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明朝官員、詩人、哲學家]

王廷相[明朝官員、詩人、哲學家]
王廷相[明朝官員、詩人、哲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廷相(1474—1544年),字子衡,號浚川,時人稱王浚川、浚川先生、浚川公,明朝開封府儀封縣(今河南省蘭考縣儀封鄉)人,祖籍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明代中期官員、詩人、儒家氣思想哲學家,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他廉潔奉公、學識淵博、倡習唐詩,被稱為“明代前七子”之一。又集成前人氣本論,與羅欽順、王尚絅、楊慎一起構建了氣學,被後世稱為“氣學二王”之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享年七十,諡號“肅敏”。

人物生平

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出生在開封府儀封縣(今河南省蘭考縣儀封鄉)。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補邑庠生。

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鄉試中舉。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進士及第,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兵部給事中,後遭宦官劉瑾誣陷被貶。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召回都察院,任巡鹽御使巡鹽山東,巡監山東時,嚴懲了多名貪官、惡霸。

正德五年(1510年)巡按陝西,查抄劉瑾奸黨曹雄家產,將莊田分給無地貧民承種。懲治太監寥堂。

正德六年(1511年)巡按山西,上疏提出對“籌策絕人,膽略出眾”的下層人士予以提拔。

正德七年(1512年)巡視陝西各州縣,清查“淹禁獄囚”事,查處司法官員在受理案件之後,對嫌疑人長期監禁而不判決,或已判決而不執行等貪贓枉法、以權謀私行為。(見葛榮晉《王廷相年譜》)

王廷相畫像 王廷相畫像

正德八年(1513年)任督學北畿。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四川按察司提學僉事,發布《督學四川條約》。

正德十四年(1519年)山東提學副使,繼續提倡文教。

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山東省按察司提學副使。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任湖廣按察使。

嘉靖三年(1524年)春,任山東布政司右布政使。當年夏天,因母親去世丁憂,歸鄉守制。

嘉靖六年(1527年)守孝結束,升任四川巡撫右副都御史。

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任兵部右侍郎。十二月,任兵部左侍郎,提議推行“義倉之法”。

嘉靖九年(1530年)任兵部尚書。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呈《遵憲綱考察御史疏》,規定御史九項職責並頒行全國,遂使台政改觀,朝野肅然。

嘉靖十三年(1534年)呈《請議南京外守備軍權疏》,遂解除徐鵬舉兵權。

嘉靖十五年(1536年)針對“團營廢墜,兵制侵馳”之弊,呈《修養團營事宜疏》,提出改革措施。

嘉靖十八年(1539年)呈《天變自陳疏》,揭嚴嵩、張瓚等人專權誤國之舉和“奔競之風”。

嘉靖十九年(1540年)明世宗沉迷方術,怠懈朝政,令太子監國,滿朝惟廷相冒死相諫,使世宗收回成命。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三月,兼任殿試讀卷官。同年九月,郭勛案牽連,被免官還鄉,著《歸田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享年七十,葬於儀封城東二里許(即今儀封鄉老君營村南),諡號“肅敏”。

為官舉措

王廷相嫉惡如仇,敢於同權宦鬥爭,針對社會弊端大膽提出改革主張並予以推行。

教育問題上,主張“學者讀書當以經國濟世為務”。為師應“以身作則,正己安人”。治學上重視“由博反約”、“知行並舉”,大力推行教育創新。

防務問題上,選賢舉能,修善城池,嚴禁各閘軍索賄,嚴懲太監私占正軍名額。

反腐問題上,上疏罷免財奉承、結黨營私之人,究貪官,查冤獄,改革攢造黃冊之積弊。提出“抑豪”、“稽籍”、“正租”的主張,駁斥腐儒復井田之議。提議改革邊防弊政,嚴禁官府多報,冒領錢糧,推行“義倉之法”。針對上層社會的奢侈之風,提倡“崇位禁奢,相互簡易”。

