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恭

崔恭

廣宗(今屬河北)人,字克讓。正統進士。授戶部主事,歷萊州知府、湖廣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天順二年(1458)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蘇蓊諸府,興革利病,編定均徭;與都督徐恭疏浚儀真漕河,又浚常鎮河、吳淞江,恢復周忱所定耗羨則例。升任吏部右侍郎,置功懲簿,有聞必錄。成化五年(1469)進吏部尚書,後參贊機務。致仕二年後卒於家。在其故鄉廣宗縣崔南蘇村被敬稱為“崔尚書”,至今流傳。

基本信息

相關史料

《明史 列傳第四十七》

崔恭,字克讓,廣宗人。正統元年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理延綏倉儲,有能聲。以楊溥薦,擢萊州知府。內地輸遼東布,悉貯郡庫,歲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別構屋三十楹貯之,請約計歲輸外,余以充本府軍餉,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師,遣民兵數千入援。廷議城臨清,檄發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請俟秋成。居府六年,萊人以比漢楊震。

景泰中,超遷湖廣右布政使。諸司供給,率取之民。恭與僚佐約,悉罷之。公安、監利流民擅相殺。恭下令願附籍者聽,否則迨秋遣歸,眾遂定。尋遷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廣濟庫,官吏乾沒五十萬。恭白於巡撫韓雍,典守者鹹獲罪。定均徭法,酌輕重,十年一役,遂為定例。

天順二年,寧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護衛,王稍戢。遷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撫蘇、松諸府。按部,進耆老言利病,為興革。與都督徐恭浚儀真漕河,又浚常、鎮河,避江險。已,大治吳淞江。起崑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鶴江,又自白鶴江至嘉定卞家渡,迄莊家涇,凡浚萬四千二百餘丈。又浚曹家港、蒲匯塘、新涇諸水。民賴其利,目曹家港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羨則例,李秉改定以賦之輕重遞盈縮。其例甚平,而難於稽算,吏不勝煩擾。恭乃罷去,悉如忱舊。

吏部缺右侍郎,李賢、王翱舉恭。遂召用。置“勸懲簿”,有聞皆識之。翱甚倚恭,轉左。父憂起復。憲宗即位,乞致仕。不允。成化五年,尚書李秉罷。商輅欲用姚夔,彭時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謂時實逐秉,喧謗於朝。時稱疾不出,侍讀尹直以時、概皆已鄉人,恐因此得罪,急言於輅,以恭代秉。越五月,母喪歸。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罷諸司不識者數人。十一年春命參贊機務。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贈太子少保,謚莊敏。

崔恭墓志銘

資政大夫致仕,南京吏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莊敏”,崔公墓志銘

皇明成化乙亥冬十二月四日,致仕南京吏部尚書崔公卒於家。疏聞,詔遣官諭祭、營葬,贈太子少保,謚“莊敏”。同朝舊臣無不交相嘆惜。惟某與公相知三十五年,誼宜志而銘。

狀謂:公諱恭,字克讓。其先博陵人,漢侍御史朝之裔。朝十一世孫曰伯謙者,徙柏鄉,至曾祖諱至剛,仕元為鎮撫,再徙順德廣宗,因家焉。妣,某氏。祖,諱文秀;考,諱斌,俱以公貴,累贈南京吏部尚書。祖妣,張氏,繼喻氏,俱贈夫人。

公年二十七,中順天府鄉試,正統丙辰第進士,授戶部主事,即有能譽。提督延綏邊儲,出納有法。居無何,用楊文定公薦,知東萊。東萊號難治,公至,舉行六事,尤加意學校。先是府庫壞圯,爛過海布若干萬,守庫之民苦之。公命工別構三十間,復疏於朝,量布及楮幣之過海者,余悉折軍士月糧。不逾年用,盡歸守庫之民八百餘。戊辰,萊大旱蝗,公躬督捕,發郡縣倉,勸富民粟賑之。又奏免膠州、即墨諸處逋民糧草,民賴以全活者,無慮千餘。

昌邑童子史奇、李春,坐流言系獄。僉事古鏞必欲置之死地。公曰:“童子何知?”力辨其枉,又遣為邑庠第子員。高密商人寓於掖縣,盜竊其貨以去,捕者疑其家孫訊息所為。同知吳佑執孫考訊,誣服。公以未獲賊,疑之。禱於城隍祠,陽令機兵于軍營搜檢,陰使人於四門城樓偵之。已而,盜果委其貨於外,偵者擒其人來,孫獲免。又如辨即墨寡婦之執翁奸,濰縣民婦之誤人為盜,其跡尤奇。已巳,虜酋也先,率醜類犯京師。公聞之,泣曰:“此臣子效力之秋也。”乃多方集民兵若干,各給器械,委官統領,先期勤王。虜既退,公卿大臣皆以為忠。六載之間,威惠大行,美政播在人口,不可枚舉。百姓愛之如父母,

