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台灣,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基本信息

出典

大乘經典

資料觀世音畫像
中國多用觀世音來稱這位大菩薩,主要是因為《法華經普門品》的盛行,我國通行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普門品的盛行,最早是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正在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來自印度的曇無讖,勸他誠誦普門品。沮渠蒙遜遵照指示去做,真的使他不藥而愈。因此國主在國內廣弘普門品。《普門品》宣說,如果眾生在受苦之時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能讓其得到解脫。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在寶藏佛前發願說,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即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寶藏佛即為他授記並命名觀世音。
不空三藏所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認為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他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他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大悲心陀羅尼經》載,觀世音菩薩亦稱觀世音自在、捻索、千光眼,具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於過去無量劫中已然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然以大悲願力,以菩薩行廣度眾生。

民間杜撰

觀世音菩薩像觀世音菩薩像

正因為觀音普遍地受到廣泛歡迎,中國民間也就出現了以觀音菩薩為題材的小說,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傳奇小說。這部小說的內容是,有一位妙莊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愛文才,招了一個文駙馬,二公主愛武才,招了一個武駙馬,三公主妙善愛修行學佛,仁孝貞潔,慈悲愛物,捨己為人,後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這個故事並不為正統佛教典籍所載,也不被佛教所承認。妙善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師《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其中提到他曾經聽說觀音過去是妙善公主。《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13完整記載了這一傳說。

聖號釋義

資料觀世音畫像
觀世音菩薩,全稱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的名字蘊含了菩薩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據《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記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觀世音菩薩的意思,可有兩種解釋
1、是《楞嚴經》卷六所說:這位菩薩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致受外境讚嘆或誹謗等所動,生起貪、嗔、痴、愛、惡等煩惱,促成殺、盜、淫、妄惡業,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若能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擾、影響,就能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
2、是《法華經•普門品》所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也就是說,凡有眾生,若在苦惱之時,只要聽說過觀世音菩薩,並能虔誠地稱念觀音聖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即時予以救濟,所以叫做觀世音。
《悲華經》中也說:寶藏佛授記云:汝觀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可見,《楞嚴經》是依觀音-法門的自修而言,而《法華經》及《悲華經》則是依觀音菩薩的度他而言。至於觀自在菩薩,是唐玄奘法師之譯,最有名也最通用是出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頭一句,現在流行的《心經》譯本,便是出於玄奘的譯筆,他已學到了《心經》,而且對於觀世音菩薩抱有絕對的信仰心。根據玄奘大師傳中記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觀音靈感的經驗。

例如:
1、當他經過八百里流沙河的時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而妖魔鬼火之多,猶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惡鬼,在他前後纏繞,他都以念《心經》而遣散了這些魔鬼的作祟。
2、當他出了玉門關,晚宿沙漠中,隨從他的胡人忽起變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時誦經念觀世音菩薩,胡人見了頓失殺心,又睡了下去。
3、玄奘正在橫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賀延磧的時候,經過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潤喉,他和所騎之馬,均因缺水而倒臥在沙漠之中,此時奘師便在心中默禱觀世音菩薩,他說:「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禱告之後,在夜半忽有涼風觸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暢,眼得明朗,馬也能起來走了,走了十多里,馬兒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經數里,忽見青草數畝,並有一個水池。奘師與馬,始得救濟,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絕非原有,乃是觀音菩薩慈悲變現而來。
觀世音又名為:觀自在

根據梵文阿縛盧枳帝濕伐邏的原義,含有觀照縱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的意思。現在借用太虛大師的話來作一解釋,他說:「因為觀世音菩薩有般若的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難。平常人執五蘊為世界、為我,就不能照見五蘊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見五蘊皆空,則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無人無我,則能以眾人苦難為苦難,這樣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發揮救苦救難的作用。」(見《太虛全書•雜藏》五五一頁)。若依據自利功德釋觀世音三字,觀是能觀智,包括一心三觀之智,世音是所觀之境,包括一境三諦之理。菩薩以一心三觀之智,觀於一境三諦之理,圓觀圓證,自在無礙,因名觀世音自在。若根據利他功德釋,觀是教,世音是機,教指菩薩尋聲救苦的大悲心,機指九法界眾生,稱念菩薩聖號或悲哀求救之音聲。因菩薩能興慈運悲,拔苦與樂,普門示現,自在無礙,故名觀世音自在。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薩依智慧型之體,起慈悲之用,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自由自在,無所障礙,因名觀世音。亦名觀自在。或有人說:舊譯名觀世音,新譯名觀自在,征之佛經,並不盡然。或說觀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觀世音,更不可信。其實,觀世音即是觀自在,觀自在亦即是觀世音,而《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世尊則名之為觀世音自在。
綜合起來,觀世音菩薩得名的由來,諸經有三種記載如下:
一、由宿世悲願得名。《悲華經•受記品》謂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大悲誓願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謂菩薩自述,往昔恆河沙劫前,師事觀世音如來,以聞思修,入於正定,觀世音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三、由證果利他得名。《法華經•普門品》謂釋迦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覆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話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音道場

典載的道場

資料畫像資料
南印度普陀山(方便有餘土):補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譯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簡稱為普陀山,義淨譯名海島山,或小白華山,又名光明山。在此娑婆世界,南印度海邊普陀落伽山,是觀世音菩薩的古道場,《華嚴經》說,光明山(Potalaka)有菩薩叫觀世音《華嚴經探玄記》說,光明山在南印度南邊,山上的花草樹木常有光明,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光明的示現。《千手經》提到釋迦牟尼佛曾在補陀落山,而此地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大唐西域記》說,觀自在菩薩居住在環境危險的布呾洛迦山(Potalaka),而有人不顧危險前往求見菩薩。

