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

呼延灼

呼延灼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并州太原(今屬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在梁山[《水滸傳》故事發源地]排座次時,坐第八把交椅。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應“天威星”,為梁山第八名好漢,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之第四員。梁山受招安後,隨宋江征討遼國、王慶、田虎、方臘,多建功勳。班師回朝後,呼延灼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後來率領大軍,打敗了金兀朮四太子,大軍一直殺至淮西,呼延灼陣亡。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呼延灼呼延灼
呼延灼,是古典小說《水滸傳》中人物。祖上是北宋河東開國名將呼延贊,家傳鋼鞭(一說銅鞭)之法,並以其慣用兵器“雙鞭”聞名,有萬夫不當之勇。

征討梁山

呼延灼原為汝寧郡都統制,當時梁山軍隊攻陷了高唐州,令朝中震驚,太尉高俅向宋徽宗推薦呼延灼為征寇大將,於是天子宣呼延灼面聖,並因其一表非凡而龍顏大喜,御賜了一呼延灼匹踢雪烏騅予呼延灼坐騎。

呼延灼引薦陳州團練使“百勝將”韓滔及潁州團練使“天目將”彭玘為正副先鋒,共同討伐梁山。

與梁山軍隊接戰後,呼延灼先後與林沖扈三娘及孫立交鋒,均不分勝負,然而副將彭玘卻為扈三娘所擒,於是呼延灼與韓滔以“連環馬”大勝宋江,又請來炮手“轟天雷”凌振助戰,令梁山軍隊幾度陷於苦戰。可惜後來晁蓋、宋江等先行誘擒凌振,吳用又使湯隆、時遷及樂和用計,請來“金槍手”徐寧,教授梁山軍隊使用鉤鐮槍,大破“連環馬”,結果韓滔遭擒,官軍敗陣。呼延灼不能支吾,唯有隻身逃往青州地面,投奔知府慕容彥達,以圖伺機捲土重來,詎料投身青州途中又被盜走了踢雪烏騅,令呼延灼銳氣盡墮。

纏鬥青州

來到青州後,慕容知府請呼延灼助其將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的賊寇剿盡,方肯替其向朝廷保奏免罪。呼延灼於幾場戰役中大敗周通李忠、孔明等人,又與魯智深楊志交手,不分勝負,雙方僵持不下。後來孔亮到梁山請宋江引軍來援,吳用設計先擒呼延灼,最後呼延灼於陷坑中被活捉,在宋江的好言相勸之下,正式歸順梁山,重獲踢雪烏騅,獻計打破青州,三山聚義,眾好漢同歸水泊。成為梁山馬軍的一員重要將領

計賺關勝

呼延灼奉命向攻打梁山的“大刀”關勝詐降,並成功騙得關勝劫寨,將其擒下,立下大功。排座次時,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應“天威星”,為梁山第八名好漢,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之第四員,與楊志、韓滔、彭玘一同鎮守梁山泊正北旱寨。後來多次在戰陣中擔任北方或後軍的主將,主要對應軍中的“玄武”方位。

南征北戰

呼延灼呼延灼
大聚義後,李逵元夜鬧東京,呼延灼與梁山五虎將中其他四員,一同帶兵到東京城外接應從城中逃出的梁山眾人,與高俅軍隊對峙。高俅帶領十鎮節度使親征梁山泊。初戰時,呼延灼二十合打死荊忠(簡本為劉忠)。高俅初戰失利,在兩軍再次對戰 之時,呼延灼領軍伏擊高俅,並使一根長槍,與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展開了一場死斗,最後二人斗得兵器、軍馬全失,互相扭住衣甲廝打,難分難解之際,“沒羽箭”張清來援,並擒下了韓存保。這場決鬥是呼延灼在整篇小說里,第一次使用雙鞭以外的武器作兵器的一個場面。而這場面或是借鑑了《三朝北盟會編》中呼延通大戰金人牙合孛堇。梁山全伙受招安後, 呼延灼參與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