法律問題上,反對暴政,強調“慎明刑獄”,“執法秉直不阿”。軍事上提出“予儲軍餉”,“振刷兵制”,“寓兵於農”等治兵措施。

民間起義問題上,提出“寬賦稅,輕徭役”,改革銀糧收解制度,防止貪官污吏從中盤剝,加重人民負擔。

故事喻人

王廷相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時,曾對初任右副都御史的下屬張瀚說:昨日雨後上街,見有位轎夫穿了雙新鞋,一路小心翼翼生怕弄髒。結果進城後泥濘漸多,濺上了泥污。自此,這位轎夫就不再顧惜腳下的鞋子了。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張瀚很佩服王廷相的見解,一生謹記在心,廉潔奉公,對有恩於自己的張居正,也敢於直言力爭。

思想觀點

王廷相吸收了荀況、王充、張載、薛瑄的氣本論和范縝的神滅論觀點,肯定了張載關學思想的實用性。他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進行仔細研究後,認定氣學才是真正儒學,晚年著書長發二十載。

氣學思想

王廷相認為天地萬物皆源於無形不滅且無處不在的氣,氣分陰陽二氣,可化不同形態,由此也可見氣也是實體。

王廷相和明代氣學 王廷相和明代氣學

他說“元氣者,天地萬物之總統”。“元氣化為萬物,萬物各受元氣而生”。“天地、水火。萬物,皆從元氣而化,蓋由元氣本體具有此種,故能化出天地、水火、萬物”(《雅述》上篇)。

⒈理本論是偽儒學

王廷相批判程朱理學“天理是萬物的本原”、“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有理而後有氣”等觀點不符合事實,其本質是道學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儒學。

他說“萬物之生,氣為理之本,理乃氣之載,有元氣才有動靜”。“萬理皆出於氣,無懸空獨立之理。造化自有入無,自無為有,此氣常在,未嘗澌滅”。“理生於氣者也,氣雖有散,仍在兩間,不能滅也,故曰‘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理根於氣,不能獨存也,故曰‘神與性皆氣所固有。’”(《橫渠理氣辨》)。

“世儒謂‘理能生氣’,即老氏道生天地矣”,“老莊謂道生天地,宋儒謂天地之先只有此理,此乃改易面目立論耳,與老莊之旨何殊?”又說“儒者曰:天地間萬形皆有敝,惟理獨不朽,此殆類痴言也。理無形質,安得而朽?以其情實論之,楫讓之後為放伐,放伐之後為篡奪,井田壞而阡陌成,封建罷而郡縣設,行於前者不能行於後,宜於古者不能宜於今,理因時致宜,逝者皆芻狗矣,不亦朽敝乎哉?”(《雅述》下篇)。

⒉心本論是異端

王廷相批評陸王心學“萬事萬物皆出於心”、“是內非外”、“禪定而無應”等觀點是道家楊朱學派吸收了佛學思想的異端。認為“心”只是感知,無法改變現狀!

他說“先內以操外,此謂之動心,動心不可有;由外以觸內,此謂之應心,應心不可無,非不可無,不能無也……動心何有乎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應心之不能無也”(《雅述》上篇)。“人心有物,則以所物為主”(《慎言》卷六《潛心篇》)。“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雅述》上篇)。

“沖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此靜而未感也,人心與造化之體皆然。使無外感,何有於動?故動者緣外而起者也。應在靜也,機在外也。已應矣,靜自如。故謂動以擾靜則可,謂動生於靜則不可,而況靜生於動乎?”(《雅述》上篇)。“異端之學無物,靜而寂,寂而滅;吾儒之學有主,靜而感,感而應”(《慎言》卷六《潛心篇》)。

⒊氣既虛又實

他說“是氣者,形之種;而形者,氣之化。一虛一實,皆氣也”(《內台集》卷四《答何柏齋造化論十四首》)。“是故氣有聚散,無滅息。……譬冰之于海,寒而為冰,聚也;融澌而為水,散也。其聚其散,冰固有無也,而海之水無損焉”。又說:“氣雖無形可見,卻是實有之物。口可以吸而入,手可以搖而得,非虛寂空冥無所索取者”(《內台集》卷四《答何柏齋造化論十四首》)。

“天地未判,元氣混涵,清虛無間,造化之元機也,有虛即有氣,虛不離氣,氣不離虛,無所始,無所終之妙也。不可知其所至,故曰太極;不可以為象,故曰太虛,非陰陽之外有極有虛也,二氣感化,群象顯設,天地萬物所由以生也,非實體乎?”