傳說的道場

浙江普陀山:浙江定海的普陀山,本名梅岑,受《華嚴經》補怛洛迦的影響,改名為“普陀山”。古時我國與日本、高麗、新羅等諸國來往,多以為此島為轉站等候風信揚帆。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來華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鍔,在五台山請到一尊觀音像,想帶回日本供養。慧鍔從四明(浙江寧波境內)出海,當船經過舟山群島時,被狂風惡浪阻住了歸程,傳說當時的海面伸出了許多鐵蓮華,船不能前航,被迫將聖像留在島上結廬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此島有緣,朝拜的人日漸多了起來,終更名為普陀山,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現在的普陀山與洛迦山,是屬於舟山群島的兩個小島。普陀山的面積為11.82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最高點為佛頂山白華頂,海拔288.2米。現存有三十多座寺院散布於全島各處,其中以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並稱為三大寺,其餘尚有梵音洞、紫竹林、福泉庵、梅福庵、楊枝庵、大乘庵、廣福庵、圓通庵、海澄庵、祥慧庵等較為知名。
西藏普陀宮:西藏拉薩的“普陀宮”(即布達拉宮),也被視為觀音化身處。布達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樣,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

究竟的道場

普陀山楊柳觀音石碑傳為閻立本所繪。觀世音菩薩,並不說有固定道場。佛典說觀世音菩薩往劫中久已成佛。雖安住常寂光土,而以大悲垂形實報土和方便土;雖常侍阿彌陀佛,而在十方界普現色身廣行救度(同居三土)。觀世音菩薩為令眾生投誠有地而示跡普陀,並非只在普陀不在他處,而是“無剎不現身”。《普門品》宣說,觀世音菩薩普隨一切眾生根性施行解救,而不獨立一門。“普門”即普遍通達,法力廣大無邊。若菩薩只在南海,則不稱為普門。印光大師認為,觀世音菩薩的普門救度,猶如一月投影萬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現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動,月影便不能分明。眾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誠,便難蒙救護。
觀世音菩薩能聞聲救苦,到處行慈運悲,以此大悲行願而救度眾生,廣做佛事。觀世音菩薩的大智大悲、大願大力,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所以觀世音菩薩乃是大悲為道場。太虛大師說:“清淨為心皆補怛(即普陀),慈悲濟物即觀音。”哪裡有虔誠的觀音信仰,哪裡有菩薩的廣大慈悲,哪裡就是觀音道場。佛法認為,以無住為本,方可建立一切法。法無處不在,觀世音菩薩以無所住而行大悲救度眾生。其大智大悲,並沒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區別,觀世音菩薩是無所住且無所不在的。

觀音身相

幻化之相

資料觀世音雕塑
莊嚴報身:大乘佛教中的“報身”即俗話說的真身,“報身”所呈現的形相是由所造業因的所感果報的外化。《觀無量壽經》說明:觀世音菩薩的身體非常廣大並呈紫金色;頭上圓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薩和無數諸天侍奉;頭冠有一高大宏偉的站立化佛;菩薩面部呈金色;眉間的白色毫毛放八萬四千(表無數)種光明,每道光有無數化佛,每尊化佛化顯無數菩薩;菩薩手臂如紅蓮花色並有八十億光明;手掌雜合五百億蓮華的各種顏色;每個手指能顯示八萬四千猶如印文的畫面,每種畫面有八萬四千色,每種色又有八萬四千光,且光明柔軟(柔軟又譬喻佛法),他用寶手接引眾生;舉足時,足下的千輻輪(一千個輪盤的莊嚴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落腳時便有金剛摩尼花遍滿一切;經中說,觀世音菩薩的身相幾乎和佛等同,除了頂上的肉髻及無見頂相(一種極其高大的莊嚴相)不及世尊。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時,跟隨千光王靜住如來修行,聽如來宣說大悲心陀羅尼,當下從初地證到超八地,於是立誓要利益一切眾生並生千手千眼,發願後果然具足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一起震動,十方諸佛一齊放射超日月大光明。千手遍護眾生,千眼遍觀世間,象徵觀世音菩薩的廣大慈悲和無邊願力。其他在《楞嚴經》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萬臂、八萬四千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八目,乃至千目、萬目、八萬四千目。千手千眼觀音的造像,一般以42臂喻千手,除本身雙手外,再有20雙,每隻手中各有一眼,每隻手各25有(三界中二十五種有情存在的環境,包括四洲、四惡趣、色慾天等);也有的千手千眼觀音像確實有上千隻手。
隨類應化:《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他可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份,為之說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呼羅伽身、人身、非人。《法華經•普門品》所舉的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身,與《楞嚴經》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獨覺和緣覺)、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及非人等身、執金剛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數,實則應化無量。
普陀山普陀山

兩種六觀音:天台宗《摩訶止觀》立六觀音,與六道相對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傳至日本,天台宗又建立密教的六觀音,即台密所立的六觀音:化導餓鬼道的千手觀音、化導地獄道的聖觀音、化導畜生道的馬頭觀音、化導修羅道的十一面觀音、化導人道的不空罥索觀音、化導天道的如意輪觀音。
四臂觀音:喇嘛教的四四臂觀音唐卡臂觀音,白色身體代表清淨無瑕的身言意、前兩臂合掌並持如意寶珠、後兩臂高舉至肩,右後手持水晶念珠代表救渡眾生出離輪迴、左手持白蓮代表淨化一切煩惱。四臂另代表四種佛行(息增懷誅)。左肩鹿皮表慈悲純正心,頭頂五方佛冠代表五方智慧;金剛坐表穩固的禪定境界。以上六種裝飾為六度萬行成就;坐月盤上表慈悲方便法。其下蓮花象徵清淨境界。心咒為六字大明咒,加持淨化六道眾生的惡業惡障,走向六成就悉地。
二十一度母:喇嘛教視二十一度母為觀音化身。度母有白、紅、藍、黃、綠、黑六色身色。喇嘛教經典載,二十一位度母能救度怨敵、獅子、大象、火、水、毒蛇、盜賊、牢獄、食肉或非人,麻瘋病、死神、貧困、親眷分離、國王懲罰、霹靂、事務衰萎所致的16種災難恐怖,還可增加順緣、增長福壽,對有情利益甚大。被尊為世間輪迴中拯救眾生的度脫之母,以及諸佛事業的擔負者或佛母。度母信仰主要流行於藏蒙之地,漢語體系佛教稱多羅菩薩。
三十三觀音:唐代以後,觀音形象被漢化佛教不斷改造,最後定型為“三十三觀音”,分別有:
楊枝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魚籃觀音
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六時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靜觀音
阿耨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蛤蜊觀音普慈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
多羅尊觀音阿摩提觀音馬郎婦觀音

