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盛

鄒文盛

鄒文盛(1458—1536),男,漢族,字時鳴,湖北公安人,明代官員。

人物生平

鄒文盛少年中秀才,當時兵部尚書王軾說:“將來達到我這樣地位的就是他”。1493年(明弘治六年)進士。任吏科給事中,奉命考核兩廣兵儲,除奸去弊。曾上《鎮邊六策》,深得尚書劉大夏賞識,被任命為邊吏,為專權宦官劉瑾所不容,改任保定知府。劉瑾被誅殺後,升為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後升福建右布政使。任職期內崇尚儉樸,不與權貴同流合污。正德初年,任戶部都給事中,保定知府。福建布政使。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時等人的詆毀,被誣在征討芒部普奴時,傷財動眾,好大喜功。被兔貴州清平縣苗民間旁、阿階、阿革起義,占香爐山,聲勢浩大。他奉命糾集黔、川、湖等省官兵鎮壓。因“功”增俸一等,廊封其子為錦衣世百戶。後鎮壓芒部(今雲南鎮雄、彝良、威信等縣地)陳聰的起事。世宗即位,召為戶部左、右侍郎,調任南京右都御史。嘉靖六年(1527年)升任戶部尚書。 鄒任戶部尚書不久,三次上書辭官,請求告老還鄉。獲準後住白蓮莊,常與還鄉的原左布政使何珊等人詩酒唱和為樂,並重建白馬橋,改名為恩波橋。死後謚莊簡。

人物趣聞

據《金獅區志》記載:明朝嘉靖年間,世宗皇帝為表彰大臣功勳,晉升鄒文盛為戶部尚書,增俸一等,另在償賜中,朝庭將查封奸臣嚴嵩石獅一對御賜給鄒。隨後,鄒文盛上書辭官告老還鄉,運獅往南平經過祝家灣時,因河灘水淺船被擱淺,當地百姓見此情境自願結隊開河運獅(石獅仍在南平中學院內)。鄒文盛為謝父老鄉親開河運獅的盛情,在祝家灣南岸修建一座寺廟。寺廟落成後令一個姓虞的和尚當住持,並將地名改名松西河廟灣,廟名為虞萬寺。

墓葬遺址

鄒文盛死後皇帝詔令祭葬於牛浪湖濱(章莊鋪南),立有墓碑及石人、石馬。不幸的是其墓在文革時期被掘,出土一男一女兩具棺槨,據傳男屍出土時面相還栩栩如生,腰間系有一串玉帶,女屍已腐。

主要著作

著有《瑣圍奏議》、《黃山遺稿》等。

鄒文盛墓遺址 鄒文盛墓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