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牛

送春牛

送春節,一種民間習俗,各民族個地方活動略有不同,活動一般是在大年初一或者立春日,春分日舉行。

送春牛

春牛,是古代用土製成的象徵農事的土牛。後改作葦或紙紮成。舊時風俗,立春前一日有迎春儀式:地方官行香主禮,由人扮“句芒”鞭土牛,表示催耕迎春。句芒是傳說中的人面鳥身的司
命之神,“司祿益食而民不飢,司金益富而國家實,司命益年而民不夭”(《玉函山房輯佚書》輯《隨巢子》)。
送春牛的民俗,源於這種古老的迎春儀式。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已演繹成送春牛圖的形式,即在立春前後,由“春倌”(送春牛的人)拿著木刻版印的春牛圖逐村逐戶唱送。

民俗

客家風俗

送春牛,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組成一個小隊,向各戶送春牛圖,有吹嗩吶的,打小鼓的,敲小鈸的,在每家門口吹打,送上“恭賀新禧”紅貼,主人會給紅包。 稻草龍 一截一截,插滿香火,由小孩抬著到各戶灶前和豬舍牛欄去舞,祝賀合家平安、六畜興旺,各戶要給紅包,小孩得歡樂,主人求吉利。 蝙蝠燈也由小孩逐戶去舞,“火龍進屋,要你蠟燭”、“恭喜發財,買田建屋”,蝙蝠燈不收紅包,只要蠟燭。

侗族的習俗

在農曆立春日,家家修整、打掃牛欄,用嫩草、飯、糯米酒餵牛。晚上舞“春牛”。用竹篾做骨架,上面糊紙,做成牛頭,用灰布綴以棉絨做牛身,上掛一朵大紅花。兩人提著寫有“立春”二字的大燈籠引路,二人合舞“春牛”,緊隨後面是一群挑擔荷鋤的青壯年,邊走邊表演各種耕耘動作,如驅牛耕地、挖泥耙田、送肥、捉害蟲等,舞姿簡樸粗獷,很有生活氣息。

唱詞

春倌吟唱的徒歌,既有勸耕之意,又有對主人的良好祝福:
走了一程又一程,不覺來到貴府門。
來到貴府把門進,我為主家送牛神。
牛角彎彎兩邊分,我說話來主人聽。
這張牛圖送主人,抓緊時光搞備耕。
修好農具換好種,陽雀一叫鬧春耕。
這張牛圖送主人,秋來滿壩是黃金。
大倉小倉裝不下,囤子冒尖齊屋頂。
這張牛圖送主人,招財進寶滿堂春。
六畜興旺百事順,家業鴻發有名聲。
春倌唱到這裡,便把春牛圖送給主人。然後接著吟唱:
恭喜恭喜三恭喜,我把牛圖來壓起。
牛圖壓在桌子頭,一股銀水往屋流。
牛圖壓在神位旁,牛王慈尊主吉祥。
牛王慈尊到你家,金銀財寶用鋤挖。
牛王慈尊進你門,東倉西庫盡堆銀。
不是我今來奉承,招財進寶遇貴人。
自從我今送過後,春滿乾坤福滿門。
牛是農家之寶,是勤勞、善良、憨厚的象徵。幾千年來,它默默地為人類耕耘,而從不過問索取,因此,人們把它奉為“牛王慈尊”。為了啟迪人們愛護耕牛,有的春倌還用下面的唱詞構成線條(從牛鼻子開始到牛尾巴結束)組成一幅春牛圖:
世人聽我說原由,不要刻薄好耕牛。
它是人間大力神,醜宿星中排在頭。
原為上界金牛獸,私與仙女把婚求。
王母娘娘動了怒,才把金牛貶凡域。
金牛下凡把善行,犁田耕土救黎民。
膀上枷擔千斤重,吃苦耐勞往前奔。
走得快來不要緊,走得慢來打上身。
冬夏拉車忙推磨,春秋又把田來耕。
不管天氣冷和熱,水深泥爛都要行。
抬頭望見鞭子晃,肚中無草淚長傾。
口渴喝口田中水,叫聲快犁莫站停。
肚餓啃把田邊草,聲聲罵它疲踏瘟。
一年四季都辛苦,做出糧食歸主人。
白米細面主人吃,耕牛隻有穀草吞。
種田之人聽我講,吃飯不要把牛忘。
耕田全靠牛力壯,早栽秧子谷先黃。
不怕年中雨水廣,牛強總要多打糧。
人力強來牛力壯,搶水打田也不慌。
滿栽滿插滿壩綠,秋天糧食堆滿倉。
牛是農家寶中寶,餵養不好要遭殃。
這段組合成春牛圖的文字,春倌也要唱給主人聽。
主人收下春牛圖,贈給春倌一些錢物,春倌便到下一戶農家唱送去了。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