男女之相

觀世音菩薩,在隨類應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過觀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相,是大丈夫相。比如《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唐代以前的觀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現女相。但到後來,特別是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以來,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學者,則直稱觀音為東方的女神。
佛教所說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種內心特性具有類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現為日常行為中即是愛,比如母親對於兒女的愛是深重和無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認為:世間的愛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愛的無我擴大。印順法師認為這是觀世音菩薩被塑造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為觀世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所以觀世音應現女身,擴大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眾生成為菩薩的平等慈悲。

無相之相

在大乘佛法所強調的“緣起性空”思想下,佛身甚至菩薩身除了有肉眼所感受的色身外,真正的佛身或菩薩身是“法身”,“法身”沒有任何肉體的物質涵義而屬於抽象概念。“法身”和“緣起性空”義理認為,觀世音菩薩無論他的化身如何變幻無窮成千上萬,都是不可取不可得的幻化假相;甚至觀世音原來的大菩薩本相,也同樣不是真實“法身”而歸於空幻不可得。對於這樣一種性質,大乘佛教通常以“無”或“非”等表示否定的符號加以概括,觀世音菩薩的“真實相”等於“無相”或“非相”。同時,能夠見到這樣的“無相”才是見到真正的佛菩薩。《楞嚴經妙心疏》便認為,說觀世音菩薩是男是女都是錯誤的,觀世音菩薩的種種應化身都不是真實的,而他的真像是“寂滅相”。《金剛經》更是否定如來三十二相的真實性:“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同樣的,若能見諸相非相,也即是見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法門

般若觀慧門

耳根圓通法門:在《楞嚴經》卷六中,觀音菩薩對“耳根圓通”的法門要義作出詮釋:“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關心與傾聽世間的悲苦,而又能不執著於世間的聲色。《楞嚴經》的“耳根圓通”,被普遍歸於禪定的修定發慧觀法,聖嚴法師針對初修者又命名為“聞音聲法”。
該法門的修法與次第,初修共分四個步驟:①專念普聽一切聲音,不選擇對象,不分別對象,由大至小,由近至遠,不以耳根去聽,而讓聲自來。②知道自己在聽聲音,也有聲音在被自己所聽,此時只有聲音和自己的和應,沒任何雜念現前。③僅有聲音而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無分別無界限的聲音之中。④聲音與自己雙亡雙照,雙亡則無內外自他,雙照則仍歷歷分明,故與世間的四禪八定僅存獨頭意識的境界不同,也有異於小乘的滅盡定。
照見五蘊皆空法門:《心經》的“五蘊皆空”,是用觀照世間無常無我的方法,達到“般若實相”的境界。《心經》開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用分析的方法,觀察眾生及眾生所處環境,包括色法的物質世界和心法的精神世界。物質的色法,即是眾生的身體及身體所賴以生存活動的環境;精神的心法,即是心理活動以及其動因、動力、動的結果,此結果又成為另一循環的動因,佛學稱之為心念或識。凡動皆由於因,凡動皆產生果,其間動的作用,稱為造業,造業的結果,稱為業力的感受果報。佛教認為,如果眾生能洞察五蘊所成的世界,無一是真,無一能常,便不起貪嗔等執著,不執著的當下即能不受貪嗔等的煩惱所苦,便能不再繼續造循環不已的生死業,便能雖處生死,而離一切苦。觀自在菩薩以甚深智慧力,徹見五蘊的世間法無非是空。小乘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菩薩證空,連空亦無,所以入世。凡夫未證五蘊皆空,迷惑困擾、不知何去何從,故事事執著,處處煩惱。