軍士長之如神明。萊人有“古之楊,今之崔”之謠。蓋楊震舊為萊州刺史雲。

景泰壬申,升湖廣右布政使。初,湖藩自布政以下,魚、菜、油、燭、茶、果之類鹹取辦於下,公一切革去之。苗賊侵武岡,公督饋餉,訓飭民兵往剿之,賊聞其來,相率歸服。岳州報:公安、劍利流民擅相殺害,公曰:“為今之計,惟鎮之以靜而已。願附籍者收之,不願者秋成遺歸。”事行,上下稱便。

未幾,調江西左布政。將行,悉以廨舍中器物歸之有司,一毫不以自隨。篋中惟《大明律書》數卷,衣數襲而已。奸民有冒關廣濟庫官物餘五十萬者,公廉得其實,言於都憲韓公讞裁之,連坐布政使失職,列郡官吏,為之肅然。理問所獄囚,動二三百計,多死於臭腐蒸濕之氣,公乃市旁地,而廓其制,復甦活人命無算。又作量地之要法,計役之輕重而為之,任一歲之勞者,有九年之逸,至今行之不改。

天順戊寅,升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巡撫蘇、松等府。所至進耆老,俾言其利害,及所行當否,人以為得體。崑山生龔某,以不賂御史歐某,黜為民。訟於公,公試其文,喜曰:“科目中人也!”檄復學,後皆中科第,得顯官。無賴民王凱,利別籍王氏田廬,自受為軍。清軍御史郭觀信之,連坐隱蔽者二十四人,悉配蘇州衛。眾訴於公,公委所司核之,事遂白,竟坐凱以罪,而釋其二十四人者。都督徐恭,奏浚儀真漕河,公命兼理其事,役軍夫六萬有奇。公設法勸粟若干石給軍,未久工畢,尚餘二千石,發濟揚州饑民。鎮江以南,河久淤塞,舟行屢罹大江風濤之險,前巡撫皆未能為。公按其地形,相其遠近,起夫十萬浚之,經劃有道,不告勞而大通焉。常熟民錢穆,告其兄曄不法事,或勸公宜避嫌,公曰:“苟欲避嫌,則凡富者皆將視其死於不辜,而不為所乎?”卒以正法處之。

庚申,升吏部左侍郎,置“勸懲簿”以錄天下人材賢否,賢者必言於王忠肅公,用之;否者必指其實,黜之。時號稱得人,無怨言。成化已醜,升尚書,殿試充讀卷官。尋轉南京。南京屬官中,恃才放恣,交通賄賂者多。公黜其郎中方嵩、門相等十數人,士風為之一新。南雍先歷事滿,必抵北京紀選而還卒業,其中貧乏者病於往復,率多淹滯。公疏其不便,南士得紀選於南部者,實自公始。

癸已,山東大飢。萊之父老相語曰:“前崔公尚在,我輩何至此極耶?”具公善政,請於巡按御史,立“去思碑”於楊震祠中。甲午,敕公參贊守備機務,公與成國公開心見誠,協力政令,軍民皆翕然畏服,城中恃以為安。

丙申,兩抗章乞休,制以公老成,不允。明年夏,以不視事者三月,復起歸田,詞極懇切。上特賜璽書,以榮其歸。翌日昧爽,劍裳北逝。文武士踐於國門外者千人,道旁觀者十里不絕,嘖嘖共言其賢。歸二年,足跡不入城府,靜坐一庵,教子孫讀書而已。疾急,謂諸子曰:“吾平生無益於國,勿乞恩煩。”瀆竟不及家事。距其生永樂已醜四月二十四日,得壽七十有一。配楊氏,繼李氏,亦俱贈夫人。子二:珂、璇。珂本從子。璇生之明年,公以為後,蔭國子生。君子又謂“公不私其子”雲。

嗟夫,公為人寬平坦易,中無芥蒂,好善惡惡,出於天性。遇後生必談政事,剛而能斷。然仁愛之意,未曾不行乎其間,愛惜人才,獎拔後進惟恐不及。初,廣宗地僻,士不見全書。公多出資市書,及五經、四書、時義之工者,貽之。後廣宗之士,科不乏人。居官四十佘年,德澤在人,聲譽在士。夫公論,以為老成人物如公者,一代豈可多得哉。墓在邑東比蘇村之原。銘曰:

有偉莊敏,逢時之隆,克廉克慎,維平維公。

發自地曹,登於大府,潘省旬宣,幫畿巡撫。

帝曰汝賢,汝佐銓司;粵暨太宰,汝往攸宜。

參贊南都,古留後任,政通人和,聲名益振。

歸乘大化,士類同嗟,天恩終始,存沒之華。

蘇村有阡,龜卜其食,勒德玄堂,過者必式。

墓址

在今河北省廣宗縣大平台鄉崔南蘇村東北,其墓地有石猴、石馬等遺物,但由於疏於保護的原因,現存者寥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