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七卿年表

明代七卿年表

明代七卿年表,明朝尚書與都御史年表。

明朝尚書與都御史年表,簡稱明朝七卿年表,旨在列舉中國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禎末年(1644年)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與都察院的最高長官。除短暫的明朝中書省時期外,七卿長官均為正二品,為明朝政府文臣中最高行政長官。

洪武年間

洪武年間中書省時期

參見:明朝中書省明最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洪武元年,改為左、右丞相。由中書省六部,但不設定中書令。中書省時期的六部尚書官員為正三品。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御史台
御史大夫

洪武元年戊申
1368年

滕毅
盛原輔
張明善

楊思義
杭琪

錢用壬
崔亮

陳亮

周禎
錢唐

單安仁

湯和
鄧愈

洪武二年己酉
1369年

張明善

楊思義
杭琪
朱昭
樊思民

崔亮

陳亮
單安仁
安統
王居仁
劉誠

錢唐
劉希魯
世家寶
周禎

單安仁
孫克義
張允文
李遷桂

湯和
鄧愈

洪武三年庚戌
1370年

張明善
王興福
郎本中
商暠

杭琪
李延桂
滕德懋
陳昱
蔣思德
宋冕

崔亮
陶凱
楊訓文

劉貞
王居仁
滕德懋

郎本中
程徐
周湞
劉大昕
班用吉

安然
安慶

湯和
鄧愈

洪武四年辛亥
1371年

郎本中
李仁
陳修
李守道
詹同

李廷桂
蔣思德
秦文繹
楊訓文
宋冕
徐本
海淵

陶凱
楊訓文

劉貞
吳琳

李有諒
劉惟謙
班用吉
端以善

安然
安慶
朱守仁


洪武五年壬子
1372年

詹同
呂本
周時中
朱斌
李信

楊訓文
蔣思德
徐本
海淵
秦文繹

陶凱

吳琳

李有諒
李質
吳雲
端以善

安然
朱守仁
黃肅


洪武六年癸丑
1373年

李信
吳琳
詹同
呂本
呂熙
趙孠堅

顏希哲
呂熙
俞浦
李儼

陶凱
牛諒
劉紹先

吳琳
樂韶鳳
孫克義
劉仁

吳雲
孫克義
孫堯
李儼
馮冕
高萬傑
劉惟謙
李敬
陳璿
唐鐸

黃肅
李敏
趙翥

陳寧

洪武七年甲寅
1374年

吳琳
詹同
呂熙
盛原輔

顏希哲
俞浦
馬貴

牛諒
劉紹先
趙翥
呂本

孫克義
劉仁

李儼
馮冕
劉惟謙
徐本
唐鐸

李敏
趙翥
嚴達

汪廣洋
陳寧

洪武八年乙卯
1375年

呂熙
盛原輔
趙好德

俞浦
馬貴
趙好德
宋冕
李泰
周肅
何士弘

呂本
章善

單安仁

劉惟謙

李敏
薛祥

汪廣洋
陳寧

洪武九年丙辰
1376年

趙好德
王敏

李泰
王博
偰斯
周斌

張籌

單安仁
李允

徐本
馮冕
商暠
韓士原
唐俊

薛祥
王虎
李敏

汪廣洋
陳寧

洪武十年丁巳
1377年

王敏

周斌
偰斯
沈立本

張籌
李允
呂本

單安仁
李允
陳銘
李澄

唐俊
馮冕
商暠
周斌
秦中
刑懋
尹性

李敏
王虎
趙翥

汪廣洋
陳寧
丁玉

洪武十一年戊午
1378年

王敏
李煥文
陳銘
陳煜

費震
沈立本

朱夢炎

李澄
李煥文

沈立本
馮諒

王虎
趙翥
朱瑛

陳寧
丁玉

洪武十二年己未
1379年

陳煜
張度

費震
顧禮
任彬

朱夢炎
張籌

李澄
趙本
董俊

沈立本
顧禮
呂宗藝
趙翥
馮諒

朱瑛
余文升
趙翥
王虎

陳寧
丁玉
安然

廢除中書省後

參見: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六部尚書均進秩為正二品。原中書省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洪武十三年庚申
1380年

