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州

檀州

檀州(今北京密雲)、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為檀州,移治密雲,即今密雲縣城。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密雲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檀州,領密雲、燕樂2縣。五代後唐,省燕樂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割與契丹(遼),隸屬南京道析津府,管轄密雲、行唐2縣。金天會三年(1125年),廢行唐縣,並省檀州入密雲縣,隸中都路順州。

基本介紹

先有共工城,後有北京城先有共工城,後有北京城

檀州(今北京密雲)、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為檀州,移治密雲,即今密雲縣城。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密雲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檀州,領密雲、燕樂2縣。五代後唐,省燕樂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割與契丹(遼),隸屬南京道析津府,管轄密雲、行唐2縣。金天會三年(1125年),廢行唐縣,並省檀州入密雲縣,隸中都路順州。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復置檀州,管轄密雲。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檀州入密雲縣,隸屬北平府

地理位置

密雲縣位於北京市東北部,屬燕山山地與華北平原交接地,是華北通往東北、內蒙古的重要門戶,故有“京師鎖鑰”之稱。全縣東、北、西三面群山環繞、峰巒起伏,巍峨的古長城綿延在崇山峻岭之上;中部是碧波蕩漾的密雲水庫,西南是洪積沖積平原,總地形為三面環山,中部低緩,西南開口的簸箕形。

密雲縣西起東經116°39′33",東至117°30′25",東西長69公里;南起北緯40°13′7",北至北緯40°47′57",南北寬約64公里。東南至西北依次與本市的平谷、順義、懷柔三區接壤,北部和東部分別與河北省的灤平、承德、興隆三縣毗鄰。

行政區劃

全縣總面積2229.4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13%,是北京市土地面積最大的區縣。全縣山區面積占79.5%,1771.75平方公里;平原面積占11.8%;263.4平方公里;水面面積占8.7%,194.3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7個鎮1個民族鄉,有66個居委會,339個村委會。

宋金大戰檀州

遼宋金三方對峙時期,兵戈不息,而地處三方"交火"前沿的密雲地區則飽經戰火,烽煙滾滾。

早在五代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契丹族便逐漸強大起來,它不斷地憑藉鐵甲精騎自北方南下,檀州首當其衝成為其入主中原的戰略前沿。921年和924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遼太祖,為遼王朝的建立者)兩度攻陷檀州,掠大批檀州民眾北返。令檀州民眾苦不堪言。

938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臭名昭著的一件事,那就是後唐節度使石敬瑭割讓包括檀州在內的幽雲十六州予契丹,自此,密雲地區開始成為契丹控制區域,為契丹控制下的析津府之密雲、行唐二縣地,契丹對此地十分重視,置威武軍於此。以護陪都燕京(今北京),預備不測。北宋王朝建立後。雖兩度興兵,企圖一舉收復幽雲,但均未成功o
1115年,女真族建後金政權,大有一舉滅遼之勢,遼王朝在後金的強大攻勢下大勢已去。而此時的北宋王朝也想趁機聯金滅遼,以實現收復燕雲的宿願,宋金雙方訂立了聯合滅遼的“海上之盟”,雙方約定:宋金南北夾攻遼國,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所有,宋將原來每年給予遼的50萬歲幣轉歸金。一紙盟約,高興壞了北宋君臣,可他們哪裡知道,這只是金人耍的一個小小把戲。

1122年,金軍攻破燕京,隨即於1123年假腥腥按盟約行事,還燕京及檀州等六州於宋,但附加了一個苛刻的條件:此地每年的賦稅歸金收取,宋朝每年以100萬貫錢作為代役錢,附於每年的"歲幣"內,一併交納給金。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腐朽的宋朝君臣滿口答應。更為可氣的是,在向宋交割前,金軍對此地又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金銀財物被洗劫一空。幽雲故地,早已面目全非,即使如此,北宋君臣也好不歡喜,不管怎么說,收回了幽雲舊地,這足以告慰祖宗英靈於九泉之下了。
北宋王朝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得到數片空地,仍以勝利者自居,洋洋自得地改檀州為橫山郡,轄密雲、威塞二縣。
遼金爭戰之際,密雲地區作為主要戰場,連年用兵,加之金軍在撤退之前,大肆劫掠,使得密雲地區已民困財乏,經濟凋敝,所以,北宋王朝實則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大包袱。

剛剛平靜了兩年,1125年風雲又起,金軍開始向腐朽的北宋王朝發起了進攻,密雲地區戰火又開始蔓延。在金軍突然襲擊之下,宋軍措手不及,倉惶應戰,金軍很快大敗宋軍於古北口,後急速攻破檀州,手忙腳亂的宋知燕山府蔡靖急遣大將郭藥師率軍迎戰金軍。
且說這郭藥師,本為遼將,在1122年北宋攻遼時見遼大勢已去,率手下"常勝軍"降宋,"常勝軍"本是遼守備燕京的一支重要力量,郭藥師這一降宋對搖搖欲墜的遼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加速了遼的滅亡。北宋王朝對郭藥師倍加器重,宋徽宗親自召見郭藥師,並委以重任,命其留守幽雲之地,哪知這是養虎為患,郭藥師本是首鼠兩端之人,有奶便是娘,他手下的“常勝軍”更是酗酒攘奪,毫無紀律,稱為“常敗軍”還差不多。宋朝重用郭藥師實是遺患無窮。
這次金軍來犯,郭藥師也做好了打算: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降。所以,他硬著頭皮率軍迎戰金軍於白河(今通縣東),結果大敗,郭藥師於是故伎重演,舉手投降。金人即刻委以重任,令其率軍攻宋。郭藥師此時背靠強大的金軍,加上他也想為新主子賣賣力氣,露露臉,所以他率軍越戰越勇,將宋軍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眼看金軍已打到橫山郡,橫山通判黃友急忙率本部軍應戰,兩軍狹路相逢,黃友見郭藥師洋洋得意,不禁怒火中燒,不顧危險,躬冒矢石大戰郭藥師,無奈宋軍見金軍鋪天蓋地,早被其氣勢嚇破了膽,哪裡還有戰心,個個退縮,空有主帥黃友力戰,黃友也確實殺紅了眼,負傷多處,仍無畏懼,最後只戰得唇齒盡裂。血流滿面,郭藥師也被他勇往無前的氣勢嚇破了膽,這一場大戰金軍丟下無數屍體,但最終還是在金軍強大攻勢下,宋軍戰敗退出橫山郡,幽燕地區從此落入金人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