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調大鼓

由曲藝演員魏喜奎等於1949年在唐山大鼓的基礎上創新而成。


發展

魏喜奎自幼隨父魏永富學唱樂亭大鼓,後正式拜師周永福。八歲登台,開始輾轉各地演出。民國二十八年(1939)十三歲時來北京,改唱唐山大鼓。其後,得到單弦演員曹寶祿、評劇演員白玉霜、河南墜子演員程玉蘭、鐵片大鼓演員王佩臣、梅花大鼓演員金萬昌、曲藝弦師白鳳岩等名家指導,遂在唐山大鼓的基礎上,借鑑東北大鼓演員馬寶山起伏多變的行腔、朱璽珍“趕拍節”的技巧,及王佩臣生動活潑的唱法,廣泛吸收了皮影調評劇音樂素材,經數年努力,創一種新腔,用北京語音演唱,逐步形成了一獨具特色的嶄新曲種,與曹寶祿等人研究後,於1949年定名為奉調大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使奉調大鼓能較好地表現新的生活及英雄人物激昂奮發的情感與行為,在弦師韓德福、羅仕海等人的幫助下,又對該曲種做了進一步完善。借鑑京韻大鼓“唱似說,說似唱”的技法,加強了“甩腔”和“嗖音”的運用,在原有□拍唱腔基礎上,又創造了□拍的垛板和□拍的快板,充分發揮了唱腔抒情與敘事兩種功能,同時豐富了伴奏音樂,在原有的三弦之外增添了四胡、高胡等伴奏樂器。1962年,在文化部、中國文聯舉辦的紀念曹雪芹誕生二百周年《紅樓夢》演唱會上,魏喜奎一曲《寶玉娶親》,曲調跌宕起伏、演唱圓潤婉轉,使奉調大鼓呈現了新的風采。
然而,長期以來奉調大鼓僅有魏喜奎一人演唱。其代表曲目有《寶玉娶親》、《寶玉哭黛玉》、《李大成救火》、《朝鮮女英雄趙玉姬》、《錢包》、《漁女和戰士》等。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鼓曲種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