無神論觀點

王廷相吸收了范縝的神滅論觀點,斥責神鬼邪說乃無稽之談。

對持天地由神主宰的人,詰問道“不知所謂主宰者是何物事?有形色耶?有機軸耶?抑《緯書》所云十二神人弄丸耶?不然,幾於談虛駕空無著之論矣!”他說“天道悠而難知,人事近而易見,凡國家危亂者,鹹政之不修,民之失所,上之失職也。孰見天帝訶詆乎哉?孰見天帝震怒乎哉?”

他認為人是有感而夢,可能是身體感覺,也可能是思維意識,“夢之說二:有感於魄識者,有感於思念者。何謂魄識之感?五臟百骸皆具知覺,故氣清而暢則天游……雷之震於耳則鼓入;飢則取,飽則與;熱則火;寒則水。推此類也,五臟魄識之感著矣。“何謂思念之感?道非至人,思擾莫能絕也,故首尾一事,在未寐之前則為思,即寐之後即為夢,是夢即思也,思即夢也。凡舊之所履。晝之所為,入夢也則為緣習之感;凡未嘗所見,未嘗所聞,入夢則為因衍之感;談怪變而鬼神罔象作,見台榭而天闕王宮至……反覆變化,忽魚忽人,寐覺兩忘,夢中說夢。推此類也,人心思念之感著矣。”

認為人有氣才有神,有氣和神,身體才能活動。人死,氣滅,只剩軀殼沒有任何意義。

辯證思想

⒈物競天擇是自然界法則

他說:“天地之生物,勢不得不然也,天何心哉?強食弱,大賊小,智殘愚,物之勢不得不然也,天又何心哉?”“人物之生於造化。一而已矣。無大小,無靈蠢,無壽夭,各隨氣之所秉而為生,此天地之化所以為公也……但人靈於物,其智力機巧足以盡萬物而制之,或驅逐而遠避,或拘系而役使,或戕殺而肉食,天之意豈如是哉?物勢之自然耳。故強凌弱,眾暴寡,智戕愚,通萬物而皆然,雖天亦無如之何矣!”

⒉成事在人不在天

他說“五穀似也;斷腸裂腹之草,亦將食人乎?雞豚似也;虺蜿蝮蠍之屬,亦將為人乎?夫人之食乎物,固曰天之為夫人之生之也。然則虎狼攫人而食,謂天為虎狼生人可乎?”(這段話意思是:五穀似乎符合這種目的論的觀念,那么斷腸裂腹之草之所以存在難道也是為了供給人的食用嗎?雞豚似乎符合,那虺蜿蝮蠍等毒蛇毒蟲的存在,也是為了人嗎?如果說人吃東西,就刻意說是上天為人而生出這些東西,那么虎狼把人抓去吃掉當食物,可以說老天為了虎狼而產生人的嗎?)

唯物主義思想

⒈占卜問卦不足信

有人問王廷相對晉朝的郭璞曾“以鳩斗占吉凶”的看法。王廷相認為不足為信,回答:“亦何必鳩?凡物皆可占卜矣。吉凶,人事之常,斗噪,物性之感,皆實事也。彼此相輳,豈無偶中?中即神矣,予亦往往得之,但不為信”。

⒉不可沉迷五行說

他說“執事所謂‘世之言五行有奇中者’,此何足異哉!蓋多言而能中耳。仆嘗謂不用五行,能亦奇中。試以士人舉進士者十人,仆據其文學體貌懸而斷之,指某曰:後日官至某官,中間履歷,平順坎險,隨意而道,指某曰何如何如,他日驗之,必有三四中者,且亦有一二奇中者。何也?此皆士人之所必有者。若以為白日飛升,則無能驗之矣。不中者,人不傳之矣:中者,必傳之以為神。然則假五行而奇中者,何以異此?”

