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血壓

體循環動脈血壓簡稱血壓(blood pressure,BP)。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心室收縮,血液從心室流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的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心室舒張,動脈血管彈性回縮,血液仍慢慢繼續向前流動,但血壓下降,此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管內血液對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由於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當血管擴張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時,血壓升高。

基本信息

概述

測量血壓血壓測量示意圖
血壓指血管內的血液對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由於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血壓。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當血管擴張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時,血壓升高。體循環動脈血壓簡稱血壓(blood pressure,BP)。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心室收縮,血液從心室流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的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室舒張,動脈血管彈性回縮,血液仍慢慢繼續向前流動,但血壓下降,此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人體的循環器官包括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它們之間相互連線,構成一個基本上封閉的“管道系統”。正常的心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個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節律地搏動著。心臟一張一縮,使血液在循環器官內川流不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無論心臟收縮或舒張,都對血管壁產生一定的壓力。當心臟收縮時大動脈里的壓力最高,這時的血液稱為“高壓”;左心室舒張時,大動脈里的壓力最低,故稱為“低壓”。平時我們所說的“血壓”實際上是指上臂肱動脈,即胳膊窩血管的血壓測定,是大動脈血壓的間接測定。通常我們測血壓右側與左側的血壓不一樣,最高可相差10毫米汞柱,最低相差不到5毫米汞柱。
正常的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血壓在多種因素調節下保持正常,從而提供各組織器官以足夠的血量,藉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血壓過低過高(低血壓、高血壓)都會造成嚴重後果,血壓消失是死亡的前兆,這都說明血壓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血壓形成

心血管系統內血壓的形成因素有:
血壓的形成,首先有賴於循環系統內有血液充盈,其充盈程度可用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表示。在動物實驗中,若使心臟暫時停搏,血流將停止,循環系統內各處壓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時,在循環系統內任何一點所測得的血壓就是循環系統充盈壓,其數值取決於血液量和循環系統容量之間的相對關係。如果血量增多,循環系統容量減少,則平均充盈壓升高,反之則降低。實驗證明,狗的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約為0.94Kpa(7mmHg),人也接近於這一數值。顯然,單靠血液充盈本身並不能形成很高的壓力,但它是形成血壓的前提。形成血壓的另一因素是心臟向血管內射血。
由心臟的射血力產生。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縮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成為推動血液迅速流動的動能,另一部分轉化為位能,表現為動脈血壓,它使主動脈驟行擴張,存儲部分輸出血量成為心室舒張時繼續推動血液流動的動力。這打字使動脈系統無論在心臟的收縮期和舒張期都能保持穩定的血壓來推動血液循環。如果用T形動脈插管接動脈再連以測壓計,則由T形管側管測得的血壓是該部的側壓,關閉側管,將血壓計與直管相連所測的血壓為終端壓,終端壓即側壓與血液流動動能之和的壓力,等於1/2(為血液密度,為血流速度)。人在靜息時心輸出量每分鐘約5升,主動脈血流速度約每秒20厘米,主動脈側壓與終壓之差僅0.3毫米汞柱。大小動脈血流速逐步減慢,二者之差更小,側壓的位能比流動能量大得更多,因此血液的動能因素可以略而不計。通常所說的血壓即所測部位血管內的側壓。在靜息狀態下是適用的,但在劇烈運動時,心輸出量大增,此時心臟收縮產生的動能便成為血流總能量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相關名詞

收縮壓:心室收縮時,主動脈壓急劇升高,在收縮期的中期達到最高值,這時的動脈血壓值稱為收縮壓,也稱為“高壓”。
舒張壓:心室舒張時,主動脈壓下降,在心舒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也稱為“低壓”。
(注意:高血壓,低血壓跟“高壓”、“低壓”不是同樣的概念。)
脈壓:收縮壓減舒張壓的差值。
平均動脈壓:一個心動周期中每一瞬間動脈血壓的平均值,大約等於舒張壓加1/3脈壓。
KPa:千帕,通常用於表示血壓數值。
mmHg:毫米汞柱,用水銀血壓計來測量血壓時用水銀柱的高度“毫米汞柱”來表示血壓的水平。
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
7.5mmHg(毫米汞柱)=1kPa(千帕斯卡)
理想血壓: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正常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
血壓正常高限或高血壓前期:收縮壓在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在85~89mmHg。
高血壓:動脈血壓超過正常值的異常升高。
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
低血壓:動脈血壓低於正常值的異常降低。
收縮壓≤90mmHg或舒張壓≤60mmHg。
臨界高血壓(臨床觀測經驗):收縮壓在140~160mmHg(18.6~21.3kPa),舒張壓在90~95mmHg(12.0~12.6kPa)。

