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前中共松江縣委書記]

趙仁[前中共松江縣委書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仁(1909~1977年),原名胡悅心。山東棲霞人。少時,讀私塾8年。民國21年(1932年)起,任國小教師7年。民國30年5月,參加革命。次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棲霞縣民運部長、青浦縣人民政府縣長、中共松江地委組織部長、合作部長等職。1957年4月,調任中共松江縣委書記、第一書記,兼任縣政協主席。另有同名近現代國畫家。

來松任職時

趙仁 趙仁

《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公布不久,他認識到松江是以農業為主的縣,在他主持下,縣委研究制訂了本縣“超綱要”(畝產糧食400公斤)的規劃與措施。根據“治松必先治水”的歷史經驗,制訂了水利建設規劃,提出對松江三類不同地區,採取不同措施:低洼水網地區,加固圩堤,疏浚河道,預降水位;高旱缺水地區,利用原有河道,充分發揮戽水機具效能,引水灌溉;一般地區,利用原有設施,加快建設機電排灌系統。1958年,新開通波塘南段和新五建設河。1959年,疏浚沈涇塘、官紹塘、辰山塘、小斜塘、泗涇塘、走馬塘等多條河流,使浦北窪地和新五泖田,通暢了入黃浦水道。60年代初,普遍疏浚全縣河道,基本理順了河網水系,實現了排灌機械化、電氣化。每當水利建設遇到困難,趙仁都親自過問,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予以克服。到1966年,電力排灌有效控制面積達56萬畝,占全縣農田面積98.5%。

他鼓勵科技人員改革脫粒、揚水、耕作、收穫等農具,並將外地先進農具引進本縣,予以推廣,以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力。重視並大力提倡廣積農家肥,在浦南、浦北各樹立一個集體養豬典型,推廣“豬多肥多,肥多糧多”的經驗。

1969年前後,調整加強了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行政、事業、科研機構。並要求縣委常委“抓一條線,包一個片”,帶領機關幹部分頭下片,檢查督促,一抓到底。幾年來,足跡幾乎遍及全縣每個大隊。1964年,松江終於實現了“超綱要”,糧食畝產達到402公斤。

趙仁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堅決,任務再難,也根據上級要求,發動幹部民眾去實現。每年糧食徵購、水利建設等,都能按上級規定去辦。決策果斷,但事前能聽取各方意見。一旦形成決議,即堅決執行。作風正派,與同志相處,堅持黨的原則。工作中對某些處分錯了的同志,事後發覺,能認錯道歉。對幹部缺點、錯誤,常當面批評,但事後不掛懷。有時發現上級對某些幹部、民眾,處置欠妥,敢於按組織原則向上級反映真情。生活艱苦樸素,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對別人也要求嚴格。堅持幹部參加勞動制度,幾乎每周都要到“點”上去調查了解,參加勞動,1963年曾在張澤“蹲點”勞動三個多月。下鄉下基層,吃住在機關食堂或農家,不特殊化。一次在俞塘檢查工作,為他準備的床被別人睡了,他不驚醒別人,在另一床上用兩條被絮過了一夜。1959~1961年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帶頭不吃肉,與民眾共甘苦。當時設立了幹部療養所,他安排其他幹部去療養,自己一直帶病堅持在崗位上。1962年,上級批准蓋了幾套設備較好的房子,安排其他領導同志去住,自己仍住在原來的房子裡。對家人、子女嚴格教育,不搞特殊化。

趙仁關心民眾疾苦

當時松江是血吸蟲病流行區,為防治此病,多次號召、部署,結合興修水利,消滅釘螺,取得一定效果。每年防汛、防台或逢大雨、大雪,不但親自值班,掌握全縣情況,而且在發生險情時,常親往調查了解,予以妥善解決。糧食統購統銷後,特別是3年困難時期,民眾常有口糧不繼的困難,他積極組織返銷糧,調進薯絲、麥片等予以克服。並曾同意楓圍、新浜等公社利用冬閒田,種植蠶豆,次年春,公私三七分成,以救春荒。有一年舊曆除夕,他聽說山陽公社有幾戶農民吃不上年夜飯,即派秘書前去,協同公社,落實解決。

其他信息

1966年3月,被任命為上海紡織工業局副局長、國棉二十八廠工作隊隊長。“文化大革命”開始,被造反派“揪”回松江,殘酷批鬥,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四人幫”粉碎後,始告“解放”,安排為縣計畫委員會顧問。不久,心臟病復發,1977年6月16日逝世。不少幹部民眾自動參加追悼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