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軍折將徐寧、郝思文。張順於杭州涌金門身喪。

回目

海軍宋江弔孝 涌金門張順歸神

簡介

軍折將徐寧、郝思文。張順於杭州涌金門身喪。

正文

水滸傳水滸傳
話說當下費保李俊道:“小弟雖是個愚鹵匹夫,曾聞聰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敗,為人有興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勳業到今,已經數十餘載,更兼百戰百勝。去破遼國時,不曾損折了一個兄弟。今番收方臘,眼見挫動銳氣,天數不久。為何小弟不願為官?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後,一個個必然來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此言極妙!今我四人,既已結義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一隻大船,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李俊聽罷,說道:“重蒙教導,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只是方臘未曾剿得,宋公明恩義難拋,行此一步未得。今日便隨賢弟去了,全不見平生相聚的義氣。若是眾位肯姑待李俊,容待收伏方臘之後,李俊引兩個兄弟,逕來相投,萬望帶挈。是必賢弟們先準備下這條門路。若負今日之言,天實厭之,非為男子也!”那四個道:“我等準備下船隻,專望哥哥到來,切不可負約!”李俊、費保結義飲酒都約定了,誓不負盟
次日,李俊辭別了費保四人,自和童威、童猛回來參見宋先鋒,俱說費保等四人不願為官,只願打魚快活。宋江又嗟嘆了一回,傳令整點水陸軍兵起程。吳江縣已無賊寇,直取平望鎮,長驅而進,前望秀州而來。本州守將段愷聞知蘇州方貌已死,只思量收拾走路。使人探知大軍離城不遠,遙望水陸路上,旌旗蔽日,船馬相連,嚇得魂消膽喪。前隊大將關勝、秦明已到城下,便分調水軍船隻,圍住西門。段愷在城上叫道:“不須攻擊,準備納降。”隨即開放城門,段愷香花燈燭,牽羊擔酒,迎接宋先鋒入城,直到州治歇下。段愷為首參見了,宋江撫慰段愷,復為良臣,便出榜安民。段愷稱說:“愷等原是睦州良民,累被方臘殘害,不得已投順部下。今得天兵到此,安敢不降?”宋江備問:“杭州寧海軍城池,是甚人守據?有多少人馬良將?”段愷稟道:“杭州城郭闊遠,人煙稠密,東北旱路,南面大江,西面是湖,乃是方臘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守把,部下有七萬餘軍馬,二十四員戰將,四個元帥,共是二十八員。為首兩個,最了得,一個是歙州僧人,名號寶光如來,俗姓鄧,法名元覺,使一條禪杖,乃是渾鐵打就的,可重五十餘斤,人皆稱為國師。又一個,乃是福州人氏,姓石名寶,慣使一個流星錘,百發百中,又能使一口寶刀,名為劈風刀,可以裁銅截鐵,遮莫三層鎧甲,如劈風一般過去。外有二十六員,都是遴選之將,亦皆悍勇。主帥切不可輕敵。”宋江聽罷,賞了段愷,便教去張招討軍前,說知備細。