經懺方便門

持名法門:《普門品
承諾:“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認為觀世音菩薩具有廣泛利益眾生的大威神力,所以勸眾生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依《普門品》說明,觀世音菩薩可隨類應現、處處化身、救苦救難、無求不應;若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即能入火不燒、入水不淹、惡鬼遠離、刑器自毀、怨賊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難、滿一切願、成就一切福德。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法門,也被認為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時時可修,處處可修。
大悲咒持誦:大悲咒出於《大悲心陀羅尼經》,共八十四句。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千光王靜住佛處初聞此咒,頓從初地越登八地。並受命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以此心咒作大利樂。嗣後觀世音菩薩又於無量佛前,無量法會中,重聞此咒。因誦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恆在佛前,蓮花化生。該經宣稱,若能深信不疑誦持此咒,可得無量利樂: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援手;不墮三惡道;生諸佛國;得無量三昧辯才;現在生中所願皆遂;轉女成男;消滅侵損常住的重罪;能除十惡五逆、謗法謗人、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祗物、污淨梵行等罪;能得十五種善生,除十五種惡死。《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誦持此咒要發廣度眾生的大菩提心,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
大悲懺:《大悲懺》為宋代知禮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所編制的儀軌。它包含《大悲咒》及經典核心思想,同時也涵蓋了安置道場、結界供養、入懺啟懺,懺悔觀行的種種儀式。誦大悲咒僅需幾分鐘,拜一部大悲懺則需要兩個鐘頭左右。《大悲懺》是佛法中的事門,也是一項共修法門。作為一部觀音-丨法門,它指涉了觀音證覺的般若與涅槃,也指涉了觀音的慈悲與方便。它要求高度的專注與禪定,如果是獨修獨懺,並非初修者以初始的散心浮心便可抵達。在拜懺過程中,由於梵唄唱誦儀軌不斷持續舉行,即使心念偶爾流轉飄忽,也敵不過眾多虔心專注的力量。因此妄念瞬即打散,又融入強而有力的共懺主流。在集體懺悔共修所帶來相互震撼與交響中,滌淨一己內外的垢惡與罪障。
密宗陀羅尼:在密宗,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字是hrī?,梵文。與阿彌陀佛種子字相同。關於觀世音菩薩的陀羅尼有六字大明咒,準提咒,大悲咒,十一面神咒等。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咪吽”,在中國的流傳始於元代,是跟著西藏及蒙古喇嘛教的傳入而到漢地,在元朝以前的佛教文獻中尚未見到,至清初被收入《禪門日誦》所錄十小咒內。然在蒙藏喇嘛教的化區,此咒是一般信徒經常持誦的法門,即是表徵觀世音菩薩利益六道的神咒。準提咒在顯宗里也被收錄為十小咒內,《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說,誦持準提陀羅尼,能得到光明獨照。所有罪障盡皆消滅。壽命延長。福德智慧增進。並得致諸佛的庇護。生生世世遠離諸惡趣。迅速證得無上菩提的佛果。準提咒印能夠滅除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具戒清淨,速得菩提。若在家人。縱然不斷酒肉、妻子。但依法修持。無不成就。聖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首先由耶舍崛多譯出,比84句大悲咒的譯出早約一百年。此咒在玄奘譯出《十一面神咒心經》達到頂峰,後來在中土就漸漸沒落了。

行慈運悲

勸念觀音

資料資料
位於香港大埔慈山寺的觀音像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表示菩薩普救世間的廣大悲行。三界火宅,眾生心中充滿熱惱。觀世音菩薩能體察眾生的苦痛,時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世間,使在熱惱中的一切有情皆獲清涼。眾生信仰觀世音菩薩,即渴求菩薩的甘露水,息滅內心的熱惱。佛教勸誡,觀世音菩薩確有令眾生熱惱變清涼的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脫之道),如時時虔誠的禮念觀音,能得菩薩的悲心救護。
因為觀音信仰所普遍存在的功利交換心理,佛教認為信仰觀音應真心懇切,而不是苦難當頭才臨時抱佛腳。只有平時忠實真誠,才能和菩薩大悲願力相應。唯有平時奉行菩薩言教,才能增長清淨的功德資糧。好比人在病時信任醫師診治,一旦病好就完全忘卻醫生囑咐,這樣自然不會有長久健康。不但生病時需要療養,無病時更需維持和促進健康。信仰觀音菩薩,也應在平時忠實奉行。這樣才能常得楊枝甘露的灌灑,常得沒有熱惱的清涼。

勸行大悲

高麗至治3年徐九方楊柳觀音像
觀世音菩薩行大悲,也教眾生修大悲。他在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無量功德而得究竟解脫。佛教承諾,若至誠奉行菩薩言說,能解脫現生苦惱,獲得人生應有福樂。若累世修大悲行可成就菩薩的無邊功德。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是不可思議的。《華嚴經》中善財童子請教觀世音菩薩如何修學菩薩行,觀世音菩薩對他說:在無量法門中,我修學了大悲行解脫門。起初我漸漸的學行大悲,經過長久學習後,終於深入大悲法門廣度眾生,成就無邊的清淨功德,而得無上解脫。善財!我行大悲的一貫目的,在於解除一切眾生的苦痛,救護他,使他們免除怖畏。
佛教告誡眾生,欲得菩薩護念,無有恐怖,應修學菩薩的大悲法門。行大悲者凡見人類的苦痛,能平等予以同情,願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眾生,即是菩薩的悲心。佛教認為悲心是每一眾生本來具有的,但眾生心境狹隘,不能擴大同情成為大悲心。眾生被煩惱所惑,被自私情見所圍,不能現起平等悲心。常人以為自己與親屬朋友才有關係,根據佛法的緣起義說,人與人甚至與他道的眾生,無始以來都曾有過密切關係。能作如是觀,自能同情一切眾生,成為平等的悲心。
佛法根本
大乘佛教極為強調悲心,視悲心為佛法的根本。《佛說法集經》中觀世音菩薩說:“菩薩若行大悲,一切諸佛法如在掌中。”因為大乘的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就是“菩提所緣,緣苦眾生”的悲心發動。悲心人皆有之,而沒有菩薩的廣大,但能通過不斷修學發揮悲心,成為無窮的深廣。沒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人天果報或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果德的因緣。所以經中總是說“大悲為上首”。一切清淨功德都以大悲為領導。擴大同情而成為菩薩的平等悲心,凡夫似乎不易做到。若能以緣起正觀,觀察人與人間的關係,則不難發現到自身與眾生的關切,而能體察一切眾生的苦痛。這是大乘佛教極為重要的價值觀,也是諸大宗派的共識。

佛法解說

1、佛對一切眾生之愛護,是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真正的慈悲。

2、這個慈悲心,是從本性裡面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沒有說對這個我特別喜歡,那個討厭,沒有。

3、他是清淨平等的,對佛菩薩、對畜生、對餓鬼地獄,乃至於對一切植物、礦物,一律平等,無二無別,真正的慈悲。

4、諸佛菩薩平等地愛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得樂受,他自己很快樂;一切眾生有苦,他也很苦,這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這個了不起!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為什麼?因為是一體。

5、凡是明心見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他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他真明白了,這個時候起的作用才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是清淨平等博愛一切眾生。

6、你要是不悟,這個大用決定不能現前,你要是迷惑,在裡面分界限,就有分別執著,就有無量無邊的妄想,換句話說,你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迷失了。

7、心離開了分別執著妄想,你的真心顯露出來了。真心是什麼樣子?第一是廣大相,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廣大,清淨相、平等相、慈悲相,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現前了。

8、所以學的人先要把心量拓開,把界線排除,為什麼?這是本性,這是真心,心量本來如是!