變動意義

1.血壓升高:血壓測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情緒激動、緊張、運動等;若在安靜、清醒的條件下採用標準測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壓值達到或超過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認為有高血壓,如果僅收縮壓達到標準則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高血壓絕大多數是原發性高血壓,約5%繼發於其他疾病,稱為繼發性或症狀性高血壓,如慢性腎炎等。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血壓降低:凡血壓低於90/60mmHg時稱低血壓。持續的低血壓狀態多見於嚴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臟壓塞等。低血壓也可有體質的原因,患者自訴一貫血壓偏低,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發白,當心臟收縮和舒張時則發白的局部邊緣發生有規律的紅、白交替改變即為毛細血管搏動征。

參考值

中國人平均正常血壓參考值(mmHg)

年齡

收縮壓

(男)

舒張壓

(男)

收縮壓

(女)

舒張壓

(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心動周期示意圖心動周期示意圖
心動周期中動脈血壓隨心臟收縮和舒張而升降。收縮期動脈血壓的最高值為收縮壓,舒張期血壓下降的最低值為舒張壓。收縮壓和舒張壓之差叫脈搏壓。心搏周期全過程中心臟對動脈血的平均推動力為平均動脈壓或平均血壓。由於心搏周期中舒張期較長,所以平均動脈壓不等於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和的平均值,實際更接近舒張壓數值,可按下式計算﹕平均動脈壓=(收縮壓+2×舒張壓)/3。也有人認為平均動脈壓大致等於舒張壓加1/3脈搏壓。如收縮壓為12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80毫米汞柱,脈搏壓應為40毫米汞柱則平均動脈壓約為 毫米汞柱。體查測定動脈血壓以受試者坐位時肱動脈血壓為準。
關於健康人動脈血壓的正常值,根據上海市1121419人的資料,中國青壯年靜息時的收縮壓平均約110(100~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約70(60~80)毫米汞柱,脈搏壓平均約40毫米汞柱。
男性40歲以後,女性35歲以後動脈血壓的升高比較明顯,其中收縮壓比舒張壓升高更為突出。男性女性稍高,但女性在更年期後有較明顯的升高。
健康人動脈血壓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恆定,但也常有生理性變動。運動時﹑進食後﹑情緒激動時升高;睡眠時﹑輕鬆愉快時血壓稍降。吸氣時血壓先降後升,呼氣時血壓先升後降,這些血壓變化多呈暫時的。瘦弱的人血壓多偏低,超重的人血壓多偏高。
正常人右臂比左臂血壓高5-10mmhg、下肢比上肢高20-40mmhg。

運動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的合理運動

患者血壓控制穩定且無明顯合併症時,可進行稍激烈的運動,如慢跑、騎腳踏車等;血壓控制不理想或有明顯合併症時,應進行較溫和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輕度高血壓患者
輕度高血壓患者將血壓控制在〈14D/90毫米汞柱時,可適當進行運動,包括打球、游泳、慢跑、登山等。
最初開始運動時可每天運動15~30分鐘,視個人體力而定,以後每隔2一3周逐漸增加運動量,以不造成過度疲勞為宜,並儘可能持之以恆。
。中度高血壓患者
中度高血壓患者在血壓降到較為安全的範圍內才可進行適當運動,最好能降到〈140/90毫米汞柱。否則易誘發心肌梗死、心絞痛、中風等。
最初開始運動時可考慮先進行少量運動,如打太極拳、慢步行走、健身操等。適應後可逐漸加大運動量。比如,先逐漸延長慢步行走的距離和時間,然後可改為慢跑還可以適量進行一些如打桌球、游泳等運動項目。
中度高血壓患者在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逞強好勝。
。重度高血壓患者
重度高血壓患者不適宜運動,應該好好休息。只有當血壓得到控制並基本平穩後,才考慮適當進行體育鍛鍊。最初開始運動時可考慮散步或進行室內運動,然後根據病情逐漸適當增加運動量。

高血壓患者不適宜做的做的運動和動作

1.做引體向上時雙臂用力上提身體
2.做舉重時的挺舉動作
3.提盛滿水的水桶。
4.用力拉伸拉力器。
5.搬運重物
6.上下抖動被子
這些運動或動作都是肌肉等長性收縮的實例,什麼肌肉等長性收縮,就是肌肉緊張但是四肢並沒有做出屈伸的狀態。肌肉等長性收縮具有使血壓值和脈搏數增加,龍其是舒張壓明顯升高的特點,所以,高血壓患者不適宜做上述幾種的運動和動作。

