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彈詞

益陽彈詞

益陽彈詞,俗稱“道情”或“月琴戲”。清嘉慶年間自長沙傳人。藝人演唱時,一般以茶社為基地;有時也為婚壽喜慶之家演出助興。

簡介

益陽彈詞益陽彈詞

益陽彈詞是曲藝中別具一格的說唱藝術,是由古老的長沙彈詞發展面來的。歷代民間藝人運用益陽當地口語,在月王琴伴奏彈法上加以提高,逐步形成具有益陽鄉土風味的曲藝形式,歷有“益陽弦子長沙腔”的說法。初由一人懷抱琴演唱,後有漁鼓伴奏,人稱“漁鼓月琴”或“道情”。語言上分“說白”、“表唱”4種。具有通俗、口語化的特點,合轍押韻,平仄公明,演唱上口。

句式多為字句,節奏“二二三”,十字句也較常見,節奏為“三三四”或“三四三”。益陽市著名曲藝老人李青雲,在兩人對唱基礎上加進小鑼,一人彈拔月琴,一人懷抱漁鼓,一人敲擊小鑼,成為三響,三人聯唱形式,頗具獨特風格。唱腔曲調屬板腔體類型,分為“平板”、“悲板”、“數板”3種。“平板”用以敘述故事,“悲板”專表悲傷哀怨感情,“數板”多表現緊張激動情緒。

1983年,益陽市盲人曲藝組,從彈詞內容、形式到唱腔,專事改進和提高,效果顯著,被評為全國盲人先進集體。盲藝人譚水利曾代表曲藝組上北京參加全國盲人、聾啞人先進代表會。

演唱藝術

藝人演唱時,一般以茶社為基地;有時也為婚壽喜慶之家演出助興。內容以勸善方面的居多,雜以舊的禮教,謂之“懷抱月琴,口吐聖賢”。1926年,益陽王典山等發起成立“湘子會”,參加的藝人遍及全區。每年農曆二月十三均於益陽縣城聚會,用以紀念韓湘子誕辰。彈詞演唱時,分說白、表白、說唱、表演4種,語言通俗易懂,唱詞合轍押韻。

樂器

1957年,李青雲在兩人對唱的基礎上加進小鑼,創造“三響”聯唱彈詞新形式。1979年,又有藝人於演唱時再加進三弦、二胡、揚琴等器樂,表現力更加豐富。

著名曲目

著名曲目有《雙風奇緣》、 《月唐演義》等。新中國成立後,益陽彈詞藝人一方面演唱傳統曲目,一方面創作《林海雪原》、《江姐》、《雷鋒》等新的唱本,並在演唱形式上進行革新。

傳承人

張世安:益陽彈詞傳承人張世安:益陽彈詞傳承人

少年時代的彈詞“情結”
一把月琴,輕挑慢捻,說唱獨白,面面俱到,從眼前這名老藝人表演時的一招一式中,就能領略到益陽彈詞這門古老藝術的獨特魅力。他就是張世安老人,是唯一的益陽彈詞第四代傳承人。
說起自己的彈詞情結,張老先生勾起了對少年時代的回憶。他從小生活在資陽的古城區,老屋就在向家碼頭附近,一到晚上,路邊的茶館燈火輝煌,那個熱鬧沒法形容,小小年紀的他喜歡往人堆里鑽,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坐在台上的一名盲人藝人的彈唱,頑皮好動的少年竟被深深吸引,常常站著一聽就是幾個鐘頭。“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多少往事……”在彈詞的美妙鏇律中,少年張世安“聽”完了一部部古典名著,接受了文學的啟蒙和薰陶。月琴的“嘣嘣”聲猶如磁鐵般吸引他。不久,他拜師學藝,師傅就是常駐茶館彈唱的盲人藝人譚水利。說起當年師傅的本事,張世安嘖嘖稱讚:“師傅唱腔特好,一肚子古書,他只要往台上一坐,茶館裡的人就會安靜下來……”如今,這名益陽彈詞的“活化石”已年近九旬,癱瘓在床神智不清,逢年過節,張世安總會登門看望師傅。
業餘愛好修成“正果”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張世安進了城區一家工廠。工作之餘,他熱衷於彈詞創作,改編了《歌唱向秀麗》 《兩把菜刀鬧革命》等新作品,登台自彈自唱,當年在廠礦演出時幾乎場場爆滿,受歡迎的程度不亞於如今的偶像歌手。憑著一部部優秀的彈詞作品,張世安順利加入到市曲藝家協會。文革期間,因為出身不好,他被勒令“靠邊站”,彈詞創作一度中斷。即使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張世安也沒有放棄心愛的彈詞。不敢寫在紙上,就在心中默念;不讓登台彈唱,就關起門來唱給自己聽。“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張世安在心裡一遍遍問自己,他將月琴鎖進了箱底,卻鎖不住對彈詞的滿腔熱愛,下班回家,無論多累,他都會抽空琢磨彈詞的行腔和韻白。
改革開放的春天終於來到,對於痴迷彈詞的張世安而言,這意味著他的藝術創作的春天的來到。他常常連夜趕寫唱詞,有時靈感來了,一覺醒來披衣下床寫到天亮。他結合時勢寫詞創作,計畫生育、技術革新、文明新風尚,都是他的創作內容。唱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登台演出時很受街坊民眾歡迎。
1979年初春,他和長沙彈詞名家彭延坤合作宣傳計畫生育政策的彈詞新作《蠢媒婆》 ,在大水坪一帶的茶館連演三天,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這么多年來,張世安一直醉心於彈詞創作,他常常去省城請教彈詞名家、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李迪輝,省曲藝家協會顧問彭延坤與他亦師亦友,經常在一起切磋技藝。值得他欣慰的是,2009年2月,益陽彈詞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益陽彈詞正在申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退休在家接著“彈”
7年前,張世安退休,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彈詞創作上面,力求在彈法、行腔等技巧上有所創新。譬如,彈奏月琴的指法由傳統的彈、挑發展為搓、輪、滾。表演方式也由原來比較呆板的坐姿改為隨意的站立式。今年8月,他應省曲藝家協會一些老朋友的邀請,專程到長沙錄製了一檔《益陽老街》彈詞曲目。在表演現場,張世安一襲金色唐裝,懷抱月琴淺吟低唱,一詠三嘆中,益陽老街的美麗景象歷歷在目,歲月如歌唱不盡記憶深處的往事影像。且聽他唱——“難忘當年益陽的那條老街,十五里路長的麻石街熱鬧非凡……”琴弦在指尖滑過,鏇律起起伏伏,仿佛是滄桑歲月里的聲聲感嘆。你若問這名年近七旬的老人最大的心愿是什麼,他的回答頗有幾分少年的情懷:“走過春夏秋冬,彈唱風雨人生,在創新中傳承益陽彈詞!”
益陽彈詞又稱“講評”、“唱評”,是曲藝中別具一格的說唱藝術,是歷代民間藝人運用益陽當地口語,在月琴伴奏彈法上加以提高,逐步形成的具有益陽鄉土風味的曲藝形式,約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