十二大願

觀世音菩薩世音菩薩

第一:廣發弘誓願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第二:常居南海願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觀世音。
第三:尋聲救苦願為人諸病臥高床,誠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險願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灑心愿觀音慈把甘露灑,煩惱於是化成蓮。
第六:常行平等願彌陀加持常有念,隨似觀音平等心。
第七:誓滅三塗願觀音菩薩救苦聲,願度三塗除諸障。
第八:枷鎖解脫願志心持念觀自在,枷鎖苦痛得解脫。
第九:度盡眾生願有情眾生誓願度,曠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接引西方願虛空之中引淨土,至心誠念觀世音。
第十一:彌陀受記願觀音精勤宏願力,彌陀受記下世佛。
第十二:果修十二願十二大願弘誓深,有情共證無上道。

大悲神咒

名稱概述

資料資料
本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其詳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其得名的由來是:有一次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
如是神咒,有種種名:
一名廣大圓滿、 一名無礙大悲、
一名救苦陀羅尼、
一名延壽陀羅尼、
一名滅惡趣陀羅尼、
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
一名滿願陀羅尼、
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
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  

大悲咒的因緣

1、為諸眾生得安樂故。

2、除一切病故。
3、得壽命故。
4、得富饒故。
5、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
6、離障難故。
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
8、成就一切諸善根故。
9、遠雜一切諸怖畏故。
10、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

大悲神咒的修法

1、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持此神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咒,莫令斷絕。
2、住於淨室,澡浴清淨,著淨衣服。
3、懸旛、燃燈,備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
4、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

大悲咒內容

(唱頌版,誦念節拍,空格,表示停頓,句號在唱頌時不停頓。可參考第一種唱頌聲音版練習)
那摩伽(gā)來答那多來(lā)呀也。那摩阿利也。婆羅揭諦。說佛拉也。菩提薩多婆也。摩訶薩多婆也。摩訶伽盧尼伽也。唵(om)。薩婆拉罰也。數答那答寫。那摩西加利多衣蒙阿利也。婆羅揭諦。室佛來令托婆。那摩那來謹持。悉(xu)利摩訶婆多沙咩。薩婆阿它豆輸朋。阿是雲。薩婆薩多。那摩婆薩多。那摩婆揭。摩發太豆。但之他:

唵(om)。阿婆盧悉。盧揭諦。加來帝。衣悉利。摩訶菩提薩橢。薩婆薩婆。摩來摩來。摩悉摩悉利馱雲。俱盧俱盧揭蒙。度盧度盧罰闍(she)也帝。摩訶罰闍也帝。陀來陀來。得利尼。室佛來也遮來遮來。摩摩罰摩來。穆帝隸。伊悉伊悉。室那室那。阿來申佛來舍利。發沙發參。佛來舍也。呼盧呼盧摩來。呼盧呼盧悉利。娑(suo)來娑來。是利是利。蘇盧蘇盧。菩提也菩提也。菩馱夜菩馱夜。

彌得利也。那來謹持。得利瑟尼那。伯也摩那。薩婆訶。西陀也。薩婆訶。摩訶西陀也。薩婆訶。西陀喻藝。室佛來也。薩婆訶。那來謹持。薩婆訶。摩來那來。薩婆訶。西來僧奧木去也。薩婆訶。薩婆摩訶阿西陀也。薩婆訶。遮吉來阿西陀也。薩婆訶。帕陀摩揭西陀也。薩婆訶。那來謹持波揭來也。薩婆訶。摩婆利勝揭來也。薩婆訶。

那摩伽來答那多來呀也。那摩阿利也。婆羅揭諦。室佛來也。薩婆訶。唵(om)。是殿都。漫多來.般陀也。薩婆訶。

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或稱“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唄咪吽”,梵文天城體為(略),梵文拉丁文轉寫為Ommaņipadmehūm。漢字發音為: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真言,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蓮花部觀世音菩薩的真實言教,故稱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象徵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念誦本咒即特別啟請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擴展,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至高無上,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常持誦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罰、非時死之恐懼,壽命增加,財富充盈。所以,在藏區常常可以看到人們手搖轉經筒,口誦“六字真言”的景象。