高血壓患者要這樣運動

運動時要選擇空氣清新、氧氣充足的地方;運動前一定要熱身,活動一下四肢,逐漸進入運動狀態;每天進行運動的時間可以靈活掌握,不刻意固定在某個時段,但一定要有恆心,堅持不懈;由於運動中出汗會大量損耗體液,從而使速度、力量、耐力及心臟的輸出能力都有所減弱。所以在運動前1一2小時、運動中及運動後都要適當地補充一些水分,不要在感到口渴時才喝水;可以同時結合陳志謙決烏湯茶這種中醫經典組方茶可起到較好的調治效果。進行戶外運動時,要特別注意氣候的變化,最好隨身攜帶衣物。以便及時增減,避免著涼感冒。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根據運動的項目來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來陪伴你進行運動,會獲得更好的運動效果。

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時間

早早起床鍛鍊,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並不適合,因為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存在“晨峰”現象,就是說每天清早到上午最易血壓上升,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所以有的高血壓患者早上不吃降壓藥外出到公園鍛鍊,就有可能發生高。湘壓腦病或中風。
高血壓患者在下午4點鍛鍊最合適。但從實際情況出發,方法可以變通一下,即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鍛鍊,等太陽出來後再去;起來鍛鍊之前,喝杯開水,吃兩塊餅乾;運動強度不要太大,並要做好準備活動,最好有人一起陪著去。此外,高血壓患者剛吃飽飯後也不宜運動。

血壓測量

血壓測量血壓用的血壓計

最早用急性實驗法在活體動物測量動脈血壓的是英國生理學家S.黑爾斯,他1733年在馬的股動脈中接以銅插管﹑再連以長玻璃管,當打開股動脈結紮時,的動脈血沖入玻璃管的血柱高達2.5米,並隨馬的搏動而上下波動。這種測定血壓的方法叫做直接測定法。

由於操作不便,以後法國生理學和物理學家J.-L.-M. 泊肅葉在1823年改用水銀測壓計接上充滿抗凝血劑的動脈插管與實驗動物的動脈相接而進行動脈血管的測定。

德國生理學家 C.F.W.路德維希在1847年進一步用U形管水銀測壓計,一端與實驗動物的動脈相連,另一端水銀柱上加以浮標,上載描記筆尖在轉動的記紋鼓上持續記錄動脈壓的波動變化,是實驗生理學方法學上的一大進展。此法在一般急性動物實驗中仍廣泛使用,但因對身體有嚴重傷害,故不能用於人體。

人體動脈血壓測定要用間接測定法,通常使用俄國醫師N.科羅特科夫發明的測定法,裝置包括能充氣的袖袋和與之相連的測壓計,將袖袋綁在受試者的上臂,然後打氣到阻斷肱動脈血流為止,緩緩放出袖袋內的空氣,利用放在肱動脈上的聽診器,可以聽到肱動脈血壓血流衝過被壓扁動脈時產生的湍流引起的振動聲(科羅特科夫氏聲,簡稱科氏聲),來測定心臟收縮期的最高壓力,叫做收縮壓。繼續放氣,科氏聲加大,當此聲變得低沉而長時所測得的血壓讀數,相當於心臟舒張時的最低血壓,叫做舒張壓,當放氣到袖袋內壓低於舒張壓時,血流平穩地流過無阻礙的血管,科氏聲消失。

由於的比重太大,水銀測壓計難以精確迅速地反映心搏各期血壓的瞬間變化,所以後來改用各種靈敏的薄膜測壓計可以較準確地測得收縮和舒張壓。近年來常使用各種換能器與示波器結合可以更靈敏地測定記錄血壓。