偰斯
洪彝
劉崧署
阮畯

徐鐸
范敏署

鄭九成
偰斯
李冕

趙本

呂宗藝

薛祥

安然
李善長署

洪武十四年辛酉
1381年

阮畯

范敏
徐輝

李叔正
高信

李澄
唐鐸

胡楨

薛祥


洪武十五年壬戌
1382年

阮畯
李信

郭允道
曾泰

高信
劉仲質
任昂

唐鐸
趙仁

開濟

趙俊


洪武十六年癸亥
1383年

李信
陳敬

王時

任昂

趙仁

開濟

趙俊


洪武十七年甲子
1384年

余熂

栗恕
郭桓

任昂
趙瑁

俞綸

劉逵
王惠迪

麥至德

詹徽左都御史
湯友恭右都御史

洪武十八年乙丑
1385年

余熂
趙瑁

郭桓
徐鐸
茹太素

趙瑁

溫祥卿

惠迪
唐鐸

麥至德
徐本

詹徽左都御史
湯友恭右都御史

洪武十九年丙寅
1386年





唐鐸

徐本

詹徽左都御史
湯友恭右都御史

洪武二十年丁卯
1387年



李原名


唐鐸


詹徽左都御史
湯友恭右都御史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
1388年



李原名

唐鐸

唐鐸


詹徽左都御史
湯友恭右都御史
凌漢右都御史

洪武二十二年己巳
1389年


楊靖

李原名

唐鐸
沈溍

趙勉

秦逵

詹徽左都御史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
1390年

詹徽

楊靖
趙勉

李原名

沈溍
秦逵
茹瑺

趙勉
安童
楊靖

秦逵
沈溍

詹徽左都御史

洪武二十四年辛未
1391年

詹徽

趙勉


沈溍
茹瑺

楊靖

秦逵

詹徽左都御史
袁泰右都御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
1392年

詹徽

趙勉


茹瑺

楊靖

秦逵

詹徽左都御史
袁泰右都御史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
1393年

詹徽
梁煥署
翟善署

郁新


茹瑺

楊靖

嚴震直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
1394年

翟善署

郁新

任亨泰

茹瑺


王儁

曹銘右都御史

洪武二十八年乙亥
1395年

翟善

郁新

任亨泰

茹瑺


王儁

曹銘右都御史
吳斌左都御史
王平右都御史

洪武二十九年丙子
1396年

杜澤

郁新

任亨泰
門克新

茹瑺

夏恕署

孫顯署

來恭
鄧文鏗署

洪武三十年丁丑
1397年

杜澤

郁新

鄭沂

茹瑺

夏恕

孫顯
嚴震直

嚴震直右都御史
楊靖左都御史

洪武三十一年戊寅
1398年

茹瑺
張紞

郁新
王鈍

鄭沂
陳迪

茹瑺
齊泰

夏恕
暴昭

嚴震直
鄭賜

暴昭

建文年間

參見:靖難之役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明惠帝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建文。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基,為明成祖,廢除建文年號,復稱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樂
明惠帝在登基後不久,即重新選拔六部官員,其中大量為靖難之役前主張削藩或陣亡、或在燕王朱棣攻占南京應天府後拒絕合作自殺或不屈而亡者,其中包括禮部尚書陳廸兵部尚書齊泰鐵鉉刑部尚書暴昭侯泰左都御史景清右都御史練子寧等。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建文元年己卯
1399年

張紞

郁新
王鈍

陳迪

齊泰
茹瑺

暴昭
侯泰

鄭賜
嚴震直

景清左都御史
練子寧右都御史

建文二年庚辰
1400年

張紞

郁新
王鈍

陳迪

茹瑺
鐵鉉

侯泰
暴昭

鄭賜
嚴震直

景清左都御史
練子寧右都御史

建文三年辛巳
1401年

張紞

郁新
王鈍

陳迪

齊泰
茹瑺
鐵鉉

侯泰
暴昭

鄭賜
嚴震直

景清左都御史
練子寧右都御史

建文四年壬午
1402年

張紞
蹇義

郁新
王鈍
夏原吉
郭資

陳迪
宋禮署
李至剛

齊泰
茹瑺
鐵鉉
劉儁

侯泰
暴昭
鄭賜
雒僉

鄭賜
嚴震直
黃福

景清左都御史
練子寧右都御史

永樂年間

遷都之前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基,為明成祖,廢除建文年號,復稱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樂
永樂元年,朱棣以北平為北京,置北京行部尚書二人,侍郎四人,其屬置六曹清吏司。吏、戶、禮、兵、工五曹,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行部尚書

