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蚯蚓

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柱形,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後,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蚯蚓在中藥里叫地龍(開邊地龍、廣地龍),《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作用。

基本信息

概述

蚯蚓蚯蚓

蚯蚓,中藥叫地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作用。在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蚯蚓可以生產多種中藥西藥、人、畜用藥品、地龍注射液普恩復溶栓、百奧、抗栓、步長膠囊。 蚯蚓可以作為各種家禽、家畜、漁業水產品、水族寵物食品、動物性活食餌料、飼料添劑誘食劑。乾蚯蚓可以作為各種魚類、水產品高檔開口餌料。 鮮蚯蚓是高蛋白活餌料。畜禽動物,長吃蚯蚓可以減少用藥量,降低死亡率。 凍蚯蚓是高效益藥物餌料,各種畜禽動物長吃蚯蚓可改善肉蛋奶品質,減少藥物殘留。魚苗場,水產養殖場,長吃蚯蚓苗壯,體強,顏色鮮艷。 蚯蚓具有利尿、鎮痛、平喘、降壓、解熱、抗驚厥等作用。 蚯蚓含有地龍素、地龍解熱素、維生素B族複合體等成分。 蚯蚓可以提取蛋白酶、蚓激酶、蚯蚓纖溶酶等生物藥品。
蚯蚓為常見的一種陸生環節動物,生活在土壤中,晝伏夜出,以畜禽糞便和有機廢物垃圾為食,連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攝食植物的莖葉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農業增產。世界的蚯蚓約有 2500多種,我國已記錄229種。環毛屬(Pheretima),廣種類多,我國有2000多種。

參環毛蚓,體較大,長110-380mm,寬5-12mm。體背部灰紫色,腹面稍淡。前端較尖,後端較圓,長圓柱形。頭部退化,口位在體前端。全體由100多個體節組成。每節有一環剛毛,剛毛圈稍白。第14-16節結構特殊,形成環帶,無剛毛。雌性生殖孔1個位於第14節腹面正中,雄性生殖也1對位於第18節腹面兩側,受精囊孔3對位於6-7,7-8,8-9節間。
威廉環毛蚓,體長96-150mm,寬5-8mm。背面青黃色或灰青色,背中淺深青色。環帶占14-16三節,無剛毛。身體上剛毛較細,前端腹面並不粗而疏。雄生殖孔在18節兩側一淺交配腔內,陷入時呈縱裂縫,內壁有褶皺,褶皺間有剛毛2-3條,在腔底突起上為雄孔,突起前面通常有孔頭突。受精囊孔3對,在6-7,7-8,8-9節間,孔在一橫裂中的小突起上,無受精囊腔。8-9,9-10節間缺隔膜,盲腸簡單。受精囊的盲管內端2/3在平面上,左右彎曲,為納精囊。
通俗環毛蚓,本種身體大小、色澤及內部構造與威廉環毛蚓相似。唯受精囊腔較深廣,前後緣均隆腫,外面可見腔內大小乳突各一。雄交配腔亦深廣,內壁多皺紋,有平頂乳突3個,位置在腔底,有一突為雄孔所在處,能全部翻出,一如陰莖
櫛盲環毛蚓,體長100-150mm,寬5-9mm。背面及側面有深紫色或紫紅色。剛毛圈不白,環帶占3節,無剛毛。身體前部剛毛雖粗,但在2-9節並不特殊粗。雄生殖孔在一個十字形突的中央,常由一淺囊狀皮褶蓋住,內側有一個或多個乳頭,其排列變化很大。受精囊孔3對,位於6-7,7-8,8-9節間,其位置幾近節周的一半距離,孔在一乳頭的後側,前後兩側表皮腺腫大,孔常陷入,孔的內側腹面在剛毛圈前或後,有乳頭突,排列較規則。8-9,9-10節間缺隔膜。盲腸複式,其腹側有櫛狀小囊。副性腺有索狀短管。盲管較受精囊本體長,內端3/4稍粗,或直或稍彎曲。

大平三號蚯蚓,大平3號蚯蚓是採用日本品種大平2號和北星2號進行雜交而成。 大平3號具有以下特徵:外表基本與大平2號相仿,色澤鮮紅,平均個體重0.4克,最大個體達1.5克。

藥品簡述

蚯蚓蚯蚓

藥名:地龍
漢語拼音:dì lóng
英文名:LUMBRICU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
2、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
3、Pheretima vulgaris Clen 4.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
別名:地龍乾 廣地龍 炒地龍、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無、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龍、地龍子、土蟺、蟲蟮地龍。
性味:鹹、寒。
歸經:入肝經肺經膀胱經
功能:清熱熄風,平肝降壓,洛絡通痹,清肺平喘,利尿通淋。
主治: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眩暈頭痛,肺熱咳喘,熱結尿閉,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壓症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2克,研末吞服每次2-3克。
生態環境:生活於潮濕疏鬆之泥土中,行動遲生長環境地龍養殖緩。
資源分布:廣地龍主產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土地龍主產河南、山東、安徽等省。
藥材基源:為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ctima aspergillum(perrier)或縞蚯蚓Mllolbophora caliginosa(Savigny)trapezoides(Ant.Deges)的乾燥體。前者習稱“廣地龍”,後者習稱“土地龍”。
採收儲藏:夏秋季從潮濕、腐植質多的泥土中(如菜園、耕地、溝渠邊)採挖;或用鮮辣寥草搗爛,加入茶鹵和清水,倒在蚯蚓多的地方以誘捕之。

炮製

蚯蚓品種類型蚯蚓品種類型

將原藥用水洗淨泥垢,迅速撈起,曬乾,切1.5-2cm段片,篩去灰屑。
炒地龍: 取地龍100公斤,用黃酒15公斤拌勻略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略見焦斑時,即取出攤涼。酒炒後能去除腥臭味,增強通絡之功。
廣地龍: 將捕得參環毛蚓拌以稻草灰,用溫水稍泡,除去體外粘液,然後用小刀或剪刀將腹部由頭至尾剖開,洗淨,曬乾或焙乾。
酒制:取淨蚯蚓段,加入黃酒拌勻,置鍋,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呈棕色時,取出,放涼。每地龍100公斤,用黃酒12.5公斤(《規範》)。
滑石粉制:取滑石粉,置鍋內加熱後,投入蚯蚓段,拌炒,至鼓起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遼寧)。
甘草制:取原藥材,用清水洗淨內含泥土,撈起,曬至8成乾,切成1.5厘米長段,放入甘草濃湯中,浸泡2小時,撈起,曬乾,即成。每1公斤,用甘草120克(廣東)。
燙制:先將砂炒熱,加入蚯蚓拌抄致鼓起,篩去砂即可(《集成》)。
蚯蚓生品不利於成分煎出,由於腥味太大,也不便於服用,地龍炒與燙對成分有一定的損失,醋製品的水浸煮劑所含的成分(含氮的成分而具鹼性)較生品、酒製品、清炒品及砂燙品為高,而且醋制後,不但可去掉不良氣味,還可以引藥入肝更好發揮藥效。(孫華材:《中成藥研究》,(10):45,1982)。