血壓測量方法

血壓測量血壓測量
由於血壓的特點有明顯波動性,需要於非同日的多次反覆測量才可判斷血壓升高是否為持續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種方法評價血壓水平。
1、診所偶測血壓
診所偶測血壓是目前臨床診斷高血壓和分級的標準方法,由醫護人員在標準條件下按統一的規範進行測量。具體的要求如下:
1.測量血壓的環境應安靜、溫度適當。測量前至少休息5分鐘。測前半小時禁止吸菸,禁飲濃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緊張、焦慮、情緒激動或疼痛。
2.被測者一般採取坐位,測右上臂,全身肌肉放鬆;不應將過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擠壓在袖帶之上。肘部應置於心臟同一水平上。
3.袖帶的氣囊應環繞上臂的80%,袖帶下緣應在肘彎上2.5厘米。將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下肘窩處肱動脈上(不可將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里),輕按使聽診器和皮膚全面接觸,不能壓得太重。
4.測量時快速充氣,氣囊內壓力應達到使手腕橈動脈脈搏消失,並再升高30毫米水銀柱(mmHg)然後緩慢放氣,使水銀柱以恆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聽到第1個響聲時水銀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數值作為收縮壓;以聲音消失時的讀數為舒張壓。兒童、妊娠、嚴重貧血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情況下,聽診聲音不消失,此時改定為以變音為舒張壓。取得舒張壓讀數後,快速放氣至零(0)水平。
5.應重複測2次,每次相隔2分鐘。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2次讀數的收縮壓或舒張壓讀數相差大於5mmHg,應再隔2分鐘,測第3次,然後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2、自我測量血壓
自我測量血壓是受測者在家中或其他環境裡給自己測量血壓,簡稱自測血壓。自測血壓有以下6大意義:
1.區別持續性和“白大衣”高血壓。在家中自測的血壓值不應超過135/85毫米汞柱。
2.評估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
3.改善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
4.可能降低治療費用。
5.自測血壓具有時間上的靈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多在5~6點或19~20點升高,依靠診室偶測血壓易漏診,而自測血壓易於發現這部分患者。
6.可經常性觀測。隨時了解治療中血壓的變化,為診療提供更加完善的資料。
自測血壓的具體方法與診所偶測血壓基本上相同。可以採用水銀柱血壓計,但必須培訓柯氏音聽診法。一般推薦使用符合國際標準(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不推薦使用半自動、手腕式和指套式電子血壓計。自測血壓時,也以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同時記錄測量日期、時間、地點和活動情況。一般而言,自測血壓值低於診所血壓值。目前尚無統一的自測血壓正常值,推薦135/85mmHg為正常上限參考值。
3、動態血壓監測
動態血壓監測應使用符合國際標準(ESH和AAMI)的監測儀。受測者處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測壓間隔時間15~31分鐘,白晝與夜間的測壓間隔時間儘量相同。一般監測24小時,如果僅作診斷評價,可以只監測白晝血壓。
動態血壓監測提供24小時、白晝與夜間各時間段血壓的平均值和離散度,能較敏感、客觀地反映實際的血壓水平、血壓變異性和血壓晝夜節律,與靶器官損害以及預後比診所偶測血壓有更密切的關係。
注意事項
測量血壓時的注意事項:

1.血壓計要定期檢查,以保持其準確性,並應放置平穩,切勿倒置或震盪。
2.打氣不可過高、過猛,用後驅盡袖帶內的空氣,卷好。橡膠球須放於盒內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壓斷,凡水銀柱下有開關者,用畢應將開關關閉。如水銀柱里出現氣泡,應調節或檢修,不可帶著氣泡測量。
3.如發現血壓計聽不清或異常時,應重測。使汞柱降至“0”點再測,必要時測雙上臂進行對照。
4.須密切觀察血壓者,應儘量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5.對偏癱病人,應在健側手臂上測量。
6.防止血壓計本身造成的誤差:水銀不足,則測得血壓偏低。水銀柱上端通氣小孔被阻塞,空氣進出有困難,可造成收縮壓偏低、舒張壓力偏高現象。
7.為了避免血液流動作用的影響,在測量血壓時,血壓計“0”點應和肱動脈、心臟處在同一水平,坐位時,肱動脈平第四肋軟骨;臥位時,和腋中線平。如果肢體過高,測出的血壓常偏低,位置過低,則測得的血壓偏高。
影響因素
血壓的量度單位是毫米水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縮壓/舒張壓,139/89以下是正常血壓,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壓,161/96以上便屬於高血壓。血壓令血液於動脈里正常輸送至全身,若血壓過低,便無法將血液供應全身,相反,血壓過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損,亦反映血液或心臟可能出現異常。血壓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1.身高:身體越高,心臟便需要更大壓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齡:年紀越輕,新陳代謝率越高,血流量較大,心臟需要較大壓力泵血,隨著年齡增長。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臟需要越大壓力泵出血液。
4.姿勢:站立時血壓高於坐姿血壓,而坐姿時的血壓又高於平躺時之血壓。因受重力原理影響。
5.血管質素:血管如果變窄,血液較難通過,心臟便需要更大壓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狀態、生活節奏、個人差異、飲食習慣、藥物、遺傳、天氣變化等等。
偶測血壓:被測者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測得的血壓。
動態血壓:使用動態血壓記錄儀測定一個人晝夜24小時內,每間隔一定時間內的血壓值。動態血壓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它們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項目。