大戰玉田縣時,呼延灼大戰耶律宗霖。

攻打幽州時,曾力擒遼帥兀顏光之子兀顏延壽

與兀顏光決戰時,呼延灼衝破火星陣。

攻打田虎時,呼延灼與關勝圍困了榆社縣

攻打王慶時,呼延灼大戰滕戡,不分勝敗。

攻打方臘宣州時,呼延灼對戰李韶,十合後,李韶遁逃。

攻打方臘歙州時,呼延灼打死侍郎高玉。

人物結局

平南歸京為少數倖存將領之一,被授御營兵馬指揮使,每日隨駕操練。後領大軍,破金國四皇子金兀朮,出軍殺至淮西陣亡。

出處考證

在最早的《大宋宣和遺事》名單中,有一名“鐵鞭呼延綽”,就是雙鞭呼延灼的原型。呼延綽本是朝廷派往征剿海賊李橫的將領,卻因戰事失敗,受到朝廷嚴責,而結連李橫背反朝廷,最後投奔梁山勢力,這與後來小說中的呼延灼遭遇相近。宋代周密所著《癸辛雜識》載龔開《三十六人贊》中,呼延綽亦在其中,渾號是“鐵鞭”,龔開附贊言稱:“尉遲彥章,去來一身。長鞭鐵鑄,汝豈其人?”

俞萬春蕩寇志》里因此衍生出人物呼延綽為呼延灼的兄弟。

又有說法稱,呼延灼原型為宋將呼延通,或糅合了其形象,呼延通其人是韓世忠部下猛將,《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自稱是開國元勛呼延贊之後。其人在《宋史》《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書也有記載。而且《宋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書中呼延通有類似《水滸傳》中呼延灼大戰韓存保的情節。

元雜曲《魯智深喜賞黃花峪》中呼延灼已作為梁山好漢之一登場。

人物外貌

呼延灼卻是沖天角鐵幞頭,鎖金黃羅抹額,七星打釘皂羅袍,烏油對嵌鎧甲,騎一匹御賜踢雪烏騅,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真似呼延贊

人物評價

贊詩

120回本:

開國功臣後裔,先朝良將玄孫。

家傳鞭法最通神,英武熟經戰陣。

仗劍能探虎穴,彎弓解射鵰群。

將軍出世定乾坤,呼延灼威名大振。

堂堂捲地烏雲起,鐵騎強弓勢莫比。

皂羅袍穿龍虎軀,烏油甲掛豺狼體。

鞭似烏龍搦兩條,馬如潑墨行千里。

七星旗動玄武搖,正按北方壬癸水。

書中評價

自我評價:我有萬夫不當之勇,便道那廝們全伙都來,也待怎生!

宋徽宗:徽宗天子看了呼延灼一表非俗,喜動天顏。

楊志:青州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又有呼延灼那廝英勇。

高俅:這廝便是統領連環馬時背反朝廷的。

評點者評價

金聖歎: 呼延灼卻是出力寫得來的,然只是上中人物。

金聖歎:好呼延灼,真驚死人。

李卓吾:……呼延灼等輩,它可概以強盜目之?予謂不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便是強盜耳。

