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年

洪武五年三月十三日,廷臣舉薦,出任蘇州知府。 特於洪武五年(1372)六月三十日,命工部製作鐵榜,將申誡功臣的九條條令,鑄刻其上。 僧道度牒之給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二十六日,為防偽濫,禮部給僧道度牒。

歷史紀事

徐達再次奉命北征
洪武五年(1372)正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在武樓與諸將談論邊事,籌劃良策。徐達說:“今天下大定,百姓已安,北兵相繼歸附,只有擴廓帖木兒出沒邊境,今又遁居和林。我願率兵將其剿滅。”元璋說:“擴廓帖木兒是沙漠窮寇,終該滅絕。但其敗亡之眾,遠處絕漠,以死自衛,困獸猶鬥。可姑且置之不理。”徐達等又說:“擴廓帖木兒狡猾奸詐,使其在終必為患,不如遣兵剿滅,永清沙漠。”元璋問:“你們決意剿滅,需多少兵馬?”答:“十萬。”元璋說:“給你們十五萬兵馬,分三道進軍。”於是,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出中路,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出東路,馮勝為征西將軍出西路。二十六日,三路兵馬出發,分別進剿。二月十七日,徐達遣都督蘭玉先出雁門,至野馬川,大敗蒙古軍;五月初六日,徐達至嶺北,擴廓帖木兒、賀宗哲合兵來戰,徐達敗陣,死數萬人。轉而收兵守塞。馮勝的西路軍,於六月初三日至蘭州。右副將軍傅友德先趨平涼,敗元將失剌罕;進軍永昌,敗太尉朵兒只巴。馮勝等進至亦集乃,守將卜顏帖木以城降,攻掠瓜沙州。李文忠東路軍出居庸關,六月二十九日師至應昌,進口溫河,元兵逃遁,再進哈剌奔、臚朐河,留輜重,輕裝前進至土剌河,與元軍戰,元軍逃遁,獲人馬以萬計。當班師而還時,失道迷路,糧餉斷絕,軍士多渴死。此次北征,雖西路軍獲勝,但中、東二路損失慘重,以至賞罰俱不行。朱元璋亦從中看到要永清沙漠是不容易的,便改變戰略,以防禦為主,先後遣大將練兵備邊,修葺城池,嚴為守備,“來則御之,去則勿追”。

武選法的制定
洪武五年(1372)正月二十日,制定武選之法:凡申調、襲替,或因事復職及現缺官員應入選的,先審取從軍歷履,送至內府,內府參對貼黃歸附年月、征克地方、升轉衛所及流官世襲等,若相同無誤,即送皇帝請旨除授;若奉皇帝特旨升遷的,隨將御欽與職名及流官世襲升轉之由,再送皇帝升選,仍照選簿條寫榜文,次日入奏,將選過官員看畢抄錄給符,立限到任。附寫內外貼黃與正黃流號契約,請寶鈐記。正黃送銅櫃收貯,內外黃亦由內府收掌;遇有升調、襲替續附如前襲替之例。凡武官亡故、老疾、征傷,以嫡長男承襲;嫡長男有故,即嫡長孫承襲;無嫡長子孫,或嫡庶子孫俱無,方許應繼弟侄。若子孫俱幼,或母老妻女存者,並優給其家,待子孫成人,方令襲職。若母老妻存、無子孫弟侄的,亦優給其家。其總旗、小旗有缺,選年深壯勇軍士充任。

