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王慶與房州叛軍一處,占了房州,又得南豐府。從李助計,得荊南城池。李助為軍師,王慶為楚王。又得宋八座軍州,僭號改元。宋江遵君命前來,打敗王慶軍。

回目

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迴風燒賊寇
水滸傳水滸傳

簡介

王慶與房州叛軍一處,占了房州,又得南豐府。從李助計,得荊南城池。李助為軍師,王慶為楚王。又得
宋八座軍州,僭號改元。宋江遵君命前來,打敗王慶軍

正文

話說王慶段三娘廖立鬥不過六七合,廖立被王慶覷個破綻,一朴刀搠翻,段三娘趕上,復一刀結果了性命。廖立做了半世強人,到此一場春夢!王慶提朴刀喝道:“如有不願順者,廖立為樣!”眾嘍羅見殺了廖立,誰敢抗拒?都投戈拜服。王慶領眾上山,來到寨中,此時已是東方發白。那山四面,都是生成的石室,如房屋一般,因此叫做房山,屬房州管下。當日王慶安頓了各人老小,計點嘍羅,盤查寨中糧草,金銀,珍寶,錦帛,布疋等項,殺牛宰馬,大賞嘍羅,置酒與眾人賀慶。眾人遂推王慶為寨主,一面打造軍器,一面訓練嘍羅,準備迎敵官兵,不在話下。
且說當夜房州差來擒捉王慶的一行都頭土兵人役,被王慶等殺散,有逃奔得脫的,回州報知州尹張顧行說:“王慶等預先知覺,拒敵官兵,都頭及報人黃達,都被殺害;那伙凶人,投奔西去。”張顧行大驚,次早計點士兵,殺死三十餘名,傷者四十餘人。張顧行即日與本州鎮守軍官計議,添差捕盜官軍及營兵,前去追捕。因強人兇狠,官兵又損折了若干。房山寨嘍羅日眾,王慶等下山來打家劫舍。張顧行見賊勢猖獗,一面行下文書,仰屬縣知會守御本境,撥兵前來,協力收捕;一面再與本州守御兵馬都監胡有為計議捕。胡有為整點營中軍兵,擇日起兵前去捕。
兩營軍忽然鼓譟起來,卻是為兩個月無錢米關給,今日扁著肚皮,如何去殺賊?張顧行聞變,只得先將一個月錢米給散。只因這番給散,越激怒了軍士,卻是為何?當事的,平日不將軍士撫恤節制;直到鼓譟,方給發請受,已是驕縱了軍心。更有一樁可笑處:今日有事,那扣頭常例,又與平日一般猺剝。他每平日受的猺剝氣多了,今日一總發出來。軍情洶洶,一時發作,把那胡有為殺死。張顧行見勢頭不好,只護著印信,預先躲避。城中無主,又有本處無賴,附和了叛軍,遂將良民焚劫。那強賊王慶,見城中變起,乘勢領眾多嘍羅來打房州。那些叛軍及烏合奸徒,反隨順了強人。因此王慶得志,遂被那廝占據了房州為巢穴。那張顧行到底躲避不脫,也被殺害。