後來段愷就跟了張招討行軍,守把蘇州,卻委副都督劉光世來秀州守御,宋先鋒卻移兵在李亭下寨。當與諸將筵宴賞軍,商議調兵攻取杭州之策。只見小鏇風柴進起身道:“柴某自蒙兄長高唐州救命已來,一向累蒙仁兄顧愛,坐享榮華,不曾報得恩義。今願深入方臘賊巢,去做細作,或得一陣功勳,報效朝廷,也與兄長有光。未知尊意肯容否?”宋江大喜道:“若得大官人肯去直入賊巢,知得裡面溪山曲折,可以進兵,生擒賊首方臘,解上京師,方表微功,同享富貴。只恐賢弟路程勞苦,去不得。”柴進道:“情願舍死一往,只是得燕青為伴同行最好。此人曉得諸路鄉談,更兼見機而作。”宋江道:“賢弟之言,無不依允。只是燕青撥在盧先鋒部下,便可行文取來。”正商議未了,聞人報導:“盧先鋒特使燕青到來報捷。”宋江見報,大喜說道:“賢弟此行,必成大功矣!恰限燕青到來,也是吉兆。”柴進也喜。
燕青到寨中,上帳拜罷宋江,吃了酒食。問道:“賢弟水路來?旱路來?”燕青答道:“乘船到此。”宋江又問道:“戴宗回時,說道已進兵攻取湖州,其事如何?”燕青稟道:“自離宣州,盧先鋒分兵兩處:先鋒自引一半軍馬攻打湖州,殺死偽留守弓溫並手下副將五員,收伏了湖州,殺散了賊兵,安撫了百姓,一面行文申覆張招討,撥統制守御,特令燕青來報捷。主將所分這一半人馬,叫林沖引領前去,攻取獨松關,都到杭州聚會。小弟來時,聽得說獨松關路上每日殺,取不得關,先鋒又同朱武去了,囑付委呼延灼將軍統領軍兵,守住湖州,待中軍招討調撥得統制到來,護境安民,才一面進兵,攻取德清縣,到杭州會合。”宋江又問道:“湖州守御取德清,並調去獨松關殺,兩處分的人將,你且說與我姓名,共是幾人去,並幾人跟呼延灼來。”燕青道:“有單在此。
分去獨松關廝殺取關,現有正偏將佐二十三員:
先鋒盧俊義朱武林沖董平張清 解珍 解寶呂方郭盛歐鵬 鄧飛 李忠周通鄒淵鄒潤 孫新 顧大嫂 李立白勝湯隆 朱貴 朱富時遷
現在湖州守御,即日進兵德清縣,現有正偏將佐一十九員:
呼延灼 索超穆弘雷橫楊雄
劉唐單廷 魏定國 陳達楊春
薛永杜遷穆春李雲石勇
龔旺丁得孫 張青孫二娘
——這兩處將佐,通計四十二員。小弟來時,那裡商議定了,目下進兵。”宋江道:“既然如此,兩路進兵攻取最好。卻才柴大官人,要和你去方臘賊巢裡面去做細作,你敢去么?”燕青道:“主帥差遣,安敢不從?小弟願陪侍柴大官人去。”柴進甚喜,便道:“我扮做個白衣秀才,你扮做個仆者,一主一仆,背著琴劍書箱上路去,無人疑忌。直去海邊尋船,使過越州。卻取小路去諸暨縣,就那裡穿過山路,取睦州不遠了。”商議已定,擇一吉日,柴進、燕青辭了宋江,收拾琴劍書箱,自投海邊,尋船過去,不在話下。
且說軍師吳用再與宋江道:“杭州南半邊,有錢塘大江,通達海島。若得幾個人駕小船從海邊去進赭山門,到南門外江邊,放起號炮,痭立號旗,城中必慌。你水軍中頭領,誰人去走一遭?”說猶未了,張橫、三阮道:“我們都去。”宋江道:“杭州西路,又靠著湖泊,亦要水軍用渡,你等不可都去。”吳用道:“只可叫張橫同阮小七,駕船將引侯健、段景住去。”當時撥了四個人,引著三十餘個水手,將帶了十數個火炮號旗,自來海邊尋船,望錢塘江里進發。
23、天微星九紋龍史進23、天微星九紋龍史進

再說宋江分調兵將已了,回到秀州,計議進兵,攻取杭州,忽聽得東京有使命捧御酒賞賜到州。宋江引大小將校,迎接入城,謝恩已罷,作御酒供宴,管待天使。飲酒中間,天使又將出太醫院奏準,為上皇乍感小疾,索取神醫安道全回京,駕前委用,降下聖旨,就令來取。宋江不敢阻當。次日,管待天使已了,就行起送安道全赴京。宋江等送出十里長亭餞行,安道全自同天使回京。