六部職掌的制定
朱元璋為了確定歲終考績和升遷降黜的標準,於洪武五年(1372)六月十八口,制定了六部職掌。吏部,管理天下官吏選法、封勛、考課之政。其屬有三:總部掌文選,司勛部掌官制,考功部掌考核。戶部,掌天下戶口、田土、貢賦、經費、錢貨之政。其屬有四:總部掌天下戶口、田土、貢賦、水旱災傷,度支部掌考校賞賜、祿秩,金部掌課程、市舶、庫藏、錢帛、茶鹽,倉部掌漕運、軍儲、出納料糧。禮部掌禮儀、祠祭燕享、貢舉之政。其屬有四:總部掌儀制、表箋、厲日、贈謚、詔敕、科舉、圖籍、樂律,祠部掌祭祀、醫藥、喪葬、僧道度牒,膳部掌燕享,主客部掌貢獻、建言、四夷朝貢、賞齎。兵部掌天下軍衛武選、廄驛、甲儀之政。其屬有三:總部掌軍務符驗、巡檢,職方部掌城池、郵置、烽堠、四夷歸化,駕部掌鹵簿、馬政、車輅、驛傳、兵器。刑部掌天下刑法及徒隸勾覆、關禁之政。其屬有四:總部掌律令、獄具、盜賊、鬥毆稱冤,都官部掌徒流、戒諭、審決,比部掌贓罰(凡犯田糧、戶婚、田土、茶鹽之法者),司門部掌門禁、軍政、關渡、捕亡、詐偽、略誘。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澤之政。其屬有四:總部掌城垣、工匠,虞部掌捕獵、窯冶、爐冶、軍需、造紙、鼓鑄;水部掌水利、水害、壩閘、橋樑、舟車,屯田部掌屯田、墾田、圩岸、廨舍、竹木、薪炭。各部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分掌其書,而以尚書、侍郎總其政務。

文化紀事

危素逝世
危素(1303—1372),字太朴,一字雲林,金溪人,少通《五經》。元至正元年(1341)以薦舉授經筵檢討,參與修宋、遼、金三史,注《爾雅》,歷國子助教,遷翰林編修、太常博士、兵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工部侍郎、太司農丞、禮部尚書、御史台治書侍御史、參知政事、翰林學士承旨、嶺北行省左丞等。洪武二年(1369)元璋任其為翰林侍講學士,撰《皇陵碑》,兼任弘文館學士,備顧問,論說經史。一日,朱元璋在東間側室,危素在簾外行走,履聲橐橐,元璋大聲問門外是誰在走動?答道:“老臣危素。”元璋說:“我還以為是文天祥呢,原來是你。”後有御史建言,以危素為亡國之臣,不宜位列侍從。便被謫居和州倉山,令其守余闕廟。洪武五年正月幽恨而死,年七十。著有《吳草廬年譜》、《元海運志》、《危學士集》等。

曾魯逝世
曾魯(1319—1372),字得之,浙江新淦人。幼聰敏,記誦過人。元末舉進士不第,即棄學家居,博覽群書,無所不記。洪武二年(1369)被聘至京師,纂修《元史》、《禮書》(書成改名《大明集禮》),授禮部主事,盡忠守職。洪武五年二月遷禮部侍郎。以疾謝仕,十二月十九日歸舟至南昌石岐潭而卒,年五十四。有《大明集禮》、《守約齋集》、《六一居士集考異》、《南豐類稿辨誤》等。

雜譚逸事

朱元璋論居官盡職
洪武五年(1372)二月初一日,朱元璋與群臣論居官盡職。他說:“凡居官的,任職大小雖有不同,但必須盡其職。范文正公居位,日之所為,求與食祿相稱,若今日所為不及,明日必定彌補,才安於心。若賢人君子如此盡心,朝廷豈有廢事,天下怎得不治。我每夜不安寢,未明視朝,常恐天下之事,或有廢怠不舉,民受其害。你們當體察我的心意,夙夜盡心,盡忠守職,勿負國家。”初四日,又對群臣說:“朝廷設官,各有定分,上不凌下,下不諂上,恪守其職,才可稱為正人君子!”

秦州茶馬司的設立
洪武初年,令賣茶之地宣課司,收稅三十分之一。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十一日,戶部奏報,陝西漢中府金州、石泉、漢陰、平利、西鄉等縣諸處有茶園四十五頃七十二畝,茶八十六萬四千零五十八株,每十株官取其一;民所收茶,官給錢收買;無戶茶園,以漢中府守城軍士薅培,及時採摘,以十分為率,官取其八,軍收其二。每五十斤為一包,二包為一引,令有司收貯,與西番易馬。朱元璋批准。洪武五年二月十三日,置秦州茶馬司,設司令 (正六品)、司丞(正七品)。同月二十八日,戶部言四川產巴茶,凡四百七十七處,茶二百三十八萬六千九百四十三株,茶戶三百一十五,宜以定製,每茶十株,官取其一,征茶二兩;無戶茶園令人薅種,以十分為率,官取其八。每年可得茶一萬九千二百八十斤,令有司貯存,候西番易馬。遂於洮、河、雅州置茶馬司,西番易馬皆至。