王慶劫擄房州倉庫錢糧,遣李助、段二、段五、分頭於房山寨及各處,立豎招軍旗號,買馬招軍,積草屯糧,遠近村鎮,都被劫掠。那些游手無賴,及惡逆犯罪的人,紛紛歸附。那時龔端、龔正,向被黃達訐告,家產盪盡,聞王慶招軍,也來入了伙。鄰近州縣,只好保守城池,誰人敢將軍馬捕捉?被強人兩月之內,便集聚了二萬餘人,打破鄰近上津縣,竹山縣,鄖鄉縣三個城池。鄰近州縣,申報朝廷,朝廷命就彼處發兵捕拿。宋朝官兵,多因糧餉不足,兵失操練,兵不畏將,將不知兵。一聞賊警,先是聲張得十分兇猛,使士卒寒心,百姓喪膽;及至臨陣對敵,將軍怯懦,軍士餒弱。怎禁得王慶等賊眾,都是拚著性命殺來,官軍無不披靡。因此,被王慶越弄得大了,又打破了南豐府。到後東京調來將士,非賄蔡京童貫,即賂楊戩高俅,他每得了賄賂,那管甚么庸懦。那將士費了本錢,弄得權柄上手,姿意猺剝軍糧,殺良冒功,縱兵擄掠,騷擾地方,反將赤子迫逼從賊。自此賊勢漸大,縱兵南下。
李助獻計,因他是荊南人,仍扮做星相入城,密糾惡少奸棍,裡應外合,襲破荊南城池。遂拜李助為軍師,自稱“楚王”。遂有江洋大盜,山寨強人,都來附和。三四年間,占據了宋朝六座軍州。王慶遂於南豐城中,建造寶殿,內苑,宮闕,僭號改元;也學宋室,設文武職台,省院官僚,內相外將。封李助為軍師都丞相,方翰為樞密,段二為護國統軍大將,段五為輔國統軍都督,范全為殿帥,龔端為宣撫使,龔正為轉運使,專管支納出入,考算錢糧,丘翔御營使;立段氏為妃。自宣和元年作亂以來,至宣和五年春,那時宋江等正在河北征討田虎,於壺關相拒之日,那邊淮西王慶又打破了雲安軍及宛州,一總被他占了八座軍州。那八座乃是:
南豐、荊南、山南、雲安、安德、東川、宛州、西京。
那八處所屬州縣,共八十六處。王慶又於雲安建造行宮,令施俊為留守官,鎮守雲安軍。
初時,王慶劉敏等侵奪宛州時,那宛州鄰近東京,蔡京等瞞不過天子,奏過道君皇帝,敕蔡攸、童貫征討王慶,來救宛州。蔡攸童貫,兵無節制,暴虐士卒,軍心離散,因此,被劉敏等殺得大敗虧輸,所以陷了宛州,東京震恐。蔡攸,童貫懼罪,只瞞著天子一個。賊將劉敏,魯成等,勝了蔡攸,童貫,遂將魯州,襄州圍困。
卻說宋江等平定河北班師,復奉詔征討淮西。真是席不暇暖,馬不停蹄!統領大兵二十餘萬,向南進發。
才渡黃河,省院又行文來催促陳安撫,宋江等兵馬,星馳來救魯州,襄州。宋江等冒著暑熱,汗馬馳驅,繇粟縣、汜水一路行來,到陽翟州界。賊人聞宋江兵到來,魯州,襄州二處,都解圍去了。
那時張清瓊英,葉清看剮了田虎,受了皇恩,奉詔協助宋江征討王慶。張清等離了東京,已到穎昌州半月余了。聞宋先鋒兵到,三人到軍前迎接。參見畢,備述蒙恩褒封之事。宋江以下,稱讚不已。宋江命張清等在軍中聽用。