用藥禁忌

1、胃呆納少者不宜多用。
2、陽氣虛損、脾胃虛弱、腎虛喘促、血虛不能濡養筋脈者不宜使用。
3、畏、鹽。(《藥對》)
4、傷寒非陽明實熱狂躁者不宜用,溫病無壯熱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黃疸緣大勞,腹脹屬脾腎虛,陰虛成勞瘵者,成在所忌。(《本草經疏》)
5、常規劑量毒性小,過量使用可出現頭痛、頭昏,血壓先升後降、腹痛、呼吸困難、消化道出血。
6、過敏反應:肌肉注射地龍針劑可出現過敏反應,表現為口唇發麻、皮疹、臉色蒼白,大汗、呼吸困難、血壓下降

中藥化學成分

地龍地龍

參環毛蚓和背暗異唇蚓含溶血成分:蚯蚓素(lumbritin),解熱成分:蚯蚓解熱鹼(lumbrofebin),有毒成分: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ilysin)等。還含6-羥基嘌呤( hypoxanthine),黃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guanine),胍(guanidine),膽鹼(choline),以及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賴氨酸(lysine)等胺基酸。
我國市面出售的赤子愛勝蚓和美國紅蚓即紅色愛勝蚓的雜交種,稱為“大平二號蚓”,其中含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纈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和、鉬、佤、鎂等元素。近年從赤子愛性蚓體內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其前體物質1-O-烷基-2-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1-O-alkyl-2-acyl-sn-glycerophosphocholine)占磷脂醯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的比例高達61.4%。
據日本人研究含有溶血作用物質蚯蚓素(Lumbitin,C259H528O125N47SP3(CaCl2)19·3H2O,解熱作用物質蚯蚓解熱鹼(Lumbrofebrin,C9H18N2O6)可能為酪氨酸(Tyrosine)的衍生物,並有一種有毒成分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ilysin)。此外,並含有脂肪酸、類脂化合物、膽固醇、膽鹼、維生素B、黃尿圜(Xanthine)、胍(Guanidine)及磷等。