評擊“自聖王之政衰,而異端之術起,始有以五行分配十二支於四時者矣,始有以五行配五臟六腑者矣,始有以五行名星緯者矣,始有以五行論造化生人物者矣。斯皆假合傅會,迷亂至道”。“淫僻於陰陽者,必厚誣天道,傅會於五行者必熒惑主聽”。

⒊天象變幻是尋常事

王廷相認為天氣和星象不可推測人事,他說:“日月薄食。星緯慧孛,歷家可以逆而推之……既可以推而知之,是天道一定之度當然,謂應人主之行政,豈不誣乎?此則其說不可通也”。“天,一也;天下之國,何啻千百,天象之變,皆為中國之君譴告之,偏矣。以為千百國皆應之,而國君行政之善惡,又未必一日月而均齊也”。

教育觀點

⒈學習從幼年開始

他說“性成於習”。“童蒙無先入之雜,以正導之而無不順受……壯大者已成駁僻之習,雖以正導,彼以先入之見為然,將固結而不可解矣,夫安能變之正。故養正當於蒙”。

⒉知行並舉,深思熟慮

他說“夫聖賢之所以知者,不過思與見聞之會而已”。“講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謂真知矣”。“思之精、習之熟”。

⒊要有獨立新思維

他說“若曰‘天下之理,先儒言之,皆善而盡,但習以守之可也’,是不知道無終窮,忽忽孟浪之徒爾,謂之誣道;若曰‘後世之人,必不能及於古之儒者,’是不知造化生人,古今一軌,中人以下,以己論量天下者也,謂之誣人。是皆流俗積習,貴耳賤目,任書籍而不任心靈者也,亦何望於聖人大方之域哉”。

⒋實踐出真知

他說“大抵近世學者,無精思體驗之自得,一切務以詭隨為事。其視先儒之言。皆萬世不刊之定論。不惟遵守之篤,且隨聲附和,改換面目,以為見道”。

他經觀察得出“每遇春雪,以袖承花觀之,並皆六出”。又見古書寫:“土蜂不產子”。於是多年觀察蜂巢,留意土蜂產子,用其他各種蟲子填入巢中,等到土蜂子成形化出,發現土蜂把這些蟲子當作了食物,王廷相“累年觀之,無不皆然”。

文學作品

詩詞作品

《江南曲》

采蘅金陵江,往來石城道。

不問江南人,安識江南草。

江上楊柳花,裊裊不肯住。

隨燕入簾櫳,因風復飛去。

(賞析:明孝宗弘治初年,蘇松河道淤塞,雜草叢生,有感而作)

《蕪城歌》

莫向隋宮問六朝,瓊枝玉蕊已煙消。

只今惟有湖邊柳,猶對春風學舞腰。

(賞析:明孝宗年間出現“弘治中興”,遂乘興而作)

《胡桃溝行》

松州之南茂州北,豺狼當道儲餉厄。

中丞調兵急於火,夜裡平番碉房破。

游擊將軍張世賢,赤心殺賊不愧天。

胡桃溝里被圍急,彎弧四顧心茫然。

高岸當前後番虜,箭鏑奔雷闢地戶。

胡騮不幸誤一蹶,徒手猶能搏雕虎。

芮家參將才且都,守邊不數丁大夫。

忍令對面不相救,安在奮勇西擊胡。

幾人同來不同死,將軍血作溝中水。

生時豪氣雄萬人,死後忠魂報天子。

邊城二月吹蘆笳,怨聲番入胡桃花。

胡桃花開白練練,溝底行人淚如線。

(賞析:明孝宗弘治年間,蒙古韃靼屢次入侵,明軍誓死抗敵,尤其游擊將軍張世賢以身殉國)

《扈從謁陵》

萬山回合羽林軍,山外旌旗望不分。

欲識聖人行在所,五雲隨處結龍文。

(賞析:“弘治中興”期間,隨孝宗祭拜皇陵時所作)