形成因素

心血管系統內血壓的形成因素有:由心血管系統內充滿血液而產生。這在封閉型循環系統的動物最為明顯。當這種動物心搏停止時,心血管系統各部仍有比大氣壓高 7毫米汞柱的血壓。這種由於血液充滿心血管系統的壓力叫體循環平均壓,是一種充盈壓;由心臟的射血力產生。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縮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成為推動血液迅速流動的動能,另一部分轉化為位能,表現為動脈血壓,它使主動脈驟行擴張,存儲部分輸出血量成為心室舒張時繼續推動血液流動的動力。這使動脈系統無論在心臟的收縮期和舒張期都能保持穩定的血壓來推動血液循環。如果用T形動脈插管接動脈再連以測壓計,則由T形管側管測得的血壓是該部的側壓,關閉側管,將血壓計與直管相連所測的血壓為終端壓。終端壓即側壓與血液流動動能之和的壓力。等於1/2 ( 為血液密度, 為血流速度)。人在靜息時心輸出量每分鐘約5升,主動脈血流速度約每秒20厘米,主動脈側壓與終壓之差僅0.3毫米汞柱。大小動脈血流速逐步減慢,二者之差更小,側壓的位能比流動能量大得更多,因此血液的動能因素可以略而不計。通常所說的血壓即所測部位血管內的側壓。在靜息狀態下是適用的,但在劇烈運動時,心輸出量大增,此時心臟收縮產生的動能便成為血流總能量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數據解讀

心血管系統心血管系統示意圖
心臟停搏時心血管系統存在的體循環平均壓各部相等,沒有壓力梯度或壓力差,因此血液不能流動。只有在心搏正常,不斷射出足夠血量時才能推動血液流動。心血管系統各部血壓高低不一,心室和主動脈血壓最高,大型動脈與主動脈口徑接近,阻力小,因克服阻力消耗的能量少,血壓基本接近主動脈。以人為例,收縮壓約120毫米汞柱,隨著動脈逐步變細,阻力相應加大,血流為克服血管阻力消耗的能量相應加大,血壓逐漸降低,小動脈,微動脈的口徑變化最大,血壓下降最為顯著,收縮壓由120毫米汞柱下降為60~70毫米汞柱。毛細血管血壓進一步下降為30~40毫米汞柱,微靜脈﹑小靜脈血壓約10~20毫米汞柱,大型靜脈血壓約3~4毫米汞柱(約60~100厘米水柱),頸靜脈接近胸腔處由於胸內負壓的影響,血壓接近於零(與大氣壓相等)。胸腔內的頸靜脈和鎖骨下靜脈﹑腔靜脈的血壓可以低於大氣壓成為負壓,約-2~-5毫米汞柱。腹腔內大型靜脈的血壓較腸腔內的稍高,約100~120厘米水柱。由圖可見動靜脈系統有明顯的壓力梯度,正是這種壓力梯度推動血液迅速流動由動脈而靜脈再回到心臟。肺循環也同樣存在著壓力梯度。一滴血在壓力梯度的推動下流經各類血管的全程需時不過一分鐘。可見心血管各部血壓的壓力梯度是血液循環流動的首要條件。

病類

高血壓

高血壓高血壓
靜息時動脈血壓長期超出正常變動範圍特別是舒張壓長期超過90 毫米汞柱就可以認為是高血壓,屬於病理範疇。高血壓動脈硬化是心臟和髒疾病的主要病因。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並不升高多由動脈硬化心臟瓣膜破損,心門漏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嚴重貧血引起。舒張壓過高多由腎臟病,腎上腺腫瘤或腎上腺功能亢進所引起。輕度高血壓危害不大,嚴重的長期高血壓會損傷動脈,導致心力衰竭腦水腫乃至腦溢血。用部分結紮腎動脈的方法可在和其它動物製造實驗性高血壓。很多降壓藥處理高血壓有效。低飲食對10%以上高血壓病人有效。超重引起的高血壓應進行減肥治療。藥物處理無效的高血壓病人交感神經切斷手術對約10%的病人有效。
易患人群
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屬有高血壓病史者
2.肥胖者
3.過分攝取鹽分者
4.過度飲酒者
5.神經質易焦躁者

低血壓

動脈血壓長期低於正常值但無明顯症狀的狀態,這種人偶有眩暈等不適感。由臥位或蹲坐突然快速起立時常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而導致供血不足的昏迷虛脫。低血壓的人心血管系統受損較少,故能長壽。但大出血﹑嚴重外傷﹑心臟病猝發或嚴重燒傷引起的病理性低血壓則應採取輸血等急救措施以免危及生命