藥理作用

1、溶栓和抗凝作用
參環毛蚓體腔液乾粗粉直接注入大鼠十二指腸30mg/kg,以動靜脈插管串線粘附纖維蛋白方法測纖維蛋白生成,具有明顯的溶纖維蛋白活性,煮沸或烘乾後活性即喪失。以纖維蛋白平板測定法證明,凍乾粗粉5μg與尿激酶1u的溶纖維蛋白活性相當。但纖維蛋白平板經85℃水浴加熱30min後,尿激酶的活性喪失而凍乾粗粉的活性仍部分保留。說明凍乾粗粉溶纖維蛋白機制與尿激酶不完全一樣。尿激酶的作用是激活纖維蛋白溶酶原使之成為有活性的纖溶液,催化纖維蛋白溶解,蚯蚓凍乾粗粉除了有尿激酶樣纖溶作用外,尚有直接催化纖維蛋白水解的作用。赤子愛勝蚓提取液在體外對兔靜脈血栓有溶解作用,對已凝固的纖維蛋白膠板也有一定纖溶活性。其纖溶作用有直接纖維蛋白溶解和激活纖溶酶原的間接作用,但以直接纖溶為主。家兔靜注蚯蚓水浸液0.lg/kg或0.2g/kg,對頸總動脈一頸外靜脈血流套路法實驗性血栓形成有明顯抑制作用,灌服1g/kg亦有明顯抑制,但軟弱,靜注0.02g/kg有溶栓作用。家兔靜注廣地龍(Lumbricus kangtang6nsis)醇提取注射液(每 1ml含生藥 2g)2ml/kg,可明顯延長血小板血栓和纖維蛋白血栓形成時間,使血栓長度和乾重減少,並降低血液粘度。家兔靜注人工養殖的正蚓科雙胸蚓屬(Lumbricche bimastos)粗提取液,可顯著降低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並使代球蛋白溶解時間顯著縮短。粗提取液經進一步萃取,製備出含多種纖溶酶和纖溶酶原激活物的製劑,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可使兔血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增加,血小板聚集性顯著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降低,紅細胞剛性指數降低,提示其通過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紅細胞膜穩定性等發揮作用。蚯蚓乾粉水浸液在體外對家兔纖維蛋白和凝血塊均有溶解作用。家兔靜注水煎醇沉注射液對耳緣靜脈血栓有明顯溶解作用。正常志願者口服蚯蚓提取物亦有明顯的抗凝和纖溶作用,且與劑量相關。凝血活酶時間明顯延長,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強,代球蛋白溶解時間縮短及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含量增加。從蚯蚓提取的纖溶酶(凍乾粉)給家兔灌胃,0.05g/(kg·d)或 0.1g/(kg·d),連續3d,從心臟取血,在體外形成的血栓長度、濕重、乾重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
地龍煎劑在體外對牛凝血酶促進人血纖維蛋白原凝聚有明顯抗凝血酶作用。赤子愛勝蚓提取物對凝血酶時間(TT)有明顯延長作用,在缺乏抗凝血酶-III(AT-III)的血漿中加入該提取物也可使TT明顯延長,但延長程度較小,說明這種作用有依賴AT-III和不依賴AT-III的兩個部分。家兔靜注地龍提取物(EE)可明顯延長TT其半衰期0.32h在體外EE亦可明顯延長TT和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KPTT)。廣地龍水浸液加鹼水解後再用乙醇分級分離,所獲提取物亦可明顯延長KPTT和TT,其抗凝血酶活性不能被AT-III抗體及魚精蛋白中和,表明其活性不依賴於AT-III 該活性成分不屬多糖或蛋白質,可能是一種耐鹼耐熱的小肽或含雙鍵化合,與水蛙素、肝素等抗凝物質不同。 高血粘度綜合徵和缺血性中風患者每口口服赤子愛勝蚓提取液,連續14d為三療程,服1~2療程,患者的血細胞比、血沉、血漿粘度、血纖維蛋白原等均有降低。家兔靜注地龍提取液,可使血小板聚集性顯著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降低,紅細胞剛性指數降低。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給動物靜注地龍注射液對氯仿一腎上腺素或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鋇或毒毛花著G誘發的家兔心律失常均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對心臟傳導亦有抑制作用。
(2)降血壓作用麻醉犬靜注廣地龍熱水浸劑或乙醇浸出液0.1g/kg,30~45min出現血壓下降,可維持2一3h;正常大鼠三次灌胃大劑量(10g/kg)或腎型高血壓大鼠每日準胃小劑量(50mg/kg),連續2星期,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腎型高血壓大鼠血壓下降出現於給藥後3~7d並於停藥後第2星期回升到用藥前水平。廣地龍的降壓機制可能是由於它直接作用於脊髓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或通過某些內感受器反射地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部分內臟血管的擴張而使血壓下降。大鼠靜往廣地龍煎劑0.25g/kg,立即引起血壓下降,其降壓過程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相似,如預先靜注PAF受體阻滯劑CV6209顯著抑制廣地龍的降壓作用,提示類PAF物質是廣地龍的重要降壓成分。對易卒中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SP)餵食含地龍飼料,可在不影響SHPSP體重的情況下降低SHRSP血壓,改善血管彈性即增加主動脈負荷濕重比(拉力g/主動脈濕重mg)和斷裂時主動脈最大負荷(拉力g/主動脈濕重mg),降低心體重比(心肌mg/體重g ×10-3),增加腎體重比,且還具有利鈉、利尿和降低三酸甘油作用,提示地龍可能有一定的預防SHRSP卒中發生的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① 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中風):預先腹腔注射地龍注射液10g/kg,對蒙古沙土鼠一測預總動脈結紮造成的缺血性腦卒中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可減輕缺血性腦卒中的症狀,如立毛、轉圈行為和打滾發作等的發生率下降,並明顯降低動物的死亡率,使缺血性腦卒中動物腦組織中降低了的單胺類遞質5一羥色胺和多巴胺趨於恢復,而對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則無明顯影響。
② 抗驚厥和鎮靜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地龍醋酸鉛處理的提取液,可明顯對抗戊四氮和咖啡因引起的驚厥,但不能對抗土的寧引起的驚厥,提示其抗驚厥作用部位是在脊髓以上的中樞神經部位。小鼠腹腔注射地龍乙醇浸出液20g/kg,對電驚厥也有對抗作用,ED為22.18g/kg。地龍醇浸液對小鼠、家兔有鎮靜作用。
③ 解熱作用:蚯蚓水浸劑對大腸桿菌內毒素及溫熱刺激引起的發熱家兔均有良好的解熱作用,但較氨基比林的作用弱。口服廣地龍散 12g,對健康人體溫無降低作用,對感染性發熱患者降溫作用優於阿司匹林(口服0.3g)對非感染性發熱亦有效,但作用出現較晚,一般於服約後0.5-3h顯效,2-5h體溫降至正常。
4、抗癌作用
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l1mg/只,連續58d,對移植的肉瘤S180。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不僅瘤體明顯減少,且可延長小鼠的生存期。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1mg/只,連續6d,對移植性實體瘤H22。也有明顯抑制作用。班蚓提取物經透析後的透析外液對接種肉瘤S180或實體瘤EMT6。的小鼠均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該成分經100℃加熱20min,抑癌作用即消失。地龍可透析組分在體外對胃癌細胞MGC803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背( H3-TdR)的滲入有明顯抑制作用,該組分經56℃加熱0.5h抑瘤作用仍然存在,表明該有效組分分子較小而且耐熱。套用凝膠過濾技術對地龍提取物進行分離獲 4個組分。組分I在體外對胃癌細胞 MGC803的3H-TdR滲入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該組分經56℃加熱0.5h抑瘤作用仍存在,但較未加熱組明顯減弱,提示該組分加熱後抑瘤作用部分保留,具有一定耐熱性。組分IV在體外對胃癌細胞MGC803的3H-TdR滲入也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但該組分經56℃加溫0.5h後抑瘤作用即消失,提示該組分不耐熱,組分II和組分III則均無抑瘤作用。地龍提取物在體外對培養的喉癌細胞 Hep-2有濃度依賴性抑制作用。小鼠灌服地龍提取物與5一氟尿呼慣(5-FU)聯合套用對乳腺癌MA的治療有明顯協同作用,腫瘤生長比單用5-FU延遲3d,癌細胞變性壞死較單用嚴重,小鼠存活時間也較單用延長陽門。地龍提取物與白介素2(IL-2)聯合套用對小鼠肉瘤S180。亦可抑制腫瘤生長,表現協同作用。移植肉瘤S180。的小鼠灌服地龍提取物,與5-FU聯合套用時,對腫瘤的抑制有協同作用,如與輻射增效劑AK123聯合套用則產生更強的輻射增效作用,三者合用則抑瘤效果最好。在體外,地龍提取物與AK123合用對人喉癌細胞Hep-2也表現協同作用。地龍提取物與熱療聯合套用對小鼠實體瘤 EMT6的抑制也有明顯協同作用。  
灌服地龍提取物對正常及荷瘤(S180)小鼠均有促進脾淋巴細胞轉化作用,對給予直線電子加速器照射和未照射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也有促進作用;但體外實驗則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和人血淋巴細胞轉化均有抑制作用。提示地龍提取物可能通過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小鼠腹腔注射地龍提取物100mg/kg,連續6d,可使胸腺及脾臟有核細胞數明顯增加,脾細胞對刀豆球蛋白A(ConA)、脂多糖(LPS)的反應性均明顯高於對照組,脾臟自然殺傷細胞(NK)及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細胞毒(ADCC)活性也顯著高於對照組。對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亦有相似作用,但脾臟NK及AfXIC活性則顯著低於對照組。荷瘤小鼠經深部X線治療機局部照射後,脾重、脾有核細胞數、NK細胞活性、ADCC活性及牌細胞IL-2活性均受到一定抑制,但如加用地龍提取液治療,則未見任何免疫抑制作用,甚至有所提高,提示對機體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可使尾血中吞噬細胞化學發光增強,提示可增強吞噬功能;荷瘤(S180)小鼠NK細胞活性下降,如灌服地龍提取物8d,則NK活性基本恢復。腫瘤患者服用地龍提取物2個月,採用系列抗入淋巴細胞及其亞群單克隆抗體(McAb),用間接免疫螢光法檢測T3,T4,T8,T4/T8,Tb,Tac,B細胞亞群的值,服地龍提取物者可提高T3,T4及T4/T8及,提示其為一種免疫增強劑。接受放射治療的食管癌患者眼地龍提取物150mg,每日2次,能控制患者白細胞下降,效果優於免疫增強刑多抗甲素(polyactin A)。荷瘤(S180)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100mg/kg,連續7d,能使因荷瘤而增加螢光產物(直接反映體內脂質過氧化速率)含量降低,血中谷優甘肽還原酶(GR)、過氧化氫酶(CAT)、谷優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動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則增加,提示地龍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但體外試驗卻證明,地龍提取物與雷射、血葉淋衍生物對S180癌細胞具有協同殺傷作用,化學發光強度也明顯增高,如將自由基清除劑CAT和SOD加入培養基內,則使增強的發光強度明顯減小,提示地龍提取物的協同作用至少部分是通過增加活性氧而實現的。
5、平喘作用
豚鼠腹腔注射地龍液(每1ml含鮮地龍約0.75g/ml)2ml,對卵蛋白引起的過敏性哮喘潛伏期明顯延長,吸入組胺引起的哮喘潛伏期也明顯延長,但對吸入乙酸膽鹼引起的哮喘則無影響。大鼠腹腔注射地龍液2ml,連續3d對卵蛋白引起的被動皮膚過敏反應有抑制作用。在體外,地龍液8×10-7g/ml濃度對豚鼠離體氣管由組胺引起的收縮有明顯抑制作用。從蚯蚓提出的含氮成分對大鼠、家兔肺灌注法有顯著擴張支氣管作用,並能對抗組胺和毛果美香鹼引起的支氣管收縮。靜注於豚鼠,50%動物可耐受致死量組胺。認為地龍的某種組分可阻滯組胺受體,對抗組胺使氣管痙攣及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此為平喘的主要機制。
6、對平滑肌的作用
從廣地龍提取出的淡黃色結晶,能使已孕和未孕大鼠或豚鼠離體子宮緊張度明顯升高,濃度增加可使之呈痙攣收縮狀態;靜注1mg/kg,可使家兔在位子宮緊張度升高,靜注 3~6mg/kg或灌服 10~20mgl/kg,可使慢性子宮瘺管家兔子宮收縮明顯增強。此外,該結晶0.5~ 1mg/kg靜注,對家免在位腸管亦有明顯興奮作用,對大鼠後肢血管灌流亦表現明顯興奮,但對在體豚鼠支氣管作用較弱。
7、其他作用
蚯蚓3%醋酸提取物、2.5%硫酸提取物。84%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在體外對人型結核桿菌有較強抑制作用,由3%醋酸提取的兩種物質抑制人型結核桿菌的最稀釋位數分別為100信及70倍,2.5%硫酸提取物的最高稀釋倍數為100倍,此三種提取物均耐熱; 84%乙醇及五油醚提取物的最高稀釋倍數均為3200倍,但不耐熱。地龍提取物在體外對小鼠和人的精子均有快速殺滅作用,其中的蛻拍酸、透明質酸能迅速使精子制動、凝集,並使其結構受到破壞。地龍提取液外用對局限性硬皮病有效,經生化分析提取物具有特異性降解膠原纖維的膠原酶,其療效很可能是局部變性膠原纖維降解所致。