都御史

永樂元年癸未
1403年

蹇義

郁新
夏原吉
郭資

李至剛
鄭沂

劉儁

鄭賜
雒僉

黃福

雒僉
郭資

陳瑛左都御史

永樂二年甲申
1404年

蹇義

郁新
夏原吉

李至剛

劉儁
金忠

鄭賜

黃福
宋禮

雒僉

陳瑛左都御史
吳中右都御史

永樂三年乙酉
1405年

蹇義

郁新
夏原吉

李至剛
鄭賜

劉儁
金忠

鄭賜
呂震

黃福
宋禮

雒僉
黃福

陳瑛左都御史
吳中右都御史

永樂四年丙戌
1406年

蹇義

夏原吉

鄭賜

劉儁
金忠

呂震

宋禮

黃福

陳瑛左都御史
吳中右都御史

永樂五年丁亥
1407年

蹇義

夏原吉

鄭賜
趙羾

金忠

呂震

宋禮
吳中

黃福

陳瑛左都御史
吳中右都御史

永樂六年戊子
1408年

蹇義

夏原吉

鄭賜
趙羾
劉觀
呂震

金忠
劉儁

呂震
劉觀

宋禮
吳中

陳瑛左都御史

永樂七年己丑
1410年

蹇義

夏原吉

趙羾
呂震

金忠
方賓

劉觀

宋禮
吳中

陳瑛左都御史

永樂八年庚寅
1411年

蹇義

夏原吉

趙羾
呂震

金忠
方賓

劉觀

宋禮
吳中

陳瑛左都御史

永樂九年辛卯
1412年

蹇義

夏原吉

趙羾
呂震

金忠
方賓

劉觀

宋禮
吳中

陳瑛左都御史

永樂十年壬辰
1413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忠
方賓

劉觀

宋禮
吳中
白彥芳署


永樂十一年癸巳
1414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忠
方賓

劉觀

宋禮
吳中


永樂十二年甲午
1415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忠
方賓

劉觀

宋禮
吳中


永樂十三年乙未
1416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忠
方賓
陳洽

劉觀

宋禮
吳中

劉觀左都御史

永樂十四年丙申
1417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純

方賓

吳中

宋禮

劉觀左都御史

永樂十五年丁酉
1418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純

方賓
趙羾

吳中

宋禮

劉觀左都御史

永樂十六年戊戌
1419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純

方賓
趙羾

吳中

宋禮

劉觀左都御史

永樂十七年己亥
1420年

蹇義

夏原吉

呂震
金純

方賓
趙羾

吳中

宋禮

劉觀左都御史

永樂十八年庚子
1421年

蹇義

夏原吉
郭資

呂震
金純

方賓
趙羾

吳中

宋禮
李慶

劉觀左都御史
王彰右都御史

遷都之後

參見:明成祖遷都北京永樂十八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罷免行部及六曹,以六部官屬移之北,不再稱“行在”。而其留守南京的官員一律加“南京”字(即所謂“南京吏部尚書”等)。

洪熙年間

參見:仁宣之治洪熙元年,明仁宗打算仍在南京定都,並恢復置各部官屬於南京,去除“南京”兩字,而在位於北京的六部官員頭銜前加“行在”兩字,並設行。

宣德年間

明宣宗即位後,宣德三年,復罷行部。宣宗在位期間,國力強盛,政治清明,與其父明仁宗時期,合稱“仁宣之治”。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宣德元年丙午
1427年

