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州

宛州

宛州位於東陸西南部,面積約十二萬拓,北與中州交界,以蘭綴江一線平分楚唐平原;東與越州相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分跨兩州,使得兩州極大程度上被隔絕開來。宛州地形受到了來自建水與西江組成的建水水系以及諸多大小地表徑流的切割,河網密布。宛州地區主要的平原有兩大部分,與中州交接的楚唐平原的宛州部分平原;以及位於建水入海口南部的宛南平原。除此之外的宛州大部分地區呈丘陵地形分布。此外,宛州東部受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影響,地勢較複雜。

地理位置

九州-地理-宛州九州-地理-宛州
宛州位於東陸西南部,面積約十二萬拓,北中州交界,以蘭綴江一線平分楚唐平原;東與越州相鄰,雷眼山脈和北邙山脈分跨兩州,使得兩州極大程度上被隔絕開來。
宛州地形受到了來自建水與西江組成的建水水系以及諸多大小地表徑流的切割,河網密布。宛州地區主要的平原有兩大部分,與中州交接的楚唐平原的宛州部分平原;以及位於建水入海口南部的宛南平原。除此之外的宛州大部分地區呈丘陵地形分布。此外,宛州東部受到雷眼山脈北邙山脈影響,地勢較複雜。

山系

南暮山莫合山南暮山和莫合山在地理上都是雷眼山的余脈。莫合山西接夢沼,東通鬼怒川,北為遼闊的楚唐平原,南望神秘的萬象森林,若想進入宛南平原,便只能取道青石,故此青石被稱為宛州十城的門戶。

九隆山脈九隆山脈由一系列鬆散而矮小的山丘組成,實際上這些山脈的海拔比它們南麓的丘陵帶並沒有高出多少,偏偏又稀鬆得很,若非天然居的遊方考察出這些山丘的地質構成大致相同,恐怕已經被誤會為數個小山脈或乾脆與那些丘陵混為一談了。 

水網  

雁返湖與建水水系

位於雷眼山山巔的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發源地。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宛州境內最大的地表徑流系統——建水水系。雁返湖水從海拔五千尺進入海拔不足千尺的丘陵平原地帶,形成了建水的源頭鬼怒川。從鬼怒川一路奔騰而來的雁返湖湖水注入溫暖的夢沼後,再分別經由下游的西江和建水注入大海。建水是東陸唯一一條有兩個出海口的河流,是宛州西部城市、鄉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同時,優良的通航能力也使得建水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

區域地貌

萬象森林萬象森林是宛州的西南角的濃密的原始森林,萬象森林盡頭的半島上,是宛州重要的港口和鎮。

主要城市

南淮南淮在越遼山麓南側,是座處境微妙的城市。胤末時期,作為下唐的國都,它是東陸中僅次於天啟的繁華重鎮之一,地處宛州,與獨立於朝政之外的其他商會各城格格不入。源自越遼山的建河,流經南淮,水量充足,常常被人誤以為是建水,實際上卻僅僅是西江的一條支流。

宛州十城宛州面積最大的城市淮安,位於楚唐平原的西南端,此處是西江的入海口,與南暮山隔江相望,背枕越遼山脈,處於海路、陸路、漕路樞紐的位置。宛州十城,青石是最北、最老、最小的一座。它位於南暮山脈東端,是扼守中宛兩州在楚唐平原上交通往來的咽喉之地。

白水城在夢沼的東南,建水的上游。宛州八景的“雷壑飛瓊”與“流光絕影”都在白水城中。衡玉城與西陸相隔雲望海峽,海峽是內三海與外洋的南部連線口。。和鎮臨近萬象森林,有大量優質木材提供,因此一度成為帝國的造船業中心。加之它是通往西陸的最佳出海地點,和鎮在最繁榮的時候曾有一天出航二百六十七艘商船的紀錄。

氣候與植被

宛州的氣候溫和濕潤,冬不太冷,夏不太熱,降水適中。這種氣候條件適宜於木本植物的生長,闊葉林是本區的地帶性植被,盛產各種可食用、藥用的菌類。

種族居民

撇開華族,宛州是河絡的重要聚居區之一,宛州更是深深地留有河絡雙手靈巧的痕跡,宛州十城就多有在河絡建築的基礎上營造。

生物與物產

身為水鄉澤國,宛州的各條水系都有著自己的標誌性淡水魚類,逆鱗、徊龍鯽都代表著它們所出產的江河。東部山脈地區環境相對嚴酷,且人跡罕至,類似雕、猙、大山貓、熊等等的猛獸也相對較多,與河絡生活息息相關的原生豚鼠也是這裡的原產動物。中西部丘陵地區環境則完全不同,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很少有體型龐大的猛獸,較多的蛇類是小動物和鳥類的捕食者。

獅牙之卷-宛州商戰 會議風雲獅牙之卷-宛州商戰 會議風雲

整個宛州受到華族的影響沒有中州那么深,所以鼠、兔乃至鹿的分布更加廣泛,除了西部的農墾區幾乎隨處可見,開發較為悠久的宛州,也難得有什麼兇猛的珍貴怪獸出沒。倒是衡玉的角斗場中,總能看到九州各地的珍稀猛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