配伍套用

1、配附子:治痹證關節疼痛。地龍蟲類靈動之品,走經絡,通血脈,擅舒筋活絡之功;附子辛大熱,散陰寒,通關節,搜風除濕。二藥相合,溫通經脈,散寒除濕,通痹止瘸,用於治療寒濕痹痛不能轉側,骨節煩疼掣痛,關節不得屈伸等證,是為佳對。
2、配川烏、沒藥: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治風寒濕邪留滯經絡,以致氣血不得宣通,營衛失其流暢,而見肢體掣痛,關節伸屈不利等症。《素問·至真要大論》:“留者攻之”,“逸者行之”,治宜祛風、舒筋、活血三者兼顧,烏頭祛風濕,地龍舒筋絡,沒藥行血氣,合而用之,風濕得去,經絡得通,經血暢行,諸證可愈。
3、配蜈蚣:二藥同為平肝熄風,定痙止搐要藥。蜈蚣熄風力強,對於抽搐頻作、手足顫抖、舌強言蹇,頭搖不止等療效較好;地龍搜風力勝,對於四肢痙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療效好。二藥相伍,同入肝經,可增強熄風止痙之效,是為常用的熄風藥對。
4、配夏枯草:治肝火上炎,因致頭痛眩暈者。地龍鹹寒,降肝火,熄肝風;夏枯草苦寒,泄肝火,平肝陽。二藥配伍,同入肝經,清肝泄火,功專力宏。據現代藥理研究報導。地龍及夏枯草均有降血壓的作用,試用於多種高血壓瘸盼治療,效果良好。
5、配天麻:治眼黑頭鏇,偏正頭痛。多由肝血不足,虛風上擾所致。天麻專入肝經,為熄風要藥,味甘性平,緩肝之急,虛風內作,非天麻不治。地龍蟲類靈動,走而不守,清泄肝火,通利血脈,涼肝熄風,解痙止痛。天麻合地龍,一長於緩肝熄風治暈,一長於通絡熄風止痛,二者相輔相濟,平熄內風,治暈止痛,收效甚著。
6、配黃連:清熱勰毒,消腫散癇。用治熱毒癰疽,療瘡或無名腫毒,既可煎湯內服,又可局部塗抹外用。地龍解毒消腫,為治瘡瘍腫毒之要藥;黃連苦寒,瀉火解毒力強。癰胂疔毒之證,大多火毒所為。單用地龍雖能解毒療瘡,但清熱瀉火力弱;獨用黃連雖能清火泄熱,拔毒消腫力弱,二藥同用,相須相使,大增清熱拔毒,消腫止痛之功,
7、配桑白皮:用治肺熱傷陰,肺失清肅之咳喘。二藥皆辛,同入肺經。桑白皮質潤而味辛,液以潤燥,辛瀉肺,偏入氣分,主去肺中邪熱。地龍肉質輕而性寒,輕以去實,寒以勝熱,兼入血分,主瀉肺中伏火。二藥相伍,相須為用,一氣一血,清肺熱而不傷陰,護陰液而不致戀邪,治肺熱陰傷之咳喘,多有神功,尤宜於正氣稍弱,伏火不盛者。

常用方劑

1、治傷寒六、七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欲起走: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餃汁及水煎之,並善。(《補缺肘後方》)
2、治小兒急慢驚風:白頸蚯蚓,不拘多少,去泥焙乾,為末,加硃砂等分,糊為丸,金箔為衣,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下。(《攝生眾妙方》)
3、治小兒慢驚風,心神悶亂,煩懊不安,筋脈拘急,胃虛蟲動,反折啼叫:乳香(研)半錢,胡粉一錢。上二味,合研勻細,用白頸蚯蚓生捏去土,爛研和就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蔥白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聖濟總錄》乳香丸)
4、治抽筋:地龍一條,胡黃連一錢。水煎,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藥》)

民間驗方

地龍酒
處方:地龍5條、 烏芋20g、 白酒100ml。
炮製:將地龍去泥洗淨,與烏芋共絞取汁;與酒勻和倒入鍋中,上火煎數沸,去渣候溫備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痙通絡。主治出疹血熱毒盛,黑陷不起。
用法用量:1次頓服。摘錄《民間驗方》