蹇義

夏元吉

呂震
胡濙

張本
陳洽

金純

黃福
吳中
李友直

劉觀左都御史
王彰右都御史

宣德二年丁未
1428年

蹇義

夏元吉
郭敦

胡濙

張本

金純

黃福
吳中
李友直

劉觀左都御史
王彰右都御史

宣德三年戊申
1429年

蹇義

夏元吉
郭敦

胡濙

張本

金純

黃福
吳中
李友直

劉觀左都御史
顧佐右都御史

宣德四年己酉
1430年

蹇義
郭璡

夏元吉
郭敦
郭資

胡濙

張本


黃福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宣德五年庚戌
1431年

蹇義
郭璡

夏元吉
郭敦
郭資
黃福
李昶

胡濙

張本


黃福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宣德六年辛亥
1432年

蹇義
郭璡

郭敦
郭資
黃福
李昶

胡濙

張本
許廓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宣德七年壬子
1433年

蹇義
郭璡

郭資
黃福

胡濙

許廓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宣德八年癸丑
1434年

蹇義
郭璡

郭資

胡濙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熊槩右都御史

宣德九年甲寅
1435年

蹇義
郭璡


胡濙

王驥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熊槩右都御史

宣德十年乙卯
1436年

蹇義
郭璡


胡濙

王驥

魏源
郭璡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熊槩右都御史

正統年間

明英宗即位後,於正統六年(1441年),在北京六部官員頭銜前去“行在”字,於南京仍加“南京”字,之後成為定。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率眾北征瓦剌,在宣化土木堡,明軍被蒙古軍圍困,英宗被俘,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等數十名官員陣亡,史稱土木之變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正統元年丙辰
1436年

郭璡

劉中敷

胡濙

王驥

魏源

吳中
李友直

顧佐左都御史
陳智右都御史

正統二年丁巳
1437年

郭璡

劉中敷

胡濙

王驥

魏源

吳中
李友直

陳智左都御史

正統三年戊午
1438年

郭璡

劉中敷

胡濙

王驥

魏源

吳中
李友直

陳智左都御史

正統四年己未
1439年

郭璡

劉中敷

胡濙

王驥

魏源

吳中

陳智左都御史

正統五年庚申
1440年

郭璡

劉中敷

胡濙

王驥
柴車

魏源

吳中

陳智左都御史

正統六年辛酉
1441年

郭璡

劉中敷
王佐

胡濙

王驥
柴車

魏源

吳中

陳智左都御史
王文

正統七年壬戌
1442年

郭璡
魏驥

王佐

胡濙

王驥
徐晞

魏源

吳中
王卺

王文右都御史

正統八年癸亥
1443年

郭璡
王直

王佐

胡濙

徐晞

魏源
王質
金濂

王卺

王文右都御史

正統九年甲子
1444年

王直

王佐

胡濙

徐晞

金濂

王卺

王文右都御史

正統十年己丑
1445年

王直

王佐

胡濙

徐晞
鄺埜

金濂

王卺
黎澄

王文左都御史
陳鎰右都御史

正統十一年丙寅
1446年

王直

王佐

胡濙

鄺埜

金濂

王卺
黎澄

陳鎰右都御史

正統十二年丁卯
1447年

王直

王佐

胡濙

鄺埜

金濂

王卺

陳鎰右都御史

正統十三年戊辰
1448年

王直

王佐

胡濙

鄺埜

金濂

王卺
石璞

陳鎰右都御史

正統十四年己巳
1449年

王直

王佐
金濂

胡濙

鄺埜
于謙

金濂
俞士悅

石璞

陳鎰左都御史
俞士悅
楊善右都御史

景泰年間

景泰年間,吏部曾經設定兩名尚書。天順初年,恢復定製,改為一名。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景泰元年庚午
1450年