曲江池 醉歌贈長安諸公》

長安諸公虎鳳客,曲江宴我春微茫。

江邊草沒古皇跡,塔前雲散千佛光。

人豪意遠詞錦鮮,尚書御史紛瓊筵。

鄴中文學不足數,洛下風流漫自賢。

健氣觚稜紫雕下,秀儀合沓輕鴻翩。

迎春送客意超忽,弦管啁啾沸遠天。

華嚴御宿平如掌,豁豁晴川新陽上。

古人不來今人來,百花樓台半草莽。

裊裊富春竿,纂纂東陵瓜。

吾道貴沉冥,濁俗矜繁華。

暮擷芳蓀,朝餐紫霞。王喬赤松,韶顏如花。

海里三山接羽翼,人間萬事真泥沙。

金魚繡服有何益,食封開府虛相夸。

君不見漢家昆明金作池,旌旗影滅石螭沒。

又不見唐帝芙蓉花為苑,殿幄香沉煙卉發。

清渭常流東海波,南山不斷諸陵月。

請君休歌行路難,直須痛飲金壺乾。

醉向江頭照容鬢,百年幾許身心閒。

牧羊小兒垂赤紱,屠龍豪士淪幽山。

妖虹無計灑赤血,天狼未滅空長嘆。

彈朱篌,擊鼉鼓,催花不開白日暮。

腰間寶劍雙龍精,把向尊前為公舞。

(賞析:明孝宗弘治年間,因得罪權宦劉瑾被貶官,鬱郁而作)

《行塞》

閱計行邊遠,臣工豈憚煩。

嫖姚臨瀚水,博望見河源。

榆塞秋先到,沙場日已昏。

前驅爭射獵,飛騎繞平原。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武宗執意親征爭功,有感而作)

《途中晦日

水落軒皇國,天寒郭隗台。

客程殘月盡,歲事一花開。

雁向衡陽去,雲從碣石來。

乾坤無定跡,旅思若為裁。

(賞析:明武宗正德六年,以戰國時期郭隗提議燕昭王築黃金台納才的故事,有感而作。並想到提議武宗納賢)

《早發新壩》

沱水遙通島,揚帆藉穩流。

星搖淮浦夜,月濕海門秋。

世難幾人在,心灰百計休。

時聞南去雁,還動故鄉愁。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從江蘇揚中出發赴四川任職)

潼關

天設潼關金陡城,中條華岳拱西京。

何時帝劈蒼龍峽,放與黃河一線行。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職經潼關所作)

《西京篇》

秋風潑潑鹹陽道,渭浦千霜白秋草。

秋草秋風暗古城,行人猶說西京好。

西京宮闕郁崔嵬,紫閣終南相向開。

建章長信飛塵杳,千門萬戶華陽回。

地底靈符生寶玉,天中王氣夾風雷。

翠華鑾輅乘春令,皓齒青娥艷落梅。

青娥如花復如雪,含情含態可憐絕。

鴛鴦比翼蘭塘水,鳳皇雙棲上陽闕。

君王自愛長生樂,粉面鉛姿卻情薄。

已聞入海訪神山,更道分官祀靈岳。

靈岳神山在何處,太乙無靈歲華莫。

壇上煙霏百和香,青鳥飛來忽飛去。

瑤池王母碧霞盤,桃賜人間已三度。

少翁擊鐸復吹籥風馬宵紛錯。

宮娥屏隔不敢近,神人荒忽但虛幕。

可憐衛霍大將軍,提師十萬淨邊塵。

出塞陰山系驕予,歸朝原廟薦高勛。

勳業已成分戚里,女作貴人男尚主。

甲第曾甍照九城,珂馬飛軒滿三市。

一言得意即回天,臥內收符奪晉鄙。

金張驕侈不足雲,竇灌豪華詎相似。

貂冠齊入分椒舍,朱門儘是鳴環者。

鬥雞小兒紫曌褶,臂鷹奴子大宛馬。

美人妖女傾名都,碧玉珊瑚斗天下。

富貴繁華驚轉蓬,王侯鐘鼎一朝空。

羨門子晉終不至,蓬壺方丈難相通。

前日豐碑辭纂纂,平津已作汾陽撰。

野火燒殘金明閣,秋水崩沈射熊館。

春花秋月劇無情,海水桑田漫莫憑。

玉碗早出秦帝苑,石麟淒斷漢家陵。

漢家陵樹滿氤氳,千秋萬歲灞陵存。

君看橋下春楊柳,落日飛花愁殺人。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職時經渭南所作)

《過 驪山

玉女霓裳鬥彩虹,君王仙去鳳樓空。

只今惟有垂楊樹,留得寒蟬咽故宮。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職經驪山所作)