李卓吾:還要說嘴,既有萬夫不當之勇,緣何又獨自逃難?老面皮。

王望如:徐寧、呼延灼、秦明、黃信皆不忍負宋道君者,無奈為其所誘,為其所迫。

余象斗:呼延灼用連環軍,自想天下無對敵之人,豈知有徐寧主教鉤鐮槍,被其使捉。此正強人更有強中手之說。如此凡人者不可以目無敵。

袁無涯:逃敗將官,可笑可憐。

衍生形象

影視作品

呼延灼影視劇形象呼延灼影視劇形象
1998年電視劇《水滸傳》賈石頭飾演呼延灼
2011年電視劇《水滸傳》嚴洪智飾演呼延灼
雙鞭呼延灼錢小豪飾演呼延灼

衍生文學

在《水滸傳》的後續故事中,呼延灼仍有著出色的表現。

如陳忱《水滸後傳》就寫呼延灼為國家禦敵其間為小人所迫,陷於險境,有感朝廷昏庸,最後重新落草,並與李俊、燕青、李應、朱仝等昔日戰友並肩齊行,再次創下光輝事業。故事中,呼延灼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名為呼延鈺,亦使雙鞭,武藝不凡,拜聞煥章為老師,學習文史;長得相貌魁梧,身軀雄壯,英氣逼人,與花逢春(花榮之子)、徐晟(徐寧之子)及宋安平(宋江之侄)並為梁山第二代的英雄。女兒名為呼延玉英,後與徐寧遺孤徐晟結姻

小說《說岳全傳》,宋高宗被兀朮追殺至海鹽縣之際,無人救駕,王淵向高宗推薦已經退隱多年的呼延灼,於是高宗召呼延灼保駕。呼延灼出陣便擊殺長江王杜充,後來兀朮親自接戰呼延灼,只見呼延灼“鶴髮童顏,威風凜然”,隨生招攬之心。呼延灼斷然拒絕,二人交手三十合後,兀朮自嘆不如:“他果是英雄。他若年少時,不是他的對手。”後來呼延灼年邁力衰,不能久戰,想退回城中時,誰料坐騎踏毀吊橋,馬失前蹄,呼延灼被掀翻在地,為兀朮所殺,宋金二軍皆為之嘆息,兀朮也為之追悔。雖然呼延灼戰敗殉國,但卻成就了為國犧牲的民族英雄形象。

俞萬春《蕩寇志》中,呼延灼被描寫成有勇無謀、屢戰屢敗的將領,然而武藝高強,而且對梁山泊始終如一。第一百三十三回中,呼延灼在梁山泊的二關抵擋朝廷大軍時,為了拖延時間讓張清修復城垣,獨自下關死守關口,以一敵四,最後被官軍的辛從忠以暗器標槍殺死,雖然如此,但他亦成功完成了拖延時間的任務。

程善之《殘水滸》中呼延灼歸順朝廷。按原來官品開復。

青蓮室主人《後水滸傳》中呼延灼托生虛日鼠宿潑天火羅英。

著名評書《呼家將》中的呼延慶、呼延傕均是呼延贊的後代,形象上與呼延灼遙相呼應。

知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所著《神鵰俠侶》第三十九回“大戰襄陽”情節中,楊過曾排出呼延灼的連環馬陣法,對抗侵襲襄陽的蒙古大軍。