再說宋江把頒降到賞賜,分俵眾將,擇日祭旗起軍,辭別劉都督、耿參謀,上馬進兵,水陸並行,船騎同發。路至崇德縣,守將聞知,奔回杭州去了。
且說方臘太子方天定,聚集諸將在行宮議事。今時龍翔宮基址,乃是舊日行宮。方天定手下有四員大將。那四員:
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 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
鎮國大將軍厲天閏護國大將軍司行方
這四個皆稱元帥大將軍名號,是方臘加封。又有二十四員偏將。那二十四員:
  厲天佑、吳值、趙毅、黃愛、晁中、湯逢士、王績、薛斗南、冷恭、張儉、元興、姚義、溫克讓、茅迪 、王仁、崔廉明、徐白、張道原、鳳儀、張韜、蘇涇、米泉、貝應夔
——這二十四個,皆封為將軍。共是二十八員,在方天定行宮,聚集計議。方天定說道:“即目宋江水陸並進,過江南來,平折了與他三個大郡。止有杭州,是南國之屏障。若有虧失,睦州焉能保守?前者司天太監浦文英,奏是‘罡星侵入吳地,為禍不小’,正是這夥人了。今來犯吾境界,汝等諸官,各受重爵,務必赤心報國,休生怠慢。”眾將啟奏方天定道:“主上寬心!放著許多精兵良將,未曾與宋江對敵。目今雖是折陷了數處州郡,皆是不得其人,以致如此。今聞宋江、盧俊義分兵三路,來取杭州,殿下與國師謹守寧海軍城郭,作萬年基業。臣等眾將,各各分調迎敵。”太子方天定大喜,傳下令旨,也分三路軍馬,前去策應,只留國師鄧元覺同保城池。分去那三元帥?乃是:
護國元帥司行方,引四員首將,救應德清:薛斗南 黃愛 徐白 米泉;鎮國元帥厲天閏,引四員首將,救應獨松關:厲天佑 張儉 張韜 姚義南離元帥石寶,引八員首將總軍,出郭迎敵大隊人馬:
溫克讓 趙毅 冷恭 王仁張道原 吳值 廉明 鳳儀三員大將,分調三路,各引軍三萬。分撥人馬已定,各賜金帛,催促起身。元帥司行方引了一枝軍馬,救應德清州,望餘杭州進發。
且不說兩路軍馬策應去了。卻說這宋先鋒大隊軍兵,迤邐前進,來至臨平山,望見山頂一面紅旗,在那裡磨動。宋江當下差花榮、秦明,先來哨路,隨即催趲戰船車過長安壩來。花榮、秦明兩個,帶領了一千軍馬,轉過山嘴,早迎著南軍石寶軍馬。手下兩員首將當先,望見花榮、秦明,一齊出馬。一個是王仁,一個是鳳儀,各挺一條長槍,便奔將來。宋軍中花榮、秦明,便把軍馬擺開出戰。秦明手舞狼牙大棍,直取鳳儀,花榮挺槍來戰王仁,四馬相交,斗過十合,不分勝敗。秦明花榮觀見南軍後有接應,都喝一聲:“少歇!”各回馬還陣。花榮道:“且休戀戰,快去報哥哥來,別作商議。”後軍隨即飛報去中軍。宋江引朱仝、徐寧、黃信、孫立四將,直到陣前。南軍王仁、鳳儀,再出馬交鋒,大罵:“敗將敢再出來交戰!”秦明大怒,舞起狼牙棍,縱馬而出,和鳳儀再戰。王仁卻搦花榮出戰。只見徐寧一騎馬,便挺槍殺去。花榮與徐寧是一副一正——金槍手、銀槍手,花榮隨即也縱馬,便出在徐寧背後,拈弓取箭在手,不等徐寧、王仁交手,覷得較親,只一箭,把王仁射下馬去,南軍盡皆失色。鳳儀見王仁被箭射下馬來,吃了一驚,措手不及,被秦明當頭一棍打著,栽下馬去,南兵漫散奔走。宋軍衝殺過去,石寶抵當不住,退回皋亭山來,直近東新橋下寨。當日天晚,策立不定,南兵且退入城去。次日,宋先鋒軍馬已過了皋亭山,直抵東新橋下寨,傳令教分調本部軍兵,作三路夾攻杭州。那三路軍兵將佐是誰?