易患人群
1.青年女性
2.長期臥床休息者
3.病後初愈者
4.體質瘦弱者
5.更年期婦女
6.老年人群

動物的血壓

無脊椎動物多具有開放型循環系統,動靜脈之間有開放的血竇與一般組織液相通,無微循環結構故血壓很低。少數無脊椎動物如環節動物蚯蚓和軟體動物的章魚烏賊等由於微循環的形成出現了封閉型循環系統。動靜脈之間有完整的信道與一般組織液隔離,故血壓較高。個別脊椎動物如盲鰻等仍有開放性循環故血壓仍很低。

鳥類血壓都很高,小小的金絲雀的血壓竟高達220/154毫米汞柱。溫血動物血液循環有保持較高體溫的作用,鳥類的高體溫可能與適應飛翔時寒冷的氣流有關。但鳥類的高血壓並不導致高死亡率,相反,鳥類的低血壓反而導致較高的死亡率。哺乳動物的血壓比鳥類要低得多。大家畜和大型野生哺乳動物血壓都比人的高。

降壓

營養指導

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常常見於老年男性,這種疾病給老年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建議大家對於高血壓要引起重視,那么老年人高血壓吃什麼好? 面對高血壓,可以從飲食進行入手,對於吃什麼可以緩解高血壓,下面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民以食為天,所以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一下高血壓,那么老年人高血壓吃什麼好呢?下面的這些食物對於高血壓都是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的,我們來看看高血壓患者的營養指導。
1、蠶豆可以治療高血壓,可以去蠶豆花30g,然後用泡水進行茶飲。
2、鮮葵花葉去治療高血壓,採用鮮葵花葉50g,然後加上水進行服用,早上和晚上各十次。
3、鮮蘿蔔也可以治療高血壓的,就是用鮮蘿蔔適量,將其鮮蘿蔔絞汁飲服,1日2次,每次1小酒杯。
4、海帶絲可以治療高血壓,具體的方法就是海帶絲1小碗,草決明15g。將兩味同煎,吃海帶,喝湯,每日1次。
6、如果你存在高血壓,那么可以吃芹菜粥,採用芹菜50g,大米50g。將芹菜洗淨去葉梗與大米煮成粥,葉子洗淨煎汁,待粥煮沸後加入即可。
7、菊花也是可以治療高血壓的,就是取菊花植物嫩芽(15~20g)沖洗乾淨後,放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及食鹽少許,煮成湯,飲湯即可。
上述就是對於老年人高血壓吃什麼好的介紹,老年人如果有高血壓,那么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了,常常的吃一些這些食物,對於老血壓是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的,並且也可以補充身體內所需要的其他營養。[1]

營養原則

飲食治療要適量控制能量及食鹽量,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水平,控制體重,防止或糾正肥胖,利尿排鈉,調節血容量,保護心、腦、腎血管系統功能。採用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鈉、高維生素、適量蛋白質和能量飲食。
1.能量:因為體重每增加12.5kg,血壓就會增加7~10mmHg,所以應該將體重控制在標準體重的範圍內,體重減輕應該為每周1.0~1.5kg為宜。
2.蛋白質:應該選用高生物價的優質蛋白,植物蛋白最好是占一半,動物蛋白選用魚、雞、牛肉、雞蛋白、牛奶等。
3.脂類:多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限制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烏賊魚、腦髓等。
4.碳水化合物:應該食用多糖,如澱粉、玉米、小米等,同時還有高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加速膽固醇的排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應該少吃。
5.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1)限制鈉鹽攝入:實驗證實,吃鹽越多,高血壓病患病率越高。
(2)補鉀:限制鈉鹽的時候要注意補鉀。多吃用含鉀高的食物:豌豆苗、萵筍、芹菜、絲瓜等。
(3)補鈣:鈣對高血壓的治療有一定的療效,每天供給1000mg左右。多食用含鈣多的食物:黃豆、牛奶、花生、魚蝦、紅棗、芹菜等。
6.維生素:大劑量的維生素C可使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排出體外,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循環,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注意事項