王直

金濂

胡濙

于謙

俞士悅

石璞

陳鎰右都御史
楊善左都御史
王文

景泰二年辛未
1451年

王直
何文淵

金濂

胡濙

于謙

俞士悅

石璞

陳鎰右都御史
楊善左都御史
王文

景泰三年壬申
1452年

王直
何文淵

金濂

胡濙

于謙
儀銘

俞士悅

石璞

陳鎰右都御史
楊善左都御史
王文
王翺

景泰四年癸酉
1453年

王直
何文淵
王翺

金濂

胡濙

于謙
儀銘

俞士悅

石璞

陳鎰右都御史
楊善左都御史
王翺左都御史
羅通右都御史
蕭維禎左都御史

景泰五年甲戌
1454年

王直
王翺

金濂
張鳳

胡濙

于謙
儀銘

俞士悅

石璞

楊善左都御史
李實右都御史
蕭維禎左都御史

景泰六年乙亥
1455年

王直
王翺

張鳳

胡濙

于謙
石璞

俞士悅

石璞
江淵

楊善左都御史
李實右都御史
蕭維禎左都御史

景泰七年丙子
1456年

王直
王翺

張鳳

胡濙

于謙
石璞

俞士悅

江淵

李實右都御史
蕭維禎左都御史

天順年間

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改年號為“天順”。此前景泰年間的吏部兩名尚書規制,也經恢復改為一名。奪門之變後,六部首腦大換血,其中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遭到奪銜致仕;戶部尚書張鳳改為南京閒置;刑部尚書俞士悅工部尚書江淵謫戍;兵部尚書于謙遭棄市斬首。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天順元年丁丑
1457年

王直
王翺

張鳳
沈固

胡濙
楊善

于謙
石璞
王驥
陳汝言

俞士悅
劉廣

江淵
趙榮

李實
蕭維禎
耿九疇
馬昂
寇深

天順二年戊寅
1458年

王翺

沈固

楊善

陳汝言
馬昂

劉廣衡
陸瑜

趙榮

馬昂
寇深

天順三年己卯
1459年

王翺

沈固


馬昂

陸瑜

趙榮

寇深

天順四年庚辰
1460年

王翺

沈固
年富

蕭晅
石瑁

馬昂

陸瑜

趙榮

寇深

天順五年辛巳
1461年

王翺

年富

石瑁

馬昂

陸瑜

趙榮

寇深
李賓右都御史

天順六年壬午
1462年

王翺

年富

石瑁

馬昂

陸瑜

趙榮

李賓右都御史

天順七年癸未
1463年

王翺

年富

姚夔

馬昂

陸瑜

周瑄署
白圭

李賓右都御史
周瑄署

天順八年甲申
1464年

王翺

年富
馬昂

姚夔

馬昂
王竑

陸瑜

白圭

李賓右都御史
周瑄署

成化年間

明憲宗成化初年,吏治尚佳。但成化中期以後,憲宗寵信萬貴妃及宦官汪直,朝綱敗壞,民不聊生。史書多載,成化十九年後,其六部長官與內閣閣老萬安劉吉劉珝)合稱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成化元年乙酉
(1465年)

