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年

1553年

1553年,1550年代。傳統紀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日本後奈良天皇天文二十二年。癸丑年(牛年)。

大事記

(圖)1553年牛年剪紙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 葡萄牙人藉口舟觸風濤要求到澳門海灘晾曬貨物,海道副使汪柏納賄允諾。葡人始搭棚棲息澳門。葡萄牙殖民者取了我國澳門居住權。 並於1987年4月,與中國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權。

3月大明水師攻破大首領王直在列表的總部,隨後又在表頭,北交2次海戰中擊敗倭寇。

1553年 - 葡萄牙傳教士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建立教堂。

7月19日——瑪麗一世登基為英國和愛爾蘭女王。

葡萄牙人在澳門登入。

英國人到達奈及利亞。

第一次川中島之戰。

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

出生

(圖)亨利四世亨利四世

1)貝納丁諾·巴耳蒂(Bernardino Baldi,1553年6月5日-1617年10月12日)義大利數學家、作家。巴耳蒂生於馬爾凱的烏爾比諾一個貴族家庭,求學帕多瓦。據稱他通曉十六種語言,而根據 Girolamo Tiraboschi,其墓誌只記有十二種。
2)尼子勝久(1553年—1578年8月6日),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尼子家的末代家督.尼子勝久為尼子晴久之侄,尼子勝久由於祖父尼子國久與父親尼子誠久被尼子晴久所殺後,逃往京都充任僧侶。
3)江盈科(1553年-1605年)字進之,號逯蘿,湖南桃源縣人,他被視為公安派成員之一,其詩文理論與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相呼應,也主張為文應抒發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法,也極力贊成靈性說。

4)亨利四世(法語:Henri IV,1553年12月13日出生於波城-1610年5月14日於巴黎被刺殺),本名“亨利·德·波旁”,也是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

5)堀秀政(1553年-1590年6月2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豐臣秀吉的家臣。是堀秀重的長男。

6)沈璟(1553年~1610年),字伯英,吳江人,明代散曲作家,專攻南曲。沈璟畢生致力於作曲,持論甚高,守律甚嚴,但才氣不足以達到要求,作品少有佳作。

(圖)瓦盧瓦的瑪格麗特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7)瓦盧瓦的瑪格麗特瓦盧瓦的瑪格麗特(法語:Marguerite de Valois,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后,又稱瑪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出生在聖-日爾曼-翁-萊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們稱她為瑪戈。她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和凱薩琳·德·梅第奇的第七個孩子。

8)恭嬪金氏(1553年-1577年),朝鮮宣祖的後宮嬪御,金希哲之女。

9)翁正春(1553年-1626年),字兆震,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郊區建新鎮洪塘村)人。

10)毛利輝元(1553年2月4日-1625年6月2日)是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大名。豐臣執政時間五大老之一,長州藩第一代藩主。

11)遠山夫人(1553年-1567年),又名織田雪姬、菊之方、龍勝寺殿,武田勝賴的正室,武田信勝的母親,父親遠山友忠是織田信秀的女婿,織田信長的妹婿。

逝世

(圖)1553年1553年

1)愛德華六世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 愛德華六世去世,愛德華六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對近代英國的影響很大。愛德華鞏固了亨利八世所建立的英國聖公會,基本上完成了英國的宗教改革。

2)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約1493年-1553年4月9日),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家,人文主義的代表。

3)米格爾·塞爾韋特 科內薩(Miguel Serveto y Conesa),(1511年9月29日-1553年10月27日),阿拉貢王國(今西班牙阿拉貢自治區)神學家、醫生和人文學家,也是歐洲第一位描述肺循環的學者。

4)平手政秀(1492年-1553年2月2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據說追溯平手氏一族的起源,與三河松平氏有共同的先祖,屬於清和源氏新田氏後裔的一支。政秀為尾張國大名織田信秀和織田信長兩代而效力,為家中最具威望者。

(圖)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家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家
弗朗索瓦·拉伯雷