食療藥膳方

1、桃仁地龍餅:桃仁20個,地龍30克,紅花、當歸、川芎各10克,黃芪100克,玉米面400克,小麥面100克,白糖適量。將桃仁去皮尖,略炒後研碎,地龍酒炒後研細末,余藥水煎取汁,以藥汁和玉米面,小麥面、地龍粉及白糖,製成小餅,撒上桃仁末,烙熟服食,每日1劑。可補氣活血,通經活絡,適用於氣虛血瘀之半身不遂,肢軟無力,語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黃或暗淡無華等。
2、地龍燉鳳爪地龍30克,鳳爪10隻,調味品適量。將鮮地龍清水活養24小時,使其吐出泥沙濁液,然後放入鍋中。煎取地龍汁100毫升左右。鳳爪洗淨晾乾,置油鍋內炸至爪皮起泡時撈出。用料酒、食醋、蒜泥、姜米、精鹽、濕澱粉勾成芡汁,倒入鍋中,放入鳳爪,小火燜30分鐘,而後加入地龍汁,再燜片刻即成,3日1劑。可滋養肝腎,利尿活絡。適用於卒中後遺症,糖尿病足等。
3、冬瓜燜地龍:地龍30克,冬瓜500克,調味品適量。將地龍烘乾,研末備用。冬瓜刨淨外表皮,去瓤,洗淨,切塊,在沸水鍋內稍燙至半斷生。沙鍋內放入適量清湯、混合油、蒜泥、淡豆豉等,武火煮沸後,再入冬瓜、地龍末,文火煮至冬瓜熟時,調入精鹽、胡椒粉、醬油、味素、蔥白調味即成,每日1劑。通絡祛風,利水降壓。適用於卒中後遺症,肥胖症,冠心病,腎病綜合徵等。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1、廣地龍,呈長條狀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cm,寬1-2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為生殖帶,習稱“白頸”,較光亮。體前端稍尖,尾端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淺。雄生殖孔在第18節腹側剛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緣有數圈環繞的淺皮褶,內側剛毛圈隆起,前面兩邊有橫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邊10-20個不等。受精囊孔3對,位於6-9節間一橢圓形突起上,約占節周5/11。體輕,略呈革質,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
2、滬地龍,長8-15cm,寬 0.5-1.5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受精囊孔3對,在6-7,7-8,8-9節間。第14-16節為生殖帶,較光亮。第18節有1對雄生殖孔。通谷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縱向裂縫狀;櫛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個或多個小乳突。

顯微鑑別

廣地龍(參環毛蚓)粉末牲:淡灰色或灰黃色。
1、斜紋肌纖維無色,少數淡棕色,肌纖維易散離或相互紋絞結,大多彎曲或稍平直,直徑4-36(-66)μm,邊緣常不整齊,有的局部膨大,明間相間紋理不明顯。
2、表皮黃綠或黃棕色,細胞界限不明顯,有暗棕色色素顆粒,散在或聚集成條狀、網狀。
3、剛毛少見,常碎斷散在,淡棕色或黃棕色,中部直徑34-63μm,先端多鈍圓,表面可見縱裂紋。品質標誌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三十;浸出物用熱浸法測定,水浸出物不得少於16.0%。

生理結構

系統結構

蚯蚓體呈圓柱狀,細長,各體節相似,節與節之間為節間溝(intersegmental furrow)。
頭部不明顯,由圍口節(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葉(prostomium)組成。口前葉膨脹時,可伸縮蠕動,有掘土、撮食、觸覺等功能。

圍口節為第 1體節,口位其腹側,口前葉下方。肛門在體無端,呈直裂縫狀。自第2體節始具剛毛,環繞體節排列,稱環生(Pperichaetine)。

剛毛簡單,略呈S形,大部分位於體壁內的剛毛囊中。

性成熟個體,第14-16體節色暗腫脹,無節間溝,無剛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剛毛),如戒指狀,稱為生殖帶或環帶(clitellum)。生殖帶的形態和位置,因屬不同而異。生殖帶的上皮為腺質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時期可形成卵繭(cocoon)。生殖帶的第一節即第14體節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體節腹側兩側為一對雄性生殖孔。納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2一4對,隨種類不同而異,自11-12節間溝開始,於背線處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體腔液,濕潤體表,有利於蚯蚓的呼吸作用進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體壁和次生體腔

蚯蚓的體壁由角質膜、上皮、環肌層、縱肌層和體腔上皮等構成。最外層為單層柱狀上皮細胞,這些細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質膜(cuticle)。此膜極薄,由膠原纖維和非纖維層構成,上有小孔。柱狀上皮細胞間雜以腺細胞,分為粘液細胞和蛋白細胞,能分泌粘液可使體表濕潤。蚯蚓遇到劇烈刺激,粘液細胞大量分泌包裹身體成粘液膜,有保護作用。上皮細胞基部有短的底細胞,有人認為可以發育成住狀上皮細胞。感覺細胞聚集形成感覺器,分散在上皮細胞之間,基部與上皮下的一薄層神經組織的神經纖維相連。此外尚有感光細胞,位上皮的基部,也與其下的神經纖維相連。

上皮下面神經組織的內側為狹的環肌層與發達的縱肌層。環肌層為環繞身體排列的肌細胞構成,肌細胞埋在結統組織中,排列不規則。縱肌層厚,成束排列,各束之間為內含微血管的結締組織膜所隔開。肌細胞一端附在肌束間的結締組織膜上,一端游離。縱肌層內為單層扁平細胞組成的體腔上皮。

蚯蚓的肌肉屬斜紋肌,一般占全身體積的40%左右,肌肉發達運動靈活。蚯蚓一些體節的縱肌層收縮,環肌層舒張,則此段體節變粗變短,著生於體壁上斜問後伸的剛毛伸出插入周圍土壤;此時其前一段體節的環肌層收縮,縱肌層舒張,此段體節變細變長,剛毛縮回,與周圍土擺脫離接觸,如此由後一段體節的剛毛支撐即推動身體向前運動。這樣肌肉的收縮波沿身體縱軸由前向後逐漸傳遞。引起蚯蚓運動。

蚯蚓為次生體腔,很寬廣,內臟器官位於其中。體腔內充滿體腔液。含有淋巴細胞、變形細胞、粘液細胞等體腔細胞。當肌肉收縮時,體腔液即受到壓力,使蚯蚓體表的壓力增強,身體變得很飽滿,有足夠的硬度和抗壓能力。且體表富粘液,濕潤光滑,可順利地在土壤中穿行運動。

體腔被隔膜依體節分隔成多數體腔室(coelomic compartment),各室有小孔相通。每一體腔室由左右二體腔囊發育形成。體腔囊外側形成壁體腔膜,內側除中間大部分形成髒體腔膜外,背側與腹側則形成背腸系膜和腹腸系膜。蚯蚓的腹腸系膜退化,只有腸和腹血管之間的部分存在;背腸系膜則已消失。前後體腔囊間的部分,緊貼在一起,形成了隔膜(septum)。有些種類在食道區無隔膜存在。