王翺

馬昂

姚夔

王竑
王復

陸瑜

白圭

李賓右都御史
李秉左都御史

成化二年丙戌
1466年

王翺

馬昂

姚夔

王復

陸瑜

白圭

李秉左都御史

成化三年丁亥
1467年

王翺

馬昂

姚夔

王復
白圭

陸瑜

白圭
王復

李秉左都御史
林聰右都御史

成化四年戊子
1468年

李秉

馬昂
楊鼎

姚夔

白圭
程信

陸瑜

王復

林聰右都御史

成化五年己丑
1469年

李秉
崔恭
姚夔

楊鼎

姚夔
鄒乾

白圭
程信

陸瑜

王復

林聰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庚寅
1470年

姚夔

楊鼎

鄒乾

白圭
程信

陸瑜

王復

林聰右都御史
李賓

成化七年辛卯
1471年

姚夔

楊鼎

鄒乾

白圭

陸瑜

王復

林聰右都御史

成化八年壬辰
1472年

姚夔

楊鼎

鄒乾

白圭

陸瑜

王復

李賓右都御史
項忠左都御史

成化九年癸巳
1473年

姚夔
尹旻

楊鼎

鄒乾

白圭

陸瑜

王復

李賓右都御史
項忠左都御史
董方

成化十年甲午
1474年

尹旻

楊鼎

鄒乾

白圭
項忠

王槩
項忠
董方

王復

李賓右都御史
項忠左都御史
董方

成化十一年乙未
1475年

尹旻

楊鼎

鄒乾

項忠

董方

王復

李賓右都御史
王越左都御史

成化十二年丙申
1476年

尹旻

楊鼎

鄒乾

項忠

董方

王復

李賓右都御史
王越左都御史

成化十三年丁酉
1477年

尹旻

楊鼎

鄒乾

項忠
餘子俊

董方
林聰

王復

李賓右都御史
王越左都御史

成化十四年戊戌
1478年

尹旻

楊鼎

鄒乾

餘子俊

林聰

王復

王越左都御史

成化十五年己亥
1479年

尹旻

楊鼎
陳鉞

鄒乾
張文質

餘子俊

林聰

王復
劉昭

王越左都御史

成化十六年庚子
1480年

尹旻

陳鉞

張文質

餘子俊

林聰

劉昭

王越左都御史

成化十七年辛丑
1481年

尹旻

陳鉞
翁世資

張文質
周洪謨

餘子俊
陳鉞

林聰

劉昭

王越左都御史
戴縉右都御史

成化十八年壬寅
1482年

尹旻

翁世資

周洪謨

陳鉞
張鵬

林聰
張鎣

劉昭

戴縉右都御史

成化十九年癸卯
1483年

尹旻

翁世資
餘子俊

周洪謨

張鵬

張鎣

劉昭

戴縉右都御史
李裕右都御史

成化二十年甲辰
1484年

尹旻

餘子俊
殷謙

周洪謨

張鵬

張鎣

劉昭

朱英右都御史
李裕右都御史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
1485年

尹旻

殷謙

周洪謨

張鵬
馬文升

張鎣

劉昭

朱英右都御史
屠滽右都御史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
1486年

尹旻
耿裕
李裕

殷謙
劉昭

周洪謨

馬文升

張鎣
杜銘

劉昭
李裕
謝一夔

劉敷右都御史
屠滽右都御史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
1487年

李裕
王恕

李敏

周洪謨

餘子俊

杜銘

謝一夔
賈俊

劉敷右都御史
馬文升左都御史

弘治年間

參見:弘治中興弘治為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時期的年號。其上任後,重新任免明朝內閣、六部官員,任用賢能,使得其統治時期,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史稱“弘治中興”。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弘治元年戊申
1488年

王恕

李敏

周洪謨
耿裕

餘子俊

何喬新

賈俊

馬文升左都御史

弘治二年己酉
1489年

王恕

李敏

耿裕

餘子俊
馬文升

何喬新

賈俊

馬文升左都御史

弘治三年庚戌
1490年

王恕

李敏

耿裕

馬文升

何喬新

賈俊

屠滽左都御史

弘治四年辛亥
1491年

王恕

李敏
葉淇

耿裕

馬文升

何喬新
彭韶

賈俊

屠滽左都御史
白昂左都御史

弘治五年壬子
1492年

王恕

葉淇

耿裕

馬文升

彭韶

賈俊

白昂左都御史

弘治六年癸丑
1493年

王恕

葉淇

耿裕

馬文升

彭韶
白昂

賈俊

白昂左都御史
屠滽右都御史

弘治七年甲寅
1494年

耿裕

葉淇

耿裕

馬文升

白昂

賈俊
劉璋

屠滽左都御史

弘治八年乙卯
1495年

耿裕

葉淇

倪岳

馬文升

白昂

劉璋

屠滽左都御史

弘治九年丙辰
1496年

耿裕
屠滽

葉淇
周經

倪岳
徐瓊

馬文升

白昂

劉璋
徐貫

屠滽左都御史
閔珪左都御史

弘治十年丁巳
1497年

屠滽

周經

徐瓊

馬文升

白昂

徐貫

閔珪左都御史

弘治十一年戊午
1498年

屠滽

周經

徐瓊

馬文升

白昂

徐貫

閔珪左都御史
佀鍾右都御史

弘治十二年己未
1499年

屠滽

周經

徐瓊

馬文升

白昂

徐貫

閔珪左都御史
佀鍾右都御史

弘治十三年庚申
1500年

屠滽
倪岳

周經
佀鍾

徐瓊
傅瀚

馬文升

白昂
閔珪

徐貫
曾鑒

閔珪左都御史
佀鍾右都御史
戴珊左都御史
史琳右都御史

弘治十四年辛酉
1501年

倪岳
馬文升

佀鍾

傅瀚

馬文升
劉大夏

閔珪

曾鑒

戴珊左都御史
史琳右都御史

弘治十五年壬戌
1502年

馬文升

佀鍾

傅瀚
張升

劉大夏

閔珪

曾鑒

戴珊左都御史
史琳右都御史

弘治十六年癸亥
1503年

馬文升

佀鍾

張升

劉大夏

閔珪

曾鑒

戴珊左都御史
史琳右都御史

弘治十七年甲子
1504年

馬文升

佀鍾
秦紘
韓文

張升

劉大夏

閔珪

曾鑒

戴珊左都御史
史琳右都御史

弘治十八年乙丑
1505年

馬文升

韓文

張升

劉大夏

閔珪

曾鑒

戴珊左都御史
史琳右都御史
屠勛右都御史

正德年間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時期的年號,朱厚照在位前期,寵信劉瑾宦官,並設立豹房,驕奢淫逸。中後期雖治理內政,剷除宦官,但聽信江彬等奸臣,後因落水染病身亡。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正德元年丙寅
1506年