5)武田信之(天文12年(1543年) - 天文22年(1553年))甲斐國戰國大名武田信玄正室三條夫人三子誕生。稱為西保三郎。

6)老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 der Ältere,1472年-1553年10月16日)是德國重要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他的兒子小盧卡斯·克拉納赫也是傑出的畫家。

7)山崎宗鑒(1465年-1553年),日本室町時代俳句詩人。提倡以口語俗語作諷刺揶揄,句作大致可以按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詼諧之作,另一部分是安貧之作。

故事

1)1553年,血腥瑪麗即位。亨利八世用盡一生心血,想要個兒子繼承王位,他如願以償,但那個羸弱的男孩只做了6年皇帝就死了。被亨利八世殺掉的第一位王后的女兒瑪麗接管了王權,作為現代社會上第一樁離婚案的受害者,她展開了可怕的報復:恢復天主教的統治和中世紀的一切做法,對新教徒展開了殘酷鎮壓,短短3年,她就在倫敦等地燒死300多人。至今仍有大量關係破裂的夫妻以“不傷害孩子”為由不離婚。

2)早在1553年,英國人為了避免和當時強大的海上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子午線發生衝突於是就準備另闢前往香料群島和中國的航路。他們曾經集資6000英鎊派遣三條帆船從北海出發繞過挪威的北角和瓦爾多到達了當時沙皇伊凡的領土。這不但刺激了莫斯科公司的誕生,還促使沙皇開始了海上冒險的衝動,於是就有了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俄羅斯皮毛公司這個副產品。當莫斯科公司獲得皇家許可站穩腳跟後,開始開拓去東方的貿易拓展。

3)史料記載,燕墩由元代始建,原本只有土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磚包砌。清乾隆十八年立石碑,其上有乾隆親筆,滿漢文對照的《御製皇都篇》碑文。碑文灑脫豪邁,字刻氣勢磅礴,詳述幽燕淵源,並以清王朝讚歌,堪稱北京古代地方志,是北京最著名的碑文之一。只是,站在壇座之下望去,如今已不見碑文跡象,四面皆是被雕紋環繞的平滑碑面,倒像是一座無字碑,留歷史滄桑與歲月風雲在此紋路間際會。

4)電影《天與地》里最大的一場戰役描述的就是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這次合戰的起因大致是這樣的:1553年,由於“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信濃國強勢,許多豪族的領地都被武田家搶奪而去,被迫離開家園的他們不得不來到越後請求上杉謙信的援助。上杉謙信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為實現他的承諾,在隨後的11年間,上杉謙信五次出徵信濃的川中島,與武田信玄展開了激戰,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川中島合戰。這其中以第四次的川中島合戰最為慘烈。

5)曹頂,通城代代傳頌他的名字,祖輩講述他身為面工,手持面刀砍殺倭寇的傳說,在黃髮稚童的心目中塑就了英雄最初的形象。歷史的曹頂決不比他在傳說中遜色。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應徵抗倭,戰功赫赫。次年四月,倭寇3000來犯通州,全城惶然,曹頂請命,率水兵500移駐城外。倭寇攻城,血戰二十餘天,力虧而退。城內未遭荼毒,固因城內軍民同心苦守,亦緣曹頂城外擾敵。是役中,曹頂斬倭百餘級,身披數十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倭寇又大舉來犯,曹頂率眾自城北50里追殺至單家店(今平潮),血戰三個多小時,時大雨,滿地泥濘,戰馬失蹄,曹頂跌入壕溝,眾寇亂刀相加,不幸以身殉國,終年44歲。尤可貴者,曹頂身為一個燒鹽工的兒子,隨父生長於主人家,依主人之姓為姓;入伍後每論戰功,多讓同輩,每得賞賜,轉酬昔日的主家,從不求利祿,他的醫生血染聲光彩,更有泥土般的質樸。舊通州諸志為曹頂立傳於“忠義”類,傳稱:“州人稱頂為長城,聞其死無不痛泣者。”清人朱瑋有《曹頂將軍歌》“將軍歿今三日載,英氣稜稜至今在”,毫無誇張地稱頌了曹頂留給後人的影響是久遠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