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美學含義]

醜[美學含義]

與美相比較而存在,具有與美相反內涵性質的事物屬性。與美的觀念一樣,歷代美學家對醜的定義也千差萬別。古希臘美學家認為不和諧、不合比例、呆板無變化即為醜;中世紀美學家認為,不受上帝統轄的感性世界是醜;經驗派美學家認為不合目的、不完善是醜;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美學家認為畸形生活是醜;直覺主義美學家認為不成功即是醜;馬克思主義美學從社會發展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否定和敵視人的本質的、阻礙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東西即是醜。由此可見,不同階級、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不同審美觀念,對醜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但是,無論怎樣解釋,作為事物的屬性,醜與美總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總是相對立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

基本信息

美與醜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不僅表現在質的方面,而且有時表現在形式方面。當醜與美的質不變時,它們可能會以對方的表現形式出現,造成“內美外醜”或“內醜外美”。這種內容與形式、本質與現象的不諧調、不一致,是喜劇性因素形成的基礎。就人類的本能而言,醜是人類情感不願接受、甚至排斥的對象。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成為藝術表現的對象。相反,藝術是可以將自然醜轉化為藝術美的。這是因為,藝術家是在一定的審美理想和創作原則指導下進行創作的,在對醜的內在本質揭示的過程中,藝術家總是不斷將自己的審美評價傳遞給欣賞者,從而使欣賞者也能獲得相應的正確的審美評價,激發起憎醜愛美的情感體驗。審美主體與醜的藝術形象之間形成的這種審美關係,並不能改變醜的本質,它只是間接地反映了主體對美的肯定和追求。藝術中的醜其所以能引起審美主體的否定態度,就因為它是一種典型化了的“畸形的、片面的事物和現象”,它破壞了美的觀念,破壞了人和社會關係的尊嚴。如果對醜的描繪缺乏批判和譴責,使之成為目的本身,那么就會陷入形式主義、抽象主義或頹廢主義的泥坑。

美學意義上的“醜”的釋義。 事物的否定性審美價值。違反社會目的是醜在內容方面的特徵,與倫理學領域中的否定性道德價值“惡”相聯繫;背離客觀規律是醜在形式方面的特徵,與認識領域中的否定性認識價值“誤”相聯繫。醜所引起的審美經驗是一種否定性情感,它使主體產生痛苦、壓抑、驚駭、厭惡等等

心理反應,主體對它持否定性態度。醜作為審美範疇之一,與美相對立。它是美的否定和反襯,又是其他審美範疇如悲、喜、崇高、滑稽等的組成因素。醜的審美價值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在美學史上曾有過長期爭議。

在歐洲美學史上,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最早探討了醜的問題。在中世紀,A.奧古斯丁從神學和形上學出發否定了醜的真實存在。在16、17世紀的美學理論中,美的形式要求被規定得十分狹窄,認為不合P.高乃依的三一律和A.丟勒的“正確”解剖學比例的形式就是醜。到18世紀,多數人仍然認為美與醜是判然有別的兩極。美學作為一門自律的、系統性的學科,是在18世紀開始建立的,什麼是專屬審美的現象的問題第一次被明確提出來。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推動了對醜的探討。1797年F.von施累格爾提出“醜的理論”,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由此引出關於“審美價值之否定”的兩種概念:①以W.T.斯泰斯為代表,認為凡是體現在對象中而能為感覺或想像所把握的某種感受主題,都是審美的,把不屬於審美領域的超感覺對象稱為“不美的”,而不稱之為“醜”,並且認為,醜是美的一個品種,對它的感受所引起的痛苦是道德的而不是審美的,這痛苦通常被來自對象整體的審美愉悅所克服。②以B.鮑桑葵為代表,認為凡是能向觀察者表現其情感特質的某種感性結構都是審美的,而屬於其否定面的就是一些完全缺乏情感色調的東西。持這種觀點的人主張通常被認為醜的東西,大多數是由於“觀察者的軟弱”而引起痛苦的感受,因此它們應更適當地稱為“困難的美”。

醜的本質在於,對象以其形式狀貌對主體實踐效果的否定,喚起主體情感對對象存在的否定。表現在藝術作品中的醜,可以形成審美價值。藝術作品具有多層次的結構,這眾多的層次可以區分為間接層和直接層兩大類。間接層是藝術品所復現的、本來存在於社會物質生活中的形式。現實醜在間接層中出現,並不會使藝術品成為醜的,反倒往往成為藝術美不可缺少的組成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實醜轉化成了藝術美的成分。直接層是藝術品藉以呈現自己的、由表現手段所建立的形式。醜的形式在直接層中出現,必然成為藝術醜,比如藝術品的創作者審美理想卑下、審美趣味猥瑣,或者表現技巧拙劣、表現手段貧乏,都形成藝術醜,從而只具有否定的消極意義。

天干地支

天干

地支

六十甲子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京劇行當知識介紹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拼音是cho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