一路分撥步軍頭領正偏將,從湯鎮路去取東門,是:
朱仝 史進 魯智深 武松 王英 扈三娘 一路分撥水軍頭領正偏將,從北新橋取古塘,截西路,打靠湖城門:
李俊 張順 阮小二 阮小五 孟康
中路馬、步、水三軍,分作三隊進發,取北關門、艮山門。前隊正偏將是:
關勝 花榮 秦明 徐寧 郝思文 凌振
第二隊總兵主將宋先鋒、軍師吳用,部領人馬。正偏將是:
戴宗李逵石秀黃信孫立樊瑞鮑旭項充李袞馬麟裴宣蔣敬燕順宋清蔡福蔡慶郁保四
第三隊水路陸路助戰策應。正偏將是:
李應 孔明 杜興 楊林 童威 童猛
當日宋江分撥大小三軍已定,各自進發。
且說中路大隊軍兵前隊關勝,直哨到東新橋,不見一個南軍。關勝心疑,退回橋外,使人回覆宋先鋒。宋江聽了,使戴宗傳令,分付道:“且未可輕進。每日輪兩個頭領出哨。”頭一日,是花榮、秦明,第二日徐寧、郝思文,一連哨了數日,又不見出戰。此日又該徐寧、郝思文,兩個帶了數十騎馬,直哨到北關門來,見城門大開著,兩個來到吊橋邊看時,城上一聲擂鼓響,城裡早撞出一彪軍馬來。徐寧、郝思文急回馬時,城西偏路喊聲又起,一百餘騎馬軍,沖在前面。徐寧併力死戰,殺出馬軍隊里,回頭不見了郝思文。再回來看時,見數員將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寧急待回身,項上早中了一箭,帶著箭飛馬走時,六將背後趕來,路上正逢著關勝,救得回來,血暈倒了。六員南將,已被關勝殺退,自回城裡去了,慌忙報與宋先鋒知道。宋江急來看徐寧時,七竅流血。宋江垂淚,便喚隨軍醫士治療,拔去箭矢,用金藥敷貼。宋江且教扶下戰船內將息,自來看視。當夜三四次發昏,方知中了藥箭。宋江仰天嘆道:“神醫安道全已被取回京師,此間又無良醫可救,必損吾股肱也!”傷感不已。吳用來請宋江回寨,主議軍情,勿以兄弟之情,誤了國家重事。宋江使人送徐寧到秀州去養病,不想箭中藥毒,調治不痊。且說宋江又差人去軍中打聽郝思文訊息,次日,只見小軍來報導:“杭州北關門城上,把竹竿挑起郝思文頭來示眾。”方知道被方天定碎剮了,宋江見報,好生傷感。後半月徐寧已死,申文來報。宋江因折了二將,按兵不動,且守住大路。
卻說李俊等引兵到北新橋住紮,分軍直到古塘深山去處探路,聽得飛報導:“折了郝思文徐寧中箭而死。”李俊與張順商議道:“尋思我等這條路道,第一要緊,是去獨松關、湖州、德清二處衝要路口。抑且賊兵都在這裡出沒,我們若當住他咽喉道路,被他兩面來夾攻,我等兵少,難以迎敵。不若一發殺入西山深處,卻好屯紮。西湖水面好做我們戰場。山西後面,通接西溪,卻又好做退步。”便使小校,報知先鋒,請取軍令。次後引兵直過桃源嶺西山深處,在今時靈隱寺屯駐。山北面西溪山口,亦扎小寨,在今時古塘深處。前軍卻來唐家瓦出哨。當日張順對李俊說道:“南兵都已收入杭州城裡去了。我們在此屯兵,今經半月之久,不見出戰,只在山裡,幾時能夠獲功。小弟今欲從湖裡沒水過去,從水門中暗入城去,放火為號。哥哥便可進兵取他水門,就報與主將先鋒,教三路一齊打城。”李俊道:“此計雖好,恐兄弟獨力難成。”張順道:“便把這命報答先鋒哥哥許多年好情分,也不多了。”李俊道:“兄弟且慢去,待我先報與哥哥,整點人馬策應。”張順道:“我這裡一面行事,哥哥一面使人去報。比及兄弟到得城裡,先鋒哥哥已自知了。”當晚張順身邊藏了一把蓼葉尖刀,飽吃了一頓酒食,來到西湖岸邊,看見那三面青山,一湖綠水,遠望城廓,四座禁門,臨著湖岸。那四座門:錢塘門、涌金門、清波門、錢湖門。看官聽說,原來這杭州舊宋以前,喚做清河鎮。