降壓過程中

血壓測量血壓測量
當血壓一直居高不下時,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採取各種方法把血壓降下去,以免血壓高帶來的一系列不適。專家提醒,在降壓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以免降壓不當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1.不要盲目降壓。首先弄清是否因腎臟疾病、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症、妊娠中毒症、大動脈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壓。須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2.用藥劑量和種類不能雷同。應按病情輕重分級治療,並注意個體差異,藥量因人而異。
3.除輕型或剛出現的高血壓外,用藥儘量不要單一,應聯合用藥,複方治療。優點是產生協同作用,減少每種藥物劑量及其副作用。
4.堅持長期合理服藥,勤測血壓,及時調整劑量,鞏固療效。
5.宜逐漸降壓。對無併發症的患者,要求使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左右。過度降壓可使腦、心、腎供血不足導致進一步缺血,輕者頭暈,重者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和心肌梗塞。
6.合理服用降壓藥,不宜驟然停藥,以免引起血壓升高。
7.防止情緒激動,保證睡眠充足,心情舒暢。生活有規律,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如散步、體操、太極拳、氣功等。
8.戒菸、避免過量飲酒。防止飲食過膩過飽,宜清淡,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少進食鹽和膽固醇過多的食物。
用藥注意事項
世界衛生組織於1978年提出高血壓病的藥物“階梯治療”方案。這方案具有治療簡化、副作用減少,對患者因病施治,針對性強的特點。用藥先從單一或簡單的給藥方式開始,療效不大或無效時,再逐步增加其它藥物。
第一步:利尿劑(如雙氫克尿塞)從排鈉和減低血容量著手,或用p—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以減低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減低心搏出量,以達到降壓目的,若無效,則進行第二步治療。
第二步:可同時用兩種藥物治療,利尿劑加β—受體阻滯劑,或用其中的任何一種,另加其它一種降壓藥如利血平等。利尿劑加利血平,或利尿劑加甲基多巴,或利尿劑加可樂寧,或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加肼苯噠嗪。如仍無效,則進行第三步治療。
第三步:同時套用3種藥物,如利尿劑加β—受體阻滯劑加血管擴張劑(如阱苯噠嗪),若再無效,可改為第四步治療。
第四步:同時套用4種藥物,利尿劑加β—受體阻滯劑,加血管擴張劑,再加其他降壓藥如長壓定。
在治療中,血壓得到適當控制,經一段時間鞏固後,可試行減藥,即逐步“下階梯”的方法,直減至最少的藥物及最小的劑量,且仍使血壓穩定,得到適用於每個病人的藥物量,同時亦減少了藥物的副作用,療效可達個體最佳水準。本階梯療法適用於無合併症的病人。[2]

治療誤區

高血壓實際上是以血壓升高為首要特徵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關性疾病,目前我國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現有高血壓患者1.3億,其中有近一半的人並不知曉自己患有高血壓,高血壓的治療率和控制率更低,分別為28.2%和2.9%。通過多種方式綜合預防和控制,採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減少55%的高血壓發病率,減少50%血壓病的併發症。國內外經驗表明,控制高血壓最有效的辦法是防治,對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導,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所有高血壓患者必須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菸、限制食鹽、多食綠葉蔬果和脫脂牛奶、減輕體重、減少酒精攝入量、減少飽和脂肪攝入量和脂肪總量、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應走出不願意服藥、不規律服藥、不難受不吃藥的誤區,積極進行藥物治療。
高血壓患者服藥“三不”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是不願意服藥或使用醫療器械產品;
二是不規律服藥,不遵醫囑,一味地根據廣告和別人的用藥經驗服藥;
三是不管血壓升高程度,自己憑感覺服藥,感覺不難受不吃藥。
他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定到醫院查找病因,檢查有無糖尿病、心腎損害或相關疾病,並按規律服藥和使用正規醫療器械,平穩降壓。特別重要的是,高血壓“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須立即開始藥物治療。對高血壓患者而言,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因此,必須最大程度地對高血壓本身和相關的、能夠改變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治療。對於所有高血壓患者而言,降低血壓是“硬道理”。
所有高血壓患者血壓均應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對於糖尿病以及“高危和很高危”的其他患者,包括腦卒中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患者,血壓應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壓藥是從不離手的,但是血壓計也應不離身。特別是血壓不穩定的患者,建議每天測量2~3次血壓,並使用它觀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壓變化,避免因血壓突然升高而導致心腦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來調節血壓的措施有許多,比如、飲食、情緒等都對高血壓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醫療器械對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為重要的。

影響因素

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 圖解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示意圖
凡能影響心輸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響動脈血壓。

每搏輸出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動脈血壓,心輸出量多,血壓升高,輸出量少,血壓下降。輸出量的多少決定於每搏輸出量和每分鐘的心搏頻率,如每搏輸出量不變而心搏頻率增加,則動脈血壓明顯上升,一般對舒張壓影響較大,心輸出量增加使舒張期縮短,舒張壓也上升,脈搏壓減小。如心搏率不變只是每搏輸出量加多,則收縮壓明顯升高,舒張壓稍有增加,因而脈搏壓加大,收縮壓主要反映每搏輸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變對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有影響,但對舒張壓的影響更為明顯。外周阻力減小使舒張壓降低,脈搏壓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動脈血壓流速減慢,舒張期末動脈存血加多,使舒張壓升高,脈搏壓減小。可見舒張壓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壓病患者由於動脈硬化會使外周血管阻力過高,從而導致動脈血壓特別是舒張壓的顯著升高。