宣公開示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宣化上人
觀世音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最精進的菩薩、最不願意休息的菩薩。他願意一天到晚救度眾生,不怕工作多,不怕眾生困難多,所以可以說是最忙的菩薩;他不是懶惰菩薩,不是歡喜休息的菩薩,是最勤奮的菩薩。他一隻手,救人救得少;兩隻手,救人也有限,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眾生;千眼,可以照顧大千世界的眾生,他所照顧的眾生,都是受苦的眾生;他所救度的眾生,也是有災難的眾生。
「觀世音」菩薩的「觀」,就是觀看。觀看什麼?觀看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什麼呢?音聲。觀,是能觀的智慧型;世,是所觀的境界。觀是「能觀」,世是「所觀」,所觀的世間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困苦艱難的時候,就想起來,想起誰來啦?想起大慈悲父、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誰?觀世音菩薩。大慈悲母是誰?觀世音菩薩。想起來怎么樣呢?他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用千眼智慧型看見,用天耳智慧型聽見;於是就用智慧型手救這個眾生。因為眾生不是分開有災難的,百千萬億眾生,同時都有災難;在同時,有百千萬億眾生,稱念「觀世音菩薩」,同時都得到解脫,同時都得到快樂。因為這樣,所以叫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就是幫助人的。你若能幫助人,你就是菩薩;我若能幫助人,我也是菩薩。你若不幫助人,你就是羅剎;我不幫助人,我也是羅剎。羅剎和觀世音菩薩,正是相對的。你看羅剎鬼女,也生得很美麗,和觀世音菩薩差不多;但是羅剎鬼女就自私自利。所差別的,就是一個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個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這一相反,所以觀世音菩薩相貌很圓滿,羅剎女相貌也生得不錯,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這一念之差,就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若說:「那我沒什麼力量,第一我沒有錢,第二我不會講法,我怎么利益人呢?」現在我告訴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罵人。方便舌,舌頭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盡講些是是非非。如人家本來有意見,你能用方便權巧的話語,把這兩個人的意見,都給講和平,調和世間的鬥爭,調和世界上的戰爭,這都是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有錢也可以作德,沒有錢也可以作德。你有錢當然是更好一點,沒有錢也不必擔心,也不用說:「我很窮的,怎么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個好人!
千手千眼──怎么會有一千隻手呢?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證得的威德神通相。
我們念〈大悲咒〉,你不要看得這么容易,這么簡單。〈大悲咒〉這三個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見。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不單有善根,而且還要深厚──不要說念〈大悲咒〉,就是連〈大悲咒〉三個字也沒有機會聽到。所以說「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況且你得見著,而又能持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以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劫、千劫、萬劫都不容易遇著。
我們現在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聞到〈大悲咒〉的名字,才能學習、誦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離開經本背誦〈大悲咒〉。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議的種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今天來聽〈大悲咒〉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聽見〈大悲咒〉名字的人有多少?在整個舊金山,能不能有超過五百人以上聽見過〈大悲咒〉的名字?我相信都不一定有。舊金山有多少人口?你這么計算一下,世界上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能聽見〈大悲咒〉的名字,都要生一種歡喜的心、慶幸的心,生一種難遭難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見〈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記不要輕易放過去!
這一次,能講解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這更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在幾個月以前,《金剛經》將要講完時,佛教講堂護法果地、果寧和果前等,就研究想要聽這一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什麼?因為由去年開始,佛教講堂每個禮拜教「四十二手眼」秘密的法門;這個秘密法門,不單是秘密,根本我就從來不傳這種法;因為到美國這兒來,我想把這個秘密不傳的法,傳給你們這一班有善根的美國人;所以去年開始教四十二手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門。但是我可沒有到任何地方去向人說:「啊!我這是秘密法,不向你傳。」我這雖是秘密法,但是傳給人;傳給什麼人?必須要皈依三寶的人、深信佛法的人。
這四十二手傳完之後,有幾位對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發生興趣,想要明白四十二手的經義。所以由果地居士發起,請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當時我看這一班人誠心難卻,所以也就答應了。可是講完《金剛經》,又繼續講《心經》。《心經》雖然只有兩百多個字,也講了兩三個月。不過這兩三個月,只有禮拜天講,不是天天講;若天天講,大約一個月、半個月就可講完了。現在《心經》已經講完,所以講《大悲心陀羅尼經》。
這一部經,可以說是你們一般人從來都沒聽過;不單你們沒有聽過,就是中國人聽過的也很少;中國人聽過的,能講解明白這部經的意思,也是不容易、不多見的。
所以,現在我為你們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每一個人必須要把腦子裡邊的垃圾,先收拾乾淨──不要打那么多妄想,不要有那么多的貪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瞋心,不要有那么多的痴心。把貪、瞋、痴垃圾,先收拾乾淨,也就是把每一個人的「糞」給除乾淨。要把自己這些不乾淨的東西,都丟到外邊去,然後再裝上甘露法水,那時才能清淨地得到這法的力量,這是最要緊的。
現在講「千手千眼」,有人說:「修大悲陀羅尼,才能得到千手千眼。這千手千眼,有什麼用呢?我們每一個人有兩隻手、兩隻眼睛,已經很好了。兩隻手可以拿東西,兩隻眼睛可以看東西,要那么多隻眼有什麼用?要那么多隻手乾什麼?現在是科學時代,這研究起來,這么多手,沒有用的;這么多眼睛,也沒有什麼用。」那么你要是嫌多,就不需要修大悲法。
我現在把「千眼」先解釋解釋。你有兩隻眼睛,但把兩眼閉上,就看不見東西;要睜開,才能看見。若有千隻眼睛,這隻眼睛閉上休息休息,把那隻眼睛睜開,換一換,你看!這不是妙法嗎?你把這隻眼睛閉上休息休息,又睜開兩隻眼睛,不單兩眼,而且有千眼那么多。
這個千眼,所謂「千眼照見」,我們的眼睛,只可以看十里、二十里路,若用望遠鏡可看一百里路,再望遠了,目力恐怕就達不到。而你有千眼,怎么樣呢?百里、千里、萬里都可以看得見,盡虛空、遍法界,不用看television(電視),你就可以知道,「喔!那兩個航天員在月球上走路。」你說這妙不妙?你現在要借著television,才能看得見人到月球上;你若有千眼,不用television,就可以看得見;不單不用television,也不用你去安裝天線,也不需要給錢。啊!這省了多少事!你說有一千隻眼睛不好嗎?現在你知道好了吧?不單這樣,你這千眼,前邊能看見後邊,後邊又可以看見前邊。所以虛老的詩上說:「腦後見腮擒鷂子,頂門具眼捉飛熊。」在腦的後邊,有眼睛可以見到自己的腮幫子。你看不見自己的面;但是你若有千眼的話,後邊可以看到前邊;前邊又可以看見後邊,可以看見自己的面目是什麼樣子。不單看見面部,也可以看見肚裡頭有什麼,有幾條懶蟲?幾條死蟲?一看就知道。外邊可以看到裡邊,裡邊可以看到外邊,就像玻璃鏡子,我們在玻璃裡邊,可看見外邊牆。你要是得到千眼,肚子就像玻璃。玻璃肚子,玲瓏透體,裡邊的、外邊的,都沒有隔礙;裡邊有什麼,都能看得見。你心是什麼樣子?你肚裡想說什麼話?用眼睛一看,喔!你裡邊那個machine(機器)怎樣動彈?想要說什麼話?想要起一個什麼念頭?一看就知道。所以你要不要千眼?現在你知道了,是不是還認為你有兩隻眼睛就夠了?恐怕現在知道不夠了。千眼就有這樣的妙用!
「千手」也是這樣。手可拿東西,你不要說旁的,我們現在就講拿錢。你有兩隻手,可以拿十萬塊錢;我有一千隻手,就可以拿一萬萬塊錢攢在手裡。你拿不了這么多,我就拿得了這么多。你說這是不是妙啊?譬如分蘋果,你一個人可以拿多少蘋果?你有一千隻手,就拿一千個蘋果;你有兩隻手,隨便你怎么拿,只可以拿兩個。你看!這是不是有用呢?但是,這不是就這個小用處,這不是像小孩子來爭著吃,好象我們到果式的家裡,她那個小女兒要吃小桃,歡喜小的。這一千隻手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
能有千手,是救人的。譬如有一千個人掉到海里,你有兩隻手,這隻手救一個,那隻手救一個,只能救兩個人。若有千手,把一千隻手往海里一伸,就能把這一千個要淹死的人都給提上來。你說這一千隻手有什麼用?救人啊!所謂「千眼照見,千耳遙聞,千手護持」,千手是護持眾生的,哪一個眾生有什麼苦惱,你有一千隻手,就伸一隻手把他救出苦海;若只有兩隻手,就救不了那么多人。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是預備救人,不是預備偷東西的。你要聽清楚,不是到那兒偷蘋果。說:「我到蘋果樹上,可以有一千隻手,偷一千個蘋果。」不是的!
這一千隻手、一千隻眼睛,究竟從什麼地方來的?我方才不是告訴你們,就從〈大悲咒〉里生出來的嘛!你只要念〈大悲咒〉、修大悲法、修四十二手。四十二手最後的「總攝千臂手」,你誦一遍咒,手就多出來四十二隻。一遍四十二,十遍就四百二十,一百遍就四千二百,你若誦一千遍,就有四萬二千隻手,也有四萬二千那么多眼睛,就看你肯不肯修行!
但是修行要想有千手千眼,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若你修這個法,天天不間斷用功,天天依法修行,就能成就這種不可思議的妙用。你要是今天修,明天停止,那是沒有什麼用的。就像你讀書,想得到人間的博士學位,從開始到成功,都要用十四、五年的功夫,何況你修佛法呢?你若不真真實實去用功,那是不會成就的。