錢王手裡,改為杭州寧海軍,設立十座城門:東有菜市門、薦橋門;南有候潮門、嘉會門;西有錢湖門、清波門、涌金門、錢塘門;北有北關門、艮山門。高宗車駕南渡之後,建都於此,喚做花花臨安府,又添了三座城門。目今方臘占據時,還是錢王舊都。城子方圓八十里,雖不比南渡以後,安排得十分的富貴,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這西湖,故宋時果是景致無比,說之不盡。張順來西陵橋上,看了半晌。時當春暖,西湖水色拖藍,四面山光疊翠。張順看了道:“我身生在潯陽江上,大風巨浪,經了萬千,何曾見這一湖好水,便死在這裡,也做個快活鬼!”說罷,脫下布衫,放在橋下,頭上挽著個穿心紅的髻兒,下面腰生絹水裙,系一條搭膊,掛一口尖刀,赤著腳,鑽下湖裡去,卻從水底下摸將過湖來。此時已是初更天氣,月色微明,張順摸近涌金門邊,探起頭來,在水面上聽時,城上更鼓,卻打一更四點。城外靜悄悄地,沒一個人。城上女牆邊,有四五個人在那裡探望。張順再伏在水裡去了,又等半回,再探起頭來看時,女牆邊悄不見一個人。張順摸到水口邊看時,一帶都是鐵窗欞隔著。摸裡面時,都是水柵護定,上有繩索,索上縛著一串銅鈴。張順見窗欞牢固,不能夠入城,舒只手入去,扯那水柵時,牽得索子上鈴響,城上人早發起喊來。張順從水底下,再鑽入湖裡伏了。聽得城上人馬下來,看那水柵時,又不見有人,都在城上說道:“鈴子響得蹺蹊,莫不是個大魚,順水游來,撞動水柵。”眾軍漢看了一回,並不見一物,又各自去睡了。張順再聽時,城樓上已打三更,打了好一回更點,想必軍人各自去東倒西歪睡熟了。張順再鑽向城邊去,料是水柵里入不得城。爬上岸來看時,那城上不見一個人在上面,便欲要爬上城去,且又尋思道:“倘或城上有人,卻不乾折了性命,我且試探一試探。”摸些土塊,擲上城去。有不曾睡的軍士,叫將起來,再下來看水門柵時,又沒動靜。再上城來敵樓上看湖面上時,又沒一隻船隻。原來西湖上船隻,已奉方天定令旨,都收入清波門外和淨慈港內,別門俱不許泊船。眾人道:“卻是作怪?”口裡說道:“定是個鬼!我們各自睡去,休要睬他!”口裡雖說,卻不去睡,盡伏在女牆邊。張順又聽了一更次不見動靜,卻鑽到城邊來聽,上面更鼓不響。張順不敢便上去,又把些土石拋擲上城去,又沒動靜。張順尋思道:“已是四更,將及天亮,不上城去,更待幾時?”卻才爬到半城,只聽得上面一聲梆子響,眾軍一齊起。張順從半城上跳下水池裡去,待要趁水沒時,城上踏弩、硬弓、苦竹箭、鵝卵石,一齊都射打下來。可憐張順英雄,就涌金門外水池中身死。
話分兩頭,卻說宋江日間已接了李俊飛報,說張順沒水入城,放火為號,便轉報與東門軍士去了。當夜宋江在帳中和吳用議事,到四更,覺道神思睏倦,退了左右,在帳中伏几而臥。猛然一陣冷風,宋江起身看時,只見燈燭無光,寒氣逼人。定睛看時,見一個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立於冷氣之中。看那人時,渾身血污著,低低道:“小弟跟隨哥哥許多年,恩愛至厚。今以殺身報答,死於涌金門下槍箭之中,今特來辭別哥哥。”宋江道:“這個不是張順兄弟?”回過臉來這邊,又見三、四個,都是鮮血滿身,看不仔細。宋江大哭一聲,驀然覺來,乃是南柯一夢。帳外左右,聽得哭聲,入來看時,宋江道:“怪哉!”叫請軍師圓夢。吳用道:“兄長卻才睏倦暫時,有何異夢?”宋江道:“適間冷氣過處,分明見張順一身血污,立在此間,告道:‘小弟跟著哥哥許多年,蒙恩至厚。今以殺身報答,死於涌金門下槍箭之中,特來辭別。’