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詞

淮詞

淮詞又稱淮調,淮詞,是流行於壽縣淮淠(淮河、淠河)平原民間的一種曲藝形式,因產生和發展於沿淮地區故名。又稱淮調。淮詞演唱形式多為座場演唱,一般由四人組成,一人主唱,一人幫腔(或對唱),兩人伴奏。

簡介

歷史資料歷史資料

淮詞又稱淮調,在阜陽地區傳唱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流布地區多集中在沿淮和水路的一些集鎮。據調查,流行於阜陽地區的淮詞曲目有30多個。

建國後,文化部門一直重視淮詞的搶救和挖掘工作。50年代和80年代多次派專業工作者到阜南、阜陽縣等地進行蒐集整理工作。
1986年,在安徽省曲藝新曲(書)目比賽中,阜陽市演出的淮詞坐唱《凡人小事》,獲創作一等獎,演出二等獎。阜南縣在被譽為“淮詞窩”的中崗鎮,集中健在的淮詞老藝人對淮詞曲目、音樂進行系統整理,鼓勵老藝人收徒傳藝,使淮詞這一民族曲藝藝術老樹新花,再呈芬芳。

由來

據阜南縣文聯副主席冷治武介紹說,關於淮詞的由來,至今都有不同說法。有的說,是發源於明朝在長江下游及其支流流域的一種小曲,之後流傳到淮河一帶來的,而我市的潁上、阜南都有,而且很盛。

由於這些地區百姓語言音調習俗都不大相同,因此相互吸收融化,各具特色。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在淮河上至淮濱下至正陽關這一帶,變成了獨具特色的淮詞。但也有人說是清代一些趕考舉子上南京趕考,不少富家子弟沒有考中,就到秦淮河的青樓聽小曲解悶,同時也學著唱,以後演變成了淮詞。

阜南縣1903年生、已故的淮詞老藝人袁海波曾經回憶說,他小時候淮詞就在淮河兩岸被傳唱起來了,而他的師傅張二少就是在淮河的大船上跟清江、揚州的商人、歌妓學的。

伴奏樂器

淮詞的伴奏樂器為二胡和四胡

演唱內容

演唱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類:勞作傾訴類、愛情婚姻類和世情風物類。其唱腔音樂為板腔體,一般由“穿心子”、“彩句子”、“慢八板”等組成。

特點

鏇律委婉曲折,音域跨度不大。唱詞語言結構靈活,地方特色濃厚,“啊”、“哎”、“喲”、“你小”等虛詞運用較多。

淮詞特點主要是,曲調細膩柔麗,婉轉優美,講究字正腔圓,韻味深沉。而詞格上較規正統一,所有曲目句數按一定程式安排。在唱詞的句式結構上灑脫多變,不拘一格。文詞清雅優美,頗具古典詩詞格調。伴奏樂器以簫、碟為主。

藝術特色

歷史資料歷史資料

“淮詞”二十世紀初,在壽縣地區幾乎有口皆碑,婦孺皆會,十分流行。還有些藝人則到茶館酒樓、妓院演唱,以此謀生。建國後,“淮詞”經民間藝人挖掘整理,重新改編後,增強了時代感。以其獨特的風格,登上了文藝舞台,並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讚揚。曾有老藝人表演,在六安地區音樂舞蹈匯演和全省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中,雙雙榮獲挖掘整理和表演一等獎。其唱腔及演唱形式:主要《穿心子》、《慢八板》、《彩句子》,藝人也兼唱民間小調《上河(湖)調》、《下河(湖)調》、《四季相思》、《玉美佳人》等。

演唱和伴唱共四人參加,一人主唱,一人幫唱,左手持瓷質,右手執一根竹筷,在瓷質上下敲擊,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其餘兩人一個拉二胡,一個拉四胡,有時也幫唱。“淮詞”的藝術特點:詞本結構四句唱腔為一段,句式多是七句、十句交錯,無一定格式,一個曲牌時可換韻。《慢八板》、《彩句子》以五聲音節級進為主,《穿心子》以六聲音階為主。發展手法有嚴格重複、變化重複、擴展、取尾、取中、拼接等。全曲既統一,又有變化,手法十分高超。它直接呼喚、激發的是情感與意志。

相傳民歌《寶卷》,歷來多根據各地方言自成曲調,壽縣地方風格鮮明。其藝術特點:全曲以五聲調式級進為主。其餘音都在經過音位置,起著潤飾弦律、調整字調和鏇律的關係以及渲染音樂的地方色彩著用。發展手法多用緊縮、加花、簡化、搭尾、重複等。使全曲的曲式結構既有統一又富有變化。該曲富有一定的表現性和表情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廣泛流行在壽縣瓦西地區的《游場》。是根據民間歌舞“花鼓燈”中的“花場”伴奏,經民間老藝人改編成板胡獨奏曲《游場》 ,發展成為一首變奏曲。使原曲只有12小節的樂曲將它發展成為引子,20餘段的一首較大型的變奏曲。該曲採用了加花、轉位、簡化的節奏音型,加上精湛的板胡演奏技巧,且吸收了二胡獨奏中的內、外弦音色對比的特點,運用各種變奏手法,並模仿多種動物叫聲,交錯出現、時有對答的華彩,但變化而不亂,結尾還是落在原曲弦律上,板胡在變奏時,伴奏部分仍用原曲鏇律,所以聽起來既有變化無窮,又有相當統一之感。使全曲生機盎然,在流傳地區獨樹一幟。

還有眾多的壽縣民歌,像《丫頭歌》、《十把小扇》、《半邊黃瓜半邊秧》等。它記錄了各個不同時期農村變革的真實心聲,老百姓的生活以及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還有曲調優美、婉轉、流暢,變化較多的北路“廬劇“唱腔、正陽關三閣、壽州鑼鼓、花鼓燈都是當地非常有價值的民歌,反應著人們的生活。民歌是當地人們生活、情感的真實反應。有人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高了,民歌反應的內容應該有所改變,但是,我們應該承認的是:不管人們生活水平如何改善,但民歌的魂還在,它依然是現在音樂創作的重要音樂素材。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