文獻論述

歷代記載的部分菩薩感應事跡

1、晉時,尼師明感,起初被賊寇抓獲,誓不受辱,備受各種苦楚。後來,遇到一位比丘,教給她《觀音經》,她便習誦,晝夜不休。後來得到機會逃走,因不識路,進入一座窮山。有一頭老虎前來為她帶路,十多天后,到達青州。將進村莊時,老虎便不見了。《比丘尼傳》 

2、宋朝元嘉初年,僧人曇無竭,與徒弟二十多人,前往佛國求經,備經艱險。到達天竺後,路上遭遇一群野象,他們便竭誠念誦觀音聖號。有一頭獅子從林中出來,野象奔逃而去。又有怪牛,群吼而到,行將加害時,僧眾又竭力念觀音聖號,忽然天上有大鷲鳥飛來,牛群驚散,僧眾得以免難。《高僧傳初集

3、宋時,僧人顯超,病中見佛菩薩來迎,蓮花遍滿,伎樂雜奏。弟子哀求懇請他住世,救眾生苦,淨相漸漸隱沒。他於是又住世十五年,再聞天樂異香,佛及聖眾齊現空中。於是圓寂。《聖賢錄

4、元紹定庚寅年,國監胡煒,禮拜潮音洞。突然間,眼前大亮,看見一位僧人在右邊,月蓋長者、善財站在左邊。又到善財洞,童子又現。寶蓋珠鬘,林列在眼前。旁邊有一座寶塔,晶彩煥發。《圖書集成

5、明時,秣(音mò末)陵(今南京)的劉某,生來就素食。二十九歲時,去朝拜南海普陀山,在船上發願要見到菩薩。忽然,水面出現兩朵蓮花,一站童男,一站童女。隨後,又看到菩薩坐在大蓮花上。劉連忙禮拜,很快都不見了。《己求書

6、清時,臨江(今四川忠縣)丁兆禧,在四川經商。因求母病痊癒,到梵音洞進香,看見菩薩顯現,但不很清晰。心裡默念,我遠涉風濤,齋戒而來,難道我心裡還不夠虔誠嗎?剛動念頭,忽然看到菩薩身出洞口,衣白色,前面站立著紅衣童子,跟世上所繪塑的不相類似。《勉戒切要錄