轉過臉來,這面又立著三、四個帶血的人,看不分曉,就哭覺來。”吳用道:“早間李俊報說,張順要過湖裡去,越城放火為號,莫不只是兄長記心,卻得這惡夢?”宋江道:“只想張順是個精靈的人,卻然死於無辜。”吳用道:“西湖到城邊,必是險隘,想端的送了性命。張順魂來,與兄長託夢。”宋江道:“若如此時,這三、四個又是甚人?”和吳學究議論不定,坐而待旦,絕不見城中動靜,心中越疑。看看午後,只見李俊使人飛報將來說:“張順去涌金門越城,被箭射死於水中,現今西湖城上把竹竿挑起頭來,掛著號令。”宋江見報了,又哭的昏倒,吳用等眾將亦皆傷感。原來張順為人甚好,深得弟兄情分。宋江道:“我喪了父母,也不如此傷悼,不由我連心透骨苦痛!”吳用及眾將勸道;“哥哥以國家大事為念,休為弟兄之情,自傷貴體。”宋江道:“我必須親自到湖邊,與他弔孝。”吳用諫道:“兄長不可親臨險地,若賊兵知得,必來攻擊。”宋江道:“我自有計較。”隨即點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四個,引五百步軍去探路,宋江隨後帶了石秀、戴宗、樊瑞、馬麟,引五百軍士,暗暗地從西山小路里去李俊寨里。李俊等接著,請到靈隱寺中方丈內歇下。宋江又哭了一場,便請本寺僧人,就寺里誦經,追薦張順。
次日天晚,宋江叫小軍去湖邊揚一首白,上寫道:“亡弟正將張順之魂。”插於水邊。西陵橋上,排下許多祭物,卻分付李逵道:“如此如此。”埋伏在北山路口,樊瑞馬麟石秀左右埋伏,戴宗隨在身邊。只等天色相近一更時分,宋江掛了白袍,金盔上蓋著一層孝絹,同戴宗並五、七個僧人,卻從小行山轉到西陵橋上。軍校已都列下黑豬、牡羊、金銀祭物,點起燈燭熒煌,焚起香來。宋江在當中證盟,朝著涌金門下哭奠,戴宗立在側邊。先是僧人搖鈴誦咒,攝招呼名,祝讚張順魂魄,降墜神。次後戴宗宣讀祭文,宋江親自把酒澆奠,仰天望東而哭。正哭之間,只聽得橋下兩邊,一聲喊起,南北兩山,一齊鼓響,兩彪軍馬來拿宋江。正是:只因恩義如天大,惹起兵戈捲地來。畢竟宋江、戴宗怎地迎敵?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石秀是施大爺比較喜愛的人物,他老人家給了石秀相當大的篇幅,而且是水滸中為數不多的上梁山前和上梁山後經歷都很精彩的人物。石秀也是無齋主人比較喜歡的人物。石秀不像梁山的大部分人那樣,或有顯赫的家世、或有較高的江湖地位、或是巨商富賈、或是政府官員,石秀就是一個在底層掙扎的普通小老百姓,甚至連個流氓都不是。按現在的話說,人生的比賽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這樣的人要成功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石秀如果不願意當民工,賣柴蹉跎一輩子,如果想要追求一個有相當尊嚴的生活,不上黑道又能上哪?當社會各階層向上流動的途徑被堵塞時,當城市貧民無法改變自己的困境時,他們只能從體制外尋找出路。石秀上黑道的動機很簡單,就是前面戴宗所說的“圖個下半世快活”。