馬文升
焦芳
許進

韓文
顧佐

張升

劉大夏
許進
閻仲宇

閔珪

曾鑒

張敷華左都御史
史琳右都御史
屠勛右都御史

正德二年丁卯
1507年

許進

顧佐

張升
李傑
劉機

閻仲宇
劉宇

閔珪
屠勛

曾鑒
李鐩

劉宇左都御史
屠滽右都御史
屠勛右都御史

正德三年戊辰
1508年

許進
劉宇

顧佐
劉璣

劉機
周經
白鉞

劉宇
曹元

屠勛
王鑑之

李鐩
洪鐘

屠滽右都御史

正德四年己巳
1509年

劉宇
張彩

劉璣

白鉞

曹元

王鑑之
洪鐘
劉璟

洪鐘
才寬
畢亨

屠滽右都御史
陳金右都御史
洪鐘右都御史

正德五年庚午
1510年

張彩
劉機

劉璣
楊一清

白鉞
費宏

曹元
胡汝礪
王敞

劉璟

畢亨
李鐩

洪鐘左都御史

正德六年辛未
1511年

楊一清

楊一清
孫交

費宏
傅珪

王敞
何鑒

何鑒

李鐩

洪鐘左都御史
王鼎右都御史

正德七年壬申
1512年

楊一清

孫交

傅珪

何鑒

張子麟

李鐩

洪鐘左都御史
王鼎右都御史
陸完左都御史
李士實右都御史

正德八年癸酉
1513年

楊一清

孫交
王瓊

傅珪
劉春

何鑒
陸完

張子麟

李鐩

陸完左都御史
李士實右都御史
石玠右都御史

正德九年甲戌
1514年

楊一清

王瓊

劉春

陸完

張子麟

李鐩

石玠右都御史

正德十年乙亥
1515年

楊一清
陸完

王瓊
石玠

劉春
毛紀

陸完
王瓊

張子麟

李鐩

石玠右都御史
彭澤左都御史
王璟右都御史

正德十一年丙子
1516年

陸完

石玠

毛紀
李遜學

王瓊

張子麟

李鐩

彭澤左都御史
王璟右都御史

正德十二年丁丑
1517年

陸完

石玠

李遜學
毛澄

王瓊

張子麟

李鐩

彭澤左都御史
王璟左都御史
張綸右都御史

正德十三年戊寅
1518年

陸完

石玠

毛澄

王瓊

張子麟

李鐩

王璟左都御史
張綸右都御史

正德十四年己卯
1519年

陸完

石玠
楊潭

毛澄

王瓊

張子麟

李鐩

王璟左都御史
張綸右都御史

正德十五年庚辰
1520年

陸完
王瓊

楊潭

毛澄

王瓊

張子麟

李鐩

王璟左都御史
張綸右都御史
陳金右都御史

正德十六年辛巳
1521年

王瓊
石珤
喬宇

楊潭
孫交

毛澄

王憲
彭澤

張子麟

李鐩
林俊

王璟左都御史
張綸右都御史
陳金右都御史
金獻民右都御史

嘉靖年間

參見:大禮議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時期的年號。明武宗死時無子,朱厚熜是由內閣及六部大臣經明朝宗法順序尋找確立的繼承人,為明憲宗孫。其繼位初期,改革吏治,節省浪費,清除宦官,多有建樹。因大禮議事件,明世宗與明朝內閣六部為首的文臣相抗,並最終以強權鎮壓而獲勝。此後,明世宗日漸腐化,大建宮殿、重用奸臣,長城以北及東南沿海深受戰亂入侵,後因服食仙丹去世。