體壁內的壁體腔膜(parirtal peritoneum)明顯。而腸壁的髒體腔膜(visceral peritoneum)退化。中腸的髒體腔膜特化成黃色細胞(chloragogan cell),可能有排泄作用。

消化系統

蚯蚓有很獨特的消化系統:消化管縱行於體腔中央,穿過隔膜,管壁肌層發達,可增進蠕動和消化機能。消化管分化為口、口腔、咽、食管、砂囊、胃、腸、肛門等部分。 口腔可從口翻出,攝取食物。咽部肌肉發達,肌肉收縮,咽腔擴大可輸助攝食。咽外有單細胞咽腺,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濕潤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咽後連短而細的食道,其壁有食道腺,能分泌鈣質,可中和酸性物質。食道後為肌肉發達的砂囊(gizzard),內襯一層較厚的角質膜,能磨碎食物。自口至砂囊為外胚層形成,屬前腸。砂囊後一段消化管富微血管,多腺體,稱胃。胃前有一圈胃腺,功能似咽腺。胃後約自第15體節開始,消化管擴大形成腸,其背側中央凹入成一盲道(typhlosole),使消化及吸收面積增大。消化作用及吸收功能主要在腸內進行。腸壁最外層的髒體腔膜特化成了黃色細胞。自第26體節開始,腸兩側向前伸出一對錐狀盲腸(caeca),能分泌多種酶,為重要的消化腺。胃和腸來源於內胚層,屬中腸。後腸較短,約占消化管後端20多體節,無盲道,無消化機能。以肛門開口於體外。

循環系統

蚯蚓的循環系統由縱血管、環血管和微血管組成,屬閉管式循環。血管的內腔為原體腔被次生體腔不斷擴大排擠,殘留的間隙形成。

縱血管有位於消化管背面中央的背血管(dorsal vessel)和腹側中央的腹血管(ventral vessel)。背血管較粗,可搏動,其中的血液自後向前流動;腹血管較細,血液自前向後流動。緊靠腹神經索下面為一條更細的神經下血管(subneural vessel)。食管兩側各有一條較短的食管側血管(lateral。oesophageal vessel)。環血管主要有心臟 4~5對(P. hupeiensis為4對,P. aspergrillum為5對),在體前部,位置因種類不同而異。心臟連線背腹血管。可搏動,內有瓣膜,血液自背側向腹側流動。壁血管(parietal vessel)連於背血管和神經下血管,除體前端部分外,一般每體節一對。收集體壁上的血液人背血管。蚯蚓的血管未分化出動脈和靜脈,血液中含有血細胞,血漿中有血紅蛋白,故顯紅色。

血循環途徑主要是背血管自第14體節後收集每體節一對背腸血管含養分的血液和一對壁血管含氧的血液,自後向前流動。大部分血液經心臟入腹血管,一部分經背血管在體前端至咽。食管等處的分支入食管側血管。腹血管的血液由前向後流動,每體節都有分支至體壁、腸、腎管等處,在體壁進行氣體交換,含氧多的血液於體前端(第14體節前)回到食管側血管,而大部分血液(第14體節後)則回到神經下血管,再經各體節的壁血管人背血管。腹血管於第14體節以後,在各體節於腸下分支為腹腸血管入腸,再經腸上方的背腸血管入背血管。

呼吸與排泄

蚯蚓的呼吸排泄很獨特,蚯蚓以體表進行氣體交換。氧溶在體表濕潤薄膜中,再滲入角質膜及上皮,到達微血管叢,由血漿中血紅蛋白與氧結合,輸送到體內名部分。蚯蚓的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體腔液,經常保持體表濕潤,有利於呼吸作用。有人認為蚯蚓也能在水中進行呼吸或行泛氧呼吸

蚯蚓的排泄器官為後腎管,一般種類每體節具一對典型的後腎管,稱為大腎管。環毛屬蚯蚓無大腎管,而具有三類小目管:體壁小腎管(parietalmicronephridium)位體壁內面,極小,每體節約有200一250條,內端無腎口,腎孔開口於體表。隔膜小腎管(septal micronephridiumm)位第14體節以後各隔膜的前後側,一般每側有40一50條,有腎口呈漏斗形,具纖毛,下連內臟有纖毛的細腎管,經內腔無纖毛的排泄管,開口於腸中。咽頭小腎管(pharyngeal micronephridium)位咽部及食管兩側,無腎口,開口於咽。後二類腎管又稱消化腎管。各類小腎管富微血管,有的腎口開口於體腔,故可排除血液中和體腔內的代謝產物。腸外的黃色細胞可吸收代謝產物,後脫落體腔液中,再入腎口,由腎管排出。

神經系統

蚯蚓為典型的索式神經。中樞神經系統有位於第3體節背側的一對咽上神經書(腦)及位於第3和第4體節間腹側的咽下神經節,二者以圍咽神經相連。自咽下神經節伸向體後的一條腹神經索,於每節內有一神經節)。外圍神經系統有由咽上神經節前側發出的8一10對神經,分布到口前葉、口腔等處;咽下神經節分出神經至體前端幾個體節的體壁上。腹神經索的每個神經節均發出3對神經分布在體壁和各器官、由咽上神經節伸出神經至消化管稱為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e system)。

外周神經系統的每條神經都含有感覺纖維和運動纖維,有傳導和反應機能感覺神經細胞,能將上皮接受的刺激傳遞到腹神經素的調節神經元(adjustor neuron),再將衝動傳導至運動神經細胞,經神經纖維連於肌肉等反應器,引起反應,這是簡單的反射弧。腹神經索中的3條巨纖維(giant fiber),貫穿全索,傳遞衝動的速度極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應迅速。

感覺器官不發達,作壁上的小突起為體表感覺乳突,有觸覺功能;口腔感覺器分布在口腔內,有味覺和嗅覺功能;光感受器廣布於體表,口前葉及體前幾節較多,腹面無,可辨別光的強弱,有避強光趨弱光反應。

生殖系統

雌雄同體,生殖器官僅限於體前部少數體節內,結構複雜。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對,很小,由許多極細的卵巢管組成,位第13體節前隔膜後側,卵漏斗(oviduct funnel)一對,位第13體節後隔膜前側,後接短的輸卵管(oviduct)。兩輸卵管在第14體節腹側腹神經索下會合,開口於此腹中線,稱雌生殖孔。另有納精翼(seminal receptacle)3對(P. differingens為4對,P. aspergillum和P. californica為2對),位第7、8、9體節內。納精囊由壇(ampullaa)、壇管和一盲管(diverticulum)構成。為儲存精子之處。納精囊孔開口子6/7、7/8、8/9體節之間腹面兩側。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 2對,很小,位第10及11體節內的精巢囊(seminal sac)內,精漏斗 2對,緊靠精巢下方,前端膨大,口具纖毛,後接細的輸精管。2管於第13體節內合為一條,向後伸,開口於第18體節兩側,為雄性生殖孔。前列腺(prostate gland)一對,位雄生殖孔一側,前列腺管開口於輸精管末端,分泌粘波與精子的活動和營養有關、精巢囊與其後第11及12體節內的貯精囊(seminal vesicle)相通,貯精囊內充滿營養液。精巢產生精細胞後,先入貯精囊內發育,待形成精子,再回到精巢囊,經精漏斗由輸精管輸出。

