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褒歌由流傳在福建省南部和台灣省各地的以閩南方言演唱的山歌發展而成的曲藝曲種。由於採取二人對答的褒唱形式,也叫相褒歌。清代末葉傳播到城鎮以後,逐漸從抒情山歌演變為敘事歌曲,成為一種說唱藝術形式。
舊時的褒歌有採茶山歌、盤山歌、田間果園裡的相褒對答歌以及水上人家的行船歌等。歌詞以兩句或四句七言為一節,一般是上兩句形象地比喻事物或情景,下兩句起興以表達和抒發歌者的思想感情,多為即興編唱。內容大都是男女間愛慕思念的情歌。傳入城鎮以後,題材向更廣泛的範圍發展。
在褒歌的發展過程中,沿海地區及台灣一帶,受到資產階級文化的影響,褒歌曾被利用宣傳庸俗腐朽、低級趣味的不健康內容。但仍保留了一些比較健康的曲目,如台灣流行的《農場相褒歌》,描寫了農場工人的生活和愛情。褒歌與歌仔的內容互有影響,常常互相改編來演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漳州的音樂工作者曾對褒歌進行收集整理。1953年11月舉行的漳州民間音樂會演期間,老藝人邵江海與蔡鷗二人演唱了長達2小時的褒歌對唱,引起聽眾的興趣,以後便傳唱不絕。褒歌多被薌劇採用為唱腔曲調,也是福建與台灣的說唱藝術薌曲坐場清唱的曲調,並被運用在薌曲聯唱的音樂結構之中,創作了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曲目。
藝術故事
原本有一個割山草的,一個攤茶的。攤茶的小伙子愛上了割山草的姑娘,但無人作媒,因此便以褒歌表意。(唱)欲抽好煙要煙枝/欲吃好筍要麻籬/欲成此情等來生/今生無緣來配伊。另一個就唱:欲抽好煙要煙公/煙圈呼出白茫茫/奴家愛哥不敢言/周遭無人來做媒。就這樣,兩個人通過山歌對答漸漸有了感情,最後終成眷屬。(唱)水仙開花白皙皙/番薯開花似茶盅/千里迢迢儂家趕/半晌方到山後頭。
另一個又唱:水仙開花白皙皙/番薯開花似茶盅/遙見情哥好相貌/欲和情哥同枕眠。但兩人婚事說成之後,有一次女方想要退婚,於是姑娘又唱了起來:水仙開花白蒼蒼/蘆荻開花心裡茫/哥是如此好人材/我勸情哥尋他人。
那個小伙子聽完就唱:蔥兒無葉卻有須/田螺無腳緊縮縮/娘子何以此恁無情/今日棄我是何因?就這樣,兩人一問一答:女方想要退婚,極力勸男方再尋他人。(唱)金針開花口兒張/菠蘿乾枯成木榴/哥你生性好人材/你若娶我將吃虧。小伙子又唱:南瓜初長腰粗粗/匏兒成形似葫蘆/欲去儂家不識路/飛鳥翻山日將暮……這些詞都是內心有感而發,女愛男、男愛女,兩人將心裡話大聲唱出,一來一回,有問有答。一個村和另一個村唱的曲調不同。
藝術特點
褒歌是由閩南方言演唱的彩茶山歌、盤歌、田園歌、行船歌等發展而成。流行閩南和台灣省各地。表演時採取二人對答的演唱形式,也叫“相褒歌”。以後逐漸演變為敘事歌曲。
多為即興編唱,大多以男女愛慕思念,互相表達感情,以褒揚對方的情歌為內容。褒歌中代表性的曲目有《大溪出有溪邊沙》、《老鼠過溪》等。
由流傳在福建省南部和台灣省各地的以閩南方言演唱的山歌發展而成的曲藝曲種。由於採取二人對答的褒唱形式,也叫相褒歌。清代末葉傳播到城鎮以後,逐漸從抒情山歌演變為敘事歌曲,成為一種說唱藝術形式。
藝術形式
舊時的褒歌有採茶山歌、盤山歌、田間果園裡的相褒對答歌以及水上人家的行船歌等。歌詞以兩句或四句七言為一節,一般是上兩句形象地比喻事物或情景,下兩句起興以表達和抒發歌者的思想感情,多為即興編唱。內容大都是男女間愛慕思念的情歌。傳入城鎮以後,題材向更廣泛的範圍發展。
在褒歌的發展過程中,沿海地區及台灣一帶,受到資產階級文化的影響,褒歌曾被利用宣傳庸俗腐朽、低級趣味的不健康內容。但仍保留了一些比較健康的曲目,如台灣流行的《農場相褒歌》,描寫了農場工人的生活和愛情。褒歌與歌仔的內容互有影響,常常互相改編來演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漳州的音樂工作者曾對褒歌進行收集整理。1953年11月舉行的漳州民間音樂會演期間,老藝人邵江海與蔡鷗二人演唱了長達2小時的褒歌對唱,引起聽眾的興趣,以後便傳唱不絕。褒歌多被薌劇採用為唱腔曲調,也是福建與台灣的說唱藝術薌曲坐場清唱的曲調,並被運用在薌曲聯唱的音樂結構之中,創作了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曲目。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