年代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嘉靖元年壬午
1522年

喬宇

孫交

毛澄

彭澤

張子麟
林俊

林俊
陶琰
趙璜

金獻民左都御史

嘉靖二年癸未
1523年

喬宇

孫交
秦金

毛澄
羅欽順
汪俊

彭澤
金獻民

林俊
金獻民
趙鑒

趙璜

金獻民左都御史
俞諫左都御史

嘉靖三年甲申
1524年

喬宇
楊旦
廖紀

秦金

汪俊
席書

金獻民

趙鑒

趙璜

俞諫左都御史
邊憲左都御史
李鉞左都御史

嘉靖四年乙酉
1525年

廖紀

秦金

席書

金獻民
李鉞

趙鑒

趙璜

顏頤壽左都御史
李鉞左都御史

嘉靖五年丙戌
1526年

廖紀

秦金

席書

李鉞
王時中

趙鑒
顏頤壽

趙璜

顏頤壽左都御史
聶賢左都御史

嘉靖六年丁亥
1527年

廖紀
羅欽順
李承勛
桂萼

秦金
鄒文盛

席書
羅欽順
吳一鵬
桂萼
方獻夫

王時中
李承勛

顏頤壽
桂萼
李承勛
胡世寧

趙璜
童瑞

聶賢左都御史
胡世寧左都御史
伍文定右都御史

嘉靖七年戊子
1528年

桂萼

鄒文盛
梁材

方獻夫

王時中
李承勛
胡世寧

胡世寧
高友璣

童瑞
劉麟

伍文定右都御史
李承勛左都御史

嘉靖八年己丑
1529年

桂萼
方獻夫

梁材

方獻夫
李時

胡世寧
李承勛

高友璣
周倫
許贊

劉麟
章拯

伍文定右都御史
李承勛左都御史
熊浹左都御史
王憲左都御史
汪鋐左都御史

嘉靖九年庚寅
1530年

方獻夫

梁材

李時

李承勛

許贊

章拯
蔣瑤

汪鋐左都御史

隆慶年間

隆慶明穆宗朱載垕在位期間的年號。其上任後,改革明世宗弊政,平反冤案並懲治方士宦官,重用賢臣。北部與蒙古俺答汗議和、南方蕩平倭寇

萬曆、泰昌年間

參見:萬曆中興國本之爭萬曆怠政萬曆三大征紅丸案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期間的年號,其亦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早年登基,因孝定太后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扶政,其在位前十四年社會改革卓越,史稱“萬曆中興”。萬曆十四年,因立儲之事(國本之爭)與明朝內閣、六部官員對抗,從此三十年不再參與任何朝政事務,史為“萬曆怠政”。而萬曆三大征女真部族的崛起,使得明朝內貧外患。
泰昌(1620年八月至十二月)為中國明朝第十四個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年號。明神宗朱翊鈞去世後,其子朱常洛登基,為明光宗,因沉迷酒色染疾,後吞食丹藥於登基後次月去世,史為紅丸案。故泰昌這個年號僅用了不足一年,此表中列入萬曆年間。

天啟年間

參見:東林黨爭明末三大案天啟為明朝第十五個皇帝熹宗朱由校的年號。朱由校為光宗之子,在位期間,寵信宦官魏忠賢,朝廷官員多依附魏,是為閹黨。天啟年間,奸臣當道、朝綱混亂,閹黨與東林黨鬥爭激烈。天啟七年(1627年),熹宗病故,遺詔傳位五弟朱由檢

崇禎年間

參見:明末民變
崇禎為中國明朝第十六個皇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在位年號,朱由檢為明熹宗之弟。明思宗在位時期,旰食宵衣,勤於政務,事必躬親。繼位後,即迅速剷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使得朝綱大肅。然而,其用人遲疑,國家治理及官員選用朝令夕改,官員黨爭仍此消彼長。明朝經萬曆、天啟年間國力大損,恰逢當時各地民變勢力強大,以及後金(清)的連年入侵,朱由檢最終無力回天。李自成攻入應天府後,明思宗於紫禁城景山自盡,明朝滅亡。明思宗死後,在中國浙江、福建、雲南、台灣等地均有自奉明正統的短期政權,史稱“南明王朝”。因其俱為偏安政權,其所封命尚書、都御史等,均不列入本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