蚯蚓的精子與卵不同時成熟,故生殖時為異體受精,有交配現象。交配時兩個個體的前端腹面相對,頭端互朝相反方向,借生殖帶分泌的粘液緊貼在一起。各自的雄生殖孔靠近對方的納精囊孔,以生殖孔突起將精液送入對方的納精囊內。交換精液後,二蚯蚓即分開。待卵成熟後,生殖帶分泌粘稠物質,於生殖帶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子其中。當蚯蚓後退移動時,納精囊孔移到粘液管時,即向管中排放精子。精卵在粘液管內受精,最後蚯蚓退出粘液管,管留在土壤中,兩端封閉,形成卵繭、卵在卵繭內發育。卵繭較小,如綠豆大小,色淡褐,內含1~3個受精卵。蚯蚓為直接發育,無幼蟲期。受精卵經完全不均等卵裂,發育成有腔囊胚,以內陷法形成原腸胚。經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繭而出。有人報導環毛蚓有孤雌生殖。

繁殖後代

蚯蚓卵蚯蚓雌雄同體,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節的後側,有兩對精巢囊,每一個囊內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個,通過隔膜上的小孔與後一對的貯精囊相連;貯精囊兩對位於第11節和第12節內,精細胞在精巢中產生後,先進入貯精囊中發育,待成熟後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經輸精管排出。兩條輸精管,在13節後,兩兩平行,當行至第18節與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會合,由雄生殖孔排出,生殖孔在第18節腹面兩側。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狀的卵巢一對,附著在第12、第13節隔膜的後方,成熟的卵落入體腔,經第13節內一對卵漏斗,通過較短的輸卵管,至第14節會合,而由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個。另外,在第6至第9節內,有受精囊2或3對,為接受和儲存異體精子的場所,開口於6至9節間腹部節間溝兩側。 蚯蚓雖說是雌雄同體,但由於性細胞成熟時期不同,故仍需異體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細胞先成熟。成熟後兩條蚯蚓要進行交配,交配時,副性腺分泌粘液,使雙方的腹面相互粘著,頭端分向兩方。雄性生殖孔與異體受精囊孔相對,精液從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過對方的受精囊孔進入受精囊內。交換精液後兩條蚯蚓各自分開。待卵成熟後環帶分泌粘稠物質,在環帶外凝固而成環狀粘液管(蚓繭),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繭中。當蚯蚓作波浪式後退運動時,蚓繭相應逐漸向前移動,當移至受精囊孔處精子逸出,在繭中受精。蚯蚓繼續後退,最後蚓繭離開身體,兩端封閉而留在土中。每個蚓繭有1~3個胚胎,2~3周內孵化。如環境不適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蚯蚓的壽命

蚯蚓的壽命長短常因其種類和生態環境的不同而異。計算蚯蚓的壽命,一般從個體發育開始,到個體生命結束為止。即從幼蚓從蚓繭破繭而出,到蚓蚓自然死亡為止,它包括從幼蚓到性成熟、完全成熟、衰老.直至死亡各個階段。不同種類的蚯蚓其壽命長短也有差異。一般在養殖狀態下的蚯蚓其壽命要高於野外自然條件下生活的蚯蚓。正蚓類在田間的壽命大約 4 年時間,然而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長異唇蚓壽命可高達 10 年零 3 個月。赤子愛勝蚓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其壽命約 15 年,從精卵的發生、交配授精、排卵、受精, 7 一 10 天生產蚓繭, 14 一 21 天后孵出幼蚓, 3 一 4 個月後性成熟,環帶開始出現, 1 年後完全成熟,1-1.5年後開始衰老,環帶消失,此後為衰老期, 15 年後即死亡。蚯蚓環帶的消失,標誌著蚯蚓繁殖期的終結,衰老隨之開始、這時蚯蚓的體重下降,各個器官、系統結構和機能也出現衰老,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因生理機能衰老而死亡。當然蚯蚓在自然界還常常受到各種天敵、病害以及惡劣環境的侵害而死亡,因此在自然界蚯蚓的壽命一般較之人工養殖的條件下要短得多。

與人類的關係

蚯蚓以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為食,經常在地下鑽洞,把土壤翻得疏鬆,使水分和肥料易於進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蚯蚓可以作為家禽的飼料,是、鴨喜好的“肉類”食物;蚯蚓還在淡水釣魚中適應面廣,各種水域、魚類、氣候都較適宜的釣餌。但蚯蚓也有為害的一面。有一種寄生在豬體內的寄生蟲——豬肺絲蟲,在它的幼蟲生長發育中,有一段時間是寄生在蚯蚓體內的。因此,在豬肺絲蟲流行的地區,蚯蚓為這種寄生蟲繁殖提供了方便的條件。活蚯蚓容易傳播疾病,對豬可傳播絛蟲病和氣喘病。對禽類可傳播氣管交合線蟲病、環形毛細線蟲病、異次線蟲病和楔形變帶絛蟲病。

生命活動受溫度的影響

蚯蚓蚯蚓

蚯蚓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蚯蚓對環境的依賴一般比恆溫動物更為顯著,環境溫度不僅影響蚯蚓的體溫和活動,還影響蚯蚓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及繁殖等,而且溫度也對其他生活條件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蚯蚓。因此,溫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條件之一。

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範圍內,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宜的溫度為20—27℃左右,此時能較好地生長發育和繁殖。28—30℃時,能維持一定的生長;32℃以上時生長停止;10℃以下時活動遲鈍;40℃以上時死亡,蚓繭孵化最適18—27℃。可見蚯蚓的最高致死溫度低於其他無脊椎動物。養殖場最好在室內,在南方地區,夏天通風保濕,冬天只要關窗保溫就能全年正常生產(這裡的溫度指基料的溫度,因為空氣的溫度與基料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比如:當空氣溫度0℃時,基料溫度有12℃左右;當空氣溫度為38℃時,基料溫度卻只有28℃左右,這是因為糞料含有極高的水分)。