7、清朝嘉慶年間,旗人(滿族人)文海,與哥哥扶乩(音機)設壇,學《武備錄》。家中原供養的觀音菩薩,降壇指示他們說:“這些(扶乩、習武備錄)不是正道,習之不利。你父親做了很多善事,曾祖母持齋信善,所以報以世代顯貴。你們兄弟學習這些,將有不測之禍,所以我來救你們。”菩薩又說,文海今年六月二十一日,將遭雷擊。於是令哥哥用手向文海胸前書畫,看見白猿繞身,被菩薩摔走了。很快,到二十一日,果然巨雷繞屋,一回想起來就雙腿發抖。現在,我(作者)在江南做官,聽說有《海南合編》的刻板,不敢自藏,也不敢說一字假話欺世,附載在書末,上報觀音大士救拔的恩德。(文海,後來官至按察,享壽七十二。可見,人如能改過遷善,自可免禍獲福。)《靜涵筆記》 

8、民國十一年(1922年),江西彭澤縣的劉契淨,禮拜梵音洞,看見菩薩疊現四像,便寫下《大士現身記》記述此事。《普陀志

9、河北滄洲張漢儒,拜謁潮音洞,開始無所見。一位老人說,如果想見菩薩,應當虔誠祈禱。張於是跪下祈請。久之,看見金光,大士從石壁顯現,側立。張又祈願,想看到菩薩正面,以便回去後摹像頂禮。大士即背洞面海,離人僅咫尺之遙。菩薩紺(音ɡàn乾)髮捲鬢,高顴隆準,衣綠色。在場大眾,都歡喜禮拜。老人說:“我曾感得菩薩示現,所以捨身在這裡幫助灑掃,已經多次看到菩薩了。”《居易錄

佛經記載

1、按《悲華經》往昔劫中,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觀世音菩薩為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爾時寶藏如來為輪王授記已。不眴太子前白佛言,世尊,今我以大音聲,告諸眾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今復當為眾生故,發上勝願。願令轉輪聖王,於安樂世界作佛事已,入無餘涅槃,乃至正法住時,我於其中,修菩薩道,是佛正法,於初夜滅,即其後夜,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寶藏佛,尋為授記曰,汝觀天人三惡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無量壽佛般涅槃已,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彼土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無量無邊,安樂世界,所不及也。汝於菩提樹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2、《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雲。佛言,乃往過去廣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佛號金光師子遊戲如來。國土清淨莊嚴,說不可盡。其佛法中,有王名曰威德,王千世界。彼威德王,於其園觀,入於三昧。其王左右有二蓮華,從地湧出,有二童子,化生其中,與威德王俱詣佛所,頭面禮足,聽佛說法。時二童子即說偈雲,諸天龍鬼神,聽我師子吼。今於如來前,宏誓發菩提。生死無量劫,本際不可知。為一眾生故,爾數劫行道。況此諸劫中,度脫無量眾,修行菩提道,而生疲倦心。我若從今始,起於貪慾心,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佛。嗔恚愚痴垢,慳嫉亦復然。今我說實語,遠離於虛妄。我若於今始,起於聲聞心,不樂修菩提,是則欺世尊。亦不求緣覺,自濟利己身。當於萬億劫,大悲度眾生。如今日佛土,清淨妙莊嚴。令我得道時,超逾億百千。國無聲聞眾,亦無緣覺乘。純有諸菩薩,其數無限量。眾生淨無垢,悉具上妙樂。出生於正覺,總持諸法藏。此誓若誠實,當動大千界。說如是偈已,應時普震動。百千眾伎樂,演發和雅音。光曜微妙服,鏇轉而來降。諸天於空中,雨散眾末香。其香普流熏,悅可眾生心。爾時威德王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時二童子,今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是也。是二菩薩,於彼佛所,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來曠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當般涅槃。般涅槃後,正法住世,等佛壽命。在世滅後,所度眾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後,或有眾生不見佛者,有諸菩薩得念佛三昧,常見阿彌陀佛。彼佛滅後,一切寶物、浴池蓮華,眾寶行樹,常演法音,與佛無異。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自然七寶,眾妙合成。莊嚴之事,諸佛世尊,於恆沙劫,說不可盡。國中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充滿其國。國土號眾寶普集莊嚴。普光功德山王隨其壽命。得大勢菩薩親近供養,至於涅槃。般涅槃後,奉持正法,乃至滅盡。法滅盡已,即於其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如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土光明壽命,諸菩薩眾,乃至法住,等無有異。如上二經,載觀世音菩薩,本願功德,取淨佛土,與阿彌陀佛本因,了無差別。故其果地莊嚴,如是如是。他如三十二應,十四施無畏力,四不思議無作妙德,具足神通,廣修方便,具如楞嚴、法華,及諸經所說,今不具錄。

3、《大悲心陀羅尼經》言,佛在補陀落伽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觀世音菩薩,放光普照十方剎土,自言過去無量億劫,於千光王靜住如來所,受大悲心大陀羅尼,即從初地超第八地,應時具足千手千眼。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恆在佛前,蓮華化生。故其誓雲,若有眾生,誦持大悲神咒,不得往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佛告大眾,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汝等大眾,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據此經文,當知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及專稱名號,回向極樂者,與其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果報略同,福德正等。行者思之。

普門示現

觀世音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像,多是女相。不過在當時,觀世音大多示現威武的丈夫相。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大都男相,印度的觀世音菩薩也有很多是現男相的。佛經說觀音大士,週遊法界,常以種種善巧和方便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之而為說法,即是三十二應。觀音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菩薩法身不離寂光淨土,而分身百千萬,應化三千大千世界廣做佛事,示現菩薩等相,尋聲救苦,助佛弘化,廣度眾生。菩薩無極之體,早已超三界之外,當然更無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執著了。三十二應,普切眾生之機,眾生應已何身得度,菩薩則以何身現而為所法,隨緣救度。我國南宋以後,觀音菩薩像多以女相為主,廣受百姓歡迎。到現代,女相的觀音菩薩形相已深植大眾百姓心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