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漁鼓

陝南漁鼓

陝南漁鼓聲腔曲調源於湖廣、漢江流域,又為中國南北結合部交織區域,境內又有從關中遷往而至的客籍,南北語音方言長期雜匯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方言土語,音樂的聲腔基於此而形成,形成了現如今的陝南漁鼓聲腔派別。

歷史淵源

陝南漁鼓陝南漁鼓
漁鼓的歷史要以追溯到唐代,它淵源於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士曲。以道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出世精神,名為道情。道情即源於唐代道教在道觀所唱的經韻,又稱道歌。自古就有用漁鼓、簡板演唱之記載。道情中的詩讚體一支主流流傳到南方,為曲白相間的說唱道情,即為漁鼓曲的前身。曲牌體流傳在北方發展成為戲曲道情成了道情戲,與漁鼓道情有較大區別。
道情是道教的產物。在傳統的道教故事及傳說中,道教八仙都有自己修身護道之法器,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手執漁鼓,有漁鼓唱詞為:“竹板敲,漁鼓響,張果老騎在驢背上”,說明道教與漁鼓的關聯,由此可見漁鼓在道教中的作用及歷史的久遠。
地處漢江源頭主要支流的柞水屬地,古為“終南首邑,秦楚咽喉”,早在商初,人類已在境內繁衍生存發展。至隨末唐初,秦嶺南北打開數條通道,成為嶺南貨物進入古都長安的必經交通要道。而柞水地處偏僻,山大林莽,也成為各省人躲避戰亂較為隱蔽之所,遷往而至的南方各省人日漸增多。據縣誌記載:“自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4年)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四川、廣西、廣東移民甚多……來此占山為王,圈地開荒,絡繹不絕”。諸省移民遷居柞水也帶來了漁鼓戲曲。如今的陝南漁鼓、民歌、俚曲當屬漢江流域文化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
陝南漁鼓獨樹一幟。中國南北方言雜陳,尤以南部方言為眾,有十里鄉音九不同之說。陝南漁鼓聲腔曲調源於湖廣、漢江流域,而柞水又為中國南北結合部交織區域,境內又有從關中遷往而至的客籍,南北語音方言長期雜匯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柞水方言土語,音樂的聲腔基於此而形成,形成了現如今的陝南漁鼓聲腔派別。

基本內容

陝南漁鼓陝南漁鼓
漁鼓曲目內容大體上分為三大類,一為說教類:無故事情節,把忠孝節義、三綱五常等倫理道德編成唱詞說唱,用以勸化教育世人。二為故事類:多屬傳統曲目,包括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社會案例、家庭軼聞等。三為讚頌小事及寓言類笑話等。如《鷸蚌相爭》、《愚公移山》等。兩種形式,一為小故事,多演唱民歌、小調、內容單一,情節簡單;二為中、長篇戲,多為民間故事、傳說、歷史題材的戲曲改變等。
漁鼓唱本傳統曲目相當豐富,有風雲際會的英雄傳奇,如經典曲目有《三國》 、《水滸》、《西遊記》、《楊家將》、《岳飛傳》、《薛仁貴征東》等,有歷史上歷朝代的皇家秘聞軼事,民間野史,還有大量反映民間冤情冤案的說唱曲目,一度很是流行,被稱為:“冤案戲”。還有直白大膽訴說男女纏綿綣戀情的“酸”戲本。
漁鼓的演唱基本方式有三種類:一是只有唱,二是有說有唱,三是說、唱、表演結合。

基本特徵

陝南漁鼓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演形式陝南漁鼓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演形式
漁鼓在歷史上又稱漁鼓道情或道情漁鼓,它既是本藝術表現形式所用的樂器名,又是本藝術的稱謂,柞水當地簡稱為漁鼓筒子。它與本民族其它各類樂器在外形製作上有較大的區別,打擊節奏較為簡單,取材十分便利,製作工藝簡單,普及性、大眾化功能強。漁鼓因演唱時所用樂器而得名,它屬於說唱藝術,有別於戲曲、舞蹈、民歌。漁鼓歷史悠久,陝南漁鼓經歷二百多年的植入、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陝南漁鼓特點,形成了以柞水方言語音為音調基準,以柞水民歌小調為基本唱腔形式,融合南漁鼓主要傳統唱腔特點的陝南漁鼓形式,陝南漁鼓是江漢移民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而衍生出的具有濃郁陝南特色的說唱藝術,兼民間歌舞。
唱腔保存的有“哭錄腔”、“觀音腔”等早期道教曲牌,隨著歷史的衍變,沿襲這幾種唱腔的人已極為少見。在當地流存的唱腔中,還有“道士腔、運魂腔”等道教遺留腔調,昔日道人所唱之:“四江月、耍孩兒、清江引”等腔已被當地人的“哭腔(孝歌腔)”和俚俗小曲演變而來的“悲腔、平腔、琵琶腔”所替代。現在的腔調都是根據上傳下來的聲腔與當地民歌小調相融合脫胎而來的產物。
陝南漁鼓音樂有宮、商、角、征、羽多種調式,唱腔柔和,委婉,鏇律平穩起伏不大。目前,經過整理挖掘出陝南漁鼓音樂有多種腔調,漁鼓有腔有調,漁鼓腔以道士腔為主吸收柞水民間的筒子戲、八叉戲等拖腔形式,在民間統稱為九腔,有男平腔、女平腔、醜平腔、男花腔、女花腔、醜花腔、男悲腔、女悲腔、醜悲腔等。漁鼓調以柞水民歌小調為主要音樂調,有幾十種之多。
漁鼓唱詞是漁鼓表演的文學部分,因它屬說唱類藝術,在演唱中加有白口,分為散白、韻白,散白以敘述故事情節、摹擬人物的聲態語氣,襯託故事情節;韻白有敘事及代言兩種,講究聲調抑揚語氣頓挫。區別散白的重要一點是,伴以雲板(簡板)打擊節奏,韻味十足。