與養花

花盆中有蚯蚓的也一定要進行殺滅。花盆在室外地下擺放,蚯蚓很容易從盆的底孔鑽入盆內。蚯蚓在大田裡是有益的,但是在花盆裡卻是有害的。花盆內的泥土少,這會導致蚯蚓啃花卉的根系,還有蚯蚓會打洞,一澆水,水順著洞就流走了,花兒喝不到水。如果花盆裡有蚯蚓,可到花店裡買一些“敵百蟲”(農藥)粉劑,灑在盆土的表面,和土攪勻後,澆水即可。敵百蟲能徹底消滅蚯蚓。使用方法按包裝說明即可。 也有的認為蚯蚓糞便對於花是一種肥料,對花有益處。

“再生”功能

研究

蚯蚓是一種低等的環節動物,雖然它也有頭、有尾、有口腔、腸胃和肛門。但它的整個身體就像由兩條兩頭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組成的,外面一層是一環連起來的體壁,其中有由中胚層細胞組成的肌肉系統,體內便是一條消化道,從頭到尾貫穿在一層層的隔膜中間。在內外兩條“管子”之間,被體腔液充滿著。
蚯蚓蚯蚓

當蚯蚓被切成兩段時,在溫度,PH和殺菌等適宜的條件下,它斷面上的肌肉組織立即收縮,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細胞團,同時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傷口迅速閉合。位於體腔中隔里的原生細胞迅速遷移到切面上來與自己溶解的肌肉細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結節狀的再生芽。與此同時體內的消化道、神經系統、血管等組織的細胞,通過大量的有絲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長。就這樣,隨著細胞的不斷增生,缺少頭的一段的切面上,會長出一個新的頭來;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會長出一條尾巴來。這樣一條蚯蚓就變成了兩條完整的蚯蚓。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大學的一位畢生研究“蚯蚓”的老教授指出,上面提到的蚯蚓的再生是極為不正常的。根據他畢生研究成果,他分析後認為,一隻蚯蚓被從中間切開後不可以再生為兩條蚯蚓,只有包含腦神經結的一端可以活下去。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動物學》的175頁附近的一節也沒有提到蚯蚓切開後可以再生為兩條蚯蚓。因此,關於蚯蚓的再生還是一個有待探究的謎團。

小實驗

用墊板做一個45°的斜坡,放一條蚯蚓在斜坡的中間,看會往哪個方向爬?圖中的蚯蚓前端向上,那么它就會往上爬。在正常情況下,蚯蚓全靠身體肌肉的收縮和體表剛毛的配合,總是向前移動的。
用五種不同的液體(酒精、醋、肥皂水、鹽水和糖水)分別滴在蚯蚓的身體上。由於前4種溶液體對蚯蚓的刺激性大,因此,它會難受得亂跳,只有滴糖水的蚯蚓沒有反應。不過並不是蚯蚓也和小朋友們一樣喜歡糖水,而是糖水刺激性小的緣故。
蚯蚓的軀體有許多環體節組成,所以稱為環節動物。尖的一頭是前端,粗的一頭是後端,用刀切去蚯蚓的後5個環節,再把它放在2-3張潮濕的草紙上,扣上玻璃杯,隔幾天灑水,投入菜葉,一個月後,蚯蚓重新長出失去的後端,可見蚯蚓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蚯蚓在農業上大有作為。蚯蚓日夜不停地在地下活動,使土壤疏鬆柔軟,水分空氣可更多地滲入土壤中,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蚯蚓每天吞食大量的腐爛有機物和泥土,形成糞便排出體外。蚯蚓糞是一種無臭、無毒、乾淨、衛生、無污染,氮、磷、鉀含量齊全的高效優質肥料。它不僅能改良土壤,而且能使瓜更香、果更甜、菜更鮮。江西興國縣農民王達元曾在菜地里養蚯蚓餵鴨,結果養殖蚯蚓的地段蔬菜產量更高,品質也更好。

飼養

取一個大容器,放進3/4的肥土,灑水把土壤澆濕,再放幾片菜葉,然後放進幾條蚯蚓,蓋上一塊濕布,使土壤保持濕潤。這樣就可以飼養蚯蚓了。如果要大規模飼養蚯蚓,採用室外養殖法為好,設備簡單,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各種禽糞、畜糞、瓜果皮、菜葉、樹葉以及無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為蚯蚓的飼料。這些飼料最好事先進行發酵,達到無臭味、無酸味、完全腐熟、外觀咖啡色。室外飼養具體方法:選擇地勢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風、無污染、無驚擾的地方,用鐵鏟挖一個寬約1米、深約25厘米、長度適當的淺坑,坑底要平坦。挖好後,坑底和四壁砌上磚塊,以防蚯蚓外逃。然後鋪上飼料約5厘米,即可放入蚯蚓。蚯蚓不耐高溫(35℃以上),也不耐低溫(0℃以下),所以,夏天養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陰;冬天養殖坑上面要搭建簡易的塑膠棚,提高坑溫,保護蚯蚓安全越冬。此外,還應做好保護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蚯蚓的成分比較複雜.各種蚯蚓均含蚯蚓解熱鹼(Lumbrifebrine)、蚯蚓素(Lumbritin)、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olysin).廣地龍含6-羥基嘌呤(Hypoxanthine)、琥珀酸(Succinicacid)及L(+)谷氨酸等.蚯蚓亦含黃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Guanine)、膽鹼(Choline)、胍(Guanidine).尚含多種胺基酸,如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等.

蚯蚓(Lumbricusspencer)的脂類部分中含硬脂酸、棕櫚酸、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膽甾醇等.
蚯蚓(Lumbricusterrestris)的黃細胞組織(Chlorogogentissue)中含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及色素;所含鹼性胺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其黃色素可能是核黃素(Riboflavine)或其相似物質.

研究表明

地龍提取液在體外有很好的抗凝作用,能使血液的凝血時間,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均顯著延長,並呈明顯量效關係;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其抗凝機制是,其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地龍尚有促纖溶作用,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100%廣地龍煎劑對甲型鏈球菌有微弱的抑菌作用;86%的蚯蚓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對人型結核桿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地龍提取液對毛霉和酵母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體外抗陰道毛滴蟲試驗表明:蚯蚓提取物對陰道毛滴蟲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其濃度在0.2%及其以上時效果與滅滴靈相同,但滅滴靈副作用較多,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地龍的水浸、乙醇或丙醇提取物的水溶成分對兔角膜有麻痹作用.地龍中所含的蚯蚓素,對犬、豬、牛、貓、兔的紅細胞有溶解作用.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體動物

雌雄同體是雌雄異體現象的反義詞。即在一個動物體中雌、雄性狀都明顯的現象。雌雄同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時具備精巢和卵巢,另一種是具有兩性腺體。

生命力最強的動物排行榜

台北時間6月24日訊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強壯的身體、鋒利的牙齒和閃電般的速度是動物王國里一些最可怕動物的特點。但是還有一些其他動物生命力也很頑強,也許它們並不強壯,卻能輕鬆應對險惡的環境。有很多貌似不可能的動物能忍受或者適應惡劣的環境。以下是動物王國中10種生命力最強的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