石秀結識了楊雄後,獲得一份經理的工作,生活質量大幅改善,似乎有機會步入城市中產階級的行列,如果能夠順利向上提升,藉此倒是可以擺脫自己的底層弱勢地位。不幸的是,潘巧雲在老公耳邊的幾句枕邊風,就足以讓石秀失去工作,被打回原形。可見身處弱勢集團的底層人民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是多么困難。石秀採用極端手法對付潘巧雲,未嘗不是自己再次失去一切之後的掙扎抗爭。表面上看,石秀上梁山是一個意外,是楊雄太太紅杏出牆這么個偶然造成的,實際上只要整個社會的大機制沒有改變,一次這樣的意外打擊已足以將石秀推向梁山。換言之,像石秀這樣多少身懷點本事,又希望改變現狀的城市最底層貧民,就是梁山這種黑幫組織最重要的成員來源和後備力量。
石秀的武功雖然不錯,但是梁山高手如雲,所以並不顯得出眾。石秀真正優秀的是他的那些“軟”能力,這和他多年的底層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的機智、他的果斷、他的判斷力和他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事均不比宋江差。他的犧牲精神更是宋江所缺乏的。同樣是依靠“軟”能力立足江湖,宋江給人的感覺就是虛偽和陰柔,而石秀給人的感覺則是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血性男兒。如果說宋江靠的是偽善來收買人心,石秀就是靠真誠來真心結交。如果要選擇一位老大追隨的話,無齋主人以為石秀是比宋江更好的選擇。
很多時候石秀的故事會讓無齋主人聯想到另一位叱吒風雲的黑幫大亨杜月笙(或許這個聯想並不妥當)。杜月笙,一個水果攤學徒出身,也是從社會底層奮鬥到上海灘最大的黑幫老大,靠的其實也就是石秀的那幾下子。“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無齋主人私下以為梁山若是由石秀當老大也許會更精彩一點吧!但以石秀的低起點,在梁山這個特定的環境是絕無可能的。晁蓋時代的梁山,石秀不過是個偷雞賊的同案犯;宋江時代的梁山是一個小型化了的白道政府的翻版,石秀的低微出身就是最大的障礙。事實上已經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的石秀能夠在天罡星中占個位子,已經是他個人在梁山的最大成功了。
石秀這樣的人加入黑幫,如同林沖、武松、魯智深那樣,固然不會使黑幫改變其掠奪性、暴力性的本質,卻或多或少使黑幫變得不再那么可恨。石秀並非十全十美,殺人放火對他來說也是平常事,更沒有什麼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進黑道不過就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擺脫社會最底層的弱勢地位。但如果黑道中儘是石秀這樣的好漢,興許黑道會比白道更吸引人。真要到了那一天,則說明所謂的白道也已經非常不堪了,也許我們再也無法區分什麼是白、什麼是黑。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上海灘,到處流傳著一句話“找杜先生去!”。對於當時絕望無助的小老百姓來說,恐怕還是對這位“小杜城南五尺天”的小杜寄的希望更大吧!雖然這位杜先生是上海灘最大的毒梟。

回評

【容評:李和尚曰:張順沒水入城,極莽極痴,不是白著送了性命!】
【袁評:“三面青山,一湖綠水”,直是臨安一幅丹青;寧止“十里荷香,三秋桂子”,可牽動長江萬里愁哉!其詞云:“日斜歸去奈何春”,又足盡景中情矣。】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