96、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96、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宋江請陳安撫,侯參謀,羅武諭等駐紮陽翟城中,自己大軍,不便入城。宋江傳令,教大軍都屯紮於方城山樹林深密陰蔭處,以避暑熱。又因軍士跋涉千里,中暑疲睏者甚多,教安道全置辦藥料,醫療軍士;再教軍士搭蓋涼廡,安頓馬匹,令皇甫端調治,刻剮鬣毛。吳用道:“大兵屯於叢林,恐敵人用火。”宋江道:“正要他用火。”宋江卻教軍士再去於本山高崗涼蔭樹下用竹篷茅草,蓋一小小山棚。當有河北降將喬道清會意,來稟宋江道:“喬某感先鋒厚恩,今日願略效微勞。”宋江大喜,密授計於喬道清,往山棚中去了。宋江挑選軍士強健者三萬人:令張清,瓊英管領一萬兵馬,往東山麓埋伏;令孫安卞祥也管領一萬人馬,往西山麓埋伏;只聽我中軍轟天炮響,一齊殺出。將糧草都堆積于山南平麓,教李應、柴進領五千軍士看守。
分撥甫定,忽見公孫勝說道:“兄長籌畫甚妙!但如此溽暑,軍士往來疲病,倘賊人以精銳突至,我兵雖十倍於眾,必不能取勝。待貧道略施小術,先除了眾人煩燥,軍馬涼爽,自然強健。”說罷,便仗劍作法,腳踏魁罡三字,左手雷印,右手劍訣,凝神觀想,向巽方取了生氣一口,念咒一遍。須臾,涼風颯颯,陰雲冉冉,從本山嶺岫中噴薄出來,瀰漫了方城山一座,二十餘萬人馬,都在涼風爽氣之中。除此山外,依舊是銷金鑠鐵般烈日,蜩蟬亂鳴,鳥雀藏匿。宋江以下眾人,十分歡喜,稱謝公孫勝神功道德。如是六七日,又得安道全療人,皇甫端調馬,軍兵馬匹,漸漸強健,不在話下。
且說宛州守將劉敏,乃賊中頗有謀略者,賊人稱為“劉智伯”。他探知宋江兵馬,屯紮山林叢密處避暑。他道:“宋江這伙終是水泊草寇,不知兵法,所以不能成大事。待俺略施小計,管教那二十萬軍馬,焦爛一半!”隨即傳令,挑選輕捷軍士五千人,各備火箭,火炮,火炬;再備戰車二千輛,裝載蘆葦乾柴,及硫磺焰硝引火之物;每車一輛,令四人推送。此時是七月中旬新秋天氣,劉敏引了魯成,鄭捷,寇猛顧岑四員副將,及鐵騎一萬,人披軟戰,馬摘鑾鈴,在後接應。劉敏留下偏將韓蘩,班澤等,鎮守城池。劉敏等眾,薄暮離城,恰遇南風大作。
劉敏大喜道:“宋江等這夥人合敗!”賊兵行至三更時分,到方城山南二里外,忽然霧氣瀰漫山谷。劉敏道:“天助俺成功!”教軍士在後擂鼓吶喊助威;令五千軍士,只向山林深密處,只顧將火箭,火炮,火炬射打焚燒上去;教寇猛,畢勝,催趲推車軍士,將火車點著,向山麓下屯糧處燒來。眾人正奮勇上前,忽的都叫道:“苦也!苦也!”卻有恁般奇事!南風正猛,一霎時,卻怎么就轉過北風!又聽得山上霹靂般一聲響亮,被喬道清使了迴風返火的法,那些火箭,火炬,都向南邊賊陣里飛將來,卻似千萬條金蛇火龍,烈焰騰騰的向賊兵飛撲將來。賊兵躲避不迭,都燒得焦頭爛額。當下宋軍中有口號四句,單笑那劉敏,道是:
軍機固難測,賊人妄擘劃。放火自燒軍,好個“劉智伯”。