主要價值

陝南漁鼓陝南漁鼓
柞水以遷徙到此的兩湖、兩廣人居多,以南部方言為基本語言腔調,有一里鄉音九不同之說。陝南漁鼓聲腔曲調源於湖廣、漢江流域,而柞水境內又有從關中遷往而至的客籍,南北方言長期雜匯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柞水方言土語,音樂的聲腔基於此而形成,形成了如今極富特色的陝南漁鼓聲腔派別。
陝南漁鼓有別於南方各類漁鼓,是基於它南北交合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接楚納秦,融秦蓄楚,取南北之長,揚當地之風,形成了獨有的漁鼓腔調、漁鼓內容。柞水自古交通經濟文化落後,古文化落腳當地後保持著少有的古樸與原始,可以說很多唱腔調,均應為清朝時代傳過來後與當時民歌結合而生的原生態曲藝,非其它地方可比,原始、古樸、不失當年韻與致。
從漁鼓唱腔我們可以研磨並獲得幾百年前先人們說話的語調以及文化、經濟、生活背景、社會現狀等信息。從漁鼓曲、詞、表現形式來看,由於柞水地處偏僻、山大溝深、信息閉塞、交流不暢,它的曲調、曲目保留了很多原生態東西,實為研究清以及以前各朝代曲、詞提供了良好的歷史記錄,是研究這一地域音樂文化史、社會發展史、思想道德史最好的史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作為典型的山區地域環境,一種文化藝術形式的存在必然是在廣大人民民眾認可、接受、喜愛的基礎上得以傳承的。陝南漁鼓存留發展數百年,它植根於民間,得益於人民民眾的呵護培植才有今天依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表現形式與藝術價值凝聚了一方人民的思想、智慧。這種說唱形式走村入巷把人民民眾的喜好愛惡都表現無遺。一種藝術形式的誕生、發展、壯大必然有堅定的社會民眾基礎。陝南漁鼓由最初的道士傳道布經到藝人的傳唱謀生是由中國幾千年儒、道思想做為基本內容的一種主流思想的宣揚,是為“正道”。它的主題和主流是和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相一致的,有助於統治階級的施政。漁鼓進入柞水後雖然加入了柞水民歌、小調等形式多樣的唱腔、唱詞,豐富發展了漁鼓藝術,但他的宣講主題依然不變。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沒有一種思想使其凝聚,必估會導致眾多社會問題,漁鼓恰恰在當地就起到了這種紐帶作用。
做為打節奏的漁鼓鼓點敲法,難度不是很大,但做為唱腔卻有相當難度,沒有當地語言基礎,對方言沒有掌握的人很難在發音吐字上過關。唱腔豐富,有古代傳下來的各種聲腔調式,也有結合當地民歌小調衍變而來的雜腔。漁鼓曲沒有存流曲譜,幾百年間只是靠藝人口傳心授,師徒傳承,唱本亦是如此。因之,正宗的唱腔唱本尤為難得。
在中國音樂藝術發展史上,道情最初做為道教文化形式在全國廣為流傳,並形成了南北漁鼓風格。做為漢江流域文化一支的陝南漁鼓,更多繼承發揚的是南漁鼓特點,但又有別於其它地域的漁鼓。柞水有南來遷徙至此安居的兩湖、兩廣、江西等南方諸省人,也有從秦地及其以北區域遷徙居住的北人,語言雜匯、文化交融,在柞水的漁鼓曲中也存留有關中道情腔調的影子。因此,陝南漁鼓絕不能簡單的定為南漁鼓,它的特色地理位置注定了它的豐富性,多樣性。

瀕危狀況

陝南漁鼓面臨瀕危陝南漁鼓面臨瀕危

陝南漁鼓至今已少有人能將大本唱詞完全演唱下來。由於文革時期的批判和封殺,許多傳唱者,藝人被批鬥,使之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許多老藝人已不能將原唱傳授後人,目前健在的數位漁鼓藝人年事已高,繼承學習的後人很少,如不加以保護、傳承,雖形式存在但內容、唱腔、內涵面臨失傳之虞。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代流行音樂占據了文化娛樂市場,多種文化娛樂方式進入人們的精神生活,傳統漁鼓藝術由於開發不足,保護較晚,重視程度不夠,已面臨唱腔失傳、唱本軼失,老藝人逐漸減少定緊迫局面。許多青年人對漁鼓的了解甚少,不能接受這種較為古老的曲藝藝術形式,認為它只是下里巴人的俚俗登不得大雅之堂,往往遭遇尷尬局面。
由於漁鼓曲調的歷史性,以及表現形式所限,它沒有現代音樂的樂音豐富,現在只是在鄉間傳播表演,有失傳的危險。
由於社會的發展進步,藝人及傳承者也越來越少,而臨觀眾缺失,唱詞唱腔消亡的危險境地,從初步調查摸底看,年齡在60歲以下的漁鼓藝人僅有50人。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