衍生戲劇

《連環馬》

《時遷盜甲》一名《雁翎甲》

劇情:高俅派呼延灼用連環馬攻梁山。軍師吳用派時遷去東京盜取雙槍將徐寧祖傳的雁翎甲,以賺徐寧上梁山教授鉤鐮槍,大破連環馬。

動漫形象

呼延灼遊戲形象呼延灼遊戲形象
呼延灼在日本有頗高的人氣,在軍事才能及統率能力方面得到認同,而且有“戴著面具”、“年已半老”的特色(如橫山光輝的漫畫《水滸傳》)。

日本漫畫家高橋和希以呼延灼為原型創作出遊戲王卡片威炎星-飛燕灼。

相關故事

水滸傳中梁山泊五虎上將呼延灼因善用兩條鋼鞭,故稱為“雙鞭呼延灼”,是一百單八將之八位。

宋靖康之亂,國難當頭,金兵南犯。建炎3年宋高宗趙構為避追兵輾轉至海鹽,那時呼延灼也隱居海鹽,將軍老當益壯,英姿颯爽,手握雙鞭奉昭赴海鹽西門禦敵,將軍先斬金將杜充後戰主將金兀朮,終因吊橋年久朽爛,馬陷前蹄,將軍壯志成仁,可歌可泣。現在海鹽人民為了紀念呼延灼老將軍為他築了塑像,威風凜凜立在街頭。後來,人們又把呼延灼掉到水裡的兩條鋼鞭神話了,有一年大旱附近的河都乾枯了,只有西門吊橋下面的水始終很滿,每天清早人們常見兩條大黑魚從水低浮到水面,據說這是呼延灼的兩條鋼鞭化為助民的兩條“烏龍”。再後來,呼延灼的子孫為了避免奸臣迫害,住在海鹽的都改為姓“吾”了。

水滸一百單八將

概括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共有109個梁山好漢。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托塔天王1人。
千佛星托塔天王晁蓋
天罡星呼保義宋江 | 玉麒麟盧俊義 | 智多星吳用 | 入雲龍公孫勝 | 大刀關勝 | 豹子頭林沖 | 霹靂火秦明 | 雙鞭呼延灼 | 小李廣花榮 | 小鏇風柴進 | 撲天李應 | 美髯公朱仝 | 花和尚魯智深 | 行者武松 | 雙槍將董平 | 沒羽箭張清 | 青面獸楊志 | 金槍手徐寧 |急先鋒索超 | 神行太保戴宗 | 赤發鬼劉唐 | 黑鏇風李逵 | 九紋龍史進 | 沒遮攔穆弘 | 插翅虎雷橫 | 混江龍李俊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船火兒張橫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浪裏白條張順 | 活閻羅阮小七 | 病關索楊雄 | 拚命三郎石秀 | 兩頭蛇解珍 | 雙尾蠍解寶 | 浪子燕青
地煞星神機軍師朱武 | 鎮三山黃信 | 病尉遲孫立 | 醜郡馬宣贊 | 井木犴郝思文 | 百勝將軍韓滔 | 天目將彭玘 | 聖水將軍單廷 | 神火將軍魏定國 | 聖手書生蕭讓 | 鐵面孔目裴宣 | 摩雲金翅歐鵬 | 火眼狻猊鄧飛 | 錦毛虎燕順 | 錦豹子楊林 | 轟天雷凌振 | 神運算元蔣敬 | 小溫侯呂方 | 賽仁貴郭盛 |神醫安道全 | 紫髯伯皇甫端 | 矮腳虎王英 | 一丈青扈三娘 |喪鬥神鮑旭 | 混世魔王樊瑞 | 毛頭星孔明 | 獨火星孔亮 | 八臂哪吒項充 | 飛天大聖李袞 | 玉臂匠金大堅 | 鐵笛仙馬麟 | 出洞蛟童威 | 翻江蜃童猛 | 玉竿孟康 | 通臂猿侯健 | 跳澗虎陳達 | 白花蛇楊春 |白面郎君鄭天壽 | 九尾龜陶宗旺 | 鐵扇子宋清 | 鐵叫子樂和 | 花項虎龔旺 | 中箭虎丁得孫 | 小遮攔穆春 | 操刀鬼曹正 | 雲里金剛宋萬 | 摸著天杜遷 | 病大蟲薛永 | 金眼彪施恩 | 打虎將李忠 | 小霸王周通 | 金錢豹子湯隆 | 鬼臉兒杜興 | 出林龍鄒淵 | 獨角龍鄒潤 | 旱地忽律朱貴 | 笑面虎朱富 | 鐵臂膊蔡福 | 一枝花蔡慶 | 催命判官李立 | 青眼虎李雲 | 沒面目焦挺 | 石將軍石勇 | 小尉遲孫新 | 母大蟲顧大嫂 | 菜園子張青 | 母夜叉孫二娘 | 活閃婆王定六 | 險道神郁保四 | 白日鼠白勝 | 鼓上蚤時遷 | 金毛犬段景住 | 雙尾蠍解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