那時宋先鋒教凌振將號炮施放,那炮直飛起半天裡振響。東有張清、瓊英,西有孫安、卞祥,各領兵衝殺過來。賊兵大敗虧輸:魯成被孫安一劍,揮為兩段;鄭捷被瓊英一石子,打下馬來,張清再一槍,結果了性命;顧岑被卞祥搠死;寇猛被亂兵所殺;二萬三千人馬,被火燒兵殺,折了一大半,其餘四散逃竄,二千輛車,燒個盡絕;只有劉敏同三四百敗殘軍卒,向前逃奔,到宛州去了。宋軍不曾燒毀半莖柴草,也未常損折一個軍卒,奪獲馬匹,衣甲,金鼓甚多。張清,孫安等,得勝回到山寨獻功。孫安獻魯成首級;張清,瓊英獻鄭捷首級;卞祥獻顧岑首級。宋江各各賞勞,標寫喬道清頭功,及張清,瓊英,孫安,卞祥功次。
吳用道:“兄長妙算,已喪賊膽,但宛州山水盤紆,丘原膏沃,地稱陸海,若賊人浮撥兵將,以重兵守之,急切難克。目今金風卻暑,玉露生涼,軍馬都已強健,當垂我軍威大振,城中單弱,速往攻之,必克;然須別分兵南北屯紮,以防賊人救兵衝突。”宋江稱善,依計傳令,教關勝,秦明,楊志,黃信,孫立,宣贊,郝思文,陳達,楊春,周通,統領兵馬三萬,屯紮宛州之東,以防賊人南來救兵;林沖,呼延灼,董平,索超,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歐鵬,鄧飛,領兵三萬,屯紮宛州之西,以拒賊人北來兵馬。眾將遵令,整點軍馬去了。
當下有河北降將孫安等一十七員,一齊來稟道:“某等蒙先鋒收錄,深感先鋒優禮。今某等願為前部,前去攻城,少報厚恩。”宋江依允,遂令張清、瓊英統領孫安等十七員將佐,軍馬五萬為前部。那十七員乃是:
孫安、馬靈、卞祥、山士奇唐斌、文仲容、崔焚、金鼎、黃鉞、梅玉、金禎、畢勝、潘迅、楊芳、馮升 胡邁、葉清。
張清遵令,統領將佐軍兵,望宛州征進去了。
宋江同盧俊義吳用等,管領其餘將佐大兵,拔寨都起,離了方城山,望南進發,到宛州十里外紮寨。令李雲,湯隆,陶宗旺監造攻城器具,推送張清等軍前備用。張清等眾將領兵馬將宛州圍得水不通。城中守將劉敏,是那夜中了宋江之計,只逃脫得性命。到宛州,即差人往南豐王慶處申報,並行文鄰近州縣,求取救兵。今日被宋兵圍了城池,只令堅守城池,待救兵至,方可出擊。宋江攻打城池,一連六七日,城垣堅固,急切不能得下。宛州城北臨汝州,賊將張壽領救兵二萬前來,被林沖等殺其主將張壽,其餘偏牙將士及軍卒,都潰散去了。
同日,又有宛州之南,安昌,義陽等縣救兵到來,被關勝等大敗賊兵,擒其將柏仁、張怡,送到宋江大寨正刑訖。二處斬獲甚多。此時李雲等已造就攻城器具。孫安,馬靈等同心協力,令軍士囊土,四面擁堆,逼近城垣;又選勇敢輕捷之士,用飛橋轉關轆,越溝塹,渡池濠,軍士一齊奮勇登城,遂克宛州,活擒守將劉敏,其餘偏牙將佐,殺死二十餘名,殺死軍士五千餘人,降者萬人。宋江等大兵入城,將劉敏正法梟示,出榜安民。標寫關勝,林沖,張清,並孫安等眾將功次。差人到陽翟州陳安撫處報捷,並請陳安撫等移鎮宛州。陳安撫聞報大喜,隨即同了侯參謀,羅武諭來到宛州。宋江等出郭迎接入城,陳安撫稱讚宋江等功勳,是不必說。
宋江宛州料理軍務,過了十餘日,此時已是八月初旬,暑氣漸退。宋江對吳用計議道:“如今當取那一處城池?”吳用道:“此處南去山南軍,南極湖湘,北控關洛,乃是楚蜀咽喉之會。當先取此城,以分賊勢。”宋江道:“軍師所言,正合我意。”遂留花榮,林沖,宣贊,郝思文,呂方郭盛,輔助陳安撫等,管領兵馬五萬,鎮守宛州。陳安撫又留了“聖手書生”蕭讓,傳令水軍頭領李俊等八員,統駕水軍船隻,繇泌水至山南城北漢江會集。宋江將陸兵分作三隊,辭別陳安撫,統領眾多將佐,並軍馬一十五萬,離了宛州,殺奔山南軍來。真箇是:萬馬賓士天地怕,千軍踴躍鬼神愁。畢竟宋兵如何攻取山南,請聽下回分解。

