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跳鼓板書

三跳鼓板書,形成於清末,流行於民國初期的南匯及鄰近南匯的川沙地區,是鈸子書藝人兼演的一種曲藝形式。鼓板書的表演比較單調,演員左手持檀板,右手執板鼓簽,邊唱邊擊打不同的鼓點作伴奏。

概述

三跳鼓板書,形成於清末,流行於民國初期的南匯及鄰近南匯的川沙地區,是鈸子書藝人兼演的一種曲藝形式。
三跳鼓板書三跳鼓板書

演進過程

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說書藝人有一個聯誼會形式的社團叫“永裕社”,社員中就有鼓板書藝人,如姚錫初、汪竹卿、郭新棠、張金髮等。

到了20世紀40年代,南匯的鼓板書發展迅猛,在鼓板書前輩胡鑒舟等發動下,於大團鎮成立鼓板書藝人組織——“開智社”。

20世紀80年代,南匯文化部門組織人力,對鼓板書加以挖掘整理,推陳出新,以後創作了《金針恨》、《撞車記》等曲目,改革表演。這些節目還參加了上海農村曲藝調演。

表演形式

鼓板書的表演比較單調,演員左手持檀板,右手執板鼓簽,邊唱邊擊打不同的鼓點作伴奏。其傳統節目都為民間故事,大部分屬“文書”和“小書”,如《乾隆游江南》、《紅娘傳書》等。

三跳鼓板書三跳鼓板書

由於當時的演員重“唱”輕“演”,表演呆板,農民叫它“固板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鼓板書少見演出,直至最後退出演出市場。

經典曲目

《金針恨》

《撞車記》

《乾隆游江南》

《紅娘傳書》

代表作《金針恨》內容

江水滔滔流不盡,

三跳鼓板書三跳鼓板書

千秋萬代直到今,
前人多少辛酸事,
眼淚拌著血凝成。
往事編成《金針恨》,
一曲悲歌留後人。
三百年前,
鬱鬱蔥蔥茶山下,
有一個,溪繞竹圍的小山村。
村裡有對小夫妻,
夫唱婦隨感情深,
男耕女織多勤勞,
小康日子樂無盡。
前年枝開並蒂蓮,
今春添兒喜盈盈。
夫妻為替兒題名,
用了十日八夜九黃昏。
九九終究要歸一,
兒子題名叫東升。
夫妻倆精心把孩子來撫育,
茅屋裡飛出笑聲一陣陣。
誰知道狂風吹落滿天星,
丈夫不幸命歸陰。
東升娘眼淚流成溪,
哭得那百草低頭鳥無聲。
她手抱嬌兒發誓言,
字字句句寄深情:
兒啊兒,你是娘的心頭肉,
我定要把你撫養成……
從今後兒哭一聲娘憂愁,
兒笑一聲喜娘心,
兒要騎馬娘臥地,
兒要吃魚娘敲冰,
兒呀兒,就是你要娘的心,
為娘甘願動刀刃。”
花開花落歲月逝,
東升長到九歲整,
天真活潑惹人愛,
口齒伶俐好聰明。
只是脾氣太任性,
動不動小手擰紅娘耳根。
那天百鳥歸林時,
溪邊走來小東升,
忽見眼前金光閃,
拾起原是一根針。
歡歡喜喜回家轉,
娘要兒子把失主尋。
東升倒地就打滾,
就是不肯去還針。
兒子哭喊娘心痛,
急忙將兒來抱緊,
自打耳光自責備,
聲聲誇獎兒聰明;
“拾來金針添家財,
為娘是口吃蜜糖甜到心。”
小東升頓時笑顏開,
拿著金針換糖餅。
種下楝樹結苦果,
東升從此生惰性。
旁人櫃裡拿雞蛋,
他家宅後偷竹筍,
丟下詩書趕先生,
學賭常常忘晨昏。
贏了銀子吃喝嫖,
輸了金子發狠勁,
偷了田契去變賣,
押了房子再翻本。
親娘苦苦來相勸,
反遭毒打不留情,
攔路搶劫傷人命,
皇法不容判極刑。
親娘去送斷頭飯,
一路之上淚紛紛,
怪我對兒太寵愛,
金針留下怨和恨。
母子相抱悲切切,
東升連連哭娘親:
“為兒臨死無遺憾,
只求再把娘奶吮,
但願娘親莫推辭,
兒在九泉銘大恩。”
真是鳥死聲也哀,
娘親剛剛撩衣襟,
東升低首撲娘懷,
咬下奶頭血淋淋:
“娘啊娘,你生兒不教無須養,
害兒本是你娘親。”
東升娘,
手撫傷口人昏迷
醒來時,只見兒子身首兩處分。
一曲悲歌《金針恨》,
留給後人來溫新。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鼓曲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