大動脈管壁的彈性有緩衝動脈血壓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脈搏壓,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動脈血壓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彈性纖維和平滑肌逐漸被膠原纖維所取代,血管壁的彈性大減,緩衝血壓升高的作用相應減弱從而導致血壓上升。

循環血量的影響,正常封閉型循環的動物,循環血量與心血管容積基本適應,能使之充盈,可維持約7毫米汞柱的循環平均壓。這一數值正常生理情況下變動不大,不是動脈血壓顯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嚴重失血時,如失血量超過30%,循環血量不能維持心血管系統的充盈狀態,體循環平均壓將下降到不能推動足夠的血量回心。由於回心血量不足,會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時可減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見循環血量是決定動脈血壓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實驗得到的結果,在整體情況下常幾種因素相繼出現,互相影響,出現複雜情況。如心搏率的顯著變化會引起心血管系統充盈度和心輸出量的相應改變。而心輸出量的改變也會引起動脈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改變。在神經體液調節下,凡能引起心輸出量改變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變,呈現血壓的相應升降。

調節機制

血壓調節機制

血壓測量血壓測量
在整體情況下,影響血壓的主要因素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整合作用下進行活動的,另外還有涉及腎上腺﹑垂體等激素分泌和腎功能狀態和體液平衡等因素的影響。動物在多種刺激下出現血壓的變動,但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機制總能保持動脈血壓的穩定。按照調節恢復的速度,血壓調節機制可分為快速調節機制和緩慢的調節機制。

快速調節機制

作用迅速,在血壓突然改變數秒鐘後就開始作用。包括動脈壓力感受器反射,即減壓反射; 中樞神經系統缺血性升壓反射(通過交感縮血管神經的作用);化學感受器引起的反射(血中氧分壓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壓升高時刺激頸動脈體和主動脈脈體的化學感受器所引起的加壓反射)。

血壓變動數分鐘後其它調節機制開始活動,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血管收縮調節機制;血管應力性舒張反應(血壓改變後血管口徑也相應改變以適應可以利用的血量); 從組織間隙進入毛細血管或從毛細血管逸出的體液轉移以保證必要的血量和適當的血壓。

在快速動脈血壓調節機制中,頸動脈竇主動脈弓減壓反射的作用最為重要,它可以控制動脈血壓不致過高,在腦的中樞支配下決定這種反射的加強或削弱,來保證血壓的穩定,從而對心血管系統起保護作用。這種反射的命名是因壓力感受器分布最集中的部位在頸動脈竇區和主動脈弓區。在竇區和弓區以外還有很散的分布,一般動脈也有分布。當動脈血壓顯著升高時,壓力感受器受到更有力的衝擊而被牽張,使其傳入衝動頻率增加,傳到心血管中樞,經整合作用後,能加強迷走神經對心搏的抑制作用,同時減弱交感神經對心臟和外周血管的刺激作用,結果使心搏率減慢,心收縮力減弱,小動脈(阻力血管)和靜脈(容量血管)都舒張,這些反應都使過高的血壓恢復正常。這種反射屬負反饋反射,因為它是由血壓過高所引起的。當血壓過低時,壓力感受器受到的衝擊較弱,傳入神經衝動減少,心血管中樞支配的迷走神經活動減弱,交感神經活動加強,結果使心搏加強,動靜脈收縮力加強,引起動脈血壓的上升。這種減壓反射也可由廣泛分布在小動脈區的壓力感受器引起所謂“瀰漫性血管張力反射”,這是中國生理學家徐豐彥在1937年發現的,它不如上述反射作用持久而且靈敏度較低。迷走加壓反射由右心房內壓和大靜脈血壓顯著下降刺激迷走神經加壓纖維所引起,在大失血時出現。

長期調節機制

血壓快速調節機制一般在數小時或數月內由於動物適應而失效。在血壓長期調節中要依靠腎臟─體液─壓力調節機制。這種機制包括通過調節血量所產生的血壓調節作用以及由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和醛固酮對腎功能的調節作用,其中也有負反饋作用。當血壓下降時,腎的泌尿量減少,體液得到保存,部分進入循環系統,血量因之增加,使靜脈回心血量和輸出量都增加,從而導致血壓的回升。在血壓過高時腎的泌尿量增加,使一般體液和血液都減少,靜脈回心血量和心輸出也隨之減少,結果引起血壓的下降。這種調節機制在血壓未恢復正常以前,可以長期起有效調節血量和血壓的作用。

產檢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