賞析

水滸上出現過的官職次序為:
1、第12回,大名府梁中書曾帶文武官員出場,排列次序是都監(聞達、李成)、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牙將、校尉、正牌軍(當時索超的位置)、副牌軍。
2、宋江清風寨一節,秦明的統制(兵馬總管)高於黃信的都監、高於花榮的知寨。
3、武松孟州一節,張都監高於張團練。
4、呼延灼征討梁山時,呼延灼的都統制應該高於韓、彭兩位團練使。
5、關勝征討梁山一節,關勝的領兵指揮使應高於原來的蒲東巡檢司和宣贊的衙門防禦使。宣贊的防禦使要遠高於蒲東巡檢司。
6、梁山受招安後的第一次封官,宋江的皇城使應不低於盧俊義的團練使,雖然正史上正好相反。我們還是以水滸為準。
7、梁山平定方臘後的大封官,依次是宋江、盧俊義的安撫使、吳用的承宣使、關勝的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呼延灼的兵馬指揮使、其餘天罡星的都統制和諸地煞星的都統領。
我們還需要一個假設來作為基準。從水滸上的描寫來看,團練使是一個州軍分區的軍官,所指揮的軍隊最多也就在2000至3000人左右的規模,相當於一個團級的軍事單位,而級別上低於州兵馬都監,更低於知州,所以無齋主人將團練使對應為今天的團長,上校正團級。但查宋史職官志,團練使為從五品,相當高的武職,根據宋史上記載的武官敘遷制度,從團練使到武將最高官職節度使不過相差5級(遙郡防禦使、防禦使、觀察使、承宣使、節度使),月薪150貫,而當時縣令不過從八品,月薪15貫。我們知道現在的體制縣、團是同級的,這是個矛盾的地方。從水滸上的具體描寫來看,團練使是當作實差來寫的,差不多一個七品中級武官的樣子。無齋主人以為這裡是施大爺將團練使與後世的團練混淆了,宋代團練使是個虛職,只表示高級武官的行政級別,並不到各州上任、實際統領兵馬。從宋江、盧俊義的第一次封官來看,施大爺顯然也認為盧俊義的團練使,要低於宋江的正七品皇城使。此外,宋代的縣令也是虛職並不到縣裡赴任,真正執掌縣政的是作為差遣的知縣,而知縣的寄祿官完全可以高於從八品。因此我們假定宋代的知縣等同於現在的縣長,水滸上的團練使(不是宋史上的團練使,下文若不加特別註明,團練使均指水滸中的團練使)等同於今天的上校正團(縣處級)應該是合理的。由於本書是關於水滸的遊戲文章,而不是專門研究宋代官制的學術性論文,有關官職上如果出現水滸與宋史上矛盾的情況,而水滸上又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的情況下,採用的是水滸的說法。
如果依據團練使為團長的假定,並將其作為基準,則根據水滸本身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大致濾出一個基本上符合施大爺心目中軍職高低的序列。
安撫使、承宣使、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少將正軍領兵指揮使、兵馬指揮使、都統制–少將正軍大名府都監-少將副軍
防禦使-少將副軍
州兵馬總管、統制官-大校正師
州府都監、指揮使-上校副師
皇城使-上校正團
團練使-上校正團
蒲東巡檢司-上校正團
正制使、統領使-中校副團
牙將、校尉-少校正營
正牌軍-上尉正連
副牌軍-中尉副連
下面我們來詳細看看水滸人物的具體官職,先從中樞說起。
一、中樞
1、皇帝宋徽宗—國家領導核心
皇帝是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相當於現在的領導核心。
2、太師蔡京--總書記兼軍委副主席
太師是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之一,正一品,高於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的宰相,最初只是個加官、表示地位尊崇,但到了徽宗政和(1111--1118年)年間,就變成了個實權位子。宋代的宰相名稱繁多,按時期不同,有“中書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左、右僕射”,還有“中書侍郎”、“太宰”等。比如蔡京在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就當過“司空行尚書左僕射”這個宰相的職位。哲宗時,又設立了“平章軍國重事”一職,在宰相之上。而後蔡京升為“太師總三省事”,等同於“平章軍國重事”,顯然水滸中蔡京的太師職位要高於宰相(宋史上,政和末、宣和初宰相叫做“太宰”,先是余深,後為王黼)。如果將宰相對應於國務院總理的話,蔡京的位子就應該在總理和領導核心之間。所以無齋主人就將太師對應於總書記,這個高於總理、但在不兼任軍委主席時又低於國家最高領導核心的位子。同樣,從蔡京能夠通過樞密院破格提拔關勝來看,樞密院實際上受蔡京節制,所以應該還兼一個軍委副主席的位子。

回評

【袁評:屯札山林,一以休兵,一以誘敵,不拘古方,機變莫測.侯蒙上書,言宋江才必有過人者,誠不虛語。】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