《明月篇》

明月漾金波,盈盈隔絳河。

桂殿飄香迥,兔宮丸藥多。

七襄機冷停織女,九重簾卷顰嫦娥。

嫦娥織女時同伴,天上人間願相見。

團團流影銅龍樓,裊裊含輝紫宸殿。

滄溟躍出水晶盤,萬戶千門作意看。

石鯨秋動昆明沼,玉虎宵吟金井闌。

漢帝金莖瓊液凍,竇家雲閣紫簫寒。

君不見三千宮闕光窈窕,月華冷浸長門道。

翠輦不來春已殘,金扉未啟花先老。

此時班姬雙淚垂,此時陳後寸心悲。

娥眉曲曲徒生艷,玉貌盈盈欲待誰。

娥眉玉貌成消歇,別殿深宮羞對月。

屏間翡翠素塵欺,被掩鴛鴦芳麝滅。

金屋何時更來往,紈扇此生長離別。

空令圓魄入金閨,空令蟾彩照羅幃。

紅香冷落難成寐,惱殺啼烏半夜飛。

長安思婦上高樓,見月偏驚枕簟秋。

寒衣未寄清霜塞,獨夜深閨玉箸流。

閨中絡緯宵唧唧,朝下裁縫暮仍織。

征人遠戍在龍城,作得戎衣長嘆息。

與君結髮方及笄,不謂少年成獨棲。

回文織就空傳恨,團扇妝成卻掩啼。

鴻銜尺素君可聞,寶帳蘭煙徒自薰。

今年且對長安月,明年願作巫山雲。

又不見七貴樓台連上苑,五侯甲第開金館。

洞裡看花春杳冥,池上聞鶯朝睍睆。

畫舸風回紫煙滅,蘭堂月上香霞卷。

秦女吹簫雲霧鬟,越娥拂舞錦斕斑。

龍鬚席上九鸞下,玳瑁簾中雙燕閒。

簾開翠幕黃金屏,含嬌含態斗娉婷。

夜夜芙蓉人似玉,朝朝蘭茝酒如澠。

新年相贈同心結,元夕爭懸長命燈。

不道人間有失路,惟知天上會雙星。

月明光光恆在天,人生豈得長相憐。

憂愁抑鬱春生草,富貴繁華東逝川。

休言豪焰凌百代,休言嬌寵無時改。

鳳凰拋卻萬年枝,雎鳩留下長生海。

風流裊那片時春,飛燕不來宮草新。

請看廢苑荒台曲,月夜精靈夢著人。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職經西安所作)

《出陝城述所經覽》

秦浦發歸旗,逶迤度長坂。

雲入林巒合,鳥向旌旟散。

浴蘭注溫泉,綠磴求驪館。

蓮峰崢華首,蘅坻清渭岸。

幽韻茲凌薄,遙心日紛亂。

牽組隨世緣,蒦山失真玩。

橫騖塗尚迷,遲回局未返。

旅逆節乃苦,景美愜深眷。

秦缶既嗚嗚,梁歌亦纂纂。

鵾鷃爾同歸,醉醒復何辯。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職時出陝西所作)

《預卜玄宮》

嶺環隔翠蒼龍繞,突出神峰霄漢邊。

金井不須開寶穴,萬年天子是飛仙。

(賞析:觀星象而作的預言詩)

閬中 歌》

天闊浮煙迥,沙平落照低。

春江同在眼,只覺異巴西。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職時經閬中所作)

《宮詞》

雲鬢蛾眉紫鳳笙,三千隊里獨分明。

君王莫作尋常看,一別昭陽便隔生。

宮使傳呼駕出忙,芙蓉小苑盡生香。

長門深鎖無由見,不及飛花繞玉床。

二月昭陽春已和,牡丹亭館幾經過。

長門亦有閒花樹,玉輦不來庭草多。

花撲珠簾玉殿春,翠娥分隊唱歌新。

如今恃寵多嬌貴,領得霓裳不著身。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四年,聞武宗率眾三千南巡遊樂,有感而作)

