六匹,賜與宋江等上頭領;銀牌七十二面、綠錦七十二匹,賜與宋江部下頭目。赦書到日,莫負朕心,早早歸順,必當重用。故茲詔敕,想宜悉知。”
口氣上的確比第一次招安好聽得很多,但實質上同第一次招安相比,條件上沒有任何大區別。除去那些漂亮話,政府實質上的承諾,不過是赦免宋江一干人的罪行,天罡星賞每人金牌一面,紅錦一匹,地煞星每人銀牌一面,綠錦一匹,然後就是空頭支票一張,還加了條件“早早歸順”。這么個招安條件,不知道宋江是不是腦子發昏了,竟然接受了。而身為軍師的吳用也不勸諫,既然這個條件都能接受,那么第一次招安為啥不接受。要知道此時梁山兩贏童貫,三敗高俅,顯示了實力。完全可以好好討價還價。當年張作霖幾個馬賊受招安還弄了個師長噹噹,梁山當時10萬之眾,這么大的勢力,竟然一張日後重用的空頭支票就給打發了。吳用這個軍師真不知道是怎么當的。

回評

【袁評:盧先鋒取高平,勢如摧枯拉朽,雖得降將耿恭之力,其所折服耿恭以得成功者,亦是智謀過人。】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