申明亭的建立
朱元璋以為田野之人,不知禁令,往往觸犯刑憲。便於洪武五年(1372)二月,令有司於內外府州縣及鄉間的里社,皆建立申明亭。凡境內百姓有犯罪情狀,將其罪過書寫張榜,貼於亭上,以便使百姓有所懲戒。

魏觀治蘇州
魏觀,生卒年不詳。字杞山(一作起山),湖廣武昌蒲圻人。元末隱居蒲山。朱元璋克武昌,聘授國子助教,遷浙江按察司僉事。吳元年 (1367)遷兩淮都轉運使,召為起居注。洪武元年 (1368)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說書,授諸五經。洪武三年正月遷太常卿,七月改侍讀學士,十二月遷祭酒。四年坐事謫龍南知縣,不久召回任禮部主事。洪武五年三月十三日,廷臣舉薦,出任蘇州知府。前任陳寧苛刻,人稱陳烙鐵。魏觀到任,反其所為,以明教化、正風俗為務,政化大行,成績顯著。洪武六年擢四川行省參政,蘇州父老請留,令其仍舊任。後有人告發其興復既壞舊治台基被殺。朱元璋悔悟,時已為晚,命有司歸葬。

鄉飲酒禮的舉行
朱元璋見海內晏安,思化民俗,詔有司舉行鄉飲酒禮,於是命禮部取禮儀及唐宋之制,參考周官屬民讀法之意,定立其儀。洪武五年(1372)四月二十一日禮部奏議:在內應天府及直隸府州縣,每年春正月、冬十月,有司與學官率:亡大夫之老者在學校舉行。在外行省所屬府州縣,與京師同。民間裡社,以百家為一會,由糧長或里長主持。百人之內,以年最長的為正賓,其餘以齒序坐,每季在里中舉行一次。所用酒饌,不要奢侈,誦謗刑部所編律令及申明戒諭書。武職衙門,在內各衛親軍指揮使司及指揮使司,凡鎮守軍官,每月初一日亦以大都督府所編戒諭書,率僚佐誦讀。如此則眾皆知所警而不犯法,朱元璋批准。著為令。洪武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詔頒鄉飲酒禮圖式於天下。

官宮女職之制的制定
洪武五年(13723)六月初二日,制定宮官女職之制:置六局、一司。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一司為宮正。俱正六品。六局分領二十四司,每司二人或四人,女吏十八人。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前代減少一日四十人。洪武十七年更定品秩,六局一司俱正五品,二十四司正六品。

公主府第規制的制定
洪武五年(1372)六月二十一日,制定公主府第的規制:廳堂九間十一架,施花樣獸頭,梁棟斗拱檐角彩色繪飾,唯不用金;正門五間七架,大門用綠油、銅環,石礎、牆磚鐫鑿玲瓏花樣。

官民婚喪禮物的制定
洪武五年(1372)六月二十一日制定官民婚喪禮物的規格。婚禮,官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禮物規格、數量,因其品秩高下而各異。庶人婚禮,程式與官相同,而分上、中、下戶,以等級不同而禮物各異。喪禮,官喪禮對襲衣、飯含、銘旌、斂衣、棺槨、引披、鐸者、羽幡、志石、碑碣、龜趺、墳塋等,亦因品秩不同而各異。庶民喪禮,根據財力安排。朱元璋說:婚喪之禮,人道所重,斟酌得宜,行之惟久。將其頒布天下,使官民遵守。

擒殺倭寇賞格的制定
洪武五年(1372)六月二十八日,指揮使毛驤在溫州大敗倭寇,獲舡十二艘,生擒一百三十餘人及倭弓等兵器送至京師。朱元璋詔令中書省定賞格。規定:凡總旗軍士、弓兵,生擒一人賞銀十兩,斬首一級賞銀八兩;百姓民人,生擒賊一人賞銀十二兩,斬首一級賞銀十兩。指揮、千戶、百戶、鎮撫等於班師之日,驗功行賞。

曹良臣戰歿
曹良臣(?一1372),壽州安奉人。元末,聚鄉里子弟訓練為兵,立堡禦敵。至正二十二年(1362)歸附朱元璋,授江淮等處行省平章政事。吳元年(1367)從徐達克姑蘇有功,洪武元年(1368)進階榮祿大夫。北征中功勞居多。洪武二年奉命守山西,率兵出大同擊元將孔興。洪武三年,從徐達征剿擴廓帖木兒。十一月封宣寧侯。四年率兵平四川。五年正月,從李文忠北清沙漠,六月二十九日班師。曹良臣在此役中戰歿。追封安國公,謚忠壯。子曹泰嗣爵,洪武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坐藍玉案伏誅。爵除。