《巴人竹枝歌》

江草江花滿眼新,不知郎處幾多春。

愁來欲上東峰望,上到東峰愁殺人。

郎在荊門妾在家,年年江上望歸查。

荼跼種得高如妾,縱有春風枉卻花。

野鴨唼唼一雙飛,飛到儂池不肯歸。

莫共鴛鴦斗毛羽,鴛鴦情性世間稀。

蒲子花開蓮葉齊,聞郎船已過巴西。

郎看明月是儂意,到處隨郎郎不知。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乘船離四川時所作)

《竹枝詞》

《竹枝詞》 《竹枝詞》

郎在瞿塘儂自愁,坐憎風水打船頭。

江靈若解渠儂意,郎若來時水不流。

赤霞簾幕氣氤氳,欲換春衣怕白熏。

隨意鞦韆寒食下,桃花妒殺石榴裙。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停留重慶時所作)

《楊花篇》

廣陵三月可憐春,青青楊柳蘸湖新。

長條不綰思歸客,散作飛花愁殺人。

浣沙艷艷吳江女,拾取香球連袂舉。

花點輕狂只欲飛,徒欲多情亂心緒。

吳宮隋苑煙裊裊,別有豪華競春早。

飛瓊流雪灑行旌,日莫迷卻長楊道。

江頭一樹白離離,打陣隨風趁落暉。

漫天撲地何時住,困入滄波卻怨誰。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三月,作)

《登台》

古人不可見,還上古時台。

九月悲風發,三江候雁來。

浮雲通百粵,寒日隱蓬萊。

逐客音書斷,憑高首重回。

(賞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九月,作)

《郢城最高處眺 荊楚》

石城聊引望,三楚渺茫間。

峽自中流辟,江從西極還。

荊襄天設險,鄂岳水為關。

用武非今日,風雲亦自閒。

(賞析:明世宗嘉靖十三年,於湖北荊州 郢城作)

芳樹

芳樹不自惜,與藤相縈系。

歲久藤枝繁,見藤不見樹。

(賞析:明世宗嘉靖十五年,見世宗沉迷方術重用嚴嵩,憂慮而作)

《初見白髮》

日日風塵色,勞勞簿領身。

不知明鏡里,已作二毛人。

(賞析:明世宗嘉靖年間,作)

《明月沱》

客行無次序,向夕舟復維。

豈不厭水宿,搖裔渺前期。

沱明星月上,江冷蛟龍移。

野鼓何填填,宵火亦離離。

牛渚暮猿吟,湘潭傷楚辭。

我行方浩然,我懷亦遠而。

流浪自古昔,慨嘆及今茲。

驚鵲靡定所,荒雞詎知時。

行藏隨去住,明發良不遲。

(賞析:明世宗嘉靖二十年,被免官後歸鄉時所作)

思想著作

王廷相思想著作 王廷相思想著作

《華陽稿》、《鄂城稿》、《泉上稿》、《金陵稿》、《小司馬稿》、《歸田稿》、《答天問》、《答薛君采論性書》、《橫渠理氣辯》、《駁稿集》、《溝斷集》、《公移集》、《內台集》、《台史集》、《近海集》、 《吳中集》、《家居集》、《慎言》、《雅述》等,後人收錄在《王氏家藏集》。

後世影響

至理名言

王廷相語句 王廷相語句

⒈立政本則存乎農。

⒉以身作則,正己安人。

⒊高手過招,點到即止。

⒋技藝千般有,不能樣樣精。

⒌能思之自得者,真;習之純熟者,妙。

⒍講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謂真知矣。

⒎君子之學,博於外而尤貴精於內,論諸理而尤貴達於事。

⒏潛心積慮以求精微,隨事體察以驗會通,優遊涵養以致自得。

文學方面

王廷相倡導仿習唐詩,作為“明代前七子”之一,特點是詩句清新、明快。

哲學方面

王廷相集成前人氣本論,對構建氣學思想的起決定作用,吳廷翰曾拜其為師,並對後來的呂坤、王夫之生了很大影響。

門下學生

吳廷翰(號蘇原,曾任山西布政司左參議)

人物評價

《明史》:“(王廷相)博學強記,精通經術、星曆、輿圖、樂律,河圖、洛書,周邵程張之書,皆有論駁”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