製作鐵榜申誡功臣
朱元璋以功臣多恃賦予的特權倚勢冒法,凌暴鄉里,且奴僕殺人,隱匿不報。為約束其行,保全終始。特於洪武五年(1372)六月三十日,命工部製作鐵榜,將申誡功臣的九條條令,鑄刻其上。九條條令是:一凡內外都指揮、千戶、百戶、鎮撫並總旗、小旗等,不得私受公侯金帛、衣服、錢物。受者杖一百,發海南充軍,再犯處死;公侯與者,初犯、再犯,免罪附過;三犯準免死一次。奉命征討,與者受者,不在此限。其二,凡公侯等官,非奉特旨,不得私役官軍。違者,初犯、再犯,免罪附過;三犯準免死一次。其官軍敢有輒便聽從者杖一百,發海南充軍。其三,凡公侯之家強占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盪及金、銀、銅、錫、鐵冶者,初犯、再犯免死附過,三犯準免死一次。其四,凡內外各衛官軍,非當出征之時,不得在公侯門首侍立聽候,違者杖一百,發煙瘴之地充軍。其五,凡功臣之家管莊人等,不得倚勢在鄉欺毆人民,違者剌面劓鼻,家產沒收入官,妻子徙置南寧;其餘聽使之人,各杖一百,及其妻子皆發南寧充軍。其六,凡功臣之家屯田佃戶、管莊幹辦、火者、奴僕及其親屬人等,倚勢凌民,侵奪田產財物者,並依倚勢欺毆人民律處斬。其七,凡公侯之家除賜定儀仗戶及佃田人戶,已有名額報籍在官,敢有私托門下影蔽差徭者斬。其八,凡公侯之家,倚恃權豪,欺壓良善,虛錢實契,侵奪人田地、房屋、孽畜者,初犯免罪附過,再犯停俸祿一半,三犯停全祿,四犯與庶人同罪。其九,凡功臣之家,不得受諸人田土及朦朧投獻物業,違者,初犯免罪附過,再犯停俸祿一半,三犯停全祿,四犯與庶人同罪。

封贈之禮的制定
洪武五年(1372)十一月二十三日,禮部奏定封贈之禮:凡文武官自一品至七品得贈其曾祖、祖父母及妻有差;功臣歿後加贈,則公封為王,侯封為公。沒於王事合加官爵封謚者,有司奏請;若領兵征伐而陷沒者不許褒贈,或舊有勳勞合追封者,有司不得請,取自上裁。凡功臣喪葬之禮,有司臨時上請墳塋、亨堂、碑亭,官為修治。其壙內、房屋及亨堂加彩色,惟公及一品得用,其餘不許。文官至二品、武官至三品,或敕葬,或賜錢帛。公侯、省、府、台、各指揮使之家父母及妻喪,或遣官致祭及賜予,皆出自皇帝之恩。武臣沒於王事者,自迎柩至葬,凡七次遣官致祭;小祥、大祥,皆有司隨時上請,給賜之恩,取自上裁。指揮、千百戶亡歿有優給之例;從征死事者全給;從征病卒者給一半;邊上守御病歿及從征病還而卒者,不得援例優給,其有勤勞立功者,優給之恩,亦由皇帝裁定,有司不得奏請。朱元璋批准施行。

僧道度牒之給
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二十六日,為防偽濫,禮部給僧道度牒。時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共五萬七千二百餘人,全給度牒。禮部奏言,前代給僧道度牒,皆計名鬻錢,以資國用,號免丁錢。朱元璋命罷免丁錢。

孟子祀位的廢立
洪武五年(1372),京師文廟建成,朱朱璋巡視太學,行釋奠禮,由子讀《孟子》至“草芥”寇讎”語,以為不是臣子所能說的話,便命罷孟子的配享。並下詔:若有諫阻的,以大不敬論!刑部尚書錢唐抗疏入諫:“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時延臣莫不為錢唐的性命擔憂。元璋見其態度誠懇,不加罪。次年,元璋又下詔:“孟子辟邪說,